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排微柱群内部层流流动特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管宁 刘志刚 张承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4-671,共8页
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去离子水在低Reynolds数下流过顺排微柱群内部时的速度场、压力场以及流动阻力特性。实验测量了柱直径为0.5 mm,柱高度分别为1.00、0.75、0.50、0.25 mm的顺排微柱群的阻力系数,发现在端壁面效应... 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去离子水在低Reynolds数下流过顺排微柱群内部时的速度场、压力场以及流动阻力特性。实验测量了柱直径为0.5 mm,柱高度分别为1.00、0.75、0.50、0.25 mm的顺排微柱群的阻力系数,发现在端壁面效应的作用下,微柱群内阻力系数随柱高增加而减小,且现有关联式对实验结果预测并不理想。因此建立了三维不可压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柱间距分别为0.75、1.00、1.25 mm,柱高度分别为1.00、0.75、0.50、0.25 mm,行数分别为3、5、7、9,列数分别为5、10、15、20的顺排排列微柱群的内部流场及旋涡的分布,在此基础上获得了顺排微柱群流动阻力的新型计算关联式。研究发现,随着柱间距的增大,流场内旋涡增多,流动阻力增大。此外,顺排微柱群内部阻力系数随着柱高的增加、列数减少而减小,而微圆柱排数对阻力系数的影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不明显。研究还表明,本文所得关联式在40<Re<150范围内与实验值偏差为10%~25%,能够对微柱群内部流动特性进行有效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群 端壁面效应 层流流动 旋涡 阻力特性
下载PDF
加热热通量对微柱群通道内强迫对流换热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承武 刘志刚 管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080-3085,共6页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流经宽度3.5mm、长度40mm的叉排微柱群板,微柱群由直径500μm,高度分别为500、750、1000μm的微柱组成。实验研究微柱群内部加热热通量对换热特性的影响。采用电加热棒进行加热,测量微柱群板Reynolds数在100~1000之...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流经宽度3.5mm、长度40mm的叉排微柱群板,微柱群由直径500μm,高度分别为500、750、1000μm的微柱组成。实验研究微柱群内部加热热通量对换热特性的影响。采用电加热棒进行加热,测量微柱群板Reynolds数在100~1000之间时的进出口温度与流量,进而获得微柱群内部Nusselt数。研究结果表明,加热热通量对微柱群换热特性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加热热通量的增大导致工质平均温度升高,工质Prandtl数降低,削弱了工质的换热能力;另一方面,加热热通量的增大降低了工质黏度,加剧了工质热运动,扰动增强,强化了工质的换热能力。当Re较低时,加热热通量的增大由于削弱了端壁面效应对换热的不利影响,同时增加了壁面与工质之间的温差,从而导致换热强化;随着Re的增大,端壁面效应减弱,因而加热热通量的增大对微柱群内部换热的影响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群 加热热通量 对流换热 NUSSELT数 端壁面效应
下载PDF
地铁车站结构端部效应影响范围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国波 郝朋飞 孙富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35-1445,共11页
常规的地铁车站抗震设计均是选择跨中截面按平面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和设计,但在靠近车站前后端墙的区域必然受端墙及区间隧道的影响,从而应考虑其空间效应,即端墙的端部效应。基于对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振动台试验的数值模拟,验证数值模型... 常规的地铁车站抗震设计均是选择跨中截面按平面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和设计,但在靠近车站前后端墙的区域必然受端墙及区间隧道的影响,从而应考虑其空间效应,即端墙的端部效应。基于对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振动台试验的数值模拟,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然后对地铁车站结构端部空间影响范围进行一系列的数值分析,主要考虑地铁车站结构跨数及层数、土体参数、地震波类型及幅值以及区间隧道数量的影响。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车站结构的跨数、层数以及区间隧道的数量均会对地铁车站端部影响范围产生一定的影响,车站结构端部影响范围最大的为2层3跨车站,其影响范围为1.6B(B为结构宽度);地铁车站结构端部效应影响范围与其自身结构特性相关,而受土体参数和地震波类型及幅值影响较小,同时对比分析表明采用柱端弯矩作为端部影响范围的评价指标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区间隧道 端部效应 地震响应
下载PDF
湿式自磨机合理长径比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光烈 《中国矿业》 1993年第2期48-52,共5页
本文针对目前世界上使用的两种不同长径比的湿式自磨机进行分析,论述了由长径比不同所引起的对磨矿效果的影响;探讨和阐明了长径比对磨机造价及衬板磨损等方面的影响关系。认为长径比为0.5~1.0的“中短筒”自磨机是合适的,并对国内湿... 本文针对目前世界上使用的两种不同长径比的湿式自磨机进行分析,论述了由长径比不同所引起的对磨矿效果的影响;探讨和阐明了长径比对磨机造价及衬板磨损等方面的影响关系。认为长径比为0.5~1.0的“中短筒”自磨机是合适的,并对国内湿式自磨机设备型谱提出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磨机 长径比 冲击作用 磨矿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