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电刺激对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克亮 张东 +2 位作者 凌彤 邵新中 米立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研究经皮电刺激 (transcutaneouselectricalnervestimulation ,TENS)对周围神经端侧缝合后促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18只健康白兔按取材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A、B、C 3组 ,白兔双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与同侧外膜开窗的胫神经作端侧缝... 目的 研究经皮电刺激 (transcutaneouselectricalnervestimulation ,TENS)对周围神经端侧缝合后促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18只健康白兔按取材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A、B、C 3组 ,白兔双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与同侧外膜开窗的胫神经作端侧缝合。左后肢为实验侧 ,术后给予TENS ,共用 6周。右后肢不给电刺激 ,做为对照侧。分别于术后 3、6、16周取材 ,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组织学、电生理、透射电镜和胫前肌肌湿重检查。结果 各组实验侧腓总神经有髓纤维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肌肉复合电位 (CMAP)波幅和胫前肌肌湿重均高于对照侧 (P <0 .0 5 )。实验侧腓总神经髓鞘成熟程度优于对照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端侧缝合
原文传递
周围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及其趋化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虞庆 王涛 +1 位作者 罗鹏波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 进一步验证周围神经端侧缝合的有效性,初步探讨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的趋化性问题。方法 雌性清洁级SD大鼠10只20侧,实验分3组,分别为神经端侧缝合组、正常对照组、切断对照组。神经缝合后5个月采用电生理、组织学、电镜等方法,... 目的 进一步验证周围神经端侧缝合的有效性,初步探讨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的趋化性问题。方法 雌性清洁级SD大鼠10只20侧,实验分3组,分别为神经端侧缝合组、正常对照组、切断对照组。神经缝合后5个月采用电生理、组织学、电镜等方法,观测再生神经纤维及其靶器官结构功能的改变;乙酰胆碱酯酶染色观测再生运动神经纤维及比例。结果 端侧组肱二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CMAP)潜伏期较正常组减慢64%,最大波幅为正常组的27%。肱二头肌肌湿重为正常组的72%,肌纤维横截面积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端侧组肌皮神经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占正常组的44.5%,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度、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分别占正常组的85.9%、77.3%和65.5%。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示端侧组肌皮神经主干运动神经纤维比例为[(0.39±0.07)%,^-x±s,下同],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肱二头肌肌支运动神经纤维比例为(0.38±0.07)%,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周围神经端侧缝合后有相当数目的再生神经纤维,但以髓鞘薄,直径小的纤维为主,同时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周围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侧方出芽对特定靶器官的趋化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端侧缝合
原文传递
FK506缓释膜片促进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庄加川 张振伟 +6 位作者 廖坚文 陈泽华 张家俊 林冷 殷明天 陈乐峰 陈国荣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FK506缓释膜片局部应用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白鼠40只,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切断腓总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1mm窗口,将腓总神经远端与胫神经干做端-侧神经吻...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FK506缓释膜片局部应用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白鼠40只,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切断腓总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1mm窗口,将腓总神经远端与胫神经干做端-侧神经吻合后在吻合口周围放置含有FK506分子可降解缓释膜片。对照组:单纯行神经端-侧吻合。两组分别于术后2、4、8、12周取材,对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干用快蓝(FB)和荧光金(FG)注射标记,取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细胞。结果实验组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内FB标记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免疫抑制剂FK506能促进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速度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端-侧吻合 免疫抑制剂 逆行荧光标记 神经再生
原文传递
不同端-侧缝合方式修复周围神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蓊勃 虞聪 +2 位作者 陈琳 杨剑云 吴可晚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比较周围神经标准端-侧缝合方式与其他变体在修复效果上的差异。方法SD大鼠126只,随机分为7组,将右侧肌皮神经切断,以同侧尺神经作为供体神经,按照端-端缝合组(end-to-end,E-E组)、端-侧缝合组(end-to-side,E-S组)、侧-... 目的比较周围神经标准端-侧缝合方式与其他变体在修复效果上的差异。方法SD大鼠126只,随机分为7组,将右侧肌皮神经切断,以同侧尺神经作为供体神经,按照端-端缝合组(end-to-end,E-E组)、端-侧缝合组(end-to-side,E-S组)、侧-侧缝合外膜开窗组(side-to-side,S-S组)、侧-侧缝合外膜不开窗组(side-to-side,S-S’组)、螺旋缠绕外膜去除组(spiral,Sp组)、螺旋缠绕外膜保留组(spiraI,sp’组)、阳性对照组(controlling group,CG组)制作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后1、2、3个月取材,进行神经电生理、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术后3个月,各端-侧缝合组均有明显神经再生现象,但效果均不及端-端缝合组,各种端-侧缝合术式的变体与标准端-侧缝合方式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保留神经外膜的两组为各组中效果最差。结论神经外膜对端-侧缝合效果有影响,各种缝合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通过手术方式提高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能力的效果非常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模型 动物 端侧缝合
原文传递
端侧吻合移植神经重建皮瓣感觉的形态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辉 陈绍宗 +1 位作者 李跃军 李学拥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6期876-877,共2页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端侧吻合重建皮瓣感觉的可能性。方法 :用新西兰兔25只 ,将兔的一条耳大神经作为供神经 ,在另侧耳取耳大神经移植体(受神经) ,与供神经作端侧吻合后埋入失神经皮瓣 ,按神经移植体埋入皮瓣后时间分为1、2、4个月3个实验...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端侧吻合重建皮瓣感觉的可能性。方法 :用新西兰兔25只 ,将兔的一条耳大神经作为供神经 ,在另侧耳取耳大神经移植体(受神经) ,与供神经作端侧吻合后埋入失神经皮瓣 ,按神经移植体埋入皮瓣后时间分为1、2、4个月3个实验组 ,另设正常皮肤组和未植神经对照组 ,每组动物5只。用抗神经丝抗体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神经再生形态和分布 ;用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的超微结构。结果 :(1)感觉神经端侧吻合后1个月 ,供神经的轴突即可长入神经移植体(受神经) ,随时间延长 ,再生轴突数量逐渐增多。(2)再生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植入失神经皮瓣后 ,供神经的轴突能长入神经移植体 ,并最终形成具有功能的感觉未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神经 神经端侧吻合 神经再生 皮瓣感觉
下载PDF
螺旋式改良神经端侧缝合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贾英伟 梁炳生 +4 位作者 张登峰 常文凯 乔虎云 陈治 李刚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常规端侧缝合方法进行螺旋式改良端侧缝合实验研究,观察神经再生修复效果,为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效果更好的修复方法。方法选用60只健康SD大鼠,采用右侧腓总神经修复模型。术中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随机... 目的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常规端侧缝合方法进行螺旋式改良端侧缝合实验研究,观察神经再生修复效果,为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效果更好的修复方法。方法选用60只健康SD大鼠,采用右侧腓总神经修复模型。术中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只。每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在其坐骨神经分出后3mm处局部封闭,利刀切断。A组神经远断端切成90°断面,行腓总神经端端缝合;B组神经远断端切成450斜面,同时供体神经干外束膜开窗行端侧缝合;C组神经远断端切成10°斜面,供体神经干外束膜开窗,以螺旋式改良端侧缝合法进行神经束膜及外膜缝合。术后第8周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组织学、肌湿重、神经电生理检测,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及神经示踪法观察。结果螺旋式改良缝合组(C组)观察指标均优于常规端侧缝合组(B组)(P〈0.05),与端端缝合组(A组)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式改良端侧缝合法对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明显优于常规端侧缝合法。结论神经断端采用螺旋式改良缝合后,神经再生良好;螺旋式改良缝合法较常规端侧缝合法能获得更有效的神经再生;长人远端的神经纤维多少与受端缝合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当临床遇动力神经缺乏时,采用神经螺旋式改良端侧缝合法可获得更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侧缝合 螺旋式改良缝合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原文传递
臂丛端侧吻合术后供体神经元和运动终板中CGRP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陆大明 张振文 +1 位作者 陆振良 徐雪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臂丛端侧吻合术后供体神经元和运动终板中CGRP的变化。方法Wister大白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每只右侧神经外膜开窗(0.2 cm×0.2 cm),将臂丛后束损伤后的桡神经远断端端侧吻合于外膜开窗的内侧束远端0.5 cm部位,左侧... 目的研究臂丛端侧吻合术后供体神经元和运动终板中CGRP的变化。方法Wister大白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每只右侧神经外膜开窗(0.2 cm×0.2 cm),将臂丛后束损伤后的桡神经远断端端侧吻合于外膜开窗的内侧束远端0.5 cm部位,左侧不做吻合。分别于术后4、8、12周在麻醉下解剖取C4~T2脊髓节段,并将脊髓节段于正中矢状面分开,及肱三头肌,分别检测CGRP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神经端侧吻合后,随时间的延长,脊髓及运动终板中CGRP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而不做吻合的对照组中,脊髓CGRP表达维持较低水平,且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性不显著,运动终板中无CGRP的表达。结论提高供体神经元及运动终板中CGRP的表达可能是端侧吻合促进臂丛损伤神经再生,保护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 端侧吻合 运动终板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兔神经端侧吻合再生轴突荧光素双标记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曲辉 陈绍宗 +2 位作者 刘明锁 李跃军 李学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12期1501-1502,共2页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受神经内再生轴突的来源 .方法 采用兔两侧耳大神经端侧吻合模型 ,于术后 8wk用 fast blue(FB)和 nuclear yellow(NY)作荧光素逆行追踪双标记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背根节内标记的神经元 .结果 右侧 C...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受神经内再生轴突的来源 .方法 采用兔两侧耳大神经端侧吻合模型 ,于术后 8wk用 fast blue(FB)和 nuclear yellow(NY)作荧光素逆行追踪双标记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背根节内标记的神经元 .结果 右侧 C2 - 3背根节内大多数神经元被 FB单标记 ,部分被NY单标记 ,少数为 FB/ NY双标记 .FB/ NY双标记细胞多为直径 5 0 μm以下的中、小型细胞 .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后 8w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端侧吻合 荧光素 逆行追踪
下载PDF
端侧神经吻合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背根神经节及神经纤维中的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程飚 陈绍宗 +2 位作者 李学拥 李跃军 李望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7期32-33,共2页
目的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纤维的再生情况。方法利用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模型,以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供受神经节和神经纤维染色。结果供神经侧、术后的C2背根神经节内表达较弱。随时间延长标记量逐渐增加,4... 目的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纤维的再生情况。方法利用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模型,以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供受神经节和神经纤维染色。结果供神经侧、术后的C2背根神经节内表达较弱。随时间延长标记量逐渐增加,4周后开始有CGRP阳性纤维长入受神经。受神经侧,一直处于CGRP表达的弱阳性。结论神经端侧吻合后,CGRP阳性纤维通过吻合口长入受神经,神经纤维的恢复,有一定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侧神经吻合 背根神经节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端侧神经吻合术后神经再生初期生长相关蛋白GAP-43在第2颈椎背根神经节内的探针标记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飚 陈绍宗 +2 位作者 李学拥 李跃军 李望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8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轴突再生初期生长相关蛋白在背根神经节内的表达情况 。方法将兔两侧耳大神经制成神经端侧吻合模型,首先对再生神经轴突相应的背根神经节进 行GAP-43寡核苷酸探针标记,再利用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结... 目的观察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轴突再生初期生长相关蛋白在背根神经节内的表达情况 。方法将兔两侧耳大神经制成神经端侧吻合模型,首先对再生神经轴突相应的背根神经节进 行GAP-43寡核苷酸探针标记,再利用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结果半定量分析。结果神 经切断及切断后端侧神经吻合,背根神经节内便立刻有GAP-43的表达,14d时达到高峰,后 逐渐回落,两者之间有共性更有差异。结论神经的损伤与再生均能引起生长相关蛋白的表达 变化,这将有利于端侧神经吻合后轴突再生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侧神经吻合术 背根神经节 生长相关蛋白(GAP-43)
下载PDF
Axonal regeneration from the spinal cord to peripheral nerve induced by end-to-side neurorrhaphy Evidence from acetylcholinesterase staining and Fluorogold retrograde tracing
11
作者 Xuecheng Cao Lijun Ling +2 位作者 Noriyuki OsakiO Yasuo SugiuraO Ryogo Nakamura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853-856,共4页
BACKGROUND: In recent years, surgeons have advocated root or trunk repair of avulsed nerve roots for overall recovery. However, donor nerves pose a major problem, because they do not contain adequate numbers of axons... BACKGROUND: In recent years, surgeons have advocated root or trunk repair of avulsed nerve roots for overall recovery. However, donor nerves pose a major problem, because they do not contain adequate numbers of axons. Moreover, the procedures lead to nerve deficits in the donor nerve following transplantation. OBJECTIVE: To observe whether axonal regeneration occurs by end-to-side neurorrhaphy in the peripheral nerve and spinal cord. DESIGN, TIME AND SETTING: A neuroanatom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animal study was performed at Functional Anatomy Lab in Nagoy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from May 2002 to July 2003. MATERIALS: Fluorogold was purchased from Fluorochrome, LLC, USA. BX50 light microscope and fluorescent microscope were purchased from Olympus, Japan. METHODS: A total of 21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nd the posterior avulsion injury model (C6-8) of the brachial plexus was performed. In the ventral root graft group, the avulsed C7 ventral roots were reanastomosed to the small anterior lateral aspect window of the spinal cord via nerve grafts. In the dorsal root graft group, the C7 dorsal roots were reanastomosed at the small pia mater window of the posterior lateral aspect of the spinal cord via nerve graf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vulsed nerve roots were not repaired.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nerve graft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ventral and dorsal root graft groups, and the C7 proximal nerve end was collected from the control group. Acetylcholinesterase staining was performed on the tissue. Fluorogold retrograde tracing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origin of the regenerating axons. RESULTS: Results showed that acetylcholine-positive axons existed in nerve grafts of the ventral and dorsal root graft groups. However, axons were not found in the avulsed nerve roots of the control group. Fluorogold retrograde tracing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fluorogold-containing neurons in the ventral and dorsal horn of the ventral and dorsal root graft groups. 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spinal cord brachial plexus injury peripheral nerve end-to-side neurorrhaphy
下载PDF
Study on functions of regenerated axons in end-to-side neurorrhaphy
12
作者 陈辉 陈绍宗 李跃军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0年第1期66-68,共3页
Objective: To probe the possibility of functional sensory endings regeneration after end-to-side neurorrhaphy. Methods: Fifteen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left greater auricular nerve served as t... Objective: To probe the possibility of functional sensory endings regeneration after end-to-side neurorrhaphy. Methods: Fifteen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left greater auricular nerve served as the donor nerve. A nerve ed taken from the right ear served as the receptive nerve which anastomosed to the donor nerve by means of end-to-side method and the other end implanted into the denervated skin flap. Normal skin and denervated skin flap without nerve implantation served as control groups, 5 animals in each group. The single nerve fibre recording techniqu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number, distribution and types of regenerated discharging nerve fibers 4 mouth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inductive discharges of nerve fibres wave observed in all types of regenerated sensory nerves, the total discharging fibers was about 58% of that in normal skin. Few discharging fibers were observed in denervated skin flap without nerve implantation. Conclusion: End-to-side neurorrhaphy can regenerate functional ax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SORY NERVE end-to-side neurorrhaphy NERVE regeneration SKIN NAP
下载PDF
神经“借干”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子清 李保龙 +4 位作者 刘良燚 杨延军 曹爱兵 劳杰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取sD雄性大鼠54只,切取右侧腓总神经10mm,建立大鼠腓总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A组为神经“借干”修复组,将腓总神经的远、近断端均修剪成45°斜面,在胫神经干相应外膜上开...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取sD雄性大鼠54只,切取右侧腓总神经10mm,建立大鼠腓总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A组为神经“借干”修复组,将腓总神经的远、近断端均修剪成45°斜面,在胫神经干相应外膜上开窗,分别行神经外膜端侧缝合;B组为远断端端侧缝合组,将腓总神经的近端结扎并翻转缝于邻近肌肉内,将腓总神经远断端修剪成45°斜面,相应胫神经干外膜开窗,行端侧缝合;C组为自体神经回植组(对照组),将切取的腓总神经原位回植。术后20周,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电生理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术后20周,A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胫前肌复合动作电位、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均优于B组(P〈0.05),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神经“借干”修复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动物实验 神经缺损 端侧缝合 神经借干
原文传递
神经端侧缝合术后神经再生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琪 顾晓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 研究神经端侧缝合术后受体神经中再生轴突的来源及神经再生模式。方法10只SD大鼠分成A、B两组。A组:切断右侧腓总神经,将其周围端以端侧缝合方式缝到同侧胫神经外膜开窗部;B组:切断右侧腓总神经,将两断端分离、结扎。两组左侧后肢... 目的 研究神经端侧缝合术后受体神经中再生轴突的来源及神经再生模式。方法10只SD大鼠分成A、B两组。A组:切断右侧腓总神经,将其周围端以端侧缝合方式缝到同侧胫神经外膜开窗部;B组:切断右侧腓总神经,将两断端分离、结扎。两组左侧后肢作为正常对照。术后2月行电生理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端侧缝合术后,受体神经中的新生轴突来源于供体神经的健康轴突的侧枝性再生。其再生模式有两种。结论 端侧缝合术后,可以观察到有两种模式的健康轴突的侧枝性再生长入受体神经,是神经再生的轴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端侧缝合术 神经再生 神经电生理 组织学
下载PDF
利用端侧神经吻合方法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瑜 陈小刚 +1 位作者 李兵 肖传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端侧神经吻合方法建立人工反射弧来重建膀胱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取SPF级雄性SD大鼠20只,分为2组:①端端吻合组:在椎管内分别离断左侧L4(LL4)前根和L6(LL6)前根,将LL4前根中枢段断端与LL6前根外周段断端行端端吻合,共10只;②... 目的探讨利用端侧神经吻合方法建立人工反射弧来重建膀胱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取SPF级雄性SD大鼠20只,分为2组:①端端吻合组:在椎管内分别离断左侧L4(LL4)前根和L6(LL6)前根,将LL4前根中枢段断端与LL6前根外周段断端行端端吻合,共10只;②端侧吻合组:在椎管内离断左侧L6前根,将LL6前根外周段断端与LL4前根行端侧吻合,共10只;手术6个月后电刺激吻合口近端测定各组大鼠的最大膀胱收缩压力,并对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进行比较。结果端侧吻合组大鼠的膀胱最大收缩压力与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均明显低于端端吻合组(P<0.01)。结论利用端侧神经吻合方法建立人工反射弧来重建膀胱功能效果不佳,不能替代原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再生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 神经端侧吻合 大鼠
下载PDF
FK1706对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大鼠神经再生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宛生 李云龙 +1 位作者 何翔飞 文建国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55-1657,共3页
目的通过神经形态学观察FK1706对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大鼠内脏神经再生作用。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FK1706组、端侧吻合组和对照组(n=10)。FK1706组:将大鼠左侧腰6前根(L6VR)与腰4前根(L4VR)进行端侧吻合,... 目的通过神经形态学观察FK1706对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大鼠内脏神经再生作用。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FK1706组、端侧吻合组和对照组(n=10)。FK1706组:将大鼠左侧腰6前根(L6VR)与腰4前根(L4VR)进行端侧吻合,术后皮下注射FK1706(0.3 mg/kg),连续8周,每周5 d;端侧吻合组:单纯将内脏神经(L6VR)与体神经(L4VR)进行端侧吻合,术后未给予FK1706;对照组:离断左侧腰6后根(L6DR)、骶1前根(S1VR)和骶1后根(S1DR),保持L6VR的完整。术后4个月,取FK1706组和端侧吻合组吻合口远端L6VR延续而成的节前盆副交感神经(PPN),制备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计数有髓轴突数量,观察髓鞘形态及厚度并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4个月,FK1706组与端侧吻合组吻合口远端L6VR生长良好,两组大鼠吻合口远端再生PPN有髓轴突数量分别为515.6±43.3和328.4±4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FK1706组和端侧吻合组大鼠再生PPN的髓鞘厚度分别为(0.672 4±0.110 1) μm和(0.466 8±0.076 3) μ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FK1706能够提高内脏神经-体神经端侧吻合后内脏神经再生效果,促进外周神经损伤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K1706 神经再生 内脏神经 体神经 端侧吻合
原文传递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的时限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家辉 洪光祥 +3 位作者 渠刚 陈振兵 苏森 王发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82-1284,共3页
目的观察研究不同时间预变性神经端侧吻合的效果,探讨神经端侧吻合的最佳时机。方法将Wistar大白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预变性0、1、2、4、8、16周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 目的观察研究不同时间预变性神经端侧吻合的效果,探讨神经端侧吻合的最佳时机。方法将Wistar大白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预变性0、1、2、4、8、16周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端侧吻合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电生理及组织学检查、胫前肌肌湿重测定、运动终板检查。结果(1)预变性0、1、2周组电生理检测动作电位恢复率、肌肉单次收缩力恢复率、强直收缩力恢复率均显著高于预变性4、8、16周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终板面积及着色均显著优于预变性4、8、16周组。(2)预变性0、1、2周组之间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变性4、8、16周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检测指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衰退。结论神经端侧吻合的最佳时机应控制在2周之内,超过4周后.神经端侧吻合的效果逐渐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端侧吻合 肌肉 运动终板
原文传递
外束膜开窗影响神经端侧吻合法修复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英伟 韦健 +5 位作者 梁炳生 张登峰 常文凯 乔虎云 陈治 李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439-442,504,共5页
目的比较神经端侧吻合处供支外束膜开窗与否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观察外束膜开窗在神经端侧吻合法中的作用。方法选用40只健康SD大鼠,采用右侧腓总神经损伤修复模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只。每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在其... 目的比较神经端侧吻合处供支外束膜开窗与否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观察外束膜开窗在神经端侧吻合法中的作用。方法选用40只健康SD大鼠,采用右侧腓总神经损伤修复模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只。每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在其坐骨神经分支后3 mm处局部封闭,利刀切断,吻合于胫神经。A组神经远断端切成10°斜面,胫神经(供支)外膜不开窗,腓总神经与胫神经端侧吻合;B组神经远断端切成10°斜面,胫神经(供支)外膜开窗,腓总神经与胫神经行端侧吻合。术后第8周分别对三组大鼠进行组织形态学、腓肠肌湿重检测、肌电图、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和神经示踪法观察。结果外束膜开窗组(B组)腓总神经内有髓神经纤维数、新生轴突数量、新生施万细胞、毛细血管均多于不开窗组(A组),且B组髓鞘生成较完整,有髓神经纤维及轴突直径较粗;在神经电生理传导方面B组潜伏期小于A组,且波幅较A组大;B组胫前肌肌湿重大于A组;荧光示踪剂显示B组较A组荧光强度恢复好,分布均匀,轴突排列较整齐。结论供支外束膜开窗行神经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神经纤维再生更好;外束膜开窗能获得更有效的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束膜开窗 端侧吻合 神经再生
下载PDF
端侧神经吻合配合NGF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煜农 武和明 +1 位作者 李明 张萍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目的:通过对端侧神经吻合术配合神经生长因子(NGF)修复面神经缺损的研究,探索简便、省时、不损伤供神经而又可获得较好神经再生效果的修复神经损伤的新方法。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1)神经移植组:切断... 目的:通过对端侧神经吻合术配合神经生长因子(NGF)修复面神经缺损的研究,探索简便、省时、不损伤供神经而又可获得较好神经再生效果的修复神经损伤的新方法。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1)神经移植组:切断兔面神经的耳眼睑神经分支1.2cm后用神经干移植修复缺损;(2)单纯端侧神经缝合组:切断兔面神经的耳眼睑神经分支1.2cm后不用神经干移植修复,而将其远颅段断端向下吻合于面神经颊上神经分支的侧方,采用外膜、束膜均切开“开窗”的端侧神经吻合术;(3)端侧神经缝合术配合NGF修复神经缺损组:手术处理同(2)组,但在术中及术后配合局部NGF的注射使用。术后4、8、12、16周采用肉眼观察睑裂大小,并作组织学检查,观察吻合口近颅及远颅段的神经轴突数和再生髓鞘的厚度。结果:3组均可见明确的神经再生现象,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端侧神经吻合术可作为一种较好的面神经修复手段,简便、省时、不损伤供神经而又可获得较好的神经再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侧神经吻合术 神经再生 神经生长因子 面神经 面神经缺损
下载PDF
端侧吻合中供体神经的损伤处理促进神经再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保国 黄渭清 +2 位作者 乔群 李文婷 王乃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435-1437,共3页
目的:研究端侧吻合中供体神经对于受体神经再生作用。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每组后肢共20侧。A组:左侧腓总神经的切断后,同时行在左侧胫神经待吻合口处先开窗后再横向切开一半,后将腓总神经远端以端侧吻合法45&... 目的:研究端侧吻合中供体神经对于受体神经再生作用。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每组后肢共20侧。A组:左侧腓总神经的切断后,同时行在左侧胫神经待吻合口处先开窗后再横向切开一半,后将腓总神经远端以端侧吻合法45°缝合于胫神经开窗处(已横向切开一半处)。B组:除不作供体胫神经的横向切开一半的处理外,其余与A组处理相同。术后2个月行组织学检查,胫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电生理检查,胫前肌肌湿重量,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纤维数量。结果:两组肌湿重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差异(P<0.05),腓总神经有髓神经纤维计数的差异(P<0.01),A组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小于B组。结论:说明我们对供体神经进行横向切开处理对于神经再生是有必要的,但是对于胫神经的横向切开一半的处理对于胫神经产生了影响,在促进神经再生的同时需要重新对供体神经横向切开的范围进行更深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侧吻合 供体神经损伤 受体神经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