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上颌切牙邻面牙釉厚度的X光片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高洁 张陆庄 《解剖科学进展》 CAS 1999年第2期187-188,共2页
通过对牙釉牙厚度的测量比较,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牙位及牙齿不同部位间牙釉质厚度的差异,探讨其原因及意义。方法:利用临床X光检查,对14至19岁青少年的上颌切牙进行摄片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上颌切牙邻面的牙釉质... 通过对牙釉牙厚度的测量比较,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牙位及牙齿不同部位间牙釉质厚度的差异,探讨其原因及意义。方法:利用临床X光检查,对14至19岁青少年的上颌切牙进行摄片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上颌切牙邻面的牙釉质厚度在不同性别和不同牙位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位于近中面和远中面的牙釉质厚度比较则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厚度 X线 上颌切牙
下载PDF
复合树脂双层修复中不同树脂品牌、配色方案及牙釉质树脂厚度对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黄韵诗 徐镔亭 王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3-308,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树脂品牌、配色方案和牙釉质树脂厚度对复合树脂双层修复最终颜色的影响及与VITA比色板颜色的匹配性。方法:选择3种品牌(3M、Coltene、Kerr)的复合树脂,按牙本质与牙釉质颜色一致(方案一)和牙本质比牙釉质深一个色号(方案... 目的:研究不同树脂品牌、配色方案和牙釉质树脂厚度对复合树脂双层修复最终颜色的影响及与VITA比色板颜色的匹配性。方法:选择3种品牌(3M、Coltene、Kerr)的复合树脂,按牙本质与牙釉质颜色一致(方案一)和牙本质比牙釉质深一个色号(方案二)2种配色方案制作牙釉质层分别为0.5、1.0、2.0和3.0 mm厚的圆盘形试样(n=6),电脑比色仪测量与VITA比色板A2色的色差值(ΔE值)。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及Tukey’s多重检验评估2种配色方案下不同树脂品牌不同牙釉质树脂厚度间ΔE值的差异。结果:3种树脂品牌间ΔE值Coltene最大(7.52±0.93),Kerr最小(5.32±2.09);2种配色方案的ΔE值方案一(6.11±2.50)小于方案二(6.48±2.26);不同牙釉质树脂厚度的ΔE值0.5 mm时最小(4.46±2.55),超过0.5 mm后随着厚度增加色差加大。结论:对于复合树脂双层修复A2色,3种品牌中Kerr最接近比色板颜色;对于2种配色方案,牙本质与牙釉质选用同一色号效果更佳;对于Kerr和3M两种品牌,牙釉质树脂厚度在1.0 mm以下更能模拟出比色板的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双层修复 配色方案 牙釉质厚度 色差 电脑比色仪
下载PDF
Micro-CT测量三千年前人上颌第二前磨牙釉质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孟蕾 邵金陵 +3 位作者 段小红 刘呆运 邓邦莲 王培欢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用Micro-CT扫描重建陕西地区出土三千年前人上颌第二前磨牙,测量并记录其牙冠釉质厚度,比较不同部位釉质厚度的差异,以期摸索一种新的古代牙齿标本形态数据的保存方式,并为研究中国人牙齿的演化过程积累资料。方法:用Micro-CT扫描2... 目的:用Micro-CT扫描重建陕西地区出土三千年前人上颌第二前磨牙,测量并记录其牙冠釉质厚度,比较不同部位釉质厚度的差异,以期摸索一种新的古代牙齿标本形态数据的保存方式,并为研究中国人牙齿的演化过程积累资料。方法:用Micro-CT扫描20个陕西地区出土三千年前人的上颌第二前磨牙,三维重建,准确定位后测量牙冠不同部位的釉质厚度。结果:三千年前人上颌第二前磨牙舌尖处釉质厚度大于颊尖处的釉质厚度(P<0.05);远中釉质厚度大于近中釉质厚度(P<0.05);舌面釉质厚度大于颊面(P<0.05);舌侧咬合区釉质厚度大于颊侧咬合区厚度(P<0.05)。结论:三千年前人上颌第二前磨牙釉质厚度在牙冠不同部位分布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质厚度 MICRO-CT 上颌第二前磨牙 考古学
下载PDF
巨猿牙齿釉质厚度及对食性适应与系统演化的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立召 赵凌霞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5-376,共12页
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是更新世时期生活于我国华南地区的一种超大型猿类,它的体态特征和演化分类倍受关注。牙齿釉质厚度在探讨灵长类食性、环境适应以及系统演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显微CT技术构建18颗巨猿臼齿虚... 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i)是更新世时期生活于我国华南地区的一种超大型猿类,它的体态特征和演化分类倍受关注。牙齿釉质厚度在探讨灵长类食性、环境适应以及系统演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显微CT技术构建18颗巨猿臼齿虚拟模型,测量其釉质厚度。将巨猿釉质厚度与现代人、现生类人猿、古人类、中新世古猿及其他现生灵长类进行比较,从牙齿釉质厚度探讨巨猿的食性适应和系统演化问题。结果发现巨猿的实测釉质厚度是目前所有已知现生和化石灵长类中最厚的,只有傍人、南非早期人属及奥兰诺古猿三种化石灵长类与之接近;如果考虑不同物种牙齿与身体大小的关联因素,相对釉质厚度指数显示巨猿属于"厚"釉质类型,但非"超厚"类型,低于奥兰诺古猿、傍人、南非早期人属;巨猿与某些中新世古猿(如原康修尔猿尼安萨种、非洲古猿)、南方古猿、东非早期人属、亚洲直立人以及现代人、现生卷尾猴的相对釉质厚度指数相近。巨猿的厚釉质特征与其食性和环境适应密切相关,使得牙齿具有非常强的抗磨损功能,能够适应长时间的咀嚼和研磨食物。从釉质厚度的系统演化角度推测,厚釉质应该是人类祖先的特征性状,巨猿有可能是早期人类支系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特化旁支,同时也不排除巨猿是从某种具有厚釉质的中新世古猿旁支平行演化而来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氏巨猿 釉质厚度 演化分析 食性适应 显微CT
下载PDF
Micro-CT扫描下颌乳中切牙釉质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马金兰 石四箴 +1 位作者 药师寺人 井出吉信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9年第9期521-523,共3页
目的:用Micro-CT扫描测量下颌乳中切牙釉质厚度,了解其牙冠不同部位牙釉质的厚度。方法:用Mi-cro-CT扫描41颗下颌乳中切牙,选取牙冠不同部位的扫描横断面,测量其牙釉质厚度。结果:下颌乳中切牙釉质厚度牙冠切端1/3处显示:唇面最厚(0.37&... 目的:用Micro-CT扫描测量下颌乳中切牙釉质厚度,了解其牙冠不同部位牙釉质的厚度。方法:用Mi-cro-CT扫描41颗下颌乳中切牙,选取牙冠不同部位的扫描横断面,测量其牙釉质厚度。结果:下颌乳中切牙釉质厚度牙冠切端1/3处显示:唇面最厚(0.37±0.04)mm,依次为远中面(0.36±0.04)mm、近中面(0.30±0.04)mm、舌面(0.22±0.03)mm;牙冠颈部1/3处厚度依次为:唇面(0.24±0.04)mm、舌面(0.22±0.03)mm、远中面(0.22±0.04)mm,近中面最薄(0.14±0.04)mm。结论:下颌乳中切牙釉质厚度在牙冠不同部位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厚度 MICRO-CT 乳切牙
原文传递
CBCT测量上前牙区唇侧釉质厚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宇 傅玲玲 +7 位作者 侯晓薇 闫凯旋 刘晶 王洁 张丽杰 樊世锋 刘丝雨 王菲菲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利用CBCT测量上颌前牙的唇侧釉质厚度。方法:收集口腔颌面部CBCT影像数据140例,采用Mimics 21.0软件测量计算上前牙唇侧颈1/3、中1/3、切1/3釉质平均厚度,并测算常规贴面牙体预备后釉质剩余量。结果:上颌前牙区唇侧釉质厚度值自颈... 目的:利用CBCT测量上颌前牙的唇侧釉质厚度。方法:收集口腔颌面部CBCT影像数据140例,采用Mimics 21.0软件测量计算上前牙唇侧颈1/3、中1/3、切1/3釉质平均厚度,并测算常规贴面牙体预备后釉质剩余量。结果:上颌前牙区唇侧釉质厚度值自颈部1/3至切端1/3逐渐增大,不同牙位颈1/3处釉质厚度值自中切牙至尖牙有逐渐减小趋势,中1/3及切1/3相对较平稳。不同年龄组间前牙唇侧釉质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位置为:上颌中切牙切1/3,上颌侧切牙颈1/3,其余测量位点均无统计学差异。通过贴面牙体预备后釉质剩余量的测算显示牙本质暴露发生率均不超过1.5%,当加大贴面预备量时,颈部牙本质暴露的风险将升高。结论:使用CBCT测量前牙区唇侧釉质厚度的方法安全可靠;上颌前牙区唇侧颈部釉质较薄,行贴面牙体预备时,应注意权衡牙本质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牙 釉质厚度 CBCT 贴面
原文传递
搪玻璃设备管口搪玻璃层内残余应力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童郭凯 盛水平 +3 位作者 邢璐 陈海云 丁无极 陈冰冰 《压力容器》 2017年第3期38-43,共6页
为了考察搪玻璃设备管口搪玻璃瓷层残余应力分布及其相关影响,利用Abaqus软件模拟了搪玻璃设备搪烧后的冷却过程。模拟结果表明,管口搪玻璃层残余第一主应力最大值均随管口圆角半径R增大而减小,且当基体圆角半径R小于6 mm后,瓷层残余最... 为了考察搪玻璃设备管口搪玻璃瓷层残余应力分布及其相关影响,利用Abaqus软件模拟了搪玻璃设备搪烧后的冷却过程。模拟结果表明,管口搪玻璃层残余第一主应力最大值均随管口圆角半径R增大而减小,且当基体圆角半径R小于6 mm后,瓷层残余最大主应力随圆角半径R的减少增加明显;而当圆角半径R增大至15 mm后,残余最大第一主应力减少趋势变得逐渐平缓。另外,搪玻璃层内最大主应力数值随基材与搪玻璃层材料线膨胀系数差减少而减少。管口圆角处搪玻璃层厚度减少可使管口圆角处第一主应力残余应力略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搪玻璃设备 管口圆角半径 线膨胀系数 搪玻璃层厚度 残余应力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广西化石猩猩牙齿釉质厚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胡荣 赵凌霞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4-416,共13页
华南和东南亚发现大量更新世的猩猩牙齿化石。本研究应用CT扫描三维重建的技术方法研究了广西更新世化石猩猩牙齿釉质厚度,并与现生类人猿、现代人、化石类人猿以及早期人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广西猩猩同类牙齿的釉质厚度与牙齿大... 华南和东南亚发现大量更新世的猩猩牙齿化石。本研究应用CT扫描三维重建的技术方法研究了广西更新世化石猩猩牙齿釉质厚度,并与现生类人猿、现代人、化石类人猿以及早期人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广西猩猩同类牙齿的釉质厚度与牙齿大小相关性很小;臼齿和前臼齿釉质厚度在上下颌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猩猩化石牙釉质厚度无显著差异。与早期人科成员相比,广西猩猩的牙釉质相对较薄,平均与相对釉质厚度值都明显小于南方古猿、傍人。与早期人属相比,小于直立人、尼人以及非洲和欧洲的早期人属化石。与现代人和现生灵长类相比,广西化石猩猩釉质厚度明显大于大部分猴类和非洲大猿;平均釉质厚度稍大于现生猩猩,而与现代人更为接近;相对釉质厚度小于现代人,而与现生猩猩差异不大,都属于偏厚型釉质。本文讨论了釉质厚度与系统分类演化、食性适应的相关问题,作者推测釉质厚度可能是物种的特征属性,与牙齿功能适应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化石猩猩 釉质厚度 CT 食性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对邻面接触区釉质厚度的测量与分析
9
作者 闫弘静 鞠昊 +4 位作者 冯婧 公柏娟 王博 郝艺帆 李志民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42-446,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上下颌牙列邻面接触区釉质厚度及邻接点距离[牙合]面和釉牙骨质界的垂直高度,为临床邻面去釉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2019年6—10月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医学影像科行CBCT检查患...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上下颌牙列邻面接触区釉质厚度及邻接点距离[牙合]面和釉牙骨质界的垂直高度,为临床邻面去釉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2019年6—10月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医学影像科行CBCT检查患者50例,根据纳入标准选取符合测量条件的牙齿145颗,运用Invivo软件测量每颗牙齿邻面接触区的釉质厚度及邻接点距离[牙合]面和釉牙骨质界的垂直高度。结果从切牙至第一磨牙邻面接触区釉质厚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大多数牙位的远中邻面接触区釉质厚度大于近中(P<0.05),仅有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的近远中邻面接触区釉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左右侧同名牙邻面接触区釉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上颌中切牙-侧切牙、上下颌侧切牙-尖牙邻面接触区外,其余相邻牙齿近远中邻面接触区釉质厚度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上颌邻面接触区平均釉质厚度大于下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近远中邻接点到[牙合]面的垂直距离均小于到釉牙骨质界的垂直距离(均P<0.05)。结论不同牙位近远中邻面接触区釉质厚度不同,邻接点距离[牙合]面和釉牙骨质界的垂直高度也不同,临床邻面去釉时不同牙位去釉量不能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应结合CBCT影像资料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釉质厚度 垂直距离 邻面去釉
原文传递
人类牙齿齿冠和齿根分离两种技术方法对牙釉质厚度测量的影响(英文)
10
作者 潘雷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8-406,共9页
在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和虚拟图像处理技术的灵长类牙齿测量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分离三维虚拟模型的齿冠和齿根,再进行后续测量工作,如计算机辅助的生物力学分析、釉质厚度测量等。而分离齿冠和齿根这一步骤,目前有多种方法,如,1)... 在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和虚拟图像处理技术的灵长类牙齿测量学研究中,经常需要分离三维虚拟模型的齿冠和齿根,再进行后续测量工作,如计算机辅助的生物力学分析、釉质厚度测量等。而分离齿冠和齿根这一步骤,目前有多种方法,如,1)根据齿颈线切分齿冠,或2)人工建立基底平面切分齿冠。为了评估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后续的牙齿测量学上的影响,本文使用三维方法测量了82例化石和现代人类下颌后部牙齿的釉质厚度,包括南方古猿、早期人属、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使用配对t检验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釉质厚度数值上没有显著差别,但随后进行的种间比较发现,使用基底平面切分齿冠的方法比较费时,更依赖于测量者的人工操作,并且可能弱化了物种间前臼齿绝对釉质厚度的差异,造成系统误差。其原因是对于前臼齿和前部牙齿等齿颈线形状不规则的标本,基底平面难以建立或误差较大。在未来对釉质厚度的种间差异的研究中,特别对齿颈线形状不规则的标本(如人类前部牙齿及猩猩、黑猩猩的牙齿等),本文推荐使用齿颈线分离齿冠和齿根,测量和计算齿颈线之上的釉质厚度。釉质厚度有一定的分类学、功能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意义。本文积累了一批可供未来对比研究的原始数据,并且发现尼安德特人前臼齿的相对釉质厚度显著小于现代人,这与前人利用臼齿、犬齿所做的对比研究结果相同,支持了尼安德特人拥有较薄的相对釉质厚度这一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学差异 釉质厚度 牙齿人类学 三维虚拟测量 齿冠 齿根
下载PDF
两千年前人与当代人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釉质厚度的测量观察
11
作者 杨香菊 邵金陵 +1 位作者 段清波 卢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12期3432-3434,3444,共4页
通过对两千年前人与当代人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釉质厚度的比较,探寻牙釉质厚度的变化及牙齿不同部位牙釉质厚度的差异。运用Micro-CT对两千年前人及当代人各10颗上颌第二前磨牙进行扫描,三维重建后测量不同部位牙釉质的厚度。结果上颌第二... 通过对两千年前人与当代人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釉质厚度的比较,探寻牙釉质厚度的变化及牙齿不同部位牙釉质厚度的差异。运用Micro-CT对两千年前人及当代人各10颗上颌第二前磨牙进行扫描,三维重建后测量不同部位牙釉质的厚度。结果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釉质厚度,当代人颊尖、舌尖、颊尖区咬合侧、舌尖区咬合侧均大于两千年前人,P<0.05;中央窝处牙釉质厚度,当代人明显大于两千年前人,P<0.01;上颌第二前磨牙不同部位牙釉质厚度比较,舌尖区牙釉质厚度大于颊尖区牙釉质厚度,P<0.01;近中邻面牙釉质厚度大于远中邻面牙釉质厚度,P<0.05;舌面牙釉质厚度大于颊面牙釉质厚度,P<0.05。两千年前人与当代人在牙釉质厚度分布上没有区别。说明牙釉质厚度可能呈现出不断增厚的趋势;此外,同一牙位功能尖区牙釉质厚度大于非功能尖区牙釉质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厚度 MICRO-CT
下载PDF
第一磨牙牙釉质及牙本质厚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蔚 王美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了解上下颌第一磨牙牙釉质及牙本质的厚度。方法:用电子测量尺测量23颗上颌第一磨牙和18颗下颌第一磨牙牙合面不同部位牙釉质、牙本质的厚度。结果:牙合面突起结构组织厚度(牙釉质:上颌(1.36±0.27)mm,下颌(1.61±0.27)mm... 目的:了解上下颌第一磨牙牙釉质及牙本质的厚度。方法:用电子测量尺测量23颗上颌第一磨牙和18颗下颌第一磨牙牙合面不同部位牙釉质、牙本质的厚度。结果:牙合面突起结构组织厚度(牙釉质:上颌(1.36±0.27)mm,下颌(1.61±0.27)mm;牙本质:上颌(4.13±0.40)mm,下颌(4.2±0.47)mm大于各自牙合面凹形结构上颌(0.92±0.42)mm,下颌(1.12±0.38)mm;牙本质:上颌(3.15±0.42)mm,下颌(3.32±0.30)mm,P<0.05),下颌牙釉质厚度多大于上颌(P<0.01),但牙本质厚度无此差异(P>0.05)。结论:上下颌第一磨牙硬组织厚度在合面不同结构之间以及上下牙同名部位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磨牙 牙釉质 牙本质 牙测量学 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