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失稳阶段雁列断层热场演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任雅琼 刘培洵 +1 位作者 马瑾 陈顺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348-2357,共10页
寻找地震前兆是国内外地震预报的难点.在实验室开展岩石变形实验,观测相关物理量的演化特征和规律,是前兆探索中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对压性雁列断层进行变形实验,根据应力时间曲线将具有前兆意义的变形阶段分为强偏离线性阶段、亚失稳... 寻找地震前兆是国内外地震预报的难点.在实验室开展岩石变形实验,观测相关物理量的演化特征和规律,是前兆探索中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对压性雁列断层进行变形实验,根据应力时间曲线将具有前兆意义的变形阶段分为强偏离线性阶段、亚失稳阶段和失稳阶段,利用红外热像仪记录各个阶段的热场变化,特别是亚失稳阶段的热场表现.研究结果显示:强偏离线性阶段,岩桥区挤压升温;亚失稳阶段,断层带增温,且高温点扩展连通,断层带内侧卸载降温,断层带上的协同化增温和断层带内侧(包含岩桥区)的协同化降温是失稳前的重要信号;失稳阶段,应力释放,标本整体降温,只有断层带因摩擦升温.总之,亚失稳阶段的热场具有明显特征,利于识别出亚失稳态;不同变形阶段、不同构造部位温度变化不同,在寻找与构造活动相关的热异常时,应考虑变形所处的阶段及异常所处的构造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场 热红外 亚失稳阶段 雁列断层 地震前兆
下载PDF
板内中小滑移距走滑断裂发育演化特征精细解析——以塔里木盆地顺北4号走滑断裂为例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雨晴 邓尚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4-136,共13页
板内中小滑移距走滑断裂因产状高陡、变形微弱,其地震识别与地质解析一直以来是构造领域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为加深对此类走滑断裂发育特征的认识,以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内部顺北4号走滑断裂为例,利用最新采集处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其... 板内中小滑移距走滑断裂因产状高陡、变形微弱,其地震识别与地质解析一直以来是构造领域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为加深对此类走滑断裂发育特征的认识,以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内部顺北4号走滑断裂为例,利用最新采集处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其空间结构及演化过程进行了精细解析,认为顺北4号断裂具有"平面分段多样性、纵向变形差异性、构造演化多期性"的特点,石油地质条件优越.研究结果表明:顺北4号断裂横跨塔北隆起、顺托果勒低隆起、塔中隆起3大构造单元,全长超过280 km,基于走向变化可将三维研究区内的顺北4号断裂划分为南段(NE48°)、中段(NE28°)、北段(NE42°),各段之间叠接面积超2 km^(2),南段和北段以叠接压隆构造发育为主,中段以叠接拉分构造发育为主;顺北4号断裂纵向自下而上发育"寒武系—中奥陶统高陡走滑断层"+"上奥陶统—石炭系雁列正断层"的分层变形样式,下部高陡断面在3个刚性—塑性岩性地层分界面普遍呈现走滑分段性,其中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顶部可识别出13个断面,平均长度为8 km,上覆雁列正断层的活动强度与下部高陡走滑断层的应变分段性质有关;顺北4号断裂共经历了3期左行走滑活动,加里东中期Ⅲ幕在塔北—塔中体系对接过程中多段拼贴发育,加里东晚期和海西中—晚期均为雁列正断层活动,在三维研究区内呈现"南北弱、中部强"的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变形 雁列断层 构造演化 走滑断裂 塔里木盆地
原文传递
渤海海域西部凸起区大型雁列断层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彭文绪 张如才 +2 位作者 樊建华 茆利 陈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5-801,836+666,共7页
渤海海域西部沙垒田凸起区新近系地层中发育三组雁列断层系A、B、C,平面特征表现为:断层呈左阶排列,雁列断层斜向分布在沙垒田凸起上,A组由西南向北由北东走向变成正北和北北西走向,B、C两组走向为北东向,每组雁列断层由掉向相反的两列... 渤海海域西部沙垒田凸起区新近系地层中发育三组雁列断层系A、B、C,平面特征表现为:断层呈左阶排列,雁列断层斜向分布在沙垒田凸起上,A组由西南向北由北东走向变成正北和北北西走向,B、C两组走向为北东向,每组雁列断层由掉向相反的两列成对的雁列断层构成,形成了局部垒块,显示出该区基底存在北西向的破碎带或断层。剖面特征表现为:雁列断层的垂向最大断距相对较小,大部分都单独断至潜山表面,局部见到少数浅层调节断层,与主断层呈Y字形相交,表明雁列断层在深层没有相交,都是独立的;雁列断层在剖面上形成了三组花状构造,在潜山内部每组浅层花状构造在潜山内部都汇合于一条主断层。综合分析认为,雁列断层具有伸展特征,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可作为油气垂向运移的良好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沙垒田凸起 雁列断层 构造特征
下载PDF
2012年2月2日盖州M_L4.7震群序列特征及发震构造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曹凤娟 王亮 +2 位作者 焦明若 翟丽娜 王岩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42-852,共11页
2012年2月2日盖州ML4.7震群序列随着时间的推移能量释放有逐渐减弱的趋势,期间有2次明显的加速释放过程.双差定位结果显示,盖州震群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金州断裂和营口-海城断裂之间,大体呈NW向展布,序列随时间有从金州断裂向营口-海城... 2012年2月2日盖州ML4.7震群序列随着时间的推移能量释放有逐渐减弱的趋势,期间有2次明显的加速释放过程.双差定位结果显示,盖州震群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金州断裂和营口-海城断裂之间,大体呈NW向展布,序列随时间有从金州断裂向营口-海城断裂迁移的趋势,震源深度大部分集中在6 ~ 9km.2月2日发生的2次4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为94°~120°,这与前人对这一地区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的结果基本吻合,表明2月2日发生的盖州ML4.7地震序列是在NWW或近EW向区域应力场作用下,金州断裂走滑错动的结果.但7月12日和11月1日的2次4级地震的P轴方位转变为近NS向,且从精定位结果来看,这2次地震有往NW向营口-海城断裂迁移的趋势,由此推测这2次明显的应力释放过程不单纯是金州断裂滑动的结果,营口-海城断裂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声发射等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盖州ML4.7震群的发震构造为NE向的金州断裂和营口-海城2条雁行断裂.该震群的发生可能是金州断裂和营口-海城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表明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金州断裂和营口-海城断裂有活动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 震群序列 雁行断裂 声发射 发震构造
下载PDF
构造活动模式变化对b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顺云 刘力强 +1 位作者 马胜利 马瑾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7-323,共7页
借助新型声发射观测系统,对两种构造活动模式转变对b值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第一个实验通过改变加载方向使构造活动模式从挤压型雁列变为拉张型雁列,得出前一阶段b值比后一阶段要高;第二个实验通过持续加载使拉张型雁列变为拐折断... 借助新型声发射观测系统,对两种构造活动模式转变对b值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第一个实验通过改变加载方向使构造活动模式从挤压型雁列变为拉张型雁列,得出前一阶段b值比后一阶段要高;第二个实验通过持续加载使拉张型雁列变为拐折断层,与第一个实验类似,前一阶段b值比后一阶段要高.说明b值可能蕴含有构造活动模式的某些特征,有可能成为分析区域构造活动模式的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b值 构造活动模式 雁列断层 拐折断层
下载PDF
南海西南部西纳土纳盆地中部走滑构造带分段性及对油气控制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毕素萍 潘懋 +2 位作者 夏朝辉 张铭 张文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0-778,共9页
为了研究南海西南部印度尼西亚纳土纳群岛西侧西纳土纳盆地走滑构造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对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分析,并结合切片和剖面特征对走滑构造进行了刻画。研究表明盆地中部中新世晚期发育北西向右旋走滑构造,由南... 为了研究南海西南部印度尼西亚纳土纳群岛西侧西纳土纳盆地走滑构造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对研究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精细分析,并结合切片和剖面特征对走滑构造进行了刻画。研究表明盆地中部中新世晚期发育北西向右旋走滑构造,由南东向北西,构造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其平面、剖面特征及活动强度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东段平面上为平直的、贯通的主干走滑断裂和雁列断层组,剖面上为花状构造;中段平面上为S型贯通的主干走滑断裂和雁列断层组,剖面上为花状构造;而西段平面上为雁列构造,没有贯通的主干走滑断裂,剖面上主要为断阶组合。推测走滑构造的分段性受走滑强度、断层几何形态和盖层厚度的影响,并对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聚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南部西纳土纳盆地 走滑构造带 花状构造 雁列断层 分段性 油气成藏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variation of b value during deformation of rock sample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al models
7
作者 陈顺云 刘力强 +1 位作者 马胜利 马瑾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5年第3期338-344,共7页
A preliminary study of b value of rocks with two kinds of structural models has been made on the base of a new acoustic emission recording system. It shows that b value of the sample decreases obviously when the sampl... A preliminary study of b value of rocks with two kinds of structural models has been made on the base of a new acoustic emission recording system. It shows that b value of the sample decreases obviously when the sample with compressive en echelon faults changes into a tensile one after interchange occurs between stress axis σ1 and σ2. A similar experiment is observed when the sample with tensile en echelon faults changes into that with a bend fault after two segments of the en echelon fault linking up. These facts indicate that the variation of b value may con-tain the information of the regional dominant structural model. Therefore, b-value analyses could be a new method for studying regional dominant structural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 value of acoustic emission structural model en echelon fault bend fault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中秋构造转换带三维构造模型及成因机制分析
8
作者 谢会文 汪伟 +5 位作者 徐振平 尹宏伟 罗浩渝 杨庚兄 章学歧 段云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98-910,共13页
分段变形是褶皱冲断带的典型特征之一,揭示分段变形构造转换带的变形特征与成因机制是深入解析褶皱冲断带变形机制的关键。通过典型剖面解析和三维构造模型,对库车坳陷东、西段构造转换区域的中秋构造转换带进行系统的分析。中秋构造转... 分段变形是褶皱冲断带的典型特征之一,揭示分段变形构造转换带的变形特征与成因机制是深入解析褶皱冲断带变形机制的关键。通过典型剖面解析和三维构造模型,对库车坳陷东、西段构造转换区域的中秋构造转换带进行系统的分析。中秋构造转换带具有垂向分层变形的特征,盐上层构造差异表现为构造变形传播的距离向东减小,导致盐上层秋里塔格背斜走向角度的改变。盐下层构造差异位于盐下冲断变形构造的前缘,自西向东,盐上和盐下分层变形减弱,构造样式由盐上层滑脱变形和盐下层等距离逆冲构造向盐上和盐下层一体楔体逆冲转变。中秋构造转换带盐下层变形前缘的构造样式差异主要通过雁行排列的断层来调节,库姆格列木群膏盐层和吉迪克组膏盐层在该区域的转换是控制构造转换带的重要因素。同时差异变形的传播范围在构造转换带前缘形成压扭应力环境,使得雁行次级断裂走向为北东向。构造转换带内部雁行排列的次级断裂形成的圈闭与克拉苏构造带盐下圈闭的储盖组合模式类似,是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域。但是有限的分布范围和压扭的应力环境是该区域油气勘探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构造转换带 盐构造 三维构造分析 雁行断层
下载PDF
雁列断层变形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 被引量:30
9
作者 马文涛 马瑾 +3 位作者 刘力强 马胜利 刘天昌 邓志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42-348,共7页
对拉张型、挤压型雁列断层变形过程中岩桥区和主断层上的声发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雁列断层变形中的声发射对应着多种机制:拉张型雁列岩桥区的声发射为单一事件组成,波振幅小、持续时间短、主频高、震源机制为张裂型;挤... 对拉张型、挤压型雁列断层变形过程中岩桥区和主断层上的声发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雁列断层变形中的声发射对应着多种机制:拉张型雁列岩桥区的声发射为单一事件组成,波振幅小、持续时间短、主频高、震源机制为张裂型;挤压型雁列岩桥区的声发射也是单一事件,波振幅较大、持续时间短、主频较低、震源机制为双剪型;而雁列主干断层上的声发射由多事件组成,波振幅大、持续时间长、主频低、震源机制与挤压型雁列岩桥区的声发射机制不同。这些特点与各区域所处力学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波形分析 震源机制 雁列断层 变形过程
下载PDF
渤海西部沙垒田凸起东段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28
10
作者 石文龙 张志强 +2 位作者 彭文绪 王保全 郭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2-247,共6页
渤海西部的沙垒田凸起是一个长期暴露接受风化剥蚀的古潜山,以早期走滑断层为分隔,将沙垒田凸起分为东、西两段。目前,沙垒田凸起的东段已发现数亿吨的石油地质储量。受早期基底走滑构造应力的作用,在沙垒田凸东段主体区自西向东主要发... 渤海西部的沙垒田凸起是一个长期暴露接受风化剥蚀的古潜山,以早期走滑断层为分隔,将沙垒田凸起分为东、西两段。目前,沙垒田凸起的东段已发现数亿吨的石油地质储量。受早期基底走滑构造应力的作用,在沙垒田凸东段主体区自西向东主要发育了4组北东向走滑断层。由于受走滑断层的影响,在基底面上形成古沟道,晚期新近系披覆沉积在潜山上面,由于晚期右旋走滑的影响,在新近系形成了一系列北东东或近东西走向的断层,这些雁列断层对凸起区油气田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对凸起区构造演化特征的分析,建立了沙垒田凸起区东段新近系油气成藏模式,明确了该区油气勘探潜力,为凸起区东段滚动勘探和区域储量规模的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列带 构造演化 成藏模式 新近系 沙垒田凸起 渤海西部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山北麓山前断裂西段的断裂组成及其在全新世时期的活动 被引量:8
11
作者 栾超群 胡军 +2 位作者 罗福忠 李锰 胡伟华 《内陆地震》 1998年第4期355-361,共7页
博格达山北麓山前断裂西段全长140 km ,由5 条雁列状排列的逆断裂组成。全新世时期,古牧地断裂的最新活动发生在6.82±0.54~4.87±0.39 Ka B.P.之间;四工河口断裂切割Ⅱ级河流阶地,最新活动... 博格达山北麓山前断裂西段全长140 km ,由5 条雁列状排列的逆断裂组成。全新世时期,古牧地断裂的最新活动发生在6.82±0.54~4.87±0.39 Ka B.P.之间;四工河口断裂切割Ⅱ级河流阶地,最新活动时间与古牧地断裂大体相同;泉泉子断裂切割Ⅰ级河流阶地,最新活动发生在3.75±0.41 Ka B.P.;热水河断裂及东风牧场断裂由于缺乏断代年龄实测数据,无法对其最新活动时间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列断层组 逆断层 全新世 博格达山 断层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走滑断裂体系活动特征与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9
12
作者 李兵 邓尚 +2 位作者 李王鹏 高利君 许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1,共7页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是中国第1个古生界海相亿吨级大油田。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精细解析、相干属性提取等方法,从剖面样式和平面展布特征探讨了走滑断裂的构造样式、主次级断裂关系、活动期次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塔河地区主要发育...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是中国第1个古生界海相亿吨级大油田。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精细解析、相干属性提取等方法,从剖面样式和平面展布特征探讨了走滑断裂的构造样式、主次级断裂关系、活动期次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研究表明:塔河地区主要发育NNW向和NNE向2组主干走滑断裂,在深层T 7 6界面附近还发育NNW向、NNE向和近EW向3组次级走滑断裂,次级走滑断裂发育层位与塔河油田主要的产油目的层位具有明显对应关系;喜马拉雅期活动强的主干走滑断裂及其与次级走滑断裂交汇部位为油气有利勘探区域。该认识可为该区优选高效井井位和提高钻井成功率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主次级断裂 相干属性 雁列正断层 高效井 塔河地区
下载PDF
雁列式断层组合变形过程中的声发射活动特征 被引量:27
13
作者 蒋海昆 马胜利 +2 位作者 张流 侯海峰 曹文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5-396,共12页
着重研究拉张或挤压型雁列式断层标本变形过程中声发射(简称AE,下同)的时空演化特征. 结果表明,预置构造对AE空间分布格局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随着差应力的增加,AE首先在两个端点附近丛集,之后向两端点连线附近集中,出现明显的破裂局部... 着重研究拉张或挤压型雁列式断层标本变形过程中声发射(简称AE,下同)的时空演化特征. 结果表明,预置构造对AE空间分布格局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随着差应力的增加,AE首先在两个端点附近丛集,之后向两端点连线附近集中,出现明显的破裂局部化现象,较大事件还通常集中于某一端点附近反复发生. 前期微破裂丛集图象指示后期宏观破裂的扩展方向及扩展范围. 拉张和挤压型雁列区宏观破裂方向分别与轴向应力方向垂直和平行. 雁列式断层标本变形过程中,破裂前的弱化阶段相对较长、弱化过程明显. 微破裂事件累积频次指数增长可能是系统失稳前的典型征兆之一,而雁列区宏观破裂之后,AE数量逐渐减少、应变释放相对减弱. 摩擦滑动过程中,大的粘滑失稳前未见有AE活动前兆性的增强过程.雁列区的b值变化在失稳前显示“趋势性降低—快速回升”这一典型的变化过程,“b值降低”一般发生在差应力增强过程之中,并有可能延续至弱化阶段,而“快速回升”则一般发生在破裂失稳前的短时期内. 对比研究表明,构造差异所导致的b值差异远大于b值随差应力的增加而产生的变化量,而对同一构造标本,力学状态的改变会导致AE序列时序特征的急剧变化,较高的加载速率对应较高的应变能释放及明显的低b值. 先期破碎带由于较低的破坏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拉张型雁列式断层 挤压型雁列式断层 双轴破裂实验 差应力 地震前兆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应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实验研究雁列断层变形破坏过程 被引量:23
14
作者 陈俊达 马少鹏 +1 位作者 刘善军 金观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50-1356,共7页
以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为观测手段,对雁列断层结构的破坏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观测和分析了变形破坏过程中模型表面的变形场演化过程.断层结构由一块含两条平行割缝的大理岩平板模拟,模型试件在双轴试验机上加载;DSCM观测系统在加载... 以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为观测手段,对雁列断层结构的破坏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观测和分析了变形破坏过程中模型表面的变形场演化过程.断层结构由一块含两条平行割缝的大理岩平板模拟,模型试件在双轴试验机上加载;DSCM观测系统在加载过程中记录试件表面的散斑图像,然后分析得到模型表面待测区域各记录时刻的位移场及应变场.全场连续的变形数据清晰地反映了雁列断层结构的变形破坏过程的各种细节.实验结果显示,变形最初集中在断层带周围,然后迁移到雁列区,最后雁列区贯通,结构发生滑动导致整个结构发生失稳破坏.对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变形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一种描述变形局部化特征的统计指标—Cv值,可以作为一个雁列断层破坏的前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列断层 破坏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 变形场 破坏前兆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acoustic emission during the deformation of rock samples with compressional and extensional en-echelon faults 被引量:4
15
作者 蒋海昆 马胜利 +2 位作者 张流 侯海峰 曹文海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2年第4期402-413,共12页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acoustic emission (AE) during the deformation of rock samples with compressional and extensional en-echelon faults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existing struc...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acoustic emission (AE) during the deformation of rock samples with compressional and extensional en-echelon faults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existing structure ca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patterns of AE spatial distribution. With increasing of differential stress, AE events firstly cluster around the two ends of pre-existing faults inside the jog and then along the line joining the two ends. The biggish AE events often occur around one end repeatedly. The image of AE clusters indicates the direction and the area of the fracture propagation. The direction of the macroscopic fracture in extensional and compressional jogs is perpendicular and parallel to the direction of axial stress, respectively. The weakening process before the fracturing of jog area is remarkable, and one of the typical precursors for the instability is that the cumulative frequency of AE events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After the fracturing of the jog the frequency and releasing strain energy of AE events decrease gradually. During the friction period, there is no precursory increasing of AE activity before the big stick-slip events. The change of b value in jog shows a typical change of decreasing tendentiously returning quickly before the instability. The decrease of b value occurs in the process of stress increasing and sometime goes down to the weakening stage, and the quick increase b values appears in a short time just before the instability.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 in b value due to the different structures is larger than b value variation caused by increase of the differential stress. For the same sample, the temporal sequence of AE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mechanical state, and the high loading velocity corresponds to the high release rate of strain energy and low b value. Due to its lower failure strength, the broken area is sensitive to small changes in differential stress. Therefore, it offers a potential explanation for the phenomena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ustic emission rock sample compressional en-echelon fault extensional en-echelon fault biaxial experiment differential stress
下载PDF
塔中北坡“复合花状”构造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韩晓影 汤良杰 +2 位作者 曹自成 魏华动 付晨阳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5-537,共13页
学者们对塔中北坡走滑断层的活动期次和发育时间以及形成机制展开过一些研究,但尚未达成共识.近期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的获得,有助于对该区走滑断层展开更详细的研究.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解释,发现塔中北坡发育一系列下断穿寒武系基底、... 学者们对塔中北坡走滑断层的活动期次和发育时间以及形成机制展开过一些研究,但尚未达成共识.近期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的获得,有助于对该区走滑断层展开更详细的研究.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解释,发现塔中北坡发育一系列下断穿寒武系基底、上断至中泥盆统的NNE向走滑断裂.地震剖面上显示多数走滑断裂几何学形态复杂,以上奥陶统为界,断裂呈现下部"正花状"与上部"负花状"相互叠置的"复合花状"构造样式.三维地震相干切片显示,下部断裂呈NNE向线性延伸且只分布于主位移带附近;上部断裂为NW走向,整体上呈现为右阶雁列排布.根据界面沿断层局部"隆升"高度的分析以及断层生长指数的计算可知,下部断层形成时间不早于晚奥陶世,上部雁列正断层的发育时间为中志留-中泥盆世.结合塔里木盆地周缘构造背景分析,认为下部基底断层可能发育于晚奥陶世,与古昆仑洋强烈俯冲碰撞作用相关;上部雁列断层的形成可能受控于下部基底走滑断层的活化,与阿尔金域强烈的褶皱造山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层 “复合花状”构造 线性构造 雁列断层 塔中北坡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