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帝陵营建礼俗略述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华祝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2-14,共3页
西汉五陵原陵墓群蕴藏着丰富的区域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的初步研究,略述了西汉帝陵的营建礼俗。
关键词 西汉 帝陵 营建 礼俗
下载PDF
秦中帝陵旅游区生态园林绿化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晓娟 陈辉 +1 位作者 寇世强 韩丽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44-48,共5页
综述了秦陵、乾陵、茂陵旅游区的环境条件,提出了陵区植物景观建设的宏观规划。
关键词 秦中帝陵旅游区 生态园林 植物景观 绿化
下载PDF
论《周雅续》中的陕西名胜吟咏及其文化内涵
3
作者 赵金丹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3-95,共3页
《周雅续》是一部专门选录明代陕西籍作者诗赋作品的乡邦文献,共收录82位作者的诗赋作品2 709首,其中不乏吟咏陕西本地名胜古迹之作,抒发了诗人的心志情怀和历史兴亡之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明代 《周雅续》 陕西名胜 华山 陵阙遗迹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五陵原帝陵文化遗产主题体验精品旅游走廊开发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尚英 李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306-10307,10473,共3页
五陵原帝陵文化遗产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偏北的咸阳原上,为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特殊,区位条件优越,是陕西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和考古遗迹。笔者运用旅游学相关知识,从五陵原帝陵文化遗产主题体验精品旅游走廊的开发原则... 五陵原帝陵文化遗产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偏北的咸阳原上,为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特殊,区位条件优越,是陕西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和考古遗迹。笔者运用旅游学相关知识,从五陵原帝陵文化遗产主题体验精品旅游走廊的开发原则、必要性、可行性、构建策略与思路着手,系统阐释了该体验性旅游产品的模式要素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对该旅游资源进行了推广介绍。力求在推介的基础上,为实现该地区的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陵原帝陵 旅游走廊 文化遗产
下载PDF
拓跋帝陵祁皇墓考古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许孝堂 马志强 韩生存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35-38,共4页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发现了拓跋部族桓帝和皇后祁氏合葬墓,民间和学者称祁皇墓,俗称祁王墓。这是大同市首次发现的拓跋部族早期帝王级皇陵。这一发现为研究北魏帝陵提供了新的参照,为研究拓跋部族史提供了较为可信的第一手资料。
关键词 祁皇墓 拓跋部族 帝陵
下载PDF
论先商文化渊源及其殷先公迁徙之历史地理考察(上)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昌远 陈隆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4-20,共7页
商族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在中国远古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探讨先商文化的渊源及其殷先公的迁徙对于研究中国远古文明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是先商文化,近年来考古学界争论很大,大致有四种意见:(一)认为先商... 商族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在中国远古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因此,探讨先商文化的渊源及其殷先公的迁徙对于研究中国远古文明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什么是先商文化,近年来考古学界争论很大,大致有四种意见:(一)认为先商文化是指商汤灭夏以前的考古学文化,提出三种类型(漳河型、辉卫型、南关外型)。(二)造律台类型龙山文化是先商文化。(三)豫北、冀南地区的二里头文化为先商文化。(四)用下七垣文化来命名漳河型、辉卫型遗存,避免直呼先商文化。以上诸说,我们同意先商文化是指汤灭夏以前的漳河型、辉卫型,全称下七垣文化,不同意将南关外型、造律台类型龙山文化,或者冀南、豫北的二里头文化视为先商文化。如何认识先商文化的渊源,首先应从漳河型、辉卫型的陶器着手进行分析,然后区别来源、基础与影响三者之间的不同关系。不同意将文化 来源 "说成是多元的或说成是影响。漳河型是先商文化的原生形态,是因商族从晋中南迁徙而来,到豫北、冀南后,在豫北、冀南后岗二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商文化。辉卫型是先商文化的次生形态。先商文化的来源,只能有一个源头,应是从山西晋中南来,封地在商(漳),即漳河流域。商族从晋中南地区迁徙到豫北、冀南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河型 辉卫型 下七垣文化 帝丘 相土 砥石 殷先公迁徒 东下冯类型 商族 文化渊源 先商文化 历史地理考察
下载PDF
秦陵铜车马的舆底结构、牵引关系与力学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党士学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11,共5页
秦陵铜车马忠实模拟秦代实物制作,是研究古代马车的典型资料。本文结合力学原理,通过对铜车舆底结构、轴辀装配和牵引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探索了其中所包含的力学应用问题,并揭示了古车中蕴涵的科学理念。同时对原来称作协驱挂带的"U... 秦陵铜车马忠实模拟秦代实物制作,是研究古代马车的典型资料。本文结合力学原理,通过对铜车舆底结构、轴辀装配和牵引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探索了其中所包含的力学应用问题,并揭示了古车中蕴涵的科学理念。同时对原来称作协驱挂带的"U"字形吊带,在释名和用途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见解,指出并分析了该部件在马车下坡刹车、制动停车和转向调头等驾控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陵铜车 舆底结构 牵引关系 力学应用 刹车 驾控
下载PDF
吉林省渤海国王室墓地出土银平脱梅花瓣形漆奁修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澜 程丽臻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05,I0003,共5页
吉林省龙头山古墓群渤海国王室墓地出土的银平脱梅花瓣形漆奁是唐代银平脱工艺中一件制作精美的珍品。该漆奁出土时已被挤压变形,漆膜及木胎残损,银饰腐蚀风化严重。经修复处理恢复了它的原貌,为研究与保护我国唐代金银平脱漆器提供了... 吉林省龙头山古墓群渤海国王室墓地出土的银平脱梅花瓣形漆奁是唐代银平脱工艺中一件制作精美的珍品。该漆奁出土时已被挤压变形,漆膜及木胎残损,银饰腐蚀风化严重。经修复处理恢复了它的原貌,为研究与保护我国唐代金银平脱漆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本文着重介绍对这件器物整形、对银饰以及铜质构件的粘接、复原、修复处理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国王室墓地 梅花瓣形漆奁 粘接 整形 修复
下载PDF
秦陵铜车御者佩饰与“王负剑”新释 被引量:2
9
作者 党士学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6,共6页
秦陵铜车上的御官作为秦代上层人物的代表,其逼真的形象为研究秦代的服饰器用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文章通过对铜御官俑佩环和佩剑的型制、纹饰、塑造形式、表现手法、展示内容等方面的考察和分析,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探讨了佩环和佩... 秦陵铜车上的御官作为秦代上层人物的代表,其逼真的形象为研究秦代的服饰器用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文章通过对铜御官俑佩环和佩剑的型制、纹饰、塑造形式、表现手法、展示内容等方面的考察和分析,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探讨了佩环和佩剑的实际材质、原本面貌和制作情况,剖析了其中的礼制和习俗成份,对环绶的释名提出了新解,以充分证据对秦代御者佩剑的真假进行了辨析,并根据铜御者的佩剑方式,对荆轲刺秦王事件中的"王负剑"问题作出了新的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陵铜车 御者 佩环 佩剑 王负剑 考辨
下载PDF
以炎帝文化提升湖南株洲炎帝陵景区魅力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蕾羽 熊兴耀 周晨 《山西建筑》 2010年第2期51-52,共2页
阐述了湖南株洲炎帝陵的现状和炎帝文化的特点,提出将炎帝文化运用到炎帝陵景区建筑、空间和景观营造中,意在通过增加炎帝陵的文化分量和优美怡人的景观,增加景区的吸引力,并加深人们对炎帝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 炎帝陵 炎帝文化 景区 文化体现
下载PDF
运城舜帝陵庙景观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利鑫 李德 《运城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39-41,共3页
运城舜帝陵庙区现存多为元、明、清时代的建筑;园内植物种类丰富,古树主要有侧柏和国槐,树龄最长达4000年;道路系统层级分明,功能及形式多样,强调游览氛围的同时,能满足游客不同体验;景观小品形象生动、寓意深远。运城舜帝陵庙景观从陵... 运城舜帝陵庙区现存多为元、明、清时代的建筑;园内植物种类丰富,古树主要有侧柏和国槐,树龄最长达4000年;道路系统层级分明,功能及形式多样,强调游览氛围的同时,能满足游客不同体验;景观小品形象生动、寓意深远。运城舜帝陵庙景观从陵园文化、德孝文化和历史文化三个方面体现了其传承历史、追思先辈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舜帝陵庙 陵园景观 德孝文化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Top-quality Tourism Corridor with Cultural Heritage of Emperor's Tomb of Wulingyuan Mausoleum as Theme Experience
12
作者 杨尚英 李玲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0年第5期69-72,共4页
Cultural heritage of emperor's tomb of Wulingyuan Mausoleum lies in Xianyang which is located at north-central of Guanzhong Plain and which is the central area of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With ... Cultural heritage of emperor's tomb of Wulingyuan Mausoleum lies in Xianyang which is located at north-central of Guanzhong Plain and which is the central area of 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With special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excellent location condition,it is the important tourism resource and archaeological remains in Shaanxi Province.By using relevant knowledge on tourism,in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principle,necessity,feasibility,construction strategy and thought of top-quality tourism corridor with cultural heritage of emperor's tomb of Wulingyuan Mausoleum as theme experience,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 explained the mode elements and value of experiential tourism products,and publicized the tourism resources to a certain extent.On the basis of publicity,the author striv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cology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eror’s tomb of Wulingyuan MAUSOLEUM Tourism CORRIDOR Cultural heritage
下载PDF
运城舜帝陵景区中舜文化景观的体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利鑫 任利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4,共7页
舜帝是德孝文化的始祖,其代表的舜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母源,而陵园除了作为追思和纪念所葬之人的主要场所外,亦能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对运城舜帝陵景区中风景区和陵庙区两部分景观的解读,结合舜帝生平经历,深入挖掘舜帝陵景观中舜... 舜帝是德孝文化的始祖,其代表的舜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母源,而陵园除了作为追思和纪念所葬之人的主要场所外,亦能传承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对运城舜帝陵景区中风景区和陵庙区两部分景观的解读,结合舜帝生平经历,深入挖掘舜帝陵景观中舜文化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舜帝 舜帝陵 景观文化
下载PDF
明代定陵万历墓出土三件玉带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瑞廷 于平 +1 位作者 宋磊 高尚武 《博物院》 2017年第2期5-27,共23页
明代定陵万历墓出土玉器文物属于皇家器物,在明代玉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万历皇帝棺内出土的三件玉带钩,在器物形制,宝、玉石矿物学材质,金属合金成分以及器物加工工艺(包括器形、纹饰)等方面,既相区别又有相近之处。三件器物的对比研... 明代定陵万历墓出土玉器文物属于皇家器物,在明代玉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万历皇帝棺内出土的三件玉带钩,在器物形制,宝、玉石矿物学材质,金属合金成分以及器物加工工艺(包括器形、纹饰)等方面,既相区别又有相近之处。三件器物的对比研究,反映出明代皇家同类器物(同属玉带钩)所蕴含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多样性以及同一时代同类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本研究首次利用体视显微镜、三维视频显微镜、X射线荧光能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等无损科技检测设备,结合相关史料,对器物开展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陵万历墓 玉带钩 显微镜 X射线荧光能谱仪 激光拉曼光谱仪
原文传递
黄帝陵风景区景观资源综述
15
作者 陈小娟 韩丽 潘迎珍 《内蒙古林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86-90,共5页
本文综述了黄帝陵风景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特征,评价了风景区人文及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进而确定了该风景区的性质,提出了风景开发建设的方向。
关键词 黄帝陵风景区 景观资源 林业
下载PDF
“奉祀祖陵,为国肺腑”:明代凤阳守备太监创设考
16
作者 李明阳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38-143,共6页
凤阳守备太监最早设置时间是在成化八年九月卫颖守备凤阳之际。其设置的最直接动机为成化八年七月南直隶大风雨,当时受灾面积广达数省,江淮一带流民问题严重。在这背景之下,明宪宗命太监高廉协同卫颖守备凤阳,高廉死后,宪宗仍差内官一... 凤阳守备太监最早设置时间是在成化八年九月卫颖守备凤阳之际。其设置的最直接动机为成化八年七月南直隶大风雨,当时受灾面积广达数省,江淮一带流民问题严重。在这背景之下,明宪宗命太监高廉协同卫颖守备凤阳,高廉死后,宪宗仍差内官一员奉皇陵,兼守地方,则标志着凤阳守备太监由一种临时性委任而成为一项常态化制度,直至明亡,持续170余年。这一制度的最终形成,不仅是明中期政治、社会危机相互激荡在江淮地方的反映,亦是宣德以后皇陵太监威权日重的特殊背景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阳守备太监 皇陵太监 明中期
下载PDF
汉成帝与昌陵
17
作者 刘军平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1-33,共3页
汉成帝之所以修昌陵 ,主要是因为延陵“其制约小” ;汉成帝之所以罢昌陵 ,主要是因为地下水外渗且无法克服。
关键词 汉成帝 昌陵 工程量 地下水外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