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电力能源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及省际间差异性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新 王海滨 +2 位作者 陈朝镇 刘泉 于晓菡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7,共5页
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碳排放数学模型,测算了2001~2010年中国及各省电力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研究了省际间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和差异性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电能消费碳排放总量从2... 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碳排放数学模型,测算了2001~2010年中国及各省电力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研究了省际间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和差异性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电能消费碳排放总量从2001年303Mt逐年上升至2010年745Mt,平均年增长9.99%;各省碳排放量呈增长趋势,2010年东部地区五省碳排放属超重型(≥40 Mt);西部省份碳排放速度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全国电能消费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从276(kg/万元)下降至182(kg/万元),平均年下降4.42%;西部省份碳强度普遍高于东部发达地区,说明西部经济发展对电能消费碳排放的依赖性强,东部地区电能消费低碳经济格局开始形成。省际间电能消费碳排放强度的差异性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人口状况、消费水平等因素相关,为我国制定差异化的区域节能减排目标和电力产业发展调控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能源 碳排放强度 时空演变 差异化特征 低碳经济
原文传递
F-T柴油与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甜甜 王铁 +2 位作者 曹贻森 刘磊 石晋宏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5-749,共5页
针对目前柴油机替代燃料多为单一项,且替代燃料性能各有特点的状况,将F-T柴油和生物柴油掺混燃烧,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0#柴油与3种混合柴油(B20F,B50F,B100)在2 400r/min不同负荷下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混合燃料随着生物柴油添加比... 针对目前柴油机替代燃料多为单一项,且替代燃料性能各有特点的状况,将F-T柴油和生物柴油掺混燃烧,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0#柴油与3种混合柴油(B20F,B50F,B100)在2 400r/min不同负荷下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混合燃料随着生物柴油添加比例的增加,滞燃期变长,燃烧压力峰值、压力峰值相位、压力升高率峰值及放热率峰值均逐渐增大,但均比0#柴油低;且随着负荷的增加,燃烧压力、压力升高率和瞬时放热峰值均先增后减;混合燃料的碳烟排放明显降低,B50F和B80F的NOx排放与0#柴油接近,B20F的NOx排放比0#柴油降低了2.1%-16.7%。B20F是一个较好的混合比例,是一种较好的替代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柴油 生物柴油 混合燃料燃烧特性 排放特性
下载PDF
燃尽风竖直摆角对四角切圆锅炉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任少辉 闫心永 +5 位作者 崔一 陈宏 张兆超 李跃峰 黄海 谢波 《湖北电力》 2017年第12期22-27,共6页
对某300 MW电厂四角切圆锅炉在不同竖直摆角(0°、-5°、-10°)下炉内流动、燃烧及排放特性展开了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现场试验吻合比较好。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燃尽风下摆角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下炉膛产生的CO... 对某300 MW电厂四角切圆锅炉在不同竖直摆角(0°、-5°、-10°)下炉内流动、燃烧及排放特性展开了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现场试验吻合比较好。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燃尽风下摆角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下炉膛产生的CO和未燃尽煤粉颗粒提前与燃尽风接触并混合,延长了其反应时间,这使得CO浓度、飞灰含碳量有所下降;但同时燃尽风下倾也减小了还原性气氛区域,不利于NO_x减排,导致NO_x有所增加。综合考虑燃烧经济性和脱硝成本,建议将燃尽风竖直摆角设置为-5°能达到高效低NO_x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切圆锅炉 燃尽风竖直摆角 燃烧排放特性
下载PDF
纳米沟道真空场发射三极管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4
作者 龙铭刚 吴胜利 +1 位作者 刘逸为 张劲涛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4-419,共6页
基于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源制备技术制备了一种平面底栅型真空场发射三极管(VFET),器件在真空中实现了良好的栅控特性和场发射特性,并初步获得了在大气环境中的电学性能。采用不同厚度的氧化钯(PdO)作为导电薄膜,通过电形成工艺使导电薄膜... 基于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源制备技术制备了一种平面底栅型真空场发射三极管(VFET),器件在真空中实现了良好的栅控特性和场发射特性,并初步获得了在大气环境中的电学性能。采用不同厚度的氧化钯(PdO)作为导电薄膜,通过电形成工艺使导电薄膜龟裂制备真空沟道,研究分析了导电薄膜厚度对真空沟道形成、真空及大气环境下器件电子发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O薄膜过薄会因其电阻较大而无法聚集足够的焦耳热使薄膜龟裂形成真空沟道,过厚则不能使薄膜完全断裂形成真空沟道;在保证可形成真空沟道的情况下,选择更薄的PdO薄膜有利于降低电形成电压并获得更窄的真空沟道;当PdO厚度为60 nm时,可通过更低的电形成电压获得更窄的真空沟道,使器件拥有更好的电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场发射三极管 导电薄膜厚度 真空沟道 场发射特性 栅控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