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因子Nkx2.5、ISL-1表达与小鼠胚胎心的早期发育 被引量:4
1
作者 冯先玲 景雅 +3 位作者 李海荣 杨艳萍 乔从进 张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7-580,594,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Nkx2.5和ISL-1的表达与小鼠胚胎早期心发育的关系.方法:胚龄7.5~13d小鼠胚胎连续石蜡切片,用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抗转录因子ISL-1、抗Nkx2.5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Nkx2.5和ISL-1的表达与小鼠胚胎早期心发育的关系.方法:胚龄7.5~13d小鼠胚胎连续石蜡切片,用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抗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抗转录因子ISL-1、抗Nkx2.5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转录因子Nkx2.5在胚龄7.5d生心板表达早于心肌特异性蛋白MHC及SMA.随心外形建立,Nkx2.5在心各部表达逐渐增强.胚龄9d, Nkx2.5阳性表达从原始心管动脉端延伸至心包腔背侧脏壁中胚层及咽周围轴旁中胚层.Isl-1开始表达于胚龄8d原始心管心背系膜及前肠腹侧脏壁中胚层间充质,阳性细胞数量在11~12d达顶峰,形成前肠腹侧连接流出道远端和心房背侧壁的ISL-1阳性细胞带.11~12d,流出道远端出现Nkx2.5和MHC阴性,ISL-1、SMA阳性表达区.胚龄13d后,Nkx2.5和ISL-1在心和前肠腹侧间充质的表达强度下降.结论:Nkx2.5是原始生心区心肌前体细胞早期分化的标记蛋白,在第2生心区表达限于胚龄9d、咽周脏壁和轴旁中胚层心肌前体细胞亚群.第2生心区标记蛋白ISL-1主要表达在胚龄8~12d前肠腹侧脏壁中胚层心肌前体细胞,并向心管添加心肌细胞,参与流出道发育及心管成襻.11d后,第2生心区间充质细胞开始分化为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平滑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Nkx2.5 转录因子ISL-1 第2生心区 胚胎心 小鼠
下载PDF
胎心不同部位心肌酶的分布 被引量:2
2
作者 田清友 魏子峰 王守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人胎心各腔壁的某些酶的含量及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用组织化学方法和组织扫描光度测定法,观察了胎儿和成人心脏的5种酶。结果: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细胞色素氧... 目的:探讨人胎心各腔壁的某些酶的含量及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用组织化学方法和组织扫描光度测定法,观察了胎儿和成人心脏的5种酶。结果: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在心室壁的含量均明显大于心房壁,且右心大于左心;三磷酸腺苷酸酶(ATPase)在心房的含量略大于右心室,心房和右心室明显大于左心室。结论:人体胎心各腔壁内某些酶的含量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可能与相应的结构和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心 心肌酶 胚胎发育 细胞色素氧化酶 三磷酸腺苷酸酶 含量检测
下载PDF
神经嵴细胞和胰岛因子-1阳性细胞与小鼠胚胎心动脉端的发育 被引量:2
3
作者 牛鑫 景雅 +5 位作者 李海荣 杨艳萍 乔爱秀 蔡玉瑾 乔从进 张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3-557,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嵴细胞和胰岛因子-1(ISL-1)阳性细胞与小鼠胚胎心动脉端发育的关系。方法:胚龄8~12d小鼠胚胎心连续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转录因子ISL-1、... 目的:探讨神经嵴细胞和胰岛因子-1(ISL-1)阳性细胞与小鼠胚胎心动脉端发育的关系。方法:胚龄8~12d小鼠胚胎心连续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心肌肌球蛋白重链(MHC)、转录因子ISL-1、激活蛋白-2α(AP-2α)的表达胚龄8d,AP-2α阳性神经嵴细胞主要表达于神经褶外胚层。胚龄9~11d,AP-2α阳性神经嵴细胞在前肠两侧沿弓动脉逐渐迁移至流出道头端心内膜垫,并形成主肺动脉隔雏形。胚龄8~10d,ISL-1阳性细胞分布于前肠及神经沟两侧中胚层,构成第2生心区,向流出道添加心肌细胞。胚龄10-11d,ISL-1阳性细胞在前肠腹侧正中间充质中聚集、与AP-2α阳性细胞共同参与主肺动脉隔形成。心包腔背侧脏壁中胚层及鳃弓核心间充质的ISL-1阳性细胞与流出道u-SMA或MHC阳性心肌相延续。胚龄12d,主肺动脉隔及流出道心内膜垫失去AP-2α及ISL-1阳性表达,转变为u-SMA阳性表达结构。结论:AP-2α阳性心神经嵴细胞和第2生心区来源的ISL-1阳性心前体细胞共同参与了小鼠心动脉端的形态发生。胚龄8~10d,ISL-1阳性细胞分化为流出道心肌细胞。胚龄10~12d,ISL-1阳性心前体细胞与AP-2α阳性细胞共同参与了主肺动脉隔的形成和流出道的分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嵴细胞 胰岛因子-1 主肺动脉隔 胚胎心 小鼠
下载PDF
抗胚胎小鼠心肌α1D钙离子通道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翟溯澜 张沙沙 +2 位作者 赵钟钟 钱辉 张朝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845-1847,共3页
目的制备针对胚胎小鼠心肌L型钙通道Cav1.3编码的α1D亚基胞内末端的多克隆抗体。方法通过基因重组从小鼠胚胎心脏中获得2种原核表达质粒pGEX-4T-α1DN/α1DC,在大肠杆菌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目的制备针对胚胎小鼠心肌L型钙通道Cav1.3编码的α1D亚基胞内末端的多克隆抗体。方法通过基因重组从小鼠胚胎心脏中获得2种原核表达质粒pGEX-4T-α1DN/α1DC,在大肠杆菌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蛋白,纯化得到α1D基因N端和C端产物GST-α1DN/α1DC,用此抗原经弗式佐剂、弗式不完全佐剂乳化后免疫新西兰家兔,收集的免疫血清经protein G Agarose亲和纯化后获得IgG型抗α1D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对这2种抗体采用Westernblot法进行特异性检测,ELISA法测定进行效价分析。结果成功构建α1D胞内片段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了GST融合蛋白GST-α1DC/α1DN,制备2种IgG型多克隆抗体,经ELISA检验证实二者效价均较高,滴度在1:256000时仍有信号,其中GST-α1DN的效价更高。用Westernblot法检测发现,2种抗体都均在相对分子质量240000处得到单一的蛋白印迹条带,特异性良好,能识别小鼠心肌细胞中α1D蛋白。结论用重组融合蛋白GST-α1D作为抗原制备出了具有高效价、强特异性的α1D抗体,为探讨α1D蛋白在小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分布的时空特征及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钙离子相关信号调控活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心脏 多克隆抗体 小鼠
原文传递
利用切片免疫荧光技术研究Tbx5在小鼠胚胎心脏中的表达
5
作者 李容 刘宪楚 +8 位作者 史艳 周万邦 曹灵慧 李海文 谭智勇 唐超 任恋 吴秀山 莫小阳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33-36,共4页
Tbx5参与转录因子的调控,对上肢及心脏发育起关键作用.通过对小鼠胚胎心脏组织切片厚度的选择、加入抗原修复液等试验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利用切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小鼠胚胎心脏中Tbx5的方法.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的第11.5 d,Tbx5在整个心... Tbx5参与转录因子的调控,对上肢及心脏发育起关键作用.通过对小鼠胚胎心脏组织切片厚度的选择、加入抗原修复液等试验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利用切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小鼠胚胎心脏中Tbx5的方法.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的第11.5 d,Tbx5在整个心脏中都有表达,尤其在心房以及左心室中高表达.但在胚胎发育的第13.5 d,Tbx5只在心房和左心室中表达,在右心室中并不表达.揭示Tbx5的这种动态表达模式对于心脏的发育以及腔室分化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片免疫荧光技术 胚胎心脏 Tbx5
下载PDF
小鼠胚胎流出道嵴内α-SMA阳性细胞的命运
6
作者 杨艳萍 景宜馨 +3 位作者 郭健津 张紫燕 刘慧霞 景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心脏流出道分隔、重塑过程中流出道嵴内α-SMA阳性细胞的功能与转归。方法用抗α-SCA、抗α-SMA单克隆抗体及TUNEL凋亡染色法对胚龄11-16d小鼠胚胎心脏连续切片进行染色。结果胚龄11-12d,流出道远端分隔过程中,未见细...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心脏流出道分隔、重塑过程中流出道嵴内α-SMA阳性细胞的功能与转归。方法用抗α-SCA、抗α-SMA单克隆抗体及TUNEL凋亡染色法对胚龄11-16d小鼠胚胎心脏连续切片进行染色。结果胚龄11-12d,流出道远端分隔过程中,未见细胞凋亡发生。胚龄13-16d,随流出道间充质隔的形成与心肌化,α-SMA阳性细胞聚集形成高度特征性漩涡状结构,并可见细胞凋亡现象。结论不同部位的流出道嵴α-SMA阳性间充质细胞的命运转归不同,其主要功能可能是参与形成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相邻壁,并参与流出道间充质隔的心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心脏 流出道分隔 α-SMA阳性细胞 凋亡 小鼠
下载PDF
Septation and shortening of outflow tract in embryonic mouse heart involve changes in cardiomyocyte phenotype and α-SMA positive cells in the endocardium 被引量:6
7
作者 杨艳萍 李海荣 景雅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240-1245,共6页
Background Studies on human, rat and chicken embryo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during the period of outflow tract septation, retraction of the distal myocardial margin of the outflow tract from the junction with aortic ... Background Studies on human, rat and chicken embryo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during the period of outflow tract septation, retraction of the distal myocardial margin of the outflow tract from the junction with aortic sac to the level of semilunar valves leads to the shortening of the myocardial tract. However, the mechanism is not clear. So we investigated the mechanism of outflow tract shortening and remodeling and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α-SMA positive cells in the outflow tract cushion during septation of the outflow tract in the embryonic mouse heart Methods Serial sections of mouse embryos from embryonic day 9 (ED 9) to embryonic day 16 (ED 16) were stained with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α-SCA, α-SMA, or desmin, while apoptosis was assessed using the terminal deoxyribonucleotidy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digoxigenin nick-end labeling (TUNEL) assay Results Between ED 11 and ED 12, the cardiomyocytes in the distal portion of the outflow tract were observed losing their myocardial phenotype without going into apoptosis, suggesting that trans-differentiation of cardiomyocytes into the cell components of the free walls of the intrapericardial ascending aorta and pulmonary trunk The accumulation of α-SMA positive cells in the cardiac jelly began on ED 10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ridge fusion and septation of the outflow tract Fusion of the distal ridges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facing walls of the intrapericardial ascending aorta and pulmonary trunk Fusion of the proximal ridges was accompani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α-SMA positive cells into a characteristic central whorl, in which cell apoptosis could be observed Subsequent myocardialization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partition between the subaortic and subpulmonary vestibules Conclusions The shortening of the embryonic heart outflow tract in mice may result not from apoptosis, but from the trans-differentiation of cells with cardiomyocyte phenotype in the distal portion of the outflow tract into the c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use embryonic heart · outflow tract septation · transdifferentiation ·α-SMA positive cells
原文传递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基因在正常和畸形人胚心脏中的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光明 张淑惠 +1 位作者 李英 吕丹瑜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基因 (HCY 2 )在发育不同时期的正常人胚和畸形人胚心脏中的表达 ,揭示HCY 2表达蛋白在人胚心肌细胞发育和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 取正常和先天性畸形人胚心脏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对心脏内HCY ...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基因 (HCY 2 )在发育不同时期的正常人胚和畸形人胚心脏中的表达 ,揭示HCY 2表达蛋白在人胚心肌细胞发育和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 取正常和先天性畸形人胚心脏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对心脏内HCY 2表达变化进行定量测定分析。 结果 HCY 2在人胚心脏发育整个时期均表达 ,其表达部位主要在心肌纤维内 ;先天性畸形人胚心脏中的HCY 2表达增强。 结论 HCY 2表达蛋白通过影响心肌细胞的增殖而影响人胚心脏发育过程 ,其表达异常与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基因 人胚心脏 表达 先天性畸形 HCY-2表达蛋白
下载PDF
广西弄岗家燕种群的卵胚胎心率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敏 王龙舞 +1 位作者 杨灿朝 梁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6,共4页
2014年4—7月,利用红外胚胎心率测量仪对广西弄岗地区家燕Hirundo rustica的卵胚胎心率进行了测量。该种群的家燕在孵化的第4天才开始出现卵胚胎心率,且卵胚胎心率随孵化天数呈上升趋势,并在第13天达到最高值(280.5 BPM±23.0 BPM,t... 2014年4—7月,利用红外胚胎心率测量仪对广西弄岗地区家燕Hirundo rustica的卵胚胎心率进行了测量。该种群的家燕在孵化的第4天才开始出现卵胚胎心率,且卵胚胎心率随孵化天数呈上升趋势,并在第13天达到最高值(280.5 BPM±23.0 BPM,t=3.855,P<0.002)。家燕的卵胚胎心率日均增长为16.1 BPM±3.4 BPM,但与其卵容量和卵质量均不存在相关性(卵容量1.74 cm^3±0.08 cm^3,r=0.093,P=0.827;卵质量1.51 g±0.09 g,r=0.043,P=0.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胚胎心率 家燕 广西弄岗
下载PDF
Septation of the Intrapericardial Arterial Trunks in the Ear Human Embryonic Heart 被引量:1
10
作者 Yan-Ping Yang Hai-Rong Li +2 位作者 Xi-Mei Cao Cong-Jin Qiao Jing Y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1457-1464,共8页
Background: Outflow tract (OFT) septation defects are a common caus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Numer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septation mechanism of the OFT, but have reported inconsistent conclusions. Thi... Background: Outflow tract (OFT) septation defects are a common caus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Numer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septation mechanism of the OFT, but have reported inconsistent conclusions. This study, therefor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septation of the aortic sac and the OFT in the early embryonic human heart. Methods: Serial sections of 27 human embryonic hearts from Carnegie stage (CS) 10 to CS19 were immunohistochemically stained with antibodies against 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 and myosin heavy chain. Results: At CS10-CS11, the OFT wail was an exclusively myocardial structure that was continuous with the aortic sac at the margin of the pericardial cavity. From CS13 onward, the OFT was divided into nonmyocardial and myocardial portions. The cushion formed gradually, and its distal border with the OFT myocardium was consistently maintained. The aortic sac between the fourth and sixth aortic arch arteries was degenerated. At CS16, the α-SMA-positive aortopulmonary septum formed and fused with the two OFT cushions, thus septating the nonmyocardial portion of the OFT into two arteries. At this stage, the cushions were not fused. At CS19, the bilateral cushions were fused to septate the myocardial portion of the OFT. Conclusions: Data suggest that the OFT cushion is formed before the aortopulmonary septum is formed. Thus, the OFT cushion is not derived from the aortopuhnonary septum. In addition, the nonmyocardial part of the OFT is septated into the aorta and pulmonary trunk by the aortopulmonary septum, while the main part of the cushion fuses and septates the myocardial portion of the O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rtopulmonary Septum: Human embryonic heart Immunohistochemistry Outflow Tract: Outflow Tract Cushion
原文传递
家燕和金腰燕的卵胚胎心率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敏 王龙舞 +2 位作者 马建华 杨灿朝 梁伟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4,共6页
胚胎心率是衡量胚胎新陈代谢速率的重要指标。鸟类的胚胎心率随新陈代谢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对早成性鸟类的种间比较发现,胚胎心率平均值随卵重量的增大而减小,卵体积小的种类具有相对较高的胚胎心率。国内有关野生鸟类胚胎心率的研究... 胚胎心率是衡量胚胎新陈代谢速率的重要指标。鸟类的胚胎心率随新陈代谢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对早成性鸟类的种间比较发现,胚胎心率平均值随卵重量的增大而减小,卵体积小的种类具有相对较高的胚胎心率。国内有关野生鸟类胚胎心率的研究较少。2014年5~8月,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胚胎心率测量仪对两种近缘鸟类家燕(Hirundo rustica,n=14)和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n=14)的卵胚胎心率及其变化进行了测量与比较。两种燕均在孵卵的第2天开始出现胚胎心率,并随胚龄增加心率呈上升趋势,但在第8天及第11~14天家燕的胚胎心率显著低于金腰燕(第8天:z=﹣2.602,P=0.009;第11天:z=﹣2.497,P=0.013;第12天:z=﹣2.354,P=0.019;第13天:z=3.424,P=0.001;第14天:z=﹣3.380,P=0.001)。家燕卵胚胎日均增长心率(19.0±3.1)次/min,金腰燕卵胚胎日均增长心率(16.1±3.4)次/min,二者差异不显著(z=﹣1.792,P=0.073)。两种燕的胚胎心率与卵容量和卵重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家燕:卵容量(1.73±0.09)cm3,r=0.192,P=0.511;卵重(1.74±0.09)g,r=0.128,P=0.663。金腰燕:卵容量(1.74±0.08)cm3,r=0.040,P=0.891;卵重(1.51±0.09)g,r=0.054,P=0.855]。这可能表明,卵大小和卵重量对家燕与金腰燕的胚胎心率均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心率 家燕 金腰燕 扎龙
原文传递
化学因素对胚胎心脏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瑛 韩树萍 《医学综述》 2010年第24期3690-3692,共3页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为新生儿先天缺陷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与胚胎心脏发育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胚胎心脏发育的环境因素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化学因素对胚胎...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为新生儿先天缺陷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与胚胎心脏发育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胚胎心脏发育的环境因素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化学因素对胚胎心脏发育的影响日趋受到重视。进一步开展化学因素对胚胎心脏发育的基础及相关临床研究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胚胎心脏发育 化学因素
下载PDF
人胚早期心脏发育过程中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振海 李爱冬 +2 位作者 杨淑霞 洪华容 羊惠君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人胚早期心脏VEGF-A和VEGF-C及其受体VEGFR-1、VEGFR-2、VEGFR-3的表达变化,探讨VEGF-A和VEGF-C在早期心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第3~8周人胚,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分析心脏组织发育中VEGF家族及其相关受体的... 目的观察人胚早期心脏VEGF-A和VEGF-C及其受体VEGFR-1、VEGFR-2、VEGFR-3的表达变化,探讨VEGF-A和VEGF-C在早期心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第3~8周人胚,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分析心脏组织发育中VEGF家族及其相关受体的表达变化、心脏组织的分化和形成.结果VEGF-A、VEGF-C、VEGFR-1、VEGFR-2、VEGFR-3在心内膜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发育第3、4周开始表达,随胎龄增加表达先增强后逐渐减弱,第7周左右消失.结论VEGF-A和VEGF-C参与了人胚早期心脏的形成过程,对早期心脏发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 心脏发育 VEGF-A VEGF-C 受体
下载PDF
超声检测胚胎心率减慢预测早孕期胚胎妊娠生存结局的研究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晔洁 张惠 王旭 《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20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孕8周前胚胎心率(EHR)≤100次/min的妊娠生存结局,并评估其预测胚胎流产率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早期妊娠孕妇800例进行超声检测,将孕8周前EHR≤100次/min的112例孕妇纳入研究,分析胚胎... 目的:探讨孕8周前胚胎心率(EHR)≤100次/min的妊娠生存结局,并评估其预测胚胎流产率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早期妊娠孕妇800例进行超声检测,将孕8周前EHR≤100次/min的112例孕妇纳入研究,分析胚胎妊娠生存结局。结果:胚胎存活28例,流产84例。胎龄(GA)<8周,EHR≤73次/min,流产率为100%(27/27);EHR为74~90次/min时,流产率约93.47%(43/46);EHR为91~100次/min时,流产率约35.9%(14/39)。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EHR为94次/min预测胚胎流产率,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P<0.0001),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850~0.961,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5.24%和82.14%。结论:妊娠早期(孕8周以前),超声检测胚胎心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为临床预测胚胎妊娠生存结局提供可靠的依据;早孕期EHR越慢,胚胎流产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早孕期 胚胎心率 超声检测
下载PDF
北热带石灰岩地区4种鸟类的胚胎心率特征
15
作者 何胜梅 卢柳妍 +1 位作者 刘康梅 蒋爱伍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1-169,共9页
胚胎心率是鸟类生活史的重要特征,能够反映鸟类胚胎新陈代谢的变化,有助于了解鸟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我国关于热带地区鸟类胚胎心率的研究较为缺乏。2021年4至7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红外线胚胎心率仪对北热带石灰岩地区... 胚胎心率是鸟类生活史的重要特征,能够反映鸟类胚胎新陈代谢的变化,有助于了解鸟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我国关于热带地区鸟类胚胎心率的研究较为缺乏。2021年4至7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红外线胚胎心率仪对北热带石灰岩地区4种常见鸟类的胚胎心率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黄腹山鹪莺(Prinia flaviventris)和黄腹鹟莺(Seicercus superciliaris)的胚胎心率在孵卵后的第4天开始出现,分别为(157.9±20.5)次/min、(115.0±48.5)次/min和(153.0±11.7)次/min。白眉棕啄木鸟(Sasia ochracea)的胚胎心率在孵卵后的第5天出现(152.6次/min)。随着孵卵期增加,4种鸟类的胚胎心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种内水平上,红耳鹎、黄腹山鹪莺和黄腹鹟莺的胚胎日均增长心率、孵卵期80%时的心率和最大心率与其自身的新鲜卵重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在种间水平上,卵重与胚胎日均增长心率不存在显著相关,但与孵卵期80%时的胚胎心率和胚胎最大心率存在显著负相关。本研究表明,北热带石灰岩地区鸟类卵重量与孵卵期80%时的胚胎心率和胚胎最大心率存在种间显著负相关性,但种内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胚胎心率 卵重 生活史对策
原文传递
液态煤质中鸡胚心脏瞬间心电向量的综合
16
作者 周翔 农德斌 喻德旷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和方法在电导率不同的2种液态媒质中,采集60个5日龄鸡胚心脏2组相反方向上若干离场源不同距离的测试点心电图,分别比较相同煤质中相反方向上相同距离点的心电图形态和R(r)波振幅,判断该单腔心瞬间心电向量综合的可能性... 目的和方法在电导率不同的2种液态媒质中,采集60个5日龄鸡胚心脏2组相反方向上若干离场源不同距离的测试点心电图,分别比较相同煤质中相反方向上相同距离点的心电图形态和R(r)波振幅,判断该单腔心瞬间心电向量综合的可能性。结果无论是高电导率的生理盐水,还是低电导率的蒸馏水,相同媒质相反方向相同距离点上的心电图皆为正立,其R(r)波振幅的差异不显著(P>0.05);心电在高电导率液态媒质中的衰减幅度远大于在低电导率的液态中的衰减幅度。结论单腔心相反方向的心肌除极所形成的瞬间心电向量可能由于心脏内高电导率血液的衰减效应而无法实现跨越心脏的相互综合。任-瞬间的心电活动可能无法用单-的综合心电向量来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心脏 瞬间心电向量 心电图 电导率
下载PDF
小鼠肺静脉起源和肺静脉心肌的形成
17
作者 王晶晶 李海荣 +1 位作者 杨艳萍 景雅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91-596,共6页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脏静脉端肺静脉α-横纹肌肌节肌动蛋白(α-SC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特征,研究肺静脉起源及肺静脉心肌的形成。方法妊娠小鼠经乙醚麻醉,收集9-17天胎龄胚胎。对小鼠胚胎心脏进行石蜡连续切片,用抗α-SC...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脏静脉端肺静脉α-横纹肌肌节肌动蛋白(α-SC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特征,研究肺静脉起源及肺静脉心肌的形成。方法妊娠小鼠经乙醚麻醉,收集9-17天胎龄胚胎。对小鼠胚胎心脏进行石蜡连续切片,用抗α-SCA、抗α-SMA单克隆抗体对连续切片进行免疫组化PAP法染色。结果小鼠胚胎发育第11天,心背系膜内α-SCA、α-SMA表达皆阴性的内皮性肺静脉出现,肺静脉开口于原始房间隔左侧。小鼠胚胎发育第12天,肺静脉周围出现α-SCA、α-SMA阳性细胞。小鼠胚胎发育第12天以后,伴随肺静脉纵向延伸,α-SMA阳性细胞出现在肺静脉周围的间充质中,肺静脉周围α-SCA、α-SMA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在第12-13天之间增加最明显,小鼠胚胎发育至14、15d两种抗体表达至高峰。胚胎发育第16,17天,开口于左房发育渐成熟的肺静脉α-SMA表达明显下降,α-SCA的表达还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肺静脉不在静脉窦中发育,肺静脉始基和内皮性肺静脉与原始心房或左心房直接连接;肺静脉心肌来源于周围邻近的间充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 心背系膜 α-SCA Α-SMA 小鼠胚胎心脏
下载PDF
鸡胚心脏心电位场电势分布的研究
18
作者 周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87-2088,2092,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位场电势分布的本质。方法在电导率不同的3种液态媒质中,将参比点置于远离心电场源的近零电位处,分别采集60个5日龄鸡胚心脏2组相反方向上若干离场源不同距离的测试点的心电图。结果在2种电导率不同的液态媒质中,4个测试方... 目的探讨心电位场电势分布的本质。方法在电导率不同的3种液态媒质中,将参比点置于远离心电场源的近零电位处,分别采集60个5日龄鸡胚心脏2组相反方向上若干离场源不同距离的测试点的心电图。结果在2种电导率不同的液态媒质中,4个测试方向上所有采取点都记录到以正波为主的心电图;相同媒质相反方向相同距离点上记录的正立心电图,其R(r)波的振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排除了导联参比点对心电标测的影响,以及多腔室壁厚薄的纷扰,心电位场电势一致向外的分布方式,表明心脏电位场不是偶极场,而可能是拟球状面分布的类单源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胚心脏 电势分布 偶极场 拟球面类单源场
下载PDF
硒与锌对培养人胚心肌细胞^3H—TdR参入DNA的影响
19
作者 任瑛云 耿涛 李广元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27-329,共3页
本文应用不同浓度的硒(0.50、0.75、1.00μg/ml)和锌(0.10、0.50、1.00μg/ml)分别加入心肌细胞培养液中,观察两者对~3H-TdR 对 DNA 参入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加入 Se 0.50μg/ml 及 Zn 0.50~1.00μg/ml,能增加~3H-TdR 的参入率。
关键词 人胚心肌细胞 DNA
下载PDF
超声监测早孕期胎心率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冠杰 王海飞 +4 位作者 龚晓萍 孔晓晓 杨田 刘晓瑞 曹云云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早孕期胎儿心率变化规律,建立参考值范围。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产前检查的早孕期胎儿的胎心率及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应用超声测量胎儿胚芽或头臀长(CRL),观测胎心搏动,M型超声或脉冲多普勒测量胎心率。结... 目的初步探讨早孕期胎儿心率变化规律,建立参考值范围。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产前检查的早孕期胎儿的胎心率及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应用超声测量胎儿胚芽或头臀长(CRL),观测胎心搏动,M型超声或脉冲多普勒测量胎心率。结果孕龄40~41 d或CRL 2~3 mm时胎心率为(117.31±11.64)次/min,胎心率随着孕龄或CRL逐渐增加而上升,并在孕龄63~69 d或CRL 23~30 mm时胎心率达到峰值(172.69±9.27)次/min,随后胎心率随着孕龄或CRL的增长缓慢下降,趋于稳定。基于各时期胎心率变化规律建立回归方程:胎心率=-223.751+11.746孕龄-0.086孕龄^2(R^2=0.772,R=0.877,P<0.001);胎心率=101.83+5.108CRL-0.084CRL^2(R^2=0.765,R=0.875,P<0.001)。结论以孕龄及CRL为基准,初步建立了早孕期第5、50、95百分位胎心率参考值范围,为临床预测流产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孕早期 胎心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