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眼胚性培养物蛋白质水平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凤华 赖钟雄 +3 位作者 郭志雄 车建美 郑金贵 吕柳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6-200,共5页
以龙眼胚性培养物为材料,使用Pharmacia多功能水平电泳仪(Multiphor ),采用滤纸半干电泳与梯度凝胶技术,建立了适合于龙眼胚性培养物的蛋白质水平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使用该技术有望对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特异蛋白进行研究.
关键词 龙眼 胚性培养物 蛋白质水平双向电泳技术体系 体细胞胚胎发生 滤纸半干电泳 梯度凝胶技术
下载PDF
龙眼胚性培养物高分辨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赖呈纯 赖钟雄 +2 位作者 何园 方智振 欧阳建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1,共5页
试验以龙眼胚性培养物为材料,通过对小型垂直板双向电泳和固相pH梯度凝胶双向电泳比较分析,进行龙眼胚性培养物高分辨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固相pH梯度凝胶双向电泳可以极大地提高分辨率,相同龙眼胚性培养物的... 试验以龙眼胚性培养物为材料,通过对小型垂直板双向电泳和固相pH梯度凝胶双向电泳比较分析,进行龙眼胚性培养物高分辨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固相pH梯度凝胶双向电泳可以极大地提高分辨率,相同龙眼胚性培养物的蛋白样品染色后所得的蛋白质谱点数从334左右增加到810左右;由于龙眼胚性培养物的蛋白等电点集中在3.5-7.0之间,采用13 cm的IPG胶条时,以pH 4-7的IPG胶条分离蛋白的效果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胚性培养物 蛋白质 双向电泳 高分辨率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马尾松胚性细胞悬浮增殖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1
3
作者 史昆 杨模华 +3 位作者 李志辉 张冬林 王茜 丁贵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8,共5页
本研究利用马尾松未成熟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首次建立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增殖培养体系。实验中定期对细胞生长参数沉淀细胞体积(SCV)、细胞活力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初始接种量,继代细胞密度对悬浮增殖培养体系建立的影响。研究结... 本研究利用马尾松未成熟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首次建立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增殖培养体系。实验中定期对细胞生长参数沉淀细胞体积(SCV)、细胞活力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初始接种量,继代细胞密度对悬浮增殖培养体系建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接种量、继代转接细胞密度显著地影响马尾松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的效果;在悬浮培育过程中,胚性细胞的生长周期曲线呈"S"型,细胞活力呈现先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本研究建立的马尾松胚性细胞悬浮增殖培养体系为:在30 mL的培养基中,初始接种1.0 g胚性细胞(平均增殖系数达12.097),继代培育以1/6作为继代细胞密度,且继代周期为8~12 d为宜。本研究为优化调控马尾松体细胞胚胎发生胚性愈伤组织稳定增殖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为采用遗传转化及细胞融合等技术进行马尾松新品种选育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马尾松 胚性细胞 悬浮培养 生长曲线
下载PDF
适用于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棉花胚性培养物蛋白质提取技术 被引量:8
4
作者 曹景林 朱龙付 +5 位作者 谭家福 邓锋林 李允静 郝娟 徐士成 张献龙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共7页
以陆地棉品种Coker 201为材料,对与甲醇/醋酸铵丙酮沉淀结合的酚抽提法和裂解液配方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用于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棉花胚性培养物蛋白质样品制备技术。对胚性培养物,通过添加PVPP研磨和丙酮、TCA/丙酮、甲醇/醋酸铵等有... 以陆地棉品种Coker 201为材料,对与甲醇/醋酸铵丙酮沉淀结合的酚抽提法和裂解液配方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用于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棉花胚性培养物蛋白质样品制备技术。对胚性培养物,通过添加PVPP研磨和丙酮、TCA/丙酮、甲醇/醋酸铵等有机溶剂的系列洗涤,然后再进行酚抽提,蛋白质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获得的2-DE图谱质量高、可分辨的蛋白质点数多。比较分析3种裂解液对蛋白质的溶解效果发现,在裂解液中混合采用7 mol.L-1尿素2、mol.L-1硫脲以及4%CHAPS是最有效的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胚性培养物 蛋白质 双向电泳
下载PDF
Enhanced 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Embryogenic Cultures Derived from Mature Loblolly Pine Zygotic Embryos by Suspension Culture and Medium Selection 被引量:3
5
作者 唐巍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1年第2期1-9,共9页
Mature zygotic embryos of three families of loblolly pine ( Pinus taeda L.) were cultured on callus induction medium containing 8?mg·L -1 2,4 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4 D), 4?mg·L -1 6 b... Mature zygotic embryos of three families of loblolly pine ( Pinus taeda L.) were cultured on callus induction medium containing 8?mg·L -1 2,4 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4 D), 4?mg·L -1 6 benzyladenine (BA), 4?mg·L -1 kinetin (KT), 500?mg·L -1 casein hydrolysate, and 500?mg·L -1 glutamine for 9 weeks, callus was formed on cotyledons, hypocotyls, and radicles of mature zygotic embryos. Callus was sub cultured on the callus proliferation medium with 1 6?mg·L -1 2,4 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2,4 D), 0 8?mg·L -1 6 benzyladenine (BA), 0 8?mg·L -1 kinetin (KT) for 9 weeks. White translucent, glossy, mucilaginous embryogenic callus containing embryogenic suspensor masses (ESM) and immature somatic embryos was obtained, and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explants forming embryogenic callus was 16 9%. Embryogenic suspension cultures were established by culturing embryogenic callus in liquid callus proliferation medium. Liquid cultures containing embryogenic suspension masses and immature somatic embryos were transferred to medium containing abscisic acid (ABA), polyethylene glycols (PEG), or activated charcoal for enhancing the production of cotyledonary somatic embryos. After mature somatic embryos were cultured on medium containing indole butyric acid (IBA), gibberellic acid (GA 3), BA, and activated charcoal and being lowered sucrose concentration for 4~12 weeks, somatic embryos germinated to form regenerated plantlets. Seventy one regenerated plantlets were transferred to a perlits∶peatmoss∶vermiculate (1∶1∶1) soil mixture, and 23 plantlets survived in the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us taeda L. embryogenic cultures somatic embryogenesis plant regeneration
下载PDF
芒果细胞超低温保存存活机理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运合 李玉生 +3 位作者 张金梅 陈晓玲 赵艳华 吴永杰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74-1480,共7页
超低温保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保存技术本身外,一些因素如材料的选择及细胞生理状态的调控等也直接影响着保存后细胞的存活与再生。本文以芒果子叶诱导的胚性培养物和愈伤组织细胞为试材,采用组织学观察、流式细胞分析和冷冻切片荧... 超低温保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保存技术本身外,一些因素如材料的选择及细胞生理状态的调控等也直接影响着保存后细胞的存活与再生。本文以芒果子叶诱导的胚性培养物和愈伤组织细胞为试材,采用组织学观察、流式细胞分析和冷冻切片荧光观察等手段比较了其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存活特性。结果表明胚性培养物细胞与愈伤组织细胞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细胞学特性,从而导致其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具有很强的耐脱水和低温能力,脱水处理30 min及超低温保存后存活率分别为96.7%和94.7%,而愈伤组织存活率则为0。利用二乙酸荧光素(FDA)荧光染色法和冷冻切片技术,观察到超低温保存后胚性培养物内存活细胞的分布。本研究结果证明试材细胞的生理状态对超低温保存的成功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未来如何更准确地评价超低温保存的效果和确定最佳的超低温保存程序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超低温保存 愈伤组织 胚性培养物
原文传递
荔枝体细胞胚性培养物的DNA提取方法和RAPD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黄素华 赖钟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56-59,共4页
采用补加PVP的SDS法,提取得到高质量的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胚性培养物基因组DNA。对荔枝胚性培养物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荔枝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玻璃化胚和白色胚、不同染色体数目的细胞系类型之间在DNA分子标记上存在差异,... 采用补加PVP的SDS法,提取得到高质量的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胚性培养物基因组DNA。对荔枝胚性培养物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荔枝胚性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玻璃化胚和白色胚、不同染色体数目的细胞系类型之间在DNA分子标记上存在差异,证实荔枝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及再分化过程中存在遗传物质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胚性培养物 体胚发生 DNA提取 RAPD 遗传变异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在白三叶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德炎 李喜文 +1 位作者 李建民 邢苗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0-45,共6页
以白三叶(Trifoliumrepens)的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愈伤组织生长和细胞悬浮培养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筛选.实验结果表明,白三叶叶片愈伤组织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B+05mg/L2,4D+0... 以白三叶(Trifoliumrepens)的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愈伤组织生长和细胞悬浮培养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筛选.实验结果表明,白三叶叶片愈伤组织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B+05mg/L2,4D+02mg/LNAA+1mg/LBA+2mg/L甘氨酸+100mg/L肌醇+3%蔗糖+07%琼脂;细胞悬浮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的配方为MB+4mg/L2,4D+02mg/LNAA+05mg/LBA+2mg/L甘氨酸+8%蔗糖,每15mL培养液中接入细胞悬浮培养物1225mg(细胞干重)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 正交设计 愈伤组织
下载PDF
甘薯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系的建立(英文)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庆昌 米凯霞 +2 位作者 鲁迪慧 周海鹰 付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2-26,共5页
对甘薯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将12个基因型的长约0.5mm的茎尖培养在含有0.2mg/L或2.0mg/L2,4-D的MS培养基上,形成了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率因基因型和2,4-D浓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为0%~75.7%。一方面,将... 对甘薯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将12个基因型的长约0.5mm的茎尖培养在含有0.2mg/L或2.0mg/L2,4-D的MS培养基上,形成了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率因基因型和2,4-D浓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为0%~75.7%。一方面,将胚性愈伤组织继续培养在含有2,4-D的MS培养基上,它们形成了处于各发育时期的体细胞胚。将具有体细胞胚的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体细胞胚发育成植株。再生植株的胚性愈伤组织频率为5.9%~56.4%。另一方面,将培养8周后形成的高系14号和新大紫的胚性愈伤组织用于细胞悬浮培养,建立了增殖迅速、分散程度良好的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系。在含有2.0mg/L 2,4-D的MS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17周后,将直径约1.0mm的细胞团转移到含有2.0mg/L 2,4-D的MS培养基上,并进一步转移到含有1.0mg/L ABA的MS培养基和MS基本培养基上,实现了高频率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在高系14号和新大紫中分别达到100.0%和53.6%,获得了大量再生植株。这些再生植株未有形态学变异。这样的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系将成为细胞水平突变、体细胞杂交和遗传转化的理想供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胚性细胞 悬浮培养 体细胞胚胎发生
下载PDF
红三叶和白三叶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德炎 李建民 +1 位作者 李喜文 李青山 《中国草地》 CSCD 1999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红三叶野生品种巴东红三叶的叶片为外植体,在MB-1至MB-9的固体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筛选出最佳培养基是MB-9培养基;以白三叶栽培品种“路易斯安娜”和“Huca”的叶片为外植体,接种在MB-9固体培养基上诱导愈... 以红三叶野生品种巴东红三叶的叶片为外植体,在MB-1至MB-9的固体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筛选出最佳培养基是MB-9培养基;以白三叶栽培品种“路易斯安娜”和“Huca”的叶片为外植体,接种在MB-9固体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形成后均经MB-9固体培养基上继代3~4次,获得胚性愈伤组织后再转至MB+3mg/L2,4-D+0.7mg/LBA+0.2mg/LNAA+2mg/L甘氨酸+500mg/LCH+3%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中,经强化培养两个月后获得胚性细胞悬浮系。实验结果表明,缩短换液时间(每隔3~4d换液一次)可加快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东红三叶 白三叶 愈伤组织 胚性细胞悬浮系
原文传递
高分化潜能小麦胚性悬浮系的建立及保持 被引量:10
11
作者 葛台明 余毓君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5年第3期193-197,共5页
报道了小麦具高度植株再生潜能的优质胚性悬浮系的建立与保持方法。Ⅱ型胚性愈伤组织在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增殖快(3天即可加倍),分散好,两周左右即可建立起优质悬浮系;在改良N6液体培养基中增殖较慢(4─5天加倍),较易形... 报道了小麦具高度植株再生潜能的优质胚性悬浮系的建立与保持方法。Ⅱ型胚性愈伤组织在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增殖快(3天即可加倍),分散好,两周左右即可建立起优质悬浮系;在改良N6液体培养基中增殖较慢(4─5天加倍),较易形成块状结构;AA液体培养基不适于小麦胚性悬浮系的培养。长时间悬浮培养后,小麦胚性悬浮系再生能力下降,在NBD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转回液体培养可使其再生能力得以保持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胚性悬浮系
下载PDF
多花黑麦草胚性悬浮系的建立及原生质体培养 被引量:5
12
作者 葛台明 章荣德 +2 位作者 秦发兰 余毓君 谢岳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0-312,共3页
以多花黑麦草 (LoliummultiflorumLam .)幼穗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经高有机态氮培养基改造得到易碎型胚性愈伤组织 ,在 1 / 2AA培养基 +1 / 2MSDL培养基中得到了生长迅速、分散的胚性悬浮系。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胚性悬浮系 原生质体培养 白花苗
下载PDF
大蒜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3
作者 孟新亚 邵玉春 +2 位作者 刘冬霞 黎明 何宁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5-27,共3页
以中牟 5号大蒜根尖为外植体 ,在 1 1种固体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 ,筛选出最佳培养基MS + 2 ,4-D 0 .5mg/L和MS + 2 ,4-D 2 .0mg/L +KT 0 .5mg/L。愈伤组织形成后在上述1 1种培养基上继代 3~ 4次 ,获得胚性愈伤组织后再转至液体培养基... 以中牟 5号大蒜根尖为外植体 ,在 1 1种固体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 ,筛选出最佳培养基MS + 2 ,4-D 0 .5mg/L和MS + 2 ,4-D 2 .0mg/L +KT 0 .5mg/L。愈伤组织形成后在上述1 1种培养基上继代 3~ 4次 ,获得胚性愈伤组织后再转至液体培养基中 ,经强化培养 3个月后获得胚性细胞悬浮系。试验结果表明 :缩短换液时间 (每隔 3~ 4天换液 1次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愈伤组织 胚性细胞悬浮系 培养茎
下载PDF
火炬松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物的生长参数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巍 欧阳藩 郭仲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0-34,共5页
以火炬松(PinustaedaL.)成熟合子胚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建立了胚性细胞悬浮系,测定了其培养物的鲜重、干重、细胞体积和胚数及培养液中的pH值、电导率和蔗糖浓度等生长参数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培养周期内,培... 以火炬松(PinustaedaL.)成熟合子胚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建立了胚性细胞悬浮系,测定了其培养物的鲜重、干重、细胞体积和胚数及培养液中的pH值、电导率和蔗糖浓度等生长参数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培养周期内,培养液中的pH值、电导率和蔗糖浓度的逐步降低与培养物的鲜重、干重、细胞体积和胚胎数的逐步增加保持一致性。在培养至18—21d,pH值、电导率和蔗糖浓度均接近或降到最低点,而胚数及细胞体积的增长都达到最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松 胚性细胞悬浮系 生长参数
下载PDF
徐薯55-2的胚性细胞悬浮培养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欣 闫会 +2 位作者 顾向华 马代夫 李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2-137,共6页
为优化胚性愈伤的培养条件,建立甘薯高效胚性悬浮培养试验操作体系,以徐薯55-2、徐薯18、徐薯22、徐薯28、徐薯29和徐紫薯5号等6个甘薯品种(系)茎尖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状态等的差异,... 为优化胚性愈伤的培养条件,建立甘薯高效胚性悬浮培养试验操作体系,以徐薯55-2、徐薯18、徐薯22、徐薯28、徐薯29和徐紫薯5号等6个甘薯品种(系)茎尖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状态等的差异,筛选出愈伤诱导率高,愈伤状态好,体胚诱导率及成苗率高的品种徐薯55-2。通过测定细胞沉降体积(SCV)研究徐薯55-2胚性细胞悬浮系的接种密度、接种量、摇床转速对胚性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徐薯55-2胚性细胞悬浮系适宜培养条件为接种密度1∶25,接种量1.4mL,摇床转速100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薯55—2 SCV 胚性细胞悬浮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贡蕉胚性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重要生长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望 黄学林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7-79,共3页
以贡蕉未成熟雄花序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建立了贡蕉胚性细胞悬浮系,测定其培养过程中培养基MII的蔗糖浓度、NO3-浓度、磷浓度等参数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动态,并就蔗糖浓度对贡蕉体胚发生的影响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周期内,蔗糖... 以贡蕉未成熟雄花序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建立了贡蕉胚性细胞悬浮系,测定其培养过程中培养基MII的蔗糖浓度、NO3-浓度、磷浓度等参数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动态,并就蔗糖浓度对贡蕉体胚发生的影响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周期内,蔗糖在15d内完全消耗,NO3-在培养周期结束时还保持较高水平含量,磷在培养第10d基本完全消耗;在培养周期内,当培养基MII蔗糖浓度为4.5%~6%时,贡蕉悬浮细胞增殖量最大;在培养基MIII蔗糖浓度为4.5%时,体胚萌发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蕉 胚性细胞悬浮系 生长参数 培养周期 原生质体分离
下载PDF
甘薯胚性悬浮细胞遗传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翟红 刘庆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7-491,共5页
以甘薯品种栗子香的胚性悬浮细胞为材料 ,以A2 0 8SE(pROA93)为供体菌株 ,对甘薯胚性悬浮细胞遗传转化的基本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对胚性悬浮细胞预培养 1~ 3d有利于转化 ,适宜的共培养时间为 4~ 5d ,适宜的Kan浓度为 5 0~ 75m... 以甘薯品种栗子香的胚性悬浮细胞为材料 ,以A2 0 8SE(pROA93)为供体菌株 ,对甘薯胚性悬浮细胞遗传转化的基本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对胚性悬浮细胞预培养 1~ 3d有利于转化 ,适宜的共培养时间为 4~ 5d ,适宜的Kan浓度为 5 0~ 75mg·L-1(悬浮培养阶段 )和 10 0mg·L-1(增殖培养阶段和植株再生阶段 ) ,适宜的Carb浓度为 10 0mg·L-1。获得了经GUS检测及PCR检测的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胚性悬浮细胞 遗传转化 供体菌株 栗子香
下载PDF
水稻、玉米胚性悬浮细胞系的有效建立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向太和 杨剑波 吴家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1期1-3,8,共4页
研究了水稻、玉米胚性悬浮细胞系有效建立的几个关键性技术问题。指出外植体是影响初代愈伤组织状态的因素之一,提出了愈伤组织继代改造的一些措施、影响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的几个因素和判别某材料能否建成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参考标准。
关键词 水稻 玉米 胚性悬浮细胞系 禾谷类作物
下载PDF
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Ⅱ.氨基酸、多胺及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20
19
作者 向太和 梁海曼 +2 位作者 钟华鑫 颜秋生 张雪琴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53-359,共7页
以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为材料,分析了其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氨基酸、多胺及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游离氨基酸的总量是FP_(15)>MP_(45)>LP_(90),其中FP_(15)游离精氨酸的含量很高,而在MP_(45)和LP_(90)中含量剧降... 以水稻广亲和中粳品系02428为材料,分析了其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氨基酸、多胺及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游离氨基酸的总量是FP_(15)>MP_(45)>LP_(90),其中FP_(15)游离精氨酸的含量很高,而在MP_(45)和LP_(90)中含量剧降。蛋白质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能力正好和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变化相反。2.从FP_(15)→MP_(45)→LP_(90),腐胺含量呈上升、精胺含量呈下降趋势。腐胺/(精胺+亚精胺)上升了近20倍。悬浮细胞经脱壁而成游离原生质体后,其总多胺、尸胺和腐胺的含量与悬浮细胞相比均大幅度下降,而精胺和亚精胺则有所升高。3.植物内源激素IAA、2ip的含量是LP_(90)>MP_(45)>FP_(15),ABA、ZRs的含量是FP_(15)>MP_(45)>LP_(90)。上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胚性悬浮细胞即后期悬浮细胞适合于进行原生质体培养的生理生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胚性 悬浮细胞系 氨基酸 多胺 激素
下载PDF
表达bar基因的抗除草剂转基因甘薯的获得 被引量:13
20
作者 臧宁 翟红 +3 位作者 王玉萍 于波 何绍贞 刘庆昌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75-479,共5页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bar基因导入甘薯主栽品种徐薯18的胚性悬浮细胞中,获得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株。农杆菌菌株EHA105携带的双元载体pCAMBIA3300上含有bar基因。来自于徐薯18胚性悬浮细胞的直径为0.7~1.3mm的280个胚性细胞团用于遗传转...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bar基因导入甘薯主栽品种徐薯18的胚性悬浮细胞中,获得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株。农杆菌菌株EHA105携带的双元载体pCAMBIA3300上含有bar基因。来自于徐薯18胚性悬浮细胞的直径为0.7~1.3mm的280个胚性细胞团用于遗传转化。共培养3d后,首先在含有2mg/L2,4-D、100mg/LCarb的液体MS培养基中培养1周,然后将胚性细胞团转移到添加2mg/L2,4-D、100mg/LCarb和0.3mg/LPPT的固体MS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选择8周后,将获得的37个PPT抗性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1mg/LABA、100mg/LCarb和0.3mg/LPPT的固体MS培养基上,其中的34个愈伤组织诱导得到体细胞胚并发芽形成小植株,共获得了164株拟转基因植株。PCR分析表明,其中的123株为转基因植株。Southernblot和Northernblot分析表明,bar基因稳定整合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并正确表达。除草剂喷洒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高度除草剂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 农杆菌介导转化 胚性悬浮细胞 除草剂 转基因植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