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后语哲与体验人本观——十一论语言学研究新增长点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寅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共7页
本文简述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定义,详细解读钱冠连先生的"中国后语哲"思想,将其总结为"四项原则"。笔者基于该思想以及Lakoff&Johnson的体验哲学提出"体验人本观",旨在反思西方后现代哲学中的"激... 本文简述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定义,详细解读钱冠连先生的"中国后语哲"思想,将其总结为"四项原则"。笔者基于该思想以及Lakoff&Johnson的体验哲学提出"体验人本观",旨在反思西方后现代哲学中的"激进人本观",主张在"有一百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之后再加上半句"但他们仍然是哈姆雷特"来体现该观点。从这个意义说,当前国内外学者热衷的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正是中国后语哲的一项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语言哲学 中国后语哲 激进人本观 体验人本观
原文传递
“体验-认知-建构”多维互动商务笔译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阳琼 邓显奕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79-84,共6页
商务笔译是一种多主体“共同在场”的体验性认知活动,译者的现实体验和艺术体认对文本意义风格的判断、感知和建构有着重要影响,体验-认知-建构是商务笔译教学的主线。“体验-认知-建构”多维互动商务笔译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双方师资深... 商务笔译是一种多主体“共同在场”的体验性认知活动,译者的现实体验和艺术体认对文本意义风格的判断、感知和建构有着重要影响,体验-认知-建构是商务笔译教学的主线。“体验-认知-建构”多维互动商务笔译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双方师资深度协作,创设校、企、生“共同在场”的商务笔译情境,指导学生具身体验跨文化商务交际情境、笔译项目操作流程和笔译方案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不断深化对商务笔译实践要点和现代翻译行业要求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商务笔译从业能力的自主建构。从“商务合同笔译”课例实施效果来看,该教学模式能有效突破地域限制,增强课堂教学与行业实践的融合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获得感,对地方高校开展校企深度协同育人实践尤具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人本观 商务笔译 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
下载PDF
体验人本观视野下的认知符号学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寅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112,共6页
本文论述了认知语言学与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学派之间的继承性与批判性渊源关系,在(后)后现代哲学所倡导的体验人本观视野下批判了后两个语言学派的客观主义哲学立场,重新审视了索绪尔所用"social"的确切含义,意在澄清它与学... 本文论述了认知语言学与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学派之间的继承性与批判性渊源关系,在(后)后现代哲学所倡导的体验人本观视野下批判了后两个语言学派的客观主义哲学立场,重新审视了索绪尔所用"social"的确切含义,意在澄清它与学界常说的"社会性"之间的分歧。笔者还尝试将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运用于认知符号学,且基于"体验人本观"进一步论述了"一元观、体认观、象似观"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符号学 体验人本观 象似观
下载PDF
体认语言学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寅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7-17,110,共12页
认知语言学(CL)的进步不仅在于发现了意象图式、隐喻转喻、概念整合等分析语言的具体方法,还有更重要的学术价值。川外体认团队将CL修补为体认语言学(ECL),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本土化研究。文章重点论述:(1)马列主义辩证唯物论重回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CL)的进步不仅在于发现了意象图式、隐喻转喻、概念整合等分析语言的具体方法,还有更重要的学术价值。川外体认团队将CL修补为体认语言学(ECL),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本土化研究。文章重点论述:(1)马列主义辩证唯物论重回语言学界;(2)大力倡导后现代人本观;(3)基于辩证法解读ECL核心原则;(4)从本质论到过程论:怀特海思想的解释力;(5)从西哲三转向到第四转向的后现代理论。我们认为,语言学界同仁要切实贯彻文史哲兼治的新文科思路,尽快摆脱纯语言研究的窠臼,广纳多家观点,继续拓宽思路,坚定不移地走跨学科和超学科研究之路。与语言学最近缘的学科当为哲学(包括传统哲学、语言哲学、后现代哲学、中国后语哲等),这才是ECL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列主义辩证唯物论 新文科 体认语言学 人本性 四个转向 过程哲学
下载PDF
英语教学的新视野——体认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寅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21,共13页
语言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工具,当今学界基于人本观对语言有了全新的认识。20世纪经历了三场语言学革命,使得语言研究步步深入,更为全面。体认语言学认为语言研究不可无视人本观,这正是索、乔二氏所误之处,这不仅可为语言的理论探索提供新方... 语言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工具,当今学界基于人本观对语言有了全新的认识。20世纪经历了三场语言学革命,使得语言研究步步深入,更为全面。体认语言学认为语言研究不可无视人本观,这正是索、乔二氏所误之处,这不仅可为语言的理论探索提供新方向,而且还可为语言教学提供新思路。本文出于突显人本观的考虑拟将Iconicity的译名从“象似性”修改为“像似性”。本文还重点论述了“拟声像似性”和“距离像似性”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人本观 拟声像似性 距离像似性
下载PDF
再议认知传播学的体认观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寅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73,共4页
20世纪的社科研究主要经历了两大对立思潮"科学主义vs人本主义",美国乃至全球的传播学也存在这两大对立阵营"经验学派vs批判学派"。这一对立也与雷柯夫和约翰逊所区分的"第一代认知科学vs第二代认知科学"... 20世纪的社科研究主要经历了两大对立思潮"科学主义vs人本主义",美国乃至全球的传播学也存在这两大对立阵营"经验学派vs批判学派"。这一对立也与雷柯夫和约翰逊所区分的"第一代认知科学vs第二代认知科学"相对应,从而学界出现了对"认知"的两种不同解读。我们在整合这两大学派(或两大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认观",且以其为基本原则来建构"认知传播学"。人类的思维、语言、传播之中既有"体",也有"认",前者提供"经验事实、数据分析",后者体现"理论思辨、价值判断"。这两者也对应于政论文中两大要素"论点、论据":理论思辨(认)产生论点;数据实证(体)提供论据。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将为认知传播学提供一条切实可行之道,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可靠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传播学 体认观 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 论点与论据
下载PDF
“原侠”的剑气——浅析《铸剑》中的复仇观念
7
作者 段筱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60-63,共4页
对鲁迅的《铸剑》进行文本层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复仇这一主题为何千年不衰。文章着重从《铸剑》中的英雄形象、作品的创作动机和复仇类故事的文学溯源三个方面探讨了《铸剑》的哲学内涵,旨在通过研究文本来认识这一类主题作品的艺... 对鲁迅的《铸剑》进行文本层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复仇这一主题为何千年不衰。文章着重从《铸剑》中的英雄形象、作品的创作动机和复仇类故事的文学溯源三个方面探讨了《铸剑》的哲学内涵,旨在通过研究文本来认识这一类主题作品的艺术价值,以产生更具时代责任感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化身 复仇情节 原侠 人文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