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镇江下蜀土剖面的化学风化强度与元素迁移特征 被引量:143
1
作者 李徐生 韩志勇 +3 位作者 杨守业 陈英勇 王永波 杨达源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74-1184,共11页
对镇江下蜀土剖面的化学风化强度及元素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与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古土壤、晚第三纪红粘土以及安徽宣城风成红土等典型风成堆积剖面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镇江下蜀土剖面经历了中等强度的化学风化,明显强于... 对镇江下蜀土剖面的化学风化强度及元素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与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古土壤、晚第三纪红粘土以及安徽宣城风成红土等典型风成堆积剖面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镇江下蜀土剖面经历了中等强度的化学风化,明显强于洛川黄土以及古土壤,显著弱于宣城风成红土,而与西峰晚第三纪红粘土非常接近。下蜀土的化学风化过程及其与其他风成堆积剖面风化强度的差异主要受气候条件的控制,气候条件通过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对化学风化的地球化学环境起重要的影响,其中降水因素在化学风化过程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制约作用。(2)镇江下蜀土剖面风化过程中,绝大部分常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表现为迁移淋失,仅Fe和Ti轻微富集,元素的活动性由强至弱依次为:P>Na>Ca>Mg>K>Fe2+>Si>Mn>Al>Ti>Fe3+;常量元素的迁移特征揭示下蜀土的化学风化已经完成初级阶段的去Ca、Na过程,并初步进入到去K风化的中级阶段;微量元素除Sr、Ga迁移淋失外,Th、Ba、Cu、Zn、Co、Ni、Cr、V等均表现出富集特征,这可能与下蜀土风化成壤过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粘粒、有机质对微量元素的吸附作用有关。(3)元素迁移在剖面中的变化特征揭示,在0.24Ma之前的中更新世早、中期,该区气候较为暖湿,兼有干湿交替的特征;中更新世晚期气候偏干凉,风化淋溶最弱;至晚更新世早期则又出现一段明显暖湿的成壤时期,形成下蜀土剖面中的S1古土壤层。总之,中更新世以来本区气候整体上向干凉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 化学风化 元素迁移 镇江
下载PDF
热液型金矿床围岩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以张家口地区东坪、后沟、水晶屯金矿为例 被引量:44
2
作者 魏俊浩 刘丛强 丁振举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0-206,共7页
张家口地区东坪、后沟、水晶屯金矿围岩蚀变发育 ,主要的蚀变类型有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等。通过蚀变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定量计算发现 ,三个金矿床围岩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富集有明显的规律 ,即常量元素 (SiO2 、K... 张家口地区东坪、后沟、水晶屯金矿围岩蚀变发育 ,主要的蚀变类型有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等。通过蚀变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定量计算发现 ,三个金矿床围岩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富集有明显的规律 ,即常量元素 (SiO2 、K2 O、FeO) ,亲硫元素 (成矿元素 :Au、Ag、As、Sb、Bi、Pb、Zn)明显富集 ,其它亲铜亲铁元素 (Cr、Co、Ni、Cu)略有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蚀变 元素迁移 金矿床 热液型
下载PDF
南宁市郊周边农田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元素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3
3
作者 李杰 朱立新 康志强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52,共10页
通过采集南宁市郊农田中玉米、蔬菜、水稻可食部分及其根系土150组,研究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土壤-农作物系统中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根系土中Hg、Cd、Cr、Cu、Ni、Pb、Zn平均含量分别为0.116、0.202、56.76、22.12、14.49、25.18... 通过采集南宁市郊农田中玉米、蔬菜、水稻可食部分及其根系土150组,研究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土壤-农作物系统中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根系土中Hg、Cd、Cr、Cu、Ni、Pb、Zn平均含量分别为0.116、0.202、56.76、22.12、14.49、25.18和56.28 mg·kg^(-1)。农作物对应平均含量分别为0.001 1、0.037、0.054、1.153、0.205、0.011和9.37mg·kg^(-1)。根系土富集因子表明Cd受到不同程度人为活动影响,Cr和Ni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不同作物系统元素富集因子表明Pb在土壤-农作物系统中迁移能力最低,Zn迁移能力最强。Cd、Cr、Cu、Ni、Pb和Zn在土壤-水稻系统重迁移能力显著高于蔬菜和玉米。根系土中pH、CaO、有机质、Fe_2O_3、K_2O、MgO与重金生物富集系数呈显著性负相关,但在土壤-叶类蔬菜系统中根系土中K_2O、MgO与Hg生物富集系数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 元素迁移 农作物 南宁市
下载PDF
南方更新世红土氧化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0
4
作者 朱丽东 周尚哲 +4 位作者 李凤全 叶玮 王天阳 姜永见 李建武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5-302,共8页
江西、浙江和湖南等地更新世红土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各类红土的化学组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SiO2、Fe2O3和Al2O3为主,K2O、Na2O、CaO和MgO大量淋失,相对于上陆壳(UCC)平均组成富Ti、Fe和Al,贫K、Na、Ca和Mg。符合亚热带地区脱... 江西、浙江和湖南等地更新世红土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各类红土的化学组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SiO2、Fe2O3和Al2O3为主,K2O、Na2O、CaO和MgO大量淋失,相对于上陆壳(UCC)平均组成富Ti、Fe和Al,贫K、Na、Ca和Mg。符合亚热带地区脱硅富铝或脱硅富铝铁的基本成土过程,总体形成于湿热环境。其烧失量(LOI)对红土脱硅富铝程度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LOI越大,脱硅富铝程度越强。同一剖面从网纹红土至均质红土或从网纹红土至棕色黄色风化程度渐弱。然而,全岩样品的SiO2/Al2O3、SiO2/R2O3分子比在直接指示红土风化强度方面不够有效。白网纹与红色基质的物源一致,化学组成却存在一定分异。以UCC为背景的元素盈亏状态和以均质红土为背景的元素绝对迁移量特征一致表明,物质迁移,尤其是Fe迁移与网纹红土网纹化过程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Fe迁出区形成白网纹,Fe加入区继承红土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更新世 主元素 元素迁移 网纹化 中国南方
下载PDF
河北承德锗元素生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道地药材黄芩适生关系 被引量:33
5
作者 孙厚云 孙晓明 +3 位作者 贾凤超 王艳丽 李多杰 李健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46-1667,共22页
道地药材生长与生态地球化学研究对实现中医药科学化和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从承德市滦河流域与金沟屯和五道岭典型研究区阐明区域尺度和不同地质建造区Ge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特征,结合多元统计采用基于Nb元素的质量迁移系数、化学蚀变指数... 道地药材生长与生态地球化学研究对实现中医药科学化和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从承德市滦河流域与金沟屯和五道岭典型研究区阐明区域尺度和不同地质建造区Ge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特征,结合多元统计采用基于Nb元素的质量迁移系数、化学蚀变指数CIA和残积系数RF、生物富集系数论述Ge元素在基岩-风化壳-土壤-黄芩系统中的迁移聚集规律,探讨Ge元素生态地球化学特征与道地药材黄芩的适生关系。结果表明:滦河流域表层土壤Ge元素平均含量为1.336 mg·kg^-1,43.54%土壤样品Ge元素含量属丰富—较丰富水平;金沟屯和五道岭区表层土壤Ge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1.352 mg·kg^-1和1.268 mg·kg^-1。不同地质建造和表层土壤Ge元素含量与TFe2O3含量显著相关,土壤含铁矿物对Ge元素具有吸附作用。Ge元素含量随岩土风化程度升高而增大,金沟屯区土壤风化程度高于五道岭区,土壤成熟度相对较高,Ge元素富集程度相对较高。岩石风化过程中Ge元素与TFe2O3、V、Ti、Co、P、Pb、Cu、Zn、Al2O3、SiO2、K2O、Na2O质量迁移系数值相近,风化土壤与新鲜基岩Si和Ge含量发生明显分异,Ge元素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风化过程中晶格破裂和金属硫化物矿物风化释放。金沟屯和五道岭黄芩Ge元素BCF平均值分别为0.014和0.020,黄芩根部对土壤Fe与Ge的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土壤pH影响着Ge元素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区域土壤丰富的Fe、P和Sr元素含量为优质黄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Fe族元素含量丰富,pH呈微碱性的沙壤质土壤为道地药材黄芩适宜生长和定向栽培种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道地药材 生态地球化学 岩石风化 元素迁移 地质调查工程 承德 河北省
下载PDF
水冷壁材料在模拟烟气中的高温腐蚀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知翔 成丁南 +3 位作者 边宝 金用强 徐良红 赵钦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9,共6页
以电站锅炉水冷壁候选材料T91为研究对象,以12Cr1MoV为对比材料,对两种材料在450℃氧化性气氛、还原性气氛以及氧化-还原交替气氛三种工况下进行高温腐蚀实验研究,通过电镜和能谱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宏观腐蚀增重、腐蚀层厚度及... 以电站锅炉水冷壁候选材料T91为研究对象,以12Cr1MoV为对比材料,对两种材料在450℃氧化性气氛、还原性气氛以及氧化-还原交替气氛三种工况下进行高温腐蚀实验研究,通过电镜和能谱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宏观腐蚀增重、腐蚀层厚度及迁移深度三者结合起来能表征材料的腐蚀程度;O与S相互促进的腐蚀模式比单纯H2S腐蚀更严重;Cr2O3对H2S气体的抗腐蚀效果不明显,但是其能够破坏O与S相互促进的腐蚀模式,增强材料的抗腐蚀能力;T91的抗腐蚀能力明显强于12Cr1M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水冷壁 高温腐蚀 元素迁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典型风化剖面重金属超标程度及元素迁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孙子媛 文雪峰 +5 位作者 吴攀 刘鸿雁 刘元生 潘秋筑 魏晓 吴珊珊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6,共7页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著名的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区。除了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以外,地质背景很可能是造成土壤重金属超标的重要因素。为了弄清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中重金属的释放规律及其环境效应,本次研究以贵州省罗甸县典...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著名的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区。除了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以外,地质背景很可能是造成土壤重金属超标的重要因素。为了弄清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中重金属的释放规律及其环境效应,本次研究以贵州省罗甸县典型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风化剖面为载体,采用实地调查、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等手段,结合质量平衡系数的计算方法对研究剖面的重金属元素超标程度及元素迁移规律展开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比泥质岩具有更高的重金属元素释放潜能,其风化和成土过程向环境中释放重金属的量与风化壳的发育程度有关。研究区石灰土剖面重金属元素超标程度严重,且以Cd和As的超标程度最大。地带性黄壤中Cr、Ni元素的富集很可能与剖面发育过程中铁氧化物的沉淀富集有关。综合分析认为岩性不同所导致的风化速率的差异很可能是造成碳酸盐岩和泥质岩剖面重金属淋失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而且,重金属元素在风化剖面中的迁移规律受元素自身地球化学性质、母岩类型和风化壳发育程度等多重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土 黄壤 重金属 元素迁移 喀斯特地区
下载PDF
Chemical weathering intensity and element migration features of the Xiashu loess profile in Zhenjiang, Jiangsu Province 被引量:25
8
作者 CHEN Yingyong LI Xusheng +3 位作者 HAN Zhiyong YANG Shouye WANG Yongbo YANG Dayu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8年第3期341-352,共12页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intensity and element migration features of the Xiashu loess profile in Zhenjiang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1)The Xiashu loess profile underwent moderate chemical weathering.It seems that th...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intensity and element migration features of the Xiashu loess profile in Zhenjiang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1)The Xiashu loess profile underwent moderate chemical weathering.It seems that the precipitation is a more important factor than the temperature in controlling the process of the chemical weathering.(2)The major elements such as Si,K,Na,Ca,Mg,Mn and P were migrated and leached,while the elements Fe and Ti were slightly enriched.The migration features of the major elements reveal that the Xiashu loess finished the primary process of chemical weathering characterized by leaching of Ca and Na,and almost reached the secondary process characterized by leaching of K.Except the elements Sr and Ga,other trace elements such as Th,Ba,Cu,Zn,Co,Ni,Cr and V were enriched.It might be caused by both the biogeochemical process and the adsorption of trace elements by clay mineral and organic materials.(3)The difference of element migration down the Xiashu loess profile reveals that the climate was warm and wet at the early-middle stage of the middle Pleistocene.At the end of the middle Pleistocene,it became dry and cool.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Late Pleistocene,the paleoclimate became warm and wet again.As a whole,the paleoclimate generally became drier and cooler in this reg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middle Pleist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shu loess chemical weathering element migration Zhenjiang
下载PDF
5种电站锅炉过热器用材料高温腐蚀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成丁南 张知翔 +3 位作者 边宝 邓翔 姜薇薇 赵钦新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91-897,共7页
选取超超临界电站锅炉高温过热器用钢Tempaloy AA-1、Super 304H、TP347HFG、Tem-paloy A-3和HR3C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真空炉中模拟实际烟气进行气相和气相-熔盐两相高温腐蚀试验.提出用腐蚀层厚度和迁移渗透深度之和作为衡量腐蚀速率... 选取超超临界电站锅炉高温过热器用钢Tempaloy AA-1、Super 304H、TP347HFG、Tem-paloy A-3和HR3C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真空炉中模拟实际烟气进行气相和气相-熔盐两相高温腐蚀试验.提出用腐蚀层厚度和迁移渗透深度之和作为衡量腐蚀速率的指标,分别得到5种钢的抗气相及气相-熔盐两相高温腐蚀能力.结果表明:5种过热器材料抗气相高温腐蚀的能力都很强;Tempaloy A-3、TP347HFG、Super304H、Tempaloy AA-1和HR3C5种钢的抗气相-熔盐腐蚀的能力依次增强;过热器材料的腐蚀主要是气相-熔盐两相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锅炉 过热器 高温腐蚀 元素迁移
下载PDF
渝东北黑色页岩元素迁移特征及化学风化程度 被引量:24
10
作者 巫锡勇 凌斯祥 +3 位作者 任勇 廖昕 赵思远 李晓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8-233,共16页
黑色页岩是富含有机质和硫化矿物的特殊沉积岩,但人们对其风化过程的元素活动性及矿物风化机制关注较少.为探讨不同地形位置的黑色页岩化学风化过程,采集了渝东北城口某山脊(A)、近山顶(B)和沟谷(C)的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黑色页岩风化剖面... 黑色页岩是富含有机质和硫化矿物的特殊沉积岩,但人们对其风化过程的元素活动性及矿物风化机制关注较少.为探讨不同地形位置的黑色页岩化学风化过程,采集了渝东北城口某山脊(A)、近山顶(B)和沟谷(C)的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黑色页岩风化剖面岩样,利用XRD、XRF和化学分析手段对采集样品的矿物成分、主量元素进行测定分析.元素和矿物的质量迁移系数(τ)和质量迁移通量(M_(j,flux))的计算结果表明,黑色页岩风化过程中Ca、Mg和Na元素具有明显的贫化现象,近地表处存在Al元素的富集现象;矿物成分方面,黄铁矿和有机质氧化后形成的酸性水环境,造成方解石、白云石、斜长石等不稳定矿物溶解,并生成含水石膏、铁质氧化物、黏土矿物等次生矿物.不同赋存位置的黑色页岩风化程度有所差异,Na/K-CIA、K/Ca*-Al/Na、A-CN-K和A-CNK-FM图解显示:A剖面处于脱Ca过程的初级风化阶段,B剖面处于脱Ca、Na初期的初等-中等风化阶段,C剖面已发生脱Ca、Na过程,并伴随脱Si作用的中等-强烈风化阶段,结合不同风化指数(如:CIA、CIW、PIA、MWPI等),得出各剖面的化学风化强弱程度依次为C>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页岩 化学风化 元素迁移 矿物转变 风化指数 地球化学 岩石学
原文传递
重庆芙蓉洞上覆基岩、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对洞穴滴水水化学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向晓晶 李廷勇 +5 位作者 王建力 李俊云 陈昀暄 周福莉 张天文 白莹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通过对重庆芙蓉洞上覆基岩和土壤中元素分布特征以及表层岩溶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监测,发现Ca2+、Mg2+、Sr2+和SO42-在表层岩溶系统的基岩、土壤、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三大载体的运移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分异... 通过对重庆芙蓉洞上覆基岩和土壤中元素分布特征以及表层岩溶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监测,发现Ca2+、Mg2+、Sr2+和SO42-在表层岩溶系统的基岩、土壤、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三大载体的运移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分异。Ca2+、Mg2+和Sr2+在基岩中平均质量比分别为239 949ppm、129 607 ppm和123 ppm,在土壤中分别为37 458 ppm、28 360 ppm和49ppm,土壤渗透水中分别为25.55 mg/L、11.04 mg/L和0.026 mg/L,而在洞穴滴水中分别为64.37 mg/L、37.87 mg/L和0.044 mg/L。Ca、Mg和Sr在土壤剖面中表现出明显的淋溶和淀积作用,其元素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土壤渗透水元素含量;基岩的元素含量主导了土壤各层位、土壤渗透水及滴水中元素含量。不同滴水点的水其运移的路径、时间和环境条件不同,因此在利用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反映洞外环境变化时,需综合考虑各元素在岩-土-水中的分布迁移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基岩 土壤 洞穴滴水 元素迁移
下载PDF
粤西廉江银金矿床热液围岩蚀变特征及元素迁移的定量估算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祖伟 周永章 +4 位作者 张海华 姚东良 夏怡 吴家勇 李春武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1-257,共7页
用惰性元素组分TiO2的质量系数作为参考点,定量估算了热液蚀变过程中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迁移特性,探讨了元素迁移的地球化学性状及其与蚀变类型的关系,指出As、Sb、Cu、Ph、Zn可以作为成矿的指示元素,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蚀... 用惰性元素组分TiO2的质量系数作为参考点,定量估算了热液蚀变过程中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迁移特性,探讨了元素迁移的地球化学性状及其与蚀变类型的关系,指出As、Sb、Cu、Ph、Zn可以作为成矿的指示元素,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蚀变与成矿关系密切,热液蚀变对成矿作用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蚀变 元素迁移 金矿床 银矿床 定量估算
下载PDF
不同种类微生物及其碳酸酐酶对土壤-灰岩系统钙镁锌元素迁移作用的土柱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为 贾丽萍 +2 位作者 余龙江 朱敏 周蓬蓬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3-459,共7页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筛选自西南岩溶区的典型细菌、真菌、放线菌对石灰岩的溶蚀动态及作用效果,并研究了这3种类群微生物及其碳酸酐酶(CA)对土壤-灰岩系统Ca、Mg、Zn元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实验所用的典型细菌、真菌、放线菌均...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筛选自西南岩溶区的典型细菌、真菌、放线菌对石灰岩的溶蚀动态及作用效果,并研究了这3种类群微生物及其碳酸酐酶(CA)对土壤-灰岩系统Ca、Mg、Zn元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实验所用的典型细菌、真菌、放线菌均对石灰岩有较强的溶蚀作用,但是不同类群的微生物对石灰岩的溶蚀效果不同,溶蚀后石灰岩的表面形貌变化不同,其中,真菌的溶蚀效果最显著,放线菌和细菌次之;②典型细菌、真菌、放线菌对不同元素迁移的影响不同,对于Zn2+、Ca2+的迁移影响而言,真菌>放线菌>细菌>无菌对照组;对于Mg2+的迁移影响而言,细菌>真菌>放线菌>无菌对照组;③一定范围内温度增加对Ca、Mg、Zn3种元素的迁移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④土柱淋出液中CA平均活性与Ca、Mg、Zn3种元素的总淋失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说明CA对这3种元素的迁移具有一定的影响,且因不同元素而异。本研究结果对于评价不同类群微生物在生物岩溶及岩溶系统元素迁移中的作用和地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碳酸酐酶 元素迁移 土壤-灰岩系统
下载PDF
江西赣县花岗岩型红土剖面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熊平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3-558,共6页
对赣县田村花岗岩红色风化壳剖面常量元素的迁移特征和化学风化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1)红土常量元素组成以SiO2、Al2O3、Fe2O3为主,三者占总量的90%以上,其中又以SiO2的含量最高,K2O、Ca O、Na2O与Mg O等易溶组分的含量则相对较低;(2)... 对赣县田村花岗岩红色风化壳剖面常量元素的迁移特征和化学风化强度的研究结果表明:(1)红土常量元素组成以SiO2、Al2O3、Fe2O3为主,三者占总量的90%以上,其中又以SiO2的含量最高,K2O、Ca O、Na2O与Mg O等易溶组分的含量则相对较低;(2)红土剖面风化过程中,常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多表现为迁移淋失,迁移程度由剖面底部向上逐渐增强,其中Ca O与Na2O平均迁移量分别为97.34%、94.94%,属于强迁移元素;Mg O、K2O和SiO2平均迁移量分别为52.50%、39.89%、22.72%,属于易迁移元素,Fe元素表现为高度富集;(3)综合分析铝铁系数、化学蚀变指数和风化淋溶系数,指示赣县花岗岩型红土在炎热、潮湿环境下遭受了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风化强度顶部向下渐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型红土 化学风化强度 元素迁移 田村剖面
下载PDF
生态-地质作用模式:诠释表生地质过程与生态特征的耦合 被引量:13
15
作者 肖春蕾 聂洪峰 +4 位作者 刘建宇 袁国礼 亢益华 王安婷 宋保芳 《中国地质调查》 2021年第6期9-24,共16页
生态-地质作用关系模式诠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基岩风化成土过程及对生态特征的影响进行形象化表达,包括基岩类型、风化过程中成土元素特征和迁移规律、土壤结构,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态特征等,重点突出基岩风化成土过程等表生地质过程对... 生态-地质作用关系模式诠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基岩风化成土过程及对生态特征的影响进行形象化表达,包括基岩类型、风化过程中成土元素特征和迁移规律、土壤结构,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态特征等,重点突出基岩风化成土过程等表生地质过程对生态特征的影响作用。选择内蒙古阴山北麓、张北坝上、西南典型岩溶区等地区,分别研究、分析了不同表生地质条件下土壤垂向结构特征与物质组成、成壤过程中元素迁移特征、生态支撑层的元素富集与亏损等基岩风化成土过程与特征及其对生态分布特征的影响作用,建立了植被分布与风蚀作用基岩风化成土模式、凹陷盆地人工林退化与风化冲洪积土壤栗钙化模式、成土母岩对石漠化发育程度的影响模式等3种生态-地质作用模式,揭示了成土过程对植被分布特征与不同类型生态问题的影响,以期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调查 作用关系模式 基岩风化 成土过程 元素迁移
下载PDF
西安少陵塬黄土—古土壤序列S_3剖面元素迁移及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楚纯洁 赵景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1-321,共11页
以西安少陵塬S3古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野外剖面观察,探讨该剖面的元素迁移、化学风化特征及其所揭示的气候变化等问题。结果表明:(1)少陵塬剖面S3黏化层具有3层结构,根据铁质胶膜发育、Ca CO3迁移等可以将S3剖面... 以西安少陵塬S3古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野外剖面观察,探讨该剖面的元素迁移、化学风化特征及其所揭示的气候变化等问题。结果表明:(1)少陵塬剖面S3黏化层具有3层结构,根据铁质胶膜发育、Ca CO3迁移等可以将S3剖面构型划分为黏化层(Bts1-Bts2-Bts3)、风化淋滤黄土层(BC)和Ca CO3结核淀积层(Bck);(2)Bts层Ca O与Ca CO3迁移程度最大,淋失率分别达到了-99.3%、-83.1%,Sr、Na2O和Mg O也发生了显著迁移,而Fe2O3、Al2O3和Rb则在黏化层略有富集,尤其Fe2O3和Al2O3在Bts3层有明显富集;(3)少陵塬S3古土壤介于初等风化向中等强度风化的过渡阶段,风化作用由BC→Bts2→Bts1→Bts3逐渐增强,Bts3已基本完成初期脱Ca、Na风化过程;(4)依据Ca CO3与Fe2O3的迁移富集特点确定,少陵塬剖面S3古土壤Bts3发育时的土壤为弱碱性,而Bts1和Bts2为碱性;初步确定少陵塬S3为黄褐土,S3发育时期西安地区的年均降水量为800 m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土壤 元素迁移 化学风化 古气候 西安少陵塬
下载PDF
滇东北矿集区昭通铅锌矿区蚀变岩分带及元素迁移特征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随海 韩润生 +3 位作者 申屠良义 吴鹏 邱文龙 文德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1-721,共11页
围岩蚀变是昭通铅锌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通过对矿区760中段98勘探线剖面实测、蚀变岩分带研究、岩石地球化学迁移特征与参数计算,指出围岩蚀变与成矿的关系:热液蚀变分带明显,在蚀变中心,黄铁矿化最强,方解石化、白云石化次之,硅化较弱... 围岩蚀变是昭通铅锌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通过对矿区760中段98勘探线剖面实测、蚀变岩分带研究、岩石地球化学迁移特征与参数计算,指出围岩蚀变与成矿的关系:热液蚀变分带明显,在蚀变中心,黄铁矿化最强,方解石化、白云石化次之,硅化较弱,黄铁矿化与矿化关系密切;远离矿体,黄铁矿化逐渐减弱,而方解石化、白云石化逐渐增强。强黄铁矿化和强黄铁矿化-强方解石化-强硅化粗晶白云岩蚀变组合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从细晶白云岩带到强黄铁矿化带,元素整体呈迁入形式,主要为与Zn-Pb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如Ge、Ag、Cd等迁入;同时伴随成矿流体作用,亲铁元素及铁明显富集,显示不同蚀变岩相受热液改造作用影响。蚀变指数(I_A)的大小,与矿化强弱呈正相关关系,I_A大,则矿化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岩分带 元素迁移 昭通铅锌矿床 滇东北矿集区 会泽型铅锌矿床
下载PDF
元素迁移的分维结构、级序路径及共轭地球化学异常存在的理论依据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永章 卢焕章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9-75,共7页
微量元素在矿源岩(层)中迁移遵循严格的级序路径,并且存在两种迁移倾向。迁移的结果图象是一分维结构。两种共轭地球化学异常出现的有利环境是温度高度反差地区和大断裂系及其附近。
关键词 元素迁移 分维结构 级序路径 地球化学异常
下载PDF
原地浸出采铀元素的迁移与沉淀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锡堂 阙为民 +2 位作者 胡鄂明 周泉 苏学斌 《铀矿冶》 CAS 2000年第2期78-83,115,共7页
原地浸出采铀就是要在含矿含水层人为地造成有利元素迁移的地球化学环境 ,通过元素的不断迁移、沉淀和溶解 ,实现铀的浸出。本文结合地浸采铀工艺特点 ,对原地浸出采铀元素的迁移、元素的沉淀以及影响元素迁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原地浸出 采铀 元素迁移 沉淀
下载PDF
甘肃李坝金矿围岩蚀变与金成矿关系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汉成 肖荣阁 +3 位作者 王京彬 刘金辉 秦新龙 白云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2-480,共9页
西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已发现的甘肃李坝造山型金矿为超大型规模。以李坝金矿6号矿带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蚀变矿物组合、近矿围岩蚀变分带及相应的金矿化特征,总结了矿床(带)的蚀变分带模式。该模... 西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已发现的甘肃李坝造山型金矿为超大型规模。以李坝金矿6号矿带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蚀变矿物组合、近矿围岩蚀变分带及相应的金矿化特征,总结了矿床(带)的蚀变分带模式。该模式具典型的中心式环带结构,可分为3个蚀变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母化带和绿泥石化带。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黄铁矿+绢云母+石英±毒砂±白云母±电气石±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黄铁矿±黑云母及绿泥石+黑云母±绢云母±黄铁矿;与这3个蚀变带相对应的是金的富集带、矿化带和无矿带。蚀变岩石物质组分迁移分析表明,围岩蚀变及其分带是热水流体/岩石反应时岩石化学组分发生迁移的结果,矿化伴随着蚀变发生,且金矿化与黄铁矿化和浸染状硅化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坝 造山型金矿 蚀变分带模式 金矿化 元素迁移 围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