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胚胎RPE细胞在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和蚀刻多孔聚酯膜上生长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李筠萍 唐罗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3-440,共8页
目的:比较观察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在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EPN)和蚀刻多孔聚酯膜(EPP)上的生长情况,为理想Bruch’s膜替代物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人胚胎RPE细胞培养在底分别为EPN(EPN组)、EPP(EPP组)的Transwell小室以... 目的:比较观察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在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EPN)和蚀刻多孔聚酯膜(EPP)上的生长情况,为理想Bruch’s膜替代物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人胚胎RPE细胞培养在底分别为EPN(EPN组)、EPP(EPP组)的Transwell小室以及常规Transwell小室(对照组)。在第2,4,8 h和第1,4,8天分别评估3组细胞的贴壁和增殖情况。对比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及两种替代物的表面结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RPE细胞ZO-1的表达。通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EPN和EPP植入21天龄(P21)RCS大鼠视网膜下间隙2周后的生物学反应。结果:接种8h(密度为4×105/cm2)后,EPN组,EPP组和对照组RPE细胞贴壁生长数量分别为1.23×105/cm2,1.70×105/cm2和1.64×105/cm2,其中EPN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EPP组及对照组(P<0.05);以2.5×105/cm2的密度接种后第1天,EPN组细胞密度明显低于EPP组和对照组(P<0.05),但在接种后第8天,EPN组细胞数量显著多于EPP组和对照组(P<0.05)。EPN和EPP均支持RPE单细胞层形成,前者纤维排列类似Bruch’s膜内胶原层;与对照组比,EPN和EPP组RPE细胞均呈现较强的ZO-1表达,较好地保持了原代RPE细胞表型;EPP和EPN植入视网膜下间隙后出现纤维包裹和光感受器层破坏、丢失,但在移植物附近未见明显毒性或排斥等其他异常反应。结论:EPN和EPP均支持人胚胎RPE细胞生长,二者植入P21 RCS大鼠视网膜下间隙后存在大体生物相容性。EPN的纤维排列与Bruch’s膜内胶原层相近,可能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Bruch’s膜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Bruch's膜 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 蚀刻多孔聚酯膜 RCS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