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磁场对牛蛙坐骨神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智丽媛 沈琴 杜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712-714,共3页
目的:研究静磁场不同的加载时间和温度是否对牛蛙坐骨神经电生理特性产生影响。方法:分离牛蛙的坐骨神经,对其进行实时体外加载。通过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不同的加载时间(加载前、加载中30 min、1h、6 h、加载后)和不同温度下... 目的:研究静磁场不同的加载时间和温度是否对牛蛙坐骨神经电生理特性产生影响。方法:分离牛蛙的坐骨神经,对其进行实时体外加载。通过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不同的加载时间(加载前、加载中30 min、1h、6 h、加载后)和不同温度下(10℃、25℃及37℃)神经兴奋性和传导性的变化。结果:不同静磁场加载组不同加载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实验组不同温度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2.5 mT和125 mT的静磁场加载过程中和加载后,其兴奋性下降,与加载时间长短无关。不同温度条件下,12.5 mT和125 mT的静磁场对牛蛙坐骨神经的兴奋性和传导性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在37℃时,神经组织的兴奋性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磁场 时间 温度 电生理特性
原文传递
腺苷对豚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的电生理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兰平 李建东 +1 位作者 商爱民 牛欣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研究腺苷对豚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律性电活动及其对肾上腺素、低氧和酸中毒电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分别观察腺苷对左心室流出道自发慢反应电位及对肾上腺素、低氧和酸中毒所致该电位改变的影响。结果... 目的研究腺苷对豚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律性电活动及其对肾上腺素、低氧和酸中毒电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分别观察腺苷对左心室流出道自发慢反应电位及对肾上腺素、低氧和酸中毒所致该电位改变的影响。结果 (1)10、50及100μmol/L腺苷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豚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的电活动。(2)10μmol/L肾上腺素可明显提高左心室流出道的自律性,50μmol/L腺苷明显降低肾上腺素导致的该部位自律性升高。(3)低氧和酸中毒均可使该部位的自律性电活动明显降低,50μmol/L腺苷可使其自律性进一步降低。结论腺苷对左心室流出道的自律性及肾上腺素、低氧和酸中毒导致的自律性异常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左心室流出道 自律细胞 电生理效应
下载PDF
普罗帕酮对豚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电生理效应的研究
3
作者 赵兰平 焦宏 +3 位作者 马建伟 陈立锋 张晓云 季振慧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69-972,共4页
目的研究普罗帕酮对豚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电活动的影响以及普罗帕酮对肾上腺素(a-drenaline,Adr)所致该部位自律性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分别记录并分析了普罗帕酮对豚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发慢反应电... 目的研究普罗帕酮对豚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电活动的影响以及普罗帕酮对肾上腺素(a-drenaline,Adr)所致该部位自律性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分别记录并分析了普罗帕酮对豚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发慢反应电位的影响,以及普罗帕酮对Adr所致该电位改变的影响。观测指标有:4相自动除极速度(VDD)、自发放电频率(RPF)、最大舒张电位(MDP)、0相最大除极速度(Vmax)、动作电位幅度(APA)以及复极50%和80%时间(APD50 and APD80)。结果①0.5μmol/L普罗帕酮可使左心室流出道自发慢反应电位VDD和RPF减慢,Vmax减慢,APD80延长(P<0.05)。②1μmol/L普罗帕酮可使该自发慢反应电位RPF减慢,MDP绝对值和APA减小,Vmax减慢,APD50延长(P<0.05),VDD减慢和APD80延长(P<0.01)。③10μmol/L普罗帕酮可使该自发慢反应电位VDD和RPF显著减慢,APA减小,APD80延长(P<0.01),MDP绝对值减小,Vmax减慢,APD50延长(P<0.05)。④用10μmol/L Adr灌流标本10 min,VDD和RPF明显加快,MDP绝对值和APA明显增大,Vmax加快,APD50显著缩短(P<0.01);随后用1μmol/L普罗帕酮+10μmol/LAdr灌流,和10μmol/L Adr灌流组相比VDD明显减慢(P<0.01),RPF明显减慢,MDP绝对值和APA减小,Vmax减慢,APD50和APD80延长(P<0.05)。结论普罗帕酮可降低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的电活动,同时对Adr导致的该部位自律性异常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帕酮 左心室流出道 自律细胞 电生理效应
下载PDF
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纪平 孙鸿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2期138-140,共3页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胺碘酮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和药理作用。
关键词 胺碘酮 抗心律失常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及电生理作用的差异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超 刘书旺 郭静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伊布利特和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以及两种药物对心房和心室电生理作用的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共入选房颤持续 1 4 d 的患者 37 例,随机进入伊布利特组﹙n =17﹚或普罗帕酮组﹙n =2...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伊布利特和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以及两种药物对心房和心室电生理作用的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共入选房颤持续 1 4 d 的患者 37 例,随机进入伊布利特组﹙n =17﹚或普罗帕酮组﹙n =20﹚。两组分别静脉注射伊布利特 1 mg 或普罗帕酮 70 mg,给药时间 10 min,给药结束后 10 min 未转复窦性心律﹙简称窦律﹚者,重复上述治疗 1 次。观察给药开始后 4h 内房颤转复率,给药前后 QRS波时限及校正的 QT 间期﹙QTc﹚间期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伊布利特组 11 例﹙64. 7%﹚转复窦律,普罗帕酮组 9 例﹙45%﹚转复窦律,两组转复率无差异﹙P 〉0. 05﹚。②给药后 90 min 内,伊布利特组 QTc 间期较用药前显著延长﹙506. 4 ±53. 6 ms vs 446. 4 ±40. 1 ms,P 〈0. 001﹚;QRS 波时限有延长趋势﹙90. 6 ± 15. 1 ms vs88. 6 ±16. 8 ms﹚,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7﹚。普罗帕酮组 QRS 波时限显著延长 ﹙96.9 ±20.4 ms vs 90.7 ±18.0 ms,P 〈 0. 01﹚;QTc 间期无显著差异﹙445. 2 ±41. 3 ms vs 440. 5 ±22. 1 ms,P 〉 0. 05﹚。③伊布利特组 4 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其中 1 例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在复律后窦性心动过缓伴 QTc 间期显著延长的病例。结论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有效,可致心室复极时间显著延长,应注意给药后短期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普罗帕酮对心室复极时间无影响,可延长心室除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伊布利特 普罗帕酮 心房颤动 室性心动过速 电生理作用
下载PDF
草乌甲素对钠离子通道Nav1.8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春霞 程志军 +3 位作者 季晓燕 季惠 余云兰 尤新民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7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研究草乌甲素(BLA)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8的电生理作用。方法成年Wistar大鼠DRG细胞分离后,以10μmol/L的BLA灌流,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钠离子电流。结果 Nav1.8峰钠电流明显下降;Nav1.8稳态激活IV... 目的研究草乌甲素(BLA)对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8的电生理作用。方法成年Wistar大鼠DRG细胞分离后,以10μmol/L的BLA灌流,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钠离子电流。结果 Nav1.8峰钠电流明显下降;Nav1.8稳态激活IV曲线和GV曲线向超极化方向偏移,稳态失活的GV曲线向超极化方向偏移,但这一现象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LA对钠离子通道Nav1.8的电生理特性影响较轻微,可能并非临床抗炎镇痛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乌甲素(BLA)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8 电生理作用
原文传递
心安颗粒预处理对缺血家兔心室肌细胞电生理效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思进 白雪 +4 位作者 晏新 尹思源 杨海涛 刘智飞 罗钢 《西部医学》 2006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观察心安颗粒对缺血家兔心室肌细胞电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将24只标准正常家兔平均分为3组:心安颗粒小剂量组给予心安颗粒每次0.85g/kg,生理盐水40m l稀释溶解后灌胃,3次/d;大剂量组给予心安颗粒每次3.4g/kg,生理盐水40m l稀释溶解... 目的观察心安颗粒对缺血家兔心室肌细胞电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将24只标准正常家兔平均分为3组:心安颗粒小剂量组给予心安颗粒每次0.85g/kg,生理盐水40m l稀释溶解后灌胃,3次/d;大剂量组给予心安颗粒每次3.4g/kg,生理盐水40m l稀释溶解后灌胃,3次/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处理10天后备用。然后采用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5 U/kg,1次/d)的方法造成心肌缺血模型,5分钟后分别记录各组家兔单相动作电位(m onophon ic action poten tia l,M AP)及心电图(ECG)。结果心安颗粒预处理对缺血家兔心室肌的APD50、APD90有显著延长作用(P<0.05);对缺血家兔心室肌的APA、VMAX有显著增加作用(P<0.05)。结论心安颗粒预处理可以延缓和减轻缺血家兔模型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表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安颗粒 心肌缺血 单相动作电位 电生理效应
下载PDF
心安颗粒对缺血家兔心室肌细胞电生理效应的影响
8
作者 杨思进 陈美娟 +3 位作者 杨海涛 尹思源 杨艳 白雪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心安颗粒对缺血家兔心室肌细胞电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将48只家兔分为正常组与缺血组;每组再分为3组(对照组、心安颗粒小剂量组和心安颗粒大剂量组),每组8只家兔。心安颗粒小、大剂量组分别给予心安颗粒0.85、3.40g/kg加生... 目的观察心安颗粒对缺血家兔心室肌细胞电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将48只家兔分为正常组与缺血组;每组再分为3组(对照组、心安颗粒小剂量组和心安颗粒大剂量组),每组8只家兔。心安颗粒小、大剂量组分别给予心安颗粒0.85、3.40g/kg加生理盐水稀释溶解后灌胃,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用10天;然后缺血组采用垂体后叶素(2.5U/kg)静脉注射,造成心肌缺血模型,5min后分别记录各组家兔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tental,MAP)及心电图并比较。结果(1)心安颗粒时正常家兔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the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APD_(50)、APD_(90)有显著的缩短作用(P<0.05),大剂量心安颗粒对MAP的最大除极速率(V_(MAX))有显著增加作用(P<0.05)。(2)心安颗粒对缺血家兔心室肌的APD_(50)、APD_(90)有显著延长作用(P<0.05);对动作电位幅度(APA)、V_(MAX)有显著增加作用(P<0.05)。结论(1)心安颗粒对正常家兔心室肌的APD_(50)、APD_(90)有显著的缩短作用;大剂量心安颗粒对正常家兔心室肌MAP的V_(MAX)有增加作用。(2)缺血状态下心安颗粒可以延缓和减轻缺血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表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安颗粒 心肌缺血 单相动作电位 电生理效应
下载PDF
抗心律失常新药环苯唑啉电生理特性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吕家高 陆再英 《起搏与心脏》 1993年第1期23-25,共3页
对环苯唑啉(Cibenzoline)的电生理效应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其明显抑制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Vmax,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并明显减慢在体狗的房室结及室内传导,增加心房及心室有效不应期。QT间期延长为QRS增宽所致,对JT间期无影响。... 对环苯唑啉(Cibenzoline)的电生理效应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其明显抑制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Vmax,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并明显减慢在体狗的房室结及室内传导,增加心房及心室有效不应期。QT间期延长为QRS增宽所致,对JT间期无影响。环苯唑啉属于I_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为其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从机制上讲不具备I_c类及I_A类药物致恶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苯唑啉 电生理效应 抗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持续心房颤动时肺静脉口部有效不应期变化的时间进程及其逆转 被引量:7
10
作者 袁义强 马业新 +9 位作者 刘怀霖 于力 牛思泉 陈宏卫 赵育洁 王瑞敏 孙俊华 孙运 高艳霞 陈玉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3期198-201,共4页
为探讨持续心房颤动 (AF)肺静脉有效不应期 (ERP)变化的时间进程及其逆转 ,运用起搏方法建立AF模型 ,在起搏前和起搏后的第 1 ,2 ,3,4 ,5 ,6 ,7d对左上肺静脉口、左下肺静脉口、右上肺静脉口及右下肺静脉口的ERP进行测定。采用S1 S2 程... 为探讨持续心房颤动 (AF)肺静脉有效不应期 (ERP)变化的时间进程及其逆转 ,运用起搏方法建立AF模型 ,在起搏前和起搏后的第 1 ,2 ,3,4 ,5 ,6 ,7d对左上肺静脉口、左下肺静脉口、右上肺静脉口及右下肺静脉口的ERP进行测定。采用S1 S2 程序刺激 ,基础起搏周长 (S1 S1 )分别为 4 0 0 ,35 0 ,30 0 ,2 5 0 ,2 0 0ms,S2 为 2 0 0ms,以 5ms的步长递减。程序刺激结合猝发刺激对上述心房结构进行AF的诱发 ,记录AF的发生频率。上述相同方法对起搏停止后 1 ,2 ,3,4 ,5 ,6 ,2 4h 4个肺静脉口的ERP进行测定。结果 :各个基础起搏周长下 4个肺静脉口的ERP在AF后 1 ,2 ,3,4 ,5 ,6 ,7d逐渐缩短 ,且较AF前明显缩短 ,P <0 .0 5 ;AF终止后 4个肺静脉口的ERP逐渐延长 ,但AF终止后 0 ,1 ,2 ,3,4 ,5 ,6hERP与AF前相比仍有明显缩短 ,P <0 .0 5 ;AF终止后 2 4hERP基本恢复到AF前水平 ,随着AF持续时间的延长 4个肺静脉口AF的诱发率逐渐增高 ,与AF前相比 ,AF后 1 ,2 ,3,4 ,5 ,6 ,7dAF的诱发率明显增高 ,P <0 .0 5。结论 :随着AF持续 ,肺静脉的ERP逐渐缩短 ,AF的诱发率逐渐增高 ,AF终止后缩短的ERP逐渐延长致AF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房颤动 有效不应期 肺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