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苗爱生 陆琦 +1 位作者 刘惠芳 肖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5-792,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通过电子显微技术,对该铀矿床中铀矿物的种类、产出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研究确定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中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和水硅铀矿,两者紧密共生,它们均为表生铀矿物。铀矿物的...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通过电子显微技术,对该铀矿床中铀矿物的种类、产出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研究确定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中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和水硅铀矿,两者紧密共生,它们均为表生铀矿物。铀矿物的颗粒十分细小,一般粒度均为微米级。铀石和水硅铀矿往往呈板状、不规则微粒状产出,铀矿物的表面溶蚀现象明显,有的还具纳米级的溶蚀孔。铀矿物的产出与蚀变黑云母、蚀变黄铁矿密切相关,也见到微脉状铀矿物集合体穿切碎屑石英等现象。研究表明在表生作用下,该铀矿床中的铀元素存在溶解(迁移)-沉淀(富集)的反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石和水硅铀矿 东胜砂岩型铀矿 表生铀矿物 电子显微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胆系感染的菌群结构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玉龙 谭文翔 +3 位作者 付维利 刘小北 李雪驼 刘波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6-28,31,共4页
目的 :了解胆系感染的菌群结构新变化 ,为胆石的成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对电穿孔治疗 (electropvrationtherapy ,EPT)术后病人的胆汁细菌学的研究 ,为该技术的可行性、科学性提供临床根据。方法 :对 5 5例确诊为胆系感染 ,对每... 目的 :了解胆系感染的菌群结构新变化 ,为胆石的成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对电穿孔治疗 (electropvrationtherapy ,EPT)术后病人的胆汁细菌学的研究 ,为该技术的可行性、科学性提供临床根据。方法 :对 5 5例确诊为胆系感染 ,对每例的胆汁、胆石进行需氧、厌氧菌培养 ,胆石分类后分别行电镜观察。结果 :胆汁和胆石培养出的细菌种类相似 ,以肠球菌属占首位 ,其次是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属 ,且多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的复合感染 ,其中胆汁复合感染率为 5 4 .3% ,胆石复合感染率为 6 6 .7%。HP的阳性率 :胆汁 :10 /5 5 (占 18.2 % ) ;胆石 :8/ 4 6 (占 17.4 % ) ;厌氧菌培养的阳性率 :胆汁 :2 0 / 5 5 (占 36 .4 % ) ;胆石 :18/ 4 6 (占 39.1% ) ;对胆色素结石进行电镜扫描观察 :均观察到有细菌存在 ,胆固醇结晶中少有细菌 ,结石核心可发现细菌 ;EPT术后 :2例阳性 (大肠杆菌 ) ,3例阴性。结论 :胆系感染病人的胆汁和胆石培养出的细菌种类相似 ,以肠球菌属占首位 ,其次是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属 ,且首次发现有幽门螺杆菌 (HP)的存在。电镜观察细菌存在于结石的核心和外周 ,说明细菌在胆结石的成因和发病机制中充当始动因子作用。EPT治疗后病人胆汁细菌培养结果初步说明胆道仍保持有其封闭性和屏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系感染 胆结石 细菌 电镜扫描 电穿孔
下载PDF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细菌学和电镜观察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于宏 吴硕东 孙继梅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717-72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与胆道感染的关系。方法手术过程中,在无菌条件下收集35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胆管胆汁35份,结石30份,进行需氧菌培养,并对部分结石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4.2%,结石细...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与胆道感染的关系。方法手术过程中,在无菌条件下收集35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胆管胆汁35份,结石30份,进行需氧菌培养,并对部分结石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4.2%,结石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6.7%。胆汁和胆石培养出的细菌种类相似,均以肠球菌属细菌占首位,其次为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属。对6例肝内胆管结石行扫描电镜观察,5例行透射电镜观察,均观察到结石内有细菌存在,这11例病人的胆汁、胆石细菌培养均呈阳性。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内有细菌存在,可能是引起胆道感染的重要感染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学 电镜观察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 胆道感染
原文传递
芦苇纤维的细胞腔加填技术的研究 第一部分 超细粒度填料的高速搅拌细胞腔加填技术 被引量:8
4
作者 胡开堂 隆言泉 +2 位作者 刘忠伟 张清华 康遵香 《北方造纸》 1997年第2期15-18,共4页
利用高速搅拌的方法通过纹孔将填料加入芦苇纤维细胞腔,研究了影响加填的一些主要因素及加填后纸页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
关键词 填料 芦苇 细胞腔 纸页性能 加填 制浆 搅拌
下载PDF
沁水盆地东北部地区15号煤储层物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尹帅 单钰铭 +2 位作者 王磊 赵军辉 郑莲慧 《地质与资源》 CAS 2013年第4期318-325,共8页
对沁水盆地东北部地区上石炭统太原组15号煤储层宏观、薄片、电镜、压汞、力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其煤类指示的煤相可形成良好煤储层,V/I(镜质体惰质体)值高,在深度、厚度、有效孔隙度、构造特征等方面均达到了I类煤... 对沁水盆地东北部地区上石炭统太原组15号煤储层宏观、薄片、电镜、压汞、力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其煤类指示的煤相可形成良好煤储层,V/I(镜质体惰质体)值高,在深度、厚度、有效孔隙度、构造特征等方面均达到了I类煤储层的评价标准,利于煤层气开发.但割理多被脉状方解石充填,孔喉配置为微孔—微喉型,这些因素不利于煤层气开发.孔径(半径)分形下限为36nm,D在2.9.3之间,煤层气相对易解吸.三次拟合后以0.57μm为拐点,随孔径减小,拐点左侧分形特征有变差的趋势,拐点右侧有变好的趋势,在纳微孔级别,变化趋势加大.在实验室模拟地层条件下煤样各力学参数与顶底板和沁南进行了对比,表明煤储层力学性能与顶底板差异明显,压裂裂缝会延人顶底板,但压裂裂缝宽度要比沁南煤层的小,压裂裂缝高度也比沁南煤层略小,因此压裂裂缝相对较容易控制在煤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片 电镜 压汞 分形 拐点 力学 沁水盆地
下载PDF
光学显微镜食管下段细胞间隙的测量对胃食管反流病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崔荣丽 周丽雅 +1 位作者 林三仁 薛艳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通过光学显微镜(光镜)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下段细胞间隙的测量,探讨光镜下细胞间隙的变化对GERD的诊断意义。方法158例受试者行内镜检查,分为正常对照组(25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58例)和糜烂性食管炎... 目的通过光学显微镜(光镜)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下段细胞间隙的测量,探讨光镜下细胞间隙的变化对GERD的诊断意义。方法158例受试者行内镜检查,分为正常对照组(25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58例)和糜烂性食管炎(EE)组(75例),在齿状线以上2~3cm取活检行光镜检查,并随机选取43例(其中正常对照组4例,EE组28例,NERD组11例)在相同部位取活检同时进行电镜检查。光镜/电镜下观察切片并采集图像,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每例切片测量100个细胞间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NERD组及EE组光镜下测量的平均细胞间隙(LMIS)分别为(0.61±0.10)μm、(1.12±0.61)μm和(1.30±0.19)μm,3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E组不同洛杉矶分级的各亚组间相比,细胞间隙增宽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RD患者食管24hpH监测阳性者(40例)与阴性者(17例)LMI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LMIS的截断(cut—off)值为0.85μm,如果以临床症状加内镜和食管24hpH监测综合作为诊断GERD的金标准,LMIS诊断GERD的敏感性为95.5%,特异性为100.0%;同时做光镜和电镜测量的受试者共43例,经相关性分析和一致性检验,光镜测量和电镜测量的细胞间隙宽度显著相关(r=0.737,P=0.000),且一致性好。结论GERD患者食管下段组织的细胞间隙可通过光镜进行定量测量,其结果与电镜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好。光镜下细胞间隙增宽可以作为GERD诊断的敏感、特异且较为客观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细胞间隙增宽 光镜测量 电镜
原文传递
周围神经在缓慢肢体延长中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春妹 舒衡生 +2 位作者 邵珩 赵志明 李云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554-1558,共5页
[目的]观察兔缓慢肢体延长中周围神经损伤及其自然修复过程的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35只日本大耳白兔,胫骨延长长度为1 cm后,分别于停止延长时,停止延长后1、2、4、8周取材,以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时相胫神经延长区组织... [目的]观察兔缓慢肢体延长中周围神经损伤及其自然修复过程的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35只日本大耳白兔,胫骨延长长度为1 cm后,分别于停止延长时,停止延长后1、2、4、8周取材,以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时相胫神经延长区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延长1 cm时,光镜下神经纤维排列紊乱,部分郎飞氏结区增宽,髓鞘肿胀,可见神经纤维扩展性脱髓鞘;电镜下神经纤维髓鞘板层结构疏松,可见空泡状髓鞘变性,肿胀压迫轴突。延长后7 d,光镜下神经纤维除明显损伤性病变外已出现轻度修复性变化;电镜下可见有新形成的髓鞘。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神经损伤逐渐自我修复,至8周时基本恢复正常,但仍可见有新生的髓鞘。[结论]缓慢肢体延长过程中周围神经的亚临床损害是暂时的、可逆的,并且在神经损伤的同时其自然修复就已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延长 胫神经 电镜
原文传递
银杏枝条营养贮藏蛋白质的组分及动态变化 被引量:9
8
作者 郭红彦 吴青霞 彭方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28,171,共6页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银杏枝条营养贮藏蛋白质组分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主要存在于枝条的树皮和木质部中;当年生枝条含量高于2年生枝条,树皮的含量高于木质部;枝条中营...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银杏枝条营养贮藏蛋白质组分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主要存在于枝条的树皮和木质部中;当年生枝条含量高于2年生枝条,树皮的含量高于木质部;枝条中营养贮藏蛋白质组分主要是分子质量为36ku和32ku的蛋白质;银杏营养贮藏蛋白质的动态变化分为积累和降解2个阶段,5月中旬新叶形成后即开始积累,12月份达到最高,翌年春季降解满足芽的萌发,至4月上旬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营养贮藏蛋白质 季节变化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的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春奕 马军武 伏小平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6-69,共4页
通过PEG 6 0 0 0沉淀 ,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提取纯化了口蹄疫完整病毒粒子 (FMDV ) ,经 30g/L磷钨酸负染后电镜观察 ,FMDV 14 6S为中心黑染的圆形颗粒 ,与中心透亮的FMDV空衣壳有明显区别 ,SDS PAGE和Western blotting试... 通过PEG 6 0 0 0沉淀 ,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提取纯化了口蹄疫完整病毒粒子 (FMDV ) ,经 30g/L磷钨酸负染后电镜观察 ,FMDV 14 6S为中心黑染的圆形颗粒 ,与中心透亮的FMDV空衣壳有明显区别 ,SDS PAGE和Western blotting试验结果表明 ,FMDV 14 6S电泳出现VP1、VP2、VP3三条结构蛋白带 ,其中VP1和VP3与阳性血清发生反应出现 2条明显的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提纯 SDS-PAGE Western-blotting 电镜
下载PDF
蔗渣白腐菌处理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敬红 王双飞 +2 位作者 韦小英 宋海农 杨崎峰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19,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蔗渣原样和膨化后蔗渣在不同条件下白腐菌作用过程中蔗渣微观结构的变化,菌丝的形状及其在植物内部的生长蔓延情况。观察结果表明,白腐菌HG-X03对蔗渣木素的降解首先在纤维的胞间层,使纤维本身在保持基本...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蔗渣原样和膨化后蔗渣在不同条件下白腐菌作用过程中蔗渣微观结构的变化,菌丝的形状及其在植物内部的生长蔓延情况。观察结果表明,白腐菌HG-X03对蔗渣木素的降解首先在纤维的胞间层,使纤维本身在保持基本完整的状态下彼此分离;与蔗渣原样相比,膨化后的蔗渣采用白腐菌处理,白腐菌生长、繁衍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渣 膨化 纤维 木素 白腐菌 电镜观察 形状 生长 植物 繁衍
下载PDF
CuCr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建华 高聿为 于升学 《上海有色金属》 CAS 2001年第1期12-13,共2页
本文通过光学和扫描电镜分析与力学性能检验 ,对Cu53Cr47合金的组织与性能进行观察与测定 。
关键词 Cu53Cr47合金 组织 性能 电镜分析 铜合金
下载PDF
YUS701奥氏体不锈钢ROF内罩的脆断特征及脆化机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冯仁辉 潘春旭 +3 位作者 杨世柏 徐小荣 吴佑明 卓均之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622-626,共5页
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成分分析技术研究了 YUS70 1奥氏体不锈钢 ROF内罩在高温使用前后的显微组织变化特征、冲击断口形态及其对应位置的扫描金相显微组织和化学成分特点 ,提出了YUS70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电子显微镜 断口形态 脆化机理
下载PDF
兔脊髓空洞前状态病理学演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国柱 张庆俊 +2 位作者 李建峰 赵宗茂 王浩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44-1446,I0019,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的演变过程及其指导意义。方法制作动物模型,术后1、3、7、14、21 d处死,应用干湿重法测定脊髓含水量,并应用光镜、电镜观察脊髓空洞前状态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Kaolin组动物于术后第1天脊髓含水量... 目的探讨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的演变过程及其指导意义。方法制作动物模型,术后1、3、7、14、21 d处死,应用干湿重法测定脊髓含水量,并应用光镜、电镜观察脊髓空洞前状态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Kaolin组动物于术后第1天脊髓含水量即有明显增加(68.35±0.70)%,第7天达到高峰(72.92±0.86)%,持续到第14天,至21 d时稍有缓解(70.03±0.77)%。组织学发现术后1~7 d上颈髓主要为细胞毒性水肿,无亚细胞结构损害;术后第14天出现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的混合性水肿,亚细胞结构出现损害。第21天出现前角细胞数量减少,胶质细胞增生,髓鞘板层状结构断裂,呈脱髓鞘改变,甚至轴索破坏。结论脊髓空洞前状态是防治空洞形成最佳时期,及时逆转缺血水肿将有助于预防脊髓空洞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 组织学 电镜
原文传递
养殖贻贝中观察到一种球形病毒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斌 李霞 杨喜东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3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用电镜负染方法在发病的贻贝内脏团、鳃、外套膜组织匀浆中观察到一种球形病毒粒子,其直径为80~200nm,具囊膜。上述组织超薄切片发现在其结缔组织细胞质中均存在该病毒粒子,带双层囊膜,有“封入体”结构,未见包涵体。在未发病的杂色蛤... 用电镜负染方法在发病的贻贝内脏团、鳃、外套膜组织匀浆中观察到一种球形病毒粒子,其直径为80~200nm,具囊膜。上述组织超薄切片发现在其结缔组织细胞质中均存在该病毒粒子,带双层囊膜,有“封入体”结构,未见包涵体。在未发病的杂色蛤、香螺、牡蛎等内脏团中也观察到少量同种病毒粒子。用带病毒贻贝组织匀浆投喂和划伤感染不带病毒的绣凹螺,使之成为带病毒状态。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法,25000 r/min,离心3h,可于20%~30%蔗糖层间获得病毒沉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 球形病毒 病毒纯化 电镜检测 类疱疹病毒
下载PDF
低浓度地塞米松对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兵 李丹 +4 位作者 王恩普 茹海霞 林军军 张梅 孙永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dexam ethasone,D EX)对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和角膜上皮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原代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 用四唑盐(M TT)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 D EX 对兔角膜上皮细胞的作用, 同时通过 H E 、免疫...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dexam ethasone,D EX)对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和角膜上皮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体外实验原代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 用四唑盐(M TT)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 D EX 对兔角膜上皮细胞的作用, 同时通过 H E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扫描电镜及临床观察兔角膜上皮细胞刮除后 0.1g/L D EX 用药组和对照组伤口愈合的情况。结果: M TT 检测显示小于 0.1g/L 浓度的 D EX 对兔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到 0.1g/L 浓度的 D EX 对兔角膜细胞生长周期无抑制作用。动物实验: 0.1g/L 地塞米松作用后上皮愈合时间显著性缩短, 两组中新生成的上皮细胞均有较强的 PC N A 蛋白的表达。0.1g/L 地塞米松组与对照组相比, 电子显微镜检查角膜基质排列更规则, 炎症反应较轻。结论: 低于 0.1g/L 浓度的地塞米松对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的生长无抑制作用。0.1g/L 浓度的地塞米松眼液能有效的促进角膜上皮生长并降低炎症反应, 将有利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早期角膜伤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细胞 地塞米松 免疫组化 电镜
下载PDF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of Sphae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end.:Fr.) Pollacci in Cucumber After Treated by Chrysophanol 被引量:1
16
作者 REN Hong-min FAN Fan CAO Ke-qi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SCD 2012年第6期970-977,共8页
Chrysophanol (1,8-dihydroxy-3-methylanthraquinone) is a free anthraquinone compound and a secondary metabolite of medicinal plant rhubarb. Chrysophanol has been reported to have both protective and curative activity... Chrysophanol (1,8-dihydroxy-3-methylanthraquinone) is a free anthraquinone compound and a secondary metabolite of medicinal plant rhubarb. Chrysophanol has been reported to have both protective and curative activity against Sphae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end.:Fr.) Pollacci, the causal agent of cucumber powdery mildew. In this paper the ultrastructure of powdery mildew on cucumber leaves was studied us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fter the leaves were treated with chrysophanol. Results showed that preventive treatments with chrysophanol affected fungal development, including spore germination, appressorial formation, and penetration. In the curative treatment, chrysophanol affected fungal survival, resulting in broken cell wall of germ tubes, swelling and collapse of hyphal tips, hyphal malformation, delayed and reduced sporulation.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duced by chrysophanol at the ultrastructural level were reflected by haustorium deformation, vacuolization, abortion, and necrosis. Host cell walls infected or adjacent to haustoria were thickened. All thes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S. fuliginea further confirmed the fungicidal activity of chrysophanol on powdery mildew of cucu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YSOPHANOL electronic microscopy powdery mildew ULTRASTRUCTURE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Cast Copper Structure 被引量:1
17
作者 R K Mysik S V Brusnitsyn A V Sulitsin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4年第5期107-111,共5页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of exploration macrostructure and microstructure of continuous cast copper bars are shown.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of copper cast bars depending on the speed of continuous casting are rated. ...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of exploration macrostructure and microstructure of continuous cast copper bars are shown.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of copper cast bars depending on the speed of continuous casting are rated. It is fixed that independent of speed of casting the macrocrystalline columnar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four zones is formed. By means of raster electron microscopy,the microstructure of cast copper is studied.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accumulations of eutectic Cu-Cu2O in the form of lines and gas pores by size from 2 to 35 microns at the boundaries grain are observed. With th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specific dislocation configuration on cast copper sub-boundary grains is determined. It indicates to high-temperature strain of cupper in the course of cast bar solidification. The important finding can be used for the design technology of copper continuous casting and plastic working of cast b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MACROSTRUCTURE microstructure electronic microscopy HARDNESS cast bar continuous casting defects.
下载PDF
肺大细胞未分化癌的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力 王萍 +5 位作者 笪冀平 朱艳敏 方青 耿惠 梁孟儒 胡益云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探讨肺大细胞未分化癌的各种分化表型以及不同分化表型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方法对 32例肺大细胞癌手术标本进行观察 ,所有抗体分别为细胞角蛋白AE3[CK(AE3) ]、细胞角蛋白 18(CK18)、突触素... 目的 :探讨肺大细胞未分化癌的各种分化表型以及不同分化表型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方法对 32例肺大细胞癌手术标本进行观察 ,所有抗体分别为细胞角蛋白AE3[CK(AE3) ]、细胞角蛋白 18(CK18)、突触素 (Syn)及嗜铬颗粒蛋白A(CgA)。结果 :免疫组化为各抗体阳性表达率为CK186 8.75 %、CK (AE3) 18.75 %、Syn4 0 .6 3%、CgA31.2 8%、CK18和Syn(或CgA)阳性率 9.36 %、CK(AE3)和Syn(或CgA)阳性率 6 .2 5 %、腺鳞分化阳性率 3.13% ;电镜结果为具有鳞癌、腺癌及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征的分别占 2 5 .0 0 %、87.5 0 %、31.2 8%、其中具有鳞癌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有 3例 (9.38% ) ,具有腺癌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有 5 (15 .6 2 % )例 ,具有腺鳞分化的 2 (6 .2 5 % )例。结论 :肺大细胞癌在HE染色观察虽然属于未分化癌范围 ,但电镜和免疫组化仍可确定其有不同程度的分化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大细胞未分化癌 免疫组化 电子显微镜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电子显微镜观察SNARE核心复合体的结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鑫 隋森芳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156,共6页
作为神经突触中介导囊泡融合的核心蛋白,SNARE(soluble NSF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s)复合体由VAMP、syntaxin和SNAP25三种蛋白组成。而由其可溶性部分组成的SNARE核心复合体是发挥融合功能的关键部分。通过表达SNARE蛋白,应用分... 作为神经突触中介导囊泡融合的核心蛋白,SNARE(soluble NSF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s)复合体由VAMP、syntaxin和SNAP25三种蛋白组成。而由其可溶性部分组成的SNARE核心复合体是发挥融合功能的关键部分。通过表达SNARE蛋白,应用分子筛和离子交换柱等纯化方法,重组得到了高纯度的SNARE核心复合体,并分析了其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最后,采用负染电镜观察方法得到了该复合体的二维平均结构。在水溶液中,SNARE复合体核心部分为2.5 nm宽、12 nm长的棒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RE核心复合体 电子显微镜 电镜
下载PDF
内毒素休克诱导急性肾损伤家兔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俊 方时书 +4 位作者 郑瑞强 陈齐红 林华 於江泉 薛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5期18-22,共5页
目的建立内毒素休克诱导急性肾损伤家兔的模型。方法将12只健康新西兰雄性家兔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模型组(S组),每组6只。S组经耳缘静脉持续缓慢匀速泵入内毒素,平均动脉压(MAP)下降至基础的40%以下即认为脓毒性休克造模成功... 目的建立内毒素休克诱导急性肾损伤家兔的模型。方法将12只健康新西兰雄性家兔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模型组(S组),每组6只。S组经耳缘静脉持续缓慢匀速泵入内毒素,平均动脉压(MAP)下降至基础的40%以下即认为脓毒性休克造模成功。C组经耳缘静脉匀速泵入等量生理盐水。经右颈外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 CCO)监测仪动态监测家兔心率(HR)、每搏输出量变异率(SVV)、心室收缩力指数(dpmax)、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记录每小时尿量、血肌酐、动脉血乳酸。选择感染性休克成模时(T0)、成模后3 h(T3)、成模后6 h(T6)为观察时间点。观察6 h后处死动物,留取肾脏组织标本行HE染色和透射电镜显微镜观察肾组织结构改变。结果2组基础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差异。S组内毒素注射60 min后MAP显著下降超过基础值的40%(P<0.01)且持续至观察终点。与基础值相比,S组造模成功后及各观察时间点的HR、SVV、动脉血乳酸均显著增高(P<0.01),dpmax、SVRI均显著降低(P<0.01)。与C组相比,S组各时间点HR、SVV、动脉血乳酸均显著较高(P<0.01),dpmax显著较低(P<0.05)。S组自成模开始至观察结束尿量显著少于C组(P<0.05),S组成模后尿肌酐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C组(P<0.05)。病理显示S组6只家兔肾小管均出现水肿、管腔变小,上皮细胞空泡样改变,细胞界限不清,但未见有明显坏死表现,6只家兔均造模成功。结论静脉注射内毒素可以制备稳定的内毒素休克诱导急性肾损伤的家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休克 急性肾损伤 家兔模型 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