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3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荧光发射能力有机化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问题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吴世康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39,共25页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构象和环境效应对发光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化合物激发态的衰变过程出发 ,侧重于过程的光化学与光物理问题对发光行为和机制进行讨论。如 :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受阻和桥键化对发光的影响 ;光激发下的...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构象和环境效应对发光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化合物激发态的衰变过程出发 ,侧重于过程的光化学与光物理问题对发光行为和机制进行讨论。如 :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受阻和桥键化对发光的影响 ;光激发下的光诱导电子和电荷转移及其相互转化 ;化合物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 (TICT) ;溶剂分子和发光化合物分子间不同的相互作用及对发光的影响 ;在发光过程中存在着最佳的发光构象等。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掌握 ,将有利于设计和合成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发光化合物 ,更好地解释在研究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它们。文章还引用了大量发光化合物作为实例 ,对工作中所得的结果进行了详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化合物 辐射衰变过程 分子内电荷转移 电子转移 分子结构 构象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机制 被引量:34
2
作者 卢娜 周顺桂 倪晋仁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33-1240,共8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利用微生物作催化剂直接从可降解有机物中提取电能,它具有废弃物处置与产电双重功效,是未来理想的产电方式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工艺。当前MFC技术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电池输出功率低。MFC产电机制的研究是深入掌握...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利用微生物作催化剂直接从可降解有机物中提取电能,它具有废弃物处置与产电双重功效,是未来理想的产电方式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工艺。当前MFC技术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电池输出功率低。MFC产电机制的研究是深入掌握电池工作状态、改善电池构造、优化电极材料从而提高输出功率的理论基础。本文将MFC产电机制分为5个步骤,即底物生物氧化、阳极还原、外电路电子传输、质子迁移、阴极反应,对其进行了详细评述,并提出了产电机制的发展趋势与今后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电机制 电子传递 输出功率
下载PDF
光系统Ⅰ(PSⅠ)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3
作者 郁飞 唐崇钦 +4 位作者 辛越勇 彭德川 许亦农 李良璧 匡廷云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6-275,共10页
光系统Ⅰ (PSⅠ )是整合于光合膜上的由多个蛋白亚基组成的色素蛋白复合物 ,它在光合电子传递链中催化电子从PC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体到Fd的传递。近 2 0年特别是近几年来 ,有关光合作用PSⅠ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获得了很... 光系统Ⅰ (PSⅠ )是整合于光合膜上的由多个蛋白亚基组成的色素蛋白复合物 ,它在光合电子传递链中催化电子从PC经过一系列电子传递体到Fd的传递。近 2 0年特别是近几年来 ,有关光合作用PSⅠ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获得了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果。本文综合介绍了近年来在PSⅠ的蛋白亚基组成及其特性、PSⅠ介导的 3种电子传递过程、PSⅠ特有的外周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系统 (LHCⅠ )以及最新的有关PSⅠ 4 分辨率的三维晶体结构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情况 ,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系统Ⅰ 蛋白组成 电子传递 外周天线 三维晶体结构 功能 植物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4
作者 程婕 杨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Cytochrom e P450 Reduc-tase,CPR)是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系中为细胞色素P450提供电子的膜蛋白,本文从电子传递、底物作用及其基因调控三方面的特性对其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CPR领域一些待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 电子传递 底物作用 基因调控 细胞色素P450
下载PDF
聚噻吩/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红敏 晋圣松 +3 位作者 唐国强 韩菲菲 梁旦 徐学诚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923-2928,共6页
通过共混多壁碳纳米管(MWNTs)和聚噻吩(PTh),制备了PTh/MWNTs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能(电导率达16.1S/m).通过Raman,TG,XPS,UV-Vis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WNTs和PTh之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MWNTs上的离域电子与... 通过共混多壁碳纳米管(MWNTs)和聚噻吩(PTh),制备了PTh/MWNTs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能(电导率达16.1S/m).通过Raman,TG,XPS,UV-Vis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WNTs和PTh之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MWNTs上的离域电子与噻吩共轭主链上的π电子之间形成π-π共轭,电子从MWNTs转移到聚噻吩,增加了噻吩主链的有效共轭长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FESEM分析表明,MWNTs和它周围被掺杂的聚噻吩通过π-π共轭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相对独立的导电单元,在复合材料的导电体系中起到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噻吩 碳纳米管 掺杂 复合材料 电荷转移
下载PDF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亚铁氧化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成桂 夏金兰 邱冠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39-1249,共11页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浸矿细菌,其能量代谢途径复杂多样。在有氧条件下,A.ferrooxidans以氧化Fe2+、H2或(和)各种还原性硫化物提供能量来生长,在亚铁氧化系统中,A.ferrooxidans的各种...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浸矿细菌,其能量代谢途径复杂多样。在有氧条件下,A.ferrooxidans以氧化Fe2+、H2或(和)各种还原性硫化物提供能量来生长,在亚铁氧化系统中,A.ferrooxidans的各种菌株氧化亚铁后产生的电子经大致相同的传递途径传递给最终电子受体O2,但是最初电子受体可能有所不同。讨论了A.ferrooxidans亚铁氧化系统中电子顺电势梯度传递的各个电子传递载体的组成,基因结构和特征以及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同时,介绍了A.ferrooxidans生长过程中,少量电子经细胞色素bc1复合体逆电势梯度传递、参与还原力NAD(P)H的生成和CO2固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电子传递模式,以及A.ferrooxidans在不同生长基质中生长时rus操纵子的转录调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铁氧化系统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 电子传递 rus操纵子
下载PDF
真菌漆酶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忠川 王刚刚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29-645,共17页
真菌漆酶是一种多酚氧化酶,可以利用铜离子特有的氧化还原能力,对还原性底物进行单电子氧化,同时传递四个电子,将作为第二底物的氧气还原成水。已经在60多种真菌菌株中发现并确定了漆酶活性。真菌漆酶在结构上存在多态性,功能上具有多样... 真菌漆酶是一种多酚氧化酶,可以利用铜离子特有的氧化还原能力,对还原性底物进行单电子氧化,同时传递四个电子,将作为第二底物的氧气还原成水。已经在60多种真菌菌株中发现并确定了漆酶活性。真菌漆酶在结构上存在多态性,功能上具有多样性,且因其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势,在工业催化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文章对真菌漆酶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近年来真菌漆酶晶体结构研究的新成果,以及真菌漆酶保守结构特征对其功能的影响,并综合光谱学、动力学和晶体学研究结果,详细介绍了真菌漆酶中电子传递机制和真菌漆酶反应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漆酶 结构 功能 电子传递 反应机理
原文传递
担载Ag对TiO_2界面光生电子转移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守新 孙承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1-625,共5页
通过采用原位电子顺磁共振(EPR)、紫外-可见漫反射(DRS)、低温液氮吸附技术对光化学还原法合成Ag/TiO2进行表征,比较不同反应气氛,Fe3+为电子受体及微量H2O2存在情况下TiO3和Ag/TiO2光催化活性变化,阐述了Ag担载对TiO2界面光生电子的传... 通过采用原位电子顺磁共振(EPR)、紫外-可见漫反射(DRS)、低温液氮吸附技术对光化学还原法合成Ag/TiO2进行表征,比较不同反应气氛,Fe3+为电子受体及微量H2O2存在情况下TiO3和Ag/TiO2光催化活性变化,阐述了Ag担载对TiO2界面光生电子的传输与捕获效率的影响.Ag捕获的光生电子具有较强流动性,可迅速向Ag/TiO2表面吸附的O2分子或表面Ti4+传递,在Ag表面产生活性物种O2-或在TiO2表面生成活性反应中心表相Ti3+,减少光生电子在TiO2的体内俘获生成复合中心即体相内部Ti3+的几率.适宜尺寸纳米Ag团簇的担载可有效加速光生电子的传输与捕获效率,提高活性物种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团簇 AG/TIO2 电子转移 光催化 原位EPR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谭春玲 刘洋 +2 位作者 黄雪刚 张峻源 罗文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3-342,共10页
近年来,生物炭在农业及环境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不仅能够增强土壤肥力,还能固定与降解土壤污染物,从而降低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毒性效应。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是驱动土壤元素循环和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主要动力,也是反映土壤... 近年来,生物炭在农业及环境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不仅能够增强土壤肥力,还能固定与降解土壤污染物,从而降低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毒性效应。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是驱动土壤元素循环和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主要动力,也是反映土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生物炭的上述正面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微生物生长代谢活动来实现的。而目前对各类生物炭影响下微生物代谢活动存在的差异认识仍不全面,不利于生物炭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因此,考察生物炭的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总结了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丰度、多样性、群落结构及活性变化的影响机制:生物炭的多孔结构可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地,其灰分可为微生物提供养分;高温生物炭可提高酸性土壤pH,这为大部分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生物炭的活性官能团可介导微生物的电子传递促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但生物炭含有的多环芳烃(PAHs)、挥发性有机物(VOCs)、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和重金属等对微生物生长代谢活动具有抑制作用。因此,本文结合生物炭的原料来源、热解温度等重要因素,深入探究了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的正面与负面作用;以及生物炭与微生物作用对土壤的肥力提升、污染修复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影响,及其所涉及的相关机制。最后,本文就如何高效应用生物炭提出建议,并对生物炭与微生物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微生物 代谢活动 电子传递 土壤养分 土壤污染物 病原微生物
下载PDF
低温光抑制恢复过程中黄瓜叶片PSⅡ活性及其电子传递对PSⅠ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子山 杨程 +4 位作者 高辉远 王未未 孙学娟 孟祥龙 孟庆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49-1054,共6页
以"津春4号"黄瓜为试材,通过测定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和对820nm光的吸收曲线,结合叶绿素荧光淬灭分析,研究低温光胁迫(4℃,200μmol·m-2·s-1)6h后,黄瓜叶片在常温(25℃)不同光强(0、15、200μmol&... 以"津春4号"黄瓜为试材,通过测定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动力学曲线和对820nm光的吸收曲线,结合叶绿素荧光淬灭分析,研究低温光胁迫(4℃,200μmol·m-2·s-1)6h后,黄瓜叶片在常温(25℃)不同光强(0、15、200μmol·m-2·s-1)下PSⅠ和PSⅡ活性的恢复,以及恢复过程中PSⅠ与PSⅡ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低温光胁迫6h后,PSⅠ和PSⅡ发生不同程度的光抑制.在常温恢复阶段,PSⅡ活性快速恢复且对光强不敏感;PSⅠ活性在弱光下(15μmol·m-2·s-1)快速恢复,在较强光(200μmol·m-2·s-1)下恢复较慢.在低温光抑制恢复过程中,常温下PSⅡ活性恢复较快可能导致PSⅡ向PSⅠ的线性电子传递过快,进而抑制PSⅠ的活性恢复.因此,在进行黄瓜抗冷性育种时,不应该仅追求较高的PSⅡ抗性和较快的PSⅡ恢复速度,还应该注意两个光系统活性的协调.在生产中,应当在低温逆境发生及其之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采取措施降低叶表面光照强度,以利于对植株光合机构的保护和光合活性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低温光抑制 电子传递 PSⅠ PSⅡ
原文传递
Microbial Reduction of Graphene Oxide by Shewanella 被引量:21
11
作者 Gongming Wang Fang Qian +2 位作者 Chad W. Saltikov Yongqin Jiao Yat Li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63-570,共8页
Graphene oxide (GO) can be reduced to graphene in a normal aerobic setup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as mediated by microbial respiration of Shewanella cells. The microbially-reduced graphene (MRG) exhibited excellen... Graphene oxide (GO) can be reduced to graphene in a normal aerobic setup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as mediated by microbial respiration of Shewanella cells. The microbially-reduced graphene (MRG) exhibited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 pathways at the cell/GO interface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suggesting both direct electron transfer and electron mediators are involved in the GO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genic bacterial GRAPHENE green synthesis 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
原文传递
BaY_2F_8∶Ce,Eu中Ce^(3+)→Eu^(2+)的能量传递和Ce^(3+)→Eu^(3+)的电子转移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献明 苏海全 +3 位作者 叶泽人 贾志宏 臧春雨 石春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8-361,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 Ba Y2 F8∶ Ce3 + ,Ba Y2 F8∶ Eu2 + 和 Ba Y2 F8∶ Ce,Eu,测定了它们的激发、发射和漫反射光谱 .首次发现并研究了在 Ba Y2 F8共掺 Ce F3 和 Eu F3 体系中存在 Ce3 + → Eu2 + 的能量传递和Ce3 +→ Eu3 +的...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 Ba Y2 F8∶ Ce3 + ,Ba Y2 F8∶ Eu2 + 和 Ba Y2 F8∶ Ce,Eu,测定了它们的激发、发射和漫反射光谱 .首次发现并研究了在 Ba Y2 F8共掺 Ce F3 和 Eu F3 体系中存在 Ce3 + → Eu2 + 的能量传递和Ce3 +→ Eu3 +的电子转移两种过程及其竞争 .根据光谱数据 ,讨论了 Ce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氟化物 能量传递 电子转移 光谱 复合氟化物
下载PDF
有机半导体材料中的电荷转移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雪琴 汪茫 杨士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312-1317,共6页
在介绍有机半导体材料电荷转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对利用电荷转移研究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导电、光电导和发光过程的现状进行评述 ,认为电荷转移是有机半导体材料研究的关键问题 ,开展其研究不仅有助于弄清一些新现象、新效应的物理起因 。
关键词 有机半导体 电荷转移 电荷转移激子 电子转移
下载PDF
SO_2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廖飞勇 何平 谢瑛 《经济林研究》 2003年第3期85-87,94,共4页
S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SO2对光合色素、光合强度、叶绿素荧不光、电子传递、乙醇酸代谢和碳固定的影响,并对以后SO2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SO2 植物 光合作用 影响因素 光合色素 光合强度 叶绿素荧光 电子传递 乙醇酸代谢 碳固定
下载PDF
细胞色素c氧化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连之 黄仲贤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61-774,共14页
综述了细胞色素c氧化酶研究的新进展重点评述了细胞色素c氧化酶晶体结构和各种谱学研究结果、质子传递途径、O2还原的催化机理以及与其相耦联的质子泵机理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细胞色素C氧化酶 电子传递 质子传递途径 质子泵机理 晶体结构 催化机理
下载PDF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水/1,2-二氯乙烷界面上离子诱导的电子转移反应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志全 佟月红 +1 位作者 孙鹏 邵元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6-211,共6页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和微电极技术研究了水 / 1,2 二氯乙烷界面上的反向电子转移反应 .分别以K4 Fe(CN) 6和 7,7,8,8 四氰代二甲基苯醌 (TCNQ)作为水相和有机相的电活性物质 ,通过选择合理的共同离子 (TPAs+与TBA+)来控制界面电位差 ...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和微电极技术研究了水 / 1,2 二氯乙烷界面上的反向电子转移反应 .分别以K4 Fe(CN) 6和 7,7,8,8 四氰代二甲基苯醌 (TCNQ)作为水相和有机相的电活性物质 ,通过选择合理的共同离子 (TPAs+与TBA+)来控制界面电位差 ,实现了这一在热力学上通常不可能实现的反向电子转移反应 .利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给出的正负反馈信息 ,研究了界面电位差驱动的液 /液界面上的电子转移反应 ,并进一步得到了在不同的共同离子浓度比时 ,此异相界面反应速率常数kf 为 1 3× 10 -31 8× 10 -2 cm/s(共同离子为TBA+)和 2 5× 10 -32 8× 10 -2 cm/s(共同离子为TPAs+) .验证了此反应速率常数kf 是由界面电位差所决定的 .在此实验条件下 ,此反应速率常数kf 与界面电位差的关系遵守Butler Volmer公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学显微镜 液/液界面 反应 1 2-二氯乙烷 电化学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产电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颖 孙永明 +3 位作者 孔晓英 李连华 袁振宏 杨秀山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04-1409,共6页
产电微生物是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组成,本文从生物学角度介绍了几种产电微生物的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产电机理和产电能力,分析了利用产电微生物进行废水处理同时生物发电的应用前景,提出产... 产电微生物是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的核心组成,本文从生物学角度介绍了几种产电微生物的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产电机理和产电能力,分析了利用产电微生物进行废水处理同时生物发电的应用前景,提出产电微生物在MFC系统中的进一步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的富集、驯化、改造和多种菌种优化组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产电微生物 铁还原菌 电子传递
原文传递
中国希瓦氏菌D14^T的厌氧腐殖质呼吸 被引量:13
18
作者 许志诚 洪义国 +5 位作者 罗微 陈杏娟 孙国萍 许玫英 郭俊 岑英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3-978,共6页
实验证明,希瓦氏菌新种(ShewanellacinicaD14T)在厌氧条件下可以利用多种有机酸盐和甲苯等环境有毒污染物作为电子供体,以腐殖质作为唯一末端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即醌呼吸)。电子在细胞膜呼吸链的传递过程中,偶联能量的产生来支持菌... 实验证明,希瓦氏菌新种(ShewanellacinicaD14T)在厌氧条件下可以利用多种有机酸盐和甲苯等环境有毒污染物作为电子供体,以腐殖质作为唯一末端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即醌呼吸)。电子在细胞膜呼吸链的传递过程中,偶联能量的产生来支持菌体的生长,1mmol/LAQDS可支持细胞增殖约60倍。电子供体的氧化和唯一电子受体腐殖质还原之间存在着动态的偶联过程,随着电子供体量的增加腐殖质还原的量也随之增加。典型呼吸链抑制剂诸如:抑制Fe-S中心的Cu2+,甲基萘醌类似物标桩菌素,抑制甲基萘醌氧化型向还原型转化的双香豆素和细胞色素P450的专一抑制物甲吡酮等对腐殖质的还原有着极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证明希瓦氏菌(Shewanellacinica)D14T可利用腐殖质进行厌氧呼吸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而D14T在进行腐殖质呼吸的同时,对于甲苯,苯胺等环境有毒物质的有效降解则具有着重要的环境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希瓦氏菌D14^T 电子传递 腐殖质还原 腐殖质呼吸
下载PDF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吕宝北 赵鹏翔 +2 位作者 张鑫 马雪梅 谢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2期356-359,380,共5页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位于线粒体的内膜,是呼吸链中最重要的蛋白复合体之一,可以将电子从NADH传递至CoQ,同时偶联四个质子从线粒体基质泵出至膜间隙,形成跨膜质子梯度,驱动ATP的合成。在目前的研究中,关于复合物I的晶体结构已经比较清楚...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位于线粒体的内膜,是呼吸链中最重要的蛋白复合体之一,可以将电子从NADH传递至CoQ,同时偶联四个质子从线粒体基质泵出至膜间隙,形成跨膜质子梯度,驱动ATP的合成。在目前的研究中,关于复合物I的晶体结构已经比较清楚,包括14个中心亚基,分别构成外周结构域和膜结构域,其中外周结构域负责电子的传递,膜结构域负责质子的泵出。由于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存在多个中间态阶段,因此复合物I是机体中活性氧产生的主要位点。复合物I也可以通过A/D状态之间的转换,降低活性氧的产生。学者认为复合物I中电子传递产生的静电作用可以改变其结构,从而驱动质子的泵出,但是其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复合物I功能的缺陷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诱因,包括阿兹海默症、帕金森等,主要是由于其中不同亚基的点突变导致。本文综述了复合物I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复合物I 电子传递 质子泵出 线粒体疾病
原文传递
微生物燃料电池 被引量:15
20
作者 关毅 张鑫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9,共6页
结合最近几年来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情况,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子转移机理,影响电子转移的主要因素和解决方法,以及微生物燃料电池实用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电子转移 介体 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