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2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tate-of-the-art of the 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 mission 被引量:42
1
作者 SHEN XuHui ZHANG XueMin +6 位作者 YUAN ShiGeng WANG LanWei CAO JinBin HUANG JianPing ZHU Xing Hong PIERGIORGIO Picozzo DAI JianP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634-642,共9页
The 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CSES) mission was proposed in 2003 and approved in 2013 after ten years'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demonstration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cientific objectives, the ... The 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CSES) mission was proposed in 2003 and approved in 2013 after ten years'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demonstration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cientific objectives, the satellite is designed to be in a sunsynchronous orbit with an altitude of 507 km and descending node time of 14:00 LT. The CSES satellite carries 8 instruments,including search-coil magnetometer(SCM), electric field detector(EFD), high precision magnetometer(HPM), GNSS occultation receiver(GOR), plasma analyzer package(PAP), langmuir probe(LAP), high energetic particle package(HEPP) and detector(HEPD), and tri-band beacon(TBB), among which HEPD is provided by Italian Space Agency. The CSES satellite was launched successfully on February 2, 2018, and is planned to operate for 5 years. The CSES mission is the first satellite in China to measure geophysical fields, which will have a lot of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study of seismology, geophysics, space sciences,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atellite seismo-ionospheric disturbance lithosphere-atmosphere-ionosphere coupling geomagnetic fields ionosphere
原文传递
开关电源电磁兼容(EMC)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周超 李春茂 +2 位作者 朱峰 杜平 孙向阳 《通信电源技术》 2004年第2期16-19,共4页
分析了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的机理,提出了相应的抑制措施,讨论了电磁兼容设计中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开关电源 电磁兼容 电磁干扰 耦合通道
下载PDF
3/12相双绕组发电机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孙俊忠 马伟明 +2 位作者 吴旭升 杨青 刘德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96,131,共5页
介绍了3/12相交直流同时供电(双绕组)发电机的结构特点。在某些近似假设条件下,将 12 相4Y互移15直流绕组等效为一个3相Y绕组,然后通过适当处理两套绕组之间的耦合,得出了与耦合有关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简化了d-q-0 系统的数学模型... 介绍了3/12相交直流同时供电(双绕组)发电机的结构特点。在某些近似假设条件下,将 12 相4Y互移15直流绕组等效为一个3相Y绕组,然后通过适当处理两套绕组之间的耦合,得出了与耦合有关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简化了d-q-0 系统的数学模型、导出了简明的电压和磁链方程及相应的d和q轴等效电路,为分析该类电机的各项性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该文所用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结构的双绕组发电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2相双绕组发电机 数学模型 电磁耦合 等效电路
下载PDF
电磁脉冲与窄缝腔体耦合共振特性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修桥 张建华 胡以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1-484,共4页
 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计算了电磁脉冲对窄缝和窄缝腔体的线性耦合过程。通过定义能量耦合传输系数,分析耦合能量随窄缝宽度和厚度及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出在正弦波调制的高斯脉冲源激励下,窄缝和窄缝腔体的耦合共振特性。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法 电磁脉冲 窄缝 耦合 共振效应
下载PDF
井下测试数据无线传输技术探讨 被引量:29
5
作者 胡长翠 张明友 +2 位作者 张琴 双凯 尹洪东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1,115-116,共4页
针对油气井测试数据的采集及传输方式进行广泛的调研,综合比较井下存储、地面直读、跨DST测试阀无线直读和井下遥测无线传输方式的优缺点。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井下遥测无线传输"技术进行充分分析研究,可行的技术途径有利... 针对油气井测试数据的采集及传输方式进行广泛的调研,综合比较井下存储、地面直读、跨DST测试阀无线直读和井下遥测无线传输方式的优缺点。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井下遥测无线传输"技术进行充分分析研究,可行的技术途径有利用低频电磁波经地层传输、低频声波沿油管传输以及智能钻杆传输等。文中就各技术途径的优缺点、影响因素、技术现状和发展前景做出具体阐述,为进一步研究无线遥测井下测试数据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油 井下测试数据 无线传输 遥测 电磁耦合 电磁波 声波
下载PDF
计算机机箱的电磁脉冲耦合模拟仿真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修桥 胡以华 +2 位作者 张建华 黄友锐 何丽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2786-2788,共3页
强电磁脉冲能量通过小孔、缝隙等耦合到计算机机箱内,会对计算机产生干扰和破坏作用。本文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了电磁脉冲对计算机机箱的耦合透入过程,通过分析机箱中电磁场和电磁能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得出了机箱中电磁脉冲的耦合... 强电磁脉冲能量通过小孔、缝隙等耦合到计算机机箱内,会对计算机产生干扰和破坏作用。本文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了电磁脉冲对计算机机箱的耦合透入过程,通过分析机箱中电磁场和电磁能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得出了机箱中电磁脉冲的耦合变化特征。电磁脉冲对计算机机箱的耦合模拟计算可用于指导计算机系统的电磁兼容、干扰和防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 时域有限差分法 计算机机箱 耦合 仿真
下载PDF
绿茶电磁滚筒-热风耦合杀青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27
7
作者 滑金杰 袁海波 +3 位作者 尹军峰 江用文 王岳梁 邓余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0-267,共8页
为探究电磁滚筒-热风耦合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影响,该文运用响应面设计,以杀青样生化成分含量和成茶感官品质为指标,对电磁滚筒-热风耦合杀青工艺参数(热风温度、热风风量、筒体前段温度等)进行优化,并与电热管滚筒杀青、微波杀青、热风... 为探究电磁滚筒-热风耦合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影响,该文运用响应面设计,以杀青样生化成分含量和成茶感官品质为指标,对电磁滚筒-热风耦合杀青工艺参数(热风温度、热风风量、筒体前段温度等)进行优化,并与电热管滚筒杀青、微波杀青、热风杀青、电磁内热滚筒杀青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投叶量为150 kg/h时,电磁滚筒-热风耦合杀青的最佳参数组合为热风温度104℃,热风风机转速920 r/min,筒体前段温度270℃;此工艺下所制成茶香气、滋味、色泽等品质最好,感官总分达到91.0,较其他杀青方式要高2.7~4.0分,杀青叶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咖啡碱和黄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3.849%、2.057%、8.412%、9.724%、2.172%、1.336%,品质物质加权值达7.018%;该杀青工艺能耗成本较电热管滚筒杀青减少1/2,热能利用率达45%~55%,克服了传统滚筒杀青的不足,可为绿茶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品质控制 优化 热风 耦合杀青 绿茶
下载PDF
非全线并行架设的交、直流共用输电走廊线路间电磁耦合计算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朱军 吴广宁 +3 位作者 曹晓斌 李瑞芳 石超群 龚宏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24-1731,共8页
为研究非全线并行架设、具有一定长度接近段的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耦合变化规律,提出了适用于非全线并行架设的共用走廊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耦合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对影响共用走廊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耦合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为研究非全线并行架设、具有一定长度接近段的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耦合变化规律,提出了适用于非全线并行架设的共用走廊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耦合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对影响共用走廊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耦合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近段长度及位置对非全线并行架设的共用走廊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耦合分量有较大影响。随着接近段长度的增加,静电感应电压、电磁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会逐渐增大。随着接近段首端与线路起点间距离的增加,线路首端、接近段两端的静电感应电压会逐渐减小,线路末端的静电感应电压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同时,线路首端的感应电流逐渐增大,而末端的感应电流逐渐减小,接近段两端的感应电流则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接近段与线路接地端间距的增加,电磁感应电压会逐渐减小。并计算了非全线并行架设输电走廊内直流线路接近段两端、线路两端电磁耦合分量及其沿线路的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结果提出:对于非全线并行架设、具有一定长度接近段的交、直流输电线路,应根据线路间的电磁耦合分量水平合理选择接近段长度;接近段应选址靠近直流线路中部区域(即直流线路全长的20%~40%处),并避免在直流线路两端有多条输电线路共用走廊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用走廊 输电线路 分布参数理论 电磁耦合 接近段 延长段
下载PDF
单相变压器匝间短路电磁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潘超 石文鑫 孟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39-1852,共14页
针对变压器匝间短路导致的内部电流剧增与励磁问题,研究变压器匝间短路时电流、主磁通及漏磁通特性。建立变压器匝间短路模式下的时域微分电路方程,基于能量扰动原理计算绕组电流,仿真模拟原、副边绕组不同匝间短路位置、不同短路比例... 针对变压器匝间短路导致的内部电流剧增与励磁问题,研究变压器匝间短路时电流、主磁通及漏磁通特性。建立变压器匝间短路模式下的时域微分电路方程,基于能量扰动原理计算绕组电流,仿真模拟原、副边绕组不同匝间短路位置、不同短路比例及不同负载下的绕组电流和铁芯磁通及绕组漏磁通。研究电流及磁通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利用铁芯磁通表征变压器励磁饱状态。结果表明,变压器额定运行原边绕组发生匝间短路(匝数比例为0~10%)时,原边端口电流增大到0~4倍,短路电流约增为正常原边端口电流的23倍;副边绕组发生同比例匝间短路时,原边端口电流增大到0~3倍,短路绕组电流约增为正常副边端口电流的14倍。同时,铁芯励磁局部饱和,绕组漏磁增大;伴随负载率降低,铁芯励磁饱和程度加深;短路比例升高,绕组漏磁通增大。搭建变压器匝间短路试验平台,量测相关电流参数,并与仿真所得电流数据比对,验证所得结论正确性,从而为变压器匝间短路的保护设计与整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匝间短路 原副边绕组 电磁耦合 绕组电流 主磁通 励磁饱和
下载PDF
±800 kV直流线路故障过程中电磁耦合特性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周全 别睿 +2 位作者 涂莉 冯鸫 樊友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33-2140,共8页
为提高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实现直流线路保护的有效动作,避免误动,必须对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磁耦合特性进行研究。以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研究对象,并参照其线路参数,建立了包含杆塔、输电线路、避雷器、绝缘子串闪络以及换流... 为提高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实现直流线路保护的有效动作,避免误动,必须对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磁耦合特性进行研究。以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为研究对象,并参照其线路参数,建立了包含杆塔、输电线路、避雷器、绝缘子串闪络以及换流站内各种设备的仿真模型。采用EMTP,以雷击直流输电线路极导线、一极接地故障后对另一极的影响为具体算例进行仿真计算。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故障情况下,对直流输电线路感应电压影响较明显的是土壤电阻率、极线间距与接地故障位置,而线路运行电压对感应电压的影响不大。比较研究了不同故障过电压仿真结果,对于雷击故障,可以用电压突变量的比值来确定故障极;对于接地故障,用分别对金属性接地和阻抗接地故障波进行小波变换分析的结果作为区分依据。最后,依据故障区分特性,提出了考虑电磁耦合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判据和保护整定方案,经过验证表明,所提出的保护判据可有效地区分输电线路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耦合 特高压直流输电 故障过电压 雷电故障 接地故障 线路保护
下载PDF
多级电磁感应线圈炮的级间耦合特性 被引量:22
11
作者 向红军 赵科义 +1 位作者 李治源 袁建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84-1089,共6页
多级电磁感应线圈炮在发射过程中,前面各级驱动线圈放电产生的磁场和电枢自身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都会耦合进入下一级驱动线圈,对驱动线圈的加速性能产生影响。基于多级感应线圈炮等效电路模型,建立了带有续流二极管的多级感应线圈炮数... 多级电磁感应线圈炮在发射过程中,前面各级驱动线圈放电产生的磁场和电枢自身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都会耦合进入下一级驱动线圈,对驱动线圈的加速性能产生影响。基于多级感应线圈炮等效电路模型,建立了带有续流二极管的多级感应线圈炮数学模型,得到了其推力方程和运动方程。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分析了2种耦合因素作用时下一级驱动线圈中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变化。基于场路耦合,对多级感应线圈炮进行了仿真,得到了不同情况下的耦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多级线圈发射中存在耦合效应;根据耦合磁通的不同,后面各级驱动线圈上会产生正向或反向串联的电动势;正向串联电动势有利于线圈炮的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线圈炮 电磁力 耦合 磁通 电动势 感应电流
下载PDF
1000MW汽轮发电机端部磁-热耦合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夏海霞 姚缨英 +5 位作者 熊素铭 倪培宏 倪光正 梁旭彪 咸哲龙 范成西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18-122,共5页
基于有限元方法,对1000MW汽轮发电机端部行波电磁场和三维温度场进行了时谐耦合场分析。在发电机额定短路运行工况下,端部结构件的耦合场数值分析计算结果和相应温度实测数据间的误差满足工程分析精度要求,表明构造的时谐耦合场计算模... 基于有限元方法,对1000MW汽轮发电机端部行波电磁场和三维温度场进行了时谐耦合场分析。在发电机额定短路运行工况下,端部结构件的耦合场数值分析计算结果和相应温度实测数据间的误差满足工程分析精度要求,表明构造的时谐耦合场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的正确、有效性;并给出了空载、额定负载和进相0.95等运行工况下结构件的涡流损耗及其温度分布。该文采用的方法可用来指导电机的稳定安全运行,并为预测汽轮发电机的进相运行能力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 端部 电磁场 温度场 耦合分析
下载PDF
平行多回电缆序阻抗参数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育学 张哲 +4 位作者 尹项根 孔祥平 邓星 蒙绍新 赵健康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6-191,共6页
电缆序阻抗参数的准确计算是进行电缆工程设计的重要基础。平行多回电缆间由于电磁耦合的影响,其序阻抗参数的计算方法不同于单回路电缆。以"单导线–大地"回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平行多回电缆序阻抗参数计算方法。该方法... 电缆序阻抗参数的准确计算是进行电缆工程设计的重要基础。平行多回电缆间由于电磁耦合的影响,其序阻抗参数的计算方法不同于单回路电缆。以"单导线–大地"回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平行多回电缆序阻抗参数计算方法。该方法将金属护套与电缆芯线同等看待,分别与大地构成"护套–大地"回路和"芯线–大地"回路,充分考虑了护套电流以及各回电缆之间耦合作用的影响,同时实现回路间解耦,得到综合等值序阻抗参数,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基于上述方法,以平行2回电缆为例,对不同敷设方式下序阻抗参数的变化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回电缆 序阻抗参数 电磁耦合 金属护套 接地方式
下载PDF
基于空间映射及遗传算法的车载天线优化配置 被引量:17
14
作者 袁军 邱扬 +2 位作者 刘其中 田锦 谢拥军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2,共7页
车载天线间干扰十分严重,不能采用普通的电磁兼容方法进行干扰抑制,只能通过合理的天线布局优化来降低干扰。工程中多采用简单的数学模型结合测试的方法来进行车载天线布局设计,效率低又不够精确。基于矩量法的车载天线耦合的数学模型,... 车载天线间干扰十分严重,不能采用普通的电磁兼容方法进行干扰抑制,只能通过合理的天线布局优化来降低干扰。工程中多采用简单的数学模型结合测试的方法来进行车载天线布局设计,效率低又不够精确。基于矩量法的车载天线耦合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装车的特点提出了车载天线布局优化的目标函数,详细讨论了如何利用空间映射算法和遗传算法实现车载天线布局的优化配置,既兼顾精度和效率,又为实际工程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经过实际测试验证,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兼容 天线耦合 优化 空间映射算法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变电站电磁骚扰耦合路径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梁振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423-2427,共5页
为研究变电站中电磁骚扰的传播,列举了变电站中常见的电磁骚扰源,通过引入电磁拓扑的概念,给出变电站中电磁骚扰源与二次回路的耦合对应关系,建立了变电站中电磁骚扰耦合的树状图。讨论树状图中分析模型的选择及电磁干扰的抑制的结果表... 为研究变电站中电磁骚扰的传播,列举了变电站中常见的电磁骚扰源,通过引入电磁拓扑的概念,给出变电站中电磁骚扰源与二次回路的耦合对应关系,建立了变电站中电磁骚扰耦合的树状图。讨论树状图中分析模型的选择及电磁干扰的抑制的结果表明,应根据骚扰信号的频率确定模型类型(如集总参数、分布参数、传输线、天线模型等),采取屏蔽、接地等抑制措施时应处理好骚扰信号的返回路径。电磁拓扑法为分析多种骚扰与敏感电路的耦合关系,进而探讨干扰抑制提供了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电磁骚扰 电磁拓扑 耦合 返回路径 二次电缆
下载PDF
2011年以来电磁成形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熊奇 唐红涛 +3 位作者 王沐雪 黄浩 江进波 邱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71-1181,共11页
电磁脉冲成形是一种利用洛伦兹力驱动金属材料发生高速变形的先进制造技术,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潜力巨大却一直被低估。为此系统介绍了电磁成形理论研究、仿真模拟、装备设计、工艺应用这4个方面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自2011年... 电磁脉冲成形是一种利用洛伦兹力驱动金属材料发生高速变形的先进制造技术,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潜力巨大却一直被低估。为此系统介绍了电磁成形理论研究、仿真模拟、装备设计、工艺应用这4个方面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自2011年以来,在脉冲强磁场技术的强力背书下,电磁成形所迎来的新发展、新突破。上述发展和突破主要表现在:电源能量极大提高,成形能力因而极大提升;驱动线圈从单线圈发展为多线圈,且组合形式不断丰富,拓展了电磁成形技术的应用场景;放电控制精度达到微秒级,确保了多线圈组合放电时的时序配合;并提出和实现了多时空磁场位形控制技术,完美契合并利用了洛伦兹力大小和方向灵活可控的特点,为电磁成形的工艺过程设计带来了丰富的灵感和新颖的变化。在这些新成就的基础上,对现阶段电磁成形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成形 脉冲磁场 全耦合 多时序控制 成形工艺
下载PDF
基于双拾取线圈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麦瑞坤 马林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5192-5199,5400,共9页
传统的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系统利用单个拾取线圈实现能量传输,受副边半导体器件的容量限制,单个拾取线圈无法满足轨道机车等大功率移动负载(兆瓦级)需求。该文通过建立基于双拾取线圈的IPT系统以提高IPT系统的... 传统的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系统利用单个拾取线圈实现能量传输,受副边半导体器件的容量限制,单个拾取线圈无法满足轨道机车等大功率移动负载(兆瓦级)需求。该文通过建立基于双拾取线圈的IPT系统以提高IPT系统的传输功率。论文利用电磁耦合理论分析双拾取线圈间的互感影响规律,并详细对比分析了考虑拾取线圈间互感前后IPT系统的工作指标。分析表明,考虑线圈间互感时的设计参数,能使IPT系统工作在谐振状态,且显著提高重载时IPT系统的输出功率和工作效率。通过建立双拾取机构IPT实验系统并保持原边恒流15 A,验证所提出方案的可靠性以及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不计及互感影响方案而言,加入附加电容后,重载时(1.8Ω直流负载)IPT系统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提高了82%和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双拾取线圈 互感耦合 大功率
下载PDF
静电放电电磁脉冲能量耦合的系统辨识建模 被引量:20
18
作者 魏明 杨楠 +1 位作者 王向东 陈翔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17-2022,共6页
为解决工程应用中电磁脉冲响应仿真计算过于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系统辨识的ESDEMP能量耦合建模方法,选择人体模型和人体-金属模型作为模拟器电路,设计了不同ESDEMP对半圆环天线的耦合实验,将能量耦合通道作为黑箱系统,ESD放电电流... 为解决工程应用中电磁脉冲响应仿真计算过于复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系统辨识的ESDEMP能量耦合建模方法,选择人体模型和人体-金属模型作为模拟器电路,设计了不同ESDEMP对半圆环天线的耦合实验,将能量耦合通道作为黑箱系统,ESD放电电流和半圆环天线耦合电压作为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针对人体-金属模型放电测试数据,基于输出误差模型辨识方法,得到了9阶能量耦合传递函数。通过人体模型实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拟合度为79.53%。该方法计算简便,也适用于其它电磁脉冲效应仿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放电 电磁脉冲 耦合 传递函数 系统辨识 预测
下载PDF
永磁型无轴承电机的完整系统建模 被引量:16
19
作者 周媛 贺益康 年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4-139,共6页
为实现永磁型无轴承电机的稳定悬浮运行,须对转矩和悬浮力进行实时控制。电磁转矩和磁悬浮力的精确计算是无轴承电机设计及其控制的基础。传统的永磁型无轴承电机数学模型将转矩与悬浮力作为两个独立的系统来考虑,忽略了它们之间的非线... 为实现永磁型无轴承电机的稳定悬浮运行,须对转矩和悬浮力进行实时控制。电磁转矩和磁悬浮力的精确计算是无轴承电机设计及其控制的基础。传统的永磁型无轴承电机数学模型将转矩与悬浮力作为两个独立的系统来考虑,忽略了它们之间的非线性电磁耦合关系,因此计算精度不理想。该文通过虚位移法推导、并建立了考虑转矩绕组与悬浮绕组之间非线性电磁耦合关系及转子运动的面贴式永磁型无轴承电机完整系统数学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提取了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基于此模型实现了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的悬浮运行仿真,通过与传统数学模型的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精确性与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型无轴承电机 完整数学模型 虚位移法 电磁耦合 悬浮运行
下载PDF
应答器传输系统的电磁耦合机理及工程安装优化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梁迪 赵会兵 +1 位作者 全宏宇 张艳宁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70,共7页
应答器传输系统是一种基于电磁耦合机理的自动识别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了解决应答器传输系统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安装模式优化、系统可靠性等),有必要对该系统的电磁耦合机理做深入的研... 应答器传输系统是一种基于电磁耦合机理的自动识别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的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了解决应答器传输系统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安装模式优化、系统可靠性等),有必要对该系统的电磁耦合机理做深入的研究,探究其蕴含磁现象的物理本质。本文深入分析了车载天线与地面应答器之间能量和数据的传输过程,建立了应答器I/O特性、射频磁场分布、信号辐射模式等理论模型,给出了计算应答器作用距离的一般步骤;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地面应答器横向、纵向2种安装模式的本质差异,评估了2种安装模式对不同安装高度、横向偏移的适应性,给出了2种安装模式的优化参数。实测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表明该理论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应答器系统的物理本质,对于应答器系统的优化、工程安装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答器 电磁耦合 安装模式 参数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