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气浮对水中油类及表面活性剂去除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马志毅 郜宏漪 刘瑞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03-307,共5页
本研究利用铁板作电极的反应器,通过电气浮作用,在15min内,可将浮油去除95%;对乳化油的去除率可达92%;对LAS去除率达93.3%。
关键词 电气浮 气浮 油类 表面活性剂 废水处理 城市
下载PDF
电气浮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志健 付政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8,共4页
简述电气浮工艺的作用机理以及电气浮技术除油的工艺特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电气浮技术处理含油废水在影响因素、极板材料、能耗及处理装置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DSA电极与高频脉冲电源在该技术中的应用前景。讨论了该技术在处理含... 简述电气浮工艺的作用机理以及电气浮技术除油的工艺特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电气浮技术处理含油废水在影响因素、极板材料、能耗及处理装置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DSA电极与高频脉冲电源在该技术中的应用前景。讨论了该技术在处理含油废水时的可行性,指出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浮 含油废水 形稳性阳极
下载PDF
电浮选方法在净化镍离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梁迎春 邵会波 +1 位作者 郑传明 张韫宏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1-295,共5页
采用电浮选方法 ,对水溶液中的Ni2 + 的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溶液的pH、离子强度、Ni2 + 的初始浓度以及电极电流密度等因素 ,讨论了电浮选方法影响重金属Ni2 + 净化的情况 ;并与传统的自然沉降法对照 ,认为电解过程所产生的微... 采用电浮选方法 ,对水溶液中的Ni2 + 的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溶液的pH、离子强度、Ni2 + 的初始浓度以及电极电流密度等因素 ,讨论了电浮选方法影响重金属Ni2 + 净化的情况 ;并与传统的自然沉降法对照 ,认为电解过程所产生的微小气泡除参与浮选之外 ,还参与了金属胶体颗粒形成的絮凝过程 ,使电浮选工艺过程不仅能浮选不溶性胶体颗粒 ,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去除溶液中可溶性重金属Ni2 + ,从而使净化效果更佳。实验结果也表明 ,电浮选对于净化处理含低浓度重金属Ni2 + 溶液效果优于重量沉淀法。并对其它含重金属离子污水净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方法 镍离子 NI^2+ 应用 电极电流密度 可溶性重金属 含重金属离子 净化效果 自然沉降法 离子强度 初始浓度 电解过程 絮凝过程 金属胶体 胶体颗粒 工艺过程 净化处理 污水净化 电浮选 水溶液 不溶性 沉淀法 低浓度
原文传递
煤岩显微组分的电浮选分离及其电化学凝聚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伟 李振 +1 位作者 杨志远 周安宁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4-1112,共9页
为了通过电化学絮凝选择性调控煤岩组分表面可浮性,获得电化学絮凝强化煤岩组分浮选分离的方法,采用沉降试验考察了铝电极作用下电浮选过程中煤岩镜质组和惰质组的浮沉特征,通过电浮选实验探索了电化学凝聚及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揭示了... 为了通过电化学絮凝选择性调控煤岩组分表面可浮性,获得电化学絮凝强化煤岩组分浮选分离的方法,采用沉降试验考察了铝电极作用下电浮选过程中煤岩镜质组和惰质组的浮沉特征,通过电浮选实验探索了电化学凝聚及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揭示了电化学凝聚对煤岩显微组分的选择性作用特征.结果表明:电化学凝聚具有选择性,可有效提高煤岩镜质组和惰质组的沉降性差异,其对惰质组分的选择性絮凝可优化浮选分离效果,调控矿浆pH、电化学反应时间及电压强度等可控制煤岩组分的浮选分离效果,当pH=5,反应时间为20min,电压强度为40V时,惰质组富集率可达87.2%,沉物收率为21.1%.铝电极电化学凝聚作用是反应过程中的Al(OH)_3与煤岩组分结合并絮凝沉降的过程,受Al(OH)_3水解形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惰质组在电化学凝聚过程中的絮团形态受矿浆pH、反应时间及电压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显微组分 电浮选 电化学凝聚
原文传递
铝电极电浮选阴极的气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赵伟 李振 +1 位作者 周安宁 杨致远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8年第3期87-92,共6页
在自制的分极式电浮选柱式反应器中研究了铝电极作用下阴极浮选柱中气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电浮选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考察了溶液p H值、电压强度及电极反应时间对气泡尺寸和气泡浓度的影响,探索了气泡上浮速率与气泡... 在自制的分极式电浮选柱式反应器中研究了铝电极作用下阴极浮选柱中气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电浮选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考察了溶液p H值、电压强度及电极反应时间对气泡尺寸和气泡浓度的影响,探索了气泡上浮速率与气泡尺寸的关系。结果表明,电浮选阴极可获得直径小于100μm的氢气泡。溶液p H值、电压强度和电极反应时间对氢气泡尺寸和气泡浓度影响显著,且这种影响主要源于其对电极反应速率的影响。电极反应速率决定了气泡脱离电极板的时间以及单位时间的气泡生成量。电极反应速率越快,气泡的尺寸越小,浓度越高,上升速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浮选 铝阴极 气泡 特征
下载PDF
絮凝-电气浮法处理乳化油废水 被引量:6
6
作者 崔明玉 王栋 曹同川 《环境技术》 2005年第2期29-31,共3页
含乳化油废水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处理难度较大。通过絮凝--电气浮方法处理乳化油废水,确定絮凝及絮凝--电气浮所需的最佳絮凝剂用量;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pH值、电流密度、电极间距及气浮时间等操作参数的影响,得到絮凝-电气浮的最优操... 含乳化油废水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处理难度较大。通过絮凝--电气浮方法处理乳化油废水,确定絮凝及絮凝--电气浮所需的最佳絮凝剂用量;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pH值、电流密度、电极间距及气浮时间等操作参数的影响,得到絮凝-电气浮的最优操作条件为电流密度为20.83A/m2,电极间距为1cm,pH值为7.4。在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为50mg/L,电气浮30min时COD去除率可达95.2%。此方法对轴承厂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75%,出水COD可降至91.9mg/L。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处理乳化油废水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浮 絮凝 含油废水
下载PDF
电凝聚—电气浮法处理活性黄印染废水 被引量:7
7
作者 孙淑波 孙兆楠 胡筱敏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1-394,共4页
采用电凝聚—电气浮法处理活性黄模拟印染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正负极换向周期为6s、电解时间为50min、搅拌转速为1 000r/min、极板间距为1.0cm、电解电压为11V、硫酸钠溶液浓度为0.010mol/L的条件下,模拟废水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可达96%... 采用电凝聚—电气浮法处理活性黄模拟印染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正负极换向周期为6s、电解时间为50min、搅拌转速为1 000r/min、极板间距为1.0cm、电解电压为11V、硫酸钠溶液浓度为0.010mol/L的条件下,模拟废水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可达96%和8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凝聚 电气浮 铝铁电极 活性黄X—R 印染废水 脱色 废水处理
下载PDF
电镀污水净化新工艺——电浮选方法简介 被引量:6
8
作者 邵会波 S O Varaxin +1 位作者 V A Kolesnikov VI Il’in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37-842,共6页
综述了电浮选方法处理电镀污水的基本原理和提高电浮选净水技术的途径。重点介绍了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的电浮选两种新工艺方法。
关键词 电镀污水 污水净化 电浮选方法 原理 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 无试剂电浮选模式 深度净化电浮选模式
原文传递
煤岩显微组分电浮选分离与制氢过程中氢/氧气泡的影响机制
9
作者 赵伟 江雨寒 +3 位作者 李振 李毅红 周安宁 王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28-2435,共8页
电浮选技术是实现煤岩显微组分高效分离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有显著优势的制氢技术。电浮选中电解气泡既是浮选分离的载体,又是有效的氢气/氧气产物。本文探讨了高惰质组煤电浮选过程中电解气泡对煤岩显微组分分离效果的影响机制,利用诱... 电浮选技术是实现煤岩显微组分高效分离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有显著优势的制氢技术。电浮选中电解气泡既是浮选分离的载体,又是有效的氢气/氧气产物。本文探讨了高惰质组煤电浮选过程中电解气泡对煤岩显微组分分离效果的影响机制,利用诱导时间测定仪、红外光谱、接触角测量仪及气相色谱等考察了氢气泡和氧气泡对煤岩显微组分的选择性以及电化学反应对煤结构和可浮性的影响规律和气体产物组成等。结果表明,电解氢气泡浮选所得的浮物收率及浮物镜质组含量较氧气泡高,相应的镜质组回收率也高于氧气泡;电浮选过程中的电解作用会改善煤岩显微组分的表面结构,引起润湿性的变化,电浮选阴极区对煤具有电化学还原作用,可减少煤中—OH、—COOH与C==O等亲水性官能团,从而增加煤样的接触角,减小氢气泡对煤的诱导时间,从而增加煤的可浮性,而阳极区的作用相反;煤浆电浮选过程中可获得纯度>94%的氢气和>96%的氧气,且镜质组为电解质时的气体产物纯度高于惰质组,但惰质组可获得更高的产气速率;采用两级串联流程进行煤岩显微组分的电浮选分离时,浮选分离的综合效率最高可达到83.7%,此时浮物的镜质组回收率为86.7%,两个沉物产品的回收率分别为41.6%和54.9%,氢气的产率可达到6.49mL/(min∙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显微组分 电浮选 电解气泡 作用机制 氢气产率
下载PDF
多孔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煤岩显微组分电浮选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洲朋 赵伟 +2 位作者 周安宁 屈进州 李振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8-198,共11页
为了提升煤岩显微组分的电浮选分离效果,采用氢气泡模板法在镍和铜电极表面进行了微孔构筑.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和气泡在线分析系统研究了电极表面孔结构和润湿性对电解氢气泡尺寸、浓度及上浮速度等的影响;在H型电浮选柱反... 为了提升煤岩显微组分的电浮选分离效果,采用氢气泡模板法在镍和铜电极表面进行了微孔构筑.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和气泡在线分析系统研究了电极表面孔结构和润湿性对电解氢气泡尺寸、浓度及上浮速度等的影响;在H型电浮选柱反应器中,以神府高惰质组烟煤为对象,考察了电解气泡特征对煤显微组分电浮选分离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电沉积处理后,电极材料表面可形成孔径在3~70μm之间的间隙结构,且亲水性显著增强,电解时的氢气泡尺寸更小、浓度更高、上升速率更快.调控电沉积反应时间,可实现电解氢气泡尺寸在8~88μm、气泡浓度在13.75~44.85 cm^(3)/cm^(3)之间的调变,进而可控制神府煤岩显微组分的电浮选分离效果;当沉积时间为60 s时,煤岩显微组分电浮选分离的上浮物回收率为64.8%,浮物中镜质组富集率可达95.5%,下沉物回收率为35.2%,沉物中惰质组富集率达到92.9%.电浮选煤浆体系制氢效率更高,与纯水电解制氢相比,煤浆电浮选体系的制氢能耗可降低20.59%,氢气收率增加12.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表面结构 润湿性 电浮选 气泡特征 神府煤显微组分
原文传递
电絮凝-电气浮技术除藻过程中各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珊珊 张辉 +2 位作者 杨建宇 杜茂安 涂刚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8-60,61,共4页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水华已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试验选取铜绿微囊藻作为目标藻种,采用电絮凝-电气浮技术对高浓度含藻水进行处理。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了电流密度、通电时间、pH、静置时间、电极间距对电絮凝-电气浮除藻...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水华已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试验选取铜绿微囊藻作为目标藻种,采用电絮凝-电气浮技术对高浓度含藻水进行处理。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了电流密度、通电时间、pH、静置时间、电极间距对电絮凝-电气浮除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除藻效果影响的顺序为:通电时间>电流密度>pH>静置时间>电极间距。此外,溶液中存在的氯离子在电解条件下可生成活性氯,有助于藻细胞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电气浮 铜绿微囊藻
下载PDF
电浮选法在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贺国旭 朱广东 邵会波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1-204,共4页
介绍了电浮选法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基本原理、处理装置、研究进展及影响浮选效率的主要因素,指出了电浮选技术在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重金属离子 废水 电浮选 浮选效率
下载PDF
通电电化学预处理方铅矿的浮选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荣生 徐晓军 张文彬 《矿冶》 CAS 2002年第2期26-28,19,共4页
考察了方铅矿在外控电位 -3 0 0 0~ 2 0 0 0mV(电流在 0~ 8.66mA)电化学处理后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 ,阳极处理在低电位时可以提高其可浮性 ,高电位时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缩小其浮选的 pH范围 ;阴极处理能提高矿物的可浮性 ,扩大其浮选... 考察了方铅矿在外控电位 -3 0 0 0~ 2 0 0 0mV(电流在 0~ 8.66mA)电化学处理后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 ,阳极处理在低电位时可以提高其可浮性 ,高电位时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缩小其浮选的 pH范围 ;阴极处理能提高矿物的可浮性 ,扩大其浮选的 pH范围 ,其原因与极化作用下对药剂的作用有关。微电流电化学处理使方铅矿表现出的浮选特性 ,为方铅矿与其他的硫化矿的分离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铅矿 阳极处理 阴极处理 电化学浮选
下载PDF
Bubble hydrodynamic influence on oxygen transfer rate at presence of cationic and anionic surfactants in electroflotation process 被引量:1
14
作者 KOTTI Mariam KSENTINI Issam BEN MANSOUR Lassaad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5期747-754,共8页
In this work, the effects of the presence of surfactants in the liquid phase and the hydrodynamic regime of the bubble flow on the oxygen transfer rate were investigated in an electroflotation process in batch mode. T... In this work, the effects of the presence of surfactants in the liquid phase and the hydrodynamic regime of the bubble flow on the oxygen transfer rate were investigated in an electroflotation process in batch mode. The volumetric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KLα and the oxygenation capacity were evaluat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electroflotation process in terms of oxygenation.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liquid-sid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KLα the volumetric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KLα was dissociated into KL and the specific interracial area (a) since the last one was obtained from the gas hold-up and the bubble diameter. The effect of Reynolds number which define the hydrodynamic of the bubble flow has been also studied. Models of KLa and KL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show the effects of the hydrodynamic parameters and liquid phas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oxygen transfer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flotation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hydrodynamic parameters SURFACTANT
原文传递
电浮选-电凝聚法分离煤岩显微组分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伟 屈进州 +2 位作者 李振 杨志远 周安宁 《洁净煤技术》 CAS 2018年第1期57-62,共6页
利用电浮选-电凝聚方法进行煤岩显微组分的分离,考察了矿浆pH值、电压强度、浮选时间以及矿浆浓度和电解凝聚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回收率及镜质组和惰质组的富集率对分选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控制矿浆pH值、电压强度、浮选时间... 利用电浮选-电凝聚方法进行煤岩显微组分的分离,考察了矿浆pH值、电压强度、浮选时间以及矿浆浓度和电解凝聚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回收率及镜质组和惰质组的富集率对分选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控制矿浆pH值、电压强度、浮选时间及矿浆浓度可调整浮选回收率及煤岩显微组分富集率;电凝聚作用可有效强化煤岩显微组分的浮选分离,该作用受反应过程中铝离子浓度的控制,铝离子浓度越大,絮团生成速率越快;调节阳极电化学反应速率可改变溶液体系中铝离子浓度及其水解形式,进而控制浮选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浮选 电凝聚 煤岩显微组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电浮选方法在净化含Cd^2+废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贺国旭 韩永军 +1 位作者 杨维春 邵会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7,共4页
采用钛基涂层的难溶阳极,通过电浮选方法对含Cd2+废水的净化进行了研究.实验中考察了溶液的初始pH值、电流密度、浮选时间、表面活性剂SDS等主要因素对电浮选效率的影响,通过分析各因素与浮选效率变化趋势的关系,优化出了电浮选含Cd2+... 采用钛基涂层的难溶阳极,通过电浮选方法对含Cd2+废水的净化进行了研究.实验中考察了溶液的初始pH值、电流密度、浮选时间、表面活性剂SDS等主要因素对电浮选效率的影响,通过分析各因素与浮选效率变化趋势的关系,优化出了电浮选含Cd2+废水的最佳参数条件,并对Cd2+的深度净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浮选 含Cd2+废水 浮选效率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condition-induced bubble size and distribution in electroflotation using a high-speed camera 被引量:2
17
作者 Ren Liuyi Zhang Yimin +3 位作者 Qin Wenqing Bao Shenxu Wang Peipei Yang Cong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1期7-12,共6页
In the flotation process, bubble is a key factor in studying bubble-particle interaction and fine particle flo- tation. Knowledge on size distribution of bubbles in a flotation system is highly important. In this stud... In the flotation process, bubble is a key factor in studying bubble-particle interaction and fine particle flo- tation. Knowledge on size distribution of bubbles in a flotation system is highly important. In this study, bubble distributions in different reagent concentrations,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s, cathode apertures, and current densities in electroflotation are determined using a high-speed camera. Average bubble siz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re calculated using Image-Pro@ Plus (Media Cybernetics@, MD, USA) and SigmaScan@ Pro (Systat Software, CA, USA) softwar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verage sizes of bubbles, which were generated through 38, 50, 74, 150, 250, 420, and 1000 μm cathode apertures, are 20.2, 29.5, 44.6, 59.2, 68.7, 78.5, and 88.8 μm, respectively. The optimal current density in electroflotation is 20 A/m2. Reagent and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s, current density, and cathode aperture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controlling bubble size and nucleation. These factors also contribute to the control of fine- Particle flo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camera Bubble electroflotation Fine particle Bubble production and control
下载PDF
钢铁厂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永志 马昕 +1 位作者 寇彦德 张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6-98,共3页
针对钢铁厂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出水COD浓度高、可生化性差、容易造成膜污堵的特点,提出了电气浮/电催化氧化/超滤/反渗透深度处理工艺,并在首钢某焦化厂进行了中试。结果表明:电气浮/电催化氧化单元能够有效降解废水中的COD和氨氮,保证了... 针对钢铁厂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出水COD浓度高、可生化性差、容易造成膜污堵的特点,提出了电气浮/电催化氧化/超滤/反渗透深度处理工艺,并在首钢某焦化厂进行了中试。结果表明:电气浮/电催化氧化单元能够有效降解废水中的COD和氨氮,保证了后续双膜工艺的进水水质、减轻了膜污染;系统产水率>65%,产水水质达到了钢铁厂净环冷却水的补水水质要求,浓盐水可以作为高炉水冲渣系统的补水,从而可以实现钢铁厂焦化废水的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电气浮 电催化氧化 陶瓷膜 反渗透 零排放
原文传递
矿浆pH对煤岩显微组分电浮选分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伟 张州朋 +2 位作者 周安宁 杨致远 李振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55-1063,共9页
通过单组分镜质组和惰质组的模拟电浮选试验方法,研究了电浮选过程中矿浆pH对煤岩显微组分浮沉特征的影响规律。重点考察了矿浆pH变化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利用微电泳仪、稳定性分析仪、粒子介面特性分析仪及扫描电镜分析了pH变化对煤颗... 通过单组分镜质组和惰质组的模拟电浮选试验方法,研究了电浮选过程中矿浆pH对煤岩显微组分浮沉特征的影响规律。重点考察了矿浆pH变化对浮选回收率的影响,利用微电泳仪、稳定性分析仪、粒子介面特性分析仪及扫描电镜分析了pH变化对煤颗粒体聚集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最后比较了煤岩显微组分电浮选与传统鼓泡浮选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矿浆pH下,镜质组和惰质组浮物累计回收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镜质组的浮物回收率显著高于惰质组。矿浆pH的变化改变了溶液中颗粒的表面电性,从而影响了颗粒在溶液体系中的分散性及聚集状态。当聚团粒径和湿式比表面积增加时,浮物回收率下降。当pH=5时,电浮选分离神府煤时的浮物回收率为55.12%,浮物中镜质组含量为87.57%,镜质组回收率最高为93.36%.相对于传统鼓泡浮选,电浮选分离煤岩显微组分可获得更佳的煤岩显微组分富集率和回收率,通过调控矿浆pH值可有效改善煤岩显微组分的聚集状态及不同组分间的差异性,进而改善其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浮选 煤岩显微组分 矿浆pH 表面性质 稳定性
下载PDF
电极表面结构对电浮选中氢气气泡物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洲朋 赵伟 +2 位作者 李振 屈进州 周安宁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0年第5期96-102,共7页
研究了电浮选中多孔镍阴极的微观结构及润湿性变化对氢气泡特征的影响。通过酸法刻蚀及氟硅烷表面改性处理,考察处理前后多孔镍阴极表面微观结构及润湿性变化对氢气泡尺寸、浓度和上升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法刻蚀可提高多孔镍阴极材... 研究了电浮选中多孔镍阴极的微观结构及润湿性变化对氢气泡特征的影响。通过酸法刻蚀及氟硅烷表面改性处理,考察处理前后多孔镍阴极表面微观结构及润湿性变化对氢气泡尺寸、浓度和上升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法刻蚀可提高多孔镍阴极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增加电极的裂纹、裂隙及溶出粒子间的孔隙;经酸法刻蚀处理后,电极的亲水性显著提高,并且随着刻蚀时间的增加,多孔镍阴极表面亲水性增强;氟硅烷改性可使多孔镍阴极表面疏水化,且其表面经刻蚀粗糙化处理后,氟硅烷的改性效果更显著;多孔镍阴极表面亲水性越强,电解产生的氢气泡尺寸越小,气泡浓度或气泡生成量越高,反之亦然;在电解氢气泡的尺度范围内,气泡上升速度与尺寸呈线性相关,气泡尺寸越大,上升速度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浮选 电极表面结构 润湿性 氢气泡 物理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