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BIS和凝血功能监测对心肺复苏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王芳 王军 +1 位作者 徐鹏 范国峰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45-47,52,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及凝血功能对神经系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并行目标温度管理的患者,根据ROSC后3个月大脑功能评分(CPC)情况,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早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及凝血功能对神经系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并行目标温度管理的患者,根据ROSC后3个月大脑功能评分(CPC)情况,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为预后良好组,CPC 1~3分,神志恢复或中重度神经功能缺失;B组为预后不良组,CPC 4~5分,植物状态或死亡。分析2组患者T1(ROSC后24 h)、T2(ROSC后48 h)、T3(ROSC后72 h)时间点的BIS、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结果 T1时间点2组患者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间点2组患者B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间点2组患者PT、APTT、TT、FIB、D-dim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时间点与T2时间点PT、APTT、TT、FIB、D-Dim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与T3时间点PT、APTT、TT、FIB、D-Dim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时间点与T2时间点PT、APTT、TT、FIB、D-Dim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与T3时间点PT、APTT、TT、FIB、D-Dim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BIS、凝血功能对CPR后目标温度管理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预后具有评估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目标温度管理 脑电双频指数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