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16不锈钢电解抛光最佳参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坤坤 孙伶俐 +1 位作者 何声馨 张二亮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8-294,共7页
目的得到合适的电解抛光参数,解决316不锈钢电子背散射衍射试样高效制备问题,为高精度电镜分析奠定基础。方法原材料在使用标准金相技术进行机械抛光后,再进行电解抛光。电解抛光试验以直流稳压电源供电,选择浓硫酸与浓磷酸的混合液作... 目的得到合适的电解抛光参数,解决316不锈钢电子背散射衍射试样高效制备问题,为高精度电镜分析奠定基础。方法原材料在使用标准金相技术进行机械抛光后,再进行电解抛光。电解抛光试验以直流稳压电源供电,选择浓硫酸与浓磷酸的混合液作为电解液,在不同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组合下进行电解抛光试验。试验后,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样品抛光面并拍摄图像。结果在确定最佳电压试验中,电压为5~10 V时,被抛光面出现腐蚀;电压为10~15 V时,出现较多条纹;电压为15~20 V时,条纹减少。在确定最佳电流试验中,电流为2~3 A时,被抛光面出现腐蚀;电流为3~4 A时,出现少量条纹;电流为4~5 A时,发生过腐蚀。确定最佳温度试验中,温度为40~50℃时,出现少量条纹;温度为50~60℃时,出现微量条纹;温度为60~70℃时,无条纹出现。结论电解抛光面的抛光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解抛光参数。相对于电压参数和温度参数,电流参数对抛光面抛光质量的影响最大。最佳电解抛光参数组合为:电压15~20 V,电流3~4 A,温度6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不锈钢 电解抛光 EBSD 制样 最佳参数
下载PDF
316L不锈钢金属双极板的电解抛光工艺 被引量:9
2
作者 柳小祥 范文俊 +1 位作者 徐招 王新东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1,共6页
研究了不同温度、电压、时间对电解抛光处理后316L不锈钢金属双极板的表面质量及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的试验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方法,制定了三因素三水平试验方案,结合不同条件下抛光后样品的表面形貌及其在0.5 mol/L... 研究了不同温度、电压、时间对电解抛光处理后316L不锈钢金属双极板的表面质量及其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的试验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方法,制定了三因素三水平试验方案,结合不同条件下抛光后样品的表面形貌及其在0.5 mol/L硫酸+2 mmol/L F^-溶液中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分析了不同因素条件对抛光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电解抛光液温度为75±5℃,电压为7 V,抛光时间为7 min时,抛光后所得到的316L不锈钢双极板表面质量最佳,且对应的耐腐蚀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双极板 电解抛光 耐腐蚀性
下载PDF
碱性无污染铝合金电化学抛光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拥军 龙力平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7-48,共2页
分析了铝的电化学抛光研究现状,通过在碱性溶液中加入添加剂来抛光铝材,获得了一种抛光效果好、使用周期长、工作环境优的环保型抛光工艺。其工作温度45~50 ℃、抛光时间15~18 min。
关键词 电化学抛光 无污染
下载PDF
医用镍钛合金的电解抛光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淼 何代华 +2 位作者 刘新宽 苗琳莉 王倩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CAS 2017年第5期302-308,共7页
随着市场对金属材料的粗糙度、光泽度以及耐腐蚀性能的要求逐渐提高,电解抛光技术作为精密表面加工技术,由于具有效率高、处理试样表面光滑、能够保持材料原有性能等特点,在表面处理领域得以迅速发展.介绍了目前业界比较流行的三类电解... 随着市场对金属材料的粗糙度、光泽度以及耐腐蚀性能的要求逐渐提高,电解抛光技术作为精密表面加工技术,由于具有效率高、处理试样表面光滑、能够保持材料原有性能等特点,在表面处理领域得以迅速发展.介绍了目前业界比较流行的三类电解抛光液体系:酸-酸体系、酸-醇体系和醇-盐体系以及其主要成分,分析了在不同电解抛光液体系成分下电解抛光液浓度、抛光温度和抛光电压等条件的改变对抛光效果(粗糙度、耐腐蚀)以及抛光效率的影响,进一步比较了不同电解抛光液体系的优缺点,并综述了电解抛光原理机制及其技术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合金 电解抛光 电解抛光液 原理
下载PDF
金属管道内壁的电解去污试验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文仓 张渊 +1 位作者 任宪文 娄宝太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26-231,共6页
为了解决不锈钢管道内壁的去污问题,开展了金属管道内壁电解去污试验装置的研制。试验装置由阳极转动系统、阴极移动系统、电解液循环系统、试验阳极、试验阴极等组成,电解液的主要成分为20%(wt)NaNO_3溶液。试验结果表明,本装置运行平... 为了解决不锈钢管道内壁的去污问题,开展了金属管道内壁电解去污试验装置的研制。试验装置由阳极转动系统、阴极移动系统、电解液循环系统、试验阳极、试验阴极等组成,电解液的主要成分为20%(wt)NaNO_3溶液。试验结果表明,本装置运行平稳,操作简单,各项指标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污 金属管道 电解势光 核设施
下载PDF
电解抛光工艺对AP1000管座焊接表面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军波 何毅 殷福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73,共4页
研究了 AP1000 上封头 CRDM 管座用焊接镍基合金的电解抛光工艺条件,探讨了电解抛光对其表面粗糙度和应力的改善作用。 结果表明:焊接镍基合金的抛光电流密度应控制在 0 . 3 -0 . 5 A / cm2之间,抛光时间宜为 2 -5 min;电解抛光使表面... 研究了 AP1000 上封头 CRDM 管座用焊接镍基合金的电解抛光工艺条件,探讨了电解抛光对其表面粗糙度和应力的改善作用。 结果表明:焊接镍基合金的抛光电流密度应控制在 0 . 3 -0 . 5 A / cm2之间,抛光时间宜为 2 -5 min;电解抛光使表面拉应力大幅度减少,甚至产生压应力,这可抑制焊接镍基合金应力腐蚀开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镍基合金 电解抛光 表面粗糙度 表面应力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的设计与加工工艺 被引量:4
7
作者 顾兴中 易红 +1 位作者 倪中华 王跃轩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8-902,共5页
提出了面向激光雕刻管状冠状动脉支架的通用化制作工艺流程,包括支架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切割、真空退火和电化学抛光等关键工序.研究了金属覆盖率、网孔、轴向短缩率和支撑效率等的相互影响,以选择合理的支撑环和连杆形式;确定了激... 提出了面向激光雕刻管状冠状动脉支架的通用化制作工艺流程,包括支架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切割、真空退火和电化学抛光等关键工序.研究了金属覆盖率、网孔、轴向短缩率和支撑效率等的相互影响,以选择合理的支撑环和连杆形式;确定了激光切割加工中最优化切割路径和机器参数;阐述了抛光前处理时酸洗液的选择、酸洗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及真空退火时升温速度、冷却速度和保温时间的控制;分析了抛光液的选择和电极设计,以及抛光温度、电压和时间对电化学抛光效果的影响;并设计制作出了符合体外测试要求的支架样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支架 制作工艺 激光切割 真空退火 电化学抛光
下载PDF
混凝法处理不锈钢电解抛光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宏波 祖叶品 +2 位作者 王辰 符波 刘和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1-43,共3页
通过小试研究了混凝法预处理不锈钢电解抛光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投加PAC和Ca(OH)2都能达到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且废水中的TP随投加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当PAC和Ca(OH)2投加量达到4 g/L时,继续增加投加量TP下降不明显,因此采用单... 通过小试研究了混凝法预处理不锈钢电解抛光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投加PAC和Ca(OH)2都能达到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且废水中的TP随投加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当PAC和Ca(OH)2投加量达到4 g/L时,继续增加投加量TP下降不明显,因此采用单级混凝法很难实现较好的处理效果。分别采用PAC/PAC/Ca(OH)2和PAC/PAC/PAC三级混凝法处理电解抛光废水,结果表明,三级混凝法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且PAC/PAC/PAC工艺优于PAC/PAC/Ca(OH)2工艺,其优化投加方案为8 g/L(一级)+5 g/L(二级)+2 g/L(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 电解抛光 多级混凝 含磷废水
下载PDF
Ni-5%W合金基带的电化学抛光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海 吴向阳 +2 位作者 彭东辉 韩婕 徐静安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19,共4页
为改善Ni-5%W合金基带表面质量,以磷酸-硫酸和添加剂为电解液,采用均匀实验设计方法进行电解抛光,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样品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用DPS(Data Process System)软件对抛光结果进行逐步回归优化。结果表明,在室温下,采用磷酸(8... 为改善Ni-5%W合金基带表面质量,以磷酸-硫酸和添加剂为电解液,采用均匀实验设计方法进行电解抛光,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样品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用DPS(Data Process System)软件对抛光结果进行逐步回归优化。结果表明,在室温下,采用磷酸(85%)、硫酸(98%)和有机添加剂,以体积比为4∶3∶3的抛光液抛光效果较好,抛光后基带表面均方根粗糙度在25μm×25μm范围内可降低到5n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导体 Ni-5%W合金基带 电化学抛光 均匀设计
下载PDF
提高LED钨铜散热基板表面质量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强 谭敦强 +1 位作者 余方新 黎文献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27,共6页
钨铜复合材料以高导热率,LED芯片热匹配等特性,成为LED散热基体的重点开发对象,而钨铜箔片轧制表面高平整性是首要前提,研究高效可行的微观整平方法意义深远。本文采用电解抛光的方法对钨铜箔片(W90Cu10)进行多次重复正交试验。以硫酸-... 钨铜复合材料以高导热率,LED芯片热匹配等特性,成为LED散热基体的重点开发对象,而钨铜箔片轧制表面高平整性是首要前提,研究高效可行的微观整平方法意义深远。本文采用电解抛光的方法对钨铜箔片(W90Cu10)进行多次重复正交试验。以硫酸-磷酸系作为电解液,通过对抛光后箔片宏观表面质量评定、反射率测量及SEM微观表面形貌分析,初步确定了W90Cu10电解抛光的最佳工艺参数,分析了抛光液及工艺参数对抛光质量的影响及钨铜箔片电解抛光机理。实验表明:在硫酸与磷酸体积比2∶7、温度为45~55℃、抛光时间4~6 min、电流密度15~25 A/dm2条件下电解抛光试样表面相对反射率高达90%以上,表面呈镜面光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铜箔片 电解抛光 反射率 LED散热基板
下载PDF
电解抛光工艺参数对钨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雪峋 刘奉妍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2022年第1期18-26,共9页
采用硫酸–甲醇–二水合柠檬酸钠电解质溶液体系对钨进行电解抛光。抛光液中硫酸与甲醇的体积比为1∶7,二水合柠檬酸钠浓度为0.25 mol/L。改变抛光电压、温度及时间,探究了工艺参数对电解抛光钨的微观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用扫描电... 采用硫酸–甲醇–二水合柠檬酸钠电解质溶液体系对钨进行电解抛光。抛光液中硫酸与甲醇的体积比为1∶7,二水合柠檬酸钠浓度为0.25 mol/L。改变抛光电压、温度及时间,探究了工艺参数对电解抛光钨的微观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对电解抛光后的试样进行表征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压、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2 V、20℃和7 min时,试样具有最小的表面粗糙度和良好的表面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抛光 工艺参数 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CuW及CuWCr触头材料的电解抛光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玮兵 彭清艳 +3 位作者 赵永芹 谢文江 梁淑华 范志康 《电工材料》 CAS 2006年第2期24-26,共3页
对 CuW、CuWCr触头材料的电解抛光参数进行了研究。以电解抛光原理为依据,以经验数据为参考,通过对以往的电解抛光装置的改进,确定了对 CuW、CuWCr触头材料电解抛光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CuW、CuWCr触头材料的抛光时间... 对 CuW、CuWCr触头材料的电解抛光参数进行了研究。以电解抛光原理为依据,以经验数据为参考,通过对以往的电解抛光装置的改进,确定了对 CuW、CuWCr触头材料电解抛光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CuW、CuWCr触头材料的抛光时间分别为 15~25 s和 20~35 s,电压均为 2.5~4.0 V时可以获得优良的金相观察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W CuWCr触头材料 电解抛光
下载PDF
国产Ni-5%W合金基带电化学抛光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志刚 朱海 +4 位作者 韩坤 韩婕 吴向阳 彭东辉 徐静安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共4页
采用均匀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Ni-5%W合金基带在磷酸-硫酸及添加剂体系中的电化学抛光工艺条件,利用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软件对抛光工艺进行逐步回归优化,同时根据回归后的特征方程组进行实验验证,并用金相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 采用均匀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Ni-5%W合金基带在磷酸-硫酸及添加剂体系中的电化学抛光工艺条件,利用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软件对抛光工艺进行逐步回归优化,同时根据回归后的特征方程组进行实验验证,并用金相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对基带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两次回归拟合,在25μm×25μm范围内,基带表面均方根粗糙度可降低到3 nm以下,且实验值与预报值相对误差为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5%W合金基带 均匀设计 回归拟合 电化学抛光
下载PDF
一种无镍不锈钢冠脉支架的设计与加工工艺 被引量:2
14
作者 滕莹雪 郑丰 +1 位作者 张炳春 杨柯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54-356,共3页
采用无镍不锈钢为材料,加工出一种冠脉支架,并对其制作工艺流程的进行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10.0分析,制作出一种具有较好柔顺性和支撑力的冠脉支架,又经激光加工工艺、酸洗工艺、退火工艺以及电化学抛光处理。使该冠脉支架更具有... 采用无镍不锈钢为材料,加工出一种冠脉支架,并对其制作工艺流程的进行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10.0分析,制作出一种具有较好柔顺性和支撑力的冠脉支架,又经激光加工工艺、酸洗工艺、退火工艺以及电化学抛光处理。使该冠脉支架更具有优越性。还介绍了一种自行设计的自动支架抛光装置,大大提高了支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确定了电化学抛光的优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支架 有限元模拟 激光切割 电化学抛光
下载PDF
电脑横机移圈针的电化学抛光 被引量:2
15
作者 程华 丁浩 +1 位作者 严晓晓 朱世根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6-198,共3页
分析了移圈针表面缺陷产生及应用传统抛光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对移圈针局部光整的电化学抛光方法,并用电化学抛光方法分别对移圈针的针钩内侧面和齐肩部位进行局部抛光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抛光对针钩内侧面的细微褶皱去除能力很强... 分析了移圈针表面缺陷产生及应用传统抛光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对移圈针局部光整的电化学抛光方法,并用电化学抛光方法分别对移圈针的针钩内侧面和齐肩部位进行局部抛光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抛光对针钩内侧面的细微褶皱去除能力很强,抛光后表面光滑、无褶皱;对细化齐肩部位冲压面粗糙度的能力有限,光泽度较差,但冲压面上的凸起缺陷大部分被抛光去除,整个表面圆滑无尖锐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圈针 电解抛光 褶皱 表面形貌 冲压面
下载PDF
制取铸造Al-Si合金EBSD样品的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刚 虞秀勇 +3 位作者 刘昊 陆政 高文理 毛郭灵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81,共7页
铸造Al-Si合金的组织特殊,制取EBSD样品时难度较大。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制取铸造Al-Si合金EBSD样品的方法,包括电解抛光、离子铣削和震动抛光,对不同方法在实验周期、可操作性、成本及样品表面质量等几方面的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以... 铸造Al-Si合金的组织特殊,制取EBSD样品时难度较大。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制取铸造Al-Si合金EBSD样品的方法,包括电解抛光、离子铣削和震动抛光,对不同方法在实验周期、可操作性、成本及样品表面质量等几方面的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以ZL114A合金作为实际操作合金,利用上述方法制备样品,进行EBSD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观察与分析Al-Si合金的组织时(比如晶粒、共晶Si等),应依据不同的分析要求、分析对象及不同的分析精度选择适合的EBSD制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D AL-SI合金 电解抛光 离子铣削 震动抛光
下载PDF
Scaling analysis of current influence on Hastelloy surface roughness in electro-polishing process
17
作者 Feng Feng Xiang-Song Zhang +5 位作者 Ti-Ming Qu Yan-Yi Zhang Xiang Qian Bin-Bin Liu Jun-Long Huang Ping-Fa Feng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42-150,共9页
In this study, a series of Hastelloy tapes were electro-polished, and the dividing method was used to carry out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n the influence of polishing current(I) on root mean square(R_q) at various ima... In this study, a series of Hastelloy tapes were electro-polished, and the dividing method was used to carry out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n the influence of polishing current(I) on root mean square(R_q) at various image scales(L). The electro-polishing is found to be effective mainly at L smaller than 10μm, where the R_q–I relationship could be fitted by an exponential decay function with a residual roughness value. An approximate model of electro-polishing process was established to interpret the exponential decay func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a quantified insight into the electro-polishing process, which could help to obtain more understanding of its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ROUGHNESS Scaling analysis ROOT mean squar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electro-polishing
原文传递
Controlled Texturing of Aluminum Sheet for Solar Energy Applications
18
作者 Charles Opiyo Ayieko Robinson Juma Musembi +3 位作者 Alex Awuor Ogacho Benard Odhiambo Aduda Boniface Mutua Muthoka Pushpendra K. Jain 《Advances in 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15年第11期458-466,共9页
Aluminum sheets were polished to reduce ruggedness and then textured in varying acid-ethanol concentration etchant to form pores. The textured surface was characterized structurally by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wh... Aluminum sheets were polished to reduce ruggedness and then textured in varying acid-ethanol concentration etchant to form pores. The textured surface was characterized structurally by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which revealed aluminum crystallographic planes (1 1 1), (2 0 0), (2 2 0) and (3 1 1). Its morphology was studied by using energy dispersive X-ray (EDX)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at confirmed purity of aluminum sheet to be 99.66% at. Reflectance of textured and plain aluminum sheet was analyzed by spectrophotometric measurements which showed that texturing reduced the reflectance of the polished surface by 26% in the UV-VIS-NIR spectrum of solar radiation. With reduced reflectance of the textured aluminum sheet, it was applicable for solar radiation ab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TEXTURING Reflectance Solar Energy electro-polishing
下载PDF
阳极极化曲线在CuSn合金接触线电解抛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玉松 支海军 +1 位作者 李国一 陆敏松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09年第5期32-35,共4页
本文以电解抛光原理为依据,以阳极极化曲线为参考,对高速电气化铁路用CuSn合金接触线的电解抛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对以往电解抛光装置的改进最终确定了CuSn合金接触线电解抛光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 本文以电解抛光原理为依据,以阳极极化曲线为参考,对高速电气化铁路用CuSn合金接触线的电解抛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对以往电解抛光装置的改进最终确定了CuSn合金接触线电解抛光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采用1.5~1.9V的抛光电压,10—15min的抛光时间,可以有效地消除CuSn合金接触线试样表面的划痕,不产生表面变形层,显示的组织形貌更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抛光 阳极极化曲线 铜锡合金 接触导线
下载PDF
功率型LED散热基板制备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敦强 陈强 +2 位作者 刘阳 陆德平 陆磊 《江西科学》 2013年第2期204-209,共6页
钨铜复合材料因具有高导热性、膨胀系数可调节等优点在大功率器件中作为散热基板被大力开发应用,然而表面难于绝缘化缺点阻碍其进一步推广。先后采用电解抛光预处理技术、AlCl3+LiAlH4有机镀铝技术和硫酸阳极氧化技术成功地在W90Cu10基... 钨铜复合材料因具有高导热性、膨胀系数可调节等优点在大功率器件中作为散热基板被大力开发应用,然而表面难于绝缘化缺点阻碍其进一步推广。先后采用电解抛光预处理技术、AlCl3+LiAlH4有机镀铝技术和硫酸阳极氧化技术成功地在W90Cu10基板表面上制备出具备良好的表面质量和绝缘性能的氧化层。实验发现:经电解抛光预处理后,钨铜基板表面质量大幅提高,相对反射率高达90%以上,呈镜面光亮;采用AlCl3+LiAlH4有机溶剂电沉积制备出高纯镀层,外观呈银白色、均匀,表面颗粒排列紧密;镀铝层经硫酸阳极氧化处理后,氧化铝膜的表面由非晶Al2O3相组成,绝缘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散热基板 电解抛光 氯化铝-氢化铝锂有机溶剂 镀铝层阳极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