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的原理与发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胡想顺 刘小凤 赵惠燕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是用来记录刺吸式口器昆虫口针在寄主组织中刺探行为的电信号变化特征的技术,主要用于昆虫刺探(取食)、传毒行为,植物抗虫机制等的研究,本文对其发展历史、基本原理、波形特征和生物学意义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该... 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是用来记录刺吸式口器昆虫口针在寄主组织中刺探行为的电信号变化特征的技术,主要用于昆虫刺探(取食)、传毒行为,植物抗虫机制等的研究,本文对其发展历史、基本原理、波形特征和生物学意义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吸式口器昆虫 刺探电位图谱(epg) 电生理
下载PDF
棉蚜获得黄瓜花叶病毒的行为与取食过程的关系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鹏飞 陈建群 +2 位作者 张闲 王斌 蒋群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5-401,共7页
利用刺吸电位 (EPG)及其即时中断技术研究了棉蚜Aphisgossypii传播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机理 ,分析电势落差波 (pd)及其亚波形在棉蚜获得CMV的取食行为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棉蚜的获毒需要pd波的发生 ,它的获毒效率与穿刺病株细胞膜... 利用刺吸电位 (EPG)及其即时中断技术研究了棉蚜Aphisgossypii传播黄瓜花叶病毒(CMV)的机理 ,分析电势落差波 (pd)及其亚波形在棉蚜获得CMV的取食行为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棉蚜的获毒需要pd波的发生 ,它的获毒效率与穿刺病株细胞膜的次数呈正相关。证明了这种行为是一种细胞内行为。对植物细胞内穿刺产生的电位落差 (pd)波亚波形分析的结果显示 ,棉蚜的获毒发生在pd波的Ⅱ 3阶段 ,与棉蚜主动吸食植物细胞汁液的活动相关 ,这支持了蚜虫获毒的“吸入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黄瓜花叶病毒 刺吸电位 电位落差 获毒行为 取食过程 植物病毒病 传毒
下载PDF
禾谷缢管蚜在三个小麦品种上取食行为的EPG比较 被引量:20
3
作者 胡想顺 赵惠燕 +2 位作者 胡祖庆 李东鸿 张宇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05-1110,共6页
应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在不同小麦品种(Ww2730、小偃22和Batis)苗期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偃22上蚜虫开始取食的第1次刺探时间最晚,且持续时间最短;在Ww2730上取食受到机械阻力的... 应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对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在不同小麦品种(Ww2730、小偃22和Batis)苗期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偃22上蚜虫开始取食的第1次刺探时间最晚,且持续时间最短;在Ww2730上取食受到机械阻力的个体最多,且出现F波的几率和持续时间最长;两品种上蚜虫在木质部主动摄取汁液(G波)花费的时间最长。在Batis上,蚜虫口针第1次到达韧皮部时需要分泌较多水溶性唾液(E1波),但随后只需分泌较少的水溶性唾液就可以成功取食,而且被动吸食韧皮部汁液的时间(E2波)最长。蚜虫口针在到达小偃22韧皮部取食之前,出现多次的口针试探、回撤,并且多次、多量分泌水溶性唾液(E1波);虽然蚜虫在小偃22上口针最先到达韧皮部,但被动吸食韧皮部汁液的时间(E2波)最短。由此得出结论:小偃22表皮部、韧皮部存在阻碍禾谷缢管蚜取食的物理和生化因素;禾谷缢管蚜在Ww2730取食遇到更多的是细胞间机械阻力;Batis是较感蚜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缢管蚜 小麦 取食行为 抗性 刺探电位图谱技术
下载PDF
柑橘三种蚜虫取食行为的EPG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何应琴 陈文龙 +3 位作者 鲁卓越 周常勇 李中安 李太盛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7-222,共6页
为探究柑橘3种蚜虫取食行为差异,利用刺吸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对褐色橘蚜Toxoptera citricida(Kirkaldy)、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绣线橘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在椪柑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测定... 为探究柑橘3种蚜虫取食行为差异,利用刺吸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对褐色橘蚜Toxoptera citricida(Kirkaldy)、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绣线橘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在椪柑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蚜虫均产生8种取食波形,依次为非刺探波(np波)、路径波(A、B、C波)、电位下降波(pd波)、韧皮部分泌唾液波(El波)、韧皮部被动吸食波(E2波)以及木质部主动吸食波(G波)。棉蚜开始取食的第1次刺探时间最早,绣线橘蚜刺探的次数最多,且C波时间最长。褐色橘蚜pd波出现的次数最少,棉蚜次之,绣线橘蚜最多,显著高于褐色橘蚜。与其它2种蚜虫相比,绣线橘蚜于木质部主动吸食汁液(G波)时间最长,有G波的个体比例最高。3种蚜虫E1波次数和总持续时间差异均不显著,但褐色橘蚜E2波的持续时间217.01±27.56 min显著长于棉蚜142.49±27.85 min和绣线橘蚜116.64±20.05 min。初步推断3种蚜虫对柑橘衰退病毒的传毒效率与E2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吸电位图谱 取食行为 传毒效率 柑橘衰退病毒
原文传递
烟碱对B型和Q型烟粉虱取食行为的影响——基于EPG和液体饲囊技术体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晓敏 李静静 +1 位作者 汤清波 闫凤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41-2049,共9页
【目的】明确烟碱对B型和Q型烟粉虱取食行为的影响,并据此建立一套研究次生物质对烟粉虱取食行为影响的利用刺吸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结合液体饲囊(liquid diet sac,LDS)(EPG+LDS)指标体系。【方法】利用EPG技术测定... 【目的】明确烟碱对B型和Q型烟粉虱取食行为的影响,并据此建立一套研究次生物质对烟粉虱取食行为影响的利用刺吸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结合液体饲囊(liquid diet sac,LDS)(EPG+LDS)指标体系。【方法】利用EPG技术测定烟粉虱对不同成分LDS的取食行为,定量研究不同浓度烟碱对烟粉虱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利用植物作对照,比较5%、10%和15%蔗糖溶液对烟粉虱取食波形的影响,结果表明10%蔗糖浓度下烟粉虱EPG波形的相对振幅、频率与其在植物上的行为最为相近。在10%蔗糖溶液中加入烟碱,随着烟碱浓度的升高,烟粉虱取食波形的持续时间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且0.001%的烟碱浓度即可显著延长烟粉虱的刺探时间并显著抑制E1波和E2波的持续时间。高浓度烟碱条件下,E2波被完全抑制。虽然B型和Q型烟粉虱在多个刺探过程的EPG指标上差异不显著,但与吸食相关的几个指标差异显著,Q型烟粉虱E2波持续时间无论在无烟碱环境下还是较低烟碱环境下都显著长于B型烟粉虱。【结论】在EPG波形指标上,C波持续总时间、E1波持续总时间及E2波持续总时间等是EPG+LDS技术体系较为重要的行为指标;对于LDS指标,10%的蔗糖溶液更适合用于不同生物型烟粉虱取食行为的EPG研究;烟碱明显抑制烟粉虱2种生物型的取食行为,Q型烟粉虱对烟碱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液体饲囊 刺吸电位技术(epg) 烟碱 取食行为
下载PDF
麦蚜取食行为特殊刺探电位波形图(EPG)研究初报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想顺 赵惠燕 +4 位作者 Udo.Heimbach Thomas Thieme 李东鸿 胡祖庆 张宇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10期22-24,42,共4页
 研究了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ab.)、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在不同小麦上的刺探行为,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刺探电位波形(EPG),即点G波,E0波和两种F波,并就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点G波是蚜虫在刺探途径阶段(...  研究了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ab.)、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在不同小麦上的刺探行为,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刺探电位波形(EPG),即点G波,E0波和两种F波,并就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点G波是蚜虫在刺探途径阶段(C波阶段)的试探性主动吸食过程;E0波是蚜虫口针即将到达韧皮部时短暂的判断、休息和适应过程;一种F波是蚜虫在木质部主动吸食受阻的一种过渡波;另一种F波与蚜虫口针在植物组织中遇阻后的重复回撤与刺探行为有关。结果表明,EPG波形不仅有其稳定性,同时也有其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蚜 取食行为 刺探电位波形图 小麦 麦长管蚜 禾谷缢管蚜
下载PDF
麦长管蚜在高CO_2浓度下生长的抗性与感性小麦品种上的取食行为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广珠 胡春祥 +1 位作者 苏建伟 戈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745-4752,共8页
在加倍CO2浓度(0.7mL/L)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小麦感蚜品种(铭贤169)和抗蚜品种(KOK1679)幼苗30d,正常CO2浓度(0.35mL/L)处理为对照。应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在苗期小麦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加倍CO2浓度(0.7mL/L)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小麦感蚜品种(铭贤169)和抗蚜品种(KOK1679)幼苗30d,正常CO2浓度(0.35mL/L)处理为对照。应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在苗期小麦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蚜虫在加倍CO2浓度下生长的2个小麦品种上的取食过程中,电势降落次数(pd波个数)显著增加,刺探总时间(C波总时间)显著延长,首次出现在小麦韧皮部取食的时间(E2)显著滞后,被动取食持续时间(E2波的总时间)显著拉长。因此,加倍CO浓度可能通过影响小麦而对麦长管蚜的取食行为产生了明显的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小麦 取食行为 升高CO2浓度 刺探电位图谱技术
下载PDF
基于EPG技术分析杭菊两主栽品种对三种菊蚜抗性及其相关抗性物质 被引量:10
8
作者 祝愿 王梦馨 +3 位作者 崔林 沈子尧 周建松 韩宝瑜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5-433,共9页
为比较杭白菊主栽品种早、晚小洋菊对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棉蚜Aphis gossypii、桃蚜Myzus persicae的抗性,通过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研究菊蚜在菊顶叶上刺吸行为,并检测了菊顶叶主要化合... 为比较杭白菊主栽品种早、晚小洋菊对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棉蚜Aphis gossypii、桃蚜Myzus persicae的抗性,通过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研究菊蚜在菊顶叶上刺吸行为,并检测了菊顶叶主要化合物。结果表明:在晚小洋菊上,菊小长管蚜的E1、E2波平均持续时间4.31、3.47 min,分别短于在早小洋菊上的4.63、3.75 min;棉蚜、桃蚜的E1、E2波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4.32、4.72 min和4.92、4.64 min;3种蚜虫的平均刺探次数均大于在早小洋菊上的平均刺探次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个主栽品种之间抗性存在差异。早小洋菊顶叶平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71 mg/g和25.36 mg/g,均高于晚小洋菊;早小洋菊顶叶总酚含量为0.24 mg/g,显著低于晚小洋菊;早、晚小洋菊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46 mg/g和3.37 mg/g。早小洋菊顶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上与每种菊蚜的E1、E2波持续时间显著正相关,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与每种菊蚜的E1或E2波持续时间显著负相关。推测早小洋菊对于菊长管蚜的抗性稍弱于晚小洋菊,2种杭白菊对棉蚜或桃蚜的抗性相当,且菊叶中的这4种物质含量与抗蚜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 菊蚜 抗蚜性 刺吸电位技术 抗性物质
原文传递
不同体色生物型烟蚜的取食特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何应琴 曾贤义 +3 位作者 程浅 余永旭 张永强 丁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8-304,共7页
为探究不同体色生物型烟蚜Myzus persicae取食行为的差异,明确其在烟田的分布特征,利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测定了红色型、绿色型和褐色型3种体色生物型烟蚜在烟草上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红色型烟蚜刺探取食之前对烟草寄主所花费的... 为探究不同体色生物型烟蚜Myzus persicae取食行为的差异,明确其在烟田的分布特征,利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测定了红色型、绿色型和褐色型3种体色生物型烟蚜在烟草上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红色型烟蚜刺探取食之前对烟草寄主所花费的识别时间最短,为2.20 min,极显著短于褐色型烟蚜的10.09 min。绿色型烟蚜在刺探过程中pd波平均持续时间为7.45 s,显著长于红色型烟蚜的6.85 s,极显著长于褐色型烟蚜的3.95 s,但3种体色生物型烟蚜的pd波次数无显著差异。首次刺吸至第1次出现E2波所需时间,绿色型和褐色型烟蚜均约为红色型烟蚜的2倍。韧皮部取食阶段,3种体色生物型烟蚜分泌唾液(E1波)的时间无显著差异;红色型烟蚜被动吸食汁液(E2波)时间为112.28 min,显著长于绿色型烟蚜的70.02 min和褐色型烟蚜的75.15 min。褐色型烟蚜在木质部主动摄取汁液(G波)的时间最短为8.58 min,与另外2种体色生物型烟蚜差异显著。表明3种体色生物型烟蚜各自具有不同的取食策略,但总体而言红色型烟蚜对烟草的适应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 体色生物型 刺探电位图谱 取食行为
原文传递
镉胁迫对麦长管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武晶晶 高欢欢 +1 位作者 白小惠 赵惠燕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8-201,共4页
为研究小麦苗期不同镉胁迫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取食行为的影响,应用EPG技术对麦长管蚜在4种质量分数镉胁迫下的取食行为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蚜虫在镉胁迫小麦上取食的过程中,np波次数增加,取食行为发生时间推迟,口... 为研究小麦苗期不同镉胁迫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取食行为的影响,应用EPG技术对麦长管蚜在4种质量分数镉胁迫下的取食行为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蚜虫在镉胁迫小麦上取食的过程中,np波次数增加,取食行为发生时间推迟,口针在细胞间穿刺的频率明显增高,首次出现E1波历期显著延长,以上情况在低质量分数下表现更为显著。麦长管蚜在镉胁迫的小麦上取食适合度下降,低质量分数镉胁迫对蚜虫的影响比高质量分数更大,蚜虫取食适合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Cd2+对小麦叶片组织结构和体内营养物质有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取食行为 刺探电位图谱技术
下载PDF
黄瓜花叶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混合侵染烟株对烟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应琴 吴佳星 +3 位作者 唐元满 谷纪涛 蔡璘 丁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38,共7页
为探究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混合侵染烟株对烟蚜取食行为的影响,利用刺探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记录了烟蚜在健康烟株与CMV、PVY混合侵染后不同发病级... 为探究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混合侵染烟株对烟蚜取食行为的影响,利用刺探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记录了烟蚜在健康烟株与CMV、PVY混合侵染后不同发病级别烟株上的取食波形。结果显示:烟蚜在健康烟株上的刺探次数最少,在感病烟株上的C波总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健康烟株;第1次到达韧皮部前的刺探次数,健康植株上仅为4.00次,3级感病烟株上的为健康烟株上的2倍;在健康烟株上E2波总持续时间为120.65 min,极显著大于2级和3级感病烟株;刺探过程中,感病烟株上的pd波出现次数均高于健康烟株,且pd波II-1和II-3亚波的持续时间也显著高于健康烟株。研究表明,CMV、PVY混合侵染烟株可降低寄主对烟蚜的适合度,且能促进烟蚜对病毒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花叶病毒 马铃薯Y病毒 烟蚜 刺探电位图谱 取食行为
原文传递
E型麦二叉蚜在不同抗性表型燕麦上的取食行为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建国 袁伟宁 +4 位作者 周天旺 张新瑞 贺春贵 赵桂琴 张宗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15-1323,共9页
【目的】为了明确E型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在不同抗性表型燕麦品系上刺探取食行为的差异性,查明燕麦抗蚜因子。【方法】采用直流型刺吸电位仪(DC-EPG Giga-4)记录了E型麦二叉蚜无翅成蚜在10个抗性表型差异MN品系皮燕麦上A,B,C,Pd... 【目的】为了明确E型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在不同抗性表型燕麦品系上刺探取食行为的差异性,查明燕麦抗蚜因子。【方法】采用直流型刺吸电位仪(DC-EPG Giga-4)记录了E型麦二叉蚜无翅成蚜在10个抗性表型差异MN品系皮燕麦上A,B,C,Pd,E,F,G和np 8种基本波形的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刺探电位图谱显示,E型麦二叉蚜在10个抗性表型差异MN品系皮燕麦上的识别时间在1.03~2.62 min之间。表型中抗的MN10253品系上非刺探时间相对较长,开始至首次刺探时间最长,分别为117.77和13.80 min,说明叶片表面可能存在不利于E型麦二叉蚜定位和识别寄主的干扰因子;表型中抗的MN08252品系上口针在叶肉组织和木质部刺探取食持续总时间以及开始至首次刺探木质部时间均为最短,分别为78.01,62.73和32.29 min,且np波发生次数多达28.57次,说明叶肉组织和木质部中可能存在抗蚜因子;表型低抗的MN06203品系上F波持续总时间和平均持续时间均最长,分别为4.96 min和5.81 s,说明该品系具有较强的机械抗性;表型低感的MN11213品系上E1时间最短,为1.94 min,开始至首次刺探韧皮部的时间最长,为246.05 min,说明抗蚜因子可能存在于韧皮部。【结论】皮燕麦表型中抗的MN10253品系叶片表面、MN08252品系的叶肉组织和木质部以及表型低感的MN11213品系韧皮部组织内可能存在抗蚜性因子,表型低抗的MN06203品系机械抗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二叉蚜 燕麦 表型抗性 取食行为 刺探电位图谱
下载PDF
水稻施硅对白背飞虱刺吸和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贾路瑶 刘丹丹 侯茂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9-206,共8页
【目的】硅可增强植物对多种植食性昆虫的抗性。本研究旨在了解硅处理对水稻叶鞘硅化程度及其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刺吸和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以明确施硅增强水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的部分机制。【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施硅水... 【目的】硅可增强植物对多种植食性昆虫的抗性。本研究旨在了解硅处理对水稻叶鞘硅化程度及其对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刺吸和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以明确施硅增强水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的部分机制。【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施硅水稻的叶鞘硅化程度;利用刺吸电位技术记录白背飞虱若虫刺吸行为;采用笼罩法测定白背飞虱雌成虫栖息和产卵选择性。【结果】与不施硅的对照相比,硅处理(0.16和0.32 g SiO2/kg土壤)增加了水稻叶鞘硅细胞的数量,延长了白背飞虱若虫刺吸行为中非刺探波和路径波的总时间,缩短了取食韧皮部汁液的时间。在选择性测定中,与对照组相比,白背飞虱雌成虫对0.16和0.32 g SiO2/kg土壤处理的水稻的栖息率分别降低48.0%和67.4%,在其上的产卵量分别降低34.8%和46.1%。【结论】施硅增加水稻对白背飞虱的排驱性,阻碍白背飞虱的刺吸行为,因此有助于增强水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水稻 抗虫性 刺吸电位 刺吸行为 寄主选择
下载PDF
EPG Comparison of Sitobion avenae (Fab.) Feeding Behavior on Three Wheat Varieties 被引量:4
14
作者 HU Xiang-shun ZHAO Hui-yan HU Zu-qing LI Dong-hong ZHANG Yu-h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0-186,共7页
This article was to study the potential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three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Ww2730, Xiaoyan 22 and Batis) in the seedling stage to Sitobion avenae. The aphid feeding behavior was ascertained by ... This article was to study the potential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three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Ww2730, Xiaoyan 22 and Batis) in the seedling stage to Sitobion avenae. The aphid feeding behavior was ascertained by stylet penetration activities monitoring using the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 technique. When the aphids feed on Ww2730 seedlings, the time for the 1st duration probing was later than that on Xiaoyan 22 and Batis significantly, and the number of interrupted probing before the 1st duration probing was more than that on Xiaoyan 22 and Batis significantly, and the 1st duration probing was shorter than that on Xiaoyan 22 and Batis significantly. The durations of the stylet pierce from the extra- to the intra-cellular (pd Ⅱ-1) on Ww2730 and Xiaoyan 22 were longer than those on Batis significantly. The duration of the potential drop (pd) in C wave on Ww2730 was longer than that on Xiaoyan 22 and Batis significantly. The times and duration of the G wave (ingestion in xylem) on Ww2730 were more and longer than those on Xiaoyan 22 and Batis significantly. The times of spot G wave on Batis was more than that on Ww2730 significantly, but the duration of spot G was shorter than that on Xiaoyan 22 and Ww2730 significantly. The total time of E1 wave, the longest duration of E1 fractions, and the mean duration time of E1 fractions that followed E2 wave on Xiaoyan 22 and Bati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ose on Ww2730.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f the mean duration of the 1st E1 wave on the 3 varieties, but the mean durations of other E1 wave on Ww2730 and Xiaoyan 22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n Batis significantly. The other wave parameters, including times and durations of F and E2 were all not different on the 3 wheat varieti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wheat variety Ww2730 to S. avenae is a restriction factor of feeding in epidermis, the thicker cell wall in mesophyll,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s or nutrition unbalance in phloem in the seedling phase. The 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Sitobion avenae resistance mechanism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 feeding behavior
下载PDF
褐色橘蚜在健康与CTV植株上的EPG比较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应琴 陈文龙 +4 位作者 鲁卓越 周常勇 李中安 王雪峰 李太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4年第2期36-39,共4页
利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对褐色橘蚜Toxopter acitricida(Kirkaldy)在健康与感染CTV的植株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褐色橘蚜在二者上均产生8种取食波形,分别为非刺探波(np波)、路径波(A波、B波、C波)、Pd波、韧皮部分... 利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对褐色橘蚜Toxopter acitricida(Kirkaldy)在健康与感染CTV的植株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褐色橘蚜在二者上均产生8种取食波形,分别为非刺探波(np波)、路径波(A波、B波、C波)、Pd波、韧皮部分泌唾液波(El波)、韧皮部被动吸食波(E2波)以及木质部主动吸食波(G波)。刺探过程中,二者非刺探总时间(np波)存在差异;褐色橘蚜在健康植株上的刺探次数最多且C波的总持续时间最长,与感病植株差异显著。感病植株上,E1波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显著多于健康植株。褐色橘蚜在感病植株上E2波的总持续时间为(241.33±24.12 min),显著长于在健康植株上(160.30±24.63 min)的持续时间。由此可初步推断,感染CTV的植株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褐色橘蚜获毒与传毒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色橘蚜 刺吸电位图谱(epg) 取食行为 传毒 柑橘衰退病毒
下载PDF
矿物油处理对马铃薯长管蚜定向和取食行为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16
作者 Arnaud AMELINE Aude COUTY Maria MARTOUB Philippe GIORDANENGO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7-623,共7页
大田和实验室研究均表明矿物油的施用可有效降低蚜虫对非持久性病毒的传播。我们分别于矿物油喷施马铃薯植株24h和7d后,调查其对马铃薯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行为的影响;采用暗室生测法调查了蚜虫对处理的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反应... 大田和实验室研究均表明矿物油的施用可有效降低蚜虫对非持久性病毒的传播。我们分别于矿物油喷施马铃薯植株24h和7d后,调查其对马铃薯长管蚜Macrosiphum euphorbiae行为的影响;采用暗室生测法调查了蚜虫对处理的植物挥发性化合物的反应;采用刺探电位技术(EPG)评价了矿物油处理对蚜虫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物油处理导致植物对寄主的引诱作用失效,这种效果至少持续24h。矿物油处理马铃薯植株24h和7d后,蚜虫对处理植株的取食行为发生改变。开始记录至第1次刺探所需时间降低,但只在处理7d后显著降低,提示矿物油处理有助于蚜虫口针的穿刺。然而,流涎阶段以及韧皮部汁液吸食阶段(摄食阶段)显著缩短。本研究中观察到的蚜虫行为的改变不能充分解释施用矿物油的大田中为什么出现7d的保护作用,因此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长管蚜 矿物油 刺探电位技术(epg) 寄主植物选择 嗅觉
下载PDF
Lethal, sublethal and transgenerational effects of the novel chiral neonicotinoid pesticide cycloxaprid on demographic and behavioral traits of Aphis gossypii (Hemiptera: Aphididae) 被引量:3
17
作者 Hai-Bin Yuan Jin-Hua Li +6 位作者 Yong-Qiang Liu Li Cui Yan-Hui Lu Xiao-Yong Xu Zhong Li Kong-Ming Wu Nicolas Desneux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743-752,共10页
Aphis gossypii Glover (Hemiptera: Aphididae) is a key pest in cotton crops, notably owing to its increasing resistance to commonly used pesticides. Such resistance promp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pest man... Aphis gossypii Glover (Hemiptera: Aphididae) is a key pest in cotton crops, notably owing to its increasing resistance to commonly used pesticides. Such resistance promp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programs that include novel pesticides being effective against the aphi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ssessed lethal and sublethal effects of cycloxaprid, a novel chiral neonicotinoid pesticide developed in China, on A. gossypii. The lethal concentration at 50% (LCs0) value of cycloxaprid on A. gossypii was estimated, using the dipping method, at 7.73 mg/L. The impact of a sublethal concentration (LC10) and a lethal concentration (LC40) of cycloxaprid on A. gossypii population growth and feeding behavior (using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technique [EPG]), and its transgenerational effect were further assessed. Adult longevity and fecundit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exposure to LEa0 or LC10 of cycloxaprid. Cycloxaprid with sublethal concentrations (especially LC40) had negative effects on phloem ingestion by A. gossypii. Additionally, the offspring of the adults exposed to LC40 of cycloxaprid had shorter nymphal development duration and adult longevity than the control, and those from LC10 and LC40 treatments had lower adult fecundity and net productive rate. We demonstrated that cycloxaprid is a pesticide showing both lethal and sublethal activities, and transgenerational effects on,4. gossypii; it may be useful for implementation in IPM programs against this aphid p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aphid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 life table NEONICOTINOID SUBLETHAL toxicity
原文传递
四种杀虫剂LC25对Q型烟粉虱成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云川 王新谱 +3 位作者 洪波 张婷婷 周雪飞 贾彦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4-333,共10页
【目的】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lectronic penetration graph,EPG)研究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成虫对吡虫啉、吡蚜酮、螺虫乙酯和溴氰虫酰胺4种杀虫剂LC25处理24 h番茄苗的取食行为,探明内吸性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烟粉虱成虫取食行为的... 【目的】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lectronic penetration graph,EPG)研究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成虫对吡虫啉、吡蚜酮、螺虫乙酯和溴氰虫酰胺4种杀虫剂LC25处理24 h番茄苗的取食行为,探明内吸性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烟粉虱成虫取食行为的影响。【方法】以无农药暴露史的Q型烟粉虱成虫为供试昆虫,番茄品种‘粉印三号’为供试植株。通过水培生测法确定4种内吸性杀虫剂的亚致死浓度LC25。在此基础上利用EPG监测Q型烟粉虱成虫取食寄主的13个非韧皮部指标和8个韧皮部指标,并对叶片刺吸孔进行显微观察。以无农药处理为对照(CK)。【结果】4种杀虫剂对Q型烟粉虱成虫的LC25值为溴氰虫酰胺>吡蚜酮>吡虫啉>螺虫乙酯。在总记录时间8 h内,Q型烟粉虱成虫的取食在各处理中均产生非刺探波(np)、路径波(C)、电位下降波(pd)、韧皮部分泌唾液波(El)、韧皮部被动吸食波(E2)以及木质部主动吸食波(G)6种波形。在非韧皮部的np波次数上,溴氰虫酰胺处理的次数最多,其次是螺虫乙酯处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CK和吡虫啉处理(P<0.05)。C波和G波总持续时间均为CK处理最长,溴氰虫酰胺处理最短,两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CK处理的pd波总持续时间显著长于4种杀虫剂处理(P<0.05),其中螺虫乙酯处理最短,但4种杀虫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螺虫乙酯处理的F波总持续时间最长,吡虫啉处理最短,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CK处理韧皮部的E1波和E2波总持续时间分别为20.52和50.60 min,显著长于吡虫啉处理和溴氰虫酰胺处理对应波的总持续时间(P<0.05),但E1波总持续时间与吡蚜酮和螺虫乙酯处理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4种杀虫剂LC25均引起Q型烟粉虱成虫的拒食行为,为研究烟粉虱或具刺吸式口器农业害虫对4类杀虫剂亚致死效应的拒食作用机理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型烟粉虱 内吸性杀虫剂 亚致死浓度 取食行为 刺吸电位技术(epg)
下载PDF
基于EPG技术的烟粉虱两个品系取食行为的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文平 刘佰明 +2 位作者 张珊 万方浩 褚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544-2552,共9页
【目的】Cardinium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体内的一种次生内共生菌。有研究表明Q型烟粉虱Cardinium品系(C+品系)与未感染品系(C-品系)的寄主适合度有很大差异,但其产生差异的行为机制尚不明确。论文旨在研究两个Q型烟粉虱品系的取食... 【目的】Cardinium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体内的一种次生内共生菌。有研究表明Q型烟粉虱Cardinium品系(C+品系)与未感染品系(C-品系)的寄主适合度有很大差异,但其产生差异的行为机制尚不明确。论文旨在研究两个Q型烟粉虱品系的取食行为差异,以期从行为学角度揭示两个品系适合度差异的原因。【方法】应用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记录Q型烟粉虱C+品系和C-品系在棉花与番茄上6 h的取食波形,然后对取食波形进行分类统计,共选取19个参数(非韧皮部参数11个,韧皮部参数8个)进行数据分析,比较这两个品系在非韧皮部和韧皮部的取食行为差异。【结果】共获得118个有效记录,其中在棉花上58个(C-品系28个,C+品系30个),在番茄上60个(C-品系31个,C+品系29个)。在取食棉花的非韧皮部阶段,烟粉虱C+品系刺探的总持续时间和路径波(C波)总持续时间显著高于C-品系(P<0.05),C+品系第一次E波后非刺探时间显著低于C-品系(P<0.05);在韧皮部阶段,两个品系分泌唾液(E1波)和吸食汁液(E2波)的相关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6 h能到达韧皮部阶段的烟粉虱比例也无显著差异(P>0.05)。在取食番茄的非韧皮部阶段,烟粉虱C+品系的刺探总次数和第一次E波前的刺探次数均显著高于C-品系(P<0.05),C+品系从第一次刺探到第一次持续取食的时间显著长于C-品系(P<0.05),但刺探的平均持续时间显著短于C-品系;在韧皮部阶段,两个品系在与分泌唾液和吸食汁液相关的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6 h能到达韧皮部阶段的烟粉虱比例也无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烟粉虱C+品系和C-品系在韧皮部的取食行为参数无显著差异;在非韧皮部C+品系较C-品系具有更长的刺探时间和更多的刺探总次数。【结论】烟粉虱C+品系和C-品系在寄主植物韧皮部的取食行为没有差异,在非韧皮部存在显著差异。在非韧皮部的取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型烟粉虱 适合度 刺吸电位技术 取食行为
下载PDF
四种药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取食刺吸电位分析
20
作者 岳双奇 潘青梅 +4 位作者 李冰倩 路航 刘妞妞 贾恩光 乔利 《现代农业研究》 2023年第3期105-111,共7页
小贯小绿叶蝉是半翅目叶蝉科刺吸式口器昆虫,是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高效快速的防治小贯小绿叶蝉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采用刺吸电位仪记录,观察小贯小绿叶蝉在喷施不同药剂处理后的茶树枝上的取食特点,并进行分析。用甲... 小贯小绿叶蝉是半翅目叶蝉科刺吸式口器昆虫,是茶园的主要害虫之一,高效快速的防治小贯小绿叶蝉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采用刺吸电位仪记录,观察小贯小绿叶蝉在喷施不同药剂处理后的茶树枝上的取食特点,并进行分析。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新鲜茶树枝进行处理,每种药剂使用4个浓度,测试雌雄成虫取食差异。结果表明,小贯小绿叶蝉雌、雄成虫取食行为差异不大。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刺探总次数显著少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41)。药剂噻虫嗪刺探总次数较对照组少7次,差异显著(P=0.041)。药剂处理过后影响了小贯小绿叶蝉取食前刺探位置的选择,阻碍取食,减少了刺探次数的发生。吡虫啉F波周期数比对照组多12.95次,差异显著(P=0)。氟啶虫酰胺F波周期数,比对照组多6.2次,差异达显著水平(P=0.035)。说明药剂处理改变了小贯小绿叶蝉的取食行为,使其更多时间用于刺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小贯小绿叶蝉 刺吸电位技术 取食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