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燕娇 杨梅 +4 位作者 覃冬莉 朱云峰 张获华 施擎 高珊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63-66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宁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确诊的轻度和中度SUI女性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组(联合组),盆底康复...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宁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确诊的轻度和中度SUI女性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组(联合组),盆底康复治疗组,Kegel训练组,每组30例。经皮穴位选取中极穴,曲骨穴,会阴穴,双侧会阳穴,双侧中髎穴,双侧足三里穴,双侧三阴交穴进行电刺激。治疗6周后评估3组患者尿失禁改善情况(ICI-Q-SF问卷)、盆底肌肌力。结果:经ICI-Q-SF量表评估,3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72,P=0.032)。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73.3%,66.7%,χ~2=6.686,P=0.035)。3组患者在治疗前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76,P=0.391);而治疗后3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300,P=0.000)。联合组患者在治疗后正常尿意膀胱压测定容量(NDCC)、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MCC)、漏尿点压(PVLP)和最大尿道闭合压(MCP)均高于盆底康复治疗组和Kegel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女性轻、中度SUI疗效满意,较单一方案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电刺激疗法 骨盆底 穴位疗法
下载PDF
吞咽障碍治疗仪穴位刺激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韩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7期982-985,共4页
目的探讨吞咽障碍治疗仪穴位刺激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将98例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吞咽障碍治疗仪进行常规电刺激治疗,治疗组使用吞咽障碍治疗仪进行穴位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 目的探讨吞咽障碍治疗仪穴位刺激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将98例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吞咽障碍治疗仪进行常规电刺激治疗,治疗组使用吞咽障碍治疗仪进行穴位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综合疗效和洼田氏饮水试验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石氏评分和吞咽钡餐透视(VF)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石氏评分和VF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降钙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GRP和E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障碍治疗仪穴位刺激治疗假性球麻痹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和CGRP、E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球麻痹 吞咽障碍治疗仪 常规电刺激 穴位刺激
下载PDF
Regional homogeneity analysis on acupoint specificity with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被引量:11
3
作者 REN Xiu-jun CHEN Hong-yan +6 位作者 WANG Bao-guo ZHAO Bai-xiao LI Shao-wu ZHANG Lei DAI Jian-ping LIU Xiao-yuan LUO F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627-1632,共6页
Background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in craniotomy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However,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election of acupoints has not been examined. In this study, we used the regional homogeneit... Background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in craniotomy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However,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election of acupoints has not been examined. In this study, we used the regional homogeneity method 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BOLD) signals to determine changes in brain activity in response to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acupoints and non-acupoints in 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Methods Twelve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BOLD fMRI scanning of the brain was performed for 306 seconds before and 30 minutes after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acupoints UB63 (Jinmen), LV3 (Tai chong), ST36 (Zusanli), and GB40 (Qiuxu). The procedure was repeated after one week with stimulation on non-acupoints (one was 9 above BL67, the second was 12 above BL67 (Kunlun), the third was 7 above KI3, and the fourth was 10 above KI3 (Taixi)).Results The regional homogeneity in the acupoint group was increased in the left thalamus, caudate, putamen, lentiform nucleus (BA19, 30, 39), postcentral gyrus, precentral gyrus (BA3, 4, 30, 32), calcarine fissure, middle temporal gyrus (BA30), right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inferior temporal gyrus (BA38), cuneus, and precuneus (BA7, 19) when compared to the non-acupoint group. The regional homogeneity of the acupoint group was decreased in the left cerebellum posterior lobe, middle frontal gyrus (BA10), double-side precuneus (BA7), and the postcentral gyrus (BA40).Conclusions The brain region activated following acupoint stimulation is the ipsilateral pain-related brain region, which may relate to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pain relief. Further acupoint stimulation causes different central nervous responses compared to non-acupoint st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oi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e stimulation
原文传递
穴位针刺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肩周炎76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志军 白瑞雪 +1 位作者 王京 贾小红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针刺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纳入邯郸明仁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肩周炎病人152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物理疗法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 目的探讨穴位针刺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纳入邯郸明仁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肩周炎病人152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物理疗法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肩关节后伸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9%(P<0.05);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后伸角为(33.49±5.36)°,显著大于对照组的(27.32±3.78)°、治疗前的(23.89±2.72)°(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为(1.37±0.23)分,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59±0.58)分、治疗前的(4.70±1.13)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β和TNF-α水平分别为(22.18±4.87)ng/L,(1.98±0.54)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45±7.94)ng/L,(3.15±0.77)ng/L、治疗前的(74.92±17.26)ng/L,(7.62±1.33)ng/L(P<0.05)。结论穴位针刺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肩周炎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度,而这一优势形成可能与其能够更为显著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痛 电刺激疗法 穴位针刺 物理疗法 肩周炎 疗效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穴位电刺激对妇科疾病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步胜楠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26期3583-3586,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电刺激对妇科疾病患者术后下肢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入住某三级甲等医院妇科接受手术的2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妇科术后常规护... 目的探讨穴位电刺激对妇科疾病患者术后下肢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入住某三级甲等医院妇科接受手术的2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妇科术后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下肢穴位电刺激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聚集指数(AI)、下肢DVT发生率及术后患者满意度。最终276例患者完成研究,对照组139例,干预组137例。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7 d的AI低于对照组,腘窝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干预能降低妇科术后患者AI,提高腘窝静脉血流速度,降低DVT的发生率,是预防妇科疾病术后下肢DVT形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穴位疗法 妇科疾病 深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基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探讨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龚英 石国凤 王天兰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20期3434-3437,共4页
目的基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探讨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康复室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足下垂70例患者采用SPSS22.0统... 目的基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探讨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康复室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足下垂70例患者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进行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为主的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在给予运动疗法为主的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穴位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周后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AROM)、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等。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AROM、FMA-LE及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4周后AROM、FMA-LE及B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干预组患者干预4周后AROM、FMA-LE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的穴位电刺激可有效增加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AROM,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电刺激疗法 穴位疗法 治痿独取阳明 足下垂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观察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任晓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6年第3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227例坐骨神经痛的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1例。治疗组运用电针加穴位注射结合的方法,并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牵引及按摩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减轻症... 目的:探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227例坐骨神经痛的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1例。治疗组运用电针加穴位注射结合的方法,并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牵引及按摩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减轻症状和改善各项体征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能促进血液循环,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治疗 穴位注射 坐骨神经痛
下载PDF
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对食管癌术后肠道屏障功能、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肖玉兰 齐科雷 +2 位作者 王秀娟 李凤茹 吕翠环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7期1346-1351,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对食管癌术后肠道屏障功能、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于河北省胸科医院住院的120例食管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四组,即A、B、C和D组,A组病人给予胃肠减压等一般治疗措施,B组... 目的探讨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对食管癌术后肠道屏障功能、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于河北省胸科医院住院的120例食管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四组,即A、B、C和D组,A组病人给予胃肠减压等一般治疗措施,B组病人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按摩,C组病人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胃肠起搏,D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数字化音乐电胃肠起搏治疗,共治疗7 d。观察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管留置时间、胃液引流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Z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D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36.20±5.15)h、排气时间(52.87±4.51)h、排便时间(73.42±6.92)h、胃管留置时间(80.95±7.65)h、胃液引流量(895.44±101.35)mL、内毒素(5.37±2.40)ng/L、DAO(2.71±0.70)U/L、Occludin(13.61±3.20)μg/L、ZO-1(23.55±3.60)μg/L、TNF-α(12.35±3.61)ng/L、IL-6(16.48±4.01)ng/L、IL-8(37.87±9.71)ng/L均低于A组[(48.72±5.93)h,(68.17±6.45)h,(87.20±6.67)h,(97.34±8.19)h,(1334.50±211.80)mL,(11.83±3.62)ng/L,(3.69±0.53)U/L,(21.56±3.94)μg/L,(31.01±4.33)μg/L,(26.31±4.29)ng/L,(33.72±5.44)ng/L,(82.67±12.55)ng/L]、B组[(45.62±5.50)h,(63.48±6.70)h,(79.95±7.69)h,(91.17±6.89)h,(1180.46±196.15)mL,(8.55±2.19)ng/L,(3.31±0.64)U/L,(19.49±2.88)μg/L,(27.36±4.02)μg/L,(20.70±3.88)ng/L,(25.09±4.85)ng/L,(72.63±11.44)ng/L]、C组[(41.04±6.11)h,(61.25±5.81)h,(77.29±7.13)h,(88.72±9.03)h,(1047.28±160.33)mL,(7.80±3.25)ng/L,(3.12±0.59)U/L,(15.51±3.49)μg/L,(28.1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音乐疗法/方法 电刺激疗法 穴位疗法 胃肠活动 胃肠起搏 肠道屏障功能 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 STIMU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ENFLURANE ANESTHESIA FOR CRANIOCEREBRAL OPERATIONS 被引量:1
9
作者 Wang Baoguo Wang Enzhen +2 位作者 Chen Xinzhong Sun Fengli Yang Enhua,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50, China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3年第3期28-33,共6页
The reinforcing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 stimulation(TAES)on enflurane anesthesia during craniotomy was studied.One hundred and ten neurosurgical patient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Anest... The reinforcing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 stimulation(TAES)on enflurane anesthesia during craniotomy was studied.One hundred and ten neurosurgical patients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Anesthesia was maintained with enflurane in Group A(n=40).In Group B,enflurane anesthesia was supplemented by TAES with Han’s acupoint nerve stimu-lator(HANS)at Hegu(LI 4),Yuyao(EX-HN 4)and Fengchi(GB 20)points on the operated side(n=40).In Group C,enflurane anesthesia was supplemented by TAES and scalp infiltration with 0.5%procaine solution(n=30).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of enflurane in Group B and C decreased by 37.8-47.0%and 42.1-66.1%respectively than thatin Group A.The hemodynamics was more stable during operation,and the patients recovered after operation in group B and C.It was concluded that TAES with HANS significantly the anesthetic effect and decreased the side effects of enflurane during operation,and that the triplecombination of TAES,enflurane and scalp infiltration with procaine appeared to be a better anestheticmethod for craniot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FLURANE acupoint electric stimulation ANESTHESIA CRANIOTOMY
下载PDF
温和灸结合穴位电刺激对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龚博敏 杨华元 +1 位作者 孙蓉 曹洁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温和灸结合穴位电刺激疗法对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名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名。观察组于每天训练结束后采用温和灸结合穴位电刺激疗法,对照组于晚饭后服用淀... 目的:观察温和灸结合穴位电刺激疗法对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名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名。观察组于每天训练结束后采用温和灸结合穴位电刺激疗法,对照组于晚饭后服用淀粉丸安慰剂。于集训前、集训中期和集训结束后,分别检测两组运动员血清WBC、HGB及CD3+、CD4+、IgA、IgM、IgG等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集训前两组运动员的血清WBC均处于较低水平,集训结束后观察组血清WBC水平明显提高,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HGB浓度呈稳定中略有下降趋势,且3个时间点测得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随时间推移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与集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D3+、CD4+、IgA、IgM和IgG指标两组集训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和灸结合穴位电刺激疗法可提高运动员WBC水平、维持血清HGB浓度,有一定的抗运动性疲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温和灸 穴位电刺激 免疫功能 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
原文传递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开颅手术安氟醚麻醉的强化作用 被引量:31
11
作者 王保国 王恩真 +2 位作者 陈新中 孙峰丽 杨恩华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27-429,共3页
选择80例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用 Han’s电刺激仪经皮电刺激开颅侧合谷、风池和鱼腰三个穴位对安氟醚的临床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穴位电刺激明显减少手术期间安氟醚的吸入浓度和用量,维持相似麻醉... 选择80例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用 Han’s电刺激仪经皮电刺激开颅侧合谷、风池和鱼腰三个穴位对安氟醚的临床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穴位电刺激明显减少手术期间安氟醚的吸入浓度和用量,维持相似麻醉深度时所需MAC较单纯吸入安氟醚减少37.8%~47.0%,心血管抑制也明显减轻,患者恢复快而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穴位 电刺激 安氟醚 麻醉
原文传递
不同刺激方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慕远 蒲沁沁 +1 位作者 刘申易 蒋再轶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比较电针疗法、经皮电刺激疗法、穴位按摩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经皮电刺激组、穴位按摩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取穴相同,均为肩前、侠白、肩髃、臂臑、肩髎、臑会、小海、后溪,分别予以电... 目的:比较电针疗法、经皮电刺激疗法、穴位按摩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经皮电刺激组、穴位按摩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取穴相同,均为肩前、侠白、肩髃、臂臑、肩髎、臑会、小海、后溪,分别予以电针疗法(疏密波,通电30min)、经皮电刺激疗法(疏密波,通电30min)以及穴位按摩配合肩关节松动手法。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肩关节活动改善程度。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肩关节活动程度均明显改善(均P<0.001),且穴位按摩组较电针组与经皮电刺激组改善程度更显著(均P<0.05)。穴位按摩组镇痛愈显率为61.5%(24/39),优于电针组的42.9%(15/35)及经皮电刺激组的44.4%(16/36,均P<0.05)。穴位按摩组肩关节功能活动愈显率为61.5%(24/39),优于电针组的48.6%(17/35)及经皮电刺激组的44.4%(16/36,均P<0.05)。结论:穴位按摩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可有效镇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且疗效优于电针疗法和经皮电刺激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电针疗法 经皮电刺激疗法 穴位按摩疗法
原文传递
电针足三里对严重烫伤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宋学敏 王焱林 +5 位作者 李建国 梁辉 李兰芳 周青 张宗泽 王成夭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 探讨电针足三里对严重烫伤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烫伤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和α-银环蛇毒素组(α-BGT组).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烫伤组、足三里... 目的 探讨电针足三里对严重烫伤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烫伤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和α-银环蛇毒素组(α-BGT组).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烫伤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和α-BGT组先制备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然后烫伤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足三里组于双侧足三里穴垂直进针7 mm,给予脉冲电流(电压3V,电流2ms,频率3 Hz)持续刺激12 mim,间隔8 h刺激1次,持续2 d;非经非穴组于双侧足三里穴旁5mm处给予脉冲刺激,方法同足三里组;α-BGT组尾静脉注射α-BGT 1.0 μg/kg,再于双侧足三里穴给予脉冲刺激,方法同足三里组.各组处理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采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HMGBl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测定HMGBl mRNA表达.结果 烫伤组肺组织光镜下可见肺泡壁崩解,泡内大量渗出液,间质水肿、肥厚和增生,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核膜僵硬,部分凸凹不平和核溶解,胞质内板层小体明显减少,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对照组减轻.与对照组比较,烫伤组、非经非穴组和α-BGT组肺组织HMGBl含量升高,HMGBl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上调(P〈0.05),足三里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烫伤组比较,足三里组肺组织HMGBl含量降低,HMGBl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下调,非经非穴组和α-BGT组肺组织HMGBl mRNA表达下调(P〈0.05);与足三里组比较,非经非穴组和α-BGT组肺组织HMGBl含量升高,HMGBl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可减轻严重烫伤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其机制与激活含α7亚基N型胆碱能受体介导的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肺组织HMGBl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烧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原文传递
基于针灸经典理论的闭环反馈穴位电刺激设备研发新思路 被引量:8
14
作者 母杰丹 马良宵 +4 位作者 张洲 于文颜 孙天祎 王俊翔 黄肖山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55-459,共5页
针灸电刺激设备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中医治疗设备之一,在提高针灸疗效、扩大针灸适应范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功能状态失衡已成为影响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针灸疗法具有调衡优势。针对目前各类针灸电刺激设备尚存在穴位局部... 针灸电刺激设备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中医治疗设备之一,在提高针灸疗效、扩大针灸适应范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功能状态失衡已成为影响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针灸疗法具有调衡优势。针对目前各类针灸电刺激设备尚存在穴位局部电刺激深度不够、范围模糊、缺乏闭环反馈、针灸理论融合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将针刺得气经典理论与现代生物电子技术、多模信号采集技术、实时反馈调节技术等相融合的新思路,以期研发出有效、安全、舒适的一体化闭环反馈穴位功能电刺激设备。多学科交叉,医理融合、医工融合、中西医融合将推动针灸诊疗设备的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以及全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电刺激设备 多模信号采集 柔性阵列电极 闭环反馈穴位电刺激设备 学科交叉
原文传递
通窍醒神方、头针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林生君 仇珺 赵明 《陕西中医》 2021年第2期247-251,共5页
目的:观察用通窍醒神方、头针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例和观察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疗... 目的:观察用通窍醒神方、头针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例和观察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窍醒神方、头针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评价患者的忽略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焦虑、生活质量变化,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中相关因子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数字消去试验、画钟试验、平分直线试验评分均有所降低(均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认知能力MMSE评分均显著升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8周、随访8周、随访12周的焦虑SAS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t=8.002,8.155,5.697,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血清中TNF-α、sICAM-1水平均显著降低,IL-2水平则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通窍醒神方、头针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更利于减轻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病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缓解焦虑,提高生活质量,远期效果确切,其起效可能与改变血液流变、调控TNF-α、sICAM-1、IL-2水平以调节免疫稳态、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窍醒神方 头针 经皮穴位电刺激 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 日常生活能力 认知功能 焦虑状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频电刺激天枢穴治疗老年便秘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蒋雅媛 周燕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6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中频电刺激天枢穴治疗老年便秘的效果,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心血管科收治的74例合并便秘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中频电刺激天枢穴治疗老年便秘的效果,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心血管科收治的74例合并便秘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频电刺激天枢穴治疗。记录干预前后患者便秘症状积分,评估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便秘症状积分(4.78±1.25)分,低于对照组的(6.20±1.75)分(P<0.05)。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90%vs.75.68%,P<0.05)。结论中频电刺激天枢穴治疗老年便秘安全有效,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进一步改善心内科老年患者便秘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电刺激 穴位 老年便秘 功能性便秘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迟旭 鞠琰莉 《针灸临床杂志》 2009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对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STC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治疗)30例,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对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STC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治疗)30例,对照组(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STC患者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经皮神经电刺激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穴位
下载PDF
治疗轻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晨 古力米热 +2 位作者 王朝辉 张洁祥 林茜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1049-1050,共2页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法和穴位埋线法治疗轻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并进行对比。方法:对120例轻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临床、尿动力学检查或膀胱造影、膀胱镜检查确诊,均为稳定性膀胱、无膀胱出口梗阻。后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分...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法和穴位埋线法治疗轻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并进行对比。方法:对120例轻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经临床、尿动力学检查或膀胱造影、膀胱镜检查确诊,均为稳定性膀胱、无膀胱出口梗阻。后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分别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法和穴位埋线法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有效率为78.33%,穴位埋线治疗的有效率为7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穴位埋线,2种方法均有效,疗效无显著差异,是轻度压力性尿失禁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电刺激 穴位埋线
下载PDF
经皮电神经刺激术刺激正常老年人穴位的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青松 徐芳 +1 位作者 袁媛 周江宁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40-342,44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电神经刺激术(TENS)改善老年性痴呆(AD)患者记忆和行为的机制。方法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观察正常人大脑对经皮电神经刺激术(TENS)刺激穴位的反应,刺激部位为左腿的"足三里"、"涌泉"和"太冲"... 目的探讨经皮电神经刺激术(TENS)改善老年性痴呆(AD)患者记忆和行为的机制。方法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观察正常人大脑对经皮电神经刺激术(TENS)刺激穴位的反应,刺激部位为左腿的"足三里"、"涌泉"和"太冲"穴,对6名正常老年人进行了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成像过程中,每名受试者分别接受了160 Hz的TENS刺激。结果TENS刺激正常老年人左腿的"足三里"、"涌泉"和"太冲"穴,正常老年人大脑仅在刺激"太冲"穴时可见脑区激活,它们是:下丘脑、BA6区、BA7区、BA31区、BA32区、BA38区。结论TENS可能通过激活上述结构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记忆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成像 经皮神经电刺激 穴位疗法 老年人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开颅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郝利娜 侯涛 +2 位作者 李娟 康芳 殷国兵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672-675,共4页
目的观察内关穴联合合谷穴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神经外科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择期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TAES组(T组)。T组麻醉诱导前30 min经皮... 目的观察内关穴联合合谷穴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神经外科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择期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TAES组(T组)。T组麻醉诱导前30 min经皮穴位电刺激患者双侧内关穴和合谷穴至手术结束。分别于术前(T0)、术毕(T1)、术毕12 h(T2)、术毕24 h(T3)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浆胃动素浓度。记录患者术后0~2 h、2~6 h、6~24 h、0~24 h内各时点PONV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组术后0~2 h、2~6 h、6~24 h及0~24 h内PONV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T组患者T1及T2时点血浆胃动素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性用药的基础上,内关穴联合合谷穴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进一步降低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胃动素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切开术 手术后恶心呕吐 经皮神经电刺激 穴位疗法 促胃动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