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吸附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陈榕 胡熙恩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0-86,共7页
本文综述了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炭气凝胶及活性氧化铝等材料的电吸附/脱附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其在去除水中无机和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电吸附 脱附 双电层 活性炭 活性炭纤维 炭气凝胶
下载PDF
电吸附除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5
2
作者 陈兆林 宋存义 +1 位作者 孙晓慰 郭洪飞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4,共4页
电吸附是一种利用电势差为驱动力,促使离子被吸附到带电电极表面的除盐技术,具有低能耗、不添加化学试剂、环境友好等显著特点。从电吸附理论、电极材料、电吸附装置等方面综述了电吸附除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展望了电吸附技术在... 电吸附是一种利用电势差为驱动力,促使离子被吸附到带电电极表面的除盐技术,具有低能耗、不添加化学试剂、环境友好等显著特点。从电吸附理论、电极材料、电吸附装置等方面综述了电吸附除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展望了电吸附技术在水处理除盐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吸附技术 双电层 除盐 电极材料
下载PDF
pH值对桂林红黏土界限含水率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善梅 刘之葵 蒙剑坪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14-1822,共9页
液塑限是影响黏土抗渗透、抗冲切、抗冲刷、抗侵蚀、抗剪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红黏土的界限含水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对不同pH值溶液作用下红黏土的液塑限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酸性溶液中,随着pH值的减小,红黏土塑限降低,... 液塑限是影响黏土抗渗透、抗冲切、抗冲刷、抗侵蚀、抗剪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红黏土的界限含水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对不同pH值溶液作用下红黏土的液塑限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酸性溶液中,随着pH值的减小,红黏土塑限降低,液限与塑性指数则先降低后增大;碱性溶液中,随pH值的增大,塑限、液限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塑性指数表现为折线变化。经分析表明,传统的扩散层厚度影响因素及双电层理论均不适用于分析不同pH值条件下的桂林红黏土稠度界限。根据相同土的液塑限对应电势一定的原则,在双电层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双电层结构模型定性分析红黏土稠度界限的方法。基于传统双电层理论,考虑多种成分溶液作用下,推导了适合桂林红黏土在酸碱液作用下的扩散层厚度计算公式,弥补常规扩散层厚度计算公式仅适用于对称电解质溶液作用的恒定电荷黏土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塑限 双电层 扩散层厚度 红黏土 桂林
下载PDF
离子注入型超大容量固体离子电容器 被引量:9
4
作者 陈艾 王有钧 陶凤波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88-92,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混合导体电极/快离子导体(或快离子导体粉体与炭质极化电极颗粒混合体)/混合导体电极”结构的离子注入型超大容量固体离子电容器.其电容量除由界面双电层形成外,研究还发现电容量随混合导体电极用量增加线性增大....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混合导体电极/快离子导体(或快离子导体粉体与炭质极化电极颗粒混合体)/混合导体电极”结构的离子注入型超大容量固体离子电容器.其电容量除由界面双电层形成外,研究还发现电容量随混合导体电极用量增加线性增大.研究采用Cu^(+)离子导体为固体电解质,Cu_2Mo_6S_7.7为混合导体电极.其容量密度高达50F/Cm^3,等效串联电阻(ESR)为40Ω,漏电流为15μA,分解电位为600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固体电解质 电容器
下载PDF
离子吸附型稀土浸矿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琪 秦磊 +3 位作者 王观石 罗嗣海 龙平 彭陈亮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3-554,共12页
离子吸附型稀土是世界、尤其是中国的宝贵资源。为实现该类稀土资源的绿色高效开采,人们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的浸取机制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为确定其成矿机制和提取工艺做出了突出贡献。1969~1989年,基于离子型稀土的浸取特征,证明了... 离子吸附型稀土是世界、尤其是中国的宝贵资源。为实现该类稀土资源的绿色高效开采,人们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的浸取机制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为确定其成矿机制和提取工艺做出了突出贡献。1969~1989年,基于离子型稀土的浸取特征,证明了各种电解质溶液均可浸出稀土,并用简单的离子交换反应和水化理论来说明稀土离子的浸取规律和能力大小,为浸矿剂的选择和提取工艺的提出做出了重大贡献;从1989~2009年,研究重点转移到稀土的吸附、解吸和动力学迁移机制等方面,着力解决堆浸和原地浸矿中的基础问题;从2009~2019年,进一步用双电层理论来重新说明稀土离子浸出的机制,着力于解决环保问题并进一步提高浸取效率,为发展新的浸取体系和工艺指明了方向;本文按照上述三个主要阶段的具体研究成果和贡献进行述评,重点对第三阶段的新进展开展讨论,在此基础上,对离子吸附型稀土浸矿机制的研究方向与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 离子交换 吸附与解吸 浸取动力学 双电层
原文传递
可变电荷土壤中特殊化学现象及其微观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徐仁扣 李九玉 姜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7-215,共9页
综述了近年来可变电荷土壤化学研究的进展,着重总结了可变电荷土壤中的盐吸附、铁铝氧化物对土壤自然酸化的抑制作用和离子强度对离子专性吸附的影响等特殊化学现象及其微观机制的研究进展。用颗粒表面扩散层重叠导致有效电荷数量减小... 综述了近年来可变电荷土壤化学研究的进展,着重总结了可变电荷土壤中的盐吸附、铁铝氧化物对土壤自然酸化的抑制作用和离子强度对离子专性吸附的影响等特殊化学现象及其微观机制的研究进展。用颗粒表面扩散层重叠导致有效电荷数量减小的原理解释了盐吸附现象和铁铝氧化物对土壤自然酸化的抑制作用。阐明了可变电荷土壤和矿物中介质离子强度影响离子专性吸附的机制,用四层吸附模型解释了离子专性吸附随离子强度增大而增加的现象,并根据胶体zeta电位随离子强度改变而变化的趋势进一步证明了离子强度增大使胶体专性吸附面上静电电位的绝对值减小,是离子专性吸附随离子强度增大而增加的主要原因。带电颗粒表面双电层结构和双电层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阐明可变电荷土壤中一些特殊化学现象的微观机理,从而进一步完善土壤化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双电层 扩散层重叠 专性吸附 土壤酸化 表面电荷 表面电位
下载PDF
微通道液体流动双电层阻力效应 被引量:14
7
作者 龚磊 吴健康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19-1225,共7页
采用数值方法求解双电层的Poisson_Boltzmann方程和液体运动的Navier_Stokes方程,研究微通道双电层对压强梯度液体流动的阻力效应.量纲分析表明,双电层阻力大小可以用一个无量纲的电阻力数表示.它与液体的介电系数、固体表面的zeta电位... 采用数值方法求解双电层的Poisson_Boltzmann方程和液体运动的Navier_Stokes方程,研究微通道双电层对压强梯度液体流动的阻力效应.量纲分析表明,双电层阻力大小可以用一个无量纲的电阻力数表示.它与液体的介电系数、固体表面的zeta电位平方成正比,与液体的动力粘性系数、电导率以及微通道的宽度平方成反比.在计算流动诱导的流动电位势和电阻力时,提出电流密度平衡条件,可以消除传统电流平衡条件导致的固壁附近产生局部回流的不合理物理现象.还给出不同电阻力数的微通道流量、流量损失率、速度剖面的数值结果,合理解释了双电层对微通道液体流动的阻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双电层 电阻力数
下载PDF
碳(炭)材料与超级电容器 被引量:9
8
作者 贺福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05年第3期13-19,共7页
多孔碳(炭)材料是用来制造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理想材料之一。特别是中孔(≥nm)丰富的多孔碳(炭)材料,最适合制造超级电容器的电极。
关键词 多孔碳(炭)材料 超级电容器 双电层电容器
下载PDF
CO2 Electroreduction in Ionic Liquids: A Review 被引量:14
9
作者 Jianpeng Feng Shaojuan Zeng +2 位作者 Jiaqi Feng Haifeng Dong Xiangping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961-970,共10页
The increasing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CO2) caused by the unrestrained consumption of fossil fuels in recent hundreds of years, has caused global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roblems. Meanwhile, CO2 is a cheap, abu... The increasing emission of carbon dioxide (CO2) caused by the unrestrained consumption of fossil fuels in recent hundreds of years, has caused global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roblems. Meanwhile, CO2 is a cheap, abundant and renewable Cl-feedstock, which can be converted into alco- hols, ethers, acids and other value-added chemicals. Compared with the thermal reactions,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2 is more attractive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by using the seasonal, geographical and intermittent energy (tide, wind and solar) under mild conditions. In recent years, taking ionic liquids (ILs) as electrolytes in the CO2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reaction has been paid much more attention due to the advantages of lowering the overpotential of CO2 electroreduction and improving the Faradaic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d the recent progresses of electrochemical re- duction of CO2 in ILs electrolytes, and analyze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CO2 reaction in the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region by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methods. Finally, the research which needs to be highlighted in this area wa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ic liquids CO2 REDUCTION charge transfer electric double layer mechanism
原文传递
应用Zeta电位研究液态奶的稳定机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立永 贾树妍 +3 位作者 肖光辉 陈平 张连富 生庆海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8-41,共4页
介绍了胶体的双电层模型、Zeta电位的概念和测量原理,DLVO理论与胶体稳定性的关系,Zeta电位在液态奶制品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 ZETA电位 双电层 液态乳 稳定性
下载PDF
生物芯片微通道周期性电渗流特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健康 王贤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9-315,共7页
以双电层的Poisson-Boltzmann方程和黏性不可压缩流体运动的Navier-Stokes方程为基础,提出二维均匀微通道周期电渗流的解析解.分析结果表明,周期电渗流速度大小不但与双电层特性和外电场有关,而且与流动雷诺数(Re:ωh2/v)密切相关.... 以双电层的Poisson-Boltzmann方程和黏性不可压缩流体运动的Navier-Stokes方程为基础,提出二维均匀微通道周期电渗流的解析解.分析结果表明,周期电渗流速度大小不但与双电层特性和外电场有关,而且与流动雷诺数(Re:ωh2/v)密切相关.随雷诺数增加,双电层滑移速度下降.当离开固壁距离增加时,双电层以外区域流动速度快速衰减,速度滞后相位角明显增加.研究发现在微通道有波浪状速度剖面.给出在低雷诺数时的周期电渗流渐近解,它的速度振幅与定常电渗流速度相同,并具有柱栓式速度分布形态.还得到在微通道宽对双电层厚的比值(κh)很小时,Debye-Huckel近似的周期电渗流解,并与解析解进行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双电层 周期电渗流 雷诺数
下载PDF
绿泥石片岩遇水软化的强度试验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辉 杨鑫 +1 位作者 胡其志 程昌炳 《土工基础》 2011年第1期45-48,69,共5页
选取四川省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地下围岩绿泥石片岩,分别用饱和NaCl溶液和蒸馏水进行饱和,利用RMT试验机和MTS试验机进行单轴和普通三轴的室内强度试验,分别测定绿泥石片岩在两种饱和状态和干燥状态下的强度指标。对比绿泥石片岩力学... 选取四川省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地下围岩绿泥石片岩,分别用饱和NaCl溶液和蒸馏水进行饱和,利用RMT试验机和MTS试验机进行单轴和普通三轴的室内强度试验,分别测定绿泥石片岩在两种饱和状态和干燥状态下的强度指标。对比绿泥石片岩力学参数的变化,通过对岩石双电层进行微观机理分析,得出绿泥石片岩遇水后强度有显著的降低,表现出明显的遇水软化特性;软化的主要原因是岩石周围双电层的影响,且双电层厚度越厚,岩石强度降低越多;双电层厚度越薄,岩石强度降低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片岩 强度试验 饱和NaCl溶液 饱和 双电层
下载PDF
粘性细颗粒泥沙的表面电荷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黄磊 方红卫 +1 位作者 陈明洪 赵慧明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7-752,共6页
天然水体中的泥沙颗粒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量的电荷。颗粒表面的电荷特性,尤其是表面电荷分布,是研究泥沙颗粒与污染物相互作用以及泥沙颗粒间絮凝的重要方面之一。该文从泥沙颗粒的静电特性、动电特性和表面电荷分布3个方面,介绍了国内... 天然水体中的泥沙颗粒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量的电荷。颗粒表面的电荷特性,尤其是表面电荷分布,是研究泥沙颗粒与污染物相互作用以及泥沙颗粒间絮凝的重要方面之一。该文从泥沙颗粒的静电特性、动电特性和表面电荷分布3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就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建议,为进一步揭示天然河流中相关现象的内在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颗粒 表面电荷 双电层
原文传递
利用前沿研究提高物理化学的教学效果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兆阅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5-19,共5页
物理化学课程中抽象的概念、大量的公式以及结论的经典性容易给学生造成授课内容远离前沿研究的错觉。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将前沿研究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来改革物理化学教学。主要的实例包括:(1)利用ΔG判据分析利用水分解反应制取氢气的热... 物理化学课程中抽象的概念、大量的公式以及结论的经典性容易给学生造成授课内容远离前沿研究的错觉。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将前沿研究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来改革物理化学教学。主要的实例包括:(1)利用ΔG判据分析利用水分解反应制取氢气的热力学要求;(2)利用离子互吸理论和双电层理论解释纳米孔的离子选择性;(3)基于化学势和电化学势的概念来推导浓差电池的电动势。通过揭示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对上述前沿研究的指导作用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善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前沿研究 ΔG判据 双电层 化学势
原文传递
活性炭涂层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海红 李红艳 夏禹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采用涂覆分解法制备活性炭电极,研究不同制备条件下制得的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低温液氮吸附及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电极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分析,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电极进行循环伏安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 采用涂覆分解法制备活性炭电极,研究不同制备条件下制得的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低温液氮吸附及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电极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分析,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电极进行循环伏安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高比表面积活性炭为吸附材料,导电炭黑为导电剂,聚偏氟乙烯(PVDF,142℃干燥)为粘结剂,且三者质量比为8∶1∶1时,所制备的活性炭涂层电极的比电容值最大,可达80F/g,远高于其他制备比例下电极的比电容。电极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较高的双电子层容量,以及较强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覆法 电化学性能 比电容 双电子层
下载PDF
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动电现象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春梅 李洪奇 +1 位作者 陆大卫 张方礼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40-1144,共5页
动电现象是油气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因油藏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一种特殊的地球物理现象.本文依据多孔介质中的双电层模型及动电理论,对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动电现象进行研究,提出陆相非均质复杂构造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压力异常、地层水淡化及多... 动电现象是油气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因油藏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一种特殊的地球物理现象.本文依据多孔介质中的双电层模型及动电理论,对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动电现象进行研究,提出陆相非均质复杂构造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压力异常、地层水淡化及多相流动是动电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流动电流的形成不仅使老区新钻井的自然电位曲线发生畸变,表现为平直及正异常现象,还导致水淹层的电阻率升高,严重干扰已动用层的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层 动电现象 流动电位 自然电位 压力异常
下载PDF
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模型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英杰 《昆明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6期131-134,共4页
综述了电极/溶液界面双电层模型的近期发展及研究方法
关键词 双电层 模型 电极 溶液 界面
下载PDF
双电层吸附离子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饶伟 李定国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8-112,共5页
以电化学理论和双电层理论为依据建立模型,分析了离子在稀溶液中的动力学规律,并自制实验装置检验了双电层对NaCl稀溶液吸附离子的能力。电极吸附实验的结果表明,对特定的电吸附装置,存在溶液温度、流量和电极电势的最佳参数组合。
关键词 电化学 双电层 电导率 吸附
下载PDF
表面电现象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鹏 韩恩山 +1 位作者 檀柏杉 常亮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6-12,共7页
简述了表面电现象最近几年来的研究和发展情况.介绍了表面电现象中的双电层,包括其模型,性质,影响因素,动力学以及热力学等方面,同时概括说明目前电动现象的研究和应用,简单探讨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双电层 双电层电容 动电现象 电渗析 反离子
下载PDF
新型准对称无机膜的正渗透去除Cd^(2+)的效能 被引量:8
20
作者 钟溢健 张济辞 +3 位作者 吴子焱 尤世界 王秀蘅 任南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6-392,共7页
正向渗透(forward osmosis,FO)是一种以溶液渗透压差为驱动力的新型膜技术。课题组在先前研究中使用微界面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全新的准对称结构无机薄膜(QSTFI膜),与传统的有机聚合FO膜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本文考察了QSTFI膜分离去... 正向渗透(forward osmosis,FO)是一种以溶液渗透压差为驱动力的新型膜技术。课题组在先前研究中使用微界面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全新的准对称结构无机薄膜(QSTFI膜),与传统的有机聚合FO膜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本文考察了QSTFI膜分离去除水中重金属Cd2+的效能,讨论了Cd2+浓度、提取液浓度以及膜表面带电性对Cd2+去除的影响机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QSTFI膜的微观形貌,使用能量色散光谱(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膜的化学组成,并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膜表面带电特性。结果表明,QSTFI膜表面带负电荷,能够与液相主体中的Cd2+通过静电引力形成双电层结构,双电层的Debye厚度越大越有利于膜对Cd2+的截留。FO实验测试中原液Cd2+浓度为10 mg·L-1的条件下,QSTFI膜对Cd2+截留率超过99%,水通量最大值可达到69 L·m-2·h-1(提取液为2.0 mol·L-1 Na Cl)。本研究为拓展FO技术在含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潜在应用前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STFI膜 正向渗透 重金属Cd2+ 表面 双电层结构 废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