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颗粒冲蚀磨损模型的建立及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增亮 杜明超 +1 位作者 董祥伟 范春永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5-281,共7页
着眼于固体颗粒冲击壁面的微观动态过程,建立了基于有限元(FEM)方法的颗粒冲蚀数值计算模型,模型中充分考虑了颗粒形状、冲击参数、材料特性等因素以及多颗粒重合打击的影响,通过引入弹塑性本构模型和失效模型描述金属材料的变形及失效... 着眼于固体颗粒冲击壁面的微观动态过程,建立了基于有限元(FEM)方法的颗粒冲蚀数值计算模型,模型中充分考虑了颗粒形状、冲击参数、材料特性等因素以及多颗粒重合打击的影响,通过引入弹塑性本构模型和失效模型描述金属材料的变形及失效行为,研究了冲蚀因素对冲蚀速率及表面变形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完整的展示冲击的动态过程,预测了颗粒冲蚀金属材料表面所造成的变形及失效破坏现象,多颗粒冲击造成材料表面的累计破坏使冲蚀量增大,冲蚀速率逐渐趋于稳定。为使模型能够合理的预测高应变率条件下材料变形,修正了本构模型中的应变率项,修正后的模型计算得到的冲蚀速率随冲击角的变化规律与工程实际更加符合,为今后微观颗粒冲蚀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打下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蚀磨损 有限元方法 微观模型 弹塑性本构 冲蚀因素
下载PDF
温度和相变影响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朝阳 方刚 +1 位作者 雷丽萍 曾攀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2-166,共5页
通过考虑温度和相变对等效物性参数的影响,建立了包含附加应力和应变的弹塑性增量本构关系,并采用该本构关系和ABAQUS软件构建了淬火过程的数值模拟平台。该本构模型引入的附加应力和应变分别由温度变化和相演化引起的,具有明确的物理... 通过考虑温度和相变对等效物性参数的影响,建立了包含附加应力和应变的弹塑性增量本构关系,并采用该本构关系和ABAQUS软件构建了淬火过程的数值模拟平台。该本构模型引入的附加应力和应变分别由温度变化和相演化引起的,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通过对26Cr2Ni4MoV钢的圆筒零件水淬过程的模拟表明,该模型能够正确地分析残余应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布规律,并且在截面中间部位残余应力值和靠近外表面的应力峰值与实测值更加接近,说明全面考虑温度和相变影响的弹塑性增量本构关系可改善模拟计算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 弹塑性本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热熔焊接工艺参数对聚乙烯燃气管道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3
作者 闻炯明 孙磊 +2 位作者 李兆璞 武立文 张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89,共9页
高密度聚乙烯(PE-HD)管道具有韧性高、抗腐蚀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输水输气、核工业和氢能等领域。受加工工艺和焊接技术的限制,PE-HD管道系统存在生产残余应力和焊接残余应力。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加速管道内部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显著降低了... 高密度聚乙烯(PE-HD)管道具有韧性高、抗腐蚀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输水输气、核工业和氢能等领域。受加工工艺和焊接技术的限制,PE-HD管道系统存在生产残余应力和焊接残余应力。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加速管道内部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显著降低了管道的使用寿命。因此,研究残余应力对准确评价PE-HD管道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分别采用开口圆环法和盲孔法测得了PE-HD管基材和热熔接头的环向残余应力,并基于弹塑性本构建立了温度-位移耦合的热熔焊接有限元模型,探究了热熔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分布及焊接工艺参数对温度场和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盲孔法和开口圆环法测量结果近似相等;与传统的黏弹性模型相比,建立的弹塑性热熔焊接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测量值;熔融层厚度随焊接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延长加热时间可导致热熔接头长度增加;焊缝和熔合区的残余应力为拉应力,且内壁的拉应力大于外壁的拉应力,距离焊缝5 mm处残余应力由拉应力转变为压应力,焊接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延长会使残余应力数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管 热熔焊接 残余应力 弹塑性本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采用SPH方法的黏土切削特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谭秋亭 方瀚祯 +4 位作者 杨其锦 任逸 高涛 鲍安红 胡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9-57,共9页
黏土在切削破坏过程中力学特性复杂。为较精确地描述黏土切削破坏过程与预估切削阻力,该研究基于弹塑性力学本构,建立了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框架下的黏土剪切破坏模型和GradyKipp张拉损伤破坏模型... 黏土在切削破坏过程中力学特性复杂。为较精确地描述黏土切削破坏过程与预估切削阻力,该研究基于弹塑性力学本构,建立了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框架下的黏土剪切破坏模型和GradyKipp张拉损伤破坏模型,并进一步将其耦合得到混合破坏模型。为验证该混合破坏模型开展了简单的黏土切削破坏试验,切削破坏变形的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展示了良好的一致性,裂纹发展方向和裂纹形状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在土-切削部件互作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预测了黏土切削破坏过程中切削部件的切削阻力演化过程,并分析了切削深度及切削部件摩擦系数对黏土切削破坏形态和切削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削深度为0.01、0.02和0.03 m时对应的切削阻力峰值分别为7.89、9.90和11.07 N,切削阻力随切削深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切削部件摩擦系数为0.1时对应的波动平缓后的切削阻力最小,为6.1 N。研究可为优化农业机械刀具的结构参数、运动参数,降低作业功耗,减少切削阻力,实现更好的黏土耕作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本构 破坏模型 切削阻力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黏土切削
下载PDF
纳米压痕法确定金属间化合物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肖革胜 杨雪霞 +1 位作者 袁国政 树学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4-338,472,共5页
利用SMT全自动回流焊机和高温恒温试验箱制备出经2次回流焊时效处理20天的Sn-0.7Cu/Cu焊点试件;采用纳米压入法对其焊点金属间化合物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根据Oliver-Pharr算法,利用接触刚度连续测量技术得到了该化合物(IMC)的杨氏模量... 利用SMT全自动回流焊机和高温恒温试验箱制备出经2次回流焊时效处理20天的Sn-0.7Cu/Cu焊点试件;采用纳米压入法对其焊点金属间化合物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根据Oliver-Pharr算法,利用接触刚度连续测量技术得到了该化合物(IMC)的杨氏模量及硬度,其硬度为6.43GPa,明显大于同种工况下Cu(2.29GPa)和Sn-0.7Cu(0.32GPa)的硬度;与此同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纳米压入过程进行了反分析,结果表明:与理想弹塑性模型相比,线性强化弹塑性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IMC层的力学本构关系,其初始屈服应力σ0和切线模量EΤ分别为0.90GPa和14.5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有限元分析 力学性能 纳米压痕 弹塑性本构
下载PDF
基于改进Bingham模型的软岩参数非定常三维非线性黏弹塑性蠕变本构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开云 薛永涛 周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157-4164,共8页
传统线性元件组合模型难以描述岩石非线性加速蠕变阶段特性,给工程应用带来了巨大困难。提出一种新的应变触发非线性黏壶元件,并将其与Bingham模型串联,建立了可以描述岩石等速和加速蠕变特性的一维本构模型,进而推导出相应的三维蠕变... 传统线性元件组合模型难以描述岩石非线性加速蠕变阶段特性,给工程应用带来了巨大困难。提出一种新的应变触发非线性黏壶元件,并将其与Bingham模型串联,建立了可以描述岩石等速和加速蠕变特性的一维本构模型,进而推导出相应的三维蠕变本构模型,再将三轴压缩过程中岩石弹性模量的衰减方程引入该三维蠕变本构方程,得到一个能反映岩石蠕变全过程特性的三维非线性黏弹塑蠕变本构模型,根据泥岩蠕变试验数据对该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模型理论计算值与泥岩蠕变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改进的Bingham模型不仅可以充分反映软岩的等速蠕变特性,还可以很好地描述软岩的衰减和加速蠕变规律,且模型元件少,组合形式简单,为软岩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蠕变 非定常 非线性 黏弹塑本构
下载PDF
隧道软弱围岩挤压大变形非线性流变力学特征及其锚固机制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孙钧 潘晓明 王勇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69-980,共12页
介绍围岩大变形的工程实例、隧道围岩挤压性大变形的定义及其工程特征。系统总结国际上隧道围岩挤压性大变形的3种预测方法,即:经验法、半经验半理论法和试验判定法。将Hoek(1999)对围岩挤压大变形的预测和判定方法(半经验半理论法)应... 介绍围岩大变形的工程实例、隧道围岩挤压性大变形的定义及其工程特征。系统总结国际上隧道围岩挤压性大变形的3种预测方法,即:经验法、半经验半理论法和试验判定法。将Hoek(1999)对围岩挤压大变形的预测和判定方法(半经验半理论法)应用于乌鞘岭隧道岭脊段F7断层带开挖施工中的围岩稳定性判别,并对这种预测方法进行了可靠性评价,认为有支护情况下比无支护情况下变形预测失效概率要小得多,也就是说毛洞围岩变形收敛率的大小更难以掌控。介绍作者团队对隧道围岩挤压性大变形问题按三维非线性流变的理论分析、相应专用软件的研制;并将理论研究计算成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按大变形三维问题的计算值比按小变形二维平面问题的计算值更接近工程实际;同时,指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化研讨的若干问题。最后,提出了管控/约束隧道围岩大变形持续发展的锚固技术措施--一种新型大尺度让压锚杆/预应力长锚索,分析其机制和优势,介绍其构造类型,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思路。该方法已在几处工地不同程度地成功实施,取得了应有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软弱围岩 挤压大变形 预测 小变形二维非线性黏弹塑性本构模型 大变形三维弹黏塑性本构模型 大尺度让压锚杆/预应力长锚索
下载PDF
基于弹塑性土体本构模型的滑坡运动过程SPH模拟 被引量:23
8
作者 胡嫚 谢谟文 王立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67,共10页
滑坡的仿真模拟是分析滑坡运动过程并预测滑坡影响范围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了基于岩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方法,模拟滑坡失稳后岩土材料的特性。该模型以经典弹塑性理论为基础... 滑坡的仿真模拟是分析滑坡运动过程并预测滑坡影响范围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了基于岩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方法,模拟滑坡失稳后岩土材料的特性。该模型以经典弹塑性理论为基础,包含了线弹性变形和德鲁克-普拉格(Drucker-Prager,DP)屈服准则下非关联流动法则的塑性变形,由于考虑了岩土材料的塑性特征,该方法能够更加精确和真实地模拟滑坡运动过程。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数据管理与建模,进一步将该SPH模型应用到滑坡模拟的实例中。基于GIS平台,完成了能够自动生成计算模拟所需的滑坡粒子数据的C#程序。该程序同时生成了高精度的滑坡体实粒子和复杂、不规则的边界虚粒子。实现了一系列模型建模与模拟计算,并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度,还将此模型与方法应用在汶川地震中引发的大光包滑坡实例中,模拟结果与现场收集数据十分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模拟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 GIS 弹塑性土体
下载PDF
砂土液化大变形模型在FLAC^(3D)中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邹佑学 王睿 张建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5-1534,共10页
通过FLAC^(3D)二次开发平台,在VC++环境下实现了基于砂土液化大变形机制的变动映射中心边界面弹塑性模型的二次开发。基于饱和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理论,该模型符合三维应力空间边界面映射规则,并引入临界状态变量,可实现对不同密度和围... 通过FLAC^(3D)二次开发平台,在VC++环境下实现了基于砂土液化大变形机制的变动映射中心边界面弹塑性模型的二次开发。基于饱和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理论,该模型符合三维应力空间边界面映射规则,并引入临界状态变量,可实现对不同密度和围压状态下砂土液化大变形分析。针对FLAC^(3D)程序混合离散技术与数据调用模式和模型的体积相容性条件,测试分析了将模型采用不同植入方案的计算稳定性,开发了在FLAC^(3D)混合离散技术下不同子区共享映射中心,进入与离开液化状态保持同步的开发方案,并给出模型开发的关键技术与实施方法。利用开发的模型,对饱和砂土开展了不排水/排水/循环三轴试验与不排水循环扭剪试验模拟,及三维地基的动力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及所开发程序具有很好的模拟与分析砂土液化后大变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变形 弹塑性本构模型 FLAC^3D 二次开发
下载PDF
寒区隧道地震响应的弹粘塑性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赖远明 吴紫汪 +1 位作者 朱元林 朱林楠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4-89,共6页
首先给出冻土的弹粘塑性本构关系方程 ,然后以大坂山隧道为例 ,模拟隧道的开挖和衬砌过程并考虑渗流体积力的影响 ,给出了隧道刚修好时隧道衬砌和围岩的初应力和位移。在此基础上模拟冻融循环过程 ,给出了考虑围岩的冻胀后 ,隧道刚好使... 首先给出冻土的弹粘塑性本构关系方程 ,然后以大坂山隧道为例 ,模拟隧道的开挖和衬砌过程并考虑渗流体积力的影响 ,给出了隧道刚修好时隧道衬砌和围岩的初应力和位移。在此基础上模拟冻融循环过程 ,给出了考虑围岩的冻胀后 ,隧道刚好使用 1年和 5年时隧道衬砌和围岩的应力和位移。最后对寒区隧道的地震响应进行弹粘塑性有限元分析。算例表明 ,寒区隧道衬砌和围岩的初应力和位移对其地震响应有很大的影响 ,在寒区隧道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隧道 弹粘塑性本构关系方程 地震响应
下载PDF
大变形弹塑性本构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克智 程莉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7-17,共11页
本文对大变形弹塑性本构理论的变形、变形率的分解以及旋率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评述,提出了变形率分解为弹性与塑性变形率所应满足的两个条件,提出采用变形率标架旋率来构造应力客观率,在单剪问題中可得到无剪应力振荡现象的结果。
关键词 变形率 旋率 弹塑性本构关系
下载PDF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AND SUBSIDENCE AND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BASED ON VISCO-ELASTICPLASTIC BIOT'S CONSOLIDATION THEORY 被引量:12
12
作者 LUO Zu-jiang ZENG Feng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1年第5期615-624,共10页
The land subsidence due to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has an obvious hysteretic nature with respect to the decrease of the under groundwater level, and the uneven settlement often causes ground fissures. To study these ... The land subsidence due to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has an obvious hysteretic nature with respect to the decrease of the under groundwater level, and the uneven settlement often causes ground fissures. To study these important features, a visco-elasticplastic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coupling of seepage and soil deformation is proposed, and a finite element model with variable coefficients based on the Biot's consolidation theory is built. With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nd the land subsidence control in Cangzhou City,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variations of the under groundwater level and the deve- lopment of the land subsidence due to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are simulated and ground fissures are predicted by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calc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g time between the land subsidence and the under groundwater level descent is about a month, and the simulated results of fissures agree well with the observed data. The model can well reveal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and subsidence and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steretic property land subsidence visco-elastic-plastic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finite element model
原文传递
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模型的三维化及其数值实现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睿 张建民 王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7,共7页
基于砂土液化大变形机理和适用于二维条件的边界面弹塑性本构模型,发展了符合三维应力空间中边界面和剪胀面上的应力映射规则,建立了三维应力空间中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模型。针对模型特点采用半显式的Cutting Plane算法进行应力积分,并... 基于砂土液化大变形机理和适用于二维条件的边界面弹塑性本构模型,发展了符合三维应力空间中边界面和剪胀面上的应力映射规则,建立了三维应力空间中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模型。针对模型特点采用半显式的Cutting Plane算法进行应力积分,并采用Pegasus求根算法根据映射规则计算边界面上的应力映射点,在OpenSees开源有限元平台上实现了三维模型的数值化。结合完全耦合的u-p格式有限元单元,对饱和砂土不排水循环扭剪试验进行了模拟,并进行了一个真三维倾斜地基的动力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和所采用的数值算法具有很好的模拟和分析三维条件下砂土液化后大变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变形 弹塑性本构模型 三维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考虑细观结构演化的非饱和Q_3原状黄土弹塑性本构模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姚志华 连杰 +2 位作者 陈正汉 朱元青 方祥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53-1563,共11页
Q_3原状黄土是典型的非饱和土,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其力学变形特征与结构性密切相关。建立黄土的本构模型有必要考虑加载和湿陷过程中结构演化特征,才能真实地反映原状黄土的固有特性。假设原状黄土的屈服应力是重塑黄土与结构性两者的耦... Q_3原状黄土是典型的非饱和土,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其力学变形特征与结构性密切相关。建立黄土的本构模型有必要考虑加载和湿陷过程中结构演化特征,才能真实地反映原状黄土的固有特性。假设原状黄土的屈服应力是重塑黄土与结构性两者的耦合,基于细观结构演化规律,考虑吸力和结构性的影响,提出了一个非饱和Q_3原状黄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模型包括土骨架变形与水量变化两个方面,土骨架变形方面以修正Barcelona非饱和土弹塑性模型为基础,引入通过CT三轴试验获得的Q_3原状黄土加载-湿陷过程中的结构演化方程,分别得到描述土骨架在加载和湿陷过程的本构模型,以突出加载和湿陷过程中结构性对变形的影响;水量变化方面则采用广义土-水特征曲线描述,以反映净平均应力和偏应力对持水性的影响。模型总计22个材料参数,均可由试验确定。通过对比若干试验数据与模型计算结果,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建立的考虑结构性的弹塑性本构模型为深化认识黄土力学特性提供了可能,并为有效分析黄土地基湿陷变形提供了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黄土 结构性 湿陷变形 弹塑性本构模型
下载PDF
砂井地基预压加固的粘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维炳 施建勇 +1 位作者 艾英钵 顾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6期34-38,共5页
在对软粘士变形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和已有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参考室内三轴排水剪、三轴流变试验的成果,改进了软粘土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将这一本构模型引入Biot固结理论有限元分析程序,对砂井地基预压加固... 在对软粘士变形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和已有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参考室内三轴排水剪、三轴流变试验的成果,改进了软粘土粘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将这一本构模型引入Biot固结理论有限元分析程序,对砂井地基预压加固进行了平面应变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具有流变特性的软粘土地基在进行变形分析时,采用粘弹塑性本构模型是必要的,本文提出的参数修正方法和计算分析方法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粘土 砂井 粘弹塑性分析 加固 变形
下载PDF
镍基单晶合金弹塑性本构模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丁智平 刘义伦 +2 位作者 尹泽勇 杨治国 成晓鸣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5-761,共7页
Hill模型用于面心立方单晶的弹塑性变形,在描述屈服特性的晶向相关性时精度不高。考虑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在偏轴受载时存在拉、剪应力耦合效应的影响,通过增加一项由应力偏张量分量的二次项乘积构成的应力不变量,对Hill屈服模型进行修正,... Hill模型用于面心立方单晶的弹塑性变形,在描述屈服特性的晶向相关性时精度不高。考虑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在偏轴受载时存在拉、剪应力耦合效应的影响,通过增加一项由应力偏张量分量的二次项乘积构成的应力不变量,对Hill屈服模型进行修正,并根据单晶合金的屈服特点提出了新的单晶合金屈服准则。用该屈服准则对DD3单晶合金的屈服应力进行预测,760℃时能很好地符合试验结果;与Hill屈服准则比较,预测精度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了适合新屈服准则的等效应力,并由联合流动法则,以屈服函数作为塑性势函数,采用等向硬化模型,建立了单晶合金的弹塑性本构模型,推导出相应的弹塑性矩阵。对于各向同性材料,新屈服准及其等效应力则退化为VonMises屈服准则和其相应的等效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单晶合金 正交各向异性 屈服准则 弹塑性本构模型
下载PDF
带弹性范围物质理论和背应力定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良森 赵兴华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52-460,共9页
在推广Lucchesi和Podio_Guidugli(1988)的带弹性范围物质理论的基础上,表明了背应力作为Cauchy应力空间中屈服面“中心”的定义存在问题·背应力是Lagrange型变量。
关键词 背应力 屈服 随动强化 弹塑性物质理论
下载PDF
东庄拱坝基础加固措施效果分析
18
作者 杨军义 邢建营 +1 位作者 聂章博 王惠芹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0,共5页
拱坝基础加固是保证坝肩稳定和拱坝安全的重要工程措施,以东庄拱坝坝基加固措施为研究对象,系统模拟坝肩岩体中断层、夹泥裂隙、宽大裂隙和相应的加固措施,采用弹塑性本构对其坝基加固效果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基础加固措施... 拱坝基础加固是保证坝肩稳定和拱坝安全的重要工程措施,以东庄拱坝坝基加固措施为研究对象,系统模拟坝肩岩体中断层、夹泥裂隙、宽大裂隙和相应的加固措施,采用弹塑性本构对其坝基加固效果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基础加固措施对坝体位移和应力的最大值影响很小,但在一定程度上使坝体以及建基面的屈服区减小,改善了坝体受力;基础加固措施对拱坝坝体的塑性区影响不大,但是基础加固后建基面屈服区明显减小,基础加固措施明显改善了坝基的受力状态,基础加固措施对于断层f5和夹泥裂隙Rnj3的屈服区体积影响相对较小,对于宽大裂隙L22的屈服区体积影响较为显著。东庄拱坝基础加固措施改善了坝体和坝基受力、提高了坝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拱坝 基础加固 弹塑性本构 东庄拱坝
下载PDF
宏观弹塑性本构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维均 张士宏 +3 位作者 程明 黄光杰 栾佰峰 刘庆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共11页
有限单元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其即可有效降低产品设计周期与成本,又能对现有工艺进行优化。但有限单元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却高度依赖于所采用的本构模型。鉴于本构模型的重要性,文章对描述材料弹塑性变形行为的宏... 有限单元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其即可有效降低产品设计周期与成本,又能对现有工艺进行优化。但有限单元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却高度依赖于所采用的本构模型。鉴于本构模型的重要性,文章对描述材料弹塑性变形行为的宏观本构模型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屈服准则、流动模型和硬化模型,分别进行了综述。回顾了典型的各向同性、各向异性以及拉压非对称的屈服函数,并比较了各自差异。讨论了关联流动模型与非关联流动模型的特点,分析比较了典型的硬化模型。同时,指出了宏观弹塑性模型研究的一些注意事项及将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本构模型 屈服函数 各向异性 硬化模型 流动模型
下载PDF
基于分段步进式弹塑性格构模型的混凝土破坏过程细观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洪智 金祖权 +5 位作者 姜能栋 葛智 Erik Schlangen 凌一峰 Branko Savija 王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1-57,共7页
经典格构模型理论假设单元服从完全脆性的线弹性本构关系,忽略了砂浆基体的延性,导致预测的混凝土荷载-位移曲线延性不足。针对该问题,基于分段步进式方法描述砂浆单元弹塑性本构关系,通过序列线性理论模拟试件受荷损伤破坏过程及力学... 经典格构模型理论假设单元服从完全脆性的线弹性本构关系,忽略了砂浆基体的延性,导致预测的混凝土荷载-位移曲线延性不足。针对该问题,基于分段步进式方法描述砂浆单元弹塑性本构关系,通过序列线性理论模拟试件受荷损伤破坏过程及力学响应。基于混凝土单轴拉伸和压缩试验对模型进行了校验,发现该模拟方法可以精确模拟混凝土的开裂及荷载-位移曲线。同时,该模型可用于模拟混凝土受拉开裂的尺寸效应问题,以及受压破坏时受力端横向约束程度和试件长细比对开裂行为的影响,为研究混凝土的断裂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细观尺度 格构模型 断裂过程 弹塑性本构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