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种口径电极双针射频蛋清热凝物形态分析
被引量:
13
1
作者
林建
樊碧发
+3 位作者
槐洪波
李静
陶高见
朱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双电极射频热凝术用于治疗骶髂关节痛和盘源性疼痛等病痛时,效果明显优于单电极射频热凝术。在能形成有效连续热凝的前提下,双针间距越大,适用的病患也越广。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双极射频模式下不同口径电极针形成热凝物的形态,了解...
目的:双电极射频热凝术用于治疗骶髂关节痛和盘源性疼痛等病痛时,效果明显优于单电极射频热凝术。在能形成有效连续热凝的前提下,双针间距越大,适用的病患也越广。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双极射频模式下不同口径电极针形成热凝物的形态,了解双极射频作用范围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可视性好的鸡蛋清作为热凝介质,选用5mm等长工作端(active tip)而口径分别为22G、21G及20G的成对Baylis射频电极针,按从2mm到16mm的以2mm等差间距平行排列深入在鸡蛋清中,给予90℃的射频热凝180s,并重复5次。对形成的热凝物表面形态摄像记录和图像数据分析。结果:22G针、21G针和20G针分别在8mm、12mm和14mm的电极间距下形成最长的带状热凝(strip thermoset),其最大热凝面积分别为88.70mm2、118.15mm2和135.00mm2。三种口径电极针随电极间距增大而形成热凝物长度增大的同时其最大宽度及电极外侧热凝物长度未随电极间距增大而明显增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当工作端长度相同时,增加电极针直径可增大形成带状热凝物的两电极的最大间距和热凝物面积,但电极针外侧热凝物长度没有随间距增大而增加。这些结果对临床使用双极射频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针电极射频
蛋清实验
热凝形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蛋清实验探讨脉冲射频的频率及温度参数的安全性
被引量:
4
2
作者
罗芳
于晓彤
+5 位作者
李多依
黄佑庆
吴大胜
崔健君
刘延青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42-745,共4页
目的:体外应用蛋清实验探讨调节脉冲射频的频率及温度参数的安全性。方法:用Baylis疼痛射频治疗仪自动脉冲射频模式下分别设定脉冲射频的频率为2 Hz和4 Hz,不同频率下分别设定温度为42℃、44℃、46℃、48℃、50℃、55℃、60℃、70℃和80...
目的:体外应用蛋清实验探讨调节脉冲射频的频率及温度参数的安全性。方法:用Baylis疼痛射频治疗仪自动脉冲射频模式下分别设定脉冲射频的频率为2 Hz和4 Hz,不同频率下分别设定温度为42℃、44℃、46℃、48℃、50℃、55℃、60℃、70℃和80℃;在37℃恒温水浴箱内进行新鲜蛋清实验。记录组织实际温度、电压和电阻。结果:频率为2 Hz时,随设定温度的升高,组织最高可达51±1℃、脉冲电压最高可达83±1 V,各温度组均未观察到肉眼可见的热凝物。频率为4 Hz时,随设定温度的升高,组织最高可达72±1℃、脉冲电压最高可达75±2 V,设定为60℃、70℃和80℃时穿刺针周围均可见热凝物形成。结论:频率2 Hz同时升高设定温度可升高射频电压;频率4 Hz同时升高设定温度60℃以上可发生组织变性,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蛋清实验
电压
治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电极射频热凝物形态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槐洪波
林建
+2 位作者
李静
陶高见
朱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观察双针电极间距在2~14mm时双针射频热凝形态。方法用ELEKTA射频治疗仪,将两支100.5mm长、22G射频电极针分别以2、4、6、8、10、12、14mm间距平行固定在鸡蛋清中,并放置直尺作为参照物。在90℃190s下进行射频热凝,若190s末两电极...
目的观察双针电极间距在2~14mm时双针射频热凝形态。方法用ELEKTA射频治疗仪,将两支100.5mm长、22G射频电极针分别以2、4、6、8、10、12、14mm间距平行固定在鸡蛋清中,并放置直尺作为参照物。在90℃190s下进行射频热凝,若190s末两电极针之间不能形成稳定的热凝物,则热凝时间增加至290s。每间距组各行10次热凝。加热开始后,每隔10秒拍摄一幅图片,利用PHOTOSHOP软件计算各间距最终热凝物的长度、宽度、面积、电极外围热凝物的最大值。结果双针间距2、4、6、8、10、12mm时双电极针之间均能形成带状热凝,2~10mm间距时热凝物形态较均匀,热凝物长度及面积随电极间距增大而增加,而热凝物宽度及电极外围最大值并不随间距增大而增加。结论双针电极间距在2~12mm之间均能形成带状热凝物;当间距增大时,可通过增加加热时间的方法来增加热凝物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针电极射频
蛋清实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极射频热凝术的基础研究
4
作者
杨小林
缪秀华
+3 位作者
卢弘栩
吕艳蓉
孙玉峰
褚雪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25期18-19,共2页
目的初步研究双极射频热凝术在鸡蛋清及离体髓核中的热凝毁损形态及范围。方法两电极针在一定的位置关系下,观察其在鸡蛋清及离体髓核中形成热凝毁损灶的形态范围。结果两针在2~10 mm,角度≤60°均能形成稳定的毁损灶。结论两电极...
目的初步研究双极射频热凝术在鸡蛋清及离体髓核中的热凝毁损形态及范围。方法两电极针在一定的位置关系下,观察其在鸡蛋清及离体髓核中形成热凝毁损灶的形态范围。结果两针在2~10 mm,角度≤60°均能形成稳定的毁损灶。结论两电极针随距离及角度的增加,毁损范围增大,需加热的时间延长,超出电极针的范围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
射频
蛋清实验
髓核
毁损形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种口径电极双针射频蛋清热凝物形态分析
被引量:
13
1
作者
林建
樊碧发
槐洪波
李静
陶高见
朱彤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镇痛科
中日友好医院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280-282,共3页
文摘
目的:双电极射频热凝术用于治疗骶髂关节痛和盘源性疼痛等病痛时,效果明显优于单电极射频热凝术。在能形成有效连续热凝的前提下,双针间距越大,适用的病患也越广。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双极射频模式下不同口径电极针形成热凝物的形态,了解双极射频作用范围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可视性好的鸡蛋清作为热凝介质,选用5mm等长工作端(active tip)而口径分别为22G、21G及20G的成对Baylis射频电极针,按从2mm到16mm的以2mm等差间距平行排列深入在鸡蛋清中,给予90℃的射频热凝180s,并重复5次。对形成的热凝物表面形态摄像记录和图像数据分析。结果:22G针、21G针和20G针分别在8mm、12mm和14mm的电极间距下形成最长的带状热凝(strip thermoset),其最大热凝面积分别为88.70mm2、118.15mm2和135.00mm2。三种口径电极针随电极间距增大而形成热凝物长度增大的同时其最大宽度及电极外侧热凝物长度未随电极间距增大而明显增大。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当工作端长度相同时,增加电极针直径可增大形成带状热凝物的两电极的最大间距和热凝物面积,但电极针外侧热凝物长度没有随间距增大而增加。这些结果对临床使用双极射频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双针电极射频
蛋清实验
热凝形态
Keywords
Bipolar
radiofrequency
egg
white
experiment
thermoset
morphology
分类号
R402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蛋清实验探讨脉冲射频的频率及温度参数的安全性
被引量:
4
2
作者
罗芳
于晓彤
李多依
黄佑庆
吴大胜
崔健君
刘延青
樊碧发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疼痛中心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
吉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疼痛科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
出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42-745,共4页
文摘
目的:体外应用蛋清实验探讨调节脉冲射频的频率及温度参数的安全性。方法:用Baylis疼痛射频治疗仪自动脉冲射频模式下分别设定脉冲射频的频率为2 Hz和4 Hz,不同频率下分别设定温度为42℃、44℃、46℃、48℃、50℃、55℃、60℃、70℃和80℃;在37℃恒温水浴箱内进行新鲜蛋清实验。记录组织实际温度、电压和电阻。结果:频率为2 Hz时,随设定温度的升高,组织最高可达51±1℃、脉冲电压最高可达83±1 V,各温度组均未观察到肉眼可见的热凝物。频率为4 Hz时,随设定温度的升高,组织最高可达72±1℃、脉冲电压最高可达75±2 V,设定为60℃、70℃和80℃时穿刺针周围均可见热凝物形成。结论:频率2 Hz同时升高设定温度可升高射频电压;频率4 Hz同时升高设定温度60℃以上可发生组织变性,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避免。
关键词
脉冲射频
蛋清实验
电压
治疗
Keywords
Pulsed
radiofrequency
egg
white
experiment
Voltage
Treatment
分类号
R74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电极射频热凝物形态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槐洪波
林建
李静
陶高见
朱彤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镇痛科
出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244,共3页
文摘
目的观察双针电极间距在2~14mm时双针射频热凝形态。方法用ELEKTA射频治疗仪,将两支100.5mm长、22G射频电极针分别以2、4、6、8、10、12、14mm间距平行固定在鸡蛋清中,并放置直尺作为参照物。在90℃190s下进行射频热凝,若190s末两电极针之间不能形成稳定的热凝物,则热凝时间增加至290s。每间距组各行10次热凝。加热开始后,每隔10秒拍摄一幅图片,利用PHOTOSHOP软件计算各间距最终热凝物的长度、宽度、面积、电极外围热凝物的最大值。结果双针间距2、4、6、8、10、12mm时双电极针之间均能形成带状热凝,2~10mm间距时热凝物形态较均匀,热凝物长度及面积随电极间距增大而增加,而热凝物宽度及电极外围最大值并不随间距增大而增加。结论双针电极间距在2~12mm之间均能形成带状热凝物;当间距增大时,可通过增加加热时间的方法来增加热凝物面积。
关键词
双针电极射频
蛋清实验
Keywords
Bipolar
radiofrequency
egg
white
experiment
分类号
R765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极射频热凝术的基础研究
4
作者
杨小林
缪秀华
卢弘栩
吕艳蓉
孙玉峰
褚雪峰
机构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
出处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25期18-19,共2页
基金
江苏省如皋市2006年度社会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64341)
文摘
目的初步研究双极射频热凝术在鸡蛋清及离体髓核中的热凝毁损形态及范围。方法两电极针在一定的位置关系下,观察其在鸡蛋清及离体髓核中形成热凝毁损灶的形态范围。结果两针在2~10 mm,角度≤60°均能形成稳定的毁损灶。结论两电极针随距离及角度的增加,毁损范围增大,需加热的时间延长,超出电极针的范围减小。
关键词
双极
射频
蛋清实验
髓核
毁损形态
Keywords
Bipolar
Radiofrequency
egg
white
experiment
s
Nucleoplasty
Damage
patterns
分类号
R681.53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种口径电极双针射频蛋清热凝物形态分析
林建
樊碧发
槐洪波
李静
陶高见
朱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应用蛋清实验探讨脉冲射频的频率及温度参数的安全性
罗芳
于晓彤
李多依
黄佑庆
吴大胜
崔健君
刘延青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双电极射频热凝物形态研究
槐洪波
林建
李静
陶高见
朱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双极射频热凝术的基础研究
杨小林
缪秀华
卢弘栩
吕艳蓉
孙玉峰
褚雪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