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稻飞虱卵期天敌控害能力的稻田生态工程技术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平阳 郑许松 +4 位作者 姚晓明 徐红星 张发成 陈桂华 吕仲贤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7-32,56,共7页
通过采取包括调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种植显花植物(芝麻)、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调整水稻生长前期的农药使用策略、"三控"施肥技术等内容的生态工程控害技术措施,探讨其提高稻飞虱卵期天敌控害能力的作用。本研究系统调查... 通过采取包括调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种植显花植物(芝麻)、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调整水稻生长前期的农药使用策略、"三控"施肥技术等内容的生态工程控害技术措施,探讨其提高稻飞虱卵期天敌控害能力的作用。本研究系统调查了水稻生长期前的常见禾本科杂草上稻飞虱寄生蜂数量以及水稻生长期稻田稻飞虱及其卵期寄生性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是寡索赤眼蜂(Ollgosita spp.)的最适越冬寄主,在冬末春初,生态工程控害区的寡索赤眼蜂数量远高于农民自防区。在水稻种植前期稻田边的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和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是缨小蜂(Anagrus spp.)的适宜寄主,对缨小蜂的种群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稻田实施生态工程技术能显著提高稻田附近稻飞虱卵寄生蜂的数量,有效降低稻田稻飞虱的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生态工程 天敌 寄生蜂 稻飞虱
原文传递
新疆东疆玉米地叶蝉及其卵寄生蜂资源调查 被引量:11
2
作者 伊龙 朱丽得孜.艾山 +2 位作者 李勤 王朝 胡红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5-333,共9页
[目的]通过2010~2012年两年间对东疆地区玉米地叶蝉及卵寄生蜂资源调查研究,初步查明该地区叶蝉卵寄生蜂资源状况,为该地区叶蝉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东疆地区调查了25个叶蝉大发生的玉米农田,并进行网扫采集,将采集标本带... [目的]通过2010~2012年两年间对东疆地区玉米地叶蝉及卵寄生蜂资源调查研究,初步查明该地区叶蝉卵寄生蜂资源状况,为该地区叶蝉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东疆地区调查了25个叶蝉大发生的玉米农田,并进行网扫采集,将采集标本带回室内进行镜检、挑拣、鉴定,统计分析采集点叶蝉和卵寄生蜂的种类及其数量。[结果]玉米三点斑叶蝉(Zygina salina Mit.)在东疆的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有大量发生,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dis Linnaeus)在哈密市有大量发生。初步调查东疆玉米农田缨小蜂科Mymaridae、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等卵寄生蜂资源十分丰富,共计13属。在玉米三点斑叶蝉大发生的采集点有大量的缨翅缨小蜂(Anagrus spp.)分布。在大青叶蝉大发生的采集点,有大量的柄翅缨小蜂(Gonatocerus spp.)分布。统计分析发现缨翅缨小蜂(Anagrus spp.)和玉米三点斑叶蝉、柄翅缨小蜂(Gonatocerus spp.)和大青叶蝉的发生成正相关。[结论]东疆地区玉米地主要受到玉米三点斑叶蝉和大青叶蝉的严重危害,其卵寄生蜂资源较为丰富,通过继续深入研究其寄生生物学特性,可为这两种叶蝉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地 叶蝉 卵寄生小蜂 资源调查
下载PDF
稻田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结构和动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毛润乾 古德祥 +1 位作者 张古忍 张文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8-412,共5页
报道了广东省四会市大沙镇稻田中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卵期寄生蜂的结构和动态。该群落由缨小蜂科和赤眼蜂科的 6个属、共 19种卵寄生蜂组成。其中 ,稻虱缨小蜂Anagrusnilaparvatae、长管稻虱缨小蜂A .longitubulosus和拟稻虱缨小蜂A... 报道了广东省四会市大沙镇稻田中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卵期寄生蜂的结构和动态。该群落由缨小蜂科和赤眼蜂科的 6个属、共 19种卵寄生蜂组成。其中 ,稻虱缨小蜂Anagrusnilaparvatae、长管稻虱缨小蜂A .longitubulosus和拟稻虱缨小蜂A .paranilaparvatae是群落中的优势种群 ,它们对控制褐飞虱种群卵期的存活率起主要作用。 6个属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相对稳定 ,但不同物种包括优势种类在群落中的地位并不稳定。早、晚稻前期 ,群落的寄生蜂数量与稻田褐飞虱数量正相关 ;中期 ,寄生蜂数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后期 ,其数量先上升 ,然后急剧下降。水稻生长前、中和后期 ,寄生蜂对褐飞虱卵的平均寄生率分别约为 76 % ,70 %和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卵寄生蜂群落 结构 动态
下载PDF
非农田生境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被引量:5
4
作者 毛润乾 张文庆 +1 位作者 张古忍 古德祥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2-76,共5页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 Stl 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在我国, 其间歇性大发生的局面仍没有改观. 以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为主的控制策略正日益受到重视. 在田埂和路边2 个亚种库中, 共收集到能寄生褐飞虱卵的...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 Stl 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 在我国, 其间歇性大发生的局面仍没有改观. 以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为主的控制策略正日益受到重视. 在田埂和路边2 个亚种库中, 共收集到能寄生褐飞虱卵的寄生蜂20 种, 分别属于缨小蜂科和赤眼蜂科. 其种类和数量在1 月份有所下降, 在3 月底和4 月初开始上升. 水稻移植后稍有下降. 早稻收割后和晚稻生长后期, 又明显增加. 两个亚种库的群落优势种类也基本相同, 通常为稻虱缨小蜂和拟稻虱缨小蜂, 但优势度指数不同. 飞虱卵寄生蜂的种库对稻田寄生蜂群落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卵寄生蜂 动态 水稻 群落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非稻田生境中稻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毛润乾 张文庆 +1 位作者 张古忍 古德祥 《昆虫天敌》 CSCD 2000年第4期171-176,共6页
研究发现稻田周围田埂、路边禾本科杂草上栖息着能寄生于稻飞虱卵的寄生蜂有缨小蜂科和赤眼蜂科两类,它们是非稻田生境中稻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重要成员。群落中,缨小蜂科数量较多,其四个属中,数量上 Anagrus>Conatocerus>Neurotes... 研究发现稻田周围田埂、路边禾本科杂草上栖息着能寄生于稻飞虱卵的寄生蜂有缨小蜂科和赤眼蜂科两类,它们是非稻田生境中稻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重要成员。群落中,缨小蜂科数量较多,其四个属中,数量上 Anagrus>Conatocerus>Neurotes>Mymar赤眼蜂科数量较少,所占比率小于9%。非综防区化学农药的毒性和残效加重了生境中寄生蜂生存压力,造成群落中多个物种占有优势地位,而稻飞虱主要天敌一缨小蜂的优势被削弱,不如综防区群落中缨小蜂的优势地位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稻田 卵寄生蜂 蜂群 中稻 群落 生境 赤眼蜂科 缨小蜂科 栖息
全文增补中
卵寄生蜂对甘蔗螟虫寄生情况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7
6
作者 潘雪红 黄诚华 +2 位作者 魏吉利 商显坤 王丹 《中国糖料》 2015年第6期53-55,共3页
为了保护和利用本地卵寄生性天敌克制甘蔗螟虫的为害,对广西蔗区甘蔗螟虫卵寄生蜂的种类分布以及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2011—2014年调查结果表明,甘蔗生长前期在不同蔗区调查的赤眼蜂寄生率均较低。2011年和2014年调查的南宁、崇左... 为了保护和利用本地卵寄生性天敌克制甘蔗螟虫的为害,对广西蔗区甘蔗螟虫卵寄生蜂的种类分布以及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2011—2014年调查结果表明,甘蔗生长前期在不同蔗区调查的赤眼蜂寄生率均较低。2011年和2014年调查的南宁、崇左和来宾3个蔗区,在甘蔗生长中后期赤眼蜂对甘蔗螟虫的寄生率均明显高于甘蔗生长早期寄生率;在崇左蔗区,黑卵蜂寄生率较高,甘蔗生长早期和甘蔗生长中后期黑卵蜂对甘蔗螟虫的寄生率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螟虫 赤眼蜂 黑卵蜂 分布 卵寄生蜂
下载PDF
吐鲁番地区榆黄毛萤叶甲及其卵寄生蜂记述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朝 李勤 +2 位作者 唐秀丽 鲁佳雄 胡红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287,共5页
【目的】调查研究吐鲁番地区榆树食叶害虫榆黄毛萤叶甲Pyrrhalta luteola(Müller)寄生蜂,为利用该寄生蜂对榆黄毛萤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吐鲁番地区榆黄毛萤叶甲成虫及其卵粒进行采集,并带回实验室内进行饲养、... 【目的】调查研究吐鲁番地区榆树食叶害虫榆黄毛萤叶甲Pyrrhalta luteola(Müller)寄生蜂,为利用该寄生蜂对榆黄毛萤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吐鲁番地区榆黄毛萤叶甲成虫及其卵粒进行采集,并带回实验室内进行饲养、观察,解剖并鉴定羽化自卵粒的寄生蜂。【结果】从榆黄毛萤叶甲的卵中饲养得到了一种寄生蜂榆毛萤叶甲啮小蜂Oomyzus gallerucae(Fonscolombe),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结论】报道了新疆榆树重要害虫榆黄毛萤叶甲的卵寄生蜂,发现其自然寄生率比较高,是榆树害虫榆黄毛萤叶甲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该寄生蜂的发现对吐鲁番地区榆黄毛萤叶甲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黄毛萤叶甲 卵寄生蜂 榆毛萤叶甲啮小蜂 生物防治
下载PDF
A new species of Anastatus(Hymenoptera:Eulpelmidae) from China,parasitizing eggs of Lycorma delicatula(Homoptera:Fulgoridae) 被引量:3
8
作者 Zhong-Qi Yang Wan-Yuong Choi +2 位作者 Liang-Ming Cao Xiao-Yi Wang Zheng-Rong Hou 《Zoological Systematics》 CSCD 2015年第3期290-302,共13页
A new species of Anastatus Motschulsky, 1859 (Hymenoptera: Eupelmidae), A. orientalis Yang & Choi, sp. nov. is described from China. It is a solitary endo-parasitoid in egg of the spotted lanternfly, Lycorma delic... A new species of Anastatus Motschulsky, 1859 (Hymenoptera: Eupelmidae), A. orientalis Yang & Choi, sp. nov. is described from China. It is a solitary endo-parasitoid in egg of the spotted lanternfly, Lycorma delicatula (White) (Homoptera: Fulgoridae), which causes damages to many ornamental and fruit trees in China. The brief biology of the new parasitoid is also mentioned. The new species has high potential as a biocontrol agent for suppression of the pest because of its parasitism rates of egg masses 30.4% and of eggs 40.2% respectively with sex ratio of female to male 1.9:1.0, as well as the relative easiness for mass rearing. The detailed feature characters and photos of the new species are supplied. Meanwhile, a key to distinguish the present new species from the other close two (A. japonicus and A. bifasciatus) in the genus is provided. Type specimens are deposited in the Insect Museum,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g parasitoid new species Anastatus biocontrol agent Lycorma delicatula China.
原文传递
非稻田生境褐飞虱卵寄生蜂群落动态 被引量:2
9
作者 毛润乾 古德祥 +1 位作者 张古忍 张文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42-947,共6页
对稻田周围田埂和路边上能寄生褐飞虱的卵寄生蜂群落的动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冬季休耕期 ,卵寄生蜂群落变化趋势为先降后升 ;夏季休耕期 ,因为水稻收割 ,部分寄生蜂迁移到田埂和路边 ,卵寄生蜂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 ;早稻... 对稻田周围田埂和路边上能寄生褐飞虱的卵寄生蜂群落的动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冬季休耕期 ,卵寄生蜂群落变化趋势为先降后升 ;夏季休耕期 ,因为水稻收割 ,部分寄生蜂迁移到田埂和路边 ,卵寄生蜂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 ;早稻生长期 ,田埂和路边的飞虱卵寄生蜂的数量变化同稻田褐飞虱卵寄生蜂和褐飞虱呈正相关的关系 ;晚稻移栽后 ,田埂和路边上飞虱卵寄生蜂数量下降 ,以后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晚稻后期 ,数量急剧上升随后很快下降。害虫防治史影响着稻田周围生境中飞虱卵寄生蜂群落 ,综防区试验田周围生境中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寄生蜂数量、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优于非综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稻田生境 褐飞虱 卵寄生蜂 群落动态
下载PDF
松毛虫赤眼蜂对高粱害虫的防效及生态经济效益评估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继红 郭力 +9 位作者 苗麟 孟茜 张寰 佟岩 王红托 李瑄 吕芃 王金萍 殷三强 秦启联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9-696,共8页
【目的】高粱是我国重要的食用、饲用、制糖及酿酒用作物,其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手段的应用和推广非常有限。本研究连续2年在河北省衡水高粱种植区,开展了利用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的试验示... 【目的】高粱是我国重要的食用、饲用、制糖及酿酒用作物,其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手段的应用和推广非常有限。本研究连续2年在河北省衡水高粱种植区,开展了利用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的试验示范,以期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促进高粱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经济和可靠的害虫防治手段。【方法】赤眼蜂防治试验和化学防治试验分别在两个村子的高粱田内进行。通过统计植株被害率、田间捕食性天敌的丰度及高粱产量等参数,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进一步评价其生态和经济效益。【结果】赤眼蜂防治在减轻植株被害率和提高田间捕食性天敌丰度等方面优于化学防治,同时也实现了高粱的增产增收。与化学防治相比,2019年,赤眼蜂防治显著降低了高粱叶片被害率,田间捕食性天敌的丰度提高了3.96倍,产量略有提高,害虫防治成本相对更低,差额净收入增加了305.47元/hm^(2);2020年,赤眼蜂防治显著降低了高粱穗部被害率,田间捕食性天敌的丰度提高了2.66倍,产量增加了1392.5 kg/hm^(2),单位面积防治成本虽略有增高,但综合起来,差额净收入却增加了3644.05元/hm^(2)(19.90%),增收效果显著。【结论】与化学防治相比,松毛虫赤眼蜂不仅防治害虫效果更好,而且增加了田间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天敌的丰度,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高粱害虫是一种可行、高效并极具竞争力的生物防治手段,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寄生蜂 生物防治 捕食者丰度 成本效益分析
原文传递
赤眼蜂寄生对亚洲玉米螟卵内蛋白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元喜 戴华国 +1 位作者 姜金林 符文俊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3-247,共5页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比较了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对亚洲玉米螟卵内蛋白质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寄生发生48h后,蛋白质谱带出现明显差异。被寄生和未被寄生卵内含有的97kD蛋白质在60h后明显减少,而前者含有的90kD蛋白质在寄生发生...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比较了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对亚洲玉米螟卵内蛋白质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寄生发生48h后,蛋白质谱带出现明显差异。被寄生和未被寄生卵内含有的97kD蛋白质在60h后明显减少,而前者含有的90kD蛋白质在寄生发生60h时含量明显增加;此外,被寄生和未被寄生卵电泳后均出现约50和44kD蛋白质条带,但在寄生发生84h后,这两条蛋白质带明显变浅,且未被寄生卵的改变更明显。同一时期被寄生和未被寄生卵间约有50%蛋白质条带出现在相同位置,而72、96h的寄生和未被寄生卵间约有30%。被寄生和未被寄生卵之间,同一时期的蛋白质条带数一般相差4条左右,但寄生发生6h后相差的条带数多达9条,这一时期出现与寄生和抗寄生有关的特异性蛋白质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赤眼蜂 亚洲玉米螟 寄生卵 蛋白质条带
下载PDF
Cabbage waxes affect Trissolcus brochymenae response to short-range synomones
12
作者 Francesca Frati Gianandrea Salerno Eric Conti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753-762,共10页
We show that induced synomones, emitted as a consequence of Murgantia histrionica activity on Brassica oleracea, are adsorbed by the epicuticular waxes of leaves and perceived by the egg parasitoid Trissolcus brochyme... We show that induced synomones, emitted as a consequence of Murgantia histrionica activity on Brassica oleracea, are adsorbed by the epicuticular waxes of leaves and perceived by the egg parasitoid Trissolcus brochymenae. Leaves were exposed to M. histrionica females placed on the abaxial leaf surface. After 24 h, the leaves were treated mechanically using gum arabic, or chemically using chloroform, on the adaxial surface, and finally the adaxial surface was assayed with T. brochymenae by two-choice tests in a closed arena. Wasp females responded to mechanically dewaxed cabbage leaf portions with feeding punctures and footprints (Ff) and with feeding punctures, oviposition and footprints (FOr), showing no effect of wax removal. In contrast, the removal of the epicuticular waxes from leaf portions close to FOf, and from leaves with oviposition and footprints (Of), determined the lack of responses by T. brochymenae. Solvent extra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bioassayed, but only FOr triggered parasitoid response. Thus the detection of oviposition-induced synomones by the parasitoid depends on their adsorption by the epicuticular waxes. Mechanical wax removal from leaf portions contaminated with host footprints (f) also determined a lack of wasp responses, suggesting that the footprints might trigger the induction of a "footprint-induced synomone" adsorbed onto the epicuticular waxes and exploited by the parasitoid. Leaf portions with the abaxial lamina previously dewaxed and then contaminated by footprints (D+f) of M. histrionica did not affect the parasitoid response, indicating that the abaxial epicuticular waxes are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chemicals induced by M. histrionica footpr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ssica oleracea egg parasitoid induced synomones Murgantia histrion-ica OVIPOSITION
原文传递
福建水稻梯田稻飞虱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被引量:2
13
作者 施龙清 詹生威 +2 位作者 李廷玉 姜照伟 占志雄 《福建稻麦科技》 2021年第4期26-28,共3页
稻飞虱是中国水稻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对稻飞虱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有利于水稻梯田生境维护,减少害虫防治劳动强度和防治成本。根据多年来福建梯田水稻稻飞虱的防治应用结果,总结出针对梯田稻飞虱的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以供梯田水稻生产... 稻飞虱是中国水稻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对稻飞虱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有利于水稻梯田生境维护,减少害虫防治劳动强度和防治成本。根据多年来福建梯田水稻稻飞虱的防治应用结果,总结出针对梯田稻飞虱的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以供梯田水稻生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卵寄生蜂 载体植物 害虫行为 杀虫灯
下载PDF
茶翅蝽沟卵蜂和黄足沟卵蜂对茶翅蝽的寄生潜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驭麟 钟永志 +3 位作者 张峰 周长青 杨世勇 张金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57-1262,共6页
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l)是水果和蔬菜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为了寻找优势卵寄生蜂用于其生物防治,本文进行了相关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通过定期野外采集茶翅蝽卵块,培育、收集和鉴定寄生蜂,发现在自然环境中茶翅蝽卵粒的寄生率为... 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l)是水果和蔬菜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为了寻找优势卵寄生蜂用于其生物防治,本文进行了相关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通过定期野外采集茶翅蝽卵块,培育、收集和鉴定寄生蜂,发现在自然环境中茶翅蝽卵粒的寄生率为56.29%,其中茶翅蝽沟卵蜂比例最高,占77.66%;其次是黄足沟卵蜂占20.44%。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显示,茶翅蝽沟卵蜂和黄足沟卵蜂对茶翅蝽卵均具有明显的选择趋性。室内寄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茶翅蝽沟卵蜂与黄足沟卵蜂单独作用的寄生率分别为94.06%和84.21%,与两种寄生蜂混合寄生茶翅蝽卵的寄生率91.65%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种寄生蜂混合寄生时,茶翅蝽沟卵蜂与黄足沟卵蜂的寄生比例分别为58.95%和41.05%,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翅蝽沟卵蜂 黄足沟卵蜂 茶翅蝽 卵寄生蜂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综防区和非综区稻田生境中褐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比较
15
作者 毛润乾 古德祥 +1 位作者 张古忍 张文庆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20,共4页
Hopper egg parasitoid communities in rice field were made up of Mymaridae and Trichogrammatidae. Anagrus ,which belonged to Mymaridae was the most numerous genus in the communities.In order of number: Anagrus>Gonat... Hopper egg parasitoid communities in rice field were made up of Mymaridae and Trichogrammatidae. Anagrus ,which belonged to Mymaridae was the most numerous genus in the communities.In order of number: Anagrus>Gonatocerus>Neurotes>Mymar .The percentage of Trichogrammatidae was always low.The parasitiods of Mymaridae were the dominant natural enemies to rice hoppers,and had higher percentage in IPM rice fields than that in non IPM ones.The dynamics of the communities had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growth of rice,and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eps: reestablishment,development and collapse.The hopper egg parasitoid communities in IPM rice fields reestablished more quickly,developed more steadily,and collapsed more gently than those in non IPM 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境 褐飞虱卵 寄生蜂群落 综合防治区
下载PDF
加州北部榆叶甲及其卵蜂初步研究
16
作者 陈学英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A02期43-49,共7页
榆叶甲Xanthogaleruca luteola(Muller)是北美主要的五种城市森林害虫之一。本文研究了榆叶甲危害不同种榆树的情况,结果表明,树木不同部位(上部与下部、内部与外部之间)为害程度没有明显差异;卵块分布在同一树上及在不同种树上的不同部... 榆叶甲Xanthogaleruca luteola(Muller)是北美主要的五种城市森林害虫之一。本文研究了榆叶甲危害不同种榆树的情况,结果表明,树木不同部位(上部与下部、内部与外部之间)为害程度没有明显差异;卵块分布在同一树上及在不同种树上的不同部位,没有明显差异;幼虫在树上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也不明显。不同种的榆树,对榆叶甲的危害,明显地表现出不同的抗性。对榆叶甲的卵期寄生蜂Tetrastichus qullerucae(Rondani)在室内进行了群体接蜂实验,并对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为进一步利用卵蜂提供了一定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北部 榆叶甲 为害度 抗性 卵蜂 榆树害虫 美国
下载PDF
夜蛾黑卵蜂雌雄蜂鉴别方法及雌蜂寄生草地贪夜蛾卵的行为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帅 张龙喜 +3 位作者 赵旭 霍梁宵 周金成 董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58,共4页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被认为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期的高效寄生蜂。明确夜蛾黑卵蜂基本生物学特征将为其繁育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对雌、雄蜂外部形态及雌蜂寄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除雌蜂产卵器和...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被认为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期的高效寄生蜂。明确夜蛾黑卵蜂基本生物学特征将为其繁育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对雌、雄蜂外部形态及雌蜂寄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除雌蜂产卵器和雄蜂外生殖器等第一性征外,夜蛾黑卵蜂雌、雄蜂个体还具备一些典型的第二性征,可通过触角环节数量、触角棒节和柄节形态以及足和触角的颜色进行区分。2、在同一卵块上,雄蜂先于雌蜂羽化,并撕咬寄主卵壳协助雌蜂羽化;雌蜂羽化后雄蜂会立即求偶并与其交配。3、夜蛾黑卵蜂雌蜂通过利用寄主卵表鳞毛空隙、主动清理鳞毛和移动表层卵粒3种行为策略实现对大部分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本研究建立了夜蛾黑卵蜂雌、雄蜂的鉴别方法,并明确了雌蜂应对夜蛾黑卵蜂卵表结构防御的行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夜蛾黑卵蜂 寄生行为 卵寄生蜂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稻田生态系统中褐飞虱卵寄生蜂的种类 被引量:6
18
作者 毛润乾 古德祥 +1 位作者 张文庆 张古忍 《昆虫天敌》 CSCD 1999年第1期45-47,共3页
卵寄生蜂是褐飞虱的重要自然天敌。本文从稻田周围禾本科杂草上收集到飞虱卵寄生蜂29种,但能寄生褐飞虱卵的寄生蜂只有20种,分属2个科,7个属。其中缨小蜂科11种、赤眼蜂科9种。缨小蜂占卵寄生蜂总数的82.4%~97.6%,而赤眼蜂只... 卵寄生蜂是褐飞虱的重要自然天敌。本文从稻田周围禾本科杂草上收集到飞虱卵寄生蜂29种,但能寄生褐飞虱卵的寄生蜂只有20种,分属2个科,7个属。其中缨小蜂科11种、赤眼蜂科9种。缨小蜂占卵寄生蜂总数的82.4%~97.6%,而赤眼蜂只占小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卵寄生蜂 种类
下载PDF
棉铃虫卵龄和密度对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耀发 赵玉敬 +4 位作者 安静杰 党志红 潘文亮 宋健 高占林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6-361,共6页
为进一步优化赤眼蜂田间释放技术,提高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本文开展了棉龄虫卵龄和密度对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1~2日龄卵偏好性明显高于0~1日龄和2~3日龄卵。不同“蜂−卵”... 为进一步优化赤眼蜂田间释放技术,提高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本文开展了棉龄虫卵龄和密度对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1~2日龄卵偏好性明显高于0~1日龄和2~3日龄卵。不同“蜂−卵”比结果表明,随着“蜂−卵”比值增加,赤眼蜂单蜂寄生效能逐渐下降,从14.33粒/蜂降至0.73粒/蜂,而棉铃虫卵被寄生率逐渐上升,从17.92%上升至73.33%。综合两者的关系,发现在“蜂−卵”比为1∶20时,两者出现了交汇,此时,赤眼蜂单蜂寄生效能约7.50粒/蜂,棉铃虫卵被寄生率约为37%。基于此,得出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应综合“蜂−卵”比、田间棉铃虫种群密度及落卵量等指标来确定田间释放赤眼蜂数量,以达到棉铃虫田间最佳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棉铃虫 寄生效能 卵寄生蜂 天敌昆虫
下载PDF
高温对松毛虫赤眼蜂发育和寄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熊博 李卓峻 +3 位作者 唐润轩 刘小侠 毛刚 李贞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37-643,共7页
为明确高温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发育和寄生能力的影响,采用生物学观察法在室内监测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内不同发育时期的松毛虫赤眼蜂在经历高温40℃处理1 h或35℃处理6 h后其当代和子代蜂的世代历期、羽化率... 为明确高温对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发育和寄生能力的影响,采用生物学观察法在室内监测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内不同发育时期的松毛虫赤眼蜂在经历高温40℃处理1 h或35℃处理6 h后其当代和子代蜂的世代历期、羽化率、寄生率和雌蜂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40℃处理1 h有利于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于幼虫期处理后其当代蜂世代历期明显缩短,于胚胎期和蛹期处理后其当代成蜂羽化率显著提高;然而,高温35℃处理6 h对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和寄生能力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各发育时期经历高温处理后当代成蜂羽化率均显著降低,幼虫期经历高温处理后其当代成蜂的雌蜂率、寄生率和子代成蜂的羽化率均显著降低。表明高温对松毛虫赤眼蜂具有显著影响,繁育时适当优化温度可以提高扩繁效率,但运输和释放时应避免高温暴晒以降低防控效率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寄生蜂 温度胁迫 发育繁殖 控害能力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