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9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击与文化适应问题 被引量:60
1
作者 万明钢 王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4-48,共5页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研究和改革是在西方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话语背景中展开的。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理论方法时,过于注重操作和形式化层面,而这些理论和方法背后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冲突往往被忽视了,从而导致了理论上过度推论和实践中的...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研究和改革是在西方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话语背景中展开的。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理论方法时,过于注重操作和形式化层面,而这些理论和方法背后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冲突往往被忽视了,从而导致了理论上过度推论和实践中的种种不适应。从文化人类学、知识社会学、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视野出发,分析目前在教学改革中教师普遍面临的文化冲击和文化适应问题,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教育文化十分丰富,对西方教育文化的学习一定要注意与我国传统教育文化的关系, 注重在传统教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文化冲击 文化适应 教育文化 基础教育
原文传递
教育:从控制生命到激扬生命——论教育内部惯习评价导致的可视性教育亚文化向教育文化的回归 被引量:43
2
作者 郭思乐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10,38,共9页
教育内部惯习性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外在性及权威性,方式的可比性,功能的控制性等特征,由于教育內部惯习性评价被普遍采用,使教育文化蜕变为可视性的教育亚文化。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挖掘教育內部惯习性评价的根源,正确看待教育干预和教育... 教育内部惯习性评价具有评价主体的外在性及权威性,方式的可比性,功能的控制性等特征,由于教育內部惯习性评价被普遍采用,使教育文化蜕变为可视性的教育亚文化。教育工作者应深入挖掘教育內部惯习性评价的根源,正确看待教育干预和教育的非外视性的关系,走出教育评价的误区,以适应教育的生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文化 可视性 惯习 适应教育 性教育 教育评价 亚文化 内部 外在性 可比性
原文传递
当代教学环境的实质与类型新探:文化哲学的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黄甫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36,共6页
在当代社会和教育的转型背景中 ,教学环境逐渐显露出了文化的本性 ,教学环境嬗变成为影响人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 ,当代教学环境凸现出了“学习化”的特性。从文化结构逻辑看 ,教学环境的构成有实体性和功能性两... 在当代社会和教育的转型背景中 ,教学环境逐渐显露出了文化的本性 ,教学环境嬗变成为影响人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 ,当代教学环境凸现出了“学习化”的特性。从文化结构逻辑看 ,教学环境的构成有实体性和功能性两个维度的区分。实体性教学环境类型分为教室、宿舍、校园、家庭和社区等层次 ,而功能性教学环境类型则有生理文化环境、心理文化环境、物质文化环境、交往文化环境、符号文化环境和活动文化环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环境 隐蔽课程 教育文化
下载PDF
教育文化论 被引量:25
4
作者 宋志臣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11,33,共9页
教育文化是教育有机体的理论形态,其理论特质表现为:精神层面的教育文化是全部教育活动的灵魂,制度层面的教育文化是教育活动运行的轨道,器物层面的教育文化是教育活动的硬质资源,行为层面的教育文化具有目标终端达成的功能。教育文化... 教育文化是教育有机体的理论形态,其理论特质表现为:精神层面的教育文化是全部教育活动的灵魂,制度层面的教育文化是教育活动运行的轨道,器物层面的教育文化是教育活动的硬质资源,行为层面的教育文化具有目标终端达成的功能。教育文化功能在于:对教育的整体性观照,对生态有机体性质的揭示,对自组织动力的探寻,对主体的关注,对动态文化观的展示。其实践旨归强调:把握整体、精准定位,强化多维参照意识;坚持价值普照的一维性;破除"制度拜物教",促进主体理性回归;努力实现教育文化的自觉与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文化 文化学 教育史
原文传递
中国教育文化中的最高价值 被引量:20
5
作者 丁念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8-124,共7页
现代西方教育文化中的最高价值是"自由",而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和中国现代教育文化中的最高价值则是"崇高"。在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和现代教育文化中,"崇高"追求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其中有人性、生存状况、对... 现代西方教育文化中的最高价值是"自由",而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和中国现代教育文化中的最高价值则是"崇高"。在中国传统教育文化和现代教育文化中,"崇高"追求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其中有人性、生存状况、对待人性的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在未来中国,"崇高"值得作为最高价值来传递,但其具体内涵需要更新,应该包括如下内涵:所有人都得到基本的尊重;素质高而受人尊崇和推重;贡献大而受人尊崇和推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教育文化 最高价值 崇高
下载PDF
论“关心”的教育品性 被引量:9
6
作者 甘剑梅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5,共5页
教育意义的关心具有特定的专业含义和哲学本性,只有从哲学高度赋予关心深刻的教育内涵,才能使关心真正成为教育的一种内在品性。
关键词 关心 教育品性 教育智慧 教育文化 教育哲学
下载PDF
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特点与启示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春燕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3-97,共5页
中国学前课程百年来的发展变革经历了五个基本阶段及三次大的课程变革,表现出了三个明显的特点:变革的主线是教育文化的引进与本土化;受各种教育流派的影响,变革与世界教育的发展一脉相承;变革的内在倾向深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给予... 中国学前课程百年来的发展变革经历了五个基本阶段及三次大的课程变革,表现出了三个明显的特点:变革的主线是教育文化的引进与本土化;受各种教育流派的影响,变革与世界教育的发展一脉相承;变革的内在倾向深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对学前课程现实问题的诊断是变革的出发点;要认识到学前课程理想与课程现实之间的差距;学前课程需要不断地继承、发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学前课程 教育文化 教育流派 民族文化传统
原文传递
论教育促进民族文化心理场形塑 被引量:16
8
作者 孙杰远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3-40,共8页
社会的人作为主体在特定空间中活动,并通过交往与融合滋生民族文化基因和共同心理,进而形成民族文化心理场。民族文化心理场的形成受主体、环境、文化等要素影响。教育在民族文化心理场形成和塑造上具有独特作用。教育融合自然环境品质... 社会的人作为主体在特定空间中活动,并通过交往与融合滋生民族文化基因和共同心理,进而形成民族文化心理场。民族文化心理场的形成受主体、环境、文化等要素影响。教育在民族文化心理场形成和塑造上具有独特作用。教育融合自然环境品质,化育人文共生,稳固民族文化心理场既存根基;组织文化基因序列,促成文化认同,激活民族文化心理场向心内力;促动主体心理认知,形成共生思维,推动民族文化心理场和谐生成。教育促进民族文化心理场的应有策略为:充分调动个体对民族文化的空间物质洞察,实现"物理场"的意义理解;合理引导个体对民族社会的"多元一体"体悟,深化"社会场"的辨别;科学建构民族和谐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心理场"的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心理场 教育环境 教育文化 教育价值
原文传递
角色与机制的融合:教育语言学视域中的教师发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严明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20,144,共7页
传统上,外语教师研究往往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本文提出教育语言学的兴起为教师发展不仅提供了合适的学科归属,而且使具体教育机制中的教师角色找到了核心地位与融合途径。本项教育语言学视域中的综述与考察揭示,教师的角色定位明晰,既... 传统上,外语教师研究往往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本文提出教育语言学的兴起为教师发展不仅提供了合适的学科归属,而且使具体教育机制中的教师角色找到了核心地位与融合途径。本项教育语言学视域中的综述与考察揭示,教师的角色定位明晰,既是作为主体的学科主人又是作为客体的研究对象;教师发展机制至关重要,包括教师教育机制、教师能力评价以及教师发展路经;基于教师角色主客双重性和教育语言学的现实导向性,语言教师发展研究应紧紧依托教育语言学学科紧密融合教师角色与文化机制,走信念与行动、语言与教育、课程与教师、学科与人才相融合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语言学 语言教师角色 教师发展机制 教育文化
原文传递
课程思政的功能性外溢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慧 石路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9-23,共5页
课程思政理念与外溢理论呈现以目标的耦合性、行动的趋同性及过程的可视性为表征的契合逻辑。课程思政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负载的育人功能经由全课程、全主体、全方位发生外溢,但其育人功能外溢的过程中又受到学科之间分化、部门分工固化... 课程思政理念与外溢理论呈现以目标的耦合性、行动的趋同性及过程的可视性为表征的契合逻辑。课程思政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负载的育人功能经由全课程、全主体、全方位发生外溢,但其育人功能外溢的过程中又受到学科之间分化、部门分工固化和育人视野窄化的因素阻隔。深化课程思政的功能性外溢,可采取以下策略:运用新媒体技术,创建立体化思政模式;涵养合力育人文化,创立育人共同体;完善育人保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只有如此才能共建大思政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功能性外溢 新媒体技术 育人文化 育人保障
下载PDF
中国外语教师角色的教育文化诠释 被引量:13
11
作者 严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111,共6页
基于教师角色理论和国内外语教师研究的现状,以教育文化为视角,从教育文化与教师角色的本质、关系及角色呈现过程三方面诠释了外语教师主体、教育文化环境及教师角色呈现三者的内在联系。结合一线教师调研理据指出:我国外语教师角色承... 基于教师角色理论和国内外语教师研究的现状,以教育文化为视角,从教育文化与教师角色的本质、关系及角色呈现过程三方面诠释了外语教师主体、教育文化环境及教师角色呈现三者的内在联系。结合一线教师调研理据指出:我国外语教师角色承载着文化、社会、学科三个层面的负荷,教师角色的完成和提升并非从理论到实践、从提倡到实施的直线过渡,而是随教师主体对教育文化环境的认知与适应选择性呈现的。因此,外语教师角色研究必须超越理论束缚和角色规约,重视教师叙事、教师信念及本土教育文化的作用,将教师作为普通社会人来探究教师主体的心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文化 外语教师 角色理论
下载PDF
专业社会化:博士生教育问题研究的新理论和新工具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永刚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103-111,共9页
围绕专业认同与学位完成等现实问题,西方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博士生社会化理论体系。博士生社会化的维度主要包括价值规范与知识技能习得两方面,社会化的核心要素为知识获取、投入和参与,一般分为预期、正式、非正式和个性化4个阶段。影响... 围绕专业认同与学位完成等现实问题,西方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博士生社会化理论体系。博士生社会化的维度主要包括价值规范与知识技能习得两方面,社会化的核心要素为知识获取、投入和参与,一般分为预期、正式、非正式和个性化4个阶段。影响博士生社会化的因素包括个体禀赋、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等多个方面,其中导师之外的同辈、同行、其他教师和亲友等的人际关系支持,学系和院校提供的结构化支持以及学科与研究生教育文化等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顺利过渡与博士生社会化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未来我国博士生社会化研究应针对博士生卓越学术能力、学术认同和流失以及博士生社会化历程的制度与文化差异性等问题展开本土化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社会化 专业社会化 博士生教育 教育文化
下载PDF
大班课堂学生学习特征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鑫 吕林海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108,I0008,共12页
沉默的课堂学习者,其学习的质量一定不高吗?“开朗”难道一定是达至优质学习的唯一通途吗?结合中国学生浸润其中的教育文化,对南京大学通识教育学情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通识课程大班学习情境下的学生可分为四类,即沉默的思维... 沉默的课堂学习者,其学习的质量一定不高吗?“开朗”难道一定是达至优质学习的唯一通途吗?结合中国学生浸润其中的教育文化,对南京大学通识教育学情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通识课程大班学习情境下的学生可分为四类,即沉默的思维游离者、沉默的思维参与者、开朗的思维参与者和开朗的思维游离者;此四类学生在选课动机、学习方法和课程目标达成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沉默的思维参与者的学习成效接近于开朗的思维参与者。基于上述发现,提出大班背景下的通识课程改革应该着力促进学生的深度思维参与,重新审视学生学习的特征以及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利他要素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大班课堂 课堂参与 教育文化 学习质量
下载PDF
学校教育与科技人才培育 被引量:6
14
作者 阎光才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24,共8页
从微观层次的活动与实践角度审视,教育、科技与人才的关系内涵主要关涉教育的科技人才培育功能,但它不是教育活动的全部,学校教育也不可能直接产出科技人才,而是关照人的潜质发掘,依其禀赋、志趣和偏好通过个性化和差异性的教育,为社会... 从微观层次的活动与实践角度审视,教育、科技与人才的关系内涵主要关涉教育的科技人才培育功能,但它不是教育活动的全部,学校教育也不可能直接产出科技人才,而是关照人的潜质发掘,依其禀赋、志趣和偏好通过个性化和差异性的教育,为社会提供大批多样化的潜在人才。因此,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教育中贴近生活与工作世界,理解科学与技术内涵,结合个人潜能与发展需求,自觉投身于STEM领域的学习,这是沟通教育与科技的基本路径。学校教育关注所有而不是少数人群的才智训练,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需要重视机会均等前提下个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发展,并营造健康的人才与教育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 科技 人才 教育文化
原文传递
从思想到文化,究竟要走多远?——来自一位教育者的反思日记 被引量:5
15
作者 万伟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9-32,共4页
三四百年以前的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很多地方都是相互契合的,我们并不缺少先进的教育思想,我们缺少的是先进的教育文化和培育先进教育文化的土壤。由于惯例、惰性、教条主义及潜意识等因素的制约,新课程改革仍处于教育文化的... 三四百年以前的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很多地方都是相互契合的,我们并不缺少先进的教育思想,我们缺少的是先进的教育文化和培育先进教育文化的土壤。由于惯例、惰性、教条主义及潜意识等因素的制约,新课程改革仍处于教育文化的表层。从思想到文化要走多远,新课程改革就要走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思想 教育文化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大学育人文化刍议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珂珂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3年第4期21-25,共5页
从育人文化角度阐述大学文化的本质,教风、学风、管理制度和校园环境是大学育人文化的载体,指出良好载体在大学育人文化中的作用,并从加强大学教风、学风建设,实现大学以人为本的育人目标,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方面对育人文化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育人文化 大学文化 文化载体
下载PDF
交互性视域下数学课堂文化的价值与理念 被引量:7
17
作者 田枫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78,共4页
数学文化是关于数学知识的一种兼具专业化和社会性的文化形态.教育文化作为教育与文化之间融通的一种形式,体现了教育的文化属性和文化中的教育形态这两个维度上的共存性.以教育文化为介质和载体,以数学文化为本体和基底,可以建构良序... 数学文化是关于数学知识的一种兼具专业化和社会性的文化形态.教育文化作为教育与文化之间融通的一种形式,体现了教育的文化属性和文化中的教育形态这两个维度上的共存性.以教育文化为介质和载体,以数学文化为本体和基底,可以建构良序优化的数学课堂基本理念.在数学课堂文化的基本理念下,数学教育有望摆脱应试教育的不利局面,在促进学生创造力和个性发展以及培育数学核心素养等方面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文化 教育文化 数学课堂文化 数学核心素养
下载PDF
关于“人”字的解读与教育真谛的审视——献给智慧型教师 被引量:2
18
作者 刁培萼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2年第2期3-6,共4页
以走进“人心”为前提 ,以“人格”教育为起点 ,以“人道化”教育为基础 ,进行“人生”价值教育 ,以唤醒“人”的生命觉醒 ,最终实现“人”的价值的最大化 ,这就是“人的精神发展教育链”。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来播种人类智慧 ... 以走进“人心”为前提 ,以“人格”教育为起点 ,以“人道化”教育为基础 ,进行“人生”价值教育 ,以唤醒“人”的生命觉醒 ,最终实现“人”的价值的最大化 ,这就是“人的精神发展教育链”。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来播种人类智慧 ,提升人的价值。而要探求教育的本质 ,历史的眼光、文化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型教师 教育本质 教育文化 精神发展 教育链 人的发展
下载PDF
从“教育过程”到“教育文化”:百年回望布鲁纳 被引量:7
19
作者 郑旭东 陈荣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0,共6页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以“起、承、转、合”为关键词对布鲁纳以“教育过程”和“教育文化”引领的教育与心理研究的“认知转向”和“文化转向”的历史与逻辑进行了解读,展现了他如何从一个纯粹的认知心理学家跨界到教育领域,并力图在教...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以“起、承、转、合”为关键词对布鲁纳以“教育过程”和“教育文化”引领的教育与心理研究的“认知转向”和“文化转向”的历史与逻辑进行了解读,展现了他如何从一个纯粹的认知心理学家跨界到教育领域,并力图在教育研究中建立起教育学与心理学平等对话的桥梁,进而通过对“文化”概念的深入理解最终成为一位横跨心理学与教育学且能在社会历史文化情境中对教育本质进行探索的教育学家;同时,考察了20世纪教育学与心理学之间关系演进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教育学在借助心理学实现自身的科学化后,一步步逐渐摆脱对心理学的依附,恢复自己的学科主体地位,并尝试把“科学”与“人文”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熔于一炉,从而开辟教育研究的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纳 百年回望 教育过程 教育文化 起承转合
下载PDF
“组会”的育人功能探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永红 解荣军 +1 位作者 李攻科 陈曦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58,共7页
组会实践不仅助益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生管理,而且孕育了丰富的研究生教育文化和独特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说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本硕博联合切磋交流,缔造研究学习共同体;重视过程育人,强化服务应用意识;涵养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凸显立德树人。... 组会实践不仅助益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生管理,而且孕育了丰富的研究生教育文化和独特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说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本硕博联合切磋交流,缔造研究学习共同体;重视过程育人,强化服务应用意识;涵养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凸显立德树人。本文阐析五所大学化学材料学科课题组的组会实践,结合问卷与访谈的调查结果,探索组会内隐的教育文化,省思组会规范管理与科学育人并举的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会 研究学习共同体 教育文化 科学育人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