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德育走出困境的路标 被引量:6
1
作者 冯建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22,共4页
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明确了多元时代我国德育的基本价值,而且荣辱感、羞耻感也是道德教育的有效切入点。荣辱观教育不只是面向未成年人的,而且是面向全体人民的,其中首先应该进行的是成年人的荣辱观教育,它是进行未成年人荣辱观教育的前提。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 德育 羞耻感 未成年人
下载PDF
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确立的基础:耻感教育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柏春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6-37,共2页
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确立,必须建立在耻感教育的基础上。中国传统道德论道德责任感对耻辱感的依附,中国传统道德论根基于良心的耻感对道德自制力的磨炼,启示着我们思考大学生缺乏耻感的现状,以及耻感与现代社会公德“气节操守”的关系。... 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确立,必须建立在耻感教育的基础上。中国传统道德论道德责任感对耻辱感的依附,中国传统道德论根基于良心的耻感对道德自制力的磨炼,启示着我们思考大学生缺乏耻感的现状,以及耻感与现代社会公德“气节操守”的关系。加强大学生的耻感教育:一要增设专题课的理性教育;二要抓好讨论辩论;三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四要抓好养成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责任感 耻感教育 中国
下载PDF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黎卫金 《闽江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22-125,共4页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加强知耻教育,培养知耻意识,批判继承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精华及合理成分,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加强新时期社会主... 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伦理文化的重要范畴,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加强知耻教育,培养知耻意识,批判继承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精华及合理成分,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加强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感 耻感教育 传统道德 公民道德
下载PDF
让大学生在“知耻教育”中健康成长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慧玲 《科技信息》 2010年第27期I0246-I0247,共2页
从总体上看,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强烈的现实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品德高尚,但也不乏对"知耻感"的漠视和麻木,"知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需要准确把握"耻"和"... 从总体上看,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强烈的现实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品德高尚,但也不乏对"知耻感"的漠视和麻木,"知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需要准确把握"耻"和"知耻感"的内涵及其道德价值和"知耻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继承、汲取我国传统"知耻教育"的精华,遵循道德教育的内在规律,大力开展大学生"知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知耻感" "知耻教育"
下载PDF
关于大学生知耻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敏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4-36,共3页
知耻是传统道德的基础性规范,同时也是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保护和激发人们的羞耻感,是促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知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要依据学生品德形成的内在规律,从道德品质形成的知、情、意、行基... 知耻是传统道德的基础性规范,同时也是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保护和激发人们的羞耻感,是促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知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要依据学生品德形成的内在规律,从道德品质形成的知、情、意、行基本过程出发,开展知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知耻教育 荣辱观
下载PDF
试论《论语》耻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邓剑华 《湘南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87-91,98,共6页
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令人诟病,主要原因是缺乏耻德教育。耻德在《论语》中有经典的论述,涵盖了无德之耻、无才之耻和无羞之耻。高校中开展耻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净化社会风气;有利于大学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 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令人诟病,主要原因是缺乏耻德教育。耻德在《论语》中有经典的论述,涵盖了无德之耻、无才之耻和无羞之耻。高校中开展耻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净化社会风气;有利于大学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激励大学生在治学中开拓创新,提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大学生播洒廉洁自律的"种子",奠定"三清"社会基础。高校开展耻德教育涵养大学生羞耻心的对策:一是教育大学生深入领会耻德内涵,涵养他们的羞耻心;二是教育大学生深刻把握荣与辱的价值判断标准,涵养他们的羞耻心;三是全力营造知耻文化氛围,涵养大学生的羞耻心;四是创设耻感体验环境,涵养大学生的耻德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耻德 高校德育 羞耻心
下载PDF
论我国高校人文教育的基点和向度
7
作者 吴爱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24-128,共5页
我国高校人文教育面临着从片面应试教育到人文素质教育,再到大学理念形成的困境,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从耻感教育的基点出发,把对大学生的"致真知"与"致良知"教育向度、"人本"与"民本"教育向度辩... 我国高校人文教育面临着从片面应试教育到人文素质教育,再到大学理念形成的困境,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从耻感教育的基点出发,把对大学生的"致真知"与"致良知"教育向度、"人本"与"民本"教育向度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发展大学生多维知识结构和提高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同时,不断地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化解长期以来大学校园中道德主义和功利主义、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矛盾冲突,最终使高校人文教育走向全面、完善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人文教育 耻感教育 致真知 致良知 人本 民本
下载PDF
家庭同步赋能教育对青中年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病耻感 家庭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池佳妮 应林平 李旭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4年第3期527-530,共4页
目的 探讨家庭同步赋能教育对青中年宫颈癌患者术后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青中年宫颈癌患者88例,根据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21年7—12月期间,42例)与研究组(2022年1—6月期... 目的 探讨家庭同步赋能教育对青中年宫颈癌患者术后病耻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青中年宫颈癌患者88例,根据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21年7—12月期间,42例)与研究组(2022年1—6月期间,46例)。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在术后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在术后给予家庭同步赋能教育,时间3个月。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对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时的病耻感、家庭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S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FA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QLQ-C30量表中功能领域、症状领域、6种症状及总体健康状况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功能领域、症状领域、6种症状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干预后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同步赋能教育有助于降低青中年宫颈癌患者术后病耻感,改善家庭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同步赋能教育 宫颈癌 病耻感 青中年
原文传递
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耻感教育的人学指向
9
作者 寇东亮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68,共4页
羞耻感是道德的根本,是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内核。在伦理学意义上,知荣明耻是"成为一个人"和"尊敬他人为人"的根据和基础。耻感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
关键词 羞耻 羞耻感 耻感教育
下载PDF
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1
10
作者 霍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23-426,共4页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开拓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境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高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 “八荣八耻” 荣辱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