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知青小说的审美风格 被引量:2
1
作者 郁影 刘晓芙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66-68,共3页
在当代文学史上独放异彩的知青小说 ,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登上文坛的。就其自身而言 ,在艺术上具有“自叙传色彩”、“慷慨悲壮、深沉凝重的美学风格”、“理性思辨色彩和强烈的忏悔意识”的特色 ,另外知青小说的各个作品在审美风格上也... 在当代文学史上独放异彩的知青小说 ,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登上文坛的。就其自身而言 ,在艺术上具有“自叙传色彩”、“慷慨悲壮、深沉凝重的美学风格”、“理性思辨色彩和强烈的忏悔意识”的特色 ,另外知青小说的各个作品在审美风格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小说 审美风格
下载PDF
知青小说《鸣咽的澜沧江》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研究
2
作者 龙堃 孙会军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3年第2期61-69,共9页
竹林是凭借知青小说走入文坛的当代女作家。她的《生活的路》是我国“文革”后第一部反映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她的第二部知青小说《鸣咽的澜沧江》也取得了一定的反响。作为作家,竹林并没有进入当代中国作家主流,但相比之下,她在海外受... 竹林是凭借知青小说走入文坛的当代女作家。她的《生活的路》是我国“文革”后第一部反映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她的第二部知青小说《鸣咽的澜沧江》也取得了一定的反响。作为作家,竹林并没有进入当代中国作家主流,但相比之下,她在海外受到更多关注,引起海外学者的研究兴趣。竹林小说在创作手法上比较传统,当时为中国作家广为借鉴和使用的意识流手法在她的小说中没有体现。那么竹林小说受到海外中国文学界关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本文将以《鸣咽的澜沧江》英译本为研究案例,介绍这部小说在英语世界的刊载和译介情况,分析竹林小说获得海外青睐的原因和背景。研究发现,海外汉学家理查德·金作为汉学家以及中国香港《译丛》的编译者,译介了竹林的八篇小说,在推介竹林小说乃至知青文学方面功不可没。另外,作为知青小说,小说的苦难叙事、女性叙事以及身体叙事是使《鸣咽的澜沧江》一度比同时代其他小说收获更多海外关注度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呜咽的澜沧江》 英译 苦难叙事 女性叙事 知青小说
原文传递
知青个体生存的展示与诉说——女性作家笔下的知青小说审美叙事
3
作者 江红英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8-72,共5页
审美叙事主要表现为作家以审美的态度和眼光切入知青生活。历史中个人经验的复苏以及对日常生活审美重要性的发现,使女性作家采取了女性特有的叙述方式,向我们呈现了那段特殊岁月中知青个体的独特命运。其中无论是对个人体验的书写,还... 审美叙事主要表现为作家以审美的态度和眼光切入知青生活。历史中个人经验的复苏以及对日常生活审美重要性的发现,使女性作家采取了女性特有的叙述方式,向我们呈现了那段特殊岁月中知青个体的独特命运。其中无论是对个人体验的书写,还是对乡村生活的审美观照以及对知青爱情的独特展示,都体现了个人化叙述对群体言说的反拨,也标志着知青政治神话的彻底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审美叙事 知青小说
下载PDF
论韩东知青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4
作者 胡林远 《湘南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70-73,共4页
韩东的创作关注自身世界、追求纯粹写作,其知青小说的取材、精神内核、语言、叙事都呈现出独特性。素材大多来源于个人经验,通常将个人的深层次想法隐含于日常生活的描写中。小说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受诗歌创作的影响,语言节制凝... 韩东的创作关注自身世界、追求纯粹写作,其知青小说的取材、精神内核、语言、叙事都呈现出独特性。素材大多来源于个人经验,通常将个人的深层次想法隐含于日常生活的描写中。小说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受诗歌创作的影响,语言节制凝练、色调冷峻。叙事视角方面,整体上强化了其叙事的客观性,同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东 知青小说 个人化 独特性
下载PDF
论王安忆知青小说的女性生命主题
5
作者 尤丽洵 《黑河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8-91,共4页
王安忆是"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家,她凭借独特的创作观念和女性视角在知青作家中独树一帜。她的知青小说探索和表现了女性生命的主题,其中包括理想与困惑、爱情与成长、两性的对峙、沉沦与堕落等。小说中有着知青身份和知青经历... 王安忆是"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家,她凭借独特的创作观念和女性视角在知青作家中独树一帜。她的知青小说探索和表现了女性生命的主题,其中包括理想与困惑、爱情与成长、两性的对峙、沉沦与堕落等。小说中有着知青身份和知青经历的女性,在生命、生存与生活的历练中,表现出知青女性特有的生命体验,从而表明了王安忆对知青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索,为探索知青女性的成长经历及生存困境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知青小说 女性生命 两性对峙
下载PDF
论张抗抗知青小说叙事空间的嬗变现象
6
作者 翟星宇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知青小说是新时期小说中凝重而又奇特的组成部分,知青出身的作家们随着新时期西方文学创作理论向中国文坛的不断涌入,其创作方法也在不断改变。拟以叙事学理论为研究基点,探究张抗抗知青小说中叙事空间的嬗变现象,总结出新时期以来张抗... 知青小说是新时期小说中凝重而又奇特的组成部分,知青出身的作家们随着新时期西方文学创作理论向中国文坛的不断涌入,其创作方法也在不断改变。拟以叙事学理论为研究基点,探究张抗抗知青小说中叙事空间的嬗变现象,总结出新时期以来张抗抗的知青小说创作中,其叙事空间建构技巧呈现出单一空间到多重空间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抗抗 知青小说 叙事空间
下载PDF
一曲悲壮的英雄主义颂歌——谈梁晓声知青小说的主题意蕴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锋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36-39,共4页
知青文学是我国二十世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主体是知青小说。大多数的知青小说家多采取或哭诉、或讥讽、或咒骂的方式来展示"他们"那段"刻骨铭心"的悲惨境遇,而梁晓声的知青小说却让我们在"他们"身上... 知青文学是我国二十世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主体是知青小说。大多数的知青小说家多采取或哭诉、或讥讽、或咒骂的方式来展示"他们"那段"刻骨铭心"的悲惨境遇,而梁晓声的知青小说却让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所特有的真诚与"英雄主义"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小说 主题 英雄主义 梁晓声
下载PDF
论新时期知青题材小说乡恋主题的嬗变 被引量:1
8
作者 孔瑞珠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4-57,共4页
20世纪80年代,知青题材小说中的乡恋之歌久唱不衰,90年代乡恋之歌的余音仍可听到,但细细辨听同一首歌音调却不尽相同。相对80年代在乡土上寻找精神家园,90年代的乡村赞美更多的带有一种功利性,这除了与中国经济制度的改革、文化的转型... 20世纪80年代,知青题材小说中的乡恋之歌久唱不衰,90年代乡恋之歌的余音仍可听到,但细细辨听同一首歌音调却不尽相同。相对80年代在乡土上寻找精神家园,90年代的乡村赞美更多的带有一种功利性,这除了与中国经济制度的改革、文化的转型紧密相连,还与作家心态变化密切相关。同时,曾在80年代知青小说中集体失语的农民,对于这种近似单相思的乡村之恋,由他们的后裔做出了迟来的回应——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题材小说 乡恋情结 主题嬗变
下载PDF
无奈的疼痛——评《爱是一种痛》
9
作者 赵薇 姚红静 《衡水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48-49,共2页
《爱是一种痛》是李祝尧先生与齐建筑女士合著的,小说改变了李祝尧小说以往的特点,将爱情与婚姻作为小说关注的对象,展现了中老年人婚姻生活中的问题与困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关键词 后知青小说 婚姻 家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