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现存《天圣令》非颁行文本 被引量:1
1
作者 孟宪实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8-138,共11页
新近发现的明抄本是宋仁宗时期修订的《天圣令》,这一发现已经促进了唐史研究,使唐朝前期的制度与唐令等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因而获得巨大进步。但是,对于此《天圣令》的性质,研究者很少涉及,或者语焉不详,或者回避以过。从《天圣令》的编... 新近发现的明抄本是宋仁宗时期修订的《天圣令》,这一发现已经促进了唐史研究,使唐朝前期的制度与唐令等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因而获得巨大进步。但是,对于此《天圣令》的性质,研究者很少涉及,或者语焉不详,或者回避以过。从《天圣令》的编修过程入手,可以看出此《天圣令》不是颁行本而是上奏本。这是《天圣令》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理解《天圣令》和唐朝的制度都是无法回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抄本《天圣令》 唐令 宋朝编敕 上奏本 颁行本 古代典章制度
下载PDF
关于《唐大诏令集》的史源问题
2
作者 孟宪实 卜天舒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5,共10页
《唐大诏令集》是研究唐代王言最重要的史料。究其史源,包括唐宋时人所编的各类制集、个人文集及唐代各种文献,都可以纳入考虑。此前有观点强调《唐大诏令集》来自实录,这是值得商榷的。作为王言文献的合集,《唐大诏令集》与实录体史书... 《唐大诏令集》是研究唐代王言最重要的史料。究其史源,包括唐宋时人所编的各类制集、个人文集及唐代各种文献,都可以纳入考虑。此前有观点强调《唐大诏令集》来自实录,这是值得商榷的。作为王言文献的合集,《唐大诏令集》与实录体史书,存在体制性的差异,实录体史书更无法容纳体量庞大的王言。实录作为一种编年体史书,征引王言史料是必要的,与其他史料的使用是一致的。宋绶的时代,唐代王言史料存在相对丰富,坚持大诏令来源于特定史籍的观点,不仅难以成立,甚至有本末倒置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大诏令集》 实录 制集 史源
原文传递
由隋义宁二年五月诏与唐武德元年六月诏看李渊兴兵及隋恭帝禅位的真相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7-34,共8页
初唐诏敕文是初唐时期皇帝于施政过程中发布的"王言政令",是具有最高权威的下行政治公文,涉及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律法、外交、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史实,和《大唐创业起居注》《唐太宗实录》等史籍一道,都属于第一... 初唐诏敕文是初唐时期皇帝于施政过程中发布的"王言政令",是具有最高权威的下行政治公文,涉及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律法、外交、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史实,和《大唐创业起居注》《唐太宗实录》等史籍一道,都属于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很高,可补正史之阙。即便是那些旨在宣扬皇德的诏敕文,如皇帝的即位、改元、祭天、封禅诏书,也为我们考察当时的史实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本文主要从文史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考察隋义宁二年五月诏与唐武德元年六月诏,来挖掘其中隐藏的李渊兴兵反隋及隋恭帝被迫禅位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诏敕 文献留存 著录 论述
下载PDF
文学视角下的唐代诏敕研究——由唐武德九年六月至九月诏书看李世民弑兄夺权及李渊被迫让位的真相
4
作者 张超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86-93,共8页
初唐诏敕文是初唐时期皇帝于施政过程中发布的"王言政令",是具有最高权威的下行政治公文,涉及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律法、外交、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史实,和《大唐创业起居注》、《唐太宗实录》等史籍一道,都属于第... 初唐诏敕文是初唐时期皇帝于施政过程中发布的"王言政令",是具有最高权威的下行政治公文,涉及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律法、外交、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史实,和《大唐创业起居注》、《唐太宗实录》等史籍一道,都属于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很高,可补正史之阙。即便是那些旨在宣扬皇德的诏敕文,如皇帝的即位、改元、祭天、封禅诏书,也为我们考察当时的史实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本文主要从文史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考察唐武德九年六月至九月诏书,来挖掘其中隐藏的李世民弑兄夺权及李渊被迫让位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诏敕 文献留存 著录
下载PDF
唐代诏敕文献留存情况述论
5
作者 张超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47-153,158,共8页
唐代诏敕文是唐朝帝王专用的下行政治公文,具有布告天下、咸使闻之的实用功能,以及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威性,不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然而从文献留存情况来看,唐代诏敕文大多未被《新唐书》收录,《旧唐书》《通典... 唐代诏敕文是唐朝帝王专用的下行政治公文,具有布告天下、咸使闻之的实用功能,以及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威性,不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然而从文献留存情况来看,唐代诏敕文大多未被《新唐书》收录,《旧唐书》《通典》《唐会要》《册府元龟》等书中收录的唐代诏敕文多存在缺漏,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唐大诏令集》便已经阙失二十多卷,因此,对唐代诏敕文献留存情况的梳理论证,是一项必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诏敕 文献留存 著录 论述
下载PDF
出土墓志所见唐翰林学士承旨崔汪事迹补考
6
作者 卢燕新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30,共9页
崔汪,唐昭宗朝翰林学士、承旨。其入翰林院事迹,岑仲勉《补唐代翰林两记》、傅璇琮《唐翰林学士传论·晚唐卷》均有考论。然而,由于资料缺失,崔汪入院、出院时间、在院期间职官变迁等,阙疑者甚多。今据新见崔澄《唐故太子宾客崔公... 崔汪,唐昭宗朝翰林学士、承旨。其入翰林院事迹,岑仲勉《补唐代翰林两记》、傅璇琮《唐翰林学士传论·晚唐卷》均有考论。然而,由于资料缺失,崔汪入院、出院时间、在院期间职官变迁等,阙疑者甚多。今据新见崔澄《唐故太子宾客崔公墓志铭并序》,结合传世典籍考定崔汪约大顺二年以兵部郎中充翰林学士入院,旋加知制诰、承旨,历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尚书右丞、兵部侍郎,于景福二年十月稍后出院。在院时间,前后约三年。又,据出土石刻,亦可以考定崔汪家世、生卒年、入翰林院前及出院后的仕历、其文学影响以及墓志撰者崔澄事迹等。拈出此等,以为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墓志 唐翰林学士承旨 崔汪 补考
下载PDF
《唐大诏令集》彭元瑞校本评议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豪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年第2期95-98,共4页
《唐大诏令集》彭元瑞校本之底本抄自该书之四库底本,因抄手疏漏,错误较多;彭校本采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校勘过,彭元瑞亦曾着力搜集用以比勘的他校材料,但其校勘并非尽善尽美;《全唐文》从《唐大诏令集》中辑录诏令时却采用彭校本为... 《唐大诏令集》彭元瑞校本之底本抄自该书之四库底本,因抄手疏漏,错误较多;彭校本采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校勘过,彭元瑞亦曾着力搜集用以比勘的他校材料,但其校勘并非尽善尽美;《全唐文》从《唐大诏令集》中辑录诏令时却采用彭校本为底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大诏令集》 彭元瑞校本 底本 校勘 《全唐文》
下载PDF
《全唐文》初唐诏敕编年考辨
8
作者 张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33-47,共15页
《全唐文》是研究唐代文学、文化的重要文献,但由于其编纂乃杂出众人之手,并且历经了漫长的辗转传抄过程,因而其收录的唐代诏敕文本存在很多的讹误,尤其是文本没有系年或系年错误。本文所举的编年考辨之例,包括对无系年的初唐诏敕文的订... 《全唐文》是研究唐代文学、文化的重要文献,但由于其编纂乃杂出众人之手,并且历经了漫长的辗转传抄过程,因而其收录的唐代诏敕文本存在很多的讹误,尤其是文本没有系年或系年错误。本文所举的编年考辨之例,包括对无系年的初唐诏敕文的订时,以及对有系年但年号、年份、月份存在争议的初唐诏敕文的考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唐文》 初唐诏敕 系年 编年考辨
下载PDF
中国台湾地区“国家图书馆”藏配补本《唐大诏令集》考述
9
作者 赵帅淇 《晋图学刊》 2020年第3期59-64,共6页
现藏于中国台湾地区“国家图书馆”的配补本《唐大诏令集》由萧山王氏十万卷楼残抄本和周大辅据吴焯校本补抄部分组成。周氏完成补抄的同时过录吴氏的校勘成果,并用吴校本对勘十万卷楼残抄本,另有自己的校勘意见通过粘签表达。错简问题... 现藏于中国台湾地区“国家图书馆”的配补本《唐大诏令集》由萧山王氏十万卷楼残抄本和周大辅据吴焯校本补抄部分组成。周氏完成补抄的同时过录吴氏的校勘成果,并用吴校本对勘十万卷楼残抄本,另有自己的校勘意见通过粘签表达。错简问题揭示十万卷楼本、吴校本与谦牧堂本等一众明清抄本的同源属性,台图配补本具有较高的校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大诏令集》 吴焯 周大辅
下载PDF
碎叶川裴罗将军城出土唐碑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梅村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104,共14页
20世纪初,洛阳出土波斯景教徒阿罗憾墓志,为唐代丝绸之路考古提供了重要资料。然而,阿罗憾出使目的地"拂菻"在什么地方,目前学界尚未形成统一意见。据中亚考古新发现,我们认为,显庆三年五月左骁卫长史王玄策率使团出访吐火罗... 20世纪初,洛阳出土波斯景教徒阿罗憾墓志,为唐代丝绸之路考古提供了重要资料。然而,阿罗憾出使目的地"拂菻"在什么地方,目前学界尚未形成统一意见。据中亚考古新发现,我们认为,显庆三年五月左骁卫长史王玄策率使团出访吐火罗国,以王玄策为大使,以王名远和董寄生为"置州县使"。他们取道沙漠之路,途经七河流域粟特城邦、兴都库什山北麓吐火罗国,然后从小勃律进入吐蕃国。不过,阿罗憾在中亚所立唐碑,并非有些研究者认为的王名远在"吐火罗国"所立唐碑。有学者将此碑与赵明诚《金石录》所记唐高宗撰《唐纪功碑》相联系,亦不足为信。显庆二年十二月,唐高宗诏令在西突厥本土设置昆陵都护府和濛池都护府,但迟至显庆四年三月,昆陵都护阿史那弥射在双河(今哈萨克斯坦南境)诛杀真珠叶护后,唐朝才得以在西突厥五弩失毕部落设置濛池都护府。阿罗憾或为七河流域景教区大主教,故显庆三年光禄卿卢承庆将他召回长安,翌年随卢承庆前往碎叶川设置濛池都护府。显庆四年卢承庆在碎叶城(今阿克贝希姆古城)设碎叶州,以当地粟特人安车鼻施为碎叶州刺史,后来碎叶州升格为安西四镇之一。濛池都护府与碎叶州(后来的碎叶镇)不在同一治所。濛池都护府治所在碎叶城东南8公里裴罗将军城,今称"布拉纳古城"。近年该古城出土唐碑的碑额,当即阿罗憾出使西域所立。阿罗憾立碑地点之"拂菻",以及裴罗将军城今名Burana(布拉纳),皆源于粟特语城名βwr'n'。据墓志记载,阿罗憾在裴罗将军城封疆立碑当为唐高宗御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叶川 景教 洛阳阿罗憾墓志 裴罗将军城所出唐碑
原文传递
唐代诏敕的用典艺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超 《贵州文史丛刊》 2014年第1期19-24,共6页
唐代诏敕即唐朝皇帝的圣旨。宣谕天子之命、教化臣民的政治功用性,以及草诏者高超的文章技巧,赋予了唐代诏敕高雅华丽的主体风貌,纯熟的用典艺术是它突出的文学特征之一。用典美化了唐代诏敕的文章形式:使其语辞华丽,对仗严整,切合声律... 唐代诏敕即唐朝皇帝的圣旨。宣谕天子之命、教化臣民的政治功用性,以及草诏者高超的文章技巧,赋予了唐代诏敕高雅华丽的主体风貌,纯熟的用典艺术是它突出的文学特征之一。用典美化了唐代诏敕的文章形式:使其语辞华丽,对仗严整,切合声律;使其援古证今,言之有据;使其减少了冗词赘句,以微言传达出深意。对唐代诏敕用典艺术的考察,是一项有意义的文学研究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诏敕 主体风貌 用典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