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原蛋白/BMP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成骨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谈伟强 徐靖宏 +2 位作者 刘友山 林军 王慧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2-277,共6页
以胶原膜(含87.5 mgⅠ型胶原蛋白)为载体,复合3.5 mg rhBMP-2(人基因重组骨形成蛋白-2),制备胶原蛋白/BMP复合材料。复合材料首先在兔背阔肌中埋置,预构新生骨组织,并采用ALP染色、Von Kossa染色和HE染色等观察复合材料的成骨过程和组... 以胶原膜(含87.5 mgⅠ型胶原蛋白)为载体,复合3.5 mg rhBMP-2(人基因重组骨形成蛋白-2),制备胶原蛋白/BMP复合材料。复合材料首先在兔背阔肌中埋置,预构新生骨组织,并采用ALP染色、Von Kossa染色和HE染色等观察复合材料的成骨过程和组织形态。然后将形成的新骨组织游离移植修复自体下颌骨体部洞穿性缺损;并设以胶原为载体的rhBMP-2复合骨修复材料直接修复为对照组,骨缺损不修复组为空白组。采用X线、抗压强度、硬组织切片、四环素荧光染色、骨形态计量检查,观察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质量和效果。结果表明,胶原蛋白/BMP复合材料在兔背阔肌中4~6周成骨,胶原材料于3~5周降解;成骨过程为是以软骨成骨为主的方式,新骨形态为编织骨,可见明显的微血管分布;游离移植修复自体下颌骨缺损,6周缺损区为骨性愈合,与对照组在抗压强度(P=0.041)、新骨量(P= 0.034)均有显著性差异。胶原蛋白/BMP复合材料在骨骼肌中形成的新生骨组织可作为供骨修复一定范围的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异位成骨 骨缺损
下载PDF
BMP2诱导骨骼肌成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於丽明 王佐林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00-303,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工程技术不断发展,在组织工程化骨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迄今为止,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缺损,离临床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目前认为,主要问题是种子细胞在一定传代后发生衰老而不能继续增殖。骨组织工程种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织工程技术不断发展,在组织工程化骨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迄今为止,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缺损,离临床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目前认为,主要问题是种子细胞在一定传代后发生衰老而不能继续增殖。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多集中在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研究上,实际上机体骨髓中所含的基质干细胞数量非常有限^[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骼肌卫星细胞 异位成骨 基因治疗
下载PDF
骨替代材料的骨诱导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贺钧 李自良 谢志刚 《口腔疾病防治》 2018年第2期124-127,共4页
植骨材料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支架材料,还应具备使细胞生长分化成为成骨细胞的潜能,也就是骨诱导性能。拥有良好骨诱导性能的材料不仅能加速骨缺损的愈合,还能成功修复更大面积的骨缺损。目前,对使材料拥有骨诱导潜能的研究层出不穷,如何... 植骨材料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支架材料,还应具备使细胞生长分化成为成骨细胞的潜能,也就是骨诱导性能。拥有良好骨诱导性能的材料不仅能加速骨缺损的愈合,还能成功修复更大面积的骨缺损。目前,对使材料拥有骨诱导潜能的研究层出不穷,如何最大限度提高材料的骨诱导潜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生物材料以生产出更优质的下一代创新生物材料是目前应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研究中的几类骨替代材料骨诱导性能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诱导性 组织工程 骨再生 异位成骨
下载PDF
rhBMP-2/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载药微球的制备及成骨活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费正奇 胡蕴玉 +2 位作者 吴道澄 吴红 蒲勤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6年第3期121-124,F0003,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rhBMP-2载体材料。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技术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测定材料的制备参数及其特性,包括材料的形貌、载药率、释药速度,并将载药微球植入鼠...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良好降解性和成骨活性可注射的rhBMP-2载体材料。方法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技术制备携载rhBMP-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测定材料的制备参数及其特性,包括材料的形貌、载药率、释药速度,并将载药微球植入鼠股部肌袋,通过X线、组织学评价载体材料的异位成骨能力。结果载药微球粒径为(253±64)μm,载药率0.52%±0.14%,载药微球rhBMP-2体外释放24h时为15.2%±0.8%,随后呈持续缓慢释放,28d时总计达48.6%±5.3%。载药微球植入鼠股部肌袋4周,材料周围有明显的骨形成。结论载有rhBMP-2的PLGA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和生物活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长因子载体材料和释放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与聚乙醇酸共聚物 RHBMP-2 载药微球 异位成骨能力
下载PDF
双相接种技术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异位成骨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秦辉 许建中 +4 位作者 王序全 何清义 罗飞 朱灏 尹芝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660-1662,共3页
目的评价双相接种技术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在体内的成骨潜力和这种体外构建策略的可行性。方法8只山羊抽取自体骨髓体外扩增、定向成骨诱导,再分别采用静置接种法和双相接种法将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esen-chym al stem cells,MSCs)与... 目的评价双相接种技术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在体内的成骨潜力和这种体外构建策略的可行性。方法8只山羊抽取自体骨髓体外扩增、定向成骨诱导,再分别采用静置接种法和双相接种法将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esen-chym al stem cells,MSCs)与脱钙骨基质(dem ineralized bone m atrix,DBM)复合,复合培养5 d;将这两种方法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分别植入羊的背部肌袋内,同时植入单纯DBM作为阴性对照;术后2、8周取标本,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双相接种技术体外复合MSCs与DBM构建组织工程骨,细胞在支架上体外生长情况优于普通方法,植入山羊肌肉内术后2周观察到异位成骨,并随时间延长成骨量增加,其组织学半定量评分术后2周为(2.46±0.32)、8周为(4.13±0.42),明显优于普通方法的术后2周(1.96±0.21)、8周(3.66±0.37)(P<0.01)。植入后的组织工程骨材料边缘均可检测到B rdU标记阳性的细胞。单纯DBM植入未见成骨表现,亦无B rdU标记阳性的细胞。结论双相接种技术有利于组织工程骨在体内的成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组织工程骨体外构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双相接种技术 异位成骨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协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成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夏胜利 戴尅戎 汤亭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异位成骨过程中,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探讨NGF对BMP诱导成骨的作用。方法ICR小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右侧股后部肌间隙内植入rhBMP-2胶原复合物。术后第3天开始,连续7d,在实验... 目的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异位成骨过程中,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探讨NGF对BMP诱导成骨的作用。方法ICR小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右侧股后部肌间隙内植入rhBMP-2胶原复合物。术后第3天开始,连续7d,在实验组和对照组rhBMP-2植入部位,分别注射NGF和磷酸盐缓冲液(PBS)。术后第10、20和30天取材,进行放射学、生化和组织学检测。结果两组均于术后第10天有新骨形成,但实验组新骨生成量明显大于对照组;术后第10和第20天,实验组局部组织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段实验组局部组织钙和磷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30天,实验组骨组织胶原纤维排列明显较对照组规则。结论NGF具有协同rhBMP-2诱导成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诱导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诱导成骨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n-HA/PLA支架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林辉 王修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510-1512,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n-HA/PLA)支架材料体内异位成骨情况。[方法]取SD大鼠股骨胫骨骨髓,进行贴壁培养BMSCs,将第3代BMSCs接种到n-HA/PLA支架材料上,加入成骨诱导液,3 d后置入大鼠体内,设...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n-HA/PLA)支架材料体内异位成骨情况。[方法]取SD大鼠股骨胫骨骨髓,进行贴壁培养BMSCs,将第3代BMSCs接种到n-HA/PLA支架材料上,加入成骨诱导液,3 d后置入大鼠体内,设为实验组;将单纯支架材料置入组为对照组。4、8、12周时取材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8、12周时实验组可见类骨质成分形成,并且支架材料维持置入时形状,对照组无类骨质形成。[结论]BMSCs复合n-HA/PLA构建组织工程骨有很好的异位成骨能力,且能在体内维持良好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 异位成骨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rhBMP-2/无定形磷酸钙纳米缓释微粒成骨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沈素祥 吴小涛 +4 位作者 张绍东 王皓宇 李延报 杨惠林 唐天驷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3期175-178,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无定形磷酸钙(ACP)对rhBMP-2的缓释作用,检测rhBMP-2/ACP纳米缓释微粒的成骨活性。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已制备rhBMP-2/ACP缓释微粒的大小、形态;测定rhBMP-2的体外释放情况并描绘曲线;用MTT法检测缓释微粒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目的探讨无定形磷酸钙(ACP)对rhBMP-2的缓释作用,检测rhBMP-2/ACP纳米缓释微粒的成骨活性。方法用扫描电镜观察已制备rhBMP-2/ACP缓释微粒的大小、形态;测定rhBMP-2的体外释放情况并描绘曲线;用MTT法检测缓释微粒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情况的影响;用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细胞ALP活性以反映缓释微粒对其分化的影响,并与ACP的作用进行比较;将缓释微粒植入大鼠股部肌袋,通过X线、组织形态学观察评价缓释微粒的异位成骨能力。结果缓释微粒大小为100nm左右,具有典型的无定形球形面貌。开始时为快速释放期,随后呈缓慢持续释放。缓释微粒能显著促进MSC的增殖和分化,植入大鼠股部肌袋12周,材料大部分降解,有明显的骨形成。结论ACP可作为rhBMP-2合适的缓释载体材料,生成的纳米缓释微粒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和成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无定形磷酸钙 纳米微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异位成骨能力
下载PDF
异位成骨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彦丞 郑欣 +1 位作者 邱旭升 陈一心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4-527,共4页
异位成骨动物模型在骨组织工程技术研究方面应用广泛。目前异位成骨模型建立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为皮下植入、肌袋植入、肾被膜植入及腹膜内植入。四种异位成骨植入模型建立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就异位成骨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异位成骨 动物模型 皮下 肌袋
原文传递
双相生物钙磷陶瓷生物相容性及异位骨诱导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小双 蒋海越 +1 位作者 宋国栋 靳小雷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94-102,共9页
目的检测运用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制备的双相钙磷陶瓷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异位骨诱导效率。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及过氧化氢发泡法,将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以6∶4的比例在1 100 ℃条件下烧结3 h获得双相钙磷陶瓷,利用X线衍射评估材... 目的检测运用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制备的双相钙磷陶瓷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异位骨诱导效率。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及过氧化氢发泡法,将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以6∶4的比例在1 100 ℃条件下烧结3 h获得双相钙磷陶瓷,利用X线衍射评估材料组成成分。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双相钙磷陶瓷,通过扫描电镜、鬼笔环肽及DAPI染色观察细胞的黏附,CCK8法评估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测定法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表达活性。将不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双相钙磷陶瓷置入比格犬竖脊肌内,于4、8、12周对样本行大体检测、组织染色,测算新骨生成率,从而评估双相钙磷陶瓷的异位骨诱导效率。结果成功制备双相钙磷陶瓷,X线衍射分析可见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特异性的衍射峰。扫描电镜可见双相钙磷陶瓷表面广泛分布大孔及连通孔,孔壁粗糙不平,孔内可见均匀分布的微孔。鬼笔环肽及DAPI染色显示,骨髓充质干细胞在材料表面伸展黏附,共培养后逐渐从不规则形转变为均一的长梭形。CCK8法提示共培养后第1天,细胞活力降低,而第3、4、5、7天,细胞增殖活力逐渐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后第1、7天,双相钙磷陶瓷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泌更多的碱性磷酸酶。双相钙磷陶瓷顺利置入比格犬竖脊肌内,术后8周材料孔隙内可见骨样组织沉积,术后12周大孔成骨比例为0.77±0.11,孔内成骨面积比例为0.71±0.14。结论双相钙磷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异位骨诱导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骨髓 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 双相钙磷陶瓷 异位骨诱导
原文传递
拉布拉多犬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牙周干膜细胞裸鼠皮下成骨能力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孟丹 周咏 邹多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44-1247,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拉布拉多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和拉布拉多犬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分别与支架材料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后成骨能力的差异。方法实验分为3组:β-TCP组、犬BMSCs/β-TCP复合体组、犬PDLSCs/β-TCP复合体组。体外培养犬BM... 目的观察比较拉布拉多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和拉布拉多犬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分别与支架材料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后成骨能力的差异。方法实验分为3组:β-TCP组、犬BMSCs/β-TCP复合体组、犬PDLSCs/β-TCP复合体组。体外培养犬BMSCs和犬PDLSCs,扩增后取第3代细胞分别接种于厚2 mm、6 mm的圆柱形β-TCP材料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黏附情况。裸鼠皮下植入各组细胞材料复合物。8周后取材,HE染色观察新骨形成,免疫组化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扫描电镜结果可见犬BMSCs和犬PDLSCs均可在β-TCP支架材料上正常生长。裸鼠皮下实验中,犬BMSCs/β-TCP复合体组和犬PDLSCs/β-TCP复合体组都有骨样组织形成,犬BMSCs/β-TCP复合体组中骨钙素(OCN)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表达量略高于犬PDLSCs/β-TCP复合体组。结论两种细胞经体外诱导后都具有一定的成骨性能,其中BMSCs的成骨能力较PDLSCs的成骨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牙周膜干细胞 Β-磷酸三钙 裸鼠 异位成骨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纳米管于大鼠股骨肌袋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晓波 陈一心 +6 位作者 郑欣 郭向可 王骏飞 李东亚 邱旭升 施鸿飞 王杨雨凡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699-702,共4页
目的:用动物体内实验的方法验证羟基磷灰石(HAP)纳米管在大鼠股骨肌袋内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方法:选用10只雄性大鼠,双侧手术共20侧,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全麻下大鼠右侧股骨肌袋内植入HAP纳米管粉末约2 g,左侧肌袋打开后缝合作为对照... 目的:用动物体内实验的方法验证羟基磷灰石(HAP)纳米管在大鼠股骨肌袋内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方法:选用10只雄性大鼠,双侧手术共20侧,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全麻下大鼠右侧股骨肌袋内植入HAP纳米管粉末约2 g,左侧肌袋打开后缝合作为对照,分别在术后当日及4、8、12周行X线及CT扫描检查,第12周即将实验动物处死取植入物部位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所有大鼠均未发生感染、死亡等并发症;术后各期植入区X线及CT扫描均可见HAP纳米管粉末,未见明显与骨组织密度相当的高密度影;病理学检查植入物周围未见软骨细胞成骨、毛细血管生成及HAP纳米管粉末降解。结论:单纯体外应用HAP纳米管无明显异位诱导成骨的作用,其异位成骨能力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纳米管 大鼠 骨修复 异位成骨
下载PDF
异位预成血管化骨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庆银 侯劲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98-301,共4页
先天畸形、创伤、炎症和肿瘤等所致的下颌骨缺损重建在临床上仍是一个难题。单纯游离骨移植在肿瘤放疗患者受区条件差的情况下有较大的局限性,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也会造成其供区创伤和继发畸形。近来,异位预成血管化骨移植为下颌骨缺损重... 先天畸形、创伤、炎症和肿瘤等所致的下颌骨缺损重建在临床上仍是一个难题。单纯游离骨移植在肿瘤放疗患者受区条件差的情况下有较大的局限性,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也会造成其供区创伤和继发畸形。近来,异位预成血管化骨移植为下颌骨缺损重建提供了新的途径。下面就血管化骨异位预成的方法、所需条件、优点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骨形成 预成骨 血管化骨移植 下颌骨重建
下载PDF
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Micro-CT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丹 刘民 +5 位作者 胡蕴玉 毕龙 段永红 金静 王军 刘崟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0年第1期32-36,共5页
借助Micro—CT评价单纯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长期三维影像学及骨质变化。(20±2)g昆明小鼠21只,麻醉后于双侧股部肌肉中植入bBMP各2mg,分别于1、2、4、6、8、10、12周各... 借助Micro—CT评价单纯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长期三维影像学及骨质变化。(20±2)g昆明小鼠21只,麻醉后于双侧股部肌肉中植入bBMP各2mg,分别于1、2、4、6、8、10、12周各处死3只,切取诱导分化组织,5%戊二醛固定,行Micro—CT扫描和三维重建,运用ABA专用骨骼分析软件测定组织矿含量(tissue mineral content,TMC),组织骨密度(tissue mineral density,TUB),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及皮质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等参数,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bBMP从植入2周开始逐渐形成一椭圆形骨组织块,2~4周,异位生成骨呈疏松的新生骨,4周时组织矿含量达第一个峰值,骨小梁数量最多;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6-12周),异位诱导生成的椭圆形骨组织内部骨小梁逐渐吸收,数量减少,12周时骨小梁数量最少;而外层骨组织逐渐塑形成为皮质骨,12周时骨矿含量值、骨小梁厚度、组织骨密度和皮质骨骨密度均达最大值。说明bBMP具有强大的异位骨诱导能力,血供不足时,骨质降解吸收;血供充足时,骨质逐渐成熟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异位成骨 骨诱导 骨小梁 MICROCT
下载PDF
注射型藻酸钙/BM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成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谈伟强 刘友山 +2 位作者 徐靖宏 林军 王慧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7-461,共5页
研究藻酸钙(CaAG)/BMP-2复合材料的成骨性能,并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加入对成骨性能的影响。采用藻酸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氯化钙(CaCl2)混合制备藻酸钙/BMP复合材料,以加有骨髓基质细胞的该材料为对照,进行... 研究藻酸钙(CaAG)/BMP-2复合材料的成骨性能,并观察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加入对成骨性能的影响。采用藻酸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氯化钙(CaCl2)混合制备藻酸钙/BMP复合材料,以加有骨髓基质细胞的该材料为对照,进行体外观察和肌袋试验,通过用X射线、ALP染色、Von Kossa染色、HE染色、新生骨计量等方法,研究其诱导成骨活性。CaAG-BMP组和CaAG-BMP—BMSC组均在4~6周形成新生骨组织,两组标本均为编织骨形态.X线检查、AKP染色、Von Kossa染色、HE染色提示成骨过程相似。两组在新生骨计量上无显著性差异。藻酸钙/BMP复合材料可在肌肉环境下有效形成一定体积的新生骨组织;应用骨骼肌异位诱导成骨原理,该复合材料在成骨过程中无需加入外源性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藻酸钙 骨髓基质细胞 异位成骨
下载PDF
新西兰大白兔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及体内异位成骨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海旭 石继祥 +3 位作者 石文俊 刘孚瑛 章筛林 周强 《中国临床医学》 2017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组织工程骨股骨旁异位成骨(ectopic bone formation)的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与生物陶瓷构建组织工程骨,种植到新西兰大白兔股骨的骨膜旁,第8周获得异位成骨组织,检测分析收获... 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组织工程骨股骨旁异位成骨(ectopic bone formation)的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与生物陶瓷构建组织工程骨,种植到新西兰大白兔股骨的骨膜旁,第8周获得异位成骨组织,检测分析收获的异位成骨材料结构。结果:第8周的异位成骨材料内有骨组织形成,成骨材料结构清晰,组织内部有新血管形成,荧光蛋白标记的标本有荧光蛋白表达。结论:组织工程骨在体内可顺利异位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异位成骨 结构
下载PDF
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组织学长期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丹 毕龙 +8 位作者 刘民 金静 吕荣 王军 白建萍 吴拮 李静 刘崟 胡蕴玉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长期观察并获得单纯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组织学变化。方法(20±2)g昆明小鼠21只,麻醉后于双侧股部肌肉中直接植入块状bBMP各2mg,分别于第1、2、4、6、8、10、12周各处... 目的长期观察并获得单纯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BMP)异位诱导成骨的组织学变化。方法(20±2)g昆明小鼠21只,麻醉后于双侧股部肌肉中直接植入块状bBMP各2mg,分别于第1、2、4、6、8、10、12周各处死3只,切取诱导分化组织,5%戊二醛固定,标本用10%EDTA脱钙后制作5μm石蜡切片,分别行甲苯胺蓝染色,HE染色,丽春红三色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植入1周,大量分化良好的间充质细胞和幼稚软骨细胞形成一椭圆形分化组织块;植入2周,大量骨小梁生成,部分骨小梁边缘骨化;植入4周,骨小梁转化为成熟的骨质,骨质中有散在于骨细胞中的破骨细胞生成;植入6-12周,椭圆形骨组织块内部小梁骨逐渐吸收、断裂、不连接,但外周骨质逐渐塑形,局部成熟骨质周边仍伴有新生骨形成。结论bBMP无需任何载体即可在肌肉中异位成骨,具有强大的异位骨诱导能力;血供在异位骨的形成和维持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异位成骨 骨诱导
下载PDF
仿生磷酸钙缓释涂层改性三维支架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宁 刘昌奎 +2 位作者 郭芳 黄硕 李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85-788,共4页
目的研究负载淫羊藿苷(icariin,ICA)去蛋白牛骨无机材料(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DBB)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使用仿生磷酸钙涂层技术制备负载ICA的改性DBB材料。6只雄性SD大鼠麻醉后,每只大鼠背部皮下分别植入3种材料:DBB组(未经处理... 目的研究负载淫羊藿苷(icariin,ICA)去蛋白牛骨无机材料(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DBB)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使用仿生磷酸钙涂层技术制备负载ICA的改性DBB材料。6只雄性SD大鼠麻醉后,每只大鼠背部皮下分别植入3种材料:DBB组(未经处理的DBB),CaP组(CaP涂层改性的DBB),ICA-CaP组(CaP涂层内含有ICA的DBB)。8周后取材,HE和Masson染色并对样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DBB组材料的周围被纤维组织包绕,少量新生骨形成;CaP组的材料表面可见散在分布的新生骨;ICA-CaP组的材料表面可见多处新生骨生成。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ICA-CaP组的新生骨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DBB组和CaP组,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仿生磷酸钙涂层技术负载ICA的改性DBB材料具有较好的异位骨诱导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磷酸钙涂层 去蛋白牛骨无机材料 淫羊藿苷 异位成骨
下载PDF
复合干细胞生物陶瓷在裸鼠异位成骨中的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健 戴尅戎 汤亭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0期793-797,共5页
目的 研究h-BMP-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复合煅烧骨、β-TCP或直接植入裸鼠股部后的成骨能力。方法 通过影像学、组织学和形态计量学等方法,观察未经诱导、OS液诱导和h-BMP-2基因转染BMSCs在复合煅烧骨,或多孔β-TCP后植入... 目的 研究h-BMP-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复合煅烧骨、β-TCP或直接植入裸鼠股部后的成骨能力。方法 通过影像学、组织学和形态计量学等方法,观察未经诱导、OS液诱导和h-BMP-2基因转染BMSCs在复合煅烧骨,或多孔β-TCP后植入裸鼠皮下,或直接制成细胞悬液注入,在4、8、12周诱导成骨和材料降解情况。结果 在裸鼠皮下,单纯生物陶瓷不能诱导成骨,而复合了未诱导、OS液诱导和h-BMP-2基因转染BMSCs的生物陶瓷均能成骨,成骨量为h-BMP-2基因转染组>OS液诱导组>未经诱导组(P<0.05),B-TCP可随骨长入而降解;注入裸鼠肌肉的OS液诱导的和h-BMP-2转染的BMSCs均能诱导成骨,而未经诱导MSCs则不能成骨。结论 复合人BMP基因转染BMSCs的β-TCP是一种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2 裸鼠 诱导成骨 基因转染 成骨能力 Β-TCP BMSC 细胞悬液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肌肉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支架的异位成骨
20
作者 姚金凤 张筱薇 +3 位作者 周琦 郑苍尚 梁志刚 包崇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9期5261-5268,共8页
背景:生物材料的骨诱导现象已经在多种动物实验中被证实。目的:考察磷酸钙陶瓷自身固有的诱导骨生成能力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时的表现。方法:取健康家犬10只,在每只的背部肌肉内分别植入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与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 背景:生物材料的骨诱导现象已经在多种动物实验中被证实。目的:考察磷酸钙陶瓷自身固有的诱导骨生成能力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时的表现。方法:取健康家犬10只,在每只的背部肌肉内分别植入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与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非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与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及非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植入后8,12周,取出植入材料及其周围组织进行Micro-CT检测和组织形态学检测,评价成骨情况。结果与结论: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组及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与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组均有有异位骨生成,并且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与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组的成骨量显著大于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组(P<0.05);其余两组均无异位成骨。Micro-CT检测结果与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明显的成骨优势,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对异位成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骨组织工程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 异位骨生成 MICRO-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