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业弃耕地生态重建的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赖先齐 刘建国 +4 位作者 张凤华 潘永胜 吕新 李鲁华 朱建军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27-31,共5页
玛纳斯河流域冲积洪积扇的扇缘地带、冲积平原、干三角洲等地下水位高,含盐重的部位,解放后进行了现代机械技术的大规模开垦,但仍然沿用传统的大水压盐(种稻压盐)、大水漫灌技术,打破了正常的水盐平衡。到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酿成大... 玛纳斯河流域冲积洪积扇的扇缘地带、冲积平原、干三角洲等地下水位高,含盐重的部位,解放后进行了现代机械技术的大规模开垦,但仍然沿用传统的大水压盐(种稻压盐)、大水漫灌技术,打破了正常的水盐平衡。到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酿成大范围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危害,大面积弃耕。后经用机械开挖排渠,实行井灌、井排建设水源地开发水土资源,进行渠系防渗及推广膜下滴灌节水等一整套现代技术,建成了现代水盐平衡系统,用现代水土开发技术收复弃耕地,开垦夹荒地,实现了生态重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走上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绿洲农业 干排盐 现代水盐平衡 收复弃耕地 生态重建
下载PDF
我国西部退化土壤生态重建的特点与土壤培肥 被引量:15
2
作者 艾应伟 范志金 +2 位作者 毛达如 张福锁 曾献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5-48,共4页
我国西部地区所属的川、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蒙、桂 12省 (市、区 )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建设长江上游、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主要区域。培肥退化土壤是目前西部地区实施退化土壤生态重建中的重点 ,具体措施为 ... 我国西部地区所属的川、渝、黔、滇、藏、陕、甘、青、宁、新、蒙、桂 12省 (市、区 )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建设长江上游、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主要区域。培肥退化土壤是目前西部地区实施退化土壤生态重建中的重点 ,具体措施为 :应用秸秆直接还田技术 ,提高土壤有机肥施用量 ;有机肥和无机肥搭配使用 ,提高优化配方施肥技术水平 ;大力推广新型农用物资 ,减轻其对土壤的污染 ;搞好实用农业新技术的组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土壤退化 生态重建 土壤培肥
下载PDF
平朔矿区生态重建及生态产业链构建 被引量:6
3
作者 尹建平 许进池 尹双飞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5年第3期71-74,共4页
利用平朔矿区1985-200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长期实验数据积累,采用系统回顾法、趋势外推法、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农业生态工程等技术和方法,从平朔矿区重建生态系统现状评价入手,构建矿区生态资源数... 利用平朔矿区1985-200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长期实验数据积累,采用系统回顾法、趋势外推法、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农业生态工程等技术和方法,从平朔矿区重建生态系统现状评价入手,构建矿区生态资源数据库,并选择矿区复垦土地利用现状、复垦土地质量和重建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指标作为评价基础资料,对其复垦土地适宜性、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承载力、生态健康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研究生态脆弱矿区重建生态系统的土地开发利用调控机理与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矿区 生态重建 生态综合评价 生态产业链
下载PDF
淇河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与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孙伟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6678-6679,6716,共3页
河流生态景观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类长期的过度开发,导致河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针对淇河生态系统退化现状,提出以科学的人地观来协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并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指导旅游开发、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从... 河流生态景观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类长期的过度开发,导致河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针对淇河生态系统退化现状,提出以科学的人地观来协调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并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指导旅游开发、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从而很好地实现"人河和谐"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退化 生态环境建设 旅游开发 人河和谐 淇河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弃耕地诱发的荒漠化及生态重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封玲 《古今农业》 2007年第2期1-8,共8页
在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区,由于过度及不合理的农业开发,酿成大面积耕地被迫弃耕,诱发了荒漠化的发生,生态问题日趋凸现。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即开始了弃耕地的恢复重建工作,通过开垦政策的调整,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采用机械开挖排渠,实行... 在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区,由于过度及不合理的农业开发,酿成大面积耕地被迫弃耕,诱发了荒漠化的发生,生态问题日趋凸现。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即开始了弃耕地的恢复重建工作,通过开垦政策的调整,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采用机械开挖排渠,实行井灌、井排建设水源地,开发水土资源,进行渠系防渗及推广膜下滴灌节水等一整套现代技术,建成了现代水盐平衡系统,用现代水土开发技术收复弃耕地,实现了生态重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走上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农业开发 弃耕地收复 生态重建
下载PDF
中小型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容刚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6期58-60,共3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小型制造企业亟须解决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小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困境与压力,同时探讨了数字化转型的双向选择困境。本文指出要实现转型成功,中小企业需深度...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小型制造企业亟须解决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小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困境与压力,同时探讨了数字化转型的双向选择困境。本文指出要实现转型成功,中小企业需深度认识数字化的战略性重要性,实行系统规划,从基础做起,逐步实施数字升级,提升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和效率。同时,本文提倡构建适应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生态系统,以及将企业文化融入虚实融合的转型过程中。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收集数据,提出了针对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主要障碍的解决策略,在系统性规划、扎实基础、质效提升、生态重构和文化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实务指导建议,以期为同类型企业提供转型参考。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在于理论探讨的深度,更在于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在数字化时代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中小型制造企业 系统规划 障碍解决 生态重构 企业文化
下载PDF
宁南山区生态重建限制性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樊新刚 米文宝 杨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28-30,60,共4页
通过对宁南山区生态重建中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如地理环境的过渡性、复杂性及脆弱性、贫困、落后的文化和制度的分析 ,指出宁南山区生态重建要突破严酷的地理环境与贫困等因素的限制 ,应当细化生态区划、选择合适种群以增加生态群落的多... 通过对宁南山区生态重建中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如地理环境的过渡性、复杂性及脆弱性、贫困、落后的文化和制度的分析 ,指出宁南山区生态重建要突破严酷的地理环境与贫困等因素的限制 ,应当细化生态区划、选择合适种群以增加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发展生态文化教育、采取群众参与生态重建的原则 ,以确保生态重建科学合理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重建 限制性因素 宁南 参与式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导向的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道水生态修复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孟婷婷 董月群 +7 位作者 闻丞 薛晓飞 冒建华 黄越 李丹 汪洋 徐开翔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52-1561,共10页
在再生水补给型河道开展水生态修复并监测分析其效果,有助于提升再生水补给河道的生态健康水平。在北京市萧太后河老河道开展全营养级生态修复并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通过生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指数、水质分析水生态系统变化。结果表明... 在再生水补给型河道开展水生态修复并监测分析其效果,有助于提升再生水补给河道的生态健康水平。在北京市萧太后河老河道开展全营养级生态修复并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通过生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指数、水质分析水生态系统变化。结果表明,虽然试验区经历了水质恶化、水量剧减的双重冲击,但河道水生态、水质仍表现出明显改善。生态修复实施后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鸟类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上升为修复前的6、2、3、2倍。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优势种数量均明显增加,且表现出耐污型向健康指示型的变化。底栖动物、鱼类、鸟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有上升;鸟类的优势种表现出季节性变化且已出现猛禽。项目区内总磷浓度平均比项目区外低35%,氨氮浓度平均低31%,总氮浓度平均低30%。综合来看,结构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外界水质、水量冲击的韧性,且能够起到良好的水质改善效果。各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均对水质变化有明显的反馈和指示作用,多个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综合表征效果更全面、更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重建 再生水 生物多样性指数 优势种 指示物种 水质改善
下载PDF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生态重构关键技术及示范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建秀 殷云龙 +1 位作者 刘启新 华建峰 《水利经济》 2012年第3期73-75,84,共3页
在对现有沿海滩涂植物资源调查分析和耐盐植物新品种选育基础上,提出江苏沿海典型滩涂围垦区域生态重构关键技术,包括堤外原生湿地加速滩涂淤积关键技术、垦区海堤生态重构关键技术以及垦区堤内湿地生态建设等关键技术,并对其进行集成示... 在对现有沿海滩涂植物资源调查分析和耐盐植物新品种选育基础上,提出江苏沿海典型滩涂围垦区域生态重构关键技术,包括堤外原生湿地加速滩涂淤积关键技术、垦区海堤生态重构关键技术以及垦区堤内湿地生态建设等关键技术,并对其进行集成示范,为江苏沿海滩涂围垦与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植物 耐盐植物 生态重构 关键技术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闸控型河道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业弘 何岩 +6 位作者 朱晗彬 赵凯豪 顾敦罡 黄民生 何培民 徐兵兵 何文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49-1856,共8页
针对城市河道治理后反复出现水华现象的问题,以上海市青浦区小涞港河段为研究区域,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参考相关研究并结合实地调查,优化选取水质、底泥、护岸等相关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河道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针对城市河道治理后反复出现水华现象的问题,以上海市青浦区小涞港河段为研究区域,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参考相关研究并结合实地调查,优化选取水质、底泥、护岸等相关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河道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较高的硝酸盐浓度[NO3--N浓度为(3.055±2.863)mg/L,其与叶绿素a浓度显著相关,r=0.36,P<0.05]是闸控型平原河网水系河流重要的水华潜在风险因素,建议结合现有闸泵工程活水畅流技术,进一步优化曝气方式,创造合适的缺氧微环境以及通过硫、铁元素耦合强化总氮去除;河道底泥以营养盐污染[内源氮浓度为(2171.99±1664.40)mg/kg]为主,现有沉水植物种类较为单一,易产生丝状藻华孳生现象,建议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类并进行合理配置,降低底泥营养盐污染,增强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性;采用的浆砌混凝土硬质护岸对雨水径流污染的净化拦截能力严重不足,建议适当拓宽河道,对护岸进行生态化改造,选择合理的填料基质和植被配置,以强化护岸对面源污染的截留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控型河道 组合赋权法 河流健康评定 生态修复 生态系统重构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俊明 费宇航 吕学斌 《能源与节能》 2021年第10期95-97,174,共4页
矿山开发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绿色矿山建设是实现西藏自治区矿业发展与脆弱生态保护的关键。总结了西藏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及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同时借鉴国内外绿色矿山建设经验,提出了高寒高海拔区域矿山绿色... 矿山开发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绿色矿山建设是实现西藏自治区矿业发展与脆弱生态保护的关键。总结了西藏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及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同时借鉴国内外绿色矿山建设经验,提出了高寒高海拔区域矿山绿色开发与生态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矿山 生态修复 一矿一策 生态系统重构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四川地震灾区植被恢复技术及执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千里 张利 +1 位作者 何建社 杨华 《林业勘查设计》 2015年第3期36-38,共3页
经过几年来对四川地震灾区植被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四川地震灾区的植被系统充分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们应从这次灾害的植被恢复重建工作中总结经验,为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灾后植被重建工作储备资料。
关键词 四川地区 地震 植被恢复 生态系统重建
下载PDF
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元贵 孙文博 +1 位作者 龙秀琴 彭熙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3年第3期43-44,共2页
详细分析了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采煤塌陷区对土壤及植被的影响,说明了其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的迫切性,并从规范管理、专项规划和因地制宜三方面提出了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的建议。
关键词 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 采煤塌陷区 土地复垦 生态重建
下载PDF
以海尔为案例的中国本土制造企业商业生态重构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夏清华 陈超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5-172,共8页
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以海尔为研究案例,探究中国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对其商业生态的成员结构、相互关系及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导致竞争性资源改变,企业受制于某些外部资源而进行战略变革;企业采取多种策略以减少... 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以海尔为研究案例,探究中国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对其商业生态的成员结构、相互关系及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导致竞争性资源改变,企业受制于某些外部资源而进行战略变革;企业采取多种策略以减少资源拥有方的权力控制;随着策略实施,通过内外部资源整合形成新的能力和竞争优势;资源依赖关系的变化和关联组织的外延促使商业生态成员结构、相互关系及功能的变化,最终导致商业生态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生态重构 资源依赖理论 传统制造企业 案例研究
下载PDF
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深度融合研究——基于产业生态重构和数据融合增值的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佳元 张曼茵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59,F0002,共8页
工业互联网通过产业生态重构和数据融合增值等路径赋能产业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的万物互联功能,打破传统的产业生态系统中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壁垒,重构产业生态,为产业融合新模式的兴起创造了基础条件。工业互联网的海量数据汇... 工业互联网通过产业生态重构和数据融合增值等路径赋能产业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的万物互联功能,打破传统的产业生态系统中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壁垒,重构产业生态,为产业融合新模式的兴起创造了基础条件。工业互联网的海量数据汇聚处理功能,将产业生态系统相关环节的多源数据进行交互连接、融合使用,产生数据融合增值效应,为产业融合新模式的兴盛提供了直接经济动因。当前,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融合也面临着基础能力不够强、数据融合增值存在多方面障碍等问题,建议完善体制机制、突破制约短板、加快产业生态重构进程、拓宽数据融合增值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产业生态重构 数据融合增值 产业融合新模式
原文传递
玛纳斯河流域次生盐渍化弃耕地全面生态重建的新理念 被引量:17
16
作者 潘旭东 杨乐 +1 位作者 张凤华 赖先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31-434,共4页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限制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几十年与盐渍化的斗争,逐步总结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及经济实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贯彻以井灌井排为核心,结合机挖排渠、渠系防渗、膜下滴灌,刮...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限制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几十年与盐渍化的斗争,逐步总结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及经济实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贯彻以井灌井排为核心,结合机挖排渠、渠系防渗、膜下滴灌,刮除弃耕地表积盐以及以生物适应环境的新思维等全面生态重建的内部水土开发体系,辅以适宜盐渍化地的耕作、栽培措施,已经使土壤盐渍化得到有效控制,弃耕地已大量收复。对玛纳斯河流域次生盐渍化弃耕地的收复(生态重建)进行相关探讨,以期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绿洲农区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次生盐渍化 弃耕地 生态重建 可持续发展 水盐平衡
下载PDF
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现状及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 被引量:50
17
作者 张乔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4-465,共12页
评述了以红树林和珊瑚礁为代表的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分布及其面积、生物群落的破坏、海岸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的现状 ,以及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技术研究进展。指出热带生物海岸及其上的红树林、珊瑚礁热带海岸生态系统具有特... 评述了以红树林和珊瑚礁为代表的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分布及其面积、生物群落的破坏、海岸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的现状 ,以及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技术研究进展。指出热带生物海岸及其上的红树林、珊瑚礁热带海岸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资源价值和生态效益 ,对热带海岸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对日益频繁的人类开发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异十分敏感和脆弱 ,而且其直接经济价值相对较低而通常易于被忽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近 2 0年来的快速发展 ,导致热带海岸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剧 ,热带生物海岸红树林和珊瑚礁资源已经受到生态破坏性开发活动的极大破坏而急需保护。尽管政府采取了保护管理的各种措施 ,包括相关法律、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的实验、研究和推广 ,但是总体上衰退的趋势尚未扭转。热带生物海岸在我国河口海岸生态环境变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该加强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调查、监测、评估、研究 ,以适应热带生物海岸和相关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恢复、重建和可持续发展的紧迫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珊瑚礁 热带生物海岸 生态系统修复 生态重建 可持续发展 生物群落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秀兰 何勇 +1 位作者 张丹丹 曾维忠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2-196,共5页
通过对国内森林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效益评价指标构建和评价方法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发现:构建评价指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方法主要是以经济学为主的计量方法和以生态学为主的计量方法。经济学的评价方法侧重于森林恢复后的显性经济... 通过对国内森林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效益评价指标构建和评价方法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发现:构建评价指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方法主要是以经济学为主的计量方法和以生态学为主的计量方法。经济学的评价方法侧重于森林恢复后的显性经济效益,生态学的评价方法侧重于森林所具有的生态功能。最后,指出基于经济学和生态学理论,运用数学模型加以修正的研究方法是其未来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恢复与重建 生态效益评价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山峡谷区矿山勘探开发过程中地质环境防治启示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瑞平 徐友宁 +6 位作者 乔冈 何芳 陈华清 张江华 柯海玲 史宇飞 陈社斌 《科技通报》 2018年第9期259-262,267,共5页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造成矿山防治难度大,本文以某铜矿为典型矿山为例,充分分析矿山勘探到开发阶段采取的治理举措,土壤来源、草籽存活、高寒高海拔高陡硬质岩壁复绿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1)通过草皮及腐殖土的整体移植、橄...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造成矿山防治难度大,本文以某铜矿为典型矿山为例,充分分析矿山勘探到开发阶段采取的治理举措,土壤来源、草籽存活、高寒高海拔高陡硬质岩壁复绿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1)通过草皮及腐殖土的整体移植、橄榄蛇纹岩土壤营养化改造技术进行快速种草复绿;(2)有效利用露天采坑土地资源,一方面可以对回填后的地形地貌景观再造工程;另一方面对有教育科研价值的露天采坑,闭坑后进行部分土地整治发展绿色矿山。本文将为青藏高原矿山地质环境防治提供可参考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 草皮移植 土壤营养化改造 露天采坑再利用
下载PDF
开展高寒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助力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秀华 《环境与发展》 2018年第7期177-177,180,共2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许多不毛之地也有了人类活动的踪影,在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影响下,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更易产生退化,对生态治理也提出了更严峻、更迫切的要求。本文论述了当前西藏地区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取得了一系列进展,许多不毛之地也有了人类活动的踪影,在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影响下,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更易产生退化,对生态治理也提出了更严峻、更迫切的要求。本文论述了当前西藏地区生态系统的基本情况以及开展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并结合相关理论指出了恢复西藏地区生态环境与开展生态整治的具体计划,旨在通过当前西藏高原的生态退化情况,从高原生态产业和高原生态经济入手,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立湿地、水生态补助奖励机制,让更多群众吃上"生态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高寒地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