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5篇文章
< 1 2 2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大开发:增长驱动还是政策陷阱——基于PSM-DID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01
1
作者 刘瑞明 赵仁杰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43,共12页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实施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项区域发展战略。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不仅对于其本身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对其他区域发展战略产生借鉴作用。本文首次采用1994—2012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实施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项区域发展战略。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不仅对于其本身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对其他区域发展战略产生借鉴作用。本文首次采用1994—2012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研究了西部大开发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发现,西部大开发并未有效推动西部地区GDP及其人均GDP的快速增长。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政策陷阱",在既有体制激励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过度集中于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源能源开发,却忽视了体制改革和软环境建设,造成人力资本挤出、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等不良后果,导致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效应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未来西部大开发政策完善的重点在于加强软环境建设,重视人力资本积累,主动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开发的依赖度,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创造新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经济增长 政策陷阱 双重差分 倾向得分匹配
原文传递
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与政策体系——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 被引量:295
2
作者 黄群慧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3,共20页
本文从经济现代化或者说是工业化视角出发,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和政策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已有研究强调新发展格局"双循环"的属性不同,本研究更加强调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发展到新发展... 本文从经济现代化或者说是工业化视角出发,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和政策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已有研究强调新发展格局"双循环"的属性不同,本研究更加强调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发展到新发展阶段后的高水平的自强自立。一是提出了"阶段—模式—动力"的三维理论解释,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现代化新阶段相适应的经济现代化路径,是中国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路径而探索的、以自立自强为本质特征的、突破"依附性"、具有"替代性"的一种经济现代化模式,是一种充分利用大国经济优势、围绕着自主创新驱动经济循环畅通无阻的经济现代化战略;二是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内涵是推进高质量工业化战略,实现从成本驱动、出口导向、高速度工业化向创新驱动、内需导向、高质量工业化转变,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三是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双协同"政策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有效协同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效协同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下,加快形成一种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改革与管理有效协同、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效配合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经济现代化 工业化 供给侧改革 需求侧管理 产业政策 竞争政策
原文传递
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 被引量:225
3
作者 李国平 王立明 杨开忠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37,共5页
深圳发展过程是同全国、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等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过程。深圳发展的历史、现在与将来都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密切相关。深圳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极为密切的资金、技术、人才 (包括劳动力 )以及市场方... 深圳发展过程是同全国、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等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过程。深圳发展的历史、现在与将来都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密切相关。深圳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同珠江三角洲区域极为密切的资金、技术、人才 (包括劳动力 )以及市场方面的广泛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过去深圳经济发展的关键 ,更是深圳持续发展 ,实现第二次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它所紧密依托的区域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本文从深圳同珠江三角洲及香港两个层面 ,通过区域经济联系强度量化指标以及投资及旅游联系等实际测度了深圳对外区域经济联系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区域经济联系 定量分析 政策建议 深圳市 测度分析
下载PDF
寻找制度的工具变量:估计产权保护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被引量:242
4
作者 方颖 赵扬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8-148,共11页
本文旨在建立制度的合适工具变量,从而能够正确估计制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文章提出以中国1919年基督教教会初级小学的注册学生人数作为制度的工具变量,并详细论述工具变量的相关性和外生性诸条件。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本文发现... 本文旨在建立制度的合适工具变量,从而能够正确估计制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文章提出以中国1919年基督教教会初级小学的注册学生人数作为制度的工具变量,并详细论述工具变量的相关性和外生性诸条件。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本文发现制度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显著为正。在控制了地理因素和政府政策效应等变量以后,制度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仍然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地理因素 政策效应
原文传递
财政支出、税收与长期经济增长 被引量:230
5
作者 严成樑 龚六堂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5,51,共13页
本文在一个具有内生化劳动选择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考察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支出结构与税收结构通过影响家庭的劳动—休闲选择、储蓄—消费选择以及生产性公共支出占总产出的比例,从而影响经济增长;Barro(1990)... 本文在一个具有内生化劳动选择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考察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支出结构与税收结构通过影响家庭的劳动—休闲选择、储蓄—消费选择以及生产性公共支出占总产出的比例,从而影响经济增长;Barro(1990)关于所得税税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的结论并不一定总是成立。进一步地,本文运用1997—2007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生产性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生产性公共支出并不一定总能促进经济增长,生产性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可能的原因是,生产性公共支出的规模超出了地区经济的适可范围或是生产性公共支出的使用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 税收 公共支出
原文传递
扶贫改革试验区的经济增长效应及政策有效性评估 被引量:204
6
作者 张国建 佟孟华 +1 位作者 李慧 陈飞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6-154,共19页
设立扶贫改革试验区是新时期新背景下扶贫攻坚的新举措,但是其政策效果如何有待验证。本文将辽宁扶贫改革试验区试点视为一次自然实验,基于2002—2016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扶贫改革试验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因果效应以及... 设立扶贫改革试验区是新时期新背景下扶贫攻坚的新举措,但是其政策效果如何有待验证。本文将辽宁扶贫改革试验区试点视为一次自然实验,基于2002—2016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扶贫改革试验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因果效应以及扶贫措施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使处理组比控制组提高约16%,此结论在多种识别假定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政策对周边邻近地区会产生正向溢出效应,而非少数民族区县的政策效应强于少数民族区县。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依赖程度越大反而能够提升政策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要素禀赋结构以及地理和行政特征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不同区县中政策效果存在异质性。此外,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主要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渠道对当地经济绩效产生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政策通过相应精准扶贫的措施基本达到了既定目标,但是仍需提高当地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各区县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市场融合,降低行政壁垒。研究结果进一步强调了贯彻落实扶贫改革试验区政策,因时因地因人精准扶贫、精准施策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完善中国现有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改革试验区 经济增长 政策效果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 被引量:151
7
作者 卢锋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9-61,共13页
近20年前后国际服务外包兴起,推动出现以服务业国际转移为特点的经济全球化新浪潮,对后起国家经济发展政策选择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在考察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认识过程和发展现状基础上,从发展路径选择、硬件和人才基础条件、政策调... 近20年前后国际服务外包兴起,推动出现以服务业国际转移为特点的经济全球化新浪潮,对后起国家经济发展政策选择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在考察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认识过程和发展现状基础上,从发展路径选择、硬件和人才基础条件、政策调整滞后等方面分析我国在这一领域相对落后根源,探讨促进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外包 经济全球化 发展政策
原文传递
循环型农业的含义、经济学解读及其政策含义 被引量:92
8
作者 宣亚南 欧名豪 曲福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2期27-31,共5页
首先讨论了循环型农业的含义及其特点,并与现代常规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持续农业进行了比较;然后从经济学角度对循环型农业进行了解读,认为循环型农业可通过区域大循环的规模经济和结构效应以及企业小循环的产业链增值两方面获... 首先讨论了循环型农业的含义及其特点,并与现代常规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持续农业进行了比较;然后从经济学角度对循环型农业进行了解读,认为循环型农业可通过区域大循环的规模经济和结构效应以及企业小循环的产业链增值两方面获得效益;并提出,加快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区域处理中心建设以及建立和完善支持政策措施是促进循环型农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型农业 经济学解读 规模经济 结构效应 产业链增值 政策含义
下载PDF
金融周期与货币政策 被引量:118
9
作者 马勇 张靖岚 陈雨露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53,共21页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尝试在"金融——实体经济"内生性框架下重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努力渐成潮流和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内生性金融周期变量的宏观经济模型,为分析金融周期、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尝试在"金融——实体经济"内生性框架下重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努力渐成潮流和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内生性金融周期变量的宏观经济模型,为分析金融周期、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二是金融周期波动成为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三是包含金融稳定因素的货币政策有助于在正常时期维护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双稳定",而且能在压力时期显著降低金融波动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周期 经济波动 货币政策
原文传递
农民工住房政策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105
10
作者 郑思齐 廖俊平 +1 位作者 任荣荣 曹洋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3-86,共14页
中国城市住房市场中存在明显的分割,"城中村"等居住环境恶劣的"非正式"住房容纳了大量农民工。通过构建一个农民工住房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本文发现,针对农民工的单纯住房数量的供给在低端产业占主导时对经济增... 中国城市住房市场中存在明显的分割,"城中村"等居住环境恶劣的"非正式"住房容纳了大量农民工。通过构建一个农民工住房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本文发现,针对农民工的单纯住房数量的供给在低端产业占主导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但在高技能产业比重逐渐增加时其效果逐渐衰减。相反地,改善农民工居住环境的政策能够使住房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具有可持续性。同时,这类改良政策能够减少潜在的社会冲突所导致的社会资源非生产性损耗,使得分给城市原有居民的"蛋糕"份额也会变大,因此有希望成为一个可以自发实现的内生政策变迁过程,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实现城乡融合和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居住环境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政策变迁
原文传递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 被引量:98
11
作者 陈文玲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105,共9页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大流行给各个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世界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大衰退。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问题可以概括为5个“失”:疫情失控、经济失速、政策失灵、民主失范和治理失效。围绕这5个方面对当前国际形势展开分...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大流行给各个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世界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大衰退。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问题可以概括为5个“失”:疫情失控、经济失速、政策失灵、民主失范和治理失效。围绕这5个方面对当前国际形势展开分析,有助于其他国家肯定中国抗击疫情的努力,尊重中国的贡献,学习中国的经验,走向全球通力合作,进而挽救世界经济。当前,中国应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稳定根据地,重中之重则是要建立顺畅的物流体系,因为智慧物流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也是未来新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相互连接融通的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失控 经济失速 政策失灵 民主失范 治理失序 新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 国内国际双循环 智慧物流
下载PDF
经济开放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微观基础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93
12
作者 马勇 陈雨露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46,共12页
长期以来,关于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缺乏微观基础,而且实证结果也充满争论。本文通过构建开放条件下的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为考察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一个基于一般均衡框架的微... 长期以来,关于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缺乏微观基础,而且实证结果也充满争论。本文通过构建开放条件下的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为考察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一个基于一般均衡框架的微观基础,并通过模拟分析得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随经济开放度提高而下降的基本结论。基于中国1992—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央银行利率变动所引致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均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一结论不仅为模拟分析结论提供了实证支持,同时在不同的模型设定和估计方法下均是稳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开放 货币政策 有效性
原文传递
我们为什么需要绿色金融?——从全球经验事实到基于经济增长框架的理论解释 被引量:90
13
作者 文书洋 张琳 刘锡良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37,共18页
当前,绿色金融备受关注,然而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尚需进一步强化。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由于污染的外部性问题,环保的主要力量应当是公共部门而非金融系统。然而为何越来越多国家选择发展绿色金融?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深入探讨这些... 当前,绿色金融备受关注,然而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尚需进一步强化。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由于污染的外部性问题,环保的主要力量应当是公共部门而非金融系统。然而为何越来越多国家选择发展绿色金融?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是有效制定政策、构建绿色金融理论体系的基础。本文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表现出与公共部门环保投入的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基于经济增长框架的绿色金融理论模型,对经验事实给出理论解释。模型证明:绿色金融的成本分摊与风险分担功能使其具有独特的长期增长效应,是经济发展必然选择;绿色金融政策与绿色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从理论层面回答了“为什么需要绿色金融”这一问题,为绿色金融的经济学理论发展和政策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经济增长 高质量发展 政策配合
原文传递
建筑节能领域市场失灵的外部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56
14
作者 尹波 刘应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65-68,共4页
针对建筑节能领域中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运用经济学理论探讨建筑节能的外部性原理,分析了建筑节能行为正的外部性,并建立了节能建筑与非节能建筑的市场配置模型.最后,在讨论外部性消除的经济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建筑节能外部性... 针对建筑节能领域中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运用经济学理论探讨建筑节能的外部性原理,分析了建筑节能行为正的外部性,并建立了节能建筑与非节能建筑的市场配置模型.最后,在讨论外部性消除的经济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建筑节能外部性的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节能 外部性 市场失灵 经济政策
下载PDF
信心、动物精神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 被引量:75
15
作者 陈彦斌 唐诗磊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9-109,共21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信心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波动。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信心能否影响中国经济波动,发现企业家信心能影响宏观经济波动,而消费者信心无法影响宏观经济波动。参照Harrison and Weder(20... 本文主要研究了信心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波动。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信心能否影响中国经济波动,发现企业家信心能影响宏观经济波动,而消费者信心无法影响宏观经济波动。参照Harrison and Weder(2006)等的做法,将企业家信心分解为基本面信心与动物精神,研究了基本面信心的影响因素,发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与股指对基本面信心影响较大;通过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动物精神对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发现动物精神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利率都有显著的短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机制符合总需求冲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心 动物精神 经济波动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原文传递
中国城镇贫困的变化趋势和模式:1988—2002 被引量:61
16
作者 夏庆杰 宋丽娜 Simon Appleton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6-111,共16页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估计了1988—2002年中国城镇绝对贫困的变化趋势。根据CHIP调查数据所绘制的贫困发生曲线表明,不论把绝对贫困线确定在哪里,在该时期内中国城镇贫困都在显著减少。1988—1995年,收入分配不平等...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估计了1988—2002年中国城镇绝对贫困的变化趋势。根据CHIP调查数据所绘制的贫困发生曲线表明,不论把绝对贫困线确定在哪里,在该时期内中国城镇贫困都在显著减少。1988—1995年,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但此后基本保持稳定。分析收入和贫困决定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显示,教育、性别和中共党员等特征扩大了收入差异。来自政府反贫困措施的生活困难救助对减少城镇贫困影响很小。城镇贫困的缓解几乎完全归因于经济增长而非收入再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不平等 经济增长 福利 公共政策
原文传递
经济犯罪“兜底条款”的限制解释 被引量:64
17
作者 蔡道通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98,174,共16页
经济犯罪中"兜底条款"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其解释应当受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明确性约束,并为经济犯罪基本特征所制约,以体现刑法的"二次性评价原则",但司法解释与司法判决却有越来越扩大适用的趋势,限制解释应当... 经济犯罪中"兜底条款"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其解释应当受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明确性约束,并为经济犯罪基本特征所制约,以体现刑法的"二次性评价原则",但司法解释与司法判决却有越来越扩大适用的趋势,限制解释应当是基本的司法立场与学术选择。限制解释的基本立场是,必须有作为前置法的行政法律、法规存在,经济犯罪的"兜底条款"才能进行入罪评价;行政法律针对某一事项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有的事项则没有规定,没有规定的事项,不可解释为刑法中"兜底条款"所涉的内容;"兜底条款"的范围,必须与刑法明示的内容具有行为同质性与结果同质性方可进行解释,仅有结果的同质性不能适用;对于经济犯罪中的"双兜底条款",必须采取最严格的解释立场,以维护基本的刑法安全与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对于立法与司法解释涉及的已经远离"文本"含义射程的"其他"内容,应当自解释施行后才具有效力。对待转型时期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犯罪,理应坚持理性、科学的刑事司法政策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底条款 经济犯罪 前置法 行为同质性 刑事政策
原文传递
经济走势、政策调控及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基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2
18
作者 金碚 龚健健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7,共13页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政府调控经济的宏观政策取向,这为中国经济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也是企业提高其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本文着力于探讨经济增长走势和政...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政府调控经济的宏观政策取向,这为中国经济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也是企业提高其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本文着力于探讨经济增长走势和政府政策取向同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性和内在关系,从经济走势与政策应对的历史轨迹中追溯稳增长政策的政策思路渊源,分析政策调控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并通过构建1998—2012年期间中国3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分析了经济增长态势及政府所实施的应对政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可以为企业提供较为有利的经营环境,减少企业对于未来不利冲击的风险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偏紧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减少企业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抑制产能过剩现象,促使企业更加耐心地实施有利于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投资规划。对于竞争性产业,市场化程度越高对企业的发展越有利,市场的优胜劣汰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引导企业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研究也发现,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溢出并不明显,这表明在当前的结构调整中应当更加重视产业整体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全面提高产业素质,而不能过分企望于不同产业间比例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政策调控 经济结构 企业竞争力
原文传递
外资政策、国民利益与经济发展 被引量:45
19
作者 于津平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7,共9页
本文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无论是限制外商直接投资还是对外商直接投资采取过多的优惠政策均不能使短期内国民利益达到最大 ;但从动态考虑 ,外资优惠政策能否提高国内居民的福利水平... 本文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无论是限制外商直接投资还是对外商直接投资采取过多的优惠政策均不能使短期内国民利益达到最大 ;但从动态考虑 ,外资优惠政策能否提高国内居民的福利水平取决于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技术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利用 国民利益 中国 经济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 FDI 外资优惠政策 产业安全
原文传递
循环经济发展阶段与政府循环经济政策 被引量:26
20
作者 张思锋 周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7-52,共6页
 以经济过程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为主要指标,把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循环经济起步阶段;废弃物排放量逐步减少———循环经济发展阶段;废弃物零排放———循环经济成熟阶段。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在不同...  以经济过程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为主要指标,把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循环经济起步阶段;废弃物排放量逐步减少———循环经济发展阶段;废弃物零排放———循环经济成熟阶段。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在不同阶段循环经济发展的分析与介绍,分别概括出三个阶段的各自特征以及政府循环经济政策的演变进程;通过对循环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经济学分析,论证了政府循环经济政策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通过对循环经济生态系统三个操作层次的研究,提出了中国政府应该采取的循环经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公共产品 经济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