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格局演化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李丽 管卫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05-1611,共7页
通过对改革以来江苏省65个县级单元区域经济差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表明:1978年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呈扩大态势。根据Mann-Kendall法的突变点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划分为1978—1999年和1999—2007年两个阶段。... 通过对改革以来江苏省65个县级单元区域经济差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表明:1978年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呈扩大态势。根据Mann-Kendall法的突变点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划分为1978—1999年和1999—2007年两个阶段。据此,采用聚类分析对1978年、1999年和2007年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其中,1978年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明显的南北梯度差异,1999年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格局变化为苏中地区向苏南地区集聚,苏北地区向苏中地区集聚的特点,2007年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格局变为更加向苏南,尤其是向苏南东部地区集聚的特点。最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978、1999和2007年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布格局因素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区域格局变化 基尼系数 Mann—Kendall方法 逐步回归 江苏省
原文传递
基于地形起伏度的江西省人口-经济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肖池伟 刘影 李鹏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2期222-227,共6页
[目的]对江西省人口-经济格局变化进行分析,为新常态下区域层面的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量化依据。[方法]基于江西省数字高程数据,运用ArcGIS技术,采用窗口分析法,提取江西省地形起伏度,系统分析地形起伏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人... [目的]对江西省人口-经济格局变化进行分析,为新常态下区域层面的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量化依据。[方法]基于江西省数字高程数据,运用ArcGIS技术,采用窗口分析法,提取江西省地形起伏度,系统分析地形起伏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人口、经济的相关性。[结果](1)江西省的地形度以低值为主,88%的县域地形起伏度小于0.5,东、南、西部3面高,中部和北部低,在空间分布上呈现U形特征;(2)江西省人口、经济集中度总体上北高南低,人口向地势较为平坦的北部区域集聚明显,经济整体向北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集聚;(3)江西省2000—2010年10a间,受地形起伏度影响,起伏度小于0.25的区域人口集中度的比重由2000年的59.23%增加到60.47%,相应地经济集中度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72.80%增加到75.49%。[结论]江西省地形起伏度与人口、经济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区域人口、经济表现出随地形起伏度下降而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经济 格局变化 地形起伏度 江西省
下载PDF
基于镇域尺度的信阳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3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3 位作者 康江江 刘晓阳 王敏 温倩倩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638-647,共10页
基于单指标和综合指标,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ESDA)、Getis-Ord Gi*统计指数、标准差椭圆等多种方法和技术对2005-2012年信阳市170个镇域单元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响该市镇域经济发展的驱... 基于单指标和综合指标,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ESDA)、Getis-Ord Gi*统计指数、标准差椭圆等多种方法和技术对2005-2012年信阳市170个镇域单元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响该市镇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基于人均GDP指标测度经济发展水平时,2005-2012年总体各个镇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差异较大,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信阳市170个镇域单元经济呈现西部市区、东部固始县、潢川部分镇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北部、中西部、南部、东南部镇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镇域经济空间差异明显.(3)通过G指数分析信阳市内部空间特征时,2005-2012年镇域单元热点区域较少,冷点区域比较多,并且冷点区域有不断扩张的态势,呈现出"西扩南移"的趋势.(4)从人均GDP与乡镇经济对比的标准差椭圆系数及经济重心的变化来看,信阳市镇域经济分布呈现明显的东—西方向格局,经济重心主要位于信阳市的中部偏东的潢川县境内,并且有西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差异 格局演变 影响因素 镇域 信阳市
原文传递
社会经济转型下的应用型民办高校转型发展路径探索——以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蔡妮 《价值工程》 2016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经济新常态下,科技进步和信息化革命的加速,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的升级版。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亚投行筹建的金融市场前景等,高等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 经济新常态下,科技进步和信息化革命的加速,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的升级版。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亚投行筹建的金融市场前景等,高等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大变局,前瞻性的本质属性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探索转型发展路径,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以其发挥高校的功能,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和教育体系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转型 格局变化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中国“放弃保八”的原因探究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秋玲 马晓姗 毕梦昭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7,共7页
从分析中国"放弃保八"的提出背景及中国的三次转型入手,基于世界经济格局形成的倒逼机制、GDP悖论形成的倒逼机制以及经济社会失衡形成的倒逼机制三个维度,探究"放弃保八"的深层原因。提出中国"放弃保八"... 从分析中国"放弃保八"的提出背景及中国的三次转型入手,基于世界经济格局形成的倒逼机制、GDP悖论形成的倒逼机制以及经济社会失衡形成的倒逼机制三个维度,探究"放弃保八"的深层原因。提出中国"放弃保八"后,重点要着力破解发展战略转变、城乡差距过大、创新后劲乏力、制度匹配欠缺、人口劳动力约束等难题,积极寻求"七时代"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弃保八” 经济转型 包容性发展 世界经济格局 结构调整
下载PDF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异质门槛效应视角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子叶 韩先锋 冯根福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30,共10页
本文采用2003—2012年中国29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产业集聚和非线性的双重视角,运用门槛回归技术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分析结果发现,虽然生产陛服务业聚集在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 本文采用2003—2012年中国29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产业集聚和非线性的双重视角,运用门槛回归技术实证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分析结果发现,虽然生产陛服务业聚集在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但门槛估计结果表明,这种促进作用不是简单的线性效应,而是存在显著的"U"型正向非线性关系。进一步基于空间维度考察发现,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门槛效应:(1)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达到1.127时,会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当集聚水平超过2.497时,这种促进效应最为明显;(2)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只有超过1.086时,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3)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在总体上并不显著。因此,因地制宜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可能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聚集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门槛效应 空间异质性
原文传递
世界经济格局变迁与新兴中等强国治国方略 被引量:2
7
作者 戴维来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26,64-65,共8页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变迁,新兴经济体力量不断增强,推动国际秩序加速向多元中心的方向演变。作为新兴力量的重要一支,新兴中等强国顺应格局变化的新形势,通过推行改革,内塑功能,外强形象,增强实力,提升国际地位,拓展国际影响力,成...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变迁,新兴经济体力量不断增强,推动国际秩序加速向多元中心的方向演变。作为新兴力量的重要一支,新兴中等强国顺应格局变化的新形势,通过推行改革,内塑功能,外强形象,增强实力,提升国际地位,拓展国际影响力,成为国际舞台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也形成了富有各自特色的治国方略。在发展中,新兴中等强国还须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内部政局稳定、国际环境压力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经济格局变迁 国际秩序 新兴中等强国 治国方略 国际环境
原文传递
经济增长、模型再造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政府
8
作者 崔巍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10,共4页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 经济增长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反映,源于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经济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学家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使其不可能科学完整地建立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更不可能明确政府在经济增长的定位及经济管调方式并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实践,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践。经济增长需要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鞭策市场微观经济主体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科学模型 增长方式 政府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