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5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省域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分析——兼论三系统耦合公式及其扩展形式 被引量:298
1
作者 姜磊 柏玲 吴玉鸣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8-799,共12页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资源、环境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耦合度用来衡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协调发展程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证分析中,耦合度公式出现取值...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资源、环境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耦合度用来衡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协调发展程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证分析中,耦合度公式出现取值范围判断的错误。论文着重讨论并修正了耦合度公式出现的错误,并将之推广到n个系统。运用修正后的耦合度公式,建立经济发展-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计算中国大陆31个省域单元2003—2014年三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最后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发现,在2003—2014年间,从总体来看,耦合度和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从耦合度的时空演变来看,空间分布变化较小。31个省域单元耦合度具备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然而,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资源禀赋 生态环境 耦合 耦合公式 协调 中国
原文传递
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被引量:115
2
作者 张荣天 焦华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9-727,共9页
以泛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以上的政区为例,运用改进熵值法计算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得分,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1999-2013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最后通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得分排名划分4种类型,提出未来泛长江三... 以泛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以上的政区为例,运用改进熵值法计算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得分,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1999-2013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最后通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得分排名划分4种类型,提出未来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分类指导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1999-2013年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C∈[0.5,0.8],整体位于磨合阶段;而系统协调度D∈[0.3,0.5],整体属于中度耦合协调;(2)1999-2013年泛长三角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态势,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仍表现负相关的特征;(3)未来苏南地区、皖江地区、杭甬地区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分布结构,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环境;而苏北地区、皖西地区、浙西南地区需要进一步增加城市经济发展的软、硬实力各种要素的投入,并将城市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泛长三角
原文传递
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1
3
作者 周亮 车磊 孙东琪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7-107,共11页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突变级数、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3年中国各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运用空间杜宾模型...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熵权-突变级数、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3年中国各地级及以上行政单元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3年中国城镇化、经济增长以及耦合协调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程度逐渐缩小,空间上"东-中-西"递减态势依旧。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集群化"与"梯度化"空间分异特征。②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与集聚效应,两者关联集聚程度有所减弱。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的地理近邻性特征明显,高高集聚区汇聚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鄂豫皖省际交接处等地区则是低低集聚区。③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城市人口规模、投资水平、消费能力、财政水平和产业集聚度具有较大促进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则会抑制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耦合协调 空间杜宾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性 被引量:74
4
作者 毛盛勇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2-85,共4页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分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31个省区市2006年横截面数据计算了各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因子得分,进行排序、等级差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31个省区市中,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分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31个省区市2006年横截面数据计算了各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因子得分,进行排序、等级差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31个省区市中,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为好和较好的有12个,差和较差的有13个,协调程度一般的有6个,总体协调程度较差。在分析个案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要更多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潜力;鼓励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投资,支持社会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适当控制发展过度地区的高等教育规模,并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高等教育 经济发展 协调性
下载PDF
我们为什么需要绿色金融?——从全球经验事实到基于经济增长框架的理论解释 被引量:77
5
作者 文书洋 张琳 刘锡良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37,共18页
当前,绿色金融备受关注,然而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尚需进一步强化。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由于污染的外部性问题,环保的主要力量应当是公共部门而非金融系统。然而为何越来越多国家选择发展绿色金融?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深入探讨这些... 当前,绿色金融备受关注,然而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尚需进一步强化。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由于污染的外部性问题,环保的主要力量应当是公共部门而非金融系统。然而为何越来越多国家选择发展绿色金融?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是有效制定政策、构建绿色金融理论体系的基础。本文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表现出与公共部门环保投入的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基于经济增长框架的绿色金融理论模型,对经验事实给出理论解释。模型证明:绿色金融的成本分摊与风险分担功能使其具有独特的长期增长效应,是经济发展必然选择;绿色金融政策与绿色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从理论层面回答了“为什么需要绿色金融”这一问题,为绿色金融的经济学理论发展和政策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经济增长 高质量发展 政策配合
原文传递
中国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测度与评价 被引量:65
6
作者 葛鹏飞 韩永楠 武宵旭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117,共17页
研究目标:本文旨在考察中国创新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地区特征、差异性表现及空间效应。研究方法:基于中国2004~2017年283个地级市样本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总体创... 研究目标:本文旨在考察中国创新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地区特征、差异性表现及空间效应。研究方法:基于中国2004~2017年283个地级市样本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总体创新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逐年递增,但也仅由低度水平过渡到中度耦合水平。华东、华北与华南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高,为高度或准高度耦合协调。华中与西南地区、西北与东北地区则分别为中、低度耦合协调。从城市规模来看,城市规模越大,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越高。长江流域城市的耦合协调度高于黄河流域城市。差异性分析发现,耦合协调度区域上的差异主要体现为华东、华南与西北、西南、东北之间。城市规模上的差异则表现为城市规模相差越大,耦合协调度的差异越大。长江与黄河流域城市耦合协调度的组内差异大于组间差异。另外,城市间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这一效应大小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研究创新:本文基于系统论视角,分别构建了创新系统与经济发展系统的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了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了其典型特征与差异性表现。研究价值:为落实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 Dagum基尼系数
原文传递
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生态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被引量:63
7
作者 党建华 瓦哈甫.哈力克 +2 位作者 张玉萍 邓宝山 麦尔哈巴.麦提尼亚孜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0-266,共7页
根据2001—2011年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和生态方面的相关数据,构建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及其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指数,从而得到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生态系统11年的... 根据2001—2011年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和生态方面的相关数据,构建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及其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指数,从而得到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生态系统11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耦合协调类别和类型。分析得出:2001—2011年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类别变化情况依次为濒临失调衰退型—勉强耦合协调类—初级耦合协调类—中级耦合协调类—高级耦合协调类;耦合协调类型依次为经济滞后型—人口滞后型—生态滞后型。最后根据这一发展趋势,并根据吐鲁番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经济 生态 耦合 耦合协调
原文传递
城市综合交通可达性演变及其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基于“八五”以来淮安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0
8
作者 刘传明 张义贵 +1 位作者 刘杰 董留群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28-2033,共6页
淮安正在努力打造"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分析其综合交通可达性变化及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综合分析可达性现有测算方法基础上,提出用于测算单个城市可达性动态变化的比较赋... 淮安正在努力打造"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分析其综合交通可达性变化及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综合分析可达性现有测算方法基础上,提出用于测算单个城市可达性动态变化的比较赋值测算法。而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产出评价法验证了上述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1990—2009年淮安市综合交通可达性不断提高,但具有阶段性特征。同时,采用两系统协调度分析模型分析了淮安市综合交通可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的动态演变。结论表明:两者协调性不断提高,但目前协调性仍然不高,仅仅处于轻度协调向中度协调过渡时期。最后,提出继续强化综合交通网络建设,突出对外交通线路短板建设,提高综合交通联运能力,开辟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可达性 经济发展 协调度 淮安市
原文传递
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7
9
作者 张国俊 王珏晗 +1 位作者 吴坤津 许志桦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2-288,共17页
采用熵值法、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分析2006—2016年中国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时空格局特征,并运用Tobit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三大城市群经济与环境协调... 采用熵值法、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分析2006—2016年中国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时空格局特征,并运用Tobit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三大城市群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持续增长,珠三角协调度最高,长三角协调度增速最快;②三大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差异波动减小,珠三角城市群的减小幅度最小;③三大城市群经济与环境协调等级演化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但随时间推移有向高一级状态转移趋势;④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及部分沿海沿江发达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持续处于较高水平;⑤三大城市群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空间特征由分散走向集聚;⑥经济发达的城市经济与环境趋向于"同步发展";⑦能源消耗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外资依存度和所有制结构对三大城市群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具有影响,但各因素影响的显著程度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环境质量 协调度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三大城市群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53
10
作者 蒋天颖 刘程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3,42,共7页
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构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获得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综合评价指数。以此为基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状况,并对各区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 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构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获得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综合评价指数。以此为基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状况,并对各区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空间统计分析。2003—2013年,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经济增长的差异较大,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区域间的差距呈扩大态势;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整体上耦合协调度从0.151上升为0.293,其中高耦合协调度的区域为上海,苏州、南京与杭州属于较高耦合协调度区域,无锡与宁波也从较低耦合协调发展为较高耦合协调,湖州与舟山则相对靠后;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呈现集聚态势,热点区域基本稳定,其他区域仍处于变动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经济增长 耦合协调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1
作者 彭红松 郭丽佳 +3 位作者 章锦河 钟士恩 虞虎 韩娅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3-606,共14页
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却很少有研究在不同理论脉络下系统梳理相关成果,并比较不同理论、方法、模型、指标与评价体系的优劣势与应用范围,以至于难以确定理论贡献。本文综述了相关的5类理论... 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却很少有研究在不同理论脉络下系统梳理相关成果,并比较不同理论、方法、模型、指标与评价体系的优劣势与应用范围,以至于难以确定理论贡献。本文综述了相关的5类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并比较其理论内涵、模型方法、评价体系及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二者关系分析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结果发现:①二者关系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指标各具优劣势与应用范围,相关研究应遵循“检验因果关系方向→识别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脱钩状态→评估生态效率强度→判定耦合协调阶段”的基本框架,并按照“方向调控→拐点/状态调控→强度调控→系统调控”的思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②未来应重点开展方法、模型与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及优化研究,关注驱动因子、作用机制及路径选择研究,探索多案例对比、远程耦合及关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资源环境压力 格兰杰因果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脱钩 生态效率 耦合协调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国外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蔡宁 《环境科学进展》 CSCD 1998年第2期66-72,共7页
经济再生产过程和资源再生产过程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本文从定性和定量角度评述了理论界关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并基于上述分析全面系统地阐明了经济发展与资源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环境经济 理论 综述 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耦合协调性研究 被引量:46
13
作者 宋伟轩 白彩全 +1 位作者 廖文强 周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82-1388,共7页
在借鉴耦合理论中容量耦合概念及框架的基础上,构建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的耦合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协调度函数,分别对2003~2010年长三角16个地级市单元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在借鉴耦合理论中容量耦合概念及框架的基础上,构建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的耦合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协调度函数,分别对2003~2010年长三角16个地级市单元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耦合协调程度上看,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在2003~2010年这8a中都保持相对稳定,但上海市最高,为类型Ⅱ,其次为苏州和杭州,为类型Ⅲ,苏南地区和浙江舟山、湖州最低,为类型V;(2)从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先后顺序上看,长三角地区主要体现为类型B和类型C,反映出各个城市所重视的方向不同,如杭州市为类型B,更加注重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苏州市为类型C,注重经济和居民生活质量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经济发展 居民生活 耦合协调 熵权法 功效函数
原文传递
新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39
14
作者 吕宾 张小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从新疆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变化的吻合度或偏离度 ,来论述新疆的城市化水平是否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求证新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 ,并预测城市化率 ;剖析新疆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 从新疆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变化的吻合度或偏离度 ,来论述新疆的城市化水平是否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求证新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 ,并预测城市化率 ;剖析新疆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原因 ,提出新疆正处于城市化由初期向快速发展期的过渡阶段 ,加快城市化的关键是推进工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城市化 经济发展 协调性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 被引量:42
15
作者 姚成胜 李政通 +2 位作者 杜涵 王静 白彩全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9-166,共8页
构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法与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采用静态与动态协调度两个指标,对2004—2012年长三角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了测度,并运用Arc GIS软件绘制其时空变化图。结果表明:1... 构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法与隶属函数协调度模型,采用静态与动态协调度两个指标,对2004—2012年长三角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了测度,并运用Arc GIS软件绘制其时空变化图。结果表明:1从静态协调度方面看,长三角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比较高的协调阶段,即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2按2004—2012年静态协调度变化趋势,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可划分为逐步上升、逐步下降、先升后降、先降后升和循环波动5种类型;3从动态协调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阶段的区域覆盖面积不断减少,南京—上海—杭州所围成的三角地区始终属于良好或优质协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经济发展 协调性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耦合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41
16
作者 李琼 赵阳 +1 位作者 李松林 李湘玲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01-1417,共17页
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2002-2017年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适应、共同发展逐渐增强,但耦合协调度等级没有发生明显的跃迁,研究... 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2002-2017年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适应、共同发展逐渐增强,但耦合协调度等级没有发生明显的跃迁,研究期内全国整体属于勉强耦合协调类范围,四大区域的耦合协调性呈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态势。②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收缩,向中部地区集聚的态势较明显;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整体上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四种类型中,高高型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低低型多在西部地区,高低型和低高型相对分散。③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在空间上的差异是内外部因素驱动的结果。内部驱动力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GDP起到关键性作用;外部驱动力中,城镇化率和民营企业就业人数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 时空特征 驱动力
原文传递
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38
17
作者 许艳 濮励杰 +1 位作者 张丽芳 朱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0-820,共11页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8-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江苏省有关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据,建立土地集约利用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值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江苏省1998—2007年间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进行...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8-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江苏省有关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据,建立土地集约利用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值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江苏省1998—2007年间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运用统计方法和重心模型分析了江苏省土地经济集约利用、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以及二者的协调度.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特征来看,江苏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省内差距先增加后减少而除了2002年,土地集约利用省内差距不断增大;从空间特征看,对于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单指标,呈现苏南至苏北逐步递减状态,而江苏省土地经济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总体协调度较差,地域上主要呈现苏中>苏南>苏北地区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经济发展水平 协调度 时空差异
下载PDF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李丽清 周绪 +1 位作者 赵玉兰 卢祖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777-2784,共8页
背景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和合理及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情况将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目前,对于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鲜有研究。目的 测算我国东、中、西部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 背景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和合理及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情况将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目前,对于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鲜有研究。目的 测算我国东、中、西部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明确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为促进两者间良性互动、实现均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2014—2019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收集衡量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和经济水平的相关指标,基于熵值法、综合评价函数等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水平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我国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不高,全国仅6个省(直辖市)实现协调发展。总体上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并出现倒退现象,东、中、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31%、-1.69%、-0.45%。从地理分布看,东部地区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为0.63,处于初级协调阶段(0.6,1],协调发展等级提升受基层医疗资源配置滞后制约;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45和0.44,均处于勉强协调阶段(0.4,0.6],经济发展落后成为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结论 为实现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应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各地区需结合自身实际,提高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两者间良性互动,达到优质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资源配置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
下载PDF
我国FDI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刘双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2-96,共5页
本文拟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从我国FDI的利用现状出发,利用复合系统整体协调度模型,研究测算我国1994—2004年之间我国FDI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度,继而提出理性引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协调度 FDI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动态耦合协同研究 被引量:37
20
作者 蔡文伯 赵志强 禹雪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0-143,共14页
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耦合协同是区域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本研究基于2014-2019年成渝地区22个市(州)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耦合协调度模型、GM(1,1)预测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动态耦合关系。结... 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耦合协同是区域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本研究基于2014-2019年成渝地区22个市(州)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耦合协调度模型、GM(1,1)预测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动态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时序上各市(州)耦合协调度变动趋势较为稳定,总体呈“倒M”型上升趋势,空间上严重失调市(州)由2014年的11个减少至2019年的8个,中度失调市(州)由7个上升至9个,优质协调市(州)由1个上升至2个。未来五年成渝地区耦合协调度将实现稳步提升,但整体仍处于中度失调阶段且地区间发展差异将更加明显。从影响因素看,高校人力资本对第二、第三梯队耦合协调度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科技创新能力和地区财政实力对三大梯队耦合协调度均有促进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对第二梯队耦合协调度有阻碍作用。要实现三元子系统深度融合,需要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发挥核心城市的扩散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 高等教育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耦合协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