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被引量:269
1
作者 苗长虹 王海江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232,共11页
本文借助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河南省省辖市之间以及它们与全国各省会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计算,并利用河南省公路、铁路和航空客运方面的具体统计资料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公路、铁路客运之间... 本文借助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河南省省辖市之间以及它们与全国各省会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计算,并利用河南省公路、铁路和航空客运方面的具体统计资料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公路、铁路客运之间确实有着极强的线性相关性,由此建立了通过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所占比例的大小来确定城市经济联系方向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由经济联系强度占区域全部经济联系强度的比例来量化表征经济地理位置的思想,通过河南省区内和区际城市经济联系主要方向和强度的具体计算,表明中原城市群的形成及其与外部城市群的对接有其客观的人流联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客运 河南省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十五”时期环渤海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 被引量:45
2
作者 姜博 修春亮 赵映慧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7-352,共6页
环渤海城市群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分析"十五"时期环渤海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动态变化规律必将为"十一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环渤海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产生"抛砖引玉"的功效。... 环渤海城市群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分析"十五"时期环渤海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动态变化规律必将为"十一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环渤海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产生"抛砖引玉"的功效。选取"十五"时期环渤海地区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共28座城市的市区从业人员、GDP、人均GDP等指标,利用城市流强度等模型测度了三大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强度,并与长三角、珠三角共25座城市相比较。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居环渤海地区首位,辽中南次之,山东半岛位居最后;"十五"期末与期初相比,京津冀、辽中南的经济联系强度均呈上升态势,其中,尤以京津冀上升幅度最大,而山东半岛则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经济联系强度虽弱于长三角,但略强于珠三角,而辽中南、山东半岛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差距则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环渤海 城市群 “十五”时期
下载PDF
江苏省县市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 被引量:45
3
作者 欧向军 薛丽萍 顾雯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31,共8页
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县市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61个市县在经济联系的强度、方向、范围与格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在经济联系强度上,南北梯度差异显著,苏南县市经济联系最强且... 运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县市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61个市县在经济联系的强度、方向、范围与格局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在经济联系强度上,南北梯度差异显著,苏南县市经济联系最强且差异最大,苏中县市经济联系较强,苏北县市经济联系最弱且差异较小,地级市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明显强于县域;在经济联系方向上,各县市的经济联系具有较强的邻近地域指向性、中心城市指向性和交通指向性等主要特征;在经济联系范围上,江苏12个主要辐射源的作用半径大小不一,其中南京、苏州、徐州三个辐射源的辐射范围基本覆盖了全省所有县市,但苏南县市的辐射力度最大且密集,苏中次之,苏北县市的辐射力度最弱;在经济联系格局上,江苏县市基本上形成了由东南向西北层次鲜明的四大板块,即苏锡常通板块、宁镇扬泰盐板块、淮安板块和徐宿连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江苏县市
原文传递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城市经济联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孙海燕 陆大道 +1 位作者 孙峰华 冯世斌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将极大地改善环渤海地区的交通格局,势必会对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区域经济联系引力模型进行修正,选取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和辽中南城市群10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市区非...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将极大地改善环渤海地区的交通格局,势必会对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区域经济联系引力模型进行修正,选取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和辽中南城市群10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市区非农人口、城市间的时间距离以及克鲁格曼指数等指标,测度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对两半岛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影响。结论表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将大幅提升两半岛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明显改变两半岛城市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其潜在的无形中的影响是巨大的。所测算的经济联系量值用于两半岛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城市 经济联系 影响 山东半岛 辽东半岛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邹晨 欧向军 孙丹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1期47-53,共7页
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2000年和2015年为时间截面,选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市域为研究单元,对城市群内部不同尺度经济联系的强度、能力、范围和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间... 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2000年和2015年为时间截面,选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市域为研究单元,对城市群内部不同尺度经济联系的强度、能力、范围和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间结构逐步优化,集聚与辐射作用逐渐增强,城市体系日益完善,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演化呈现以下特征:经济联系逐渐增强,区域一体化特征显著;经济辐射能力日益扩大,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突显;联系方向以地域邻近指向性为主,中心城市指向性初显;经济联系格局层次逐渐清晰,基本上形成了层次鲜明的"东—南—西—北"四大板块,且存在明显的"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引力模型 网络分析 空间结构演化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郑治伟 孟卫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1-65,共5页
通过中心职能指数、可达性、城市间经济联系量引力模型等方法,对成渝经济区地级及以上16座城市的经济联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成渝经济区整合发展的思路和建议,即一级中心城市做大做强,积极培育二级中心城市,消除行政壁垒,培育川渝... 通过中心职能指数、可达性、城市间经济联系量引力模型等方法,对成渝经济区地级及以上16座城市的经济联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成渝经济区整合发展的思路和建议,即一级中心城市做大做强,积极培育二级中心城市,消除行政壁垒,培育川渝毗邻地区的经济增长极,打造成渝两地之间发挥中转与承接作用的中心城市,全面提高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区域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城市经济 经济联系
下载PDF
城市经济区位度与沿黄三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苗长虹 王海江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012年第2期21-31,共11页
本文以引力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城市'经济区位度'的概念,并以同处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但发育水平不同的山东半岛、中原、关中三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计算了三城市群所在省份诸城市的经济区位度和经济联系强度,揭示了城市群成长发育的经... 本文以引力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城市'经济区位度'的概念,并以同处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但发育水平不同的山东半岛、中原、关中三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计算了三城市群所在省份诸城市的经济区位度和经济联系强度,揭示了城市群成长发育的经济联系本质。研究表明,城市经济区位度可以较好地反映一城市在区域城市体系中交通经济区位的优劣。东部沿海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处在内外经济联系密切、网络结构密集、多核心的发育成熟阶段;中部地区的中原城市群处在内部经济联系较为密切、联系网络呈现圈层构造、弱核心的快速发育阶段;西部地区的关中城市群处在中心极化的单核心的发育雏形阶段。三城市群从东向西经济联系强度依次由强变弱,经济联系的范围由大变小,经济联系网络依次由复杂变简单,展示了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城市群的总体发展态势,同时也说明城市群在演化发展过程的不同发育时期,其内外经济联系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经济联系 经济区位度 山东半岛 中原 关中
原文传递
宁夏县域经济空间联系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娟娟 米文宝 +1 位作者 郑芳 郭永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7-53,共7页
文中在借鉴相关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联系测度的一般路径的基础上,以宁夏18个县域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节点分析法确定各县(市)的中心职能强度,利用断裂点模型来界定各县(市)的空间范围,运用线路分析法对各县(市)的可达性水平进行测度,采... 文中在借鉴相关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联系测度的一般路径的基础上,以宁夏18个县域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节点分析法确定各县(市)的中心职能强度,利用断裂点模型来界定各县(市)的空间范围,运用线路分析法对各县(市)的可达性水平进行测度,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测算出各县(市)经济联系隶属度,进而确定出县(市)间经济联系方向。结果表明:宁夏各县(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地域分布呈显著差异,北部各县(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大于南部县(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且交通可达性与经济联系强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北部地区形成以银川市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同心圆"式的经济联系密集区,南部形成以原州区为核心的"扇面"经济联系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空间格局 宁夏
原文传递
城市经济区位时空变异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海江 苗长虹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5,共7页
运用空间相互作用原理和区域可达性理论,对城市的经济区位进行量化对比研究。城市经济区位的优劣在于其对外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通过比较一个城市区内外经济联系量所占区域内全部城市区内外经济联系量的比例,可得到该城市的经济区位,从... 运用空间相互作用原理和区域可达性理论,对城市的经济区位进行量化对比研究。城市经济区位的优劣在于其对外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通过比较一个城市区内外经济联系量所占区域内全部城市区内外经济联系量的比例,可得到该城市的经济区位,从而量化了城市经济地理位置。通过河南省的实证研究,发现其城市经济区位空间分布大致呈以郑州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圈层结构,中原城市群沿着经济区位较高的区域路径演化发育,同时也验证了内部密切的经济联系是城市群形成演化的机制所在。研究表明,通过提高城市对外联系的便捷程度,加强与区域内外的经济联系,可以改善城市的经济区位,提升其经济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经济区位 经济联系 区域可达性
原文传递
淮海经济区内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组织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娟 马晓冬 +1 位作者 徐珣 朱传耿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70-73,共4页
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背景,从点线面的层次上定量分析淮海经济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经济区内尚难有一个能覆盖整个区域的核心,体现出多中心的格局特征,从经济联系上则具有多簇聚的结构特点,经济辐射空间格局分异明显,区... 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背景,从点线面的层次上定量分析淮海经济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经济区内尚难有一个能覆盖整个区域的核心,体现出多中心的格局特征,从经济联系上则具有多簇聚的结构特点,经济辐射空间格局分异明显,区域内各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悬殊较大。淮海经济区的城市发展不是一个单核心的广辐射城市群,而可能是组团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区位熵 空间组织 淮海经济区
下载PDF
论越中边境对接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金银 覃丽芳 《创新》 2007年第4期115-118,共4页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在经济上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不断得到巩固与发展,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中越边境地区作为直接相连接的地区,而且有面临着两国着力发展中越经济的有利时机,更是有很多共同发展的机会。
关键词 中越边境 越南 发展 经济联系
下载PDF
南昌市对外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动态演进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红兰 郑林 +1 位作者 匡伟 廖传清 《江西科学》 2017年第5期814-821,832,共9页
选取2005年、2010年和2015年3个时间节点,引入克鲁格曼指数和信息化指数对传统的城市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分别计算3个时间节点城市经济联系量,运用欧氏距离法揭示各节点城市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并根据经济联系量和地缘经... 选取2005年、2010年和2015年3个时间节点,引入克鲁格曼指数和信息化指数对传统的城市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分别计算3个时间节点城市经济联系量,运用欧氏距离法揭示各节点城市间的地缘经济关系,并根据经济联系量和地缘经济关系进行匹配,划分5种匹配类型分析原因及提出不同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从经济联系量研究角度,2005-2015年南昌市与江西省内其余10地级市的经济联系量整体上持续增加,但经济联系强度以一般和较弱为主,其中九江、抚州与南昌的经济联系平均年增长率分别是8.9%和7.2%;其次新余平均年增长率为4.2%;鹰潭、景德镇、宜春、上饶、吉安平均年增长率在2.5%~1.6%之间;赣州、萍乡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1.2%和1%。2)从地缘经济关系研究角度,2005-2015年南昌市的地缘经济关系主要由互补性与竞争性相当转向竞争性大于互补性。3)从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匹配效果研究角度,省内城市与南昌以加强合作型和调整战略型为主,而与南昌市进行深化合作的极少,总体上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的匹配效果不佳。因此,增加经济联系量、调整地缘经济关系和形成良好的匹配关系成为城市发展的必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模型 欧式距离 经济联系量 地缘经济关系 南昌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经济联系测度与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伏兴 栾贵勤 《区域金融研究》 2011年第11期78-83,共6页
运用中心职能指数和空间隶属关系对淮海核心区城市进行等级划分,运用重力模型对淮海核心区的经济联系进行测度,据此分析区域内城市经济辐射与空间结构。结果表明目前淮海核心区形成了纵向联系为主轴的空间结构,城市等级尚不清晰。然后... 运用中心职能指数和空间隶属关系对淮海核心区城市进行等级划分,运用重力模型对淮海核心区的经济联系进行测度,据此分析区域内城市经济辐射与空间结构。结果表明目前淮海核心区形成了纵向联系为主轴的空间结构,城市等级尚不清晰。然后通过区位商的比较分析,确定了淮海核心区各城市的比较优势产业。最后提出淮海核心区促进经济发展,加快一体化建设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海核心区 经济联系 区位商 一体化
下载PDF
五代以降钱塘江两岸的地域耦合——以杭、绍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可达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91,共10页
传统研究视野中的浙西、浙东往往被视为差异甚大的两个区域,这与真实的历史记载存在着一定偏差。本文将地理学中的耦合概念化用到历史地理学领域,以杭州和绍兴为中心,从经济交往、文化互动、政治统合等三个角度出发,努力勾勒出五代以降... 传统研究视野中的浙西、浙东往往被视为差异甚大的两个区域,这与真实的历史记载存在着一定偏差。本文将地理学中的耦合概念化用到历史地理学领域,以杭州和绍兴为中心,从经济交往、文化互动、政治统合等三个角度出发,努力勾勒出五代以降杭、绍两地的空间交往图景,进而说明钱塘江两岸在五代后形成了高度的地域耦合。本文期冀通过这一研究,就正确探明两浙的地域关系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关系 耦合 经济交往 文化互动 政治统合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特征的网络分析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76
15
作者 韩会然 焦华富 +1 位作者 李俊峰 王荣荣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389,共6页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的网络特征,并以核心—边缘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得出该方法应用到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于复杂,...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的网络特征,并以核心—边缘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得出该方法应用到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中的有效性。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于复杂,但经济联系还处于弱联结状态;从点度中心度的变化趋势看,芜湖的点出度增幅最大,合肥的点入度增幅最大;由中间中心度比较可知,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正逐步趋于均衡,但网络中存在明显的结构分层并从侧面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要素的集聚与扩散、产业分工体系的形成、交通方式的创新及开发区建设等共同形成了驱动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变化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经济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 变化特征 机理 皖江城市带
原文传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群空间联系定量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肖汝琴 陈东景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5-80,共6页
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7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对蓝色经济区内的城市辐射能力和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群整体辐射能力不强,核心城市中心地位不突出,中低城市流强... 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7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对蓝色经济区内的城市辐射能力和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群整体辐射能力不强,核心城市中心地位不突出,中低城市流强度城市占多数。2区内第二产业辐射较强,呈现高集聚态势;第三产业辐射能力较弱,空间分布较为分散。3区内各城市地域分散,经济关联性不强。为了促进蓝色经济区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有必要提升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提高第三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快构建一体化的市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辐射能力 城市流强度 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 蓝色经济区
原文传递
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特征及优化方向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韩会然 焦华富 +1 位作者 郇恒飞 王荣荣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2-97,共6页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特征,提出了其经济联系的优化方向。结果显示:从网络密度看,空间经济联系网络还处于弱联结状态;就点度中心度来说,芜湖的点出度最大,合肥的点入度最大;由接近中心度与中...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特征,提出了其经济联系的优化方向。结果显示:从网络密度看,空间经济联系网络还处于弱联结状态;就点度中心度来说,芜湖的点出度最大,合肥的点入度最大;由接近中心度与中间中心度可知,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城市的经济联系最紧密,但网络中还存在不均衡。通过凝聚子群分析得出,网络中存在四个子群,其中芜湖、马鞍山联系最紧密,边缘区城市间经济联系较少。结合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特征,从内、外两方面,抽象出其经济联系的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经济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 网络特征 优化方向 皖江城市带
下载PDF
基于时间距离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联系变化网络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靳海攀 郑林 张敬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8-154,共7页
利用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获取市县间公路交通的时间距离,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并测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市县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经济联系,然后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市县经济联系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县间经济联系差异显著... 利用GIS软件空间分析方法获取市县间公路交通的时间距离,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并测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市县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经济联系,然后采用社会网络方法,分析市县经济联系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县间经济联系差异显著并呈现出以鄱阳湖为中心的"环形"路网骨架分布;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结构渐趋复杂,但经济联系强度还不强,区域还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由中间中心度分析可知市县间经济联系正渐趋均衡。进一步分析可知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市场经济的引导、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开发区建设共同构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变化的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经济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 时间距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原文传递
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余菜花 崔维军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9期34-39,共6页
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是制定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文章利用引力模型计算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对网络结构的变化、各城市间的经济关系、联系程度以及各... 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准确判断和度量是制定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文章利用引力模型计算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网络,对网络结构的变化、各城市间的经济关系、联系程度以及各城市在安徽省中的经济位置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总体而言,经济联系不强,城市发展不均衡,存在明显的层级结构和小团体现象,各城市的经济地位差异巨大。对此,结合安徽省城市发展水平以及地理、资源等优势条件,提出安徽省城市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经济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安徽省
下载PDF
湖南省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的结构演变与角色定位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方世敏 祝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48-54,共7页
运用引力模型计算湖南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湖南省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合密度分析、中心度分析、核心—边缘分析,对湖南城市旅游地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中的14个地级市、州的功能地位进行了初步的定位,然... 运用引力模型计算湖南省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值,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湖南省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合密度分析、中心度分析、核心—边缘分析,对湖南城市旅游地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中的14个地级市、州的功能地位进行了初步的定位,然后结合中心度测量指标对各个城市旅游地的角色定位进行了量化分析,将湖南城市旅游地初步划分为5种角色类型,即全省旅游枢纽、次旅游枢纽、重要旅游目的地、一般旅游目的地和边缘性旅游目的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旅游经济网络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联系 角色定位 社会网络分析 湖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