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轨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62
1
作者 赵英才 张纯洪 刘海英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5,共9页
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既是数量的扩张过程,又是质量的提高过程,是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的统一。自1978—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36%的速度增长,经济规模总量迅速扩张。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与数量... 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既是数量的扩张过程,又是质量的提高过程,是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的统一。自1978—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36%的速度增长,经济规模总量迅速扩张。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与数量扩张并不同步,即转轨以来经济规模总量迅速扩张的同时,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数量扩张 综合评价指数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广西区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价 被引量:35
2
作者 夏国恩 兰政海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1-213,共3页
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广西区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问题,并提出了反映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9项指标。研究结果反映了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为广西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因子分析 综合经济实力 指标体系 评价
下载PDF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区域格局 被引量:23
3
作者 曹丽哲 潘玮 +2 位作者 公丕萍 常贵蒋 李裕瑞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37,共8页
县域是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尺度单元,发展活力是透视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重要视角。文章融合国内外关于区域/社区发展活力指数的构建方法,从农业发展、工业发展、三产发展、财税收支、金融发展、公共服务等维度建立中国县域经济发... 县域是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尺度单元,发展活力是透视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重要视角。文章融合国内外关于区域/社区发展活力指数的构建方法,从农业发展、工业发展、三产发展、财税收支、金融发展、公共服务等维度建立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2015年全国分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揭示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差异化格局特征、活力指数与反映贫困状况的多维发展指数的关系,建立经济发展活力的问题区域识别方法,识别活力指数相对较低的问题区域。研究表明:(1)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指数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大城市周边地区、北方能矿资源富集地区相对较高;(2)贫困地区的活力明显低于非贫困地区,贫困县活力均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42%、非贫困县的70.95%,活力指数与多维贫困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762(P<0.01);(3)共识别出综合活力低值区(47个,2.52%)、农业活力低值区(291个,15.58%)、涉农复合低值区(411个,22.00%)、非农涉工低值区(151个,8.08%)、三产引发低值区(57个,3.05%)以及财税金融低值区(251个,13.44%)等六类经济发展活力的问题区域,涉及1208个县域单元,占研究区数量的64.29%。鉴于活力指数的区域差异性和类型差异性,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十分关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活力的差异特征,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探索符合区域特点的县域发展模式和乡村振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经济发展活力 综合评价 区域差异 乡村振兴 电子商务发展指数 贫困县
原文传递
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硕豪 耿乐乐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9-34,共6页
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运用丹尼森因素分析法研究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运用永续盘存法估计了我国2002—2014年的资本存量,通过回归分析法得出我国该时段内的劳动产出弹性系数为0.482;计算出扩招以来各年份教育和... 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运用丹尼森因素分析法研究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运用永续盘存法估计了我国2002—2014年的资本存量,通过回归分析法得出我国该时段内的劳动产出弹性系数为0.482;计算出扩招以来各年份教育和高等教育每年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发现该贡献率的波动范围较大;最终测算出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教育对年均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为10.04%,高等教育对经济年均增长率的贡献率为2.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经济增长 贡献率 教育综合指数
下载PDF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比较 被引量:19
5
作者 马聪 刘黎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96-2306,共11页
揭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差异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了解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响应状态,可以为实现耕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以上海市青浦区、长沙市长沙县和固原... 揭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差异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了解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响应状态,可以为实现耕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本文以上海市青浦区、长沙市长沙县和固原市彭阳县为例,运用实物形态法和综合指标法相结合的方法核算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2001-2016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然后采用岭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地区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1-2016年,长沙县和彭阳县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呈波动上升趋势,而青浦区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值从大到小为长沙县、青浦区、彭阳县;②耕地利用集约度包括资本集约度和劳动集约度,不同地区资本集约度在变化趋势和平均值大小顺序等方面与耕地利用集约度基本一致,而劳动集约度均呈波动下降趋势;③不同地区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青浦区主要驱动因素为灌溉指数、农业政策和地均GDP,长沙县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均耕地面积、农业政策和地均GDP,而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彭阳县主要驱动因素。不同地区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其驱动因素也有所不同,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集约度 经济发展水平 驱动因素 实物形态法 综合指标法 岭回归模型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力男 杨燕 +4 位作者 王瑾 徐嘉婕 蒋姗姗 金春林 姜艳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7-221,227,共6页
目的制定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公立医院的良性运行,为制定、监测和评价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政策和文献综述,初步构建指标体系。开展两轮专家咨询,确定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指标权重。结果形成涵盖预算... 目的制定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公立医院的良性运行,为制定、监测和评价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政策和文献综述,初步构建指标体系。开展两轮专家咨询,确定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赋予各指标权重。结果形成涵盖预算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运营效率、费用负担、发展能力6个维度,包括6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论该指标体系可供政府和主管部门开展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综合评价。建议进一步合理地确定评价标准,并充分运用评价结果,以推动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经济运行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预算管理 风险管理 成本管理 运营效率
下载PDF
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谢强 韩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96,共7页
通过构建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结合1987年至2011年甘肃省部分数据,测算出甘肃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甘肃省生态经济耦合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来考察甘肃省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近年... 通过构建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结合1987年至2011年甘肃省部分数据,测算出甘肃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甘肃省生态经济耦合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来考察甘肃省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近年来甘肃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指数 甘肃省
下载PDF
基于复杂系统视角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评价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旭晓 许正中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0年第9期1-6,共6页
文章运用综合发展指数、协调发展度和GM(1,N)模型对2000—2008年上海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2000年以来,上海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和系统协调发展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但一直到2007年才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在经济... 文章运用综合发展指数、协调发展度和GM(1,N)模型对2000—2008年上海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2000年以来,上海的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和系统协调发展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但一直到2007年才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在经济转型中,经济系统受到社会系统发展水平的制约;上海目前的社会保障对经济总量的发展存在负面作用;在所有驱动因子中,人口素质的提升与环境治理的加强对经济总量的作用最为明显;而环境保护和创新成果对经济总量的驱动作用还有潜力可挖。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转型 综合发展指数 协调发展度 GM(1 N)模型 上海
下载PDF
山东鸡爪绵核桃果实经济性状鉴定与选优 被引量:11
9
作者 时燕 刘冬芝 +1 位作者 赵登超 侯立群 《经济林研究》 2010年第4期72-78,共7页
为给鸡爪绵核桃实生选择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36株样品果实的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鸡爪绵核桃坚果质量变幅为9.30~21.05 g,每100 g仁中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3.31~20.60 g,... 为给鸡爪绵核桃实生选择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36株样品果实的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鸡爪绵核桃坚果质量变幅为9.30~21.05 g,每100 g仁中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3.31~20.60 g,脂肪含量变幅为56.70~67.33 g,可溶性糖含量变幅为3.04~6.14 g;鸡爪绵核桃果实经济性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坚果核仁质量变异系数最大(20.85%),脂肪含量变异系数最小(4.57%)。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函数式计算主成分值,并依据市场消费趋势提出坚果利用类型的主成分组合,构建综合评价指数,按不同利用类型进行排序,其结果与实际表现型相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爪绵核桃 经济性状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指数 选优
下载PDF
经济布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鲍长生 胡亭亭 +1 位作者 胡本田 许跃辉 《华东经济管理》 2002年第2期45-46,共2页
经济布局是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从比较优势、综合发展、可持续发展、动态发展四个方面探讨了经济布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经济布局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比较优势 可持续发展 综合发展 区域经济 动态发展
下载PDF
经济质量的综合评价系统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曲振涛 王涛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5期522-527,共6页
从经济运行的条件、状态和成果等全过程考察了经济活动的质量问题,建立了由15个代表性统计指标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项指标的核算及量化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AHP方法对各层各类及每个指标权重进行计算.提出各类及总的经济质... 从经济运行的条件、状态和成果等全过程考察了经济活动的质量问题,建立了由15个代表性统计指标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项指标的核算及量化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AHP方法对各层各类及每个指标权重进行计算.提出各类及总的经济质量指数的计算思想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质量 综合评价 AHP 综合指数 经济指标 指标体系
下载PDF
西藏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究——自2006年西藏高等教育就业改革以来 被引量:9
12
作者 曾维莲 孙前路 +2 位作者 王明涛 敬久旺 赵玉红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78,共7页
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已成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选取2006-2017年西藏的劳动力人口受教育程度、从业人员数量、地区生产总值等数据,运用丹尼森因... 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已成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选取2006-2017年西藏的劳动力人口受教育程度、从业人员数量、地区生产总值等数据,运用丹尼森因素分析法和劳动简化法,研究西藏高等教育自就业改革以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自就业改革以来西藏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为1. 99%,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西藏劳动产出弹性系数偏低、人均高等教育年限太低,有限的人力资本没有充分盘活和调动起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有限。基于此,本文从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等角度,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经济增长 贡献率 教育综合指数 西藏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秀洁 代合治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4,共4页
本文选取35项指标定量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我国发达型和较发达型省域少,欠发达型和落后型省域多,城市型政区发展水平高,民族型政区和少数民族集聚的省份发展水平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高居全国前列... 本文选取35项指标定量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我国发达型和较发达型省域少,欠发达型和落后型省域多,城市型政区发展水平高,民族型政区和少数民族集聚的省份发展水平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高居全国前列。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虽呈梯次展布,但反梯度现象同时存在,且东、中、西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与中西部的差异。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第三产业与外向型经济、居民生活质量表现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空间差异 综合指数
下载PDF
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国民经济评价研究(Ⅱ)--经济合理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美艳 王正伦 张艳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6,共6页
在对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典范项目特征因素挖掘提炼的基础上,结合经济评价相关理论成果,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个层面构建了大型公共体育设施投资前期经济合理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内涵进行了详细解释,为大型公共体育设... 在对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典范项目特征因素挖掘提炼的基础上,结合经济评价相关理论成果,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个层面构建了大型公共体育设施投资前期经济合理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内涵进行了详细解释,为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科学合理投资提供了框架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体育设施 经济合理性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基于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铭雨 刘基伟 李群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102,共13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协同推进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选取2011—2021年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测算各地区耦合协调度的莫兰指...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协同推进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选取2011—2021年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测算各地区耦合协调度的莫兰指数。研究发现:全国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指数总体呈大幅上升趋势,2021年分别达到0.840、0.809,较2011年分别上涨715.5%、235.7%。耦合协调度仅在2011年表现为轻度协调,2021年达到优质协调,说明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之间不是“零和博弈”,必须协同推进、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各地区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存在异质性,失调成因存在显著差异,广东省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起到带头作用,黑龙江省等8个省份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程度较高,产业转型压力较大。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周边地区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表现出“辐射”效应,北京等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周边地区存在负相关,出现“虹吸”效应,这导致京津冀区域耦合协调度差距拉大。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提出坚定绿色发展道路,强化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顶层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抢抓机会,转化“虹吸”效应为“辐射”效应、攻关能源技术,助力重化工业地区加速能源体系转型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度 综合评价 莫兰指数
下载PDF
中国海洋经济安全的预警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涂永强 《海洋经济》 2013年第1期12-17,共6页
海洋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影响海洋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分析中国海洋经济面临的形势和研究现状基础上,结合海洋经济安全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中国海洋经济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法提取主成分确定了指标权重,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海洋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影响海洋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分析中国海洋经济面临的形势和研究现状基础上,结合海洋经济安全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中国海洋经济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法提取主成分确定了指标权重,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中的3δ原理确定了预警等级的界限,中国海洋经济安全的测算结果用信号灯系统表示。结果显示中国海洋经济基本处于安全区域,但也存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热或是过冷的现象。最后基于灰色预测模型、趋势外推法预测模型和组合预测模型构建了中国海洋经济安全的预测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安全 因子分析 组合预测 综合预警指数
下载PDF
食品产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估与优化策略研究
17
作者 贾淑焱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4期182-184,189,共4页
食品产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挑战,对食品产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优化策略,对于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如何构建食品产业经... 食品产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面对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挑战,对食品产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优化策略,对于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如何构建食品产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以及评估模型与方法,提出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政策法规支持与引导等具体优化策略,并提出组织保障与人才支撑、资金投入与资源配置、监督评估与反馈机制等保障优化策略实施的建议,期望为食品产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产业 经济效益 综合评估 优化策略 指标体系 实施保障
下载PDF
地区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裡娅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6期22-27,共6页
为了全面评价我国各省市的经济实力,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在多元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理论的指导下,建立地区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指标变量进行处理,计算经济实力综合得分,得到各地区的经济实力排序。
关键词 经济实力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综合指数
下载PDF
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及演变测度 被引量:2
19
作者 华汉阳 朱启贵 李旭辉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5,共13页
本文基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6+1”战略构想,从7个维度选取33个指标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以及四大地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化... 本文基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6+1”战略构想,从7个维度选取33个指标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以及四大地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区域差异显著,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对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最大;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衡性和渐进演化趋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本文揭示了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演变特征,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动态综合评价 泰尔指数 自然间断点分级法 莫兰指数
下载PDF
内蒙古煤炭产业经济运行效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长青 纪恭婷 苏抗男 《煤炭经济研究》 2015年第5期48-51,56,共5页
根据2000—2012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工业经济运行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对内蒙古煤炭产业的经济运行效益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使用主成分分析内蒙古内燃产业经济运行效益指标进行降维处理,从而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 经济运行效益 综合指数 主成分分析 煤炭产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