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牧区政策的变迁与农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媛媛 盖志毅 马军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8,共4页
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各不同历史阶段的牧区政策变迁,进行了回顾和考察。牧区经济政策演变过程中包含着一定的规律性,即由只重视畜牧向重视草业发展,由注重经济目标向保护生态目标发展,由抓行业生产向多业全面综合发展、... 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各不同历史阶段的牧区政策变迁,进行了回顾和考察。牧区经济政策演变过程中包含着一定的规律性,即由只重视畜牧向重视草业发展,由注重经济目标向保护生态目标发展,由抓行业生产向多业全面综合发展、统筹城乡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由单一畜牧业向二三产业并进整体发展。提出在未来牧区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进一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前瞻性、参与性、灵活性和农村政策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牧区政策 畜牧业 生态与经济 城乡经济文化一体化
下载PDF
新发重大农业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的发生为害与防控对策 被引量:36
2
作者 张桂芬 张毅波 +17 位作者 冼晓青 刘万学 李萍 刘万才 刘慧 冯晓东 吕志创 王玉生 黄聪 郭建洋 万方浩 马德英 张晓明 桂富荣 李亚红 罗荣 王慧卿 王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58,共8页
番茄潜叶蛾起源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寄主植物达11科50种,喜食茄科植物,嗜食番茄,是世界番茄的毁灭性害虫。番茄潜叶蛾主要借助农产品(尤其是番茄果实)的贸易活动快速跨区跨境传播扩散,截至2021年该虫已在五大洲10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21... 番茄潜叶蛾起源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寄主植物达11科50种,喜食茄科植物,嗜食番茄,是世界番茄的毁灭性害虫。番茄潜叶蛾主要借助农产品(尤其是番茄果实)的贸易活动快速跨区跨境传播扩散,截至2021年该虫已在五大洲10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21个国家和地区疑似发生。我国于2017年首次在新疆发现番茄潜叶蛾为害露地番茄,2018年在云南发现其在保护地发生,截至2022年3月该虫已扩散传播至我国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我国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烟草等茄科作物生产安全的潜在威胁巨大。本文概述了番茄潜叶蛾扩散分布、生物学、发生为害、经济生态影响,以及防治对策、控制技术等,以期为该虫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重大农业入侵物种 茄科作物 发生和为害 经济生态影响 防控对策
下载PDF
库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高玉娟 王兆君 洪亚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8-141,共4页
依据我国目前水库综合效益的客观评价标准,参照有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在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我国库区... 依据我国目前水库综合效益的客观评价标准,参照有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在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我国库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总体指标组成的模块层,人口、居民消费、教育等16个主体指标组成的准则层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比、贫困人口所占比重等89个群体指标组成的基础层等3个层次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区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现代绿洲生态经济系统的双向共进演替机制EE-BCM与绿洲稳定性概念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周跃志 潘晓玲 吕光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8-11,共4页
本文根据生态经济均衡理论对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均衡分析,提出了现代绿洲系统演替的基本机制,提出了现代绿洲生态经济双向共进演替机制EE-BCM,依此提出了现代绿洲稳定性的内涵,绿洲稳定性实质是绿洲复合系统生态与经济的正向协同共... 本文根据生态经济均衡理论对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均衡分析,提出了现代绿洲系统演替的基本机制,提出了现代绿洲生态经济双向共进演替机制EE-BCM,依此提出了现代绿洲稳定性的内涵,绿洲稳定性实质是绿洲复合系统生态与经济的正向协同共进演替状态(P-BCM),建立了概念模型。基于上述理论,建立评价模型,并对阜康绿洲进行了评价,与实际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绿洲 生态经济均衡 双向共进机制 稳定性 评价 阜康
下载PDF
技术效率对产业空间布局的经济、生态均衡性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束慧 王文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7-24,共8页
文章构建了项目层面的产业空间布局调整模型,利用离散随机变量方法仿真产业产出、排放的空间分布,并借助环境基尼系数评估布局的经济、生态均衡性。结果表明,技术效率以产业结构为基础,通过技术效率的产业间差异、空间差异以及技术效率... 文章构建了项目层面的产业空间布局调整模型,利用离散随机变量方法仿真产业产出、排放的空间分布,并借助环境基尼系数评估布局的经济、生态均衡性。结果表明,技术效率以产业结构为基础,通过技术效率的产业间差异、空间差异以及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影响产业空间布局的经济、生态均衡性;低、中、高能耗产业比例均衡且和对应的技术效率水平相协同的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均衡性,更易出现高产出、低排放的结果;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能有效降低产业结构失衡所导致的区域经济、生态非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布局优化 技术效率 经济、生态均衡性
下载PDF
经济、生态空间均衡目标下的技术融合方向选择
6
作者 束慧 王文平 熊萍萍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5,共9页
探讨技术进步约束下的区域产业生态化建设。设计了以区域间产业技术的双向溢出融合为内涵的区域产业技术发展策略,以区域内各个城市产业发展的市场因素、政策因素为条件,构建了项目层面的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的仿真分析模型,并以模型... 探讨技术进步约束下的区域产业生态化建设。设计了以区域间产业技术的双向溢出融合为内涵的区域产业技术发展策略,以区域内各个城市产业发展的市场因素、政策因素为条件,构建了项目层面的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调整的仿真分析模型,并以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技术融合方式下区域产业布局的经济、生态空间均衡性。结果表明,区域间不同类型的技术融合约束条件在有效提升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仍然能有效控制污染排放的增长;技术融合对地区产业的排放-产出弹性具有显著影响,且相比于注重产业经济效益以及均衡型这两种技术融合方式,以产业能耗特征为参考的技术融合在有效提升产业产出的同时,仍能增强产业空间布局的经济、生态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融合约束 产业空间布局 经济-生态空间均衡性
下载PDF
苏南太湖流域水稻经济生态适宜施氮量研究 被引量:160
7
作者 崔玉亭 程序 +1 位作者 韩纯儒 李荣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58-662,共5页
针对苏南太湖流域无机化、高氮量施肥方式 ,造成氮肥利用率下降、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种现象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水稻的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水环境损失。并在以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引入环境经济学的 Coase原理和农业技术经... 针对苏南太湖流域无机化、高氮量施肥方式 ,造成氮肥利用率下降、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种现象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水稻的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水环境损失。并在以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引入环境经济学的 Coase原理和农业技术经济学的边际收益分析原理求得 ,2 2 1 .5~ 2 61 .4 kg N/hm2 为苏南太湖流域目前生产条件下 ,兼顾生产、生态和经济三效益比较合理的水稻施肥量 ,相应的经济、生态适宜产量为 7379.6~ 75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水稻 施用量 产量 综合效益
下载PDF
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区经济生态差异视角 被引量:51
8
作者 陈灿平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95,共4页
在把我国区分为东中西部的基础上,探讨经济生态地区差异是否影响企业费用"粘性"行为。通过选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的制造业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在三大经济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东部企业费用"... 在把我国区分为东中西部的基础上,探讨经济生态地区差异是否影响企业费用"粘性"行为。通过选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的制造业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在三大经济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东部企业费用"粘性"行为最弱,中部次之,而西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生态 费用“粘性” 地区差异 经济生态
下载PDF
论经济生态系统及其演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桂慎 吴文良 卢凤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0-55,共6页
经济生态是有关经济主体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管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把生态理论引入不同层次经济主体的战略管理研究是其理论核心。文章详细论述了经济生态的研究进展、内涵与特征及其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理论框架... 经济生态是有关经济主体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管理学和生态学的交叉,把生态理论引入不同层次经济主体的战略管理研究是其理论核心。文章详细论述了经济生态的研究进展、内涵与特征及其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理论框架以及经济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这对研究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条件下,企业、产业、区域乃至国家的战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生态 经济生态系统 演化
下载PDF
当代蒙古民族游牧文化相关问题之新解读 被引量:8
10
作者 葛根高娃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72,共6页
在现代工业的扩张中,几千年的游牧生计方式被挤压与被边缘化的状态让人触目惊心。游牧业最大的贡献是它的生态效益。游牧文化不能等同于草原文化,不存在作为一个整体的草原文化。游牧文化另一个突出的衰退现象是生成于该生计方式中的传... 在现代工业的扩张中,几千年的游牧生计方式被挤压与被边缘化的状态让人触目惊心。游牧业最大的贡献是它的生态效益。游牧文化不能等同于草原文化,不存在作为一个整体的草原文化。游牧文化另一个突出的衰退现象是生成于该生计方式中的传统社会组织的消失,它意味着在当下的冲突中,游牧文化没有己方的代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游牧文化 经济生态 人文生态 社会生态
原文传递
中国融资结构进入转型期的分析——基于经济生态的视角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月秋 邱牧远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2,71,共11页
本文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融资结构的变化,经济生态下融资供求的双方特征,以及新常态下最优融资结构的变动趋势和动因,认为融资结构要适应新常态下经济生态的变化,中国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市场格局目前已经到了需要重点发展直接融资市场... 本文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融资结构的变化,经济生态下融资供求的双方特征,以及新常态下最优融资结构的变动趋势和动因,认为融资结构要适应新常态下经济生态的变化,中国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市场格局目前已经到了需要重点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的时期。为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市场制度建设,商业银行应适应融资结构的转变,通过转型实现经营战略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结构 经济生态 资本市场 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
原文传递
福建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朝霞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文化资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突出地缘优势的关键所在,但其开发不力常会引起涸泽而渔、开发绝缘和创意克隆的问题。为了避免文化资源利用过程中过度开发、整合不足及同质化的问题,福建应摸清家底,深入分析自身文化资源的分布特点... 文化资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突出地缘优势的关键所在,但其开发不力常会引起涸泽而渔、开发绝缘和创意克隆的问题。为了避免文化资源利用过程中过度开发、整合不足及同质化的问题,福建应摸清家底,深入分析自身文化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优势,并针对文化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有的放矢,寻求差异化的产业发展道路,尤其是应抓住福建的生态、区位和影响优势,构建"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和经济生态"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形成有福建特色的地缘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文化资源 地缘经济 经济生态
下载PDF
基于生态视角的粮食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研究
13
作者 丁存振 纪祥宇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43,共14页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作为平衡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经济利益的制度安排,对于提高粮食主产区种粮积极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基于经济和生态视角,充分考虑主产区发展的显隐性损失,从粮食运输损耗、耕地隐性成...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作为平衡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经济利益的制度安排,对于提高粮食主产区种粮积极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基于经济和生态视角,充分考虑主产区发展的显隐性损失,从粮食运输损耗、耕地隐性成本、劳动力隐性成本、农业碳收支、农业水资源等方面综合测算粮食产销区间横向利益补偿标准及补偿额度。结果表明,2013—2022年粮食产销区利益补偿额度不断增加,10年间增加了9.5%,其中,耕地隐性成本和劳动力隐性成本构成了利益补偿的最主要部分,占总补偿额度的95%以上;主产区粮食种植带来了极大的生态效益,主产区农业净碳值从2013年的10352.42万吨增长到2022年的14574.64万吨;黑龙江、内蒙古作为产粮大省,其经济和生态受偿额度均在主产区中居于前列,占全国总补偿额的33.28%,广东、浙江、北京是主要补偿省份,补偿额度居主销区前列,占全国总补偿额的71.38%。因此,应重视粮食产销区隐性成本补偿,逐步推动产销区之间建立基于责任共担的粮食安全合作机制,同时考虑生态补偿,促进生态补偿与粮食主产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生态 粮食产销区 利益补偿 粮食安全
下载PDF
新时代技术创新驱动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竹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08-114,共7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交通拥堵、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为各大城市进行生态化建设提出了方向。在信息化、数字化的知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交通拥堵、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为各大城市进行生态化建设提出了方向。在信息化、数字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驱动,特别是技术创新驱动,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加快建设生态城市意义重大。本研究首先对技术创新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国内外建设生态城市的典范进行了梳理,借鉴了探索生态城市的有益经验,从技术创新对城市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建设的驱动作用进行分析,发现了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和谐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生态城市 自然生态 经济生态 社会生态
下载PDF
创新驱动与金融集聚对经济生态化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苗雨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3-20,共8页
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以2007~2016年的省级区域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对所研究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程度进行评价,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创新驱动下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生态化发展... 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以2007~2016年的省级区域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对所研究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程度进行评价,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创新驱动下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生态化发展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地域上表现出“华北>华东>东北>中南>西北>西南”的分布特点。金融集聚、创新驱动对经济生态化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两者的交互项对经济生态化的影响存在“延迟效应”和“挤出效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加强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金融集聚 经济生态化 熵值法 固定效应模型
下载PDF
基于生态经济视域下发展生态高尔夫的对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克林 李建龙 +3 位作者 李宁 蒋书君 刘丹 周卫红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78-1187,共10页
目前中国高尔夫已从无序发展转到了生态制约阶段。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基于经济生态、伦理生态、环境生态的视角,阐述了发展生态高尔夫的必要性,分析了生态高尔夫的内涵,提出加快我国生态高尔夫发展的对策:加强高尔夫相... 目前中国高尔夫已从无序发展转到了生态制约阶段。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基于经济生态、伦理生态、环境生态的视角,阐述了发展生态高尔夫的必要性,分析了生态高尔夫的内涵,提出加快我国生态高尔夫发展的对策:加强高尔夫相关标准体系建设;球场建设遵循自然主义原则,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会所配套设施需实用、简约;草坪管理重视现代科学新技术和管理方法运用,加强环保管理;加大员工草坪养护管理技术培训力度;大力开展多元化高尔夫、转变消费观念、低碳消费;企业需增强社会责任感;实施行业自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高尔夫 多元文化高尔夫 环保管理 经济生态 环境生态
下载PDF
经济生态中的伦理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绍业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3,共4页
当代经济发展已经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危机 ,这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在很多方面与政治、文化的进步都存在着相互冲突的地方 ,其具体表现就是当代社会的经济中心化。要引领当代经济发展走出这个危机 ,只有建立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当代经济发展已经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危机 ,这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在很多方面与政治、文化的进步都存在着相互冲突的地方 ,其具体表现就是当代社会的经济中心化。要引领当代经济发展走出这个危机 ,只有建立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生态”的发展模式 ,即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发展的相互论证和支持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伦理 环境道德 社会道德 经济发展 生态经济 经济生态 发展模式 文化
下载PDF
浅议工程建设的生态和谐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进军 《科技创业月刊》 2009年第8期116-117,共2页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生态和谐,主要是自然生态和谐、经济生态和谐和社会生态和谐。讨论了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三个和谐的内涵,并提出了结合高等工程教育的实施办法。
关键词 生态和谐 自然生态 经济生态 社会生态 科学发展观 工程教育
下载PDF
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基础支撑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国英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46,共3页
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立足现状,展望未来,要使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取得更大发展,目前所拥有的基础条件仍显不足,主要表现为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对黄河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不足,一些重大治黄技术问题亟待突破和解... 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立足现状,展望未来,要使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取得更大发展,目前所拥有的基础条件仍显不足,主要表现为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对黄河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不足,一些重大治黄技术问题亟待突破和解决。为了黄河长治久安,提出了黄河十大自然规律、十大关键技术问题、十大经济生态问题及其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规律 关键技术 经济生态 科技创新 长治久安 黄河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以四川省为例
20
作者 李竹青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23年第1期107-109,共3页
民族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区域经济,打破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和谐地共同发展。本文选取我国唯一一个具有56个民族的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问题:当前四川省民族区域经济水平明显落... 民族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区域经济,打破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和谐地共同发展。本文选取我国唯一一个具有56个民族的四川省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问题:当前四川省民族区域经济水平明显落后于四川省整体发展经济水平其中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宣传影响力较弱、民族品牌缺乏成为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解决方法:本文旨在提出以民族文化为背景,形成以产品为横轴,地理区域为纵轴,打造发展多元化生态发展结构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民族区域快速平稳发展。意义:通过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水平,缩小民族经济与总体经济发展差距,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经济发展 产品 经济生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