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吴辉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01-105,共5页
从技术经济范式的角度分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归纳出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演进的规律: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能源技术发展的低碳化,使技术的经济潜能或商业价值与生态价值有机融合。新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会产生一系... 从技术经济范式的角度分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归纳出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演进的规律: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能源技术发展的低碳化,使技术的经济潜能或商业价值与生态价值有机融合。新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会产生一系列新的技术群,这就使传统能源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一种共存与互补发展的状态。低碳化、生态化是能源技术发展的趋势。研发、示范、推广,政策激励机制,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可以加速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能源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新能源技术 技术经济范式 生态化转向
下载PDF
人类学视野里的生存性智慧与生态文明 被引量:14
2
作者 范可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1-154,120,共15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下国内各界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通过阐释生存性智慧和生态文明这两个我国学者所创的概念,结合人类学的理论思考,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下的重要议题与对“发展”的反思有关。“发展”所带来消极影响已经引起了国际社...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下国内各界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通过阐释生存性智慧和生态文明这两个我国学者所创的概念,结合人类学的理论思考,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下的重要议题与对“发展”的反思有关。“发展”所带来消极影响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积极发展日益完善所必不可少的,是文明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理性的生存性智慧对于我们理解文化多样性有所助益。生存性智慧是一个文化长年累月的生活实践经验的累积,不能因其非理性而忽视。狩猎采集社会千百年来的经验累积提供给社会成员许多有关所处环境的知识,他们对于其他物种的看法近些年来引起了所谓“本体论转向”的人类学家的高度关注。人类学者相信,许多狩猎采集社会和游耕社会对待各种动植物的态度是这些社会之所以能在整个生态系统里实现动态平衡的奥妙所在。他们对于其他物种的看法与态度是一种“美德”,值得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性智慧 生态文明 人类学 狩猎采集 “本体论转向” “美德”
原文传递
生态哲学之解读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世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25-32,共8页
突飞猛进的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大有希望的未来,可是,技术异化、生态危机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时代的焦点,如何行动成为哲学关注的主题。生态哲学就是哲学转向行动,是行动的哲学。它提倡关系、有机、整体,以此为基础关注人的行动,生态哲学... 突飞猛进的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大有希望的未来,可是,技术异化、生态危机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时代的焦点,如何行动成为哲学关注的主题。生态哲学就是哲学转向行动,是行动的哲学。它提倡关系、有机、整体,以此为基础关注人的行动,生态哲学意味着生态性的哲学。哲学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主题,这是哲学在不同时代的外在转向;哲学还有其内在发展逻辑。从外在的转向和内在逻辑的研究可以看出生态哲学就是哲学本身的发展。它的构成应该有生态本体论、生态认识论、生态方法论。生态方法论体现为环境伦理学。由于生态哲学是哲学转向人的实践、人的行动,哲学在关注世界、关注人的思维之后,关注人的行动就是发展的必然。环境伦理、生态道德就是人的行为规范,环境伦理学把人的道德关怀扩展到生态环境,生态哲学才会在环境伦理学领域里率先发展起来。生态认识论的研究可以从人类思维的历史分析中来阐释,在时间维度的整体中考察哲学思想的历史。从哲学的逻辑起点开始,研究不同时代哲学所关注的主题,分析生态哲学思想之所以生成的逻辑必然性,解析哲学的发展历程,分析思维整体中的生态哲学思想,这是认识论维度的生态哲学研究。生态本体论体现了生态世界观,本体论可借助于自然科学成果来研究。在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哲学把认识世界的任务交付给了科学,生态哲学的本体论有着丰富的科学基础,那么生态哲学本体论的阐明就离不开认识世界的科学理论。宇宙论是最宏大的自然观,它对生态本体论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现代自然科学所提供的作为生态哲学科学基础的生态学科学、地史地质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论、混沌理论等如何支撑生态哲学,如何深化有关生态本体论的研究,是研究生态本体论不可缺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哲学 哲学的转向 哲学的内在逻辑
下载PDF
环境美学的理论创新与美学的三重转向 被引量:9
4
作者 程相占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3,共8页
环境美学将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从艺术转向艺术以外的环境以及环境之中的各种事物,提出并论证了新型的环境观、美学观及各种环境审美欣赏与审美体验模式。环境不仅是常识意义上的物理环境,而且也是被人知觉到的环境格式塔;美学不仅是... 环境美学将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从艺术转向艺术以外的环境以及环境之中的各种事物,提出并论证了新型的环境观、美学观及各种环境审美欣赏与审美体验模式。环境不仅是常识意义上的物理环境,而且也是被人知觉到的环境格式塔;美学不仅是美的哲学,而且也是审美欣赏理论与审美体验理论;恰当而审美地欣赏环境,需要恰当的欣赏模式。美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环境扩大了美学的研究领域,美学则促成了一种新型的环境观。这种环境观的主旨在于克服人与环境的二元对立,倡导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环境美学隐含着三重富有美学史意义的重要转向:美学的生态转向、身体转向和空间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生态转向 身体转向 空间转向
原文传递
环境设计方法论的生态转向——基于吉布森可供性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红兵 谷晓丹 罗玲玲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105,共6页
以吉布森可供性理论的生态意蕴为基础,阐述了环境设计方法论生态转向的主要内容:从机械还原向生态整体转向、从分裂的功能结构向交互的生态关联转向、从技术逻辑向生态逻辑转向三方面内容,并讨论了环境设计方法论生态转向的意义。
关键词 可供性理论 生态转向 环境设计 方法论
原文传递
海洋文化的生态转向与话语表达 被引量:9
6
作者 朱建君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0-91,共12页
基于人海关系分析,本文认为人类海洋文化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三次版本更新,当前我国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则是体现世界海洋文化生态转向趋势的最新成果,内在指向并且需要我国海洋文化实现整体生态转向的支撑,其中蕴含着海洋文化版本升级的... 基于人海关系分析,本文认为人类海洋文化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三次版本更新,当前我国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则是体现世界海洋文化生态转向趋势的最新成果,内在指向并且需要我国海洋文化实现整体生态转向的支撑,其中蕴含着海洋文化版本升级的历史性契机,应有意识地加以推进,走向人海和谐相生的升级版海洋文化,与海洋生态文明相容互促。目前亟需解决我国海洋文化话语表达生态转向不够、社会引领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四个途径创新升级,并应在各种话语性场域进行有效表达,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海洋文化当代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我国海洋大国的形象塑造与海洋文化的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文明 海洋文化 生态转向 版本升级 话语表达
下载PDF
生态理性: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文化澄明 被引量:8
7
作者 种海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4-38,共5页
生态理性是现代人在认识、完善自身与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约束和指导其实践活动的自觉意识,表现为对人类生存终极意义的真切眷注。这是一种追求全球系统安全的理性,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理性作为自觉的理性与人和... 生态理性是现代人在认识、完善自身与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约束和指导其实践活动的自觉意识,表现为对人类生存终极意义的真切眷注。这是一种追求全球系统安全的理性,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理性作为自觉的理性与人和自然关系理性的和解,有望把自然和人自身从逆反的文化模式的统摄与服膺中解救出来。这不仅要求重新建构外部自然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重新建构人类社会的文化精神生态或精神生态的协调与平衡,实现对人类文化理性与生产、生活方式的重新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困境 生态理性 生态转向 文化澄明
下载PDF
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文明视域下科技文化的必然走向 被引量:6
8
作者 程宏燕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1-976,共6页
当今,科技关涉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由生态科技精神与生态理性价值观念所构筑的生态科技文化成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文化基础。生态科技文化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现代演化的必然趋向;生态科技文化是科技文化实践的认识论转向;生态科技文化是彰... 当今,科技关涉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由生态科技精神与生态理性价值观念所构筑的生态科技文化成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文化基础。生态科技文化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现代演化的必然趋向;生态科技文化是科技文化实践的认识论转向;生态科技文化是彰显社会幸福生存意义的实践文化,保障了人类的幸福生活之根,提供了社会持续发展之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科技文化 实践文化 生态文明 认识论转向
下载PDF
超越边界:跨物种民族志的困境与前景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彪 曹晗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45,共8页
在全球生态危机频发的当代,跨物种民族志是人类学迈向复杂社会,超越自然与人文的一种有益尝试,为联结人与非人提供了多种可能。跨物种民族志在接续自然与文化的同时,也经常游走于“一致”与“分离”之间,陷入零散化、碎片化与解构化的... 在全球生态危机频发的当代,跨物种民族志是人类学迈向复杂社会,超越自然与人文的一种有益尝试,为联结人与非人提供了多种可能。跨物种民族志在接续自然与文化的同时,也经常游走于“一致”与“分离”之间,陷入零散化、碎片化与解构化的可能陷阱,其在文本的呈现、叙述、解释以及方法应对上遭遇多种“麻烦”。然而,人类学的知识更新,多元主义、科际整合和多语言交叉,以及多物种保护的中国话语与实践使其前景广阔。站在新的起点,跨物种民族志要继续推进“新世代人类学”的知识生产,服务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重建人与非人的“缓冲地带”,构建全球生命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物种民族志 生态危机 本体论转向 新世代人类学 全球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故事、话语和叙事语义语法考辩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文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72-280,共9页
通过对故事、话语和叙事三个交叠性概念在语义和语法两个方面的考辩,发现三者在基本内涵、相互关系、基本假定、分析模式和对应类型五个方面不尽相同。这一考辩涉及以下四组术语:(1)故事、话语和叙事;(2)叙事话语、故事叙事和叙事故事;... 通过对故事、话语和叙事三个交叠性概念在语义和语法两个方面的考辩,发现三者在基本内涵、相互关系、基本假定、分析模式和对应类型五个方面不尽相同。这一考辩涉及以下四组术语:(1)故事、话语和叙事;(2)叙事话语、故事叙事和叙事故事;(3)生态故事、生态话语和生态叙事;(4)故事语法、叙事语法、功能语法和生态语法。四组术语在分析模式和对应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反映了叙事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的生态转向。这一考辩可以为生态语言学与生态叙事学的融合提供新思路,可以为超学科生态语言学的连接性知识建立新框架,最终为生态叙事分析模式的构建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 话语 叙事 生态转向 超学科生态语言学 生态叙事分析模式
下载PDF
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生态哲学阐释及其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雨辰 彭无瑕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是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生态转向提出的,具有厚实的生态哲学基础。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建设什么样的美丽中国”和“如何建设美丽中... 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是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生态转向提出的,具有厚实的生态哲学基础。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建设什么样的美丽中国”和“如何建设美丽中国”这三个核心问题,解决了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路径问题,第一次把“美丽”纳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容中,是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展开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长期探索的结果。其价值在于不仅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而且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人类文明发展 生态转向 生态哲学
原文传递
生态文科:从文科的生态转向看新文科的生态维度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相占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3期29-42,124,共15页
新文科理论亟待深化,其途径之一是回顾和反思文科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发生的生态转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不难发现,我国文、史、哲、艺等四个人文学科的生态转向十分明显.我们正在建设的文明形态是生态文明,因此,如何推进生态文明... 新文科理论亟待深化,其途径之一是回顾和反思文科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发生的生态转向.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不难发现,我国文、史、哲、艺等四个人文学科的生态转向十分明显.我们正在建设的文明形态是生态文明,因此,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高校文科必须面对、必须回答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一种可能的答案是:将生态维度自觉地引入新文科建设之中,建设生态化的文科,即生态文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科 生态转向 新文科 生态维度 生态文科
下载PDF
修辞生态:西方修辞研究的“生态转向”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克 张子轩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4-45,共12页
“修辞生态”是近年来修辞学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出现反映出当代西方修辞学研究的一种“生态转向”。本文尝试对这一新概念进行梳辨,探索其源起、特征以及所引发的争议。修辞生态思想源于写作研究,成型于对修辞情境理论的反思,以强调修... “修辞生态”是近年来修辞学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出现反映出当代西方修辞学研究的一种“生态转向”。本文尝试对这一新概念进行梳辨,探索其源起、特征以及所引发的争议。修辞生态思想源于写作研究,成型于对修辞情境理论的反思,以强调修辞生产过程中的流通性、网络性、复杂性以及后人文性为显著特征。相较于“修辞情境”中对单一场景内元素的静态分析,“修辞生态”主要强调修辞产生、传播以及接受过程中的动态性、多元性以及主体间性。“修辞生态”已逐步发展为一个涉及修辞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的跨学科概念。然而,学界对修辞生态的理论内涵与阐释力仍存有一定的争议,诸如“修辞生态”时空与历史特性的界定以及“人”在修辞生态的建构与转变中的作用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修辞生态这一概念的创新性与跨学科性可为修辞学、传播学、话语研究等领域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生态 生态转向 西方修辞
原文传递
Ecological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Turn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vilization
14
作者 Shengwang ZHA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3年第4期38-41,共4页
During the primitive civi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periods,the functions and structures of various elements within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ystem were able to develop synergistically.But humans were a... During the primitive civi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periods,the functions and structures of various elements within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ystem were able to develop synergistically.But humans were always passive in the face of nature and cannot yet break free from its constraints and oppression.During the period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unlimited expansion of economic system demand and the relative reduction of ecosystem supply became increasingly severe.Its development model had obvious non ecological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which posed a great threat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The ecological turn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and the gradual replacement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b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ll become an objective fact.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overcome the non ecological economic nature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established an ecological economic operation mode that promotes and transforms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systems in both directions.It has achieved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ecological opera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s and economic operation of natural ecosystems,and harmonious,coordinated,and win-win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and natural ec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tur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nature
下载PDF
199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中的生态学转向及其本土化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泓峻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61-68,共8页
19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开启了生态学转向。现实世界发生的生态危机及来自西方的与生态批评有关的理论是促成这一转向的最为直接的动因,国内文艺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则为从生态角度思考文学问题提供了可能。在构建中国的生态文艺学理论... 19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开启了生态学转向。现实世界发生的生态危机及来自西方的与生态批评有关的理论是促成这一转向的最为直接的动因,国内文艺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则为从生态角度思考文学问题提供了可能。在构建中国的生态文艺学理论体系时,国内学者不仅有对西方学术思想的借鉴,也有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的继承。作为国内较早涉足该领域并对后来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学者,鲁枢元教授1990年代的生态文艺学研究对认识当年国内的生态学转向的具体过程及其本土化特征具有标本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危机 生态学转向 生态文艺学 精神生态
下载PDF
从机械论到生态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哲学转向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松林 赵菲凡 赵菲菲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23,共12页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存在机械论和生态论两种哲学思维。机械一体化是物质性、区隔式和简单化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具有还原性认知、景观化评价、外源式供给等局限;生态一体化是由多向度能量流动、多渠道信息传递、网络性文化建...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存在机械论和生态论两种哲学思维。机械一体化是物质性、区隔式和简单化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具有还原性认知、景观化评价、外源式供给等局限;生态一体化是由多向度能量流动、多渠道信息传递、网络性文化建构和创生性物质循环构成的具有生命性、共生式和系统化特征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形态。以生态论视角反思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践发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存在生命密度失调、能量流动失衡、信息传递无序、乡村文化式微和资源配置低效等问题。为此,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需要从机械论向生态论哲学转向,构建生命本位、精神自治、文化融通、多维互动、平台支持的实践路径,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义务教育 机械一体化 生态一体化 哲学转向 教育生态
下载PDF
论后疫情时代全球生态政治的现实主义转向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魁 李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1-21,共11页
新冠疫情危机不仅是一场因病毒引发的人类生存危机,更是一场因全球经济发展与气候变暖等因素导致的生态危机。面对当前史无前例的全球疫情危机,国际社会围绕其应对策略产生了巨大分歧:一方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主义生态政治,强调... 新冠疫情危机不仅是一场因病毒引发的人类生存危机,更是一场因全球经济发展与气候变暖等因素导致的生态危机。面对当前史无前例的全球疫情危机,国际社会围绕其应对策略产生了巨大分歧:一方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主义生态政治,强调生命至上与全球协作;另一方则是基于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强调个体自由至上与国家优先,造成霸权主义的国家意志、经济主义的发展政治、自由主义的生命政治对全球主义的生态政治的巨大冲击。一时间,全球生态政治何去何从,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难题。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在于目前的生态政治忽略了启蒙精神与现实国际政治的巨大影响,聚焦于克服工业文明的弊端,盲目主张消解国家主权,从本质上来说,当前的全球生态政治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政治冲动。后疫情时代,全球生态政治将转向一种基于生命共同体意识、国家主权意识同时坚持着自由主义价值追求的现实主义生态政治。至于齐泽克等左翼学者发现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生态政治萌芽,实际上只是西方社会面对新冠疫情的应急策略,并非基于颠覆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生态政治。目前毕竟面临着资本主义体系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的严峻局面,全球生态政治必须抛弃浪漫主义,进行现实主义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后疫情时代 生态政治 浪漫主义冲动 现实主义转向
下载PDF
现代文明发展生态转向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胜旺 丁为民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3,共5页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辉煌成就,却也使人类陷入沉重的生态危机之中。人类文明形态的转型,即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本质要求。国内外学者以对现实严峻生态问题的深刻反...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辉煌成就,却也使人类陷入沉重的生态危机之中。人类文明形态的转型,即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本质要求。国内外学者以对现实严峻生态问题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强烈的责任感和超前的忧患意识,从社会发展的经济层面、政治层面和观念层面阐释了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中生态转向的实质内容。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的启示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 生态转向 生态文明 研究述评
下载PDF
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逻辑必然、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
19
作者 沈子睿 黄志斌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9-25,共7页
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进程,是贯彻马克思生态科技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类文明范式生态转型的必由之路、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它涵涉科学技术生态意蕴的双重化、创新主体创新观念的生态化、生... 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进程,是贯彻马克思生态科技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类文明范式生态转型的必由之路、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它涵涉科学技术生态意蕴的双重化、创新主体创新观念的生态化、生产活动全过程的生态化。实现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应以与时俱进原则促进生态科技文化深入人心,以共建共享原则构建绿色技术创新多元主体,以协同发展原则加速数字技术与生态化科学技术的融合应用,不断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生态化转向 逻辑必然 核心要义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驱动下的研究生德育“生态转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佳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9年第4期43-46,120,共5页
"以德为先"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首要理念,对于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立德树人"目标实现提供实践模式和基层经验,高校研究生德育生态课堂致力于以系统、统整、关联、协同的视角进行整体化推... "以德为先"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首要理念,对于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立德树人"目标实现提供实践模式和基层经验,高校研究生德育生态课堂致力于以系统、统整、关联、协同的视角进行整体化推动,从传统德育模式的单一视角转向系统论视角,改变传统的、分散的、片断的、短时的研究生德育形式,将德育课堂的建设视角进行空间转向,充分激活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显性-隐性课程等多种德育力量协作,实现研究生德育资源组织形式创新、德育合力整合机制创新、德育协作系统性模式创新,从而形成一个相互促进、高度协同的生态网络,最终形成高校德育现代化转型的发展力与创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德育 教育现代化 以德为先 生态转向 德育力量协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