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化高寒草地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海云 张建贵 +5 位作者 姚拓 杨晓玫 高亚敏 李昌宁 李琦 冯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7-295,共9页
为探究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特性的变化规律。对祁连山康乐、皇城和天祝试验点退化高寒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各试验点土壤pH、电导率、含水量... 为探究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特性的变化规律。对祁连山康乐、皇城和天祝试验点退化高寒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各试验点土壤pH、电导率、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0—20cm土层中,土壤pH呈现出升高趋势,电导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20—40cm土层中,土壤pH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电导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在0—20,20—40cm土层中均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逐渐降低。(2)不同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均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各样地间差异显著(p<0.05)。(3)在不同退化草地土壤不同土层中,C/N变化范围为19.10~40.48、C/P变化范围为87.85~121.97和N/P变化范围为4.10~6.76。(4)随草地退化程度加剧,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脲酶、中性磷酸酶、脱氢酶、蔗糖酶和氧化还原酶呈降低趋势。(5)通过土壤理化、酶活性及生态化学计量比间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理化、酶活性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指标可以敏感地反映出不同退化草地土壤质量状况。综上,祁连山不同程度退化高寒草地土壤已逐步恶化,应加强对该地区草地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草地退化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比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亚热带4种林分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1
2
作者 喻林华 方晰 +3 位作者 项文化 石俊 刘兆丹 李雷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21,共12页
【目的】探讨亚热带森林恢复过程中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规律,为阐明亚热带次生林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及森林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湘中丘陵区杉木人工纯林、马尾松+石栎针... 【目的】探讨亚热带森林恢复过程中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规律,为阐明亚热带次生林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及森林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湘中丘陵区杉木人工纯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和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作为1个恢复系列,分别在其1 hm^2的长期定位观测样地内,沿着坡面选择6块10 m×10 m小样地,每块小样地随机设置2个1.0 m×1.0 m样方,采集地表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枯落物和0~10,10~20和20~3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C,N,P含量并计算C,N,P的化学计量比。【结果】随着森林恢复和阔叶树比例增大,同一分解层枯落物C含量呈下降趋势,而N和P(除已分解层外)含量大体呈增加趋势;C含量随枯落物分解而下降;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N含量表现为半分解层>已分解层>未分解层,杉木人工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表现为半分解层>未分解层>已分解层;南酸枣落叶阔叶林P含量表现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杉木人工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和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均表现为半分解层最高,已分解层最低(除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外);同一分解层枯落物C∶N、C∶P和N∶P比值随森林恢复而下降;C∶N、C∶P比值随枯落物分解而下降,N∶P比值无明显变化规律;同一土层C,N,P含量随森林恢复而增加;4种林分0~30 cm土壤层C∶N和C∶P平均比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最高,其次是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杉木人工林最低;4种林分0~30 cm土壤层N∶P平均比值无显著差异;未分解层枯落物C含量与0~10和0~30 cm土层C,N,P含量显著负相关,而N,P含量与0~10和0~30 cm土壤层C,N(除N外),P含量显著正相关;未分解层枯落物C∶N、C∶P和N∶P比值与0~10和0~30 cm土壤层C(除N∶P比值外),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含量 地表枯落物 分解层 生态化学计量比 杉木 人工林 次生林
下载PDF
中亚热带4种森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9
3
作者 彭晓 方晰 +2 位作者 喻林华 项文化 黄志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5-72,共8页
以湘中丘陵区杉木人工林(CL)、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PM)、南酸枣落叶阔叶林(CA)、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LG)为对象,研究了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同一... 以湘中丘陵区杉木人工林(CL)、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PM)、南酸枣落叶阔叶林(CA)、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LG)为对象,研究了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同一土层SOC、TN、TP含量随着森林树种增加而增加,LG、CA 0~30 cm土层SOC平均含量显著高于CL,但与PM差异不显著,CA各土壤层TN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CL、PM,但与LG差异不显著,CA各土壤层TP平均含量显著高于CL、PM、LG;4种森林土壤SOC、TN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呈“倒金字塔”的分布模式,但TP含量随土壤深度变化不明显,呈“圆柱体”的分布模式。LG各土壤层C:N、C:P平均比值最高,其次是PM,CA、CL最低,但4种森林同一土层N∶P平均比值差异不显著,4种森林0~30 cm土层的C∶N∶P平均比值均明显高于我国土壤C∶N∶P比值的平均值(60∶5∶1),C∶N、C∶P、N∶P比值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不同森林之间的差异也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弱。土壤SOC、TN、TP相互之间的耦合关系显著,C∶N、C∶P比值主要受土壤SOC含量的影响,N∶P比主要受到土壤SOC、TN含量的影响,土壤C∶P比对土壤C∶N、N∶P比值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森林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比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豆禾混播牧草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施肥与混播比例的响应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永亮 于铁峰 郝凤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86-1394,共9页
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混播草地为对象,研究了施用不同比例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钾(Potassium,K)肥与不同混播比例对牧草营养元素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1~3... 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混播草地为对象,研究了施用不同比例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钾(Potassium,K)肥与不同混播比例对牧草营养元素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1~3茬无芒雀麦P,K含量、C(碳,Carbon)∶P和K∶P以及1茬N含量、2茬N∶P、3茬C含量和C∶N,N∶P影响极显著(P<0.01),对1茬和2茬苜蓿C,P,K含量和C∶P,N∶P以及3茬N,P,K含量和C∶P,C∶N,N∶P,K∶P影响极显著(P<0.01);混播比例对1茬无芒雀麦P含量和C∶P,2茬C含量和3茬C∶N,N∶P影响极显著(P<0.01);施肥与混播比例互作对1~3茬无芒雀麦C含量、苜蓿P含量和C∶P,1茬与2茬无芒雀麦P含量和C∶P以及苜蓿N∶P影响极显著(P<0.01)。禾草N∶P在3.53~7.60之间,苜蓿在8.37~12.32之间,表明无芒雀麦生长主要受N素影响,苜蓿生长同时受N素和P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混播比例 苜蓿 无芒雀麦 碳氮磷钾含量 生态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高寒草地灌丛化对土壤团聚体生态化学计量学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马文明 刘超文 +4 位作者 周青平 邓增卓玛 唐思洪 迪力亚尔·莫合塔尔 侯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7-68,共12页
草地灌丛化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驱动因子之一。本研究以川西高寒灌丛化和未灌丛化草地为对象,分析团聚体内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 草地灌丛化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驱动因子之一。本研究以川西高寒灌丛化和未灌丛化草地为对象,分析团聚体内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结果表明:1)有机碳、全氮和全磷主要富集在0.053~0.25 mm团聚体内,灌丛化降低了团聚体内生源物质含量。2)灌丛化后团聚体内C/N、C/P和N/P均呈增加趋势,且C/N最大值出现在>2 mm团聚体中,而C/P和N/P的最大值均出现在0.053~0.25 mm团聚体中,最小值分别出现在<0.002 mm和0.002~0.053 mm团聚体中(P>0.05)。3)灌丛化草地和未灌丛化草地土壤酶活性呈>0.25 mm团聚体内富集,灌丛化后土壤各粒径团聚体中蔗糖酶活性增加、而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4)脲酶和β-D葡萄糖苷酶在灌丛化草地和未灌丛化草地中均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全钾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蛋白酶和磷酸酶与全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该区域土壤生源物质主要固存于大团聚体内,而大团聚体易被外界干扰破碎,可见灌丛化现象不利于该研究区有机碳的长期固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灌丛化草地 土壤团聚体 土壤酶活性 土壤生源物质 生态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近自然改造对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魏书蒙 陈详腾 +4 位作者 赵光宇 李仰龙 董玉红 焦如珍 张雄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77-4287,共11页
研究杉木间伐后补栽闽楠、刨花楠进行近自然改造后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及水解酶活性变化。在江西省新余市山下林场为研究近自然改造对杉木林的影响而设置3种林分,分别是杉木纯林(CLP)、杉木-闽楠改造林(MPC)、杉木-刨花楠改造林(M... 研究杉木间伐后补栽闽楠、刨花楠进行近自然改造后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及水解酶活性变化。在江西省新余市山下林场为研究近自然改造对杉木林的影响而设置3种林分,分别是杉木纯林(CLP)、杉木-闽楠改造林(MPC)、杉木-刨花楠改造林(MMC)。测定0—20、20—40、40—60 cm土壤化学性质和水解酶活性,分析土壤化学性质与水解酶间的关系。不同林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0—20 cm土层,改造林pH、有机质和有效磷显著增加,其中有机质分别提高22.52%与21.04%,有效磷分别提高5.9%与9.57%。20—40 cm土层,改造林有机质显著增加,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林分对养分全量的影响不一。40—60 cm土层,改造林与杉木纯林在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含量有显著差异。不同林分土壤N∶P均低于我国亚热带区域土壤N∶P,土壤有效磷元素缺乏;改造林土壤C∶N、C∶P均高于杉木纯林。杉木-闽楠改造林土壤纤维二糖水解酶(CBH)、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CP)酶活性相比杉木纯林显著降低;土壤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CP),杉木-刨花楠改造林较杉木纯林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林分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关系。[结论]杉木纯林间伐后近自然改造有助于土壤养分积累,改善杉木人工林土壤质量,提高杉木胸径、材积,减缓单一树种种植带来的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近自然改造 土壤化学性质 生态化学计量比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兴安落叶松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璐 王庆贵 +1 位作者 闫国永 邢亚娟 《森林工程》 2019年第2期1-10,共10页
以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在大兴安岭南瓮河自然保护区建立统一立地条件的4个氮(N)处理水平样地,分别为对照(CK,0g N/(m^2·a))、低N(LN,2. 5g N/(m^2·a))、中N(MN,5g N/(m^2·a))、高N(HN,7. 5g N/(m^2·a))处理。测... 以兴安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在大兴安岭南瓮河自然保护区建立统一立地条件的4个氮(N)处理水平样地,分别为对照(CK,0g N/(m^2·a))、低N(LN,2. 5g N/(m^2·a))、中N(MN,5g N/(m^2·a))、高N(HN,7. 5g N/(m^2·a))处理。测定凋落叶、根和鲜叶在不同施N水平下C、N、P、K、Ca、Mg的含量。研究目的是为了阐明兴安落叶松叶和根各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分配格局,揭示叶片凋落前各元素的重吸收率,探讨各元素及其化学计量之间的关联以及对不同水平施N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①鲜叶、根、凋落叶C、N、P变化范围分别为393. 174~518. 362、4. 405~23. 963、0. 743~1. 671 mg/g,其中鲜叶C、P含量最高,根最低。②LN,MN,HN均显著提高了根的N含量,MN,HN显著提高了鲜叶N含量。植物养分含量在不同器官中存在显著差异。③植物叶片对Ca表现为富集状态,对N、P、K、Mg各元素则体现为重吸收状态。结论显示,鲜叶和根是影响兴安落叶松C、N、P及化学计量比的主导因子。兴安落叶松在N素充足的条件下,施N导致兴安落叶松对N和P奢侈吸收,提高了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并加快了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N 生态化学计量比 养分重吸收率 兴安落叶松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油井开发迹地自然恢复过程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赵雪 贾小敏 +5 位作者 卢笑玥 张晨璇 焦子怡 曹妮妮 马珈淇 邓健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7-234,共8页
胞外酶活性是土壤中石油污染物降解的关键环节,也是土壤微生物养分利用的重要指标.为理解石油开发区土壤自然恢复过程中微生物胞外酶介导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以黄土高原石油开发形成的油井迹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自然恢复年限油井... 胞外酶活性是土壤中石油污染物降解的关键环节,也是土壤微生物养分利用的重要指标.为理解石油开发区土壤自然恢复过程中微生物胞外酶介导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以黄土高原石油开发形成的油井迹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自然恢复年限油井迹地土壤,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β-1,4-葡萄糖苷酶(B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碱性磷酸酶(ALP)等4种酶活性,分析土壤酶活性和酶计量比的变化及其关键的环境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总石油烃从恢复1年到恢复20年显著下降了54%;随着恢复年限增加,土壤pH、容重显著下降,而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显著升高,铵态氮、全磷变化不显著;土壤碳磷比和氮磷比显著升高但碳氮比显著下降.(2)土壤BG活性、酶活性碳氮比和碳磷比显著下降,而NAG、LAP、ALP活性和酶活性氮磷比显著升高;不同恢复年限酶计量学的向量长度和向量角度分别为1.87-1.19°和53.64-47.93°,均随恢复年限显著下降,表明土壤微生物受碳和磷限制程度逐渐减弱.(3)土壤总石油烃、碳氮含量、pH、容重等指标对土壤酶活性及其计量学特征有显著影响,尤其是总石油烃对酶活性和酶计量学变异的解释率分别达到63.7%和79.8%.综上所述,油井迹地土壤自然恢复过程中石油污染物含量显著降低,碳、氮养分不断积累,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状况有所缓解.(图4表3参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养分限制 酶活性 生态化学计量比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抚育间伐对杨桦次生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和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牛鉴祺 吕彦飞 王树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7,共7页
以黑龙江省庆安县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新青山林场杨桦次生林为对象,采用林木现场取样及室内化学分析的方法,探究抚育间伐对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木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质量分数及碳、氮、磷生态... 以黑龙江省庆安县庆安国有林场管理局新青山林场杨桦次生林为对象,采用林木现场取样及室内化学分析的方法,探究抚育间伐对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木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质量分数及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杨林木枝、干、根的NSC、可溶性糖、淀粉质量分数及w(可溶性糖)∶w(淀粉)显著高于白桦的。山杨枝的P质量分数、根的C及P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白桦的,叶的N及P质量分数、枝的N质量分数、干的C及N质量分数显著低于白桦的。抚育间伐对山杨林木叶、枝、根及白桦林木叶、枝的NSC及其组分质量分数影响显著。间伐后,山杨林木叶、枝的淀粉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11.64%、9.72%,根的NSC、可溶性糖、淀粉质量分数分别降低20.30%、20.33%、20.24%;白桦林木叶的NSC、可溶性糖、淀粉质量分数分别增加32.03%、41.50%、15.91%,枝的NSC、可溶性糖、淀粉质量分数分别降低13.20%、12.21%、16.03%。抚育间伐可显著改变山杨及白桦林木的N、P质量分数。间伐后,山杨林木枝的N及P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2.53%、12.91%;白桦林木叶的N及P质量分数分别降低8.62%、12.28%。抚育间伐改变了山杨林木的NSC质量分数及白桦林木的NSC及C质量分数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间伐 资源分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生态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不同有机肥的植烟土壤-微生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0
作者 余顺平 熊于斌 +4 位作者 杨娅 俞海冰 胡良松 黄琳 汤利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50-2157,共8页
探明化肥减量合理配施不同有机肥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明确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养分供应之间的平衡效应,对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高效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连续9年的植烟土壤为对象,进行长期... 探明化肥减量合理配施不同有机肥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明确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养分供应之间的平衡效应,对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高效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连续9年的植烟土壤为对象,进行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试验设不施肥(CK)、当地常规推荐施肥(100%化肥,CF-1)、化肥减量20%(CF-2)、化肥减量20%配施有机肥(OF)和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BF)处理。分析比较植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及生态化学计量比,探讨其化学计量内稳性指数。结果表明,与常规推荐施肥处理相比(CF-1),化肥减量20%配施有机肥处理(OF)和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BF)均显著提高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且土壤C∶N、C∶P、N∶P和微生物生物量C∶N、C∶P、N∶P呈降低趋势。回归分析表明,微生物生物量C、N、P、C∶N和N∶P的内稳性指数1/H均≥0.75,具有敏感型特征。冗余分析表明,植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与土壤C、N、P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微生物生物量C∶N、C∶P与土壤C、N、P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表明化肥减量配施不同有机肥对植烟土壤C、N、P的改变直接导致微生物生物量C、N、P化学计量比的改变。综上所述,连续化肥减量20%配施不同有机肥能不同程度提高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对于维持土壤碳氮磷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化学计量平衡、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化肥减量 微生物生物量 生态化学计量比 内稳性
原文传递
恢复年限对亚热带次生林土壤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11
作者 冯莉绚 黄志群 +5 位作者 王振宇 王涛 卢安琪 邹秉章 王思荣 陈志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91-2098,共8页
土壤化学计量比是衡量土壤有机质组成及质量的有效指标。多数研究关注土壤碳(C)、氮(N)、磷(P)及化学计量比,而较少关注森林恢复过程中土壤钾(K)、钙(Ca)和镁(Mg)及化学计量比的变化。本研究以亚热带自然恢复的5、8、21、27、40年林分... 土壤化学计量比是衡量土壤有机质组成及质量的有效指标。多数研究关注土壤碳(C)、氮(N)、磷(P)及化学计量比,而较少关注森林恢复过程中土壤钾(K)、钙(Ca)和镁(Mg)及化学计量比的变化。本研究以亚热带自然恢复的5、8、21、27、40年林分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恢复的天然林为对照,分析土壤K、Ca、Mg及化学计量比随林分恢复年限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C和N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元素化学计量比除K:P、Mg:P和P:Ca外均显著降低。随森林恢复年限的增加,0~10cm土层C和N含量显著增加,10~20cm土层Ca含量显著增加,20~40cm土层全磷含量显著降低,各土层K和Mg含量均无显著变化。随森林恢复年限的增加,0~10cm土层C:Ca、N:Ca、P:Ca显著增加,20~40cm土层C:P、N:P和K:P显著增加,而P:Ca显著降低。所有土层K:P和Mg:P与总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C:Ca和N:Ca与矿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随着次生林恢复年限的增加,研究区土壤普遍受到P限制,恢复后期Ca的限制逐渐增强,进而导致了多种养分元素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恢复 次生林 土壤 养分含量 生态化学计量比
原文传递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松嫩平原盐碱土壤盐碱性质和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12
作者 翟车宇 骆静梅 +2 位作者 刘昌杰 张娟 孟庆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61,共9页
盐碱土盐碱化程度高、养分有效性低,施加有机肥可以促进土壤盐分淋洗,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增加养分含量和土壤碳、氮、磷的供应能力。根据土壤施加腐熟牛粪的年限,设置施加腐熟牛粪21(Y21)、18(Y18)、15年(Y15)和未施加腐熟牛粪(CK)共4... 盐碱土盐碱化程度高、养分有效性低,施加有机肥可以促进土壤盐分淋洗,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增加养分含量和土壤碳、氮、磷的供应能力。根据土壤施加腐熟牛粪的年限,设置施加腐熟牛粪21(Y21)、18(Y18)、15年(Y15)和未施加腐熟牛粪(CK)共4个处理,采集各处理0—20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盐碱性质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0—20和20—40 cm土层Y21、Y18、Y15处理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N,TN)和全磷(total-P,TP)含量显著高于CK;土壤水溶性盐离子、pH、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ance,EC)、钠吸附比(sodium adsorption ratio,SAR)和碱化度(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ESP)较CK显著降低。在0—20和20—40 cm土层,Y21、Y18、Y15处理碳氮比(C/N)较CK显著降低;与CK相比,Y21与Y15处理0—20 cm土层氮磷比(N/P)由0.95显著增加至1.84和2.11,20—40 cm土层N/P由1.15显著增加至2.25和2.44;土壤碳磷比(C/P)在0—20 cm土层规律不明显,在20—40 cm土层Y21、Y18、Y15处理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C/N受SOC、TN和ESP影响,N/P和C/P主要受TP和TN影响。综上所述,松嫩平原西部草甸碱土施加有机肥后土壤盐碱程度降低,SOC、TN、TP含量和N/P增加,C/N降低,且施加有机肥改良15年的土壤供碳、供氮潜力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碱土 腐熟牛粪 碱化度 生态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祁连山不同退化草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及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亚春 张洁 +4 位作者 高亚敏 姚拓 李海云 李昌宁 金艳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21-1629,共9页
为探究祁连山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特性的变化规律,在2017和2018年持续对祁连山同一区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比和土壤环境肥力综合评价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各试... 为探究祁连山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特性的变化规律,在2017和2018年持续对祁连山同一区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和重度退化草地)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比和土壤环境肥力综合评价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各试验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点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随退化程度的加剧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退化草地不同土层中,C/N变化范围为16.00~75.54,C/P变化范围为90.01~182.65,N/P变化范围为1.68~9.33。土壤环境肥力质量评价指数结果表明,整体两年中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排序为:天祝县抓喜秀龙乡(1.00)>肃南县康乐镇(0.89)>肃南县皇城镇(0.84),且综合评价系数都表现为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减小的趋势。综上,祁连山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土壤已逐步恶化,需重视并采取合理措施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退化草地 土壤理化特征 生态化学计量比 土壤环境肥力综合评价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不同质地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庄 黑杰 +7 位作者 刘旭阳 金强 黄佳芳 林少颖 候宁 谢杨阳 王维奇 王纯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0-347,共8页
为了阐明外来物种入侵对滨海湿地不同质地土壤碳(C)、氮(N)、磷(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对福建省滨海地区东湖湿地两种质地土壤的土著种与入侵种植被下土壤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 为了阐明外来物种入侵对滨海湿地不同质地土壤碳(C)、氮(N)、磷(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对福建省滨海地区东湖湿地两种质地土壤的土著种与入侵种植被下土壤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植被下,壤质土的C、N、P及其计量比均高于砂质土。互花米草入侵增加了两种质地土壤的C、N含量及碳磷比(C/P)、氮磷比(N/P),降低了土壤有效磷(AP)、P含量与碳氮比(C/N),其中砂质土的土壤N含量显著增加了近1倍(P<0.05),AP含量下降近70%,壤质土的C/P增加了近2倍(P<0.05)。不同质地土壤中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含量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不同,在壤质土中,互花米草入侵后降低了50%的NH_(4)^(+)-N含量,增加了近3倍的NO_(3)^(–)-N含量(P<0.05);而在砂质土中,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NH_(4)^(+)-N含量增加了约3倍(P<0.05),NO_(3)^(–)-N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两种质地土壤的C/P和N/P均与P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C、N无显著相关性。在砂质土中,土壤N含量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体来说,互花米草入侵对不同质地土壤C、N、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程度虽然存在差异,但趋势大致相同,互花米草入侵后将会提高土壤C、N含量,但会降低土壤P含量,从而加剧滨海湿地土壤的P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磷 生态化学计量比 植物入侵 土壤质地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下滇中亚高山森林凋落物养分元素释放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乃木 宋娅丽 +3 位作者 王克勤 张雨鉴 潘禹 郑兴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0-928,共9页
凋落物的养分元素释放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森林生态系统受氮沉降的影响在近几十年内正显著增加,开展氮沉降背景下不同林分凋落物养分释放的研究,可为预测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及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提供理论... 凋落物的养分元素释放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森林生态系统受氮沉降的影响在近几十年内正显著增加,开展氮沉降背景下不同林分凋落物养分释放的研究,可为预测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及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以滇中亚高山常绿阔叶林、高山栎(Quercus semicarpifolia)、华山松(Pinus armandii)和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4种林分的凋落叶和枝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N 0 g·m^(−2)·a^(−1))、低氮(LN,N 5 g·m^(−2)·a^(−1))、中氮(MN,N 15 g·m^(−2)·a^(−1))和高氮(HN,N 30 g·m^(−2)·a^(−1)),探究4种林分凋落物营养元素释放特征、影响因素以及生态化学计量比对不同氮沉降水平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氮沉降12个月后,氮沉降抑制凋落叶和枝C、N元素的释放;除华山松外,氮沉降抑制其他3种林分类型P元素的释放;K元素的释放则在各林分中表现为LN促进,MN和HN抑制。各氮沉降水平降低了各林分凋落物的C/N(1.34%-37.15%)以及高山栎林和云南松林的C/P(2.29%-24.34%),LN与MN下华山松林、LN下常绿阔叶林的C/P显著提高(1.26%-7.37%)。双因素和冗余分析表明,4种林分下凋落叶和枝的元素释放受林分类型的影响最大,受施氮水平的影响次之。可见,模拟氮沉降在凋落叶和枝的分解过程中起到了抑制作用,且在不同林分间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凋落叶 凋落枝 元素释放 生态化学计量比 滇中亚高山
下载PDF
不同潮位红树林土壤养分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乐通潮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91-95,共5页
在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中、低潮位带分别进行土壤取样和土壤养分含量测定,并计算C/N、C/P和P/N,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潮位的土壤养分特征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以低潮位土壤最高,中潮位土壤最低;土壤... 在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高、中、低潮位带分别进行土壤取样和土壤养分含量测定,并计算C/N、C/P和P/N,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潮位的土壤养分特征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以低潮位土壤最高,中潮位土壤最低;土壤硝态氮含量介于1.69~2.40 mg/kg,依次为高潮位>中潮位>低潮位;土壤有效磷含量介于27.20~53.05 mg/kg,潮位间差异显著,依次为低潮位>高潮位>中潮位;土壤有效态铁含量介于179.96~221.96 mg/kg;土壤有效态锰含量介于26.33~39.29 mg/kg,有效态铜含量介于2.17~2.36 mg/kg,但不同潮位间的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效态锌含量介于8.84~13.22 mg/kg,依次为低潮位>高潮位>中潮位;土壤C/N介于7579.35~59152.04;土壤P/N介于14.93~107.34,依次为低潮位>高潮位>中潮位;土壤C/P介于393.93~622.99,依次为高潮位>中潮位>低潮位。不同潮位带的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平均值为17995.53 mg/kg,硝态氮、有效磷的含量较高,有效铁、锰、锌、铜等微量金属含量丰富,这说明红树林湿地土壤肥力比较高。红树林土壤C/N、C/P和P/N的平均值分别为26063.89、513.29和48.43,高于其他陆生林地土壤的。在主成分分析中有效磷、有效锌和有机碳为首要性状,其次是有效态锰、硝态氮、有效态铜,再次是有效态铁。综上,红树林土壤养分受植被、地形、底质、潮汐等区域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比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臻 梁月明 +5 位作者 潘复静 靳振江 马姜明 杨章旗 零天旺 李明金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0-217,共8页
以广西南宁市横县镇龙林场的4种林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马尾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不同深度(0~10、10~20和20~30 cm)的酶(β-葡萄糖苷酶(βG)、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 以广西南宁市横县镇龙林场的4种林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马尾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不同深度(0~10、10~20和20~30 cm)的酶(β-葡萄糖苷酶(βG)、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土壤有机碳(SOC)、全N(TN)、全P(TP)和有效P(AP)含量。研究结果显示:(1)马尾松人工林4种龄林的土壤SOC、TN和AP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在同一土壤层时,TN含量随着林龄的增长逐渐降低,TP含量在幼龄林时最低、中龄林时最高,AP含量在幼龄林最高。(2)土壤βG、NAG、ALP和ACP酶活性在中龄林最高、在成熟林最低,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土壤酶活性C∶N值均低于全球平均值(1.41),酶活性C∶P值和酶活性N∶P值均高于全球平均值(0.62和0.44)。(4)RDA结果显示土壤酶活性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值的变化主要受到TP和T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受到P养分的限制,在幼龄林和中龄林的受限制程度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不同林龄 土壤酶活性 生态化学计量比值
下载PDF
草原风蚀坑发育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
18
作者 李雨薇 王博 +3 位作者 包玉海 韩彦隆 闫茂林 王伟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6-175,共10页
为了探讨草原风蚀坑发育对土壤碳氮磷含量特征的影响,通过时空替代法分析土壤碳氮磷含量、储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的时空分异特征及环境响应。结果表明:(1)风蚀坑发育导致土壤含水率、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分别下降57.8%、23.2%、15.4%,... 为了探讨草原风蚀坑发育对土壤碳氮磷含量特征的影响,通过时空替代法分析土壤碳氮磷含量、储量及生态化学计量比的时空分异特征及环境响应。结果表明:(1)风蚀坑发育导致土壤含水率、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分别下降57.8%、23.2%、15.4%,而土壤pH值和容重分别上升12.4%和13.7%,砂粒含量增加35.8%,粉粒和黏粒含量分别降低69.4%和79.6%;(2)风蚀坑发育造成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分别降低34.9%和20.0%,0~20 cm土壤碳流失量最大,土壤氮含量与储量分别降低14.6%和3.1%,60~80 cm土壤氮流失量最显著,土壤磷含量和储量分别降低3.1%和3.4%,20~40 cm土壤磷流失量最多;(3)风蚀坑发育造成土壤C/N、C/P和N/P分别下降24.2%、34.5%和6.9%,表层0~20 cm土壤化学计量比降低最显著;(4)风蚀坑发育对土壤粒径组成的改变是引起土壤碳氮磷含量变化最主要因子,土壤水分供给能力的降低是次要因素。草原风蚀坑发育会造成土壤碳氮磷养分的大量流失,并导致土壤粗粒化、干旱化及次生盐渍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氮磷 生态化学计量比 空间分布 风蚀坑
原文传递
10a保护性耕作下轮作系统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姣云 王振南 +1 位作者 杨惠敏 沈禹颖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96-101,共6页
[目的]研究长期免耕和秸秆覆盖对轮作系统土壤质量的影响规律和机制。[方法]比较分析了10a传统耕作、免耕、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和免耕+秸秆覆盖的玉米—冬小麦—大豆轮作系统0—200cm内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 [目的]研究长期免耕和秸秆覆盖对轮作系统土壤质量的影响规律和机制。[方法]比较分析了10a传统耕作、免耕、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和免耕+秸秆覆盖的玉米—冬小麦—大豆轮作系统0—200cm内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结果]长期免耕提高土壤表层C和N的含量,仅秸秆覆盖对C和N含量的影响不大;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土壤P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保护性耕作使N和P最低含量均出现在20—30cm,而传统耕作则在30—60cm土层最低;土壤C/N,C/P和N/P均普遍低于10a前,C/P和N/P的变化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结论]10a保护性耕作对C,N,P的影响均不明显,但4种耕作模式下,土壤C/N,C/P和N/P均普遍低于10a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秸秆覆盖 土壤肥力 生态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对非生物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71
20
作者 王振南 杨惠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7-934,共8页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植物会进行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通过植物调节碳(C)、氮(N)、磷(P)的代谢和循环,使其具有不同的含量和分布,最终表现出特定的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因此,植物主要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其对...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植物会进行不同的生理生化反应,通过植物调节碳(C)、氮(N)、磷(P)的代谢和循环,使其具有不同的含量和分布,最终表现出特定的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因此,植物主要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性。本研究对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子(包括土壤营养、CO2、水分、光照和温度)变化下植物的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讨论了其空间和时间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计量比 非生物胁迫 CNP含量 时空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