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太湖水生植被的生态功能及调节机制 被引量:86
1
作者 杨清心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7-72,共6页
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中具有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生产植物产品等生态功能,同时也有加速湖泊淤浅、引起水质污染等环境负效应,通过对植被结构的调整和利用方式的改进可以优化其生态功能东太湖水生植物覆盖率97%,年生产量1120325t... 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中具有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生产植物产品等生态功能,同时也有加速湖泊淤浅、引起水质污染等环境负效应,通过对植被结构的调整和利用方式的改进可以优化其生态功能东太湖水生植物覆盖率97%,年生产量1120325t,吸收同化氮3916t,磷486t;年收获利用水生植物599295t,带走氮1891t,磷296t,相当于东太湖年外源氮、磷输入量的28%和57%;但每年仍有521030t的水生植物残留在湖中,引起局部湖区的水质污染和淤积,尤以茭草区最为严重。伊乐藻在东太湖的大面积推广每年可增加水生植物收获利用量约50000t,以沉众植物取代茭草的试验也取得了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 水生植物 生态功能 调控机制 湖泊
下载PDF
蚜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6
2
作者 唐平华 陈国平 +2 位作者 朱明库 任丽军 胡宗利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2,19,共9页
蚜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分布十分广泛。蚜虫生活史比较复杂,如世代交替,越冬方式差异,多型现象等特点,其以尖利的口器刺吸植物汁液引起植物营养恶化,甚至落叶、萎蔫,而且它还能传播多种植物病毒,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根... 蚜虫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分布十分广泛。蚜虫生活史比较复杂,如世代交替,越冬方式差异,多型现象等特点,其以尖利的口器刺吸植物汁液引起植物营养恶化,甚至落叶、萎蔫,而且它还能传播多种植物病毒,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蚜虫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蚜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农业防治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生态调控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的天敌资源及其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94
3
作者 唐璞 王知知 +4 位作者 吴琼 刘银泉 时敏 黄健华 陈学新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0-381,共12页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FAW)是一种能取食80多种作物、成虫每晚能迁飞100多公里的多食性、迁飞性害虫,自从2018年底入侵我国以来,在我国快速向北扩散,到目前已经在我国18省市区发生,将严重影响我国玉米等粮食安全和...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FAW)是一种能取食80多种作物、成虫每晚能迁飞100多公里的多食性、迁飞性害虫,自从2018年底入侵我国以来,在我国快速向北扩散,到目前已经在我国18省市区发生,将严重影响我国玉米等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及时研发应急防控技术和今后的可持续控制技术已迫在眉睫。根据草地贪夜蛾在美洲原产地的生物学特性及在非洲的控制实践,我们总结了草地贪夜蛾的天敌昆虫(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和昆虫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和线虫)种类、主要天敌类群的生物学、天敌昆虫的大量繁殖、昆虫病原微生物的规模化生产、淹没释放应用、生态调控及生物防治的情况,并讨论了我国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的可行性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入侵害虫 迁飞害虫 生物防治 天敌昆虫 寄生性昆虫 捕食性昆虫 昆虫病原微生物 病毒 细菌 真菌 线虫 大量繁殖 淹没释放 生态调控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支流水华机理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9
4
作者 刘德富 杨正健 +3 位作者 纪道斌 马骏 崔玉洁 宋林旭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3-454,共12页
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以来,水库干支流水环境状况及支流水华问题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国内外不少科研单位及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在介绍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水库水质状态及支流水华情势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关于三峡水库干支流... 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以来,水库干支流水环境状况及支流水华问题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国内外不少科研单位及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在介绍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水库水质状态及支流水华情势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关于三峡水库干支流水动力特征及其环境效应、水华机理及其调控措施的研究发现,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主要研究发现包括:(1)三峡水库蓄水后支流库湾普遍存在分层异重流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干支流温度差及泥沙浓度差引起的水体密度差,其中水体温度差是主要因素;(2)在分层异重流的驱动下,支流库湾水体呈现"双混斜"及"半U"型特殊水体分层模式,支流库湾营养盐也主要来自于水库干流倒灌;(3)流速变缓只是支流暴发水华的表观原因,分层异重流驱动下的混合层(Zm)与临界层(ZCr)的关系变化才是决定水华生消的关键;(4)水库水位升降可通过影响分层异重流的形态、改变支流水体分层状态进而调控支流水华的生消过程,基于此提出了防控支流水华的"潮汐式"生态调度方法。如何将上述新发现上升为具有三峡水库特色的系统理论与方法,实现支流水华的精准预测预报,开展能够协调水库传统效益和防控支流水华等生态效益的三峡及上游梯级水库群联合多目标优化调度实践,应是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华机理 分层异重流 营养盐 生态调度
原文传递
城市景观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探讨 被引量:41
5
作者 张惠远 倪晋仁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5-18,共4页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景观生态问题进行了概括 ,并基于近年来景观生态学及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进展 ,结合目前在城市发展过程模拟中应广泛的CA模型 ,提出了城市景观优化配置的生态约束 。
关键词 城市景观 空间模型 生态调控
下载PDF
番茄青枯病的土壤微生态防治研究 被引量:59
6
作者 蔡燕飞 廖宗文 +1 位作者 董春 石木标 《农业环境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7-420,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微生物培养、BIOLOGGN微平板培养分析,研究了新开地、连作地施用生态有机肥前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番茄青枯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新开地没有发生青枯病,连作地番茄青枯病发病率为100%,连作地施用生态有机肥后,青枯病发病... 采用田间试验、微生物培养、BIOLOGGN微平板培养分析,研究了新开地、连作地施用生态有机肥前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番茄青枯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新开地没有发生青枯病,连作地番茄青枯病发病率为100%,连作地施用生态有机肥后,青枯病发病率降低至49.86%,土壤真菌、放线菌的数量略微增加,细菌的数量变化不大,但平板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的不同形态菌落数明显增多。新开地、施用生态有机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在BIOLOGGN微平板温育过程中的AWCD值、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Alatalo均匀度均显著高于连作地土壤,PIE相遇几率则相反。新开地与施用生态有机肥土壤之间无显著差异。由此说明,施生态有机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从生态水平上抑制番茄青枯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青枯病 生态防治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生态有机肥 生态肥力
下载PDF
苹果园主要害虫生态调控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55
7
作者 孔建 王海燕 +5 位作者 赵白鸽 任应党 刘玉霞 陈汉杰 单林娜 王安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89-794,共6页
通过在果园地面种植牧草或花生、油菜等覆盖作物 ,改善了生态环境 ,为天敌种群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和充足猎物 ,促进天敌群落的早期发展 ,在 4~ 6月份使树上天敌总量增加 60 % ,地面捕食性天敌增加 2 0倍以上 ,不仅使果树蚜、螨高蜂... 通过在果园地面种植牧草或花生、油菜等覆盖作物 ,改善了生态环境 ,为天敌种群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和充足猎物 ,促进天敌群落的早期发展 ,在 4~ 6月份使树上天敌总量增加 60 % ,地面捕食性天敌增加 2 0倍以上 ,不仅使果树蚜、螨高蜂期推迟 ,并使高峰值分别降低 39%和 1倍以上 ,使前中期害虫得到很好控制。良好的果园生态环境也可促使周围农田生态系中的天敌因季节性变动向果园迁移 ,并通过不同生态系之间的运动 ,扩大天敌种群 ,达到控制中后期害虫的效果。对优势天敌在果园生态系中的作用亦做了研究和评价 ,认为在天敌 -害虫相互作用系统中 ,天敌群落的综合功能是最重要的 ,针对不同害虫 ,小花蝽、草蛉、六点蓟马、赤眼蜂等也具有各自的重要作用。通过天敌的人工操纵和补充释放技术以及选择性药剂的筛选运用 ,在地面覆草 ,增强天敌功能的基础上 ,建立起果园主要害虫的生态调控体系 ,每年可使苹果园比通常减少用农药 4 0 %~ 5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敌利用 生态调控 苹果园 害虫治理
下载PDF
城市地域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46
8
作者 李卫锋 王仰麟 +1 位作者 蒋依依 李贵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823-1831,共9页
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和保障。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地表各种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其原理和规律为在实践中通过优化景观格局,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框架。以深圳市为例,尝试综合... 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和保障。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地表各种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其原理和规律为在实践中通过优化景观格局,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框架。以深圳市为例,尝试综合运用生态敏感性与适宜性分析和景观格局整体优化的方法,通过对生态系统的格局分析与问题诊断,构建合理、稳定的生态系统结构,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正常发挥。案例研究将深圳市域的整体生态结构分为自然生态空间、城镇发展空间和生态廊道3部分。城镇发展空间具有文化支持的生态功能,自然生态空间具有环境服务和生物生产的生态功能;生态廊道主要起到加强生态联系,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并防止城市发展空间无序蔓延的功能。城镇景观斑块镶嵌于自然生态景观基质中,并通过多种类型的生态廊道相连,形成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案例研究表明,景观生态规划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和规律比较合理的运用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调控 景观生态学 格局优化 深圳
下载PDF
城市区域生态风险预警方法及其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调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58
9
作者 李杨帆 林静玉 孙翔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5-494,共10页
海岸带地区是中国乃至全球人口最稠密、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区域,其生态风险与安全问题是关系人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运用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方法,以厦门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战略转型这一快速、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为... 海岸带地区是中国乃至全球人口最稠密、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区域,其生态风险与安全问题是关系人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运用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方法,以厦门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战略转型这一快速、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为大背景,提出基于2006-2015年城市不透水面变化率、风险受体敏感指标和生态红线管控的景观生态风险空间预警模型,与通过景观源—汇理论构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相叠加,揭示厦门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在快速城市化的胁迫下现状与未来潜在风险状态,进而提出调控措施。研究表明:(1)城市区域景观生态风险明显升高,风险预警高值区与ISA分布情况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主要分布在以九溪流域、马銮湾、杏林湾、同安湾等港湾快速城市化区域,该部分地区城市沿河口空间外扩迅速,不透水面增长较快,对沿海湿地的侵占围填也较为严重,未来面临湿地或保护区破坏的生态风险较大。(2)生态风险预警结果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相叠加,识别出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中处于风险状态的关键源、缓冲区、廊道、战略点,设计规划未来厦门港湾区域景观生态安全优化格局,提出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措施。将生态风险预警方法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调控设计相结合,能为城市区域环境管理与景观调控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风险 生态安全 景观格局 调控 预警
原文传递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50
10
作者 危起伟 李罗新 +14 位作者 杜浩 张晓雁 熊伟 张辉 沈丽 吴金明 张书环 王成友 李创举 柴毅 李奕慰 乔新美 刘志刚 高宇鹏 甘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共11页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性腺发育并最终成熟是突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关键环节,有效的养殖模式对促进中华鲟性腺发育成熟、提前成熟以及实现雌雄同步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不同养殖模式(水温和...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性腺发育并最终成熟是突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关键环节,有效的养殖模式对促进中华鲟性腺发育成熟、提前成熟以及实现雌雄同步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不同养殖模式(水温和营养调控)下对中华鲟性腺发育状况进行长期观测。结果显示,中华鲟在仿自然变温或恒温的养殖环境中,性腺均可发育至III期。采用配合饲料、饲料中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以及仅用鲜活鱼或冰鲜鱼饲喂,均能够使部分中华鲟性腺发育启动,但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组性腺发育启动的比例较高,其中,有3尾中华鲟性腺达IV期。成功对性腺发育至IV期的1尾雌鲟(12龄,体质量57 kg)和1尾雄鲟(14龄,体质量64 kg)实施了人工催产和授精,采获卵6.25万粒,精液2 850 mL,受精率为60.1%(36.3%~80.4%)。在(19.3±0.2)℃下经过约125 h,仔鱼大量孵出,获初孵仔鱼2.3万余尾。此次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有效尝试可为今后养殖中华鲟的规模化繁育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水温 饵料 生态调控 人工繁殖 性腺 发育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农村住区生态重要性空间评价及其分区管制——以兴国县长冈乡为例 被引量:48
11
作者 谢花林 李秀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0-238,共9页
在我国加速新农村建设阶段,如何协调好村镇建设与地域生态系统的关系成为当前规划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GIS技术,从水资源安全、生物保护、灾害防护和人类干扰等4个方面,构建了空间尺度上的生态重要性综合指数,对兴国县长冈乡生态重要... 在我国加速新农村建设阶段,如何协调好村镇建设与地域生态系统的关系成为当前规划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GIS技术,从水资源安全、生物保护、灾害防护和人类干扰等4个方面,构建了空间尺度上的生态重要性综合指数,对兴国县长冈乡生态重要性空间进行了评价,并制定了分区管制的措施,以便从宏观上预防乡村建设可能带来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的评价方法将有利于指导我国新农村建设规划,开展生态保育和生态建设,维护农村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住区 生态重要性 空间评价 分区管制 GIS
下载PDF
美国页岩气开发中的环境与监管问题及其启示 被引量:48
12
作者 冯连勇 邢彦姣 +2 位作者 王建良 姜鑫民 翟圣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2-105,138,共4页
受水平井技术及水力压裂技术的推动,美国成为世界上页岩气勘探开发最为成功的国家,但在页岩气开发中存在的许多环境和监管问题成为页岩气进一步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却又往往被外界所忽视。为此,在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 受水平井技术及水力压裂技术的推动,美国成为世界上页岩气勘探开发最为成功的国家,但在页岩气开发中存在的许多环境和监管问题成为页岩气进一步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却又往往被外界所忽视。为此,在大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美国页岩气开发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包括消耗大量水资源、加剧气候变化、潜在的甲烷泄漏、污染饮用水源、降低区域空气质量等;同时发现监管方面也存在许多矛盾以及不科学之处。基于前车之鉴,针对我国实际提出了以下建议:建立严谨的技术标准,进行可靠全面的评估;建立完整的监管制度;实行严格的保护环境控制措施;采取预防措施,制订预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页岩气开发 高压水力压裂 生态环境 政府监管
下载PDF
两种生态条件下氮素调控对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2
13
作者 李旭毅 孙永健 +4 位作者 程洪彪 郑宏祯 刘树金 胡蓉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3-781,共9页
以Ⅱ优498水稻为试材,在温江和汉源两种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运筹方式对宽窄行、三角形、扩行减株稀植和抛秧栽培4种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栽培方式在两地最佳施氮量均为N 180 kg/... 以Ⅱ优498水稻为试材,在温江和汉源两种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运筹方式对宽窄行、三角形、扩行减株稀植和抛秧栽培4种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栽培方式在两地最佳施氮量均为N 180 kg/hm2。在此施氮量下,宽窄行和三角形栽培氮肥运筹措施以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6∶3∶1最佳,扩行减株稀植栽培方式以5∶2∶3最佳,抛秧栽培温江点和汉源点分别为4∶1∶5和5∶2∶3最佳。不同栽培方式在温江点均可通过适宜的氮肥调控,提高群体颖花量和生物产量而获得高产;汉源点三角形栽培通过适宜的氮肥调控措施不仅生物产量极显著提高,还维持了较高的收获指数(H I),增产潜力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方式。此外,宽窄行栽培较扩行减株稀植栽培具有一定的边际效应,生态条件和氮肥调控措施的改变对其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与后期群体大小和温光条件有关;抛秧栽培抽穗前干物质生产优势明显,在不同生态条件下采取适宜的氮肥后移措施来提高其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是其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条件 栽培方式 氮素调控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罗勒和紫苏对茶园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1
14
作者 张正群 田月月 +3 位作者 高树文 许永玉 黄晓琴 张丽霞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9-395,共7页
通过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研究其对茶园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土壤养分状况、茶树生长及茶叶生化成分等的影响,分析间作芳香植物对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幼龄茶园间种芳香植物能减少小贯小绿叶蝉和绿盲蝽的数量,增加茶园中瓢虫、草蛉... 通过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研究其对茶园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土壤养分状况、茶树生长及茶叶生化成分等的影响,分析间作芳香植物对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幼龄茶园间种芳香植物能减少小贯小绿叶蝉和绿盲蝽的数量,增加茶园中瓢虫、草蛉、寄生蜂和蜘蛛等天敌的数量;芳香植物间作区土壤中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高于绿肥间作区和对照;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树生长、培养幼龄茶园的树势和树冠、增加茶叶产量。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减少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儿茶素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可见茶园间作芳香植物是一种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能促进生态茶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植物 罗勒 紫苏 间作 茶树 生态调控
下载PDF
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和实践 被引量:41
15
作者 孙东亚 董哲仁 +2 位作者 许明华 朱晨东 赵进勇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7,共4页
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认知,一些符合生态修复理念的规划设计方法在工程建设中被逐步采用。在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一些河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效果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文中结合几个案例... 河流生态修复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认知,一些符合生态修复理念的规划设计方法在工程建设中被逐步采用。在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一些河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效果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文中结合几个案例,介绍近几年在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和实践方面所取得的部分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生态修复 栖息地 河道整治
下载PDF
基于GM(1,1)预测模型的兰州市生态安全预警与调控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周健 刘占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9,共5页
城市生态安全作为生态安全的重要视角之一,是一个国家或区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就生态安全的研究对象而言,生态脆弱型地区作为独具特色的环境系统,具有敏感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灰色系统理论 GM(1 1)模型 生态安全 预警 调控 兰州市
原文传递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发展趋势及监管对策 被引量:35
17
作者 陈麟 谭杨靖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57,共9页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对传统金融生态的一次意义深刻的变革,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的规则和格局,并带来新的融合和竞争。本文对脱胎于中国长久以来金融压抑下产生的互联网金融进行了梳理,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对传统金融生态的一次意义深刻的变革,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的规则和格局,并带来新的融合和竞争。本文对脱胎于中国长久以来金融压抑下产生的互联网金融进行了梳理,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热点的监管问题提出建议,认为应加快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和法律体系建设、强化对P2P信贷业务的监管、注重均衡多方利益、权益保护应当成为落脚点、加快征信体系配套建设,并对监管需要注重的6大关系进行了重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生态系统 金融监管
原文传递
东北草原区C_3、C_4植物的生态分布及其适应盐碱环境的生理特性 被引量:31
18
作者 王萍 殷立娟 李建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07-411,共5页
用5种实验方法对东北草原区233种植物光合类型进行鉴定,并对其相对分布 随纬度变化关系及其与土壤含盐量和PH值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几种典型C3、 C4牧草适应于盐碱环境的生理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鉴定的... 用5种实验方法对东北草原区233种植物光合类型进行鉴定,并对其相对分布 随纬度变化关系及其与土壤含盐量和PH值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几种典型C3、 C4牧草适应于盐碱环境的生理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鉴定的233种植物中, C3植物有 144种,隶属于 28科 94属,C4植物有 89种;隶属于 17科 55属,在高纬度地区 C3植物表现出更高的生长优势,在纬度较低和盐碱化区域,C4植物分布具相对优势.尤其 在盐碱化程度较重的地区,C4植物成为明显的优势种,分布上的差别决定于它们对环境 适应机制上的差异C3植物对盐碱环境适应机制主要通过积累脯氨酸等有机溶质进行渗 透调节,而C4植物主要通过液泡中离子区域化积累作用进行调节,并且与C3植物相比对 盐碱环境具更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态学 C3植物 C4植物 生态分布 盐碱环境
下载PDF
小流域水分行为、生态效应及其优化调控研究方面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5
19
作者 刘文兆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0年第5期541-544,共4页
把小流域水文生态研究 ,分解为小流域水分行为、生态效应及其优化调控研究 3个方面。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 ,指出了其需要系统加以探讨的若干内容 ,认为由此可构建流域水文生态学的基本框架 ,进而发展流域水文生态学。
关键词 小流域 水分行为 生态效应 优化调控
下载PDF
沱江流域生态安全预警及其生态调控对策 被引量:32
20
作者 孟兆鑫 李春艳 邓玉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共8页
从沱江流域生态安全预警入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 status response,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时间序列预测、模糊综合评判、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流域2010、2015、2020年的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与预警研究... 从沱江流域生态安全预警入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 status response,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时间序列预测、模糊综合评判、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流域2010、2015、2020年的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与预警研究。结果表明:(1)沱江流域各区段在2010、2015、2020年3个时段内,整体上呈现全流域生态安全跃升的趋势,生态安全状态逐步好转;(2)纵观2010-2020年期间流域内各区段的生态安全变化,上游区段的生态安全状态明显好于中下游区段,其次为中游区段,下游区段的生态安全状态最为令人担忧。因此,沱江下游是流域内生态安全建设的重点;(3)沱江流域2010-2020年生态安全预警分为3类:安全区域、持续危险区域和退化区域。安全区域包括沱江上、中、下游的21个市县区;持续危险区域涵盖了中、下游的8个县区;退化区域为中游的2个县;(4)沱江流域生态安全预警的主要预警因子可以归纳为植被覆盖与农业灾害因子、人口素质因子、土地承载力因子、景观格局因子、面源污染因子、水土流失因子6大类。针对沱江流域生态安全预警因子的分析结果,提出以下生态调控对策:(1)积极修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2)增强农业的防灾减灾能力;(3)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人口素质;(4)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承载力;(5)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大景观多样性;(6)提倡生物防治,控制面源污染;(7)大力进行水土保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沱江流域 生态安全预警 生态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