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红线划分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146
1
作者 杨姗姗 邹长新 +2 位作者 沈渭寿 沈润平 徐德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0-258,共9页
生态红线是对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空间区域,也是实现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通过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并结合现有的生态保护地区,划定江西省生态红线... 生态红线是对维护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空间区域,也是实现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通过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并结合现有的生态保护地区,划定江西省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为59608.16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5.71%。然后以生态红线区域作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生态源地,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了江西省生态安全格局,确定了生态廊道、辐射通道、生态战略节点等生态安全格局组分的空间分布,并划分为低、中、高3种水平生态安全格局。其中低水平安全格局面积为78285.47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46.89%;中水平安全格局和高水平安全格局面积分别是49405.89和23104.93 km^2,各占研究区面积的29.59%和13.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红线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江西省
原文传递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118
2
作者 王涛 高峰 +4 位作者 王宝 王鹏龙 王勤花 宋华龙 尹常亮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9-234,共6页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治理一直是国家、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高度关注的重点,如何确保该区域水源安全、生态稳定理所当然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目前祁连山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与修复状况的深入分析,指出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中...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治理一直是国家、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高度关注的重点,如何确保该区域水源安全、生态稳定理所当然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目前祁连山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与修复状况的深入分析,指出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强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综合生态监测系统、开展生态红线划定研究、加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示范等方面,为甘肃省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生态红线 生态补偿 国家公园 生态保护与修复
下载PDF
渤海生态红线划定的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研究 被引量:95
3
作者 许妍 梁斌 +3 位作者 鲍晨光 兰冬东 于春艳 马明辉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1-367,共7页
在分析渤海生态环境特征基础上,依据生态红线划定目标,从"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环境灾害危险性"三方面建立了渤海生态红线划定指标体系,并研究确定了生态红线划定的技术方法。在ArcGIS支持下,创建了渤海网格空间... 在分析渤海生态环境特征基础上,依据生态红线划定目标,从"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环境灾害危险性"三方面建立了渤海生态红线划定指标体系,并研究确定了生态红线划定的技术方法。在ArcGIS支持下,创建了渤海网格空间属性数据库,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叠加分析、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最终完成渤海生态红线划定,将渤海划分为红线区、黄线区和绿线区,并进一步明确红线区内的生态保护重点与方向。结果表明:红线区占整个区域的18%,主要分布在大连市西北部海域、辽河口、黄河口等典型河口附近海域、滨州东北部海域及莱州湾、渤海西部沿岸、庙岛群岛等地,这些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和生态特征为珍稀濒危生物保护、湿地生态涵养及自然岸线灾害防护等。黄线区占整个区域的14.7%,主要分布在辽河三角洲外围海域、葫芦岛-秦皇岛-唐山沿岸海域及沧州东北部海域,其保护与管理方向为海洋环境灾害防护及生态恢复与治理。绿线区占整个区域的67.3%,分布在红线区、黄线区的外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红线 指标体系 渤海
下载PDF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划分与保护 被引量:78
4
作者 燕守广 林乃峰 沈渭寿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4-299,共6页
生态红线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全新概念,也是环境保护转变思路和积极创新的重要成果,生态红线的划定与保护是实现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一步。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是在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估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的基础上,以自然生态系统的... 生态红线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全新概念,也是环境保护转变思路和积极创新的重要成果,生态红线的划定与保护是实现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一步。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是在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估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的基础上,以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一致性和生态空间的连续性为基准,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划分的。全省共划分为15类生态红线区域,分为两级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红线 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安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下载PDF
生态保护红线及其划定关键问题浅析 被引量:74
5
作者 蒋大林 曹晓峰 +3 位作者 匡鸿海 蔡满堂 黄艺 尹春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55-1764,共10页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目前已上升为国家生态保护的重要战略,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维护中国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中国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和划定工作尚...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目前已上升为国家生态保护的重要战略,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维护中国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中国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和划定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了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和内涵,概述了生态保护红线的研究现状,就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归纳,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各个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时应考虑的关键生态功能和生态敏感性,就划定指标体系和方法等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中国区域尺度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中的关键问题及对应的初步建议,为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全面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环境保护 生态安全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的空间衔接研究 被引量:57
6
作者 龙花楼 刘永强 +1 位作者 李婷婷 万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共8页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两项重要内容。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未来我国城乡建设必将面临更大的环境压力。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在对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三界四区&qu...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两项重要内容。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未来我国城乡建设必将面临更大的环境压力。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在对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三界四区"及环境保护规划中的环境功能分区和生态红线的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基于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三界四区"和环境功能分区进行衔接,并根据生态红线对"三界四区"的划分进行微调,以期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及其实施过程中的有效衔接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功能分区 生态红线 环境承载力 空间衔接
原文传递
生态红线制度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被引量:54
7
作者 李力 王景福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8-140,共3页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继而提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表明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从生态红线的内涵、特征出发,研究生态红线的实施意义和筑...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继而提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表明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从生态红线的内涵、特征出发,研究生态红线的实施意义和筑牢生态红线的保障措施,并以深圳为例,论证生态红线的制度建设。生态红线是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的生命线,筑牢生态红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有利于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格局。筑牢生态红线,一要依靠科学研究,通过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合理规划红线范围,二要靠机制创新,完善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实施严格的生态红线管理制度,创新生态红线保护利益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红线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PDF
生态保护红线分区建设模式研究--以广东大鹏半岛为例 被引量:42
8
作者 喻本德 叶有华 +4 位作者 郭微 俞龙生 黄涛 孙芳芳 罗建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2-971,共10页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一项创新性的环境保护制度,但目前其划分和实施管理机制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以大鹏半岛为研究区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分区模式研究。通过生态调查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大鹏半岛的功能定位、地形地貌特征、典...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一项创新性的环境保护制度,但目前其划分和实施管理机制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以大鹏半岛为研究区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分区模式研究。通过生态调查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大鹏半岛的功能定位、地形地貌特征、典型生态系统类型、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和自然遗迹的分布状况、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续性特征,构建了全面反映生态特征的生态保护红线分区建设模式,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差别化管理的思路,探讨了分区、分类、分级的生态保护管理体系,创新了流域生态管理模式。以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基础划分7个重点区域进行分类分级保护模式,重点保护面积为171.59 km2,占基本生态控制线面积的77.3%。重点保护区域包括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红花岭海岸森林公园、大鹏半岛中部生态廊道、坝光古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国家湿地公园、东涌红树林湿地公园、西涌香蒲桃Syzygium odoratum林自然保护小区。该模式的实施既能较好地保护大鹏半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资源,也能够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是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分区管理制度的有益尝试,为生态保护红线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也为中国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分体系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 分区建设 大鹏半岛
下载PDF
生态阈值:概念、方法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32
9
作者 唐海萍 陈姣 薛海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32-940,共9页
生态阈值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主要指生态系统的几个稳态之间突然改变的点或区域。在阐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范式以及服务于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红线的划定中,生态阈值的检测和量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 生态阈值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主要指生态系统的几个稳态之间突然改变的点或区域。在阐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范式以及服务于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红线的划定中,生态阈值的检测和量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文首先梳理了前人关于生态阈值的概念、类型的一些提法,从预警研究角度提出可以从两个层次理解生态阈值概念:生态阈值点是系统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类似于红色界限;而生态阈值带可以理解为量变过程中不同稳态之间的转换区域,类似于黄色与橙色预警边界带。黄色生态阈值表示生态系统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重新达到稳定状态;橙色生态阈值表示需要排除干扰因子使得生态系统重新达到平衡;而红色生态阈值为关键阈值点,超过此阈值,生态系统将发生不可逆的退化甚至崩溃。该文还总结了目前确定生态阈值的主要方法,主要是基于野外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模型模拟方法。最后,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管理等几个当今生态学热点研究领域,简单总结归纳了生态阈值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生态阈值未来的3个研究难点和方向:1)开展针对生态阈值检测和量化的研究;2)关注生态阈值的尺度效应并加强野外观测;3)发挥生态阈值的预警作用,指导"生态红线"的划定和生态系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阈值 稳态转换 恢复力 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红线
原文传递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31
10
作者 韩世豪 梅艳国 +2 位作者 叶持跃 张珂 尹秀秀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2-198,205,共8页
[目的]对城市综合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为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生态规划等专题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为研究对象,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选择生态源地,以地形坡度、土地覆盖和植被覆盖为阻力因子,应用最小累... [目的]对城市综合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为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生态规划等专题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为研究对象,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选择生态源地,以地形坡度、土地覆盖和植被覆盖为阻力因子,应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以生态阻力面直方图分布的突变点2 983和9 268为界,分别构筑延平区底线型、缓冲型和理想型生态安全格局。[结果]延平区生态源地,即底线型生态格局用地面积为534.51 km^2,占延平区面积的20.10%;缓冲型和理想型生态安全格局用地面积分别为771.17和1 592.79 km^2,占到延平区的29.00%和59.89%。结合这3种不同安全水平的生态安全格局,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源地间的13条生态廊道和5个关键生态节点,共同组合形成了延平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结论]在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结合延平区山水型城市的特点,确定了不同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分布格局、生态廊道和关键生态节点,形成了延平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生态保护红线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
下载PDF
生态红线责任制度探析——以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为视角 被引量:29
11
作者 曹明德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78,共8页
文本试图从生态红线特征入手,推导归纳出该概念的内涵外延。同时,以生态红线的严格性、明确性、综合性等特点为论证基点,与生态法基本原则进行理论对接,从而深入探讨风险预防、保护优先、公众参与等原则在生态红线这一概念上的映射。而... 文本试图从生态红线特征入手,推导归纳出该概念的内涵外延。同时,以生态红线的严格性、明确性、综合性等特点为论证基点,与生态法基本原则进行理论对接,从而深入探讨风险预防、保护优先、公众参与等原则在生态红线这一概念上的映射。而后,结合我国政策与法律的发展渊源,对生态红线责任体系进行类别化解读。将其细化为生态红线政治责任和生态红线法律责任两部分。通过对政策的解读来实现立法趋势的预测,通过对法律形式的剖析来寻求其政策性渊源,进而比较生态红线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异同关系,以期实现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文本对建设法治化的生态红线责任体系的雏形进行分析,展望了生态红线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责任的定位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红线 生态安全 政治责任 法律责任 谦抑性
下载PDF
生态红线概念辨析及其划定策略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苏同向 王浩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79,共5页
一般认为,生态红线是为了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划定的需实施特殊保护的区域。生态红线概念自提出至今,该命题引起了相关业界和学界的较多关注。然而,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还存在概念界定模糊、研究范围、对象、内容等方面... 一般认为,生态红线是为了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划定的需实施特殊保护的区域。生态红线概念自提出至今,该命题引起了相关业界和学界的较多关注。然而,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还存在概念界定模糊、研究范围、对象、内容等方面缺乏统一规范的认知。鉴于此,首先对不同部门和不同研究学者针对生态红线的相关概念界定进行整理,梳理相关规划研究成果,从而对有关研究中的生态红线的实质内涵有所把握。进而,基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借鉴相关学科规划经验,并结合当前城镇化建设实际情况,提出生态红线划定策略的研究思路,指出生态红线的划定必须从空间耦合的联动思路来着手,要与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等进行整合,共同形成合力,增强生态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红线 概念辨析 划定策略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问题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方案 被引量:28
13
作者 范小杉 高吉喜 +7 位作者 何萍 冯朝阳 徐杰 侯利萍 任颖 王德旺 贾娇 侯春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49-4754,共6页
通过回顾生态保护红线的发展历程,结合官方最新发布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基于生态安全问题视角构建了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技术方案.其要点包括:相关重要概念的界定须强调人类活动干扰的负面效应,以增强采用制度约... 通过回顾生态保护红线的发展历程,结合官方最新发布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基于生态安全问题视角构建了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技术方案.其要点包括:相关重要概念的界定须强调人类活动干扰的负面效应,以增强采用制度约束人类行为的合理性;重视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背景的地域差异性,并采用多尺度研究手段获取全面、系统的信息;以辨识、诊断生态安全问题类型、性质、特征为前提确立区域生态保护红线防范对象、管控目标,进而划分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类型、划定其空间位置与范围;并在总结区域防控生态安全问题历史经验与教训、广泛吸纳社会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危害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科学可行、切实有效的应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风险 辨识与诊断 地域差异性
下载PDF
基于InVEST和MCR模型的南方山地丘陵区生态保护红线优化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李怡 赵小敏 +4 位作者 郭熙 周丙娟 黄心怡 易丹 丁徽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980-2994,共15页
优化生态保护红线,是顺应新时代多规融合趋势、推进国土空间高效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南方山地丘陵区典型县奉新县为例,基于In VEST模型进行生境质量评价以识别生态源地及其缓冲区,采用水土流失敏感性修正基本阻力面,运用MC... 优化生态保护红线,是顺应新时代多规融合趋势、推进国土空间高效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南方山地丘陵区典型县奉新县为例,基于In VEST模型进行生境质量评价以识别生态源地及其缓冲区,采用水土流失敏感性修正基本阻力面,运用MCR模型构建奉新县生态安全格局,定量衡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有效性评价,继而提出奉新县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生态源地及生态源地缓冲区面积分别为144.42 km^(2)、354.01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76%与21.47%,并识别出19个生态节点;(2)识别出关键生态廊道76 km,一般生态廊道315 km,与生态节点、生态源地、生态源地缓冲区共同构成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面积共498.43 km^(2),占奉新县总面积的30.23%,集中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山地丘陵区;(3)经有效性评价证实生态安全格局较生态保护红线更具生态优化意义;(4)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补划区与生态保护红线储备区,共为生态保护红线调整优化预留了199.34 km^(2)的高质量后备资源,形成研究区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南方山地丘陵区生态保护红线的评估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安全格局 InVEST模型 MCR模型 南方山地丘陵区
原文传递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城市生态红线划定方法 被引量:27
15
作者 黎斌 何建华 +2 位作者 屈赛 黄俊龙 李一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0-811,共12页
生态红线划定是保护生态安全,协调城市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方法。目前,有关生态红线的划定方法多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忽视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探究,缺少与城市建设发展相互协调,导致生态用地经常被占用,生态红线保... 生态红线划定是保护生态安全,协调城市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的重要方法。目前,有关生态红线的划定方法多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忽视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探究,缺少与城市建设发展相互协调,导致生态用地经常被占用,生态红线保护效果不好。在综合分析生态用地历史变化过程和生态适宜性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城市生态红线划定方法,并以鄂州市为研究区验证了模型划定的效果。划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鄂州市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特性,既有利于稳定且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区域划入红线,又保证了生态红线空间的落地实施。与传统生态评价方法相比,贝叶斯网络模型划定方法的实效性更强,可以为城市生态红线划定方法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红线 贝叶斯网络 空间优化 划定方法
下载PDF
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 被引量:25
16
作者 邓伟 周渝 +1 位作者 张勇 孙荣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9,共11页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以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状况的生态参数修订"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综合分析了该区域2000~2015年间生态系统服...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以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状况的生态参数修订"中国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综合分析了该区域2000~201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以森林为主,占比达到了75%以上;时段内森林、湿地和人工表面面积呈增加趋势,农田和裸土持续减少;(2)15年间,研究区ESV增加了87.09亿元,增幅为6.63%,但增速呈逐渐减弱趋势;各类ESV中森林贡献率最大,其次为湿地和草地;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主要是气候调节和水文调节服务,且水文调节服务ESV在时段内增加趋势最为显著;(3)ESV价值密度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巴山、方斗山、川河盖、四面山、金佛山等中低山区;时段内主城区"四山"、金佛山、黑山,以及中部川东平行岭谷的精华山、黄草山、雪宝山区ESV呈明显增加趋势,城口县和巫溪县交界地区、巫山县北部、奉节县中部、彭水县北部、黔江区南部、以及江津区、綦江区南部ESV呈轻微减少趋势,全市有36个区县ESV呈增加趋势,3个区县ESV有所减少;(4)湿地面积虽小,但其ESV总量仅次于森林,且单位面积ESV较其他类型更高,应更加注重对湿地的有效保护;(5)城镇化率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研究区ESV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说明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重庆市
原文传递
浙江省生境质量时空演变与生态红线评估 被引量:23
17
作者 岳文泽 夏皓轩 +3 位作者 吴桐 熊锦惠 钟鹏宇 陈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406-6417,共12页
生境质量是反映生物多样性状况与局地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研究区域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基于InVEST模型、热点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并利用生境质量... 生境质量是反映生物多样性状况与局地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研究区域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基于InVEST模型、热点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并利用生境质量结果对浙江省生态红线开展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浙江省生境质量均值呈减速下降趋势,空间上形成了西北、西南、中东高和东北、中部低的分布格局;生境退化度呈现“中心—外围”的圈层辐射结构。(2)热点分析显示,生境质量与生境退化度在乡镇尺度上集聚特征相似、冷热点空间分布趋势相反。(3)地理探测分析发现,地形(高程、坡度)是影响浙江省生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植被因素(NPP、NDVI)的贡献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浙江省生境质量空间分异受到自然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的协同作用。(4)浙江省生态红线的生境质量整体较高且稳定,不同红线类型的生境质量存在差异;高生境质量区与生态红线的错位区域主要分布在浙西南、西北部山区,而北部、中部以及东部相对较少。基于此,对生态红线调整、区域生态功能区划提出对应的策略,以期提升浙江省生态空间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 生态红线 浙江省
下载PDF
陕西省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曹叶琳 宋进喜 +1 位作者 李明月 王辉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7-223,共7页
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基于水量平衡法并结合GIS空间分析与线性回归法,对2000—2014年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动态变化进行科学评估和重要性评价,并以此为方向探讨区域生态红线规划。结果表明:(1)陕西省水源涵养能力南北高,中间低,空间... 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基于水量平衡法并结合GIS空间分析与线性回归法,对2000—2014年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动态变化进行科学评估和重要性评价,并以此为方向探讨区域生态红线规划。结果表明:(1)陕西省水源涵养能力南北高,中间低,空间差异显著,单元水源涵养量为0~800.90 mm;近15年水源涵养功能增加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6.71%,总水源涵养量呈“整体上升,局部下降”特征。(2)气候要素与水源涵养量相关性较强,植被类型也影响着水源涵养的空间特性。植被类型中,森林是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主体,其中,水源涵养能力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针叶林。(3)研究区内水源涵养量<200 mm的区域占总面积的65.12%,整体水源涵养生态价值不高;综合划定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77593.31 km2,占总面积的37.70%,主要分布在秦岭中西部高山区、汉水谷地以南以及延河流域以北,生态系统类型以林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水源涵养 生态红线 水量平衡 GIS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生态福祉内涵表征与评价 被引量:22
19
作者 臧正 邹欣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85-1094,共10页
当前中国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深入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关系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界定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生态福祉概念及其内涵,参考有关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生态福祉供给与消费的评价指标,借鉴区... 当前中国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深入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关系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界定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生态福祉概念及其内涵,参考有关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生态福祉供给与消费的评价指标,借鉴区位熵理论提出了区域生态福祉红线的刻画方法,在此基础上以2012年中国大陆省区生态福祉评价为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2012年,中国大陆地区耕地、林地、牧草地、湿地、水域以及未利用地等6类生态系统生产净值分别为14819.25、81948.06、41762.77、42457.60、31770.84和1337.62亿元;省际生态系统生产净值的空间异质性明显;从供给水平来看,东部和中部省区林地、牧草地、湿地、耕地以及未利用地等5类人均生态福祉多在红线之下,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消费水平来看,人均9种生态福祉的空间分布以"胡焕庸线"为界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人口密度因素、土地资源禀赋共同导致中国大陆生态福祉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生态学 人类福祉 实证研究 供给和消费 生态红线
原文传递
生态红线划定的技术方法研究——以鄂州市为例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晓翠 何建华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7年第1期50-55,共6页
在分析鄂州市生态环境矛盾和生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红线原理和目标,提出较为完整的生态红线划定方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及连续性,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安全。从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生态灾害危险评价等3... 在分析鄂州市生态环境矛盾和生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红线原理和目标,提出较为完整的生态红线划定方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及连续性,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安全。从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生态灾害危险评价等3方面构建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展开生态适宜性分析。在GIS与RS支持下,创建了鄂州市网格空间属性数据库,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叠加分析、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最终完成生态适宜性评价,将鄂州市划分为红线、黄线、蓝线、绿线等4个区域,同时,叠加整合已有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并将红线区划分为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控区,明确重点保护方向,确定生态红线管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红线 生态适宜性 生态敏感性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 生态灾害危险性 生态红线管控 鄂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