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19年中国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遥感评估 被引量:41
1
作者 邵全琴 刘树超 +7 位作者 宁佳 刘国波 杨帆 张雄一 牛丽楠 黄海波 樊江文 刘纪远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33-2153,共21页
本文提出了重大生态工程实施生态效益评估理论框架,在选取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3大类、6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利用地面和遥感数据,结合模型模拟,生成了2000—2019年长时间序列评估指标参数数据集,... 本文提出了重大生态工程实施生态效益评估理论框架,在选取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3大类、6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利用地面和遥感数据,结合模型模拟,生成了2000—2019年长时间序列评估指标参数数据集,定量评估了中国重大生态工程实施20年后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生态恢复程度中等、较高和高的区域面积分别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4.1%、11.9%和1.7%,生态工程实施数量越多的地区,生态恢复程度越高,生态恢复程度较高和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北方农牧交错带、东北平原、川滇黔渝湘结合部等地区;气候因素和生态工程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85.4%和14.6%,对水蚀模数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9.5%和30.5%;中国植被覆盖度有20%的恢复潜力,森林植被覆盖度恢复潜力为6.4%,草地植被覆盖度恢复潜力为23%;气候条件是生态恢复的重要限制因素,生态恢复程度较高和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年均温大于0℃和年降水量大于300 mm的地区。因此,重大生态工程的部署,应充分考虑气候条件的限制性,避免实施单一生态工程或单一生态恢复措施,充分发挥生态工程组合措施的综合效应,提高生态投入资金的最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程 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程度 生态恢复潜力
原文传递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宏观生态效应 被引量:26
2
作者 黄麟 曹巍 +2 位作者 徐新良 樊江文 王军邦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8-411,共14页
西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江河源区与生物物种基因库,为了保障其生态功能的持续有效发挥,2008年开始实施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论文基于工程规划目标,通过对比监测2000—2008年与2008—2015年西藏高原生态系统及... 西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江河源区与生物物种基因库,为了保障其生态功能的持续有效发挥,2008年开始实施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论文基于工程规划目标,通过对比监测2000—2008年与2008—2015年西藏高原生态系统及其关键服务的时空变化,科学地评估西藏高原生态工程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前、后8 a相比,1)西藏高原生态系统格局稳定少动,生态系统宏观状况趋向良性发展。森林面积持续增加,荒漠面积显著减少,水体与湿地面积从减少转变为增加。2)草地退化趋势明显减弱、草地恢复态势显著,退化草地占比下降了19.9%,恢复草地占比增加了33%。植被覆盖度增加趋势明显,平均提高了1.9%,特别是高寒草甸类。草地载畜压力明显减少,牧草供给能力提升,草畜矛盾有所缓解。3)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增加,碳汇总量略有提高,防风固沙服务能力稳步上升。然而,降雨量增加导致降雨侵蚀力增强,植被覆盖度增加但植被根系土壤层无法短时期内恢复,从而导致土壤保持服务能力有所下降。4)西藏高原的暖湿化气候有利于减缓荒漠化进程并促进生态系统恢复,而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对西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工程区局部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生态工程 宏观结构 生态服务 生态效应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三江源生态工程成本效益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璐璐 邵全琴 +3 位作者 曹巍 吴丹 巩国丽 樊江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9,共10页
为评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本研究通过核算2004年和2012年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牧草供给和水供给等主要服务物质量和价值量,在采用模型模拟变量控制法厘定生态工程... 为评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本研究通过核算2004年和2012年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牧草供给和水供给等主要服务物质量和价值量,在采用模型模拟变量控制法厘定生态工程与气候因子对生态成效贡献率的基础上,开展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2年间,三江源区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2 372.23亿元。其中自然保护区内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比例高于非自然保护区;生态工程的实施对防风固沙服务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土壤保持服务;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生态效益显著,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1 035.32亿元,占增加总量的43.64%,其投入产出比为1:13.73,净经济效益为959.92亿元。虽然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的实施使得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并逐渐向良性方向发展,但生态系统全面恢复仍需一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程 贡献率厘定 成本效益分析 生态系统服务 三江源
下载PDF
中国生态建设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1
4
作者 周立华 刘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306-3314,共9页
伴随着我国四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建设的战略地位大大提升。我国生态环境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治理,但是生态环境质量仍然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我国仍处... 伴随着我国四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建设的战略地位大大提升。我国生态环境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治理,但是生态环境质量仍然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我国仍处于重大生态工程的密集实施期。总结过去生态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可为我国未来生态工程的实施和效益提升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通过对新中国生态建设历程的回顾与展望,结果表明:(1)以1978年、2000年为界,将新中国生态建设历程划分为生态建设启蒙认识阶段、生态建设启动实施阶段和生态建设快速发展与生态文明发展阶段。(2)我国的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林草植被得到恢复,退化土地得到治理;山区牧区产业产值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不断提高,脱贫攻坚任务逐步完成;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基本形成。(3)未来的生态建设需要倾向于通过绿色发展模式,减少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压力,以侧面支援生态建设;认清生态建设自身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生态工程启动和退出机制,以避免生态工程建设时段错位;提高生态工程的动态管理水平,提升生态工程建设和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生态工程 历程回顾 经验启示
下载PDF
三江源生态工程实施前后长江源区宏观生态状况变化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璐璐 曹巍 邵全琴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69-1076,共8页
基于NDVI时空序列数据,利用GLOPEM-CEVSA模型,本文估算并分析了长江源区1997-2012年植被覆盖度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生态工程实施前、后长江源区宏观生态状况变化。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长江源区宏观生态... 基于NDVI时空序列数据,利用GLOPEM-CEVSA模型,本文估算并分析了长江源区1997-2012年植被覆盖度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生态工程实施前、后长江源区宏观生态状况变化。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长江源区宏观生态状况显著好转,植被覆盖度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明显增加。从多年平均值来看,工程实施后,植被覆盖度好转区域面积占植被区总面积的72.10%,净初级生产力增加区域面积占植被区总面积的73.82%;从变化趋势来看,植被覆盖度好转区域面积净增加13.0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好转区域面积净增加24.62%。工程实施前后相比,各流域宏观生态状况恢复程度具有差异,其中楚玛尔河源头植被覆盖度上升最明显,通天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上升最明显。长江源区宏观生态状况的好转受益于气候的湿润化及生态工程的共同影响,若要全面有效改善仍需持续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植被覆盖度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生态成效
原文传递
环保管家服务在生态类项目建设中应用前景的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文婷 李杰 朱泽聪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0期117-118,120,共3页
指出了“环保管家”是近年来力推的一项第三方专业机构环境保护服务模式。探讨了从生态类项目建设过程中“环保管家”的应用以及具体案例,说明了其对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的有益作用,以期对未来同类型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模式的选择提供... 指出了“环保管家”是近年来力推的一项第三方专业机构环境保护服务模式。探讨了从生态类项目建设过程中“环保管家”的应用以及具体案例,说明了其对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的有益作用,以期对未来同类型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管家 生态类项目 应用前景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需重视社会性别影响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方刚 王玲玲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0-132,共3页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将推动生态文明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此二者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性别气质的差异、社会性别分工的存在,不同性别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的作用不同,生态环境变化对不同性别的影响...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将推动生态文明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此二者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性别气质的差异、社会性别分工的存在,不同性别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的作用不同,生态环境变化对不同性别的影响也不同。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不同性别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在生态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全程纳入社会性别视角,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社会性别 生态项目
下载PDF
雅江河谷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实施年限对沙地持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唐永发 张宝军 +3 位作者 熊东红 刘琳 唐科明 袁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3,共9页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下称“雅江”)河谷阶地2种类型防沙治沙生态工程(砂生槐灌木林、杨树人工林)实施对沙地持水性能的影响,测定了该区6,12,30年生态工程样地0—30 cm土层沙地持水性能和土壤理化性质,采用模糊数学法计算了土壤质量指数,...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下称“雅江”)河谷阶地2种类型防沙治沙生态工程(砂生槐灌木林、杨树人工林)实施对沙地持水性能的影响,测定了该区6,12,30年生态工程样地0—30 cm土层沙地持水性能和土壤理化性质,采用模糊数学法计算了土壤质量指数,分析了沙地持水性能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0—10 cm土层砂生槐和杨树人工林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指标从6~30年增幅分别为5.81%~9.19%和51.47%~71.48%,杨树人工林上述持水量指标是砂生槐的1.02~1.60倍。(2)杨树人工林促进沙地0—10 cm土层机械组成、容重、孔隙度等结构变化和有机质、全氮等养分含量提高均优于砂生槐。随实施年限变化,砂生槐上述土壤指标变化整体为12年最好,杨树人工林则依次为30年>10年>6年。(3)2种生态工程0—30 cm土层土壤综合质量指数平均值随年限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沙地持水性能与沙地机械组成、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均呈极显著相关,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毛管孔隙度、全氮和极细砂。综合可知,杨树人工林作为当地引进乔木种,其对沙地持水性能提升效果及持续作用均优于乡土种灌木砂生槐,能够很好地促进沙地恢复。研究结果可为认识区域沙地生态水文功能变化和生态工程建设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程 持水性能 理化性质 实施年限 雅江河谷
下载PDF
云南省生态工程建设对石漠化演变的影响与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钦云 孙丽娟 《林业调查规划》 2013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利用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数据,依据在监测间隔期内实施的生态工程建设对云南省石漠化演变类型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生态工程建设对石漠化演变类型的成效,并对其进行量化。结果表明,生态工程建设对岩溶地区石漠化演变成效指数为0.35,... 利用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数据,依据在监测间隔期内实施的生态工程建设对云南省石漠化演变类型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生态工程建设对石漠化演变类型的成效,并对其进行量化。结果表明,生态工程建设对岩溶地区石漠化演变成效指数为0.35,说明生态工程建设在促进石漠化顺向演变、遏制石漠化逆向演变中作用显著。文中就各项生态工程建设对石漠化演变类型的成效进行了评价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程建设 石漠化演变 演变类型 成效指数 云南省
下载PDF
京津冀资源型企业实施生态工程的路径与措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苗泽华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8年第11期10-14,54,共6页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随着资源型企业的发展,非再生资源短缺与耗竭状况凸显,环境污染非常严峻。要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生态共生是基础,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则是必由之路。资源型企业要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必须从复...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随着资源型企业的发展,非再生资源短缺与耗竭状况凸显,环境污染非常严峻。要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生态共生是基础,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则是必由之路。资源型企业要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必须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视角规划生态战略,树立市场位与生态位并重的理念,全面实施生态工程,加强清洁生产与ISO14000环境管理,加强京津冀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传统工业向以生态为导向科技创新型工业转型与升级,建设新型生态工业园区,促进资源型企业技术与管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资源型企业 生态工程 循环经济
下载PDF
生态工程对科尔沁沙地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钤 张方敏 +3 位作者 卢琦 李云鹏 翁升恒 韩典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4-159,165,F0003,共8页
[目的]研究生态工程实施下科尔沁沙地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特征,为该区今后生态保护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已有的生态服务评估方法定量评估了2001—2018年科尔沁沙地固碳量、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 [目的]研究生态工程实施下科尔沁沙地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特征,为该区今后生态保护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已有的生态服务评估方法定量评估了2001—2018年科尔沁沙地固碳量、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1)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生态工程实施期间,林地、耕地面积分别增加8 448 km^(2),3 280 km^(2),草地面积减少12 639 km^(2);(2)科尔沁沙地固碳量稳步增长,林地和耕地的固碳量均增加,草地的固碳量减小,但草地固碳量依然最高;(3)科尔沁沙地水源涵养量呈先增加后略微减少的趋势,所有土地类型中林地水源涵养量持续升高;(4)科尔沁沙地水土保持量持续上升,约增加1.38×10^(7) t,林地水土保持量增加最显著。受地势的影响,区域水土保持总量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结论]科尔沁沙地生态工程建设效果良好,创造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 生态工程 固碳量 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
下载PDF
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政策研究
12
作者 王红玉 《时代农机》 2015年第3期101-102,共2页
针对农业环境日趋严重的问题,论述了山东省作为经济强省和农业大省,要实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转型是关键,提出了实现农业生态转型、发展好生态农业,必须注重生态农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建设和相关政策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生态项目 发展政策
下载PDF
大力实施生态工程构筑生态屏障
13
作者 马金华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本文通过调查布拖县实施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情况,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生态工程 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河南县实施三江源区项目建设及思路
14
作者 苏呈文 杨晓生 《青海草业》 2010年第2期17-18,38,共3页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项目是一项涉及面广、群众性、政策性强,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在项目区通过草地综合治理,使草地生态功能逐步自我恢复,最终实现牧民生活奔向小康,人与自然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河南县 生态项目 建设 思路
下载PDF
世界林业生态工程对比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李世东 翟洪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976-1982,共7页
在全面分析世界 2 0多个著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基础上 ,对其中 1 1个重点工程的建设规模、工程范围、投入资金、建设期限和启动时间进行了单因素对比分析 ,并用层次分析法 (AHP)对各大工程进行了多因素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世界 1 ... 在全面分析世界 2 0多个著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基础上 ,对其中 1 1个重点工程的建设规模、工程范围、投入资金、建设期限和启动时间进行了单因素对比分析 ,并用层次分析法 (AHP)对各大工程进行了多因素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 ,世界 1 0大林业生态工程及其排序依次是 :中国三北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TNYR)、天然林保护工程 (NFP)、退耕还林工程 (CCF)、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WCNR) ,美国“罗斯福工程”(RS) ,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SRN) ,加拿大“绿色计划”(GP) ,日本“治山计划”(CMP) ,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GDFC) ,中国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FHT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林业生态工程 对比研究 多因素综合评价
下载PDF
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研究 被引量:34
16
作者 邵全琴 樊江文 +8 位作者 刘纪远 杨帆 刘华 杨秀春 许明祥 侯鹏 郭兴健 黄麟 李愈哲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74-1182,共9页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我国生态系统持续退化,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我国先后投巨资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如何全面及时地...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我国生态系统持续退化,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我国先后投巨资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如何全面及时地掌握重大生态工程实施的生态成效及存在问题,以便滚动调整生态工程实施方案、保障工程实施效果,并使后续生态工程部署具有科学性和空间针对性,是国家的重大迫切需求。为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恢复与保护研究"设立了"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构建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发各类重大生态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体系及系统,定量评价重大生态工程的生态效益,提出生态效益提升的技术途径,为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的布局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生态工程 生态效益 监测与评估 生态服务 生态本底
原文传递
林业生态工程对山区减贫影响实证分析:一个结构方程模型(SEM) 被引量:16
17
作者 段伟 马奔 +1 位作者 孙博 温亚利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12,共5页
林业生态工程在促进山区环境恢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山区经济的贡献,特别是在推进山区减贫方面的作用还很模糊。文中以武陵山区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建立林业生态工程及其经济效果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得出:林业生态工... 林业生态工程在促进山区环境恢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山区经济的贡献,特别是在推进山区减贫方面的作用还很模糊。文中以武陵山区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建立林业生态工程及其经济效果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得出:林业生态工程有助于山区总体经济的发展(系数为0.670),推动了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系数为0.759),然而却加剧了山区农户的贫困程度(系数为0.426)。政策制定者对林业工程扶贫作用的忽视不利于林业工程要求的持续性。必须给农户(森林所有者)明确的显而易见的经济利益,才能实现恢复生态和维持生计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态工程 山区减贫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地带性规律的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生态评估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帆 戴尔阜 刘荣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9期10192-10196,共5页
在综合评估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生态效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地理地带性规律与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研究,针对目前面临的生态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促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林业生态工程 综合评估 生态效益 地理地带性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
下载PDF
高分辨率林业生态工程监测系统研建与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莫琴 陈志泊 +2 位作者 谢士琴 陈明健 夏朝宗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7-742,共6页
林业生态工程监测是林业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监督工程落实情况和调整相关林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重庆市云阳县为研究区,以高分1号卫星遥感数据、二类调查数据以及基础地理数据等为基础,通过遥感影像特征提取、OTSU阈值... 林业生态工程监测是林业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监督工程落实情况和调整相关林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选取重庆市云阳县为研究区,以高分1号卫星遥感数据、二类调查数据以及基础地理数据等为基础,通过遥感影像特征提取、OTSU阈值分割和面向对象分类等方法,研发林业生态工程地块识别、成林提取、森林类型分布提取等算法模型,建立满足林业生态工程动态监测业务需求的高分遥感应用技术体系,并结合空间数据库技术和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技术,实现将数据管理、造林核查检查、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和林业专题产品生产集成于一体的监测应用示范系统。高分辨率卫星数据与遥感监测应用技术体系的结合有利于林业生态工程管理建设,提升了中国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林业生态工程监测 高分辨率卫星 应用示范系统 森林资源 云阳县
下载PDF
中国重大生态工程近40年生态成效整合分析
20
作者 王岚 曹巍 黄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73-2687,共15页
我国持续推进实施了系列大规模重大生态工程,科学评估工程取得的成效对于及时掌握工程实际效果是否符合预期目标、针对性地改进优化工程管理措施、促进生态保护修复目标的实现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整合分析,从生态系统质量、功能和... 我国持续推进实施了系列大规模重大生态工程,科学评估工程取得的成效对于及时掌握工程实际效果是否符合预期目标、针对性地改进优化工程管理措施、促进生态保护修复目标的实现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整合分析,从生态系统质量、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综合评估我国10项重大生态工程的生态成效,辨析取得成效的驱动因素贡献差异并总结成效评估产生不确定性的原因。结果表明:工程在国土绿化、碳固定、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生态效益,促进工程区植被覆盖度增加(0.19%—26%),生物量(-13%—187%)、固碳量(-7.41%—200%)、土壤保持量(-26.91%—151.52%)、水源涵养量(-64.66%—80.24%)、物种丰富度(-16%—441%)、均匀度指数(-6%—28%)和多样性指数(-5%—315%)总体也呈增加趋势(多年变化率中值>0)。但在部分区域也引起了生物量下降、土壤保持能力降低、水文效益减弱、生物多样性损失等问题。生态工程与气候变化的相对贡献率比值在0.06—3.60之间,贡献大小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并且产生交互耦合作用,多因素耦合作用分解机制仍有待研究。评估对象、数据、尺度、基准、方法及驱动因素拆解差异使得评估结果不确定性极大,相关研究需要重点关注评估基准和尺度的选择、多源数据的融合及同化、工程评估技术体系的改进,综合考虑区域地带性差异、工程措施适宜性和有效性、生态系统服务权衡、驱动因素贡献空间分异等以调整优化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生态工程 生态成效 负面效应 评估差异 综合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