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沙生态监控区造礁石珊瑚退化原因分析 被引量:50
1
作者 吴钟解 王道儒 +3 位作者 涂志刚 李元超 陈家日 张光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0-146,共7页
2005—2009年对西沙生态监控区5个站位(永兴岛、石岛、西沙洲、赵述岛和北岛)造礁石珊瑚种类、覆盖度、补充量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沙生态监控区造礁石珊瑚呈现逐年退化趋势,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从2005年的65%下... 2005—2009年对西沙生态监控区5个站位(永兴岛、石岛、西沙洲、赵述岛和北岛)造礁石珊瑚种类、覆盖度、补充量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沙生态监控区造礁石珊瑚呈现逐年退化趋势,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从2005年的65%下降到2009年的7.93%,而死珊瑚覆盖率变化则相反,从2005年的4.70%增加到2009年的72.90%。新生珊瑚的补充量也越来越小,2005年为1.21个/m3,而2009年仅为0.07个/m3。进一步分析表明,引起西沙生态监控区造礁石珊瑚退化的原因很多,如生物侵蚀、水温升高、海水酸化和过度捕捞等,而长棘海星大面积暴发是导致西沙生态监控区造礁石珊瑚退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 生态监控区 造礁石珊瑚 退化
下载PDF
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海洋生态健康评价与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益云 樊立静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年第1期62-68,共7页
文章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EHA)为工具,利用2004-2013年以来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的监测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对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的海洋生态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分析影响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海洋生态健康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闽东沿岸生... 文章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EHA)为工具,利用2004-2013年以来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的监测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对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的海洋生态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分析影响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海洋生态健康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生态环境健康状况基本处亚健康状态,但有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水环境中pH值、氮-磷营养盐含量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生物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贝类体内铅含量显著上升;生物环境处于不健康状态,生物种类数呈减少的趋势。结合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存在的问题提出:(1)加强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制度,推行节能减排措施;(2)加强生物质量控制,发展蓝色海洋经济;(3)休渔、生态补偿制度相结合,有效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4)严格控制围填海工程,保护滩涂湿地;(5)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闽东沿岸 生态监控区 亚健康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生态监测项目2016~2020年草地专项监测
3
作者 王有彬 《青海草业》 2021年第2期49-52,共4页
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也是国际重要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种比例高。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对深入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维护西部生态安全,保育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 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也是国际重要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种比例高。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对深入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维护西部生态安全,保育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监测 草地专项 自然区域 工程区域
下载PDF
昌黎生态监控区近五年潮间带生物多样性研究
4
作者 常欣悦 丁健 +2 位作者 赵志红 韩志杰 高伟明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8-107,共10页
为研究昌黎生态监控区典型生态系统2013-2017年夏季潮间带生物的多样性,基于调查区两个航次5个断面的潮间带生物监测数据,对多样性指数、密度、均匀度、优势度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3- 2017年夏季共鉴定潮间带生物28种,各年份依... 为研究昌黎生态监控区典型生态系统2013-2017年夏季潮间带生物的多样性,基于调查区两个航次5个断面的潮间带生物监测数据,对多样性指数、密度、均匀度、优势度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13- 2017年夏季共鉴定潮间带生物28种,各年份依次分别为2种、11种、4种、5种、6种。5年潮间带生物总的生物密度分别为8个/m^2、45个/m^2、328个/m^2、23个/m^2和124个/m^2 ,由此种类组成和生物密度变化趋势均波动很大。2013- 2017 年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 81、2. 73、2. 95、1. 56、1.81;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81、0. 79、0. 82、0.67、0.70;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0. 33、1.82、1.73.0. 59、1. 01,2015年三项指标明显分别是最高年份。以优势度指数Y>0.04确定潮间带优势种类,优势种共1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生物 群落多样性 昌黎 生态监控区
原文传递
苔藓植物对贵州丹寨汞矿区汞污染的生态监测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荣相 王智慧 张朝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58-1566,共9页
采用野外生态学系统取样方法和室内理化分析方法相结合,分别从苔藓植物地球化学特征、物种丰富度、群落类型、群落的结构等生物学特征上,探讨苔藓植物对丹寨汞矿区汞污染的生态监测。丹寨汞矿区苔藓植物共20个科,34属85种;真藓科和丛藓... 采用野外生态学系统取样方法和室内理化分析方法相结合,分别从苔藓植物地球化学特征、物种丰富度、群落类型、群落的结构等生物学特征上,探讨苔藓植物对丹寨汞矿区汞污染的生态监测。丹寨汞矿区苔藓植物共20个科,34属85种;真藓科和丛藓科占优势。在汞污染程度不同的4种生境梯度中,汞含量均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土标准的10倍以上。各研究生境梯度真藓(Bryum argenteum),丛生真藓(Bryum caespiticium)和狭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angustifolium)体内的汞含量与其生境基质(土壤)的汞含量在P<0.01水平上呈显著的正相关;且信度系数R均大于0.9,表明被测苔藓植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监测环境汞污染的生态功能。物种丰富度特征方面,汞污染严重区域物种丰富度较低;而污染程度相对较轻区域物种丰富度则较大;表明了该区苔藓植物丰富度总体上可以作为环境中汞污染的监测指标之一。群落学特征方面,群落类型丰富度在汞污染较重的区域丰富度较低;而苔藓植物群落结构方面,在汞污染较重区域过渡到汞污染相对较轻区域,纯群落数在逐渐减少,但3种及3种以上组成的群落数却有所增加。表现了苔藓群落结构组成越简单则该区汞污染较严重,苔藓植物结构组成越复杂则该区的汞污染程度相对较轻。这说明了苔藓植物群落特征也较适合作为汞矿区生态监测的指标。在汞污染区过渡到相对清洁区的污染过渡带,苔藓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类型趋于多样化,产生了较明显群落边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汞污染 生态监测 丹寨汞矿区
下载PDF
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经济水产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14
6
作者 叶玫 阮金山 +4 位作者 钟硕良 董黎明 罗冬莲 余颖 李秀珠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60-1269,共10页
于2005-2007年夏季采集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68个经济水产品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六六六(BHCs)、滴滴涕(DDTs)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水平、分布趋势和组成特征,以及污染现状、食用安全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探讨与评价。结果表明:贝类... 于2005-2007年夏季采集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68个经济水产品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六六六(BHCs)、滴滴涕(DDTs)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水平、分布趋势和组成特征,以及污染现状、食用安全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探讨与评价。结果表明:贝类、虾类、蟹类和鱼类的BHCs的残留范围分别为未检出~1.53μg/kg、未检出~0.830μg/kg、未检出~1.21μg/kg、未检出~4.02μg/kg(湿重),DDTs的残留范围分别为0.184~66.9μg/kg、未检出~2.87μg/kg、8.04~126μg/kg、0.891~310μg/kg(湿重)。BHCs污染指数均小于0.5,未受到BHCs的污染;71.2%的样品DDTs的污染指数在0.581~31.0之间,不同程度受到DDTs的污染。与国内外其它海域相比,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经济水产品中BHCs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而DDTs残留量处于国内邻近海域中等水平、亚太等国外海域较高水平。贝类和鱼类的p,p'-DDT的含量较高,p,p'-DDT/DDTs平均含量比分别为43.8%和49.1%,推测有新的DDTs类污染物输入。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经济水产品中BHCs、DDTs的残留量符合我国的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低于欧盟、美国、日本的食品安全限量;参照美国环保局(USEPA,2000)推荐的危害参考剂量RfD和可疑化学物质致癌斜率因子的接触风险指数ERI和致癌风险指数CRI分析表明,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经济水产品消费引起的BHCs、DDTs的接触风险和潜在致癌风险均为可接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六六六 滴滴涕 风险评价 闽东沿岸生态监控区
下载PDF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海洋生态监控区区划指标框架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惠民 丁德文 +2 位作者 石洪华 温泉 叶属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28,共7页
海岸带是海陆生态系统的交错带,其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变化敏感、脆弱。随着沿海各省市新一轮开发规划的实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海洋生态管理面临着新的经济、环境问题,海洋生态监控区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海洋生... 海岸带是海陆生态系统的交错带,其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变化敏感、脆弱。随着沿海各省市新一轮开发规划的实施,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海洋生态管理面临着新的经济、环境问题,海洋生态监控区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海洋生态监控区,指依据海洋生态特征和问题冲突特点而确定的、通过生态监测和评价而提出的用于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调控的海洋区域。海洋生态监控区是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基础。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从自然视角、经济视角和社会视角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海洋生态重要性区域的内涵,并结合生态社会与生态系统服务描述了海洋生态监控区内涵;结合沿海社会经济发展新趋势和海洋生态系统管理需要,从管理学、生态学、管理对象及管理实施等方面探讨了海洋生态监控区区划的原则;分析了影响海洋生态监控区的主要因素,结合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功能,构建了区划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和三大方面14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监控区 区划指标 生态系统管理
下载PDF
2004—2015年夏季渤海湾生态监控区网采浮游植物变化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海燕 杨翼 +2 位作者 杨璐 左国成 曾容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28,共14页
基于2004—2015年12年的夏季渤海湾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网样数据,开展浮游植物群落及96种定种的多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2年共鉴定出5门120种,硅藻占绝对优势,甲藻次之,赤潮生物种类占定种的59%;各年份物种数变化范围为23~61种,年平均... 基于2004—2015年12年的夏季渤海湾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网样数据,开展浮游植物群落及96种定种的多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2年共鉴定出5门120种,硅藻占绝对优势,甲藻次之,赤潮生物种类占定种的59%;各年份物种数变化范围为23~61种,年平均细胞丰度范围为(7~87 731)×104个/m3,物种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13~3.04,丰富度指数范围0.36~1.12,均匀度指数范围0.31~0.72;12年中生物种类数、细胞丰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均匀度指数呈略有下降趋势;样品中几乎每年都出现的物种有10种,只检出1年的物种有23种;站位检出率不小于50%的物种只有4种,小于0.01%的有57种;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granii)、叉角藻(Ceratium furca)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为该区域的优势种;近5年细胞丰度水平普遍比2010年前高,格氏圆筛藻(C.granii)、中肋骨条藻(S.costatum)、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等10种常见种密度呈增长趋势,较常见种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星脐圆筛藻(C.asteromphalus)和北方角毛藻(Chaetoceros borealis)多年呈下降趋势。本研究有助于掌握该区域浮游植物物种的本底情况及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生态监控区 网采浮游植物 物种变化 群落变化
下载PDF
北京市地面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构想
9
作者 张健 鹿海峰 +1 位作者 刘嘉林 卢仁杰 《环境科技》 2017年第5期61-65,共5页
北京市地面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是顺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下的一项工作,对北京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调研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指出目前北京市地面生态监测在功能、结构、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建立覆盖功能全面的地面生... 北京市地面生态监测网络的建设是顺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下的一项工作,对北京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调研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指出目前北京市地面生态监测在功能、结构、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建立覆盖功能全面的地面生态监测网络的总体目标。初步研究了地面生态监测网络建设的原则,即以政府管理和公众需求为导向进行建设,并提出阶段性长期发展建设思路,研究并总结出3种网络架构,分别是以城市生态系统为主体的地面生态监测网络、以生态功能区为依据的地面监测网络、均匀网格化的地面生态监测网络,并根据北京市需求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生态监测 需求导向 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功能区 网格化
下载PDF
三峡重庆库区生态监测规划研究
10
作者 舒金扬 孟晓宁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4-58,共5页
本文在简要介绍三峡重庆库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库区生态问题,科学合理地提出了重庆库区生态监测的布站原则、站点选择、监测方式、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为三峡库区生态监测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
关键词 生态监测 三峡库区 规划
下载PDF
Landsat TM在矿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华丽 陈刚 郭金柱 《遥感信息》 CSCD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以湖北大冶为研究区 ,采用多时相陆地卫星遥感图像 ,通过不同波段组合 ,以及铁矿指数 (ironoxide)和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NDVI)等的应用 ,在建立一定精确的分类模板的基础上 ,采用最大似然法执行监督分类 ,得到了具有较高精度的分类结... 以湖北大冶为研究区 ,采用多时相陆地卫星遥感图像 ,通过不同波段组合 ,以及铁矿指数 (ironoxide)和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NDVI)等的应用 ,在建立一定精确的分类模板的基础上 ,采用最大似然法执行监督分类 ,得到了具有较高精度的分类结果图。最后对不同时相分类结果图中各类地物的比较 ,定量分析了矿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 ,并着重讨论了 30m分辨率的陆地卫星影像在矿区生态环境监测中的作用及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图像 波段 铁矿指数 植被指数 生态环境 动态监测
下载PDF
岫岩偏岭矿区植被修复生态环境监测评估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斌 李雨鸿 +3 位作者 李辑 李晶 王婷 刘东明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19年第3期103-110,共8页
植被修复对于矿区生态重建和矿区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传统现场检测方式对大矿群区而言费时费力的问题,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对矿区生态恢复成效进行了评估。文章基于“高分二号”卫星遥感影像研究,采用监督分类和人... 植被修复对于矿区生态重建和矿区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传统现场检测方式对大矿群区而言费时费力的问题,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对矿区生态恢复成效进行了评估。文章基于“高分二号”卫星遥感影像研究,采用监督分类和人工修正后处理的方法,对矿区植被修复生态环境进行了监测和评估,分析了2016年和2018年岫岩县偏岭镇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情况,结果表明:2016年~2018年偏岭镇植被的复垦面积为0.0414km2,增加矿区面积0.0736km2。以无人机考察方式选取典型地块赴现场进行提取精度评价,植被和矿区面积的遥感图像识别精度分别达到92.1%和98.4%。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总的植被面积增加尚不明显,需进一步开展治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 植被修复 矿区 遥感影像 “高分二号”卫星
下载PDF
1990—2019年榆神府矿区不同地貌植被覆盖度变化及驱动力探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杜华栋 宁本燕 +1 位作者 拜梦童 范鹏辉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1-130,共10页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矿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的重要指标。为了探究榆神府矿区黄土丘陵和覆沙地两种不同地貌类型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化规律,基于1990—2019年Landsat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偏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法,研究榆神府矿区黄土丘陵和覆...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矿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的重要指标。为了探究榆神府矿区黄土丘陵和覆沙地两种不同地貌类型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化规律,基于1990—2019年Landsat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法、偏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法,研究榆神府矿区黄土丘陵和覆沙地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在时间分布上,1990—2019年榆神府矿区平均植被覆盖度由33%上升至45%,植被改善面积约为退化面积的3倍,且2005年后植被覆盖度提升幅度增加,但1990—1995年黄土丘陵区和2000—2005年覆沙地区植被覆盖度呈现下降趋势;2)在空间分布上,榆神府矿区黄土丘陵区和覆沙地区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等级分别为30%~60%和15%~45%,1990—2019年黄土丘陵区植被覆盖度平均增速约为覆沙地区植被覆盖度的2倍;3)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榆神府矿区1990—2019年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45.48%和54.52%,在1990—2000年、2000—2019年引起黄土丘陵区和覆沙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分别为人为因素和气候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煤炭开发 时空变化 生态环境监测 榆神府矿区
下载PDF
艾丁湖生态水位监测及湿地水域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师胜 周和平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10期39-43,共5页
为进一步认识艾丁湖流域吐鲁番盆地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变化情况,本文以艾丁湖湿地植被生境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地下水埋深定位监测井及湿地水域变化评估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艾丁湖地下水埋深2021年为3.57~5.37m,2022年为4.48~6.3... 为进一步认识艾丁湖流域吐鲁番盆地水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变化情况,本文以艾丁湖湿地植被生境区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地下水埋深定位监测井及湿地水域变化评估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艾丁湖地下水埋深2021年为3.57~5.37m,2022年为4.48~6.36m,年内各月地下水埋深大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艾丁湖水域面积经历了减小—增加—再减小的过程,2016—2021年湿地生境趋好,水域面积增加,2022年流域遭遇罕见高温干旱,艾丁湖水域面积略有收缩。研究成果可为流域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丁湖 生态水位监测 湿地水域分析
下载PDF
近20a以来长江口生态监控区边滩湿地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正龙 徐韧 范海梅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5-8,22,共5页
根据2004年以来长江口生态监控区边滩湿地业务化监测工作,介绍了监测的方法和监测结果,并对长江口生态监控区边滩湿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7年间,长江口生态监控区总共匡围了448.24km^2边滩湿地,围垦规模大... 根据2004年以来长江口生态监控区边滩湿地业务化监测工作,介绍了监测的方法和监测结果,并对长江口生态监控区边滩湿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7年间,长江口生态监控区总共匡围了448.24km^2边滩湿地,围垦规模大,造成长江口生态监控区生境损失明显;1986~2002年间,崇明东滩及其浅滩、横沙东滩及其浅滩、九段沙、南汇边滩及其浅滩的5m等深线内面积淤涨62.71km^2,2002~2004年间转为侵蚀38.10km^2,长江口边滩湿地资源的增生能力有限,5m等深线内边滩湿地面积有被侵蚀减少的趋势;近期,长江口生态监控区边滩湿地的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生态监控区 边滩湿地 围垦
下载PDF
昌黎生态监控区夏季浮游植物群落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梁晓林 杨阳 +5 位作者 王玉良 张月明 赵志楠 韩晓庆 张鉴达 高伟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17-1325,共9页
为研究昌黎生态监控区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采用2005~2013年夏季(8月)昌黎生态监控区海域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的监测资料,基于ArcGIS10.0和Canoco软件平台,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 为研究昌黎生态监控区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采用2005~2013年夏季(8月)昌黎生态监控区海域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的监测资料,基于ArcGIS10.0和Canoco软件平台,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9a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23科39属105种,其中,硅藻门16科32属90种,占浮游植物总数的85.7%;甲藻门共6科6属14种,占总种类数的13.3%;金藻门1种.各年的优势种存在很大差异,按照优势度l,值的大小包括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 cusradiatus)、柔弱角毛藻(Coscinodiscus debilis)、笔尖根管藻(Rhizosolenia styliformis)、柏氏角管藻(Cerataulina bergoni)、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三角角藻(Ceratium tripos)、洛氏角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中肋骨条藻(Ceratium tripos)等.夏季细胞丰度年际变化较大,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H’值介于0.015~3.889,均匀度指数J值介于0.009~1,年际变化幅度较小;各站位间物种分布不均匀,优势种较少且优势度较大.对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影响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环境因子包括水温、营养盐(磷酸盐、硝酸氮、氨氮)、盐度等,且是各个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昌黎生态监控区
原文传递
河北昌黎生态监控区8月潮间带生物多样性年际变化趋势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月明 梁晓林 +3 位作者 赵志楠 韩晓庆 金照光 高伟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4-40,共7页
依据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2009~2013年测得的数据和资料,对河北昌黎生态监控区潮间带生物的种类组成、栖息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以及多样性指数进行统计运算,分析该监控区5年时间尺度的潮间带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监控区共鉴... 依据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2009~2013年测得的数据和资料,对河北昌黎生态监控区潮间带生物的种类组成、栖息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以及多样性指数进行统计运算,分析该监控区5年时间尺度的潮间带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监控区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5门,包括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共17科,26种,类型较少,年际种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栖息密度与生物量较低,保持低潮带&gt;中潮带&gt;高潮带的特征;优势种群变化显著,节肢动物、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交替出现,优势种数逐年减少,优势度上升,对其他物种抑制作用增强;均匀度指数(J)呈微上升趋势,变化范围为0.64~0.81,状况良好,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Ma)水平较低,分别为0.81~3.23和0.48~3.96,生物多样性水平呈下降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监控区 昌黎 潮间带 生物多样性 变化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