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增长预景 被引量:308
1
作者 俞孔坚 王思思 +1 位作者 李迪华 李春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89-1204,共16页
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和城市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在梳理国内外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的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网络和城市发展空间... 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和城市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和重要途径。在梳理国内外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的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网络和城市发展空间格局。通过对北京市水文、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和游憩过程的系统分析,运用GIS和空间分析技术,判别出维护上述各种过程安全的关键性空间格局(景观安全格局),进而综合、叠加各单一过程的安全格局,构建具有不同安全水平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形成保障北京城市和区域生态安全的生态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提出城镇空间发展预景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战略。对不同预景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可以维持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并克服常规城市发展模式下的蔓延,基于"满意生态安全格局"(中安全水平)的城市空间格局可以同时满足生态用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需求,是一个同时实现精明保护与精明增长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基础设施 景观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 北京
下载PDF
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61
2
作者 陈利顶 孙然好 刘海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2-1050,共9页
快速城市化过程剧烈影响着下垫面变化,直接带来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与景观格局演变密切相关,研究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系统总结了城市化... 快速城市化过程剧烈影响着下垫面变化,直接带来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均与景观格局演变密切相关,研究城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系统总结了城市化过程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分析了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热环境效应、水环境效应、生态服务效应,以及城市生态用地与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城市景观演变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现有研究侧重于景观格局演变的量化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较少关注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环境及其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2)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热岛效应研究多局限于两者数理统计关系的分析,对于城市热环境形成的机理缺乏深入研究;(3)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与大气环境效应方面更多研究关注绿地及其空间布局在吸收和降解大气污染物、固体颗粒物方面的作用,对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大气环境综合效应以及大气灰霾效应影响机理重视不够;(4)如何通过合理设置生态用地,有效提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和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目前仍缺乏深入而又系统的研究。下一步的研究中,需要综合多尺度的景观信息来揭示城市景观的演变机理和环境效应,构建基于城市空间扩展和生态服务效应评价的城市生态空间优化决策模型,探讨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模式与安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 格局演变 环境效应 热岛效应 生态用地
下载PDF
山东省沿海区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5
3
作者 吴莉 侯西勇 邸向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4-220,共7页
以山东省沿海区域2000、2005、2010年景观格局数据以及Spatial-Markov模型模拟2020、2030年景观格局,基于景观结构指数计算5个时期的景观生态风险,分析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为生态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0—2010年,... 以山东省沿海区域2000、2005、2010年景观格局数据以及Spatial-Markov模型模拟2020、2030年景观格局,基于景观结构指数计算5个时期的景观生态风险,分析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为生态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0—2010年,低生态风险小区面积比例不断下降,中生态风险小区面积比例持续上升,较高生态风险小区面积比例则波动上升,在目前趋势发展情景下,2020—2030年风险小区风险等级由低到高转化强度比2000—2010年加大,高生态风险小区比例快速上升,山东省沿海区域生态风险将总体加剧;山东省沿海区域生态风险表现为空间正相关,生态风险"热点区"主要包括滨州北部沿海、东营东部沿海、潍坊南部与烟台内部低山丘陵区、青岛沿海等区域;科学的生态风险管理应加强各地级市之间的合作,加大"热点区"管理力度,未来应推进区域土地利用方式调整,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景观 土地利用模拟 山东省沿海区域
原文传递
长白山地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红月 殷秀琴 +1 位作者 马辰 郭玉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8-1028,共11页
在长白山地丘陵区选择次生落叶阔叶林、灌木林、采伐迹地以及耕地四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分布呈现明显的差异。采伐迹地中型土壤动物个体密... 在长白山地丘陵区选择次生落叶阔叶林、灌木林、采伐迹地以及耕地四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分布呈现明显的差异。采伐迹地中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耕地中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季节变化明显。次生落叶阔叶林和灌木林土壤动物分布随土层加深急剧减少,采伐迹地和耕地垂直分布递减和缓。同一季节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显著。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表现为灌木林最高,耕地最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生态分布,其中pH、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氮是影响长白山地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生态分布 土地利用方式 丘陵区 长白山地
下载PDF
武汉市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时雨 刘艳芳 +2 位作者 孔雪松 陈奕云 刘格格 《测绘地理信息》 2016年第3期68-73,共6页
为揭示快速城市化下,武汉市进入21世纪最初的12年来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规律,以武汉市2000年、2005年和2011年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在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景观组分转移矩阵和景观不稳定斑块分析方法定量研究生态用地... 为揭示快速城市化下,武汉市进入21世纪最初的12年来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规律,以武汉市2000年、2005年和2011年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在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景观组分转移矩阵和景观不稳定斑块分析方法定量研究生态用地景观演变的数量、结构特征和变化方向,并采用景观破碎度和景观连通性指标反映生态用地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从数量结构来看,2000-2011年,伴随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武汉市生态用地面积继续减少。水域作为生态用地的第一大景观,优势度不断降低,而林地和未利用地在生态用地中的比重有所上升。相比于生态用地内部的转换,生态用地与非生态用地转入转出愈发频繁,林地和水域稳定性差,大面积转化为农田。从空间分布来看,武汉市生态用地主要集中在黄陂区和江夏区,中心城区的生态用地持续大量减少,林地和未利用地的空间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加,斑块被分割为破碎状态且边界复杂,受人类活动干扰大。除江夏区外,其他城区生态用地的空间连通性急剧下降,生态用地孤岛化。研究成果对科学规划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城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景观格局 时空演化 武汉市
原文传递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景观生态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秋琴 周宝同 +1 位作者 莫燕 吴亲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41-746,共6页
本文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支撑,以景观格局分析为技术手段,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个案,从景观功效性、景观受胁度与景观稳定性3方面构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标准化处理法、权重加权法等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可持续利... 本文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支撑,以景观格局分析为技术手段,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个案,从景观功效性、景观受胁度与景观稳定性3方面构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标准化处理法、权重加权法等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景观生态评价。结果表明:根据土地利用可持续程度,可把研究区划分为土地利用强持续区、准持续区和非持续区。并依据各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及景观格局等特点提出土地利用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功效性 景观受胁度 景观稳定性 景观生态评价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研究——以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光明 王士君 +2 位作者 贾建生 王陈平 胡浩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75,共5页
生态敏感性高的城市地域的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经常因为环境保护与建设发展的矛盾而使之处于两难的境地。本文在总结和思辨一般性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对长春市净月... 生态敏感性高的城市地域的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经常因为环境保护与建设发展的矛盾而使之处于两难的境地。本文在总结和思辨一般性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对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显示,因特定的水域和人工林环境导致净月区总体上生态敏感性较高,按照划分的极高、高、中、低、非敏感5种生态敏感区,其中度及以上生态敏感区占全区50%左右。作者进一步以生态敏感性分区为前提,总结提出其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模式、类型结构模式和管理模式,并指出其中后二者尚在不断完善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土地利用模式 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 GIS
下载PDF
生态恢复背景下无定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计平 程复 +2 位作者 汪亚峰 陈洪波 于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7-243,共7页
以恢复林灌草植被为核心的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直接结果就是引起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选取黄河中游区无定河流域为对象,以1985,1995,2000和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GIS分析技术、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方法与模型,系统研究了生态恢... 以恢复林灌草植被为核心的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直接结果就是引起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选取黄河中游区无定河流域为对象,以1985,1995,2000和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GIS分析技术、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方法与模型,系统研究了生态恢复背景下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草地始终是该流域优势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恢复以大规模治理沙荒及未利用地,恢复林草地景观为主要形式;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与推进,耕地转出明显,林、草地新增明显;1995年前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相互频繁流转,土地利用总动态度在2000年达到了最高水平;在植被恢复因素驱动下,流域土地利用重心空间漂移明显,主要表现为耕地重心均向流域东部下游地区偏移,林、草地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土地利用格局 时空变化 无定河流域
下载PDF
湖北省2005—2009年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楠 望志方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5,共5页
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分析了湖北省2005—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同时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对生态环境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5—2009年湖北省的生态... 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分析了湖北省2005—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同时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对生态环境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5—2009年湖北省的生态环境状况均为良好,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保持在70左右。这期间指数值变化主要受水网密度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影响,变化幅度均小于2,属于无明显变化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生态环境 遥感解译 土地利用变化
下载PDF
基于最坏情景理论的连云港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小艳 凌宇 +2 位作者 李龙 陈龙高 陈龙乾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82-1092,共11页
预测和模拟土地利用情景变化对于进一步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以及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最坏情景理论,以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元胞自动机(CA)的FLUS模型为支持,模拟了最坏情景模式(WSB)和非最坏情景... 预测和模拟土地利用情景变化对于进一步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以及优化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最坏情景理论,以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元胞自动机(CA)的FLUS模型为支持,模拟了最坏情景模式(WSB)和非最坏情景模式下(NWSB)的沿海城市连云港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①基于生态因子耐受度测算得出研究区最坏情景区域共计489.67 km^2,该区域主要包括连云港中部云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海拔较高、坡度较大、分布大量天然林地的区域以及重要的河流湖泊水库等生态水体;②两种情景模式下城镇用地均有较大程度的扩张,在WSB情景下城镇用地扩张避开了最坏情景区域;③由于村庄的存量利用率较高,因此在WSB模式下对于耕地的占用相对较小,表明该模式下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村庄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从而提高了存量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④由于最坏情景区域的约束和限制转化作用,城镇用地扩张在WSB模式下不得不占用更多的耕地,从而对耕地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最坏情景理论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而既可为区域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支持,也可为其他地区土地利用模拟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坏情景理论 生态因子耐受度 土地利用变化 情景模拟 连云港
原文传递
兴化市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希希 张宗祥 +1 位作者 朱宇芳 孙海涛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6年第1期67-70,共4页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兴化市的生态环境状况作分析。以2005年和2012年的影像图为数据源,经过图像预处理,通过解译与分类,得到该市2个时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对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作对比,结果表明...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兴化市的生态环境状况作分析。以2005年和2012年的影像图为数据源,经过图像预处理,通过解译与分类,得到该市2个时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对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作对比,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减少明显,城镇、农村居民点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突出。分别计算2个时期的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并分析了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遥感 生态监测 土地利用类型 生物丰度指数 植被覆盖指数 兴化市
下载PDF
首都生态圈典型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差异及政策驱动研究——以河北省围场县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甘超华 马礼 南秋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65-170,共6页
以围场县为例,通过运用多项数量指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动态特征进行探讨,分析了围场县在生态建设中政策调控对土地利用变化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1992年~1998年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较为剧烈,但耕地变化缓慢;199... 以围场县为例,通过运用多项数量指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动态特征进行探讨,分析了围场县在生态建设中政策调控对土地利用变化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1992年~1998年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较为剧烈,但耕地变化缓慢;1998年~2002年总体变化相对和缓,而耕地减少速度加快,园地则一直快速增加。在地类转移上,1992年~1998年主要是牧草地、未利用地向林地转变为主;1998年~2002年除牧草地、未利用地与前期类似的转移方向外,耕地向林地转移的比重急剧增加。在空间变化上,土地利用结构总体多样性趋于下降,其中四合永镇多样性指数最高并有所增加,御道口乡多样性指数则有所增加,大唤起乡多样性指数则下降至最低。国家生态建设政策引导和调控下的人类活动是导致围场县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原因,而农业结构调整,尤其是近年来大力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则是耕地减少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生态圈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建设 驱动力 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基于生态工程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分析--以内蒙古达拉特旗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峰 鞠洪波 +1 位作者 刘华 王宝斋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6-220,共5页
研究根据1996年和2005年的2期土地利用图形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数理统计方法和景观生态学方法,进行研究区工程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的面积和景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5年达拉特旗的耕地和草地面积呈增长趋势,其它类型... 研究根据1996年和2005年的2期土地利用图形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数理统计方法和景观生态学方法,进行研究区工程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的面积和景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5年达拉特旗的耕地和草地面积呈增长趋势,其它类型的面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以沙地减少幅度最大,减少了83 191.23 hm2。从景观格局的变化看,耕地和林地斑块分布趋于离散,沙地斑块形状趋于简单,人为干扰较大;研究区整体景观聚集度和景观优势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程 GIS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格局
下载PDF
特大型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演变及其生态储存估算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笑然 白中科 +3 位作者 曹银贵 赵中秋 卢元清 潘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038-5048,共11页
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在人为干扰下具有特殊的演变过程。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描述矿区生态系统演变及生态水平变化,旨在为特大型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以山西省朔州市平朔大型露天煤矿区为研究对象,以1986年、2000年、201... 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在人为干扰下具有特殊的演变过程。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描述矿区生态系统演变及生态水平变化,旨在为特大型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以山西省朔州市平朔大型露天煤矿区为研究对象,以1986年、2000年、2013年的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分析研究区近30年土地利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矿区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同时利用生态储存模型定量分析矿区生态系统在研究时段内所处的水平。结果表明:(1)1986—2013年耕地和林地大幅减少,城镇建设用地和采矿造成的损毁土地面积迅速增加;(2)矿区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用地之间的转化均较为活跃,城镇扩张、采矿活动加剧、损毁土地复垦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3)平朔矿区生态系统演变可划分为原地貌阶段、损毁阶段、重建阶段;(4)研究区生态储存状态呈恶化趋势,生态储存转化表现为逆向过程,生态储存能力增强。研究结果可为中国特大型露天煤矿区生态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区 生态系统演变 生态储存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转换
下载PDF
基于ARCGIS方法的双鸭山市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分区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彬淳 丁兆连 +1 位作者 王大庆 王宏燕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9-113,共5页
双鸭山市是以生产煤炭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生态景观特色明显,矿产、植被、耕地资源丰富,该区域生态环境复合多样,因此研究生态功能分区可以将双鸭山市划分成多个生态功能区,针对各个区域进行生态保护,对双鸭山市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 双鸭山市是以生产煤炭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生态景观特色明显,矿产、植被、耕地资源丰富,该区域生态环境复合多样,因此研究生态功能分区可以将双鸭山市划分成多个生态功能区,针对各个区域进行生态保护,对双鸭山市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态分区的主要方法是指标的选取和界限划定的方法,本文运用Erdas、ARCGIS软件对双鸭山市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库进行叠合分析,运用定性和数量分区将双鸭山市划分成三大生态功能区,分别是:森林涵养水源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田生态功能区、丘陵漫岗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揭示了不同区域土地生态环境状况、土地利用方式,以便于确定不同区域土地的主导用途,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结构。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服务,也为各个级别规划进行地域分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分区 土地利用数据库 地理信息系统(GIS)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用地评价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振兴 杜晋苗 +1 位作者 孙艳玲 王中良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9-113,共5页
运用GIS和RS技术,从生态服务功能、景观空间结构和土壤环境质量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指数和法对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用地空间重要性进行评价,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生态用地分级保护提供引导和理论依据。将生态用地划分为3... 运用GIS和RS技术,从生态服务功能、景观空间结构和土壤环境质量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指数和法对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用地空间重要性进行评价,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生态用地分级保护提供引导和理论依据。将生态用地划分为3个类型区,以反映不同生态用地保护级别和建设管制要求。其中,特殊保护区/禁止建设区占生态用地面积的34.62%,大部分为湿地;重点保护区/限制建设区占41.29%,主要为耕地;一般保护区/有条件建设区占24.09%,以盐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重要性评价 土地利用规划 天津滨海新区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孟琦 汪承平 +2 位作者 海燕 郑舒元 王建雄 《地理空间信息》 2023年第8期95-99,共5页
利用遥感影像来提取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逐像元算法计算研究区遥感生态指数,同时采用标准差椭圆,并结合土地利用信息,揭示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空间特征以及与土地利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04—2020年长三角... 利用遥感影像来提取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逐像元算法计算研究区遥感生态指数,同时采用标准差椭圆,并结合土地利用信息,揭示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空间特征以及与土地利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04—2020年长三角地区以中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状况为主,整体生态变差的区域有所减少。②从标准差椭圆转变发现,各省份生态扩展的主方向未发生较大变化,但有各自发展趋势。③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生态空间用地变化中,“半生态用地→弱生态用地”占比最大。④生态质量较好的区域位于生态用地,而处于建设用地的生态环境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遥感生态指数 土地利用信息 生态空间
下载PDF
生态服务因子影响下的乐山地区生态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舒波 何洲历 +2 位作者 王玲 王家倩 李雨哲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4期184-192,共9页
乐山地区拥有突出的旅游资源禀赋,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以国家园林城市乐山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然生态和绿地规划数据,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坡度、高程、植被覆盖率、地质灾害和生态敏感因子共六种生态敏感因子,利... 乐山地区拥有突出的旅游资源禀赋,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以国家园林城市乐山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然生态和绿地规划数据,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坡度、高程、植被覆盖率、地质灾害和生态敏感因子共六种生态敏感因子,利用AHP法确定因子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获取乐山市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乐山市域生态敏感性总体中等偏低,区域差异明显,极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分别占到研究区总面积的2.44%、15.51%、49.84%、30.25%和1.96%。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生态敏感区划定生态服务区,并提出了相应的用地策略,为乐山城市规划及生态服务区保护及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生态服务因子 用地策略 乐山市
下载PDF
基于生态功能分区的广东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特征研究
19
作者 庄伟 严明 +3 位作者 伦见强 彭叶棉 吕逵弟 涂家财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4期131-137,共7页
开展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动态研究,是评估广东省植被碳汇、生态修复效果的需要。根据广东省生态功能区划,本研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分析2001—2022年广东省植被NPP变化趋势,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南岭区E1和粤中... 开展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动态研究,是评估广东省植被碳汇、生态修复效果的需要。根据广东省生态功能区划,本研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分析2001—2022年广东省植被NPP变化趋势,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南岭区E1和粤中区E2植被NPP多年平均值在1000 gC/(m^(2)·a)以上,成为南岭生态屏障和粤港澳大湾区外围丘陵浅山生态屏障的主体;2)珠三角区E4植被NPP多年平均值在各生态功能分区中最低[491.51 gC/(m^(2)·a)],依赖周边E1和E2生态区为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3)全省植被NPP呈总体增长趋势,粤西区E5植被NPP连片增长最为显著;4)林地恢复对全省植被NPP增长贡献大。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开展,将为弥补珠三角生态欠账、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实现“双碳”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趋势分析 生态功能分区 土地利用类型 时空分布
下载PDF
环青海湖4种生境土壤中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分子网络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宇姝 盛海彦 +2 位作者 罗莎莎 胡月明 余玲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93-1403,共11页
为了探明高寒土壤原核微生物在不同生境中群落结构差异,该研究选择了环青海湖地区牧场、农田、山地和草场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利用16S rRNA 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子生态网络的方法,比较4种不同土壤生境中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 为了探明高寒土壤原核微生物在不同生境中群落结构差异,该研究选择了环青海湖地区牧场、农田、山地和草场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利用16S rRNA 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子生态网络的方法,比较4种不同土壤生境中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差异,以及原核生物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人为干扰会引起土壤矿化,有机养分含量降低,同时影响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土壤中原核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随着土壤生境的不同而变化,在细菌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在4种不同生境土壤细菌群落中均占主导地位,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农田土壤中的独有优势种,而山地和草场中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为特有优势菌种。在古菌门水平上,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是牧场、山地古菌群落中的优势菌种,农田和草场土壤中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是唯一优势菌种。整体而言,在4种不同生境土壤中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古菌群落,环境因子中pH、SOC、TN、AN、AK、C/N和Olsen-P显著影响了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子网络结构分析表明细菌网络的节点数和连接数更多,联系复杂系统更加稳定,古菌网络的平均路径长较小,平均连通度和聚类系数较高,但对环境响应迅速,说明古菌群落的生态位较细菌更加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微生物 群落结构 分子生态网络 土地利用类型 相互作用 农牧交错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