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 被引量:773
1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宋学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在阐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涵义的基础上,利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并对1985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时序基本处于颉颃阶... 在阐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涵义的基础上,利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并对1985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时序基本处于颉颃阶段,且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较低;②从空间上看,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明显存在着地域性差异,且耦合协调度表现出东部省区普遍高于中西部省区的规律,同时它还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③由于经济发展、历史基础、自然条件和政策影响的差异作用,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分布上不具有对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 耦合度 城市化 生态环境 时空分析
下载PDF
中国生态区划方案 被引量:451
2
作者 傅伯杰 刘国华 +2 位作者 陈利顶 马克明 李俊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生态区划是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合理管理及持续利用的基础 ,它可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 ,探讨了生态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建立了各级生态区单元划分的指标体系和命名系统 ,... 生态区划是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合理管理及持续利用的基础 ,它可为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在综合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 ,探讨了生态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建立了各级生态区单元划分的指标体系和命名系统 ,最后对我国生态环境进行了区域划分。将我国划分为 3个生态大区、1 3个生态地区和 57个生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区划 原则 指标体系 分类系统 中国 自然资源 环境管理
下载PDF
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被引量:518
3
作者 孙鸿烈 郑度 +1 位作者 姚檀栋 张镱锂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2,共10页
青藏高原对我国乃至亚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青藏高原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冰川退缩显著、土地退化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威胁加大... 青藏高原对我国乃至亚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青藏高原呈现出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冰川退缩显著、土地退化形势严峻、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威胁加大与珍稀生物资源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发挥。针对当前高原生态安全状况,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和生态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青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加强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作用影响及区域生态安全调控作用的基础研究;系统开展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部署建设生态屏障功能动态监测体系,加强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成效评估,构建评估体系和标准,并凝练经验,以系统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总体功能,在应对全球变化中占据主动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生态建设 生态安全 生态屏障
原文传递
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 被引量:420
4
作者 周成 冯学钢 唐睿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6-193,共8页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例,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各省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区三大系统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系统具较高关联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并不具有显著冲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且耦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东中西部各有不同;未来几年内该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除个别省份外,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生态环境 旅游产业 耦合协调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317
5
作者 刘定惠 杨永春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92-896,共5页
在阐述区域经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以安徽省为例,对安徽省1990~2008年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 在阐述区域经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以安徽省为例,对安徽省1990~2008年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于中等水平的勉强协调类型。近年来三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颉颃状态,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耦合协调度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旅游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安徽省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75
6
作者 赵建吉 刘岩 +3 位作者 朱亚坤 秦胜利 王艳华 苗长虹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9-171,共13页
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了2005—2016年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以及二者同步发展的状态;通过构建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 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了2005—2016年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以及二者同步发展的状态;通过构建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子系统,以及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②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均值在0.34~0.70之间,整体上处于拮抗阶段和磨合阶段。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均值处于0.20~0.60之间,整体处于低度协调和中度协调阶段;③黄河流域超过78%的地级市为生态滞后型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生态环境的压力凸显;④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能力、科技投入等对于耦合协调度产生积极影响,对外开放程度、工业化水平对于黄河流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的作用。在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摆脱区域发展的路径依赖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要针对上游和中下游地区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TOBIT模型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中国煤矿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重建技术 被引量:218
7
作者 范英宏 陆兆华 +2 位作者 程建龙 周忠轩 吴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144-2152,共9页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性能源 ,而且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煤炭资源的开发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是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矿区已成为典型的、严重受损生态系统。...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性能源 ,而且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煤炭资源的开发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是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矿区已成为典型的、严重受损生态系统。矿区生态环境问题 ,已经成为制约矿区可持续发展乃至区域生态安全的重大隐患。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已迫在眉睫。综述了我国煤矿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具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包括矿井水和煤矸石的资源化、污染土地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生态环境 生态重建 生态系统 资源化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 被引量:230
8
作者 崔木花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78,共7页
以中原城市群9市为例,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首先评价了其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程度,并将其划分几种类型,其次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内部9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协调发展水... 以中原城市群9市为例,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首先评价了其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程度,并将其划分几种类型,其次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内部9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协调发展水平偏低,除郑州外,其余8市城镇化水平均滞后于生态环境水平;2依据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中原城市群9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被划分为3种发展类型,即"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良好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滞后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中度协调发展,城镇化滞后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低度协调发展,城镇化滞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原文传递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系统的基本定律 被引量:214
9
作者 方创琳 杨玉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共8页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动态耦合关系,这种耦合关系可以看作是一个开放的、非平衡的、具有非线性相互作用和自组织能力的动态涨落系统,称其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系统。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和生态需要定律理论,从理论上分...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动态耦合关系,这种耦合关系可以看作是一个开放的、非平衡的、具有非线性相互作用和自组织能力的动态涨落系统,称其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系统。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和生态需要定律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系统满足的六大基本定律,即耦合裂变律,动态层级律,随机涨落律,非线性协同律,阈值律和预警律,这六大定律是研究分析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过程必须遵循的基本定律。对系统揭示城市化过程与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之间的交互胁迫和动态耦合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交互耦合系统 基本定律
下载PDF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研究 被引量:159
10
作者 吴国庆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7-233,共7页
资源、生态环境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是指农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健康、平衡的状态 ,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区域性、层次性和阶段性等特点。文章以浙江省... 资源、生态环境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是指农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处于一种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健康、平衡的状态 ,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区域性、层次性和阶段性等特点。文章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 ,讨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提出了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三方面23项指标在内的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 ,以及不安全指标阈值的确定和不安全指数的计算方法 ,提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安全 农业资源 农村生态环境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34
11
作者 周华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建立省区一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代表性、综合性、系统性、易获性原则,在具体指标设置上注意景观生态格局和生态功能的统一,水的主导因子作用,现行统计指标的选用,山地的特殊功能等... 建立省区一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代表性、综合性、系统性、易获性原则,在具体指标设置上注意景观生态格局和生态功能的统一,水的主导因子作用,现行统计指标的选用,山地的特殊功能等,采用常用的综合指数法,以新疆87个县(市)为评价单元,建立了简易合理、具可操作性的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值和相对的分级标准,为新疆生态环境现状的准确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对新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管理将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评价 指标体系 新疆 生态评价
下载PDF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98
12
作者 宋建波 武春友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8-87,共10页
城市群是城市区域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力量在空间上的集中表现,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高低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但盲目的提高城市化的水平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会使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从而降低... 城市群是城市区域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力量在空间上的集中表现,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高低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但盲目的提高城市化的水平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会使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从而降低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为了使城市群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针对城市群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各指标的权重,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对16个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测算,依据测度结果将16个城市划分为4种发展类型,并对每一种发展类型的城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53
13
作者 庄国泰 高鹏 王学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13-418,共6页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有关环境价值理论研究和生态补偿费征收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补偿费政策的基本框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自然要素所固有的生态环境价值是生态环境补偿的理论依据,征收生...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有关环境价值理论研究和生态补偿费征收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补偿费政策的基本框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自然要素所固有的生态环境价值是生态环境补偿的理论依据,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是对环境破坏导致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的一种补偿。但是,在我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征收标准应当建立在我国国情所容许的基础之上,既要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积累一定的的资金,又不能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大的影响。同时,在资金的征收和管理上,应当与国家现有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相适应,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 补偿
下载PDF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70
14
作者 刘耀彬 宋学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6,共6页
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协同论的观点,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及其预测模型.模型涉及了功效函数、耦合度函数、耦合协调度函数和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人工神经BP网络.根据建立的模型,结合城... 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协同论的观点,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及其预测模型.模型涉及了功效函数、耦合度函数、耦合协调度函数和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人工神经BP网络.根据建立的模型,结合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阶段特征,将对应的耦合度值和耦合协调度值分别划分为4个评判区间,作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分析与预测的依据.最后,应用此模型,以徐州市为对象,对耦合度模型及其预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实证研究 评价指标体系 预测模型 功效函数 协调分析 阶段特征 区间 观点
下载PDF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15
作者 毕晓丽 洪伟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2-124,126,共4页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是确定环境承载力和区域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中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方法进行论述 ,分析比较特尔菲法 (专家咨询法 )、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是确定环境承载力和区域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中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方法进行论述 ,分析比较特尔菲法 (专家咨询法 )、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图 1,参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特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下载PDF
中国北方沙尘暴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28
16
作者 王涛 陈广庭 +3 位作者 钱正安 杨根生 屈建军 李栋梁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2-327,共6页
中国北方主要包括 :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阿拉善盟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 ;内蒙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和蒙陕宁长城沿线四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我国沙尘暴从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呈波动减少之势 ,90年代在减少中有回... 中国北方主要包括 :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阿拉善盟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 ;内蒙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和蒙陕宁长城沿线四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我国沙尘暴从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呈波动减少之势 ,90年代在减少中有回升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更是急剧增加 ,预示着新一轮沙尘暴活跃期已经开始。生态环境恶化和气象条件的变化是我国北方沙尘暴增多的原因。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 ,减缓沙尘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并重”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针 ;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 ,停止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一切生产活动 ,对于超出生态承载能力的地区可以采取一定的生态移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沙尘暴 发展趋势 生态环境 甘肃 土壤风蚀 内蒙
下载PDF
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效应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160
17
作者 刘永强 廖柳文 +1 位作者 龙花楼 秦建新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1-700,共10页
以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四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借助Arc GIS分析手段,探讨了期间湖南省的土地利用转型情况。借鉴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进行... 以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四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借助Arc GIS分析手段,探讨了期间湖南省的土地利用转型情况。借鉴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进行了修订,进而对湖南省土地利用转型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0年,湖南省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及耕地和草地面积的减少;1995-2000年,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有提升,由8807.8亿元变为8829.5亿元,增加0.25%。但自2000年以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下降,由2000年的8829.5亿元降至2010年的8770.9亿元,下降0.66%。最后,提出保障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湖南省
原文传递
土壤酶活性对生态环境的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55
18
作者 万忠梅 宋长春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51-956,共6页
土壤酶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土壤酶活性的时空动态分布、酶活性对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酸碱性、土壤有机质以及外源营养物质输入的响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进一步加深理解土壤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 土壤酶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土壤酶活性的时空动态分布、酶活性对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酸碱性、土壤有机质以及外源营养物质输入的响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进一步加深理解土壤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湿地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生态环境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诊断与优化路径识别 被引量:158
19
作者 金凤君 马丽 许堞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黄河流域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区以及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安全支撑区和粮食安全基地。但受区位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该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单一化产业体系... 黄河流域是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区以及国土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安全支撑区和粮食安全基地。但受区位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该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单一化产业体系加重了地区生态环境负担。本文在辨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主要限制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区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本底、大气环境、水资源与水环境、生态功能的胁迫特征,总结了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矛盾及需要把握的关系;提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目标,必须处理好产业开发布局与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格局稳定、重点区域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重点突破与系统统筹的关系。为此,建议该地区应优化产业发展路径,积极推进以绿色循环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以地区资源环境约束促进能源基础原材料产业规模控制和效率提升;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确定适宜的产业发展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推进重点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城市群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强能矿资源开发的生态空间管控与生态修复,实施一批区域性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产业发展 生态环境 胁迫 优化路径
原文传递
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 被引量:152
20
作者 崔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5期64-69,共6页
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上海都市化跨入新的转型阶段,都市旅游成为上海服务型经济快速成长的新增长点。如何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做到与城市... 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上海都市化跨入新的转型阶段,都市旅游成为上海服务型经济快速成长的新增长点。如何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做到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是上海市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在阐述协调发展度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协调发展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对上海市2000-2006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中度到良好的协调发展类,这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还不相称;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函数的比较来看,上海市生态环境的建设适度超前于旅游经济的发展,说明上海市近年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相对于生态环境而言,其旅游经济的发展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