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生态儒学”及其理论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乔清举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2,158,共9页
儒家哲学本质上是生态哲学,“生态儒学”概念可以成立。儒家把自然分为动物、植物、土地、山川四种对象,从宗教、道德、政治法律三个维度对这些对象提出生态性质的认识和对待措施。生态儒学有一个由气、通、和、生、时、道、仁等概念构... 儒家哲学本质上是生态哲学,“生态儒学”概念可以成立。儒家把自然分为动物、植物、土地、山川四种对象,从宗教、道德、政治法律三个维度对这些对象提出生态性质的认识和对待措施。生态儒学有一个由气、通、和、生、时、道、仁等概念构成的范畴体系,有一个由生态本体论、生态功夫论、生态境界论构成的生态观,有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发展史。儒家哲学主张的心灵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国际和谐,都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生态儒学不仅可以推进对于儒家哲学以至于中国哲学的理解,也有助于推进对于哲学本身的突破,促使我们重新认识“主体”“客体”概念,重建主客关系理论,由此对世界哲学进行第二次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儒学 儒家生态哲学观 主客关系 二次启蒙
原文传递
先秦儒家思想的生态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郑丹凤 王诺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2-15,共4页
儒家思想产生的深层根源在于长期的农业文明社会的思维方式。儒家的“天人合一”并非只能为“道统”服务,它也蕴含着生态意义。儒家思想是我们解决生态危机的精神资源之一。
关键词 先秦儒家思想 生态儒学 生生之德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儒家生态哲学研究进展及其生态文明转向 被引量:1
3
作者 曹顺仙 刘新元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2-23,共12页
儒家生态哲学研究经历了孕育与起步、展开与重构、创新与飞跃、构建与突破四个阶段。其研究取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的变化而改变,研究范式随着中国哲学范式的转换而转变。其研究价值集中体现在元理论的体系化建构,研究范式转换及应用... 儒家生态哲学研究经历了孕育与起步、展开与重构、创新与飞跃、构建与突破四个阶段。其研究取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的变化而改变,研究范式随着中国哲学范式的转换而转变。其研究价值集中体现在元理论的体系化建构,研究范式转换及应用研究的创新,以及面向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关照等方面。在哲学思想史和元理论的视角中,儒家生态哲学研究是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由认识论转向多样化阶段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超越西方生态哲学重道佛、轻儒学的倾向,复兴中国哲学生命和话语的贡献者。儒家生态哲学在总体上:作为坚持宇宙本体论的哲学与谋求地海空一体化发展的生态文明时代需要内在契合;作为坚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价值哲学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内在契合;作为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德性修养论的哲学与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度谋划发展的行为选择内在契合;作为坚持天人合一、人天合一相统一的哲学与追求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相统一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终极境界内在契合。以“千年哲学”服务于生态文明“千年之计”的学术思想深化儒家生态哲学研究,拓展秦汉、魏晋、隋唐、明清等时期儒家生态哲学的系统研究,可促使儒家生态哲学进一步转化为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新文明协同共进的生态文明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生态哲学 天人合一 千年哲学 生态文明哲学 生态文明转向
下载PDF
儒道生态理念与现代生态伦理的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鲁成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146,共5页
建立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形成新的生态伦理。"仁爱万物"、"天人合一"、"取物不尽物"和"取物以顺时"的儒家生态理念,以及道家主张的"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的价值观、&... 建立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形成新的生态伦理。"仁爱万物"、"天人合一"、"取物不尽物"和"取物以顺时"的儒家生态理念,以及道家主张的"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的价值观、"自然无为"的法则、"无以人灭天"的态度,对于增强全民族的生态环保意识,构建现代生态伦理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儒道生态理念 生态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