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包虫病的生态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虎 柴君杰 +6 位作者 刘凤洁 江莉 焦伟 马淑梅 曹得萍 吴献洪 何多龙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284-287,共4页
目的 评价 1997~ 2 0 0 1年在青海省青南高原区、柴达木盆地区、祁连山地和河湟谷地区进行的人与动物两型包虫病的生态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方法 人群包虫病感染情况采用 Bu- EL ISA、EM1 8- EL ISA和 B超、X线进行检查和评价。动物... 目的 评价 1997~ 2 0 0 1年在青海省青南高原区、柴达木盆地区、祁连山地和河湟谷地区进行的人与动物两型包虫病的生态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方法 人群包虫病感染情况采用 Bu- EL ISA、EM1 8- EL ISA和 B超、X线进行检查和评价。动物棘球蚴病 /棘球绦虫感染调查采用解剖学方法和寄生虫学方法进行确认和鉴别。 结果  1女性人群的血清阳性率 2 9.5 3% (797/2 6 99)和患病率 6 .5 6 % (177/2 6 99)总是显著高于男性人群的 2 1.2 2 % (5 82 /2 74 3)和 4 .2 2 % (114 /2 74 3) ;随年龄增长 ,人群包虫病血清阳性率和患病率升高 ;以牧民、半农半牧民的血清阳性率和患病率最高 ,显示出青海省两型包虫病流行的人群分布特征。2青海省人与动物包虫病 /棘球绦虫的血清阳性率和感染 /患病率呈南北高、东西较低的地理学分布特征。3青海省是囊型和泡型包虫病的混合流行区 ,主要以囊型包虫病 /细粒棘球绦虫为主 ,这是青海省两型包虫病流行的生物学分布特征。 结论 青海 3个不同地形区两种棘球绦虫的生活史循环链十分复杂 ,家养动物相互之间、野生动物相互之间、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之间均参与其中 ,这是青海省两型包虫病流行病学的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生态流行病学 研究
下载PDF
青海高原藏系绵羊鼠疫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柏青 熊浩明 +8 位作者 杨晓艳 杨永海 祁美英 靳娟 辛有全 李翔 杨汉青 韩秀敏 代瑞霞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 分析青海高原藏系绵羊鼠疫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 汇总1975-2009年青海省藏系绵羊鼠疫背景资料,分析其地区、时间和人间分布及感染途径和传播的生态学因素,并对藏系绵羊鼠疫分离的14株菌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 目的 分析青海高原藏系绵羊鼠疫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 汇总1975-2009年青海省藏系绵羊鼠疫背景资料,分析其地区、时间和人间分布及感染途径和传播的生态学因素,并对藏系绵羊鼠疫分离的14株菌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差异片段(DFR)分型等研究。结果 1975-2009年从青海省藏系绵羊体内分离的鼠疫菌共14株。由藏系绵羊作为传染源引起人间鼠疫10起,鼠疫病例25例,死亡13例。首发病例均有剥食鼠疫病死藏羊史,其次为接触鼠疫病例而感染;以腺鼠疫为首发病例,由腺鼠疫继发为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病例多且病死率高。藏系绵羊动物鼠疫及人间鼠疫几乎均发生于甘南生态区,与其独特的生态地理景观密切相关。藏羊动物鼠疫与藏羊引发的人间鼠疫几乎一致,其中11月(旱獭入蛰后)从藏羊体内分离的鼠疫菌株数及藏羊作为传染源引发的人间鼠疫病例数最多,构成了青海高原藏羊鼠疫流行时间明显滞后于旱獭鼠疫的特点。分离的14株鼠疫菌均为青藏高原型,其毒力因子及毒力检测均显示为强毒菌。鼠疫菌基因型DFR分析显示,玉树、治多县分离的菌株均为5型,囊谦县分离的2株菌分别为5型和7型,德令哈市分离的菌株为8型。结论 藏系绵羊可感染鼠疫并作为传染源引发人间鼠疫,分离的菌株均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并具有青海鼠疫流行演变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藏系绵羊 生态流行病学 地理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玉树藏族自治州藏系绵羊鼠疫生态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熊浩明 杨晓艳 +8 位作者 何建 靳娟 辛有全 吴海莲 祁美英 杨汉青 代瑞霞 魏柏青 祁芝珍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93-896,共4页
目的分析玉树藏族自治州藏系绵羊鼠疫生态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汇总玉树藏族自治州藏系绵羊鼠疫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对分离自藏系绵羊的13株鼠疫菌株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和差异区段(DFR)分型检测,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目的分析玉树藏族自治州藏系绵羊鼠疫生态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汇总玉树藏族自治州藏系绵羊鼠疫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对分离自藏系绵羊的13株鼠疫菌株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和差异区段(DFR)分型检测,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藏系绵羊体内分离的鼠疫菌共13株,主要分布在玉树市、囊谦县、治多县。由藏系绵羊作为传染源引起人间鼠疫7起18例,死亡9例,主要分布在玉树市、杂多县、囊谦县,首发病例均因剥、食死鼠疫的藏羊引起,其次为接触鼠疫病人而感染。13株鼠疫菌株的生态型均为青藏高原型。毒力因子及毒力检测显示13株鼠疫菌均为强毒菌。鼠疫菌基因型(DFR)检测显示10株玉树市、1株治多县、1株囊谦县分离的菌株为5型,1株囊谦县分离的菌株为7型。结论玉树藏族自治州藏系绵羊分离株鼠疫杆菌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征,增加了当地鼠疫流行传播的风险,应结合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鼠疫的发生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藏系绵羊 生态流行病学 玉树藏族自治州
原文传递
广州市典型水库浮游生物调查与水质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唐美琳 陈颖 +5 位作者 冼鸿仪 连圳炜 姜燃 黄浩宇 彭晓武 胡大林 《环境生态学》 2021年第9期8-12,共5页
了解广州市典型水库水环境因子与浮游生物生态学现状及其水质情况,为水质安全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于2021年2月至5月,对该市典型水库进行了现场环境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根据水库水环境的历史资料,有针对性地对8种环境因子进行... 了解广州市典型水库水环境因子与浮游生物生态学现状及其水质情况,为水质安全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于2021年2月至5月,对该市典型水库进行了现场环境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根据水库水环境的历史资料,有针对性地对8种环境因子进行了检测;分析水环境中浮游动物及浮游植物的构成及丰度;运用Shannon-Weaver指数法分析水环境中浮游生物的多样性;运用Pielou指数法分析水环境中浮游生物的均匀度;基于浮游生物的生态学现状,对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8种环境质量指标符合Ⅱ类水质限值。本次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40种,丰度为26.67×10^(5) ind./L,优势藻类为绿藻(37.5%)和蓝藻(30%);浮游动物共采集到17属25种,丰度为488 ind./L,优势种类为轮虫(64%);浮游植物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1.35;浮游动物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1.22;浮游植物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25;浮游动物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26。虽然该水库理化指标符合Ⅱ类水质限值,但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较低。本次调查暴露了水质理化指标的局限性,理化指标无法全面反映水质的生态健康状况。水质理化监测与生物监测的联合运用,在水环境质量的全面和客观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水库 环境因子 浮游生物 生态流行病学 现况调查
下载PDF
北京地区汉坦病毒宿主动物生态流行病学调查
5
作者 汤芳 李森林 +5 位作者 王爱国 高东旗 吴晓明 左曙青 王征 曹务春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0-481,共2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啮齿动物间汉坦病毒(HV)感染状况、HV基因型及其与宿主动物的关系。方法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确定鼠种构成。针对HV基因M片段部分序列设计2种型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法检测宿主动物带毒情况,并用ClustalX(5.0)和DNAC...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啮齿动物间汉坦病毒(HV)感染状况、HV基因型及其与宿主动物的关系。方法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确定鼠种构成。针对HV基因M片段部分序列设计2种型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法检测宿主动物带毒情况,并用ClustalX(5.0)和DNAClub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采用SPSS软件分析宿主动物H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捕获宿主动物295只,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71.53%。其次为小家鼠,占14.58%。RT-PCR检测宿主带病毒率,其中褐家鼠阳性率为18.01%,小家鼠为2.33%。对5份扩增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并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均为汉城型(SEO)病毒。不同性别的褐家鼠HV感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2,P>0.05);不同体重的褐家鼠HV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00,P<0.001),体表有、无疤痕的褐家鼠之间HV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41,P<0.001)。结论北京地区存在较为广泛的汉城型HV感染,目前尚未发现汉滩型HV疫源地。褐家鼠为北京地区HV优势宿主和主要带毒鼠,宿主动物种群特征与HV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宿主 生态流行病学
下载PDF
时滞分数阶生态流行病系统的动态演化分析
6
作者 王飞龙 肖敏 赵静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6-1503,共8页
为研究时滞分数阶系统的动力学演化特征,提出一个时滞分数阶生态流行病模型。首先,分析了平衡点稳定性和Hopf分岔特性,发现当时滞参数小于分岔点时,系统的正平衡点处是渐近稳定的;当时滞参数大于分岔点时,系统在正平衡点处发生Hopf分岔... 为研究时滞分数阶系统的动力学演化特征,提出一个时滞分数阶生态流行病模型。首先,分析了平衡点稳定性和Hopf分岔特性,发现当时滞参数小于分岔点时,系统的正平衡点处是渐近稳定的;当时滞参数大于分岔点时,系统在正平衡点处发生Hopf分岔。其次,讨论了控制项的反馈增益对平衡点稳定性和分岔动力学的影响机制,阐明了分岔点随着反馈增益的增大而减小,即可以通过减小反馈增益来改良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理论结果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行病学模型 动态演化分析 分数阶 时滞延迟 HOPF分岔
下载PDF
兴海县重大鼠疫疫情灾害后宿主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蚤生态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
7
作者 魏荣杰 郑谊 +7 位作者 赵小龙 罗军 魏绍振 岳春录 赵忠智 金丽霞 熊浩明 张珊瑚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5-918,共4页
目的了解青海省兴海县重大鼠疫疫情灾害后宿主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蚤生态学特征,探讨其在鼠疫防治中的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青海省三江源区域内发生过肺鼠疫暴发流行的兴海县对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种群分布和密... 目的了解青海省兴海县重大鼠疫疫情灾害后宿主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蚤生态学特征,探讨其在鼠疫防治中的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青海省三江源区域内发生过肺鼠疫暴发流行的兴海县对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种群分布和密度进行调查,分析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生态学特征。结果兴海县调查区旱獭平均密度为0.07只∕hm2。捕获动物13种245只,其中啮齿目8种,兔形目3种,食肉目2种。采获蚤类25种458匹,其种群构成以斧形盖蚤为主,占总蚤数的37.99%(174/458);其次为谢氏山蚤,占10.70%(49/458)。鼠体寄生蚤丰富,以根田鼠体寄生蚤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494;其次是青海田鼠,为1.611;旱獭寄生蚤多样性指数为1.001。结论兴海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内有青海田鼠分布,鼠体寄生蚤的多样性指数较高。提示该地区的鼠疫疫源地可能具有多元性,应加强这一地区鼠疫的全面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宿主 媒介 生态学特征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