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 被引量:13
1
作者 蔡勤禹 李元峰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年第5期90-97,共8页
伴随着近代“西风东渐”的进程 ,西方的社会救济思想及制度开始传入中国 ,引起中国传统社会救济思想的变革。清末民国思想界从“民有”“民享”的近代意识出发 ,批判了传统“宗族救济模式”的狭隘性和“视民若子”的局限性 ,强调“救人... 伴随着近代“西风东渐”的进程 ,西方的社会救济思想及制度开始传入中国 ,引起中国传统社会救济思想的变革。清末民国思想界从“民有”“民享”的近代意识出发 ,批判了传统“宗族救济模式”的狭隘性和“视民若子”的局限性 ,强调“救人救彻”的救济理念和“以教代养”的救济原则 ,并试图结合中西社会救济思想主张 ,构建新的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近代 社会救济思想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勃兴 被引量:14
2
作者 田毅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0-126,共7页
从 1 9世纪中叶到 2 0世纪初 ,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进程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及制度开始传入中国 ,引起了中国思想界的研究和关注。很多思想家从中西社会比较研究入手 ,批判中国传统“宗族福利保障”的狭隘性 ,并试图综合中西社会福利思... 从 1 9世纪中叶到 2 0世纪初 ,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进程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及制度开始传入中国 ,引起了中国思想界的研究和关注。很多思想家从中西社会比较研究入手 ,批判中国传统“宗族福利保障”的狭隘性 ,并试图综合中西社会福利思想主张 ,构建新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他们还将西方社会福利制度与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结合起来 ,将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峰 ,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社会福利思想 宗族福利保障 近代中国 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下载PDF
晚清善会善堂向近代慈善组织的转型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建圣 马宁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7-71,共5页
善会善堂这种慈善组织自明末清初诞生,自此迅速发展,但依然归属于传统慈善组织。直到晚清,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变,加上西方慈善组织和各种社会思潮等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传统善会善堂在运转模式、社会功能、慈善理念、慈善内... 善会善堂这种慈善组织自明末清初诞生,自此迅速发展,但依然归属于传统慈善组织。直到晚清,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变,加上西方慈善组织和各种社会思潮等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传统善会善堂在运转模式、社会功能、慈善理念、慈善内容等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开始向近代慈善组织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会善堂 近代转型 教养并重 西学东渐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天问》研究的嬗变
4
作者 陈亮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2-28,116,共8页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入华,出于“知识传教”的目的,以学者身份进入中国,接触并引用《楚辞》传教,并以天主教教义解读《楚辞》,乃至译介《楚辞》以推寻教义,从侧面推动了《楚辞》的传播与研究。更为重要的是,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宇宙体系与...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入华,出于“知识传教”的目的,以学者身份进入中国,接触并引用《楚辞》传教,并以天主教教义解读《楚辞》,乃至译介《楚辞》以推寻教义,从侧面推动了《楚辞》的传播与研究。更为重要的是,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宇宙体系与天文、地理知识为中国学者解读《楚辞》提供了新材料与新视野,明代万历以后部分《楚辞》研究著作中已然渗入西方天文学理成分,清代《楚辞》研究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一时期注家或援引西学以证己说,或广征材料以备参详,明清之际楚辞学新变建立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基础之上,取得了更为辉煌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西学东渐 传教士 《天问》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女权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文联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816-821,共6页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进程,西方妇女生活现状、人权思想及女权理论渐次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思想界的关注。很多思想家以西方妇女现状为参照,深刻反思和检讨了传统性别文化,提出了各自的妇女解放观。...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进程,西方妇女生活现状、人权思想及女权理论渐次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思想界的关注。很多思想家以西方妇女现状为参照,深刻反思和检讨了传统性别文化,提出了各自的妇女解放观。由朦胧的男女平等观念到男女平等思想的明确提出,进而直指女权,这一思想演变趋势,清晰地彰显出近代妇女解放思想上扬的轨迹,也折射出西学东渐的日渐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女权思想 “西学东渐” 人权思想
下载PDF
澳门前地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高伟 程琢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62,共6页
中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空间对城市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澳门前地是中国历史城市中较为特殊的广场型公共空间,由葡萄牙殖民者引入我国岭南地区,多元文化并存,且地域性鲜明。前地对西方广场的"模仿"历程以及前地的... 中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空间对城市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澳门前地是中国历史城市中较为特殊的广场型公共空间,由葡萄牙殖民者引入我国岭南地区,多元文化并存,且地域性鲜明。前地对西方广场的"模仿"历程以及前地的空间特征,具有为当代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提供借鉴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共空间 空间特征 前地 西学东渐 澳门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婚姻变革思想的演进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文联 桂运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216-222,共7页
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强势东进,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人权观念、婚姻理论渐次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共鸣。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对比中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深刻反省和检讨了传统婚姻的不足,提出了各自的进步... 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强势东进,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人权观念、婚姻理论渐次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共鸣。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对比中西方社会的婚姻状况,深刻反省和检讨了传统婚姻的不足,提出了各自的进步婚姻观。从近代婚姻变革思想的萌蘖到婚姻变革思想的形成、发展,进而直至高潮,这一思想的演变脉络,一方面折射出近代婚姻变革思想螺旋上升的轨迹,同时也清晰地彰显了西学东渐的日益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婚姻思想 近代中国 婚姻习俗 一夫多妻 女权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与晚清“三代观”的变迁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128,F0003,共9页
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与西力东侵的背景下,国人开始了对西方的认知和对自身文明的审视。传统中国作为社会理想典范的"三代"内涵逐渐发生变迁:思想家最初以"三代"为文明准则来评价西方社会;其后为推动变法改制,开始... 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与西力东侵的背景下,国人开始了对西方的认知和对自身文明的审视。传统中国作为社会理想典范的"三代"内涵逐渐发生变迁:思想家最初以"三代"为文明准则来评价西方社会;其后为推动变法改制,开始吸收西方制度和学术因素以充实"三代"的内涵;进而将"三代"与西方社会比附为变法改制塑造正当性,"三代"内涵无限扩张,最终"三代"与西方(泰西)合流,"西方"作为一个内含着"三代"的社会理想典范逐渐形成,"三代"则沦为一个时间概念。考察晚清"三代观"的变迁,对思索近代以来中国文明观的转变以及西方形象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观 社会理想典范 文明观 西学东渐
下载PDF
西学东渐的影响与中国师资文化的特点——第三届上海课程圆桌论坛会议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华逸云 刘良华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3-128,共6页
不同于西方教育学理论,中国师资文化立足本土教育实践,以教师为本体,对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但因当前教育领域缺乏教育研究的自觉,而备受冷落。第三届上海课程圆桌论坛围绕"西学东渐的影响"和"中国师资文化&... 不同于西方教育学理论,中国师资文化立足本土教育实践,以教师为本体,对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但因当前教育领域缺乏教育研究的自觉,而备受冷落。第三届上海课程圆桌论坛围绕"西学东渐的影响"和"中国师资文化"两大要义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当下教育改革的进展和中国教育学的构筑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中国师资文化 教师
原文传递
P?dagogik学科辨析——五谈教育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桂生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6,共4页
德语Padagogik,中文译为教育学,并泛指西方教育学。在新旧时代交汇之际,有感于我国教育事业落后于时代,遂发生长达百年的西学东渐过程。Padagogik究竟是什么学科,其中讲的什么学问,只能就其研究的对象做出判断。问题在于Padagogik本身... 德语Padagogik,中文译为教育学,并泛指西方教育学。在新旧时代交汇之际,有感于我国教育事业落后于时代,遂发生长达百年的西学东渐过程。Padagogik究竟是什么学科,其中讲的什么学问,只能就其研究的对象做出判断。问题在于Padagogik本身先天不足,其建构过程又非一帆风顺,研究对象亦多有变化。为此,把教育之学连同Padagogik放在人类教育历史视野中审视,探询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基础理论与教育实践理论的分化,或有助对我国教育文化历史的再认识,并端正教育学西学东渐中应有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dagogik 西方教育学 西学东渐 人类教育历史的视野
下载PDF
容闳现代化思想发展述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潜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4-67,共4页
近代中国知名社会活动家容闳,一生历经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整个历史过程。他以"西学东渐"为职志,为挽救民族危亡和谋求社会进步,积极投身于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应时乘势地紧贴了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历史进程。借助... 近代中国知名社会活动家容闳,一生历经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整个历史过程。他以"西学东渐"为职志,为挽救民族危亡和谋求社会进步,积极投身于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应时乘势地紧贴了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历史进程。借助其自传体回忆录《西学东渐记》,有助于认识容闳现代化思想生成和演进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闳 西学东渐 现代化思想
下载PDF
论“西学东渐”对“五四”新诗语言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东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5,共4页
作为"五四"新诗创作媒介的现代白话文是在"西学东渐"推动下产生的,它本质上代表了一种新的感知模式。这套新的感知模式使得中国新诗从传统诗歌重视"现象的本真呈现"转变为人为的分析和解说。尽管新的言... 作为"五四"新诗创作媒介的现代白话文是在"西学东渐"推动下产生的,它本质上代表了一种新的感知模式。这套新的感知模式使得中国新诗从传统诗歌重视"现象的本真呈现"转变为人为的分析和解说。尽管新的言说系统和感知模式让"五四"新诗在描摹"实境"方面大大超过了古诗,然而"实景"背后"虚"的层面却异常薄弱,传统诗歌"虚实相生"、"有无相成"、"空灵飞动"的美学特征在五四新诗中丧失了不少。这最终限制了五四新诗取得更大成就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五四” 新诗 语言变革
下载PDF
近代“考医”观念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容 张玲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76-80,共5页
西学东渐之下,“考医”言论大盛于近代。时人认为,医界乱象源于国家无“考医”之制,故国家应对行医人员进行资格考验,合格方许行医。至于如何“考医”,时人既有共识,也存在不少分歧。与近代以前的医家议论相比,近人的“考医”言论,虽有... 西学东渐之下,“考医”言论大盛于近代。时人认为,医界乱象源于国家无“考医”之制,故国家应对行医人员进行资格考验,合格方许行医。至于如何“考医”,时人既有共识,也存在不少分歧。与近代以前的医家议论相比,近人的“考医”言论,虽有因袭,也多新论。另一方面,在论及“考医”时,近人多忽略中国考试官医的传统,反而强调东西各国的“考医成法”;尊西趋新,无视、鄙视或摈弃传统一度成为时尚,然传统对近代“考医”的影响依在。透过“考医”,既可管窥当时的社会心态,也可重新审视西方与中国传统对近代中国社会及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近代 考医
下载PDF
20世纪初我国比较美术学实践成果的梳理与反思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民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3-97,190,共5页
伴随着"西学东渐"时代背景,拉开了20世纪初我国中西比较美术学的序幕。对20世纪初我国中西比较美术成果的梳理发现,中西比较美术学实践成果早于对比较美术方法上的理论自觉,这样使得我国早期中西比较美术学的研究存在诸多不... 伴随着"西学东渐"时代背景,拉开了20世纪初我国中西比较美术学的序幕。对20世纪初我国中西比较美术成果的梳理发现,中西比较美术学实践成果早于对比较美术方法上的理论自觉,这样使得我国早期中西比较美术学的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对方法论的研究与掌握不够,影响了比较美术学较高学术成果的产出。对于20世纪初我国中西比较美术学实践成果的梳理与反思,为比较美术学的学科建设和对当代美术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初 西学东渐 比较美术 方法 梳理
下载PDF
现代新儒家的诞生——传统儒学现代转换的政治条件与结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师伟 《政治思想史》 2015年第4期1-23,197,共23页
中国传统儒学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发展,于清末开始了向现代转换的进程,在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民主政治洗礼后,现代转换在新文化运动中形成了一个小高潮,现代新儒学及其代表人物就是这个小高潮的明显标志。中国政治条件的诸多变化在传统儒学现... 中国传统儒学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发展,于清末开始了向现代转换的进程,在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民主政治洗礼后,现代转换在新文化运动中形成了一个小高潮,现代新儒学及其代表人物就是这个小高潮的明显标志。中国政治条件的诸多变化在传统儒学现代转换过程中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一方面,现代民主共和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及政治运动等改变了传统儒学的核心政治观点,从而使儒学有了传统与现代的本质区别;另一方面,西学东渐通过学术体系及政治实践等,在政治价值观上对儒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现代新儒家的主流也认可和承认民族与民权等政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传统儒学 政治条件 西学东渐
下载PDF
明末清初中国学者对西方蒙气差的理解与传播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祺 董杰 宋芝业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9-383,388,共6页
明末清初之际,传教士来华传教,西方蒙气差知识随之传入.中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虽本于西方传教士所述,但亦与中国传统哲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与发挥,使得这一概念带有了一定的本土色彩.介绍了西方蒙气差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 明末清初之际,传教士来华传教,西方蒙气差知识随之传入.中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虽本于西方传教士所述,但亦与中国传统哲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与发挥,使得这一概念带有了一定的本土色彩.介绍了西方蒙气差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学者的理解和会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气差 西学东渐 会通
下载PDF
西学东渐以来“势”涵义的传承与演变——基于力学和电学知识的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书静 仪德刚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21-27,共7页
以两次西学东渐以来与力学知识相关的科技著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西力学知识交流过程中"势"字内涵的延续及变化.研究发现在明末清初第一次西学东渐的科技著作中,"势"内涵以延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状态、水势、趋势等... 以两次西学东渐以来与力学知识相关的科技著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西力学知识交流过程中"势"字内涵的延续及变化.研究发现在明末清初第一次西学东渐的科技著作中,"势"内涵以延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状态、水势、趋势等涵义为主.在晚清第二次西学东渐时期,"势"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而且发生了多种演变,既被逐渐量化,用于表达火炮的杀伤力及火药爆炸时释放的能量;亦被引申到新引进的电学知识中用于表示电动势、电位等;还被挪用于表示相似三角形中的相似之意.尽管中国学者在这一时期尚未把"势"与力、能量、动量、电势等概念界定清楚,甚至译著中的相关术语常被混用,但依然能看出西学东渐时期"势"内涵本土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内涵 传承 演变
下载PDF
秩序世界与均质世界——析杨光先和南怀仁的天文学争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7,100,共7页
明清之际以杨光先和南怀仁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和西方近代天文学之间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争论。二者处于不同的范式中,宇宙观、研究方式等迥异,其特征可以分别用秩序世界和均质世界来刻画。从他们的交锋中可以看到知识的问题不仅是... 明清之际以杨光先和南怀仁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和西方近代天文学之间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争论。二者处于不同的范式中,宇宙观、研究方式等迥异,其特征可以分别用秩序世界和均质世界来刻画。从他们的交锋中可以看到知识的问题不仅是经验和逻辑的问题,也是社会秩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世界 均质世界 西学东渐 范式
下载PDF
论康熙的西学观及对西学东渐的影响
19
作者 高燕 《怀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63-66,共4页
明末清初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华,引起了中西方科技文化的第一次交汇。到康熙时西学传播发展到顶峰,主要原因是康熙个人的兴趣对耶稣会传教政策的影响。学术界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康熙促进西学传播方面展开论述的,其实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康熙... 明末清初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华,引起了中西方科技文化的第一次交汇。到康熙时西学传播发展到顶峰,主要原因是康熙个人的兴趣对耶稣会传教政策的影响。学术界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康熙促进西学传播方面展开论述的,其实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康熙在西学传播中的作用。康熙个人虽对西学抱有浓厚的学习热情,但个人兴趣并不会影响他作为最高统治者进行治国决策。他仍从国家统治方面出发,坚守儒家传统教义,人为地或潜意识地从最高执政者的角度对西学的传播做出判断。看似积极鼓励促进西学传播,但实质只是利用对帝国有利的学问,并限制其在士大夫和民间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康熙 西学观
下载PDF
“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关于近代中国文化的若干思索
20
作者 高学丽 《黑河学刊》 2017年第5期53-55,共3页
鸦片战争之前,就有部分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开始了"西学东渐"的历程,清政府就开始同西方进行接触和交流。随着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清政府对西方的"船坚炮利"有更深一步的认识,难以抵挡西方的入侵,因此中西的交流... 鸦片战争之前,就有部分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中国,开始了"西学东渐"的历程,清政府就开始同西方进行接触和交流。随着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清政府对西方的"船坚炮利"有更深一步的认识,难以抵挡西方的入侵,因此中西的交流之门被迫打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正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虽然清政府在不同程度上对"西学"有所限制,但是交流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固步自封只能使自身发展更加局限,积极迎纳才有可能在发展的大洪流中持帆远航。近代化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艰辛探索的过程,是一个文化融会的过程,是一个中西碰撞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文化 近代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