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区东部近40年地面气温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52
1
作者 赵庆云 李栋梁 吴洪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3-650,共8页
采用面积权重方法,利用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四省(区)及内蒙古西部100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2年逐月月平均的地面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年平均气温及年极端气温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北区东部的气候在近十几年变得更加极... 采用面积权重方法,利用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四省(区)及内蒙古西部100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2年逐月月平均的地面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年平均气温及年极端气温的变化。结果表明:西北区东部的气候在近十几年变得更加极端,气温呈现一致的上升趋势。在1986—1987年发生转折,由低于气候平均值变为高于气候平均值。1986年以前气温异常偏低的区域面积占绝对优势,几乎没有出现最低气温异常偏高的区域,而1967年又是气温异常偏低区域面积、偏低幅度最大的一年。1987年以后,气温异常偏高的区域面积占绝对优势,几乎没有出现最低气温异常偏低区域,1990年代后期的升温更加显著,温差减小,气温异常偏高区域明显扩大,特别是1997—2002年最高气温异常偏高的区域面积达50%以上,1998年是气温异常偏高区域面积最大、偏高幅度最大的一年。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的变率不完全相同,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比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还要明显。通过比较认为,面积权重平均的统计方法对揭示气候异常的强度和影响范围要好于简单的站点平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区东部 面积权重 气候变化 气温异常偏高 气温异常偏低
下载PDF
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同太平洋SSTA的遥相关 被引量:48
2
作者 杨金虎 江志红 白虎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1-338,共8页
利用近50年月平均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NOAA重构海表温度以及中国西北区东部38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对我国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后期西北... 利用近50年月平均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NOAA重构海表温度以及中国西北区东部38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对我国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后期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最显著,并且赤道中东太平洋是影响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关键区,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发生异常时,首先引起纬向和经向垂直环流圈发生异常,进而强迫大气环流发生调整,先后通过PNA和WP遥相关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生异常,最终使得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SSTA 西北区东部 极端降水事件 SVD分析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非均匀性特征 被引量:23
3
作者 杨金虎 江志红 +1 位作者 王鹏祥 白虎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利用极端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讨论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的非均匀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集中度与集中期的空间差异并不大;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的季节内分配状况同夏季极端降水量存在较好的相关... 利用极端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讨论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的非均匀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集中度与集中期的空间差异并不大;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的季节内分配状况同夏季极端降水量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极端降水量越集中、集中期越早,则极端降水量越少,反之亦然;东亚夏季风同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量集中期存在负相关,与极端降水量集中度存在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东部 夏季极端降水 非均匀性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汛期降水季节内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金虎 靳荣 +3 位作者 刘晓云 张小明 李文举 尚军林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2-950,共9页
基于西北地区东部1961-2015年54个台站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表征时间分配特征的参数—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对西北地区东部5~9月逐旬降水的季节内非均匀性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5~9月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平均... 基于西北地区东部1961-2015年54个台站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表征时间分配特征的参数—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对西北地区东部5~9月逐旬降水的季节内非均匀性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5~9月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平均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从集中度来看,其东北部降水较集中,西南部较分散,而集中期主要在7月中旬到8月上旬,相比较甘肃陇东地区集中期较晚;从降水集中度与集中期的异常特征来看,第一模态均表现为全区一致性,第二模态均表现西北和东南反向变化特征,而集中度第三模态表现为东北和西南反向变化特征,集中期第三模态表现为东西反向变化特征;从降水集中度与集中期的变化趋势来看,近50 a来降水集中度越来越小,而降水集中期越来越早;另外从汛期降水量同同期降水集中度与集中期的关系来看,其与两者均存在正相关,其中集中度与降水的显著相关区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和宁夏北部,而集中期与降水的显著相关区在陕西和甘肃南部。另外利用前期大气环流指数对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建立的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从而为西北东部汛期降水的季节内非均匀性分布特征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东部 汛期降水 季节内 非均匀性
下载PDF
北极涛动异常对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频次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郑广芬 赵光平 +3 位作者 姚宗国 孙银川 纳丽 许建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1-557,共7页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日数资料、北极涛动指数资料、东亚高低空大气环流形势场资料,分析了沙尘暴日数与北极涛动的关系,进而研究了北极涛动异常年东亚大气环流分布特征,探讨了北极涛动影响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的可能途径。结果表明:西...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日数资料、北极涛动指数资料、东亚高低空大气环流形势场资料,分析了沙尘暴日数与北极涛动的关系,进而研究了北极涛动异常年东亚大气环流分布特征,探讨了北极涛动影响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的可能途径。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频次呈波动减少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气候突变;北极涛动指数与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频次显著负相关,二者年际、年代际变化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北极涛动正位相年,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偏少,反之亦然。究其原因:北极涛动异常对东亚冬季风强度、东亚高低空气压场、风场分布形势有重要影响:北极涛动正位相年,东亚冬季风、蒙古高压均偏弱;500 hPa高度场上,春季西风带纬向环流占优势,极涡面积偏小,强度偏弱,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异常强盛,蒙古国及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位于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底部的暖区里,地面至高空西北风偏弱;在这种形势下,整个中高纬度冷空气势力较弱,活动次数偏少,不利于大风、寒潮天气的发生,因此沙尘暴频次也偏少。而北极涛动负位相年基本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涛动 东亚冬季风 大气环流异常 西北地区东部 沙尘暴频次
原文传递
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转型对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楠 赵光平 +2 位作者 陈豫英 郑广芬 彭维耿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7-723,共7页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近50a较完整的沙尘暴资料序列和1981年以来NOAA/AVHRR的NDVI数据,通过量化反演关键区植被覆盖率,并结合土地详查等代用资料的校准,对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转型的生态演变量化特征与基本型态及沙尘暴过程发生频次、持续时...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近50a较完整的沙尘暴资料序列和1981年以来NOAA/AVHRR的NDVI数据,通过量化反演关键区植被覆盖率,并结合土地详查等代用资料的校准,对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转型的生态演变量化特征与基本型态及沙尘暴过程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和高发站沙尘暴启动风速的年代际演变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951年以来,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过程发生频次出现了由多到少的明显转型,年突变出现在1987年,春季突变出现于1986年;近50a,该区域年NDVI指数振荡幅度较大,并在波动中略有减小,生态环境整体呈退化趋势,在此背景下,沙尘暴过程持续时间明显增加,启动风速显著降低。依据生态/气候影响分析模型,在不同生态/气候型态下,西北地区东部沙尘暴过程频次和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气候变化对沙尘暴过程发生频次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而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沙尘暴过程持续时间有显著的调节与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转型 生态/气候影响模型 驱动 西北地区东部
下载PDF
中国西北东部近50 a降水异常分布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杨瑜峰 《干旱气象》 2014年第5期701-705,711,共6页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旋转主成分分析方法,应用陕、甘、宁、青4省(区)170个测站的降水量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北东部1961-2010年降水量区域分布、地域相关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异常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较高的整体一致性...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旋转主成分分析方法,应用陕、甘、宁、青4省(区)170个测站的降水量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北东部1961-2010年降水量区域分布、地域相关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异常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较高的整体一致性,其次表现为东西相反和南北相反的变化趋势。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异常存在4个基本相关的区域:陇东南和陕西中南部区、陇中宁夏和陕北区、青海高原区和河西走廊区。近50 a来,陇中宁夏和陕北区、河西走廊区各年代降水呈反位相变化;陇东南和陕西中南部区、青海高原区1961年以来的前40 a各年代变化趋势一致,本世纪初的10 a变化相反。河西走廊区、青海高原区则向湿转变,陇中宁夏和陕北区、陇东南和陕西中南部区干旱程度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东部 正交旋转主成分分析 降水量 地域相关 年际变化
下载PDF
西北区东部一次雷暴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巩敏莹 靳英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3-208,共6页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对出现在陕西地区2006年8月14日的一次雷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雷暴过程的发生与500 hPa短波槽的东移发展以及副热带高压迅速南退有密切关系,同时对流层低层鞍型风场的存在有利于强对流云的发生发展;(2)...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对出现在陕西地区2006年8月14日的一次雷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雷暴过程的发生与500 hPa短波槽的东移发展以及副热带高压迅速南退有密切关系,同时对流层低层鞍型风场的存在有利于强对流云的发生发展;(2)雷暴过程前干暖盖的存在和维持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聚积同时也抑制了水汽的垂直输送,不稳定层结的存在为雷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制。(3)动力学诊断分析显示,强PV中心的东移发展与此次雷暴过程密切相关,高空的强辐散和低空的强辐合是此次雷暴过程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机制;(4)临近预报可分析临近站点温、压、湿风的垂直层结特征,参考上游站点的天气演变,密切监视雷达探测到的雷暴对流系统的移向、移速以及强度的变化做出合理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区东部 雷暴 诊断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面感热异常对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白玛央宗 奚凤 扎西央宗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6年第2期17-22,共6页
本文利用1961-2012年夏季西北地区东部(32-40°N,100-110°E)156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以及1982-2012年青藏高原70个站点的地面感热观测资料,采用EOF、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青藏高原冬末春初(2-4月)地... 本文利用1961-2012年夏季西北地区东部(32-40°N,100-110°E)156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以及1982-2012年青藏高原70个站点的地面感热观测资料,采用EOF、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青藏高原冬末春初(2-4月)地面感热的时空变化特征,讨论了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对于青藏高原冬末春初地面感热异常的响应,通过环流场分析高原感热异常对西北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成因。结果表明:高原东部冬末春初地面感热偏强时,西北东部地区北部降水偏少,东南部和西南部降水偏多;反之,西北东部北部降水偏多,东南部和西南部降水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面感热 西北地区东部 夏季降水
下载PDF
东亚副热带急流经向位置对中国西北东部盛夏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姬凯 王士新 +2 位作者 左洪超 王一璞 丁瑞强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7,共8页
选取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中国179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在分析1979-2017年西北地区东部的盛夏(7、8月)降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经向位置指数,重点讨论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经向位置... 选取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中国179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在分析1979-2017年西北地区东部的盛夏(7、8月)降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经向位置指数,重点讨论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经向位置变化与西北地区东部盛夏降水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西北地区旱涝灾害的预测水平。结果表明:在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经向位置异常偏北年,西北地区东部偏北区域盛夏降水较常年多,而西北地区东部偏南区域盛夏降水较常年少,反之亦然。表现出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经向位置变化对西北地区东部盛夏降水影响的南北带状反向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夏降水 气候变化 东亚副热带急流经向位置 西北地区东部
原文传递
西北地区3—9月降水量与ENSO的联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国荣 罗哲贤 赵东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9-856,共8页
利用1950—2005年全球陆地月平均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3—9月平均降水量(Rm)与ENSO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厄尔尼诺当年(次年)西北地区Rm偏少(偏多)的关系依然稳定存在,并且随着全球增暖,该关系表现得更稳定。... 利用1950—2005年全球陆地月平均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3—9月平均降水量(Rm)与ENSO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厄尔尼诺当年(次年)西北地区Rm偏少(偏多)的关系依然稳定存在,并且随着全球增暖,该关系表现得更稳定。西北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东部是同纬度带主要干旱半干旱区中Rm与ENSO联系最紧密、最稳定的区域。北半球主要干旱半干旱区中,厄尔尼诺当年Rm偏少,次年Rm偏多的关系仅存在于中国北部地区。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厄尔尼诺事件当年(次年)Rm偏少(偏多),我国西北地区西部38°N以南厄尔尼诺事件当年(次年)Rm偏多(偏少),存在着明显的东西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西北地区 3-9月平均降水量(Rm) 全球变暖 东西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