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南地区地震滑坡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77
1
作者 周本刚 张裕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95-103,共9页
本文总结了中国云南、川西地区1970年以来M≥6.7级强震的滑坡资料,归纳了该区地震诱发滑坡的地质地貌特征。认为把地震滑坡按其运动方式而划分为推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溜滑性滑坡和崩塌性滑坡这四种类型有利于对地震滑坡灾... 本文总结了中国云南、川西地区1970年以来M≥6.7级强震的滑坡资料,归纳了该区地震诱发滑坡的地质地貌特征。认为把地震滑坡按其运动方式而划分为推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溜滑性滑坡和崩塌性滑坡这四种类型有利于对地震滑坡灾害的评估。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滑坡体的体积小于50000m ̄3,滑坡体的厚度以0.5-5m为主,因而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以浅层小型滑坡为主;滑坡均发生于第四系堆积层中,其中又以残积层中最为发育;这些滑坡主要沿四种结构软弱面发生;边坡的坡度对滑坡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一般来说,滑坡主要发生在坡度为30°-50°的斜坡上,其中最有利的坡度为35一40;地震滑坡的分布面积则主要取决于震级的大小,虽然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随震级的加大,地震滑坡的最大震中距和最大分布面积大致是增加的。一般来说,产生新的滑坡所需的最小地震烈度为7度,而诱发老滑坡所需的最小烈度则为6度,二者相差约1度左右。此外,滑坡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地震断层的控制,其分布主方向和地震断层的方向大致相同。最后,本文在归纳了西南地区地震滑坡灾害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西南地区进行地震滑坡灾害评价的若干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滑坡 灾害 西南地区 中国
下载PDF
四川5.1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初析 被引量:89
2
作者 张永双 雷伟志 +2 位作者 石菊松 吴树仁 王献礼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109-116,共8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特别是山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本文主要报道了四川境内震中附近几个重灾山区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初步调查成果,...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特别是山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本文主要报道了四川境内震中附近几个重灾山区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初步调查成果,简要论述了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和沙土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危害,提出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某些发育规律方面一些认识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于灾后重建和高烈度区城镇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滑坡 堰塞湖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研究 被引量:80
3
作者 张永双 郭长宝 +3 位作者 姚鑫 杨志华 吴瑞安 杜国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活动断裂的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最强烈的青藏高原东缘为例,阐述了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1)活动断裂对地形地貌和岩体结构的影响;(2)断裂剧烈活动(地震)... 活动断裂的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最强烈的青藏高原东缘为例,阐述了活动断裂地质灾害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1)活动断裂对地形地貌和岩体结构的影响;(2)断裂剧烈活动(地震)诱发地质灾害;(3)断裂蠕滑作用对斜坡应力场和稳定性的影响;(4)断裂活动是地质灾害链的源头,为地质灾害提供物源。上述表现形式及灾害成因机理和分布规律是活动构造区地质灾害防治中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根据青藏高原东缘典型地质灾害案例研究提出,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成灾机理是未来地质灾害研究方向,将为活动构造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地质灾害 内外动力耦合 地震滑坡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64
4
作者 王秀英 聂高众 王登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9,共8页
利用汶川地震获得的地震动记录及峰值加速度数据和收集整理的近3000个崩滑点数据,对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得到如下认识:(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诱发崩滑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性,随峰值加... 利用汶川地震获得的地震动记录及峰值加速度数据和收集整理的近3000个崩滑点数据,对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得到如下认识:(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诱发崩滑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性,随峰值加速度增加,地震滑坡灾害也逐渐严重。(2)在龙门山震区存在0.2g的峰值加速度分界线,大于此值时,地震滑坡灾害比较严重。(3)整个区域峰值加速度的下限为0.05~0.07g,小于此值时,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很小。(4)不同地质区域对应斜坡临界加速度有所不同,一般在0.05~0.15g之间变化,平均为0.1g,说明震区斜坡承受地震的水平较差;峰值加速度超过局部场地斜坡临界加速度后,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增加。得到的峰值加速度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表明利用地震动参数研究地震滑坡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依据峰值加速度与地震滑坡的对应关系,可以对震后滑坡灾害作快速评估,也可以将其应用到地震滑坡灾害预测/区划工作中,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形成很好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峰值加速度 触发下限 临界加速度
下载PDF
国内外地震滑坡研究综述 被引量:61
5
作者 张铎 吴中海 +1 位作者 李家存 蒋瑶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3年第3期225-241,共17页
地震滑坡是大陆内部山区大地震活动中最为常见的地震地质灾害类型,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危害性极大,常会对人类活动造成特别严重的损害,分析研究地震滑坡对地震灾害危险性评价和防震减灾工作极为重要。通过系统总结和梳理国内外地震... 地震滑坡是大陆内部山区大地震活动中最为常见的地震地质灾害类型,不仅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危害性极大,常会对人类活动造成特别严重的损害,分析研究地震滑坡对地震灾害危险性评价和防震减灾工作极为重要。通过系统总结和梳理国内外地震滑坡的研究现状,对地震滑坡的发育规律、动力机理以及"3S"技术在地震滑坡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 “3S”技术 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1976年龙陵地震诱发滑坡的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58
6
作者 陈晓利 冉洪流 祁生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10,共7页
基于前人的研究和龙陵地震滑坡的调查资料,选取了地层岩性、断裂、地震烈度、震中距、地形坡度、坡向、高程、水系等8个因子作为1976年龙陵地震诱发滑坡的影响因子。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结合滑坡确定性系数(CF)的方法,对1976年... 基于前人的研究和龙陵地震滑坡的调查资料,选取了地层岩性、断裂、地震烈度、震中距、地形坡度、坡向、高程、水系等8个因子作为1976年龙陵地震诱发滑坡的影响因子。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结合滑坡确定性系数(CF)的方法,对1976年龙陵地震诱发滑坡的诸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了该区域内各因子最利于地震滑坡发育的数值区间,为进一步区域地震滑坡稳定性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确定性系数(CF) GIS 敏感性分析 空间分析
下载PDF
地震滑坡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识别 被引量:43
7
作者 彭令 徐素宁 +1 位作者 梅军军 苏凤环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9-518,共10页
区域性地震滑坡信息获取目前主要通过遥感目视解译和计算机提取,存在主观性强、耗时费力、提取精度低等问题,导致难以满足灾后应急调查、灾情评估等方面的应用需求。采用资源三号、高分一号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汶川震区为实验区,在地震... 区域性地震滑坡信息获取目前主要通过遥感目视解译和计算机提取,存在主观性强、耗时费力、提取精度低等问题,导致难以满足灾后应急调查、灾情评估等方面的应用需求。采用资源三号、高分一号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汶川震区为实验区,在地震滑坡灾害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尺度最优分割方法构建多层次滑坡对象,融合光谱、纹理、几何等影像特征和地形特征信息建立多维滑坡识别规则集合,基于高分辨率影像认知模式与场景理解过程提出滑坡分层识别模型,从而实现地震滑坡空间分布及其滑源区、滑移区和堆积区的准确识别。实验区分析结果显示最低识别精度为81.89%,而滑坡的堆积区最容易被分辨,识别方法具有可推广性。研究成果可为灾后应急调查提供技术支撑,并促进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地质灾害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滑坡识别 高分辨率遥感 国产卫星 汶川地震
原文传递
汶川震区文家沟泥石流成灾机理与特征 被引量:37
8
作者 倪化勇 郑万模 +4 位作者 唐业旗 徐如阁 王德伟 陈绪钰 宋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270,共9页
文家沟位于绵竹市清平乡,属于5.12汶川M s8.0级地震极重灾区。地震发生后的3个汛期内,文家沟曾先后发生5次典型泥石流灾害,其中以2010年8月13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规模与灾情巨大,社会影响深远。在对文家沟泥石流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探... 文家沟位于绵竹市清平乡,属于5.12汶川M s8.0级地震极重灾区。地震发生后的3个汛期内,文家沟曾先后发生5次典型泥石流灾害,其中以2010年8月13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规模与灾情巨大,社会影响深远。在对文家沟泥石流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泥石流的成灾机理和特征。研究表明:(1)文家沟泥石流是地震和强降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可归纳为震因与物源以及雨因与水源两个方面,在整个泥石流形成和发生的过程中,呈现出洪流-侵蚀下切-崩滑-席卷-进一步侵蚀下切-进一步崩滑-增大泥石流规模—……的"滚雪球式"循环过程;(2)泥石流发生所需的雨量、雨强条件和水动力条件都显著降低,泥石流规模和雨量之间呈现出明显幂函数关系;(3)发生过程呈现出持续时间长、运动距离远的特征;(4)成灾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链式效应,危害形式多样;(5)泥石流频率呈现出高发性,规模呈现出放大性。最后提出了文家沟泥石流研究与防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家沟 泥石流 成因 特征 地震滑坡 链式效应
下载PDF
四川地区地震崩塌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危险性分区 被引量:28
9
作者 杨涛 邓荣贵 刘小丽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456-460,共5页
四川地区地震崩塌及滑坡非常发育 ,时常造成严重灾害 ,本文在现场调查资料及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对四川地区地震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类型、特征及其灾害性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 。
关键词 四川地区 地震崩塌 地震滑坡 地震灾害 危险性分区 分布规律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的滑动距离预测 被引量:31
10
作者 李秀珍 孔纪名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3-249,共7页
滑坡体积和地形地貌是影响滑坡滑动距离的两个重要因素。在对"5·12"汶川地震诱发的滑坡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46个典型地震滑坡的滑动距离与滑坡体积以及原始斜坡坡角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滑... 滑坡体积和地形地貌是影响滑坡滑动距离的两个重要因素。在对"5·12"汶川地震诱发的滑坡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46个典型地震滑坡的滑动距离与滑坡体积以及原始斜坡坡角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滑坡的水平滑动距离、垂直滑动距离均与滑坡体积的对数值具有良好的指数函数增长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244和0.7859;等效摩擦系数与原斜坡坡角正切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增长趋势,相关系数R2为0.7973。基于此,通过二元线性回归,获得了滑坡水平滑动距离与滑坡体积、滑坡前后缘高差以及原始斜坡坡角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滑动距离预测 滑坡体积 地形地貌
下载PDF
GIS技术在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中的应用——以龙陵地震滑坡为例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晓利 叶洪 程菊红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333-338,共6页
地震滑坡是一种有着严重危害的次生地震灾害形式,形成机制复杂,涉及因素众多。运用G IS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地震滑坡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进行潜在地震滑坡区的预测,是地震滑坡研究领域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对1976年龙陵地震... 地震滑坡是一种有着严重危害的次生地震灾害形式,形成机制复杂,涉及因素众多。运用G IS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地震滑坡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进行潜在地震滑坡区的预测,是地震滑坡研究领域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对1976年龙陵地震引发的地震滑坡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有关中国西南地区地震滑坡特征的研究成果,应用G IS对该区潜在地震滑坡危险区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危险性预测 综合指标法 GIS技术
下载PDF
潜在地震滑坡危险区区划方法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陈晓利 冉洪流 王明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69-1277,共9页
不同地区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率是不同的.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地震滑坡危险研究在综合了地震烈度、位置、复发时间等因素的基础上,考虑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时空分布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潜在地震滑坡危险区区划.以汶川地震灾区为研究... 不同地区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率是不同的.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地震滑坡危险研究在综合了地震烈度、位置、复发时间等因素的基础上,考虑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时空分布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潜在地震滑坡危险区区划.以汶川地震灾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的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特点等划分出灾区的潜在震源区,对该区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标法做出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所得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按照滑坡危险程度分为高危险、较高危险、较低危险和低危险四级,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研究区在遭受一定超越概率水平的地震动作用下,不同地区地震滑坡发生的可能程度.本文给出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中,汶川地震滑坡崩塌较发育的汶川、北川、茂县等部分区域均处于高危险或较高危险区域;在对具有较高DEM精度的北川擂鼓镇地区所作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中,汶川地震中实际发生的地震滑坡灾害与地震滑坡危险区划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对区域范围而言,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地震滑坡区划,可为初期阶段的土地规划使用及重大工程选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潜在震源区 地震危险性分析 滑坡危险性区划
下载PDF
汶川M_S 8.0级地震诱发崩滑特点及其与地震动参数对应关系初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秀英 聂高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78-1383,共6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强震诱发了大规模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不仅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汶川地震诱发崩滑分布受发震断层影响明显,而且在断层两侧不对称分布。分析表明汶川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烈度存在相关... 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强震诱发了大规模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不仅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汶川地震诱发崩滑分布受发震断层影响明显,而且在断层两侧不对称分布。分析表明汶川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烈度存在相关性,但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与震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关系较为密切。利用汶川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地区获得的近40个台站的强震记录,对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到如下结果:地震诱发崩滑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存在正相关性;水平向地震动水平对斜坡稳定性影响更大;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存在0.2g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界线,大于此值时崩滑明显增多。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地震诱发崩滑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诱发崩滑 地震动参数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地震震级 地震烈度
下载PDF
汶川地震触发崩滑与Arias强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秀英 聂高众 张玲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10年第4期645-656,共12页
利用汶川地震获得的强震记录及诱发的大量崩滑数据,对地震触发滑坡和Arias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汶川地震在龙门山震区Arias强度可以触发崩滑的水平向下限值约为0.4m/s,上限值可以定为4m/s,研究区不同出露地层可以触发崩滑的Arias... 利用汶川地震获得的强震记录及诱发的大量崩滑数据,对地震触发滑坡和Arias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汶川地震在龙门山震区Arias强度可以触发崩滑的水平向下限值约为0.4m/s,上限值可以定为4m/s,研究区不同出露地层可以触发崩滑的Arias强度变化范围不同,平均下限不超过1.0m/s.对部署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强震数据拟合,得到汶川地震龙门山震区Arias强度的衰减关系.利用衰减关系对地震触发崩滑影响区域的估计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表明综合了地震动记录的振幅、持时和频率信息的Arias强度参数与地震地表破坏程度关系更为密切.可以将Arias强度参数应用于震后地震触发崩滑等地质灾害影响区域的评估工作,评估结果较以烈度作为评估因子的结果更为集中,比较适合于震后应急期间灾害快速评估,可为应急救援决策和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触发崩滑 Arias强度 衰减关系 灾害评估
下载PDF
四川芦山地震灾害调查与灾后重建的相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谢和平 邓建辉 李碧雄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7,共7页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Ms7.0级地震,发震断层为龙门山前山断裂,即大川—双石断裂。这是继2008年汶川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又一次强震。自4月25日起,笔者先后3次前往地震灾区进行地震灾害调查。本文小结主要的地震灾害情况...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Ms7.0级地震,发震断层为龙门山前山断裂,即大川—双石断裂。这是继2008年汶川地震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又一次强震。自4月25日起,笔者先后3次前往地震灾区进行地震灾害调查。本文小结主要的地震灾害情况,并简要讨论了灾后重建可能面临的问题。结果表明:相对于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的灾害相对较轻;沿发震断裂未发现明显的地表破裂带;崩塌滑坡的总体规模较小,也未出现明显的堰塞湖;滑坡点主要沿发震断层分布,岩性以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地层为主;崩塌点主要出现在河流的峡谷段,岩性以砾岩为主,少量为侵入岩;建筑物损坏严重的基本上为砖木结构以及无圈梁或构造柱的砖混结构民居;灾后重建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是主要公路的崩塌灾害以及宝兴县城的泥石流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地震灾害 崩塌 滑坡 房屋震损 灾后重建 泥石流
下载PDF
应用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研究地震滑坡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晓利 赵健 叶洪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0-440,共11页
地震滑坡是一种有着严重危害的次生地震灾害形式,形成机制复杂,涉及因素较多。地震滑坡在空间上不是完全随机分布的,换言之,地震滑坡的影响因素和它的分布规律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利用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自学习的特性,通过对样本训练、检... 地震滑坡是一种有着严重危害的次生地震灾害形式,形成机制复杂,涉及因素较多。地震滑坡在空间上不是完全随机分布的,换言之,地震滑坡的影响因素和它的分布规律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利用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自学习的特性,通过对样本训练、检测,得到一个稳定可靠的模式识别网络,并用其对工作区进行潜在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通过结果对比,在本例中识别精度达到89.9%以上,显示是一次有效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 地震滑坡 GIS 危险性预测
下载PDF
汶川地震前后都江堰山区滑坡滑动距离影响因素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孟华君 姜元俊 +3 位作者 张树轩 张向营 李焕彬 赵伟康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4-913,共10页
滑坡滑动距离作为滑坡防灾减灾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不仅受滑坡体积和落差的影响,还与滑坡运动的地质环境作用相关。本文在对都江堰地区51个地震滑坡、16个降雨滑坡详细调查编目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斜坡原始坡度、滑坡前后... 滑坡滑动距离作为滑坡防灾减灾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不仅受滑坡体积和落差的影响,还与滑坡运动的地质环境作用相关。本文在对都江堰地区51个地震滑坡、16个降雨滑坡详细调查编目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斜坡原始坡度、滑坡前后缘高差、滑坡平面形态、体积、滑体平均厚度及坡面摩擦系数等6个因素与滑坡水平滑动距离的相关性,借此厘清了汶川Ms8.0级大地震前后不同因素对不同类型滑坡运动的贡献大小,进而构建了不同成因类型滑坡的滑动距离预测关系式,可为龙门山区的滑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影响都江堰地区地震滑坡运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有滑坡体积(lg V)、斜坡原始坡度(α)、滑坡平面形态(R)和滑坡前后缘高差(ΔH);而控制降雨滑坡运动距离的主要因素为滑坡前后缘高差(ΔH)、滑坡体积(lg V)、斜坡坡度(α)和斜坡表面摩擦系数(μ);汶川地震后,影响该地区降雨滑坡滑动能力的因素发生了变异,各因素与滑坡滑动距离的相关性较弱,显示出其贡献率在急剧减弱,仅滑坡体积(lg V)与滑动距离的相关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白沙河 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降雨滑坡 滑动距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7.9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明辉 王东辉 +1 位作者 高延超 白永健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1,共5页
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现今活动强烈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局部具挤压性质,具有规模大、活动性强、地震频度高、强度大且往复迁移等特点。鲜水河断裂带发生的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尤其是1973年炉霍7.9级地震。在基于前... 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现今活动强烈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局部具挤压性质,具有规模大、活动性强、地震频度高、强度大且往复迁移等特点。鲜水河断裂带发生的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尤其是1973年炉霍7.9级地震。在基于前人资料之上,结合现场调查,对炉霍7.9级地震诱发滑坡的类型、规模、分布规律、运动特征,地震滑坡与地层岩性、地形坡度的敏感性以及滑坡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2008年汶川地震滑坡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今后该地区地震滑坡灾害的防治减灾提供必要的的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炉霍7 9级地震 地震滑坡 地质灾害
下载PDF
1786年磨西地震触发的摩岗岭滑坡演化过程与成因机理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洪福 韦玉婷 +1 位作者 王运生 刘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9-658,共10页
研究1786年磨西地震触发的摩岗岭滑坡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采用资料收集、地面调查、三维实体模型、高精度遥感影像、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对摩岗岭滑坡的形成进行全过程演化分析。摩岗岭地震滑坡演化过程分为6个阶段:河谷高... 研究1786年磨西地震触发的摩岗岭滑坡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采用资料收集、地面调查、三维实体模型、高精度遥感影像、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对摩岗岭滑坡的形成进行全过程演化分析。摩岗岭地震滑坡演化过程分为6个阶段:河谷高边坡形成阶段以及斜坡浅表部岩体卸荷拉裂阶段、卸荷拉裂隙扩展阶段、潜在滑动面形成阶段、震动拉裂和高速启动阶段、抛射撞击溃散阶段、滑体堵江及溃决阶段。其成因机理为卸荷震动拉裂-剪断抛射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摩岗岭滑坡 摩西地震 演化过程 成因机理
下载PDF
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汶川地震滑坡灾害评判标准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秀英 聂高众 王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3-410,共8页
利用汶川地震主震在龙门山震区的强震资料,建立了利用地震动参数估计斜坡位移的Newmark累积位移模型。借助于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方法,实现了对模型估计累积位移的隶属度定量计算,进而用以判定滑坡危险性分级。为使计算结果定量化,进... 利用汶川地震主震在龙门山震区的强震资料,建立了利用地震动参数估计斜坡位移的Newmark累积位移模型。借助于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方法,实现了对模型估计累积位移的隶属度定量计算,进而用以判定滑坡危险性分级。为使计算结果定量化,进一步利用模糊转换方法,将定性的滑坡危险性判定结果转换为定量的概率表达,使滑坡判定结果可以继续应用于其他环节的计算分析。以汶川地震在龙门山震区的滑坡分布为例,对模型的计算结果及其定量转换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表明模型结果与实际情况非常吻合。分析认为,以概率方式可以使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描述更为准确,文中的方法使之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评估模型 地震动参数 隶属函数 模糊转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