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区域建筑群地震灾害场景仿真的高真实感可视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熊琛 许镇 +1 位作者 陆新征 叶列平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5-51,90,共8页
地震灾害场景仿真是提高城市综合抗震防灾能力的重要手段,建筑震害高真实感的可视化是地震灾害场景仿真的重要内容。为提高城市区域建筑群震害模拟结果的可视化效果,研究采用易于获取的城市3D多边形模型,开发了建筑对象识别算法和楼面... 地震灾害场景仿真是提高城市综合抗震防灾能力的重要手段,建筑震害高真实感的可视化是地震灾害场景仿真的重要内容。为提高城市区域建筑群震害模拟结果的可视化效果,研究采用易于获取的城市3D多边形模型,开发了建筑对象识别算法和楼面外形生成算法,实现了建筑外形数据自动获取;提出建筑位移插值和建筑外形网格重划分处理方法,实现了建筑群震害的高真实感可视化;并将该方法运用于北京CBD建筑群的震害结果高真实感可视化,该可视化的结果显著优于常规的2.5D可视化方法。文中的成果可为地震灾害场景仿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3D多边形模型 地震灾害场景仿真 3D—GIS 2D-GIS 可视化
下载PDF
震灾情景下障碍物及人员跨越能力对疏散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廖伟鹏 潘志宏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为了研究震灾情景下障碍物及人员跨越能力对疏散的影响,进行了跨越能力试验,分析了人类身高与跨越能力的关系,给出了水平跨越和垂直跨越的相关公式.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了考虑人员跨越能力的震灾疏散智能体模型,该模型使疏散人员具有根据... 为了研究震灾情景下障碍物及人员跨越能力对疏散的影响,进行了跨越能力试验,分析了人类身高与跨越能力的关系,给出了水平跨越和垂直跨越的相关公式.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了考虑人员跨越能力的震灾疏散智能体模型,该模型使疏散人员具有根据个体身高判断障碍物是否可跨越的能力,并实现了对疏散中人员跨越障碍物行为的仿真.采用提出的模型对2013年中国雅安地震名山中学教室疏散进行仿真研究,仿真所得疏散总用时相较实际疏散总用时误差在4 s内,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模型的适用性.进一步仿真结果表明:疏散路径交汇处若出现跨越难度大的障碍物,将引起大部分人员的绕行现象,整体疏散用时增加了19%~25%,疏散效率明显降低;动态障碍影响下的人员疏散总时间相比静态障碍影响增加了13%~27%,动态障碍的影响不可忽略.存在障碍物的疏散场景中,纳入对人员跨越能力的考虑是必要的.文中提出的模型能够用于存在障碍物地震情形下的疏散模拟,并为制定震灾疏散策略、实现科学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疏散 跨越能力 多智能体建模 震灾情景 安全逃生仿真模型
下载PDF
地震灾情场景计算机在线模拟系统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宏伟 王博 高南虎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6-531,共6页
传统大型多道地震物理模拟系统缺乏对地震灾情场景的图像直观整合,可观赏效果差。设计基于GIS的地震灾情场景计算机在线模拟系统,从系统层次划分以及软件实现两方面完成地震灾情场景的在线模拟,系统由数据层、逻辑层和应用层构成。利用... 传统大型多道地震物理模拟系统缺乏对地震灾情场景的图像直观整合,可观赏效果差。设计基于GIS的地震灾情场景计算机在线模拟系统,从系统层次划分以及软件实现两方面完成地震灾情场景的在线模拟,系统由数据层、逻辑层和应用层构成。利用逻辑层中灾情场景生成模块自动整合功能,依据研究地区的GIS数据及其开发部件的底层支持,构建建筑物的三维像素点集合模型,实现灾后场景构建;通过地震动场判定和三维坐标转换,构建灾后场景。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模拟地震灾情场景图像最低误差均值仅为3.4,观赏性好,系统功能及性能满足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灾情场景 计算机 在线模拟 场景整合 G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